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答题模板
高中数学答题模板
![高中数学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bf646cab14e852458fb5747.png)
一、选择填空题1.易错点归纳九大模块易混淆难记忆考点分析,如概率和频率概念混淆、数列求和公式记忆错误等,强化基础知识点记忆,避开因为知识点失误造成的客观性解题错误。
针对审题、解题思路不严谨如集合题型未考虑空集情况、函数问题未考虑定义域等主观性因素造成的失误进行专项训练。
2.答题方法选择题十大速解方法:排除法、增加条件法、以小见大法、极限法、关键点法、对称法、小结论法、归纳法、感觉法、分析选项法。
填空题四大速解方法:直接法、特殊化法、数形结合法、等价转化法。
二、解答题专题一、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的性质问题1.解题路线图①不同角化同角②降幂扩角③化f(x)=Asin(ωx+φ)+h④结合性质求解。
2.构建答题模板①化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一般化成y=Asin(ωx+φ)+h的形式,即化为“一角、一次、一函数”的形式。
②整体代换:将ωx+φ看作一个整体,利用y=sin x,y=cos x的性质确定条件。
③求解:利用ωx+φ的范围求条件解得函数y=Asin(ωx+φ)+h的性质,写出结果。
④反思: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对结果进行估算,检查规范性。
专题二、解三角形问题1.解题路线图(1) ①化简变形;②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③变形证明。
(2) ①用余弦定理表示角;②用基本不等式求范围;③确定角的取值范围。
2.构建答题模板①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注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
②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
③求结果。
④再反思:在实施边角互化的时候应注意转化的方向,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全部转化为边之间的关系;二是全部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恒等变形。
专题三、数列的通项、求和问题1.解题路线图①先求某一项,或者找到数列的关系式。
②求通项公式。
③求数列和通式。
2.构建答题模板①找递推: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即找数列的递推公式。
高中数学解答题8个答题模板与做大题的方法
![高中数学解答题8个答题模板与做大题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357d3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e.png)
高中数学解答题8个答题模板与做大题的方法高中数学解答题是每一位学生都要面对的考试难题,要想在考场上取得好成绩,就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模板和技巧。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数学解答题的8个答题模板以及做大题的方法。
一、直接套公式有些题目只需要把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求解即可。
例如:已知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度为10,求正方形面积。
解答:根据正方形对角线公式可知,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对角线长度的平方除以2,即$a=\frac{\sqrt{2}}{2} \times 10=5\sqrt{2}$正方形面积为$a^2=50$。
二、代数相加减有些题目需要转换成代数式,通过相加减化简后求解。
例如:已知$\frac{x+2}{a}=\frac{4}{x-2}$,求$\frac{x^2+2x}{a^2}$的值。
解答:将已知条件转换为代数式,得到$x+2=\frac{4a}{x-2}$将$x^2+2x$用$x+2$和$x-2$表示出来,可得:$x^2+2x=(x+2)(x-2)+6$代入上式可得:$\frac{x^2+2x}{a^2}=\frac{(x+2)(x-2)+6}{a^2}=\frac{4a^2+6}{ a^2}=4+\frac{6}{a^2}$三、代数移项有些题目需要进行代数移项以消去未知量,例如:已知2x-3y=9,求y。
解答:将未知量y移至等式左侧,可得$2x-9=3y$将等式两侧同时除以3,即得y的值:$y=\frac{2x-9}{3}$。
四、因式分解有些题目需要通过因式分解来求解,例如:已知$x^2+3x-10=0$,求x。
解答:将$x^2+3x-10$进行因式分解,可得$(x+5)(x-2)=0$因此,$x=-5$或$x=2$。
五、有理化有些题目涉及分数,需要进行有理化操作,例如:已知$\frac{1}{\sqrt{3}-1}+\frac{2}{\sqrt{3}+1}=a+b\sqrt{3}$,求a和b的值。
解答:分别对两个分数进行有理化,可得:$\frac{1}{\sqrt{3}-1}=\frac{\sqrt{3}+1}{2}$,$\frac{2}{\sqrt{3}+1}=\sqrt{3}-1$将上式代入原式,可得:$a+b\sqrt{3}=\frac{\sqrt{3}+1}{2}+\sqrt{3}-1=2\sqrt{3}-\frac{ 1}{2}$因此,a= -1/2,b= 2。
高中试卷试题模板及答案
![高中试卷试题模板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68e24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7.png)
高中试卷试题模板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 细胞壁是所有细胞的共同结构B.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 细胞核是细胞内所有物质的储存场所D. 线粒体是细胞内唯一的能量转换器2. 光合作用中,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的场所是()A. 叶绿体B. 细胞质C. 线粒体D. 核糖体3.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 遗传信息储存在DNA的碱基序列中C. RNA是遗传物质的一种D.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4. 人体免疫系统中,负责识别和攻击外来病原体的是()A. 红细胞B. 白细胞C. 血小板D. 淋巴细胞5.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C.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D. 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6. 化学中,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硫酸B. 氯化钠C. 乙醇D. 氢氧化钠7. 地球大气层中,对生物生存至关重要的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8. 在物理学中,下列哪项不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A. 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B.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C. 能量的总量在封闭系统中是恒定的D. 能量可以无限增加9.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能量守恒B. 能量可以无损失地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C. 能量转换过程中总能量保持不变D. 能量转换过程中有能量损失10.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是()A. 随机发生的B. 由环境变化引起的C. 由生物自身的需要引起的D. 由生物的遗传变异引起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请将答案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1.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高中各科考技指导——强化考技指导,规范考试程序
![高中各科考技指导——强化考技指导,规范考试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a6bf0ca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5.png)
班会主题
1、数学考试规范与技巧 2、语文考试规范与技巧 3、英语考试规范与技巧 4、理科倾向考试规范与技巧 5、文科倾向考试规范与技巧
一、数学考试规范与技巧
1.时间分配及处理技巧
猜,单选有25%正确,多选猜一个得部分分可的能性更大。
一、数学考试规范与技巧
• 填空题:最简形式,要全面,比如解析式别 忘定义域,单调区间别用不等式,别用并集 符号等;
不带内伤——观点不可偏激和错误;内容重心把握不当;观 点过于晦涩和情感混乱等。结构混乱,思路不清。
从结构到题材熟记三至五篇作文,认真翻看作文讲座写作指 导材料以及印发的作文素材。
二、语文考试规范与技巧
【作文高分要领】: 1.时间分配要合理,要有时间观念,要留出充裕时间进行 充足的思考。(确保5—8分钟的审题时间) 2.题目拟写力争新颖恰当,但又不能晦涩难懂,务必要突 出主旨,涵盖关键词。尤其不能缺漏文题。 3.开头、结尾要尽量出彩,开头联系材料,简明扼要亮明 题旨,态度要鲜明。结尾再回扣材料,再明题旨,首尾呼应, 或发出呼吁,提出希望。开头结尾忌讳冗长、拖沓,废话太 多。 4.段落设置合理,坚决摒弃“三段式”,全篇以4-6段为宜, 每段尽量不要超过12行(180字)。 5、如何让你的作文主旨突出?用篇中心句、段中心句、观 点句交待文脉。在标题、首尾、行文反复出现关键词。
• 一快一慢,审题要慢,做题要快; • 不能小题难做,也不能大题小做,难小题要
巧做(特值法、验证法、估值法、排除法、 筛选法等),解答题要按步骤列全知识点, 写全推导计算过程,尤其是含高中重要知识 点的环节;
一、数学考试规范与技巧
• 规范步骤,切忌对而不全,会而不对; • 基础题做慢做稳,中档题拿足分,难题力争
初中历史答题模板
![初中历史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82921f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3.png)
