树立法律的权威PPT课件
合集下载
2.1 坚持依宪治国 课件(35张幻灯片)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树立宪法权威的原因)
(1)宪法集中体现人民意志,具有至高无上 的权威。 (2)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 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3)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 不起来,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 监察委员会 第八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探究与分享
我国现行宪法是新中国第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 )。在这部宪法诞生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 广泛征询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并发动 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全民讨论。在历时4个月的全 民讨论中,广大群众表现出高度的政治热情和积极 性,提出大量意见。全国80%以上的成年公民参加 了讨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也参加了 讨论。这部宪法凝聚全国人民意志和智慧。
观察宪法目录及部分条款,说一说宪法制定的内容包括哪些?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 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 性的问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01 根本的活动准则
我国宪法的结构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 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等国 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 各个方面。
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树立宪法权威的原因)
(1)宪法集中体现人民意志,具有至高无上 的权威。 (2)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 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3)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 不起来,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 监察委员会 第八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探究与分享
我国现行宪法是新中国第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 )。在这部宪法诞生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 广泛征询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并发动 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全民讨论。在历时4个月的全 民讨论中,广大群众表现出高度的政治热情和积极 性,提出大量意见。全国80%以上的成年公民参加 了讨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也参加了 讨论。这部宪法凝聚全国人民意志和智慧。
观察宪法目录及部分条款,说一说宪法制定的内容包括哪些?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 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 性的问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01 根本的活动准则
我国宪法的结构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 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等国 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 各个方面。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PPT课件
于它是否拥有切实发挥作用的宪法。宪法能够实实在在发挥作用的国
家,就是宪政国家,也就是法治国家。
.
12
(三)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维护宪法
温总理眼含热泪看望灾民
祖国首都天安门
金晶用生命护卫奥运圣火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庄严的天安门升旗仪式
——艾青《我爱这土地》
航天勇士在神六飞天前合影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
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中确
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
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
15
历年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
2001年: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2002年: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2003年: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2004年: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2005年: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007年: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2008年: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家利益相矛盾时,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做到个
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
36
•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 这一原则包括,所有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 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 律规定的义务;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上对任何 公民都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不得有超越宪法 和法律的特权。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领悟宪法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治国方略区别法治人治治国基础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基础上治国特点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能有效地制裁违法行为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树立宪法权威课件(27张PPT)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树立宪法权威课件(27张PPT)
阅读教材:
思考:学习宪法知识对于树立宪法权 威有什么作用?
了解了宪法的内容,我们就能体会它 在国家和公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它 是我们行动的根本依据。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树立宪法权威课件(27张PPT)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树立宪法权威课件(27张PPT)
活动园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树立宪法权威课件(27张PPT)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树立宪法权威课件(27张PPT)
阅读并思考:
①在提及的三部法律中,“制定本法” 的共同依据是什么?
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
②在我国,其他法律的制定依据和这三 部法律相同吗?
相同,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树立宪法权威课件(27张PPT)
阅读教材
思考:将宪法作为根本活动准则是对 谁提出的要求?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会有 什么后果?
对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 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 组织提出的;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 得到追究。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树立宪法权威课件(27张PPT)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树立宪法权威课件(27张PPT)
活动园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树立宪法权威课件(27张PPT)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树立宪法权威课件(27张PPT)
思考:
①树立宪法权威对于国家有什么重要意义?
②从法律实施的角度,怎样维护宪法权威?
③维护宪法权威,还应该建立哪些制度性措 施?
④维护宪法权威,为什么要反对部门或机关 特权思想?