初中历史答题模板一、选择题1、抓住关键词语,找出相关信息。
2、再读选项,找出与题意不符的。
3、注意选项中相似的概念。
4、一题多问时,要考虑题目中所问的多个问题。
5、选项中如果含有“均”等绝对化的词语,要特别注意。
二、列举题1、根据题目要求,仔细阅读材料,把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画出来。
2、如果没有给定范围,就仔细阅读材料,把可能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画出来。
3、如果给定了范围,就在给定的范围内画出来。
4、画句子时,要特别注意一些关键词语,如“也”、“都”、“还”、“再”、“首先”等。
5、列举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
三、材料解析题1、仔细阅读题目,找出关键词语和限制条件。
2、仔细阅读材料,找出与题目相关的信息。
3、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如果问的是对材料的认识或启示,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5、如果问的是史实问题,要在材料中找出答案。
6、如果问的是年代问题,要注意材料的上下文和题目所问的年代范围。
7、如果问的是人物问题,要注意材料的上下文和人物的国籍等信息。
8、如果问的是事件问题,要注意材料的上下文和事件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9、如果问的是意义或影响问题,要注意材料的上下文和事件的意义或影响等信息。
10、如果问的是其他问题,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四、问答题1、仔细阅读题目,找出关键词语和限制条件。
2、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要点准确、语言简练。
初中历史答题模板一、选择题1、抓住关键词语,找出相关信息。
2、再读选项,找出与题意不符的。
3、注意选项中相似的概念。
4、一题多问时,要考虑题目中所问的多个问题。
5、选项中如果含有“均”等绝对化的词语,要特别注意。
二、列举题1、根据题目要求,仔细阅读材料,把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画出来。
2、如果没有给定范围,就仔细阅读材料,把可能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画出来。
3、如果给定了范围,就在给定的范围内画出来。
高中数学高考专题(5)立体几何的高考解答题型及求解策略
![高中数学高考专题(5)立体几何的高考解答题型及求解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1d32815b9d528ea80c7792f.png)
高中数学高考专题(5)立体几何的高考解答题型及求解策略立体几何的解答题型主要采用“论证与计算”相结合的模式,即首先是利用定义、定理、公理等证明空间的线线、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再计算几何体的体积.试题背景有折叠问题、探索性问题等,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能力.题型一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题型概览:空间中线面的平行与垂直的证明有两种思路:一是利用相应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去解决;二是利用空间向量法来论证,应用向量证明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关键是把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与空间向量建立对应关系,把空间位置关系的证明转化为空间向量的运算,通过运算解决证明问题.这里以传统方法为例建立审题程序与答题模板,向量方法参照本专题题型二.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四边形MADN是矩形,平面MADN⊥平面ABCD,E、F分别为MA、DC的中点,求证:(1)EF∥平面MNCB;(2)平面MAC⊥平面BND.[审题程序]第一步:利用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四边形MNCB内确定与EF平行的直线;第二步:在平面MAC和平面BND中寻找与另一平面垂直的直线;第三步:应用面面垂直、菱形的性质,由线线垂直解决.[规范解答](1)如图,取NC的中点G,连接FG,MG.因为ME∥ND且ME=12ND,F、G分别为DC、NC的中点,FG∥ND且FG=12ND,所以FG与ME平行且相等,所以四边形MEFG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F∥MG,又MG⊂平面MNCB,EF⊄平面MNCB,所以EF∥平面MNCB.(2)如图,连接BD、MC.因为四边形MADN是矩形,所以ND⊥AD.因为平面MADN⊥平面ABCD,平面ABCD∩平面MADN=AD,DN⊂平面MADN,所以ND⊥平面ABCD,所以ND⊥AC.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C⊥BD.因为BD∩ND=D,所以AC⊥平面BDN.又AC⊂平面MAC,所以平面MAC⊥平面BDN.[答题模板]解决这类问题的答题模板如下:1.(2016·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四边形BDEF是矩形,平面BDEF⊥平面ABCD,BF=3,G,H分别是CE,CF的中点.(1)求证:AC⊥平面BDEF;(2)求证:平面BDGH∥平面AEF;(3)求多面体ABCDEF的体积.[解](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C⊥BD.又平面BDEF⊥平面ABCD,平面BDEF∩平面ABCD=BD,且AC⊂平面ABCD,所以AC⊥平面BDEF.(2)证明:在△CEF中,因为G,H分别是CE,CF的中点,所以GH∥EF.又GH⊄平面AEF,EF⊂平面AEF,所以GH∥平面AEF.设AC∩BD=O,连接OH.在△ACF中,因为OA=OC,CH=HF,所以OH∥AF.因为OH⊄平面AEF,AF⊂平面AEF,所以OH∥平面AEF.因为OH∩GH=H,OH,GH⊂平面BDGH,所以平面BDGH∥平面AEF.(3)由(1)得AC⊥平面BDEF.因为AO=2,四边形BDEF的面积S▱BDEF=3×22=62,=4.所以四棱锥A-BDEF的体积V1=13×AO×S▱BDEF同理,四棱锥C-BDEF的体积V2=4.所以多面体ABCDEF的体积V=V1+V2=8.题型二求空间几何体的体积题型概览:计算几何体的体积,关键是根据条件找出相应的底面和高,应注意充分利用多面体的截面和旋转体的轴截面,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1)直接法:对于规则几何体,直接利用公式计算即可.(2)割补法:当一个几何体的形状不规则时,常通过分割或者补形的手段将此几何体变为一个或几个规则的、体积易求的几何体,然后再计算.经常考虑将三棱锥还原为三棱柱或长方体,将三棱柱还原为平行六面体,将台体还原为锥体.(3)等体积法:一般利用三棱锥的“等积性”求三棱锥体积,可以把任何一个面作为三棱锥的底面.注意两点:一是求体积时,可选择“容易计算”的方式来计算;二是利用“等积性”可求“点到面的距离”,关键是在面中选取三个点,与已知点构成三棱锥.(2016·全国卷Ⅲ)如图,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D∥BC,AB=AD=AC=3,P A=BC=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1)证明:MN∥平面P AB;(2)求四面体N-BCM的体积.[审题程序]第一步:由线线平行或面面平行证明(1);第二步:由N 为PC 中点,推证四面体N -BCM 的高与P A 的关系; 第三步:利用直接法求四面体的体积.[规范解答] (1)由已知得AM =23AD =2.取BP 的中点T ,连接AT ,TN ,由N 为PC 中点知TN ∥BC ,TN =12BC =2.又AD ∥BC ,故TN 綊AM ,四边形AMNT 为平行四边形, 于是MN ∥AT .因为AT ⊂平面P AB ,MN ⊄平面P AB , 所以MN ∥平面P AB .(2)因为P A ⊥平面ABCD ,N 为PC 的中点,所以N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12P A .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由AB =AC =3得AE ⊥BC ,AE =AB 2-BE 2= 5.由AM ∥BC 得M 到BC 的距离为5, 故S △BCM =12×4×5=2 5.所以四面体N -BCM 的体积V N -BCM =13×S △BCM ×P A 2=453. [答题模板] 解决这类问题的答题模板如下:2.(2016·深圳一模)如图所示,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侧面SBC是正三角形,E是SB的中点,且AE⊥平面SBC.(1)证明:SD∥平面ACE;(2)若AB⊥AS,BC=2,求点S到平面ABC的距离.[解](1)证明:连接BD,交AC于点F,连接EF.∵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F是BD的中点,又∵E是SB的中点,∴EF∥SD.∵SD⊄平面ACE,EF⊂平面ACE,∴SD∥平面ACE.(2)∵AB⊥AS,BC=BS=2,且E是SB的中点,∴AE=1.∵AE⊥平面SBC,BS、CE⊂平面SBC,∴AE⊥BS,AE⊥CE.∴AB=AE2+BE2= 2.又侧面SBC 是正三角形,∴CE =3, ∴AC =AE 2+CE 2=2,∴△ABC 是底边长为2,腰长为2的等腰三角形, ∴S △ABC =12×2×4-12=72.设点S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h .由V 三棱锥S -ABC =V 三棱锥A -SBC ,得13h ·S △ABC =13AE ·S △SBC ,∴h =AE ·S △SBC S △ABC =237=2217.题型三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题型概览:如果知道的是试题的结论,而要求的却是试题的某一个存在性条件(如存在某个定点、定直线、定值等),这种试题称为存在探索型试题.解题策略一般是先假设结论成立,然后以该结论作为一个已知条件,再结合题目中的其他已知条件,逆推(即从后往前推),一步一步推出所要求的特殊条件,即要求的存在性条件.若能求出,则存在;若不能求出,则不存在.(2016·石家庄调研)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 1A ⊥平面ABC ,AC ⊥BC ,E 在线段B 1C 1上,B 1E =3EC 1,AC =BC =CC 1=4.(1)求证:BC ⊥AC 1;(2)试探究:在AC 上是否存在点F ,满足EF ∥平面A 1ABB 1?