⑤青少年在生活中怎样维护宪法的权威?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树立宪法权威课件(27张PPT)
《树立法律的权威》课件
2
加强司法改革
通过改革司法系统,提高法院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增强司法的行使力度。
3
教育普及法律知识
广泛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保障法律的权威的机制
1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 法律监督机制
坚持依法治国,形成全社会共同尊崇法律的氛围, 将法律权威融入国家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从制定到执行,保障法 律的权威和有效实施。
3 法律宣传和普及机制
4 司法监督机制
加强法律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和 理解,增强法律的权威和公信力。
建立完善的司法监督机制,确保司法活动的公正 性和权威性,维护法律的权威。
结语
树立法律的权威是维护国家法制建设的必由之路。每一个人都应该尊崇法律、 遵纪守法,共同维护国家法制建设的稳定和长久。
法律有最高的权威。法律的权威在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宪法的权威。
法律的权威
法律的权威来源于立法过程中 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以及法律 的普遍适用性。
司法的权威
司法的权威来自于法院对法律 的解释和判决的公正性和权威 性。
树立法律的权威的途径
1
完善法律体系
建设健全、统一、科学的法律体系是树立法律的权威的重要途径。
《树立法律的权威》PPT 课件
通过本课件,我们来深入了解如何树立法律的权威,以维护国家法制建设的 稳定和长久。探讨法律的权威来源、树立法律的途径以及保障法律权威的机 制。
概述
法律的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中所拥有的令人尊重和服从的权力和威信。它对 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实现社会公正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法律的权威面临着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我们需要思考如何 进一步巩固和树立法律的权威。
《坚持依宪治国》PPT优秀课件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1框 坚持依宪治国
-.
学习目标
1.认识宪法的重要作用,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 法观念,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权威。(素养)
2.结合“探究与分享”等栏目的学习,认识宪法 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 地位,从而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重点)
板书设计Biblioteka 宪法的本质、构成、内容坚 根本活动准则
持
维护宪法权威做法
依
宪
治
规定的内容方面
国 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方面
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
的根本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其主他要保法障律适龄儿童、通少年常接只受是国家生了活哪中些的行为一是般犯性罪问并题应当、负某何一
义务教育的权利,保方证面义务的教规定。 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
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
刑事处罚的法律。
学习任务三
阅读P23-P25内容,思考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
学习任务三
阅读P23-P25内容,思考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
《规中华定人内民容共:和国宪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保
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
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
制本度 权、利宪根和法本义任务务等、国公家民生的活国基中家生活中民 序带事 ,有关 弘全系 扬局社,会维性主护、义社根核会本心和性价经值济的观秩问。题。
构成:共4章143条 内容: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
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 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
本质:宪 集法 中是 体党现和。人民意志的
学习任务一
自主阅读P20-P21页的内容,概括我国宪法的本质、构成及主要内容。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1框 坚持依宪治国
-.
学习目标
1.认识宪法的重要作用,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 法观念,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权威。(素养)
2.结合“探究与分享”等栏目的学习,认识宪法 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 地位,从而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重点)
板书设计Biblioteka 宪法的本质、构成、内容坚 根本活动准则
持
维护宪法权威做法
依
宪
治
规定的内容方面
国 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方面
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
的根本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其主他要保法障律适龄儿童、通少年常接只受是国家生了活哪中些的行为一是般犯性罪问并题应当、负某何一
义务教育的权利,保方证面义务的教规定。 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
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
刑事处罚的法律。
学习任务三
阅读P23-P25内容,思考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
学习任务三
阅读P23-P25内容,思考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
《规中华定人内民容共:和国宪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保
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
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
制本度 权、利宪根和法本义任务务等、国公家民生的活国基中家生活中民 序带事 ,有关 弘全系 扬局社,会维性主护、义社根核会本心和性价经值济的观秩问。题。
构成:共4章143条 内容: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
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 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
本质:宪 集法 中是 体党现和。人民意志的
学习任务一
自主阅读P20-P21页的内容,概括我国宪法的本质、构成及主要内容。
专题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培训讲义(PPT 36张)
一专题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教学目的: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与依法治国相互统一。
本专题重点难点
1、法治与人治、法治与德治有什么区别? 2、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 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3、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二、当代大学生要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1.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概念: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 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 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特征:第一,正当性思维。 第二,规范性思维。 第三,逻辑性思维。 第四,科学性思维。 法治思维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 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 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 义法治。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 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 能有序推进。 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 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3.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第一,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第二,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第三,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 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它强调 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 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德治国就是通过 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 主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坚持走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 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教学目的: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与依法治国相互统一。