若存在,请指出点F 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审题程序]第一步:由B 1E =3EC 1及EF ∥平面A 1ABB 1猜想点F 的位置;第二步:在平面A 1ABB 1内探求与EF 平行的直线或寻找经过EF 与平面A 1ABB 1平行的平面; 第三步:由线线平行或面面平行推理论证.[规范解答] (1)证明:∵AA 1⊥平面ABC ,BC ⊂平面ABC ,∴BC ⊥AA 1. 又∵BC ⊥AC ,AA 1∩AC =A ,∴BC ⊥平面AA 1C 1C . 又AC 1⊂平面AA 1C 1C ,∴BC ⊥AC 1.(2)解法一:当AF=3FC时,EF∥平面A1ABB1.证明如下:如图1,在平面A1B1C1内过点E作EG∥A1C1交A1B1于点G,连接AG.∵B1E=3EC1,∴EG=34A1C1.又AF∥A1C1且AF=3,4A1C1∴AF∥EG且AF=EG,∴四边形AFEG为平行四边形,∴EF∥AG.又EF⊄平面A1ABB1,AG⊂平面A1ABB1,∴EF∥平面A1ABB1.解法二:当AF=3FC时,EF∥平面A1ABB1.证明如下:如图2,在平面BCC1B1内过点E作EG∥BB1交BC于点G,连接FG. ∵EG∥BB1,EG⊄平面A1ABB1,BB1⊂平面A1ABB1,∴EG∥平面A1ABB1.∵B1E=3EC1,∴BG=3GC,∴FG∥AB.又AB⊂平面A1ABB1,FG⊄平面A1ABB1,∴FG∥平面A1ABB1.又EG⊂平面EFG,FG⊂平面EFG,EG∩FG=G,∴平面EFG∥平面A1ABB1.∵EF⊂平面EFG,∴EF∥平面A1ABB1.[答题模板]解决这类问题的答题模板如下:3.如图,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侧棱AA1⊥底面ABC,M为A1B1的中点.(1)证明:MC⊥AB;(2)若AA1=26,侧棱CC1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MC⊥平面ABP?若存在,求PC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取AB的中点N,连接MN,CN,则MN⊥底面ABC,MN⊥AB.因为△ABC是正三角形,所以NC⊥AB.因为MN∩NC=N,MN⊂平面MNC,NC⊂平面MNC,所以AB⊥平面MNC,所以AB⊥MC.(2)由(1)知MC⊥AB,若存在点P使得MC⊥平面ABP,则必有MC⊥BP.过M作MQ⊥B1C1,垂足为Q,连接QC,则QC是MC在平面BCC1B1内的射影,只需QC⊥BP即可,此时Rt△QC1C与Rt△PCB相似,QC1C1C =PCCB,所以PC=QC1·CBC1C=3×426=6,点P恰好是CC1的中点.。
高中数学案例分析模板 精选题库
![高中数学案例分析模板 精选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3d8d78b4a45177232e60a286.png)
考点1:教学目标的评析答题模板:【根据题目从以下7点中选择3~4点进行回答即可。
】①从课程目标切入。
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是一致的,即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题中的教学目标包含了__________(概括材料),符合/违背了这一要求。
②从学生特征切入。
学生特征主要包括学生的一般特征(学生学习的心理、生理及社会特点)、初始能力和学习风格。
题中的教学目标包含了_________(概括材料),符合/违背了这一要求。
③从学习内容切入。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取决于学习内容的类型、阶段、难易程度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题中的教学目标包含了_________(概括材料),符合/违背了这一要求。
④反映数学的学科特点,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
题中的教学目标包含了_______(概括材料),符合/违背了这一要求。
⑤格式要规范,用词要考究。
题中的教学目标包含了_______(概括材料),符合/违背了这一要求。
⑥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一般包含四基、四能和情感态度,题中的教学目标包含了__________(概括材料),符合/违背了这一要求。
⑦实在具体,不浮华。
要防止教学目标“高大全”,有的甚至是“假大空”,目标“远大”、空洞,形同虚设。
题中的教学目标包含了________(概括材料),符合/违背了这一要求。
考点2:教学过程的评析(宏观评析)从以下5方面着手作答:①导入:教学过程中导入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形成的课堂氛围如何。
②教学方式与作用体现:教师:教学方法、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③学习方式与作用体现:学生:学习方式、学生为主体④点评:学生的回答是否得到及时评价,评价的主体和评价的内容上是否多样化,评价结果和评价过程是否得到体现;⑤提问技巧: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否层层递进,是否具有启发性。
(从要求的角度进行评析)类型一:仅从“导入”角度进行评析(优点)案例中X 老师采用了情境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该种导入方式打破数学传统枯燥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概率与统计》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概率与统计》中的高考热点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af827e2b7360b4c2f3f640e.png)
上一页
图2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 a 的值; (2)估计该企业的职工对该部门评分不低于 80 的概率; (3)从评分在[40,60)的受访职工中,随机抽取 2 人,求此 2 人的评分都在[40,50) 的概率. [规范解答] (1)因为(0.004+a+0.018+0.022×2+0.028)×10=1,所以 a =0.006.3 分 (2)由所给频率分布直方图知,50 名受访职工评分不低于 80 的频率为(0.022 +0.018)×10=0.4,所以该企业职工对该部门评分不低于 80 的概率的估计值为 0.4.6 分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规律方法] 1.本题(1)中,指针连续地变化,是几何概型,第(2)问是顾客获 得优惠券的各种可能,是有限的可以一一列举的离散问题,满足古典概型.
2.题目以“市场销售手段”为背景,认真审题,实现知识迁移,恰当选择 概型是解题的关键.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温馨提示] 1.本题的易失分点: (1)不能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频率求出 a 值. (2)求错评分落在[50,60),[40,50)间的人数. (3)没有指出基本事件总数与事件 M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或者只指出事件 个数,没有一一列举出 10 个基本事件及事件 M 包含的基本事件,导致扣 3 分或 2 分.
18
30
总计
36
24
60
2分
在患“三高”疾病人群中抽 9 人,则抽取比例为396=14,
所以女性应该抽取 12×14=3(人).5 分
上一页
高考数学统计与概率大题解题模板
![高考数学统计与概率大题解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0d8646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6.png)
统计与概率大题解题模板 一、随机抽样和用样本估计总体模板一、频率分布直方图1、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1)小矩形的面积=组距×频率/组距=频率,所以各小矩形的面积表示相应各组的频率.这样,频率分布直方图就以面积的形式反映了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率大小; (2)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 (3)频数/相应的频率=样本容量.2、频率分布直方图反映了样本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可能性,由抽样的代表性利用样本在某一范围内的频率,可近似地估计总体在这一范围内的可能性.3、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纵坐标为频率组距,而不是频率值.例1-1.某城市100户居民月平均用电量(单位:度),以[160180),、[180200),、[200220),、[220240),、[240260),、[260280),、]280[300,分组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求直方图中x 的值;(2)求月平均用电量的众数和中位数;(3)在月平均用电量为[220240),、[240260),、[260280),、]280[300,的四组用户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1户居民,则月平均用电量在[220240),的用户中应抽取多少户? 【解析】(1)由(0.0020.00950.0110.01250.0050.0025)201x ++++++⨯=得:0.0075x =,∴直方图中x 的值是0.0075;(2)月平均用电量的众数是2202402302+=,∵(0.0020.00950.011)200.450.5++⨯=<,∴月平均用电量的中位数在[220240),内,设中位数为a , 由(0.0020.00950.011)200.0125(220)0.5a ++⨯+⨯-=得:224a =, ∴月平均用电量的中位数是224;(3)月平均用电量为[220240),的用户有0.01252010025⨯⨯=户, 月平均用电量为[240260),的用户有0.00752010015⨯⨯=户, 月平均用电量为[260280),的用户有0.0052010010⨯⨯=户, 月平均用电量为]280[300,的用户有0.0025201005⨯⨯=户, 抽取比例11125151055==+++,∴月平均用电量在[220,240)的用户中应抽取12555⨯=户.模板二、茎叶图1、绘制茎叶图的关键是分清茎和叶,如数据是两位数,十位数字为“茎”,个位数字为“叶”;如果是小数时,通常把整数部分作为“茎”,小数部分作为“叶”,解题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茎和叶.2、利用茎叶图进行数据分析时,一般从数据分布的对称性、中位数、稳定性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例1-2.某中学高二(2)班甲、乙两名学生自进入高中以来,每次数学考试成绩情况如下: 甲:95、81、75、91、86、89、71、65、76、88、94、110、107; 乙:83、86、93、99、88、103、98、114、98、79、78、106、101. 画出两人数学成绩的茎叶图,并根据茎叶图对两人的成绩进行比较. 【解析】甲、乙两人数学成绩的茎叶图如图所示:从这个茎叶图上可以看出,乙同学的得分情况是大致对称的, 中位数是98;甲同学的得分情况,也大致对称,中位数是88, 乙同学的成绩比较稳定,总体情况比甲同学好.模板三、散点图1、两个变量的关系2、散点图:将样本中n 个数据点()i i x y ,(1i =,2,…,n )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得到的图形.3、正相关与负相关:(1)正相关:如果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也由小变大,这种相关称为正相关.(2)负相关:如果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值由大变小,这种相关称为负相关. 4、最小二乘法:设x 、y 的一组观察值为()i i x y ,(1i =,2,…,n ),且回归直线方程为ˆˆˆybx a =+.当x 取值i x (1i =,2,…,n )时,y 的观察值为i y ,差ˆi i y y -(1i =,2,…,n )刻画了实际观察值i y 与回归直线上相应点纵坐标之间的偏离程度,通常是用离差的平方和,即21()ni i i Q y a bx ==--∑作为总离差,并使之达到最小.这样,回归直线就是所有直线中Q 取最小值的那一条.由于平方又叫二乘方,所以这种使“离差平方和最小”的方法,叫做最小二乘法. 5、回归直线方程的系数计算公式例1-3.一个车间为了规定工时定额,需要确定加工零件所花费的时间,为此进行了10次试验,收集数据如下:(1)y 与x 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2)如果y 与x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求y 关于x 的回归直线方程. 审题路线图:→→→【解析】(1)画散点图如下:由图可知y 与x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2)列表、计算:1102211055950105591.70.66838500105520ˆ1iii ii x y x ybxx ==⋅-⋅⋅-⨯⨯==≈-⨯-⋅∑∑,91.70.668ˆ55.6ˆ549ay bx =-=-⨯=,即所求的回归直线方程为:0.66859ˆ 4.6y x =+.构建答题模板:第一步:列表i x 、i y 、i i x y ;第二步:计算x ,y ,21ni i x =∑,1ni i i x y =∑;第三步:代入公式计算ˆb 、ˆa 的值; 第四步:写出回归直线方程;第五步:反复回顾,查看是否有重复或遗漏情况,明确规范书写答题.模板四、古典概型例1-4.袋中有五张卡片,其中红色卡片三张,标号为1、2、3;蓝色卡片两张,标号为1、2. (1)从以上五张卡片中任取两张,求这两张卡片颜色不同且标号之和小于4的概率;(2)向袋中再放入一张标号为0的绿色卡片,从这六张卡片中任取两张,求这两张卡片颜色不同且标点之和小于4的概率.审题路线图:确定概率模型→列出所有取卡片的结果(基本事件)→构成事件的基本事件→求概率. 规范解答:【解析】(1)标号为1、2、3的三张红色卡片分别记为A 、B 、C , 标号为1、2的两张蓝色卡片分别记为D 、E , 从五张卡片中任取两张的所有可能的结果为:AB 、AC 、AD 、AE 、BC 、BD 、BE 、CD 、CE 、DE 共10种,由于每一张卡片被取到的机会均等,因此这些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 从五张卡片中任取两张,这两张卡片颜色不同且它们的标号之和小于4的结果为:AD 、AE 、BD ,共3种,∴这两张卡片颜色不同且它们的标号之和小于4的概率为310;(2)记F 是标号为0的绿色卡片,从六张卡中任取两张的所有可能的结果为:AB 、AC 、AD 、AE 、AF 、BC 、BD 、BE 、BF 、CD 、CE 、CF 、DE 、DF 、EF 共15种,用于每一张卡片被取到的机会均等,因此这些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 从六张卡片中任取两张,这两张卡片颜色不同且它们的标号之和小于4的结果为:AD 、AE 、BD 、AF 、BF 、CF 、DF 、EF ,共8种, ∴这两张卡片颜色不同且它们的标号之和小于4的概率为815. 构建答题模板:第一步:列出所有基本事件,计算基本事件总数;第二步:将所求事件分解为若干个互斥的事件或转化为其对立事件(也许不用分解,但分解必要注意互斥);第三步:分别计算每个互斥事件的概率;第四步:利用概率的加法公式求出问题事件的概率;第五步:反复回顾,查看是否有重复或遗漏情况,明确规范书写答题.二、概率与统计之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数学期望与方差1、关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计算方法如下: (1)写出ξ的所有可能取值;(2)用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求出ξ取各个值的概率; (3)利用(1)、(2)的结果写出ξ的分布列. 2、常见的特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1)两点分布,分布列为(0p -、1q -),其中01p <<,且1p q +=;(2)二项分布,分布列为(00p 、11p 、22p 、…、k kp 、…、n np ),其中k k n kk n p C p q -=,0k =、1、2、…、n ,且01p <<,1p q +=,k k n k k n p C p q -=可记为(,,)b k n p .3、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应注意:(1)期望是算术平均值概念的推广,是概念意义下的平均;(2)()E ξ是一个实数,由ξ的分布列唯一确定,即作为随机变量ξ是可变的,可取不同值,而()E ξ是不变的,它描述ξ取值的平均状态;(3)()1122n n E x p x p x p ξ=++⋅⋅⋅++⋅⋅⋅直接给出了E ξ的求法,即随机变量取值与相应概率值分别相乘后相加.4、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应注意:(1)()D ξ表示随机变量ξ对()E ξ的平均偏离程度,()D ξ越大表明平均偏离程度越大,说明ξ的取值越分散;反之()D ξ越小,ξ的取值越集中,在()E ξ来描述ξ的分散程度.(2)()D ξ与()E ξ一样也是一个实数,由ξ的分布列唯一确定.模板一、超几何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1)超几何分布的特征:①在小范围内不放回的随机抽取;②每次抽取相互影响;③每次抽取的可能性一直变化;(2)超几何分布的题型:在含有M 件次品的N 件产品中任取n 件(n M N ≤≤),其中恰有X 件次品;(3)超几何分布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①分布列:()k n k M N MnNC C P X k C --⋅==,012k n =⋅⋅⋅,,,,,k ∈N ;②期望:0()[()]nk nME X k P X k N ===⋅=∑; ③{}22()()()[()]()(1)nk nM N M N n D X k E x P X k N N =--==-⋅=-∑. 例2-1.已知一个袋中装有3个白球和3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1)每次从袋中取一个球,取出后不放回,直到取到一个红球为止,求取球次数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E ξ;(2)每次从袋中取一个球,取出后放回接着再取一个球,这样取3次,求取出红球次数η的分布列、数学期望和方差()D η.审题路线图:取到红球为止→取球次数的所有可能1、2、3、4→求对应次数的概率→列分布列→求()E ξ.取出后放回,这是条件→每次取到红球的概率相同→三次独立重复试验→利用公式. 规范解答:【解析】(1)ξ的可能取值为1、2、3、4,31(1)62P ξ===,333(2)6510P ξ==⨯=, 3233(3)65420P ξ==⨯⨯=,32131(4)654320P ξ==⨯⨯⨯=,故ξ的分布列为:17()123421020204E ξ=⨯+⨯+⨯+⨯=;(2)取出后放回,取球3次,可看作3次独立重复试验,∴1~(2)2B η,,η的可能取值为0、1、2、3,0033111(0)()()228P C η==⋅⋅=,1123113(1)()()228P C η==⋅⋅=,2213113(2)()()228P C η==⋅⋅=,3303111(4)()()228P C η==⋅⋅=,故ξ的分布列为:∴()322E η=⨯=,113()3224D η=⨯⨯=. 构建答题模板:第一步:确定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性; 第二步:求出每个可能性的概率; 第三步:画出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第四步:求期望和方差;第五步:反复回顾,查看是否有重复或遗漏情况,明确规范书写答题.如本题可重点查看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值是否正确;根据分布列性质检查概率是否正确.模板二、二项分布及其应用(1)二项分布的特征:①在小范围内有放回的随机抽取或在大范围内任意随机抽取;②每次抽取相互独立;③每次抽取的可能性保持不变;(2)二项分布的题型: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设事件A 发生的次数为X ,在每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3)二项分布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①分布列:~(,)X B n p ,n 为试验次数,p 为试验成功率,()(1)k kn k n P X k C p p -==-,0,1,2,,k n =⋅⋅⋅,k ∈N ;②期望:()E X np =; ③()(1)D X np p =-.例2-2.某联欢晚会举行抽奖活动,举办方设置了甲、乙两种抽奖方案,方案甲的中奖率为23,中奖可以获得2分;方案乙的中奖率为25,中奖可以获得3分;未中奖则不得分.每人有且只有一次抽奖机会,每次抽奖中奖与否互不影响,晚会结束后凭分数兑换奖品.(1)若小明选择方案甲抽奖,小红选择方案乙抽奖,记他们的累计得分为X ,求3≤X 的概率; (2)若小明、小红两人都选择方案甲或都选择方案乙进行抽奖,问:他们选择何种方案抽奖,累计得分的数学期望较大?【解析】(1)由已知得,小明中奖的概率为23,小红中奖的概率为25,且两人中奖与否互不影响,记“这2人的累计得分3≤X ”的事件为A ,则事件A 的对立事件为“5X =”, ∵224(5)3515P X ==⨯=,∴11()1(5)15P A P X =-==, 即这两人的累计得分3≤X 的概率为1115; (2)设小明小红都选择方案甲抽奖中奖次数为1X ,都选择方案乙抽奖中奖次数为2X ,则这两人选择方案甲抽奖累计得分的数学期望为1()2E X ⨯, 选择方案乙抽奖累计得分的数学期望为2()3E X ⨯,由已知可得12~(2)3X B ,,22~(2)5X B ,,∴124()233E X =⨯=,224()255E X =⨯=,从而18()23E X ⨯=,212()35E X ⨯=,∴12()2()3E X E X ⨯>⨯,∴他们都选择方案甲进行抽奖时,累计得分的数学期望较大.