本专题重点难点
1、法治与人治、法治与德治有什么区别? 2、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 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3、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二、当代大学生要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1.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概念: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 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 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特征:第一,正当性思维。 第二,规范性思维。 第三,逻辑性思维。 第四,科学性思维。 法治思维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 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 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 义法治。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 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 能有序推进。 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 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3.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第一,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第二,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第三,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 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它强调 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 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德治国就是通过 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 主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坚持走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 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主题班会PPT
2。云南省文山县在校初中一年级学生 陈楠,2012年11月9日(星期六)早上, 骑自行车出门,直至深夜未归,家人四 处寻找,不见踪影。12日下午2点钟,在 西华桥下发现一具小孩尸体,经其家人 辨认,正是失踪4天的儿子。原来,9日 那天陈楠与同学去网吧玩,欠上机费20 元,老板便将其自行车扣押,陈楠心中 恐惧,不敢回家,最后饥寒交迫,投水 而亡。
3、重庆三名网吧少年的惊魂48小时
2012年3月31日上午9点33分,重庆沙坪坝区回龙 坝镇中学初一(5)班的三名学生罗华、熊海和王东 逃学后,他们在离开学校的48小时内,就在一家网吧 里玩了大约44个小时的 “传奇” 游戏,其中熊海连 续沉湎电脑游戏达3个通宵。三人走出网吧后,在极 度困乏的情况下,他们竟躺在火车铁轨上睡觉,结果 导致熊海和王东被疾驰而来的火车碾死,罗华滚下铁 轨侥幸逃生。事后,罗华对记者说:“如果不是在网 吧玩昏了头,我的同学一定会被火车惊醒,他们绝不 会死!”
自 我 保 护 要 领
1 .力量对比 2 .周围环境的利用 3 .机智求助他人 4 .主观心理的调节 5 .人身安全第一 6 .避免无谓的激怒对方 7 .暂时妥协,事后报案 8.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宣
誓
• 我们郑重宣誓: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 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 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做 一个合格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宣誓应 届高中毕业生小任在回家的路上,遇 到两名歹徒抢劫手机.为此,这个勇 敢的青年与两名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搏斗中被歹徒刺中11刀后死亡. 问:你对小任与歹徒搏斗出现的结果 有何感想
怎样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1、要依法自律。 2、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3、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
《维护宪法权威》部编道德与法治-优秀课件PPT
5.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最高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统称为“司法机关”)
2.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是怎样的? (P14)
①宪法通过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 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 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 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②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 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巩固练习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
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
力。根据宪法相关知识,图
中①②依次应填的内容是
()
A.公民、权利 B.人民、
权利 C.公民、权力 D.人民、
D
权力
2.2020年2月6日,云南省大理市卫生健康局拦截
发往重庆市的口罩,实施“紧急征用”。大理市
当时确诊病例仅8人,而重庆市确诊病例为389人,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组织国家机构:
1.宪法是怎样组织国家 机构的?
2.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 什么原则?国家机构怎 样贯彻这一原则?
二、规范权力运行:
1.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 力的运行?
2.宪法怎样规范权力的 运行?
要点回顾
1.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P3)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 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 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②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 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 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知识点拨】我国的国家机关:
1.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毛泽东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有三种形式: C.颈联描写"破天骄"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紧张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统称为“司法机关”)
2.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是怎样的? (P14)
①宪法通过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 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 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 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②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 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巩固练习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
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
力。根据宪法相关知识,图
中①②依次应填的内容是
()
A.公民、权利 B.人民、
权利 C.公民、权力 D.人民、
D
权力
2.2020年2月6日,云南省大理市卫生健康局拦截
发往重庆市的口罩,实施“紧急征用”。大理市
当时确诊病例仅8人,而重庆市确诊病例为389人,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组织国家机构:
1.宪法是怎样组织国家 机构的?
2.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 什么原则?国家机构怎 样贯彻这一原则?
二、规范权力运行:
1.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 力的运行?
2.宪法怎样规范权力的 运行?