模板三、统计概率的综合应用例2-3.某食品厂为了检查一条自动包装流水线的生产情况,随即抽取该流水线上40件产品作为样本算出他们的重量(单位:克)重量的分组区间为,(495500],,…,(510515],,由此得到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重量超过505克的产品数量.(2)在上述抽取的40件产品中任取2件,设X 为重量超过505克的产品数量,求X 的分布列及期望.(3)在上述抽取的40件产品中任取5件产品,求恰有2件产品的重量超过505克的概率. 【解析】(1)重量超过505克的产品数量是40(0.0550.015)12⨯⨯+⨯=件; (2)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021********(0)130C C P X C ⋅===,11122824056(1)130C C P X C ⋅===,20122824011(2)130C C P X C ⋅===, X 的分布列为:X 的期望561139()01213013013065E X =⨯+⨯+⨯=; (3)设在上述抽取的40件产品中任取5件产品,恰有2件产品的重量超过505克为事件A ,则322812540231()703C C P A C ⋅==. 变式1:第三问改为:从流水线上任取5件产品,设Y 为重量超过505克的产品数量,求Y 的分布列、期望、方差.【解析】从流水线上任取5件产品服从二项分布:Y 可取:0、1、2、3、4、5;超过505克的产品发生的概率为0.3p =,则~(50.3)Y B ,, 005055(0)(1)0.70.16807P Y C p p -==-==, 115111455(1)(1)0.30.70.36015P Y C p p C -==-=⨯=,225222355(2)(1)0.30.70.3087P Y C p p C -==-=⨯=,335333255(3)(1)0.30.70.1323P Y C p p C -==-=⨯=,44544455(4)(1)0.30.70.02835P Y C p p C -==-=⨯=,555555(5)(1)0.30.00243P Y C p p -==-==,则Y 的分布列为:Y 的期望()50.3 1.5E Y =⨯=,方差()50.30.7 1.05D Y =⨯⨯=.变式2:某食品厂为了检查甲乙两条自动包装流水线的生产情况,随即在这两条抽流水线上各抽取40件产品作为样本算出他们的重量(单位:克).重量落在(495510],的产品为合格品,否则为不合格.表一为甲流水线样本频率分布表,图一为乙流水线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根据上表数据在答题卡上作出甲流水线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2)若以频率作为概率,试估计从乙流水线上任取5件产品,恰有3件产品为合格品的概率;(3)由以上统计数据完成下面22⨯列联表,并回答有多大的把握认为“产品的包装质量与两条自动包装流水线的选择有关”.附:下面的临界值表供参考:(参考公式:22()()()()()n ad bcKa b a c c d b d-=++++,其中n a b c 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做出频率分布直方图,甲流水线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2)由图1知,乙样本中合格品为:(0.060.090.03)54036++⨯⨯=,故合格品的频率为360.940=, ∴可估计从乙流水线上任取一件产品该产品为合格品的概率0.9P =,设ξ为从乙流水线上任取5件产品中的合格品数,则~(50.9)B ξ,, ∴3325(3)0.90.10.0729P C ξ===,即从乙流水线上任取5件产品,恰有3件产品为合格品的概率为0.0729; (3)22⨯列联表如下:∵22()80(120360) 3.117 2.706()()()()66144040n ad bc K a b a c c d b d -⨯-==≈>++++⨯⨯⨯, ∴有90%的把握认为“产品的包装质量与两条自动包装流水线的选择有关”.课后作业1. 某学生对其亲属30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一次调查,并用茎叶图表示30人的饮食指数.(说明:图中饮食指数低于70的人,饮食以蔬菜为主;饮食指数高于70的人,饮食以肉类为主.)(1)根据茎叶图,帮助这位学生说明其亲属30人的饮食习惯;(2)根据以上数据完成下列22⨯列联表:(3)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其亲属的饮食习惯与年龄有关,并写出简要分析.【答案】(1)30位亲属中50岁以上的人多以食蔬菜为主,50岁以下的人多以食肉为主;(2)表格见解析;(3)有,分析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茎叶图,分析题中数据即可得出结果.(2)根据茎叶图,补充完善列联表,计算观测值即可求解.【详解】(1)30位亲属中50岁以上的人多以食蔬菜为主,50岁以下的人多以食肉为主;(2)补全22⨯列联表:(3)230(42168)10 6.63512182010K ⨯⨯-⨯==>⨯⨯⨯,有99%的把握认为其亲属的饮食习惯与年龄有关.2. 某网站就“民众是否支持加大修建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资金投入”进行投票.按照北京暴雨前后两个时间收集有效投票,暴雨后的投票收集了50份,暴雨前的投票也收集了50份,所得统计结果如下表:已知工作人员从所有投票中任取一个,取到“不支持投入”的投票的概率为25. (1)求列联表中的数据x 、y 、A 、B 的值;(2)绘制条形统计图,通过图形判断本次暴雨是否影响到民众对加大修建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投入的态度?(3)能够有多大把握认为北京暴雨对民众是否赞成加大对修建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投入有关? 【答案】(1)40x =,10y =,60A =,40B =;(2)条形统计图答案见解析,暴雨影响到民众对加大修建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投入的态度;(3)有99.9%把握.【解析】【分析】(1)先求出y的值,再求,,B x A的值;(2)先求出暴雨前后的支持率和不支持率,画出条形统计图,再通过图形判断本次暴雨是否影响到民众对加大修建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投入的态度.(3)利用独立性检验求解即可.【详解】(1)设“从所有投票中抽取一个,取到不支持投入的投票”为事件A,由已知得302()1005yP A+==,∴10y=,40B=,40x=,60A=;(2)由(1)知北京暴雨后支持为404505=,不支持率为41155-=,北京暴雨前支持率为202505=,不支持率为23155-=,条形统计图如图:由图可以看出暴雨影响到民众对加大修建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投入的态度;(3)22100(30402010)5016.7810.828505040603K⨯⨯-⨯==≈>⨯⨯⨯,故至少有99.9%把握认为北京暴雨对民众是否赞成加大对修建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投入有关.【点睛】方法点睛:独立性检验的解题步骤:(1)2*2列联表;(2)提出假设:设p与q没有关系;(3)根据列联表中的数据2K计算的值;(4)根据计算得到的随机变量2K的观测值作出判断.3. 电视传媒公司为了解某地区观众对某类体育节目的收视情况,随机抽取了100名观众进行调查,其中女性有55名.下面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观众日均收看该体育节目时间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将日均收看该体育节目时间不低于40分钟的观众称为“体育迷”,已知“体育迷”中有10名女性.(1)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下面的22⨯列联表,并据此资料判断是否有95%的把握认为“体育迷”与性别有关?(2)将日均收看该体育节目不低于50分钟的观众称为“超级体育迷”,已知“超级体育迷”中有2名女性,若从“超级体育迷”中任意选取2人,求至少有1名女性观众的概率.附:22()()()()()n ad bcKa b a c c d b d-=++++【答案】(1)列联表答案见解析,没有95%的把握认为“体育迷”与性别有关;(2)7 10 .【解析】 【分析】(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体育迷的人数,再结合条件依次填入22⨯列联表,并计算2K ,并和临界值3.841比较后进行判断;(2)首先由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超级体育迷”的人数,在通过编号列举的方法,利用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计算概率.【详解】(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在抽取的100人中,“体育迷”有25人,从而完成22⨯列联表如下:将22⨯列联表中的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22100(30104515)100 3.030 3.8417525455533K ⨯⨯-⨯==≈<⨯⨯⨯,∴没有95%的把握认为“体育迷”与性别有关;(2)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超级体育迷”为5人,设123,,a a a 是3名男超级体育迷,12,b b 是2名女超级体育迷,从而一切可能结果所组成基本事件为:12()a a ,、13()a a ,、23()a a ,、11()a b ,、12()a b ,、 21()a b ,、22()a b ,、31()a b ,、32()a b ,、12()b b ,,则由10个基本事件组成,而且这些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 用A 表示“任选2人中,至少有1人是女性”这一事件,则A 由11()a b ,、12()a b ,、21()a b ,、22()a b ,、31()a b ,、32()a b ,、12()b b , 这7个基本事件组成,因而7()10P A =.4. 2015年7月9日21时15分,台风“莲花”在我国广东省陆丰市甲东镇沿海登陆,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适逢暑假,大学生小张调查了当地某小区的100户居民由于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收集的数据分成[02000),、[2000,4000)、[4000,6000)、[6000,8000)、[800010000],五组作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台风后居委会号召小区居民为台风重灾区捐款,小张调查的100户居民捐款情况如表格,在表格空白处填写正确数字,并说明是否有95%以上的把握认为捐款数额多于或少于500元和自身经济损失是否到4000元有关?(2)将上述调查所得到的频率视为概率.现在从该地区大量受灾居民中,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每次抽取1户居民,抽取3次,记被抽取的3户居民中自身经济损失超过4000元的人数为ξ.若每次抽取的结果是相互独立的,求ξ的分布列,期望()E ξ和方差()D ξ.【答案】(1)答案见解析,有;(2)分布列见解析,()0.9E ξ=,()0.63D ξ=. 【解析】【分析】(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求出抽取的100户中,经济损失不超过4000元的户数,经济损失超过4000元的户数, 从而可补全列联表,进而可求出2K ,得出结论;(2)由题意知ξ的取值可能有0、1、2、3,符合二项分布,则3~(3)10B ξ,,从而利用二项分布的概率公式求出各自对应的概率,进而可得ξ的分布列,期望()E ξ和方差()D ξ. 【详解】(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在抽取的100户中,经济损失不超过4000元的有1002000(0.000150.00020)70⨯⨯+=户,则经济损失超过4000元的有30户, 则表格数据如下:22100(60102010) 4.76280207030K ⨯⨯-⨯=≈⨯⨯⨯,∵4.762 3.841>,2( 3.841)0.05P K ≥=,∴有95%以上把握认为捐款数额是否多于或少于500元和自身经济损失是否到4000元有关; (2)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抽到自身经济损失超过4000元居民的频率为0.3,将频率视为概率,由题意知ξ的取值可能有0、1、2、3,符合二项分布,则3~(3)10B ξ,,003337343(0)()()10101000P C ξ==⋅⋅=,112337441(1)()()10101000P C ξ==⋅⋅=,221337189(2)()()10101000P C ξ==⋅⋅=,33033727(3)()()10101000P C ξ==⋅⋅=,从而ξ的分布列为:3()30.910E np ξ==⨯=,37()(1)30.631010D np p ξ=-=⨯⨯=. 5. 私家车的尾气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提倡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尽量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为预防雾霾出一份力.为此,很多城市实施了机动车车尾号限行,我市某报社为了解市区公众对“车辆限行”的态度,随机抽查了50人,将调查情况进行整理后制成下表:(1)完成被调查人员的频率分布直方图.(2)若从年龄在[15,25)([25,35)的被调查者中各随机选取2人进行追踪调查,求恰有2人不赞成的概率.(3)在(2)在条件下,再记选中的4人中不赞成...“车辆限行”的人数为ξ,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答案】(1)见解析(2(2275(3)见解析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频率等于频数除以总数,再求频率与组距之比得纵坐标,画出对应频率分布直方图.(2)先根据2人分布分类,再对应利用组合求概率,最后根据概率加法求概率,(3)先确定随机变量,再根据组合求对应概率,列表可得分布列,最后根据数学期望公式求期望. 试题解析:(1((2(由表知年龄在[)15,25内的有5人,不赞成的有1人,年龄在[)25,35 内的有10人,不赞成的有4人,恰有2人不赞成的概率为:()11122464442222510510C C C C C 4246666222C C C C 1025104522575P ξ==⋅+⋅=⋅+⋅==((3( ξ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226422510C C 45150C C 22575P ξ==⋅==(()21112646442222510510C C C C C 415624102341C C C C 1045104522575P ξ⋅==⋅+⋅=⋅+⋅==( ()124422510C C 461243C C 104522575P ξ==⋅=⋅==( 所以ξ的分布列是:所以ξ的数学期望5E ξ=( 6. 某商场举行的“三色球”购物摸奖活动规定:在一次摸奖中,摸奖者先从装有3个红球与4个白球的袋中任意摸出3个球,再从装有1个蓝球与2个白球的袋中任意摸出1个球,根据摸出4个球中红球与蓝球的个数,设一、二、三等奖如下:其余情况无奖且每次摸奖最多只能获得一个奖级.(1)求一次摸奖恰好摸到1个红球的概率;(2)求摸奖者在一次摸奖中获奖金额x的分布列与期望E(x).【答案】(1)(2)X的分布列为EX==4元【解析】【详解】(1)设A i表示摸到i个红球,B i表示摸到i个蓝球,则与相互独立(i=0,1,2,3)∴P(A1)==(2)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0,50,200P(X=200)=P(A3B1)=P(A3)P(B1)=P(X=50)=P(A3)P(B0)==P(X=10)=P(A2)P(B1)==P(X=0)=1﹣=∴X的分布列为EX==4元7. 以下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个四名同学的植树棵树、乙组记录中有一个数据模糊,无法确认,在图中以X表示.(1)如果8X=,求乙组同学植树棵树的平均数和方差;(2)如果9X=,分别从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求这两名同学的植树总棵树Y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答案】(1)平均数为354,方差为1116;(2)分布列答案见解析,数学期望:19.【解析】【分析】(1)利用平均数和方差公式求出即可;(2)根据题意可得Y 的可能取值为17,18,19,20,21,分别求出Y 取不同值的概率,即可得出分布列,求出期望.【详解】(1)当8X =时,由茎叶图可知,乙组同学的植树棵数是:8,8,9,10, ∴平均数为889103544x +++==,方差为2222213535353511[(8)(8)(9)(10)]4444416s =-+-+-+-=;(2)当9X =时,由茎叶图可知,甲组同学的植树棵树是:9,9,11,11, 乙组同学的植树棵数是:9,8,9,10,分别从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共有4416⨯=种可能的结果, 这两名同学植树总棵数Y 的可能取值为17,18,19,20,21,事件“17Y =”等价于“甲组选出的同学植树9棵,乙组选出的同学植树8棵”, ∴该事件有2种可能的结果,21(17)168P Y ===, 事件“18Y =”等价于“甲组选出的同学植树9棵,乙组选出的同学植树9棵”, ∴该事件有4种可能的结果,41(18)164P Y ===, 事件“19Y =”等价于“甲组选出的同学植树9棵,乙组选出的同学植树10棵, 或甲组选出的同学植树11棵,乙组选出的同学植树8棵”, ∴该事件有224+=种可能的结果,41(19)164P Y ===, 事件“20Y =”等价于“甲组选出的同学植树11棵,乙组选出的同学植树9棵”, ∴该事件有4种可能的结果,41(20)164P Y ===, 事件“21Y =”等价于“甲组选出的同学植树11棵,乙组选出的同学植树10棵”, ∴该事件有2种可能的结果,21(21)168P Y ===,∴随机变量Y 的分布列为:∴11()17181920211984448E Y =⨯+⨯+⨯+⨯+⨯=.8. 语文成绩服从正态分布2(100,17.5)N ,数学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如果成绩大于135的则认为特别优秀.(1)这500名学生中本次考试语文、数学特别优秀的大约各多少人?(2)如果语文和数学两科都特别优秀的共有6人,从(1)中的这些同学中随机抽取3人,设三人中两科都特别优秀的有X 人,求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附公式:若2~(,)X N μσ,则()0.68P X μσμσ-<≤+=,(22)0.96P X μσμσ-<≤+=).【答案】(1)语文有10人,数学有12人;(2)分布列见解析,98.【解析】【分析】(1)利用正态分布的对称性求出语文成绩特别优秀的概率,从而可估计出语文成绩特别优秀人数,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求出数学成绩特别优秀的频率,用频率来衡量概率,从而可求出数学成绩特别优秀的人数;(2)结合(1)可知数学语文单科优秀的有10人,则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然后求出各自对应的概率即可列出分布列,求得数学期望【详解】(1)∵语文成绩服从正态分布2(10017.5)N ,,∴语文成绩特别优秀概率为11(135)(10.96)0.022P P X =≥=-⨯=, ∴数学成绩特别优秀的概率为230.0016200.0244P =⨯⨯=, ∴语文特别优秀的同学有5000.0210⨯=人,数学特别优秀的同学有5000.02412⨯=人; (2)语文数学两科都优秀的有6人,单科优秀的有10人,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3103163(0)14C P X C ===,2110631627(1)56C C P X C ⋅===, 1210631615(2)56C C P X C ⋅===,363161(3)28C P X C ===, ∴X 的分布列为:19()0123145656288E X =⨯+⨯+⨯+⨯=. 9. 张明要参加某单位组织的招聘面试.面试要求应聘者有7次选题答题的机会(选一题答一题),若答对4题即终止答题,直接进入下一轮,否则被淘汰.已知张明答对每一道题的概率都为12. (1)求张明进入下一轮的概率;(2)设张明在本次面试中答题的个数为ξ,试写出ξ的分布列,并求ξ的数学期望. 【答案】(1)12;(2)分布列答案见解析,数学期望:9316. 【解析】 【分析】(1)分情况讨论张明进入下一轮的概率;(2)由条件可知4,5,6,7ξ=,理解随机变量对应的事件,写出概率分布列,计算数学期望.。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3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1.2 函数的表示法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3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1.2 函数的表示法](https://img.taocdn.com/s3/m/066bfd9027d3240c8547ef16.png)
当x=3时,f(g(3))=f(1)=1,g(f(3))=g(1)=3,不合题意;
综上,x的值等于2.