要点回顾
1.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P3)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 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 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②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 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 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知识点拨】我国的国家机关:
1.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毛泽东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有三种形式: C.颈联描写"破天骄"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紧张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宪法日宣传PPT课件
国家机构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
国家机构的运行
包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等,确保国家机构依法履行职责,防止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国家机构的监督
国家机构对公民的义务
国家机构应当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
重要事件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有助于在全社会树立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增强人们对宪法的信仰和敬畏。
树立宪法权威
通过国家宪法日的宣传和普及,可以推动全社会的法治建设,提高人们的法治意识和素养。
推动法治建设
宪法是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基本法律,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和谐
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法治建设与宪法实施
法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法治建设的目标
法治建设的意义
合宪性审查的意义
合宪性审查是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进行审查,确保其与宪法的规定和精神相符合,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宪法规定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国体制度
宪法规定国家政权的组织方式、运行方式和基本职权。
政体制度
宪法规定公民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的原则、方法和程序。
选举制度
宪法规定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基本经济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人身自由权:公民享有人身自由,不受非法拘禁、逮捕、搜查和侵犯。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课件
保障个人权益
遵守法律法规可以保护个人合法权益 不受侵犯。
树立正确法治观念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每个 人都应平等遵守法律。
依法办事原则
在处理问题时,应遵循法 律规定,不得徇私枉法。
自觉守法精神
树立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 者。
02
依法维权途径与方式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心理韧性。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心理辅导工作
建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业心理辅导老师;
对受欺凌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和疏导;
对有欺凌倾向的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和辅导。
了解自身权益及保障措施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 律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
关注自身权益
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人身权、 财产权、受教育权等,并时刻关注 这些权益是否受到侵害。
了解维权途径
掌握维权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如协 商、调解、仲裁、诉讼等,以便在 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