?
探究二 函数的图象及其画法
【例 2】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1-x,x∈Z;
(2)y=,x≥2;
, ≤ ≤ ,
基本水费1.3×5(元),第二部分由基本水费与加价水费组成,即
1.3(x-5)+1.3(x-5)×200%=1.3(x-5)(1+200%),
则y2=1.3×5+1.3(x-5)(1+200%)=3.9x-13.
当6<x≤7时,
同理y3=1.3×5+1.3×(6-5)×(1+200%)+1.3(x-6)(1+400%)
?
【变式训练2】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求出定义域和值域:
,- ≤ ≤ ,
(1)f(x)=
, < -或 > ;
(2)g(x)=|2x+3|-1.
解:(1)画出f(x)的图象,如图所示.
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值域为[0,1].
?
(2)g(x)=
+ , ≥ - ,
--, ≤ -或 ≥ ,
故 h(x)=
--,- < < .
(2)因为g(-2)=2×(-2)+4=0,
所以h(h(g(-2)))=h(h(0)),
而h(0)=2×02-2×0-2=-2,
所以h(h(g(-2)))=h(-2)=(-2)2-4×(-2)-7=5.
高中数学解答题答题模板(11个)
![高中数学解答题答题模板(11个)](https://img.taocdn.com/s3/m/ad51d616bed5b9f3f90f1c64.png)
Asin(ωx+φ)+h 的形式或 y=Acos(ωx+φ)+h 的形式. π 如:f(x)=2sin2x+3 +1.
第二步:根据 f(x)的表达式求其周期、最值.
第三步:由 sin x、cos x 的单调性,将“ωx+φ”看作一个整体,转 化为解不等式问题.
第四步:明确规范表述结论.
π (2)∵-1≤sin2x+3≤1, π ∴-1≤2sin2x+3+1≤3.
π π π ∴当 2x+3=2+2kπ,k↔Z,即 x=12+kπ,k↔Z 时,f(x)取得最大值 3; π π 5π 当 2x+ =- +2kπ,k↔Z,即 x=- +kπ,k↔Z 时,f(x)取得最小值-1. 3 2 12
高中数学解答题答题模板 (11个)
【模板特征概述】 数学解答题是高考数学试卷中的一类重要题型, 通常是高考的把关题 和压轴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层次和选拔功能.目前的高考解答题已经由单 纯的知识综合型转化为知识、 方法和能力的综合型解答题. 在高考考场上, 能否做好解答题, 是高考成败的关键, 因此, 在高考备考中学会怎样解题, 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本节以著名数学家波利亚的 《怎样解题》 为理论依据, 结合具体的题目类型,来谈一谈解答数学解答题的一般思维过程、解题程 序和答题格式,即所谓的“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就是首先把高考试题纳入某一类型, 把数学解题的思维过 程划分为一个个小题,按照一定的解题程序和答题格式分步解答,即化整 为零.强调解题程序化,答题格式化,在最短的时间内拟定解决问题的最 佳方案,实现答题效率的最优化.
模板 1 【例 1】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单调性及最值问题
已知函数 f(x)=2cos x· π sinx+3 - 3sin2x+sin xcos x+1. (1)求函数 f(x)的最小正周期; (2)求函数 f(x)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3)写出函数 f(x)的单调递增区间. 审题路线图 规范解答 不同角化同角→降幂扩角→化 f(x)=Asin(ωx+φ) +h→结合性质求解.
高中数学高考2022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6章 高考专题突破三 高考中的数列问题
![高中数学高考2022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6章 高考专题突破三 高考中的数列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2b4691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d.png)
(1)求a4的值;
解 因为 4Sn+2+5Sn=8Sn+1+Sn-1,a1=1,a2=32,a3=54,
当n=2时,4S4+5S2=8S3+S1,
即 4×1+32+54+a4+5×1+32=8×1+32+45+1,
解得 a4=78.
(2)证明:an+1-12an为等比数列.
证明 由4Sn+2+5Sn=8Sn+1+Sn-1(n≥2), 得4Sn+2-4Sn+1+Sn-Sn-1=4Sn+1-4Sn(n≥2), 即4an+2+an=4an+1(n≥2). 当 n=1 时,有 4a3+a1=4×54+1=6=4a2,∴4an+2+an=4an+1, ∴aan+n+2-1-2112aan+n 1=44aan+n+2-1-22aan+n 1=4an4+a1-n+a1-n-22aan n+1=222aann++11--aann=12, ∴数列an+1-12an是以 a2-12a1=1 为首项,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4.错位相减法 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 成的,那么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公式就是用此法推导的.
题型突破 核心探究
TIXINGTUPO HEXINTANJIU
题型一 数列与数学文化
自主演练
1.(多选)(2020·山东曲阜一中月考)在《增删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2.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说:“九百九十六斤棉,赠分八子
做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八数来言.务要分明依次第,孝和休惹
外人传.”意为:“996斤棉花,分别赠送给8个子女做旅费,从第1个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子开始,以后每人依次多17斤,直到第8个孩子为止.分配时一定要按照
高中数学答题模板全套整理
![高中数学答题模板全套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c19df8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d.png)
高中数学答题模板全套整理一、选择题1. 配方法:将各选择题中的函数解析式配成完全平方式,常用根式与二次根式有这密切关系。
2. 分离常数法:把常数与变量式分离,使问题更简单。
3. 判别式法:将不等式利用判别式转化为不等式组,求出结果。
4. 数形结合法:根据题意画出图形,使问题简单易懂。
5. 特殊值法:将特殊值代入题设条件进行检验,从而得出结论。
二、填空题1. 直接法: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直接求解,得出结果。
2. 观察法:根据题目特点,通过观察得出解题思路。
3. 数形结合法:将问题转化为图形,用图形解答。
4. 变换法:通过变化已知条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解答题1. 通性通法解答:利用常见类型题的通性通法,即一般解题模式进行解答,要求熟练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常用方法、技巧。
对于抽象的函数、方程等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如:三角函数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二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圆锥曲线中的利用点差法求斜率。
直线方程中的数形结合等。
在求动点轨迹时注意点的坐标所满足的条件。
因此通性通法是解题的基础。
2. 特殊引路法:在解题陷入困境时,先采用简单的方法得出答案,再反推至一般情况,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如:在求轨迹问题中常用此方法。
四、答题步骤及注意事项(一)答题步骤1. 将各题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
填空题把答案涂黑;选择题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写在特定的位置;解答题写出最后结果。
答题时应认真仔细,注意卷面清晰。
对于一般的函数方程一般分两步去处理:一是求出所要求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二是求出在所求范围内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最后一定要把题目中要求的内容全部答出,尤其注意一些细小的环节,不要因粗心而失分。
另外书写要工整规范,保留一些回头看的空间。
所以高三第一轮系统复习过程中要牢记这些要点,这样到考场上才能运用自如。
其实考试也是对自己心理素质的考验,同学们要学会抑制自己焦虑的心情,从容应考。
高中数学高考2022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0章 高考专题突破六 高考中的概率与统计问题
![高中数学高考2022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0章 高考专题突破六 高考中的概率与统计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535bf7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f.png)
(1)求表中10个销售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
解 中位数为43+2 46=44.5, 平均数为35+46+32+42+431+050+39+52+51+60=45.
(2)明年花市期间甲、乙两位同学想合租一个摊位销售同样的精品,其中 甲、乙分别承包白天、晚上的精品销售,承包时间段内销售所获利润归 承包者所有.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以今年的数据为依据,甲、乙两位同学 应如何分担租金才较为合理?
跟踪训练3 某项大型赛事需要从高校选拔青年志愿者,某大学学生实 践中心积极参与,在8名学生会干部(其中男生5名,女生3名)中选3名参 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若所选3名学生中的女生人数为X,求X的分布列及 均值.
解 因为8名学生会干部中有5名男生,3名女生,
所以X服从参数N=8,M=3,n=3的超几何分布. 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 0,1,2,3,其中 P(X=i)=C3iCC3835-i(i=0,1,2,3). 由公式可得 P(X=0)=CC03C38 35=258, P(X=1)=CC13C38 25=2185, P(X=2)=CC23C38 15=5165,
(2)求抽取的x人的年龄的中位数(结果保留整数);
解 设中位数为a,则0.01×5+0.07×5+(a-30)×0.06=0.5, ∴a=935≈32,则中位数为 32.