定义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 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 损害等的事件。
类型
校园欺凌主要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财物欺凌、网络欺凌等。
危害程度
校园欺凌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还会影响其学习和生活,甚至可能导 致长期的心理阴影和创伤。
寻求专业法律援助和支持
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ppt课件
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另外,宪法还规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 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 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ppt课件
27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宪法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ppt课件
22
宪法的修订
2、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
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主要
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理论”及“改革开放”正式写
进宪法;以“ 家庭联产承包
为主的责任制”取代“人民公
社”,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取代 “计划经济”;规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
ppt课件
4
我国宪法的构成
序
权公
言
利民
与
与的
总
义基
纲
务本
国
国国
家
徽旗
机
首国
构
都歌
ppt课件
5
序言部分
我国的宪法序言部分一共有1799字,在全世界 宪法的序言中算是字数比较多的。例如美国宪法 序言只有“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 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 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 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67个字。
《民法通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 法的民事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这些普通法律的第一条有什么共同特点?这说明
了什么?
ppt课件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2.3《树立宪法权威》 ppt课件
反宪法设计宣传宪法的标语
2020-2021学年 秋季
11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2020-2021学年 秋季
11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个案件以及类似的一系列案件,使得二战后针对战争问 题的审判在法律与道德问题上陷入了一个困境
此案在法律与道德问题上的困境
• 实证主义的“法律就是法律” :告密者这 样的人就不能得到法律的惩罚,因为他们 并没有违背当时的法律 。
• 必须面对两个选择:其一是免除对该女子的 惩罚;其二是惩罚该女子;
如果法律的语言没有能够作出这样的说明,就不能用来惩戒。鲍威 尔大法官宣布,马萨诸塞州关于“轻蔑地滥用国旗”的法律,因“过 于模糊”而无效。
• (二)怀特大法官的意见 : • 1、 人们根据常识,可以判断,一种轻蔑性的行为。州法也许没有说明所有一切行为是
否属于“轻蔑国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一切行为都没法加以判断。在本案中, 任何人应该都能判断,把一面国旗缝在裤子的臀部,是对国旗的一种“轻蔑”行为, 这种行为是覆盖在州法所定义的“轻蔑地滥用国旗”的范围之内的。
• 2、怀特说,根据马萨诸塞州法而判处葛根有罪的,不是葛根对国旗做了什么事情,而 是葛根“轻蔑地对待”合众国的国旗。 也就是说,虽然葛根对国旗是做了点事情 的(缝在裤子臀部做补丁),但是州法要惩罚他的不仅是他对国旗做的事情,而且是 他想对国旗“表达”的思想。州法在这儿不仅禁止了行为,而且禁止了思想的表达。
法律的权威
没有权威的法律条文连一张白纸都 不如
• 某市一位68岁的老人,为了从市政府的有关部门拿到自己 应得的4500元房屋补偿款,到政府申诉。一再申诉无效后, 到法院告状。官司倒是打赢了,可在长达5年时间里,钱 没有拿到。老人没有放弃努力,找到了新上任的市委书记, 问题在两个月后解决了。结局似乎令人高兴!官员为民办 实事。
斯密斯诉葛根案( v. )。
• 1970年1月30日,马萨诸塞州的两个警官,看到一个叫葛根的人,穿 了一条奇怪的裤子。在他的牛仔裤的左臀部,他缝裤子上的国旗是怎么回事 的时候,却引起在场人们的哄堂大笑。
• 第二天,两位警官根据马萨诸塞州禁止“毁坏、践踏、污损、以及 轻蔑地滥用美国国旗”的法律,向法庭起诉葛根。这项州法规定,公 开地毁坏、践踏、污损以及轻蔑地滥用国旗,不管这国旗是公共财产 还是私人财物,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判处10元到100元罚款,或判 处一年以下监禁。
• 法律是什么?法律原本是什么?法律现在 是什么?法律应当是什么?
一、法律是什么
• 我是谁? • 武林外传-吕秀才骂死姬无命 • 不同社会角色的心目中有不同的“法律 ”
• (一)古汉语中“法”的词义
• 1.在汉语言中,“法”字的古体是“灋”。 其含义是:“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 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恶意告密者的案件
• 1944年,一个德国士兵在出差执行任务期间,回家短暂探 亲。他私下里向他妻子说了一些对希特勒及纳粹党其他领 导人物的不满。他的妻子因为在他长期离家服兵役期间 “已投向另一个男子的怀抱”,并想除掉她的丈夫,就把 他的言论报告给了当地的纳粹党头目。结果,他丈夫遭到 了军事特别法庭的审讯,被判处死刑。经过短时期的囚禁 后,未被处死,又被送到了前线。纳粹政权倒台后,那个 妻子因设法使其丈夫遭到囚禁而被送上法庭。她的抗辩理 由是:据当时有效的法律,她丈夫对她所说的关于希特勒 及纳粹党的言语已构成犯罪。因此,当她告发她丈夫时, 她仅仅是使一个罪犯归案受审。
二、法律权威的内涵
• 一个法律制度应当“存有最低限度的道德”,如果道德水 平降到某一点一下,那么就可说该法律制度丧失了其功能, 因为它不能具备要求它的公民服从它的权力。法律必须:
• (一)公开性 • 法律必须是“公布”的,这是法律可循的前提。 • 因此,法治的一个要素,必然是法律向公众公布,昭示天
• 警官们指控葛根“轻蔑地滥用国旗”。沃塞斯特县高等法院开庭审
判,陪审团判定葛根有罪。法庭判决葛根六个月监禁。1974年,此案 终于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的裁决 以六比三作出了对葛根有利的裁决
• (一)鲍威尔大法官意见 • 1、法律的语言用词不能模糊,这一原则毋庸置疑,因为这一原则同
法律的“公正性”以及司法的惩戒意义紧密相连。宪法第14修正案的 “正当程序”条款,要求立法机关在立法的时候,为执法人员和民众 提供足够清晰的判断标准,提供清晰的界线,到底什么是合法的,什 么是非法的,避免执法人员主观任意的和歧视性的判断。而本案中, 马萨诸塞州法中“公开地轻蔑地对待合众国国旗”的说法,过于模糊, 在本案中不能提供清楚的司法判断。 • 2、法律不能强迫普通人来猜测到底法律的意思是什么。“公开地轻 蔑性地使用国旗”的说法,就是要民众和执法人员来猜测。
下,让民众知晓其内容,知道他们行为的指导要求并加以 评价。 • 春秋末期,郑国和晋国先后“铸刑鼎(书)”,传统的 研究成果认为:中国古代的成文法始于此类事例,并由此 打破了古代传统秘密法的状态。
• (二)确定性
• 所谓法律的确定性是指法律规则所确立的 法律主体与客体、权利与义务、行为与后 果等等,都必须是具体、明确而肯定的。 含义明确,是可理解的
• 2.古代汉语中的“法”、“律”、“刑” 等词语彼此之间有关联。
• (二)西方思想传统中对“法”与“法律”的区分
• 1、具有价值法学倾向的法学家侧重于寻找法律的最高价 值,探究法与道德、法与正义的联系,探究法律的一般原 则,探究良法的标准,探究作为法律之源的自然理性、人 性、神的理性、等等。这是西方的主流法学。
• 2、具有规范法学倾向的人则认为法学应着重研究实在法、 特别是研究国家法的规范及其结构要素,尤其应当注重对 各种法律概念的分析。至于正义问题,这当由伦理学去研 究。
• 3、具有社会法学倾向的人则主张注重对社会中的活法的 研究,应当研究法与社会的关系、法的功能、法的实际效 果、研究如何实现司法公正。
• 官司打赢没效果———钱没拿到。市委书记一句话就搞定。 法律的权威远远赶不上市委书记的权威。
• 就事论事,这位老人在经历了此事后,在他心中可能会形 成这样一种观念:有事找书记,甭找法律,找了也不管用。
• 人类依崇权威,因为个人在绝对意义上软 弱无力,他必须有所依赖。
• 人类选择了法律,便崇尚法律。
此案在法律与道德问题上的困境
• 实证主义的“法律就是法律” :告密者这 样的人就不能得到法律的惩罚,因为他们 并没有违背当时的法律 。
• 必须面对两个选择:其一是免除对该女子的 惩罚;其二是惩罚该女子;
如果法律的语言没有能够作出这样的说明,就不能用来惩戒。鲍威 尔大法官宣布,马萨诸塞州关于“轻蔑地滥用国旗”的法律,因“过 于模糊”而无效。
• (二)怀特大法官的意见 : • 1、 人们根据常识,可以判断,一种轻蔑性的行为。州法也许没有说明所有一切行为是
否属于“轻蔑国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一切行为都没法加以判断。在本案中, 任何人应该都能判断,把一面国旗缝在裤子的臀部,是对国旗的一种“轻蔑”行为, 这种行为是覆盖在州法所定义的“轻蔑地滥用国旗”的范围之内的。
• 2、怀特说,根据马萨诸塞州法而判处葛根有罪的,不是葛根对国旗做了什么事情,而 是葛根“轻蔑地对待”合众国的国旗。 也就是说,虽然葛根对国旗是做了点事情 的(缝在裤子臀部做补丁),但是州法要惩罚他的不仅是他对国旗做的事情,而且是 他想对国旗“表达”的思想。州法在这儿不仅禁止了行为,而且禁止了思想的表达。
法律的权威
没有权威的法律条文连一张白纸都 不如
• 某市一位68岁的老人,为了从市政府的有关部门拿到自己 应得的4500元房屋补偿款,到政府申诉。一再申诉无效后, 到法院告状。官司倒是打赢了,可在长达5年时间里,钱 没有拿到。老人没有放弃努力,找到了新上任的市委书记, 问题在两个月后解决了。结局似乎令人高兴!官员为民办 实事。
斯密斯诉葛根案( v. )。
• 1970年1月30日,马萨诸塞州的两个警官,看到一个叫葛根的人,穿 了一条奇怪的裤子。在他的牛仔裤的左臀部,他缝裤子上的国旗是怎么回事 的时候,却引起在场人们的哄堂大笑。
• 第二天,两位警官根据马萨诸塞州禁止“毁坏、践踏、污损、以及 轻蔑地滥用美国国旗”的法律,向法庭起诉葛根。这项州法规定,公 开地毁坏、践踏、污损以及轻蔑地滥用国旗,不管这国旗是公共财产 还是私人财物,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判处10元到100元罚款,或判 处一年以下监禁。
• 法律是什么?法律原本是什么?法律现在 是什么?法律应当是什么?
一、法律是什么
• 我是谁? • 武林外传-吕秀才骂死姬无命 • 不同社会角色的心目中有不同的“法律 ”
• (一)古汉语中“法”的词义
• 1.在汉语言中,“法”字的古体是“灋”。 其含义是:“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 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恶意告密者的案件
• 1944年,一个德国士兵在出差执行任务期间,回家短暂探 亲。他私下里向他妻子说了一些对希特勒及纳粹党其他领 导人物的不满。他的妻子因为在他长期离家服兵役期间 “已投向另一个男子的怀抱”,并想除掉她的丈夫,就把 他的言论报告给了当地的纳粹党头目。结果,他丈夫遭到 了军事特别法庭的审讯,被判处死刑。经过短时期的囚禁 后,未被处死,又被送到了前线。纳粹政权倒台后,那个 妻子因设法使其丈夫遭到囚禁而被送上法庭。她的抗辩理 由是:据当时有效的法律,她丈夫对她所说的关于希特勒 及纳粹党的言语已构成犯罪。因此,当她告发她丈夫时, 她仅仅是使一个罪犯归案受审。
二、法律权威的内涵
• 一个法律制度应当“存有最低限度的道德”,如果道德水 平降到某一点一下,那么就可说该法律制度丧失了其功能, 因为它不能具备要求它的公民服从它的权力。法律必须:
• (一)公开性 • 法律必须是“公布”的,这是法律可循的前提。 • 因此,法治的一个要素,必然是法律向公众公布,昭示天
• 警官们指控葛根“轻蔑地滥用国旗”。沃塞斯特县高等法院开庭审
判,陪审团判定葛根有罪。法庭判决葛根六个月监禁。1974年,此案 终于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的裁决 以六比三作出了对葛根有利的裁决
• (一)鲍威尔大法官意见 • 1、法律的语言用词不能模糊,这一原则毋庸置疑,因为这一原则同
法律的“公正性”以及司法的惩戒意义紧密相连。宪法第14修正案的 “正当程序”条款,要求立法机关在立法的时候,为执法人员和民众 提供足够清晰的判断标准,提供清晰的界线,到底什么是合法的,什 么是非法的,避免执法人员主观任意的和歧视性的判断。而本案中, 马萨诸塞州法中“公开地轻蔑地对待合众国国旗”的说法,过于模糊, 在本案中不能提供清楚的司法判断。 • 2、法律不能强迫普通人来猜测到底法律的意思是什么。“公开地轻 蔑性地使用国旗”的说法,就是要民众和执法人员来猜测。
下,让民众知晓其内容,知道他们行为的指导要求并加以 评价。 • 春秋末期,郑国和晋国先后“铸刑鼎(书)”,传统的 研究成果认为:中国古代的成文法始于此类事例,并由此 打破了古代传统秘密法的状态。
• (二)确定性
• 所谓法律的确定性是指法律规则所确立的 法律主体与客体、权利与义务、行为与后 果等等,都必须是具体、明确而肯定的。 含义明确,是可理解的
• 2.古代汉语中的“法”、“律”、“刑” 等词语彼此之间有关联。
• (二)西方思想传统中对“法”与“法律”的区分
• 1、具有价值法学倾向的法学家侧重于寻找法律的最高价 值,探究法与道德、法与正义的联系,探究法律的一般原 则,探究良法的标准,探究作为法律之源的自然理性、人 性、神的理性、等等。这是西方的主流法学。
• 2、具有规范法学倾向的人则认为法学应着重研究实在法、 特别是研究国家法的规范及其结构要素,尤其应当注重对 各种法律概念的分析。至于正义问题,这当由伦理学去研 究。
• 3、具有社会法学倾向的人则主张注重对社会中的活法的 研究,应当研究法与社会的关系、法的功能、法的实际效 果、研究如何实现司法公正。
• 官司打赢没效果———钱没拿到。市委书记一句话就搞定。 法律的权威远远赶不上市委书记的权威。
• 就事论事,这位老人在经历了此事后,在他心中可能会形 成这样一种观念:有事找书记,甭找法律,找了也不管用。
• 人类依崇权威,因为个人在绝对意义上软 弱无力,他必须有所依赖。
• 人类选择了法律,便崇尚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