(3)从该市大学生、军人、医务人员、工人、个体户五种人中用分层抽样 的方法依次抽取6人,42人,36人,24人,12人,分别记为1~5组,从这 5个按年龄分的组和5个按职业分的组中每组各选派1人参加“一带一路” 知识竞赛,分别代表相应组的成绩,年龄组中1~5组的成绩分别为 93,96,97,94,90,职业组中1~5组的成绩分别为93,98,94,95,90. ①分别求5个年龄组和5个职业组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
高中数学大题规范解答-全得分系列之(十)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答题模板
![高中数学大题规范解答-全得分系列之(十)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9c2704df242336c1fb95e2d.png)
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在高考试卷中,每年都有所涉及,以解答题形式出现的试题常常设计成包含概率计算,统计图表的识别等知识为主的综合题,以考生比较熟悉的实际应用问题为载体,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排列组合和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为工具,考查对概率事件的识别及概率计算.“大题规范解答——得全分”系列之(十)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答题模板[典例](2012辽宁高考改编·满分12分)电视传媒公司为了解某地区观众对某类体育节目的收视情况,随机抽取了100名观众进行调查,其中女性有55名.下面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观众日均收看该体育节目时间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将日均收看该体育节目时间不低于40分钟的观众称为“体育迷”,已知“体育迷”中有10名女性.(1)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下面的2×2列联表,并据此资料判断是否有95%的把握认为“体育迷”与性别有关?(2)将日均收看该体育节目不低于50分钟的观众称为“超级体育迷”,已知“超级体育迷”中有2名女性,若从“超级体育迷”中任意选取2人,求至少有1名女性观众的概率.附K2=n(ad-bc)2(a+b)(c+d)(a+c)(b+d),[教你快速规范审题]1.审条件,挖解题信息 观察条件―→−−−−−−→借助直方可确定图非体育迷及体育迷人数2.审结论,明解题方向观察所求结论―→完成2×2列联表并判断“体育迷”与性别的相关性 −−−→需要确定a ,b ,c ,d 及K 2的值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由直方图及条件确定体育迷与非体育迷人数―→完成列联表―→计算K 2可判断结论1.审条件,挖解题信息观察条件―→确定“超级体育迷”标准且有2名女性“超级体育迷” −−−−−−→由率分布直方频图 确定“超级体育迷”的人数2.审结论,明解题方向观察所求结论―→从“超级体育迷”中任取2人求至少有1名女性观众的概率 −−−−→分分析类1名女性观众或两名女性观众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确定“超级体育迷”的人数−−−−−→列法列出举举所有基本事件并计数为n 和至少有1名女性的基本事件,计数为m mP n−−−−→代入=求概率[教你准确规范解题](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在抽取的100人中,“体育迷”有25人,从而完成2×2列联表如下:(3分)将2×2列联表中的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K 2=100×(30×10-45×15)275×25×45×55=10033≈3.030.因为3.030<3.841,所以我们没有95%的把握认为“体育迷”与性别有关.(6分)(2)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超级体育迷”为5人,从而一切可能结果所组成的基本事件为(a 1,a 2),(a 1,a 3),(a 2,a 3),(a 1,b 1),(a 1,b 2),(a 2,b 1),(a 2,b 2),(a 3,b 1),(a 3,b 2),(b 1,b 2),其中a i 表示男性,i =1,2,3,b j 表示女性,j =1,2.由10个基本事件组成,而且这些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9分)用A 表示“任选2人中,至少有1人是女性”这一事件,则A ={(a 1,b 1),(a 1,b 2),(a 2,b 1),(a 2,b 2),(a 3,b 1),(a 3,b 2),(b 1,b 2)},(11分)事件A 由7个基本事件组成,因而P (A )=710.(12分)[常见失分探因]忽视直方图纵轴表示为频率组距导致每组人数计算失误.K 2的计算不准确、导致结果判断出错.1.“超级体育迷”人数计算错误导致失误.2.由5人中任取2人列举出所有可能结果时重复或遗漏某一情况导致失误.————————————[教你一个万能模板]—————————————————―→―→―→―→1.(2012·佛山模拟)已知某车间加工零件的个数x 与所花费时间y (h)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0.01x +0.5,则加工600个零件大约需要的时间为( )A .6.5 hB .5.5 hC .3.5 hD .0.3 h解析:选A 将600代入线性回归方程y ^=0.01x +0.5中得需要的时间为6.5 h. 2.(2013·衡阳联考)已知x 与y 之间的一组数据:已求得关于y 与x 的线性回归方程y ^=2.1x +0.85,则m 的值为( ) A .1 B .0.85 C .0.7D .0.5解析:选D 回归直线必过样本中心点(1.5,y ),故y =4,m +3+5.5+7=16,得m =0.5.3.有甲、乙两个班级进行数学考试,按照大于等于85分为优秀,85分以下为非优秀统计成绩,得到如下所示的列联表:已知在全部105人中随机抽取1人,成绩优秀的概率为27,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列联表中c 的值为30,b 的值为35B .列联表中c 的值为15,b 的值为50C .根据列联表中的数据,若按95%的可靠性要求,能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D .根据列联表中的数据,若按95%的可靠性要求,不能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 解析:选C 由题意知,成绩优秀的学生数是30,成绩非优秀的学生数是75,所以c =20,b =45,选项A 、B 错误.根据列联表中的数据,得到K 2=105×(10×30-20×45)255×50×30×75≈6.109>3.841,因此有95%的把握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4.已知x 、y 的取值如下表:从所得的散点图分析,y 与x 线性相关,且y =0.95x +a ,则a ^=( ) A .2.5 B .2.6 C .2.7D .2.8解析:选B 因为回归方程必过样本点的中心(x ,y ),又x =2,y =4.5,则将(2,4.5)代入y ^=0.95x +a ^可得a ^=2.6.5.(2012·湖南高考)设某大学的女生体重y (单位:kg)与身高x (单位:cm)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根据一组样本数据(x i ,y i )(i =1,2,…,n ),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 ^=0.85x -85.71,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y 与x 具有正的线性相关关系 B .回归直线过样本点的中心(x ,y )C .若该大学某女生身高增加1 cm ,则其体重约增加0.85 kgD .若该大学某女生身高为170 cm ,则可断定其体重必为58.79 kg解析:选D 由于回归直线的斜率为正值,故y 与x 具有正的线性相关关系,选项A 中的结论正确;回归直线过样本点的中心,选项B 中的结论正确;根据回归直线斜率的意义易知选项C 中的结论正确;由于回归分析得出的是估计值,故选项D 中的结论不正确.6.(2013·合肥检测)由数据(x 1,y 1),(x 2,y 2),…,(x 10,y 10)求得线性回归方程y ^=b ^x +a ^,则“(x 0,y 0)满足线性回归方程y ^=b ^x +a ^”是“x 0=x 1+x 2+…+x 1010,y 0=y 1+y 2+…+y 1010”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B x 0,y 0为这10组数据的平均值,又因为回归直线y ^=b ^x +a ^必过样本中心点(x ,y ),因此(x 0,y 0)一定满足线性回归方程,但坐标满足线性回归方程的点不一定是(x ,y ).7.(2012·唐山模拟)考古学家通过始祖鸟化石标本发现:其股骨长度x (cm)与肱骨长度y (cm)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1.197x -3.660,由此估计,当股骨长度为50 cm 时,肱骨长度的估计值为________ cm.解析:根据回归方程y ^=1.197x -3.660,将x =50代入,得y =56.19,则肱骨长度的估计值为56.19 cm.答案:56.198.在一项打鼾与患心脏病的调查中,共调查了1 671人,经过计算K 2的观测值k =27.63,根据这一数据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打鼾与患心脏病是________的.(有关,无关)解析:由观测值k =27.63与临界值比较,我们有99%的把握说打鼾与患心脏病有关. 答案:有关9.(2012·宁夏模拟)某单位为了了解用电量y 度与气温x ℃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了某4天的用电量与当天气温,并制作了对照表:由表中数据得线性回归方程y ^=bx +a 中b =-2,预测当气温为-4℃时,用电量的度数约为________.解析:x =10,y =40,回归方程过点(x ,y ), ∴40=-2×10+a . ∴a =60.∴y ^=-2x +60.令x =-4,∴y ^=(-2)×(-4)+60=68. 答案:6810.已知x ,y 的一组数据如下表:(1)从x ,y (2)对于表中数据,甲、乙两同学给出的拟合直线分别为y =13x +1与y =12x +12,试利用“最小平方法(也称最小二乘法)”判断哪条直线拟合程度更好.解:(1)从x ,y 中各取一个数组成数对(x ,y ),共有25对,其中满足x +y ≥10的有(6,4),(6,5),(7,3),(7,4),(7,5),(8,2),(8,3),(8,4),(8,5),共9对.故所求概率P =925.(2)用y =13x +1作为拟合直线时,所得y 值与y 的实际值的差的平方和为S 1=⎝⎛⎭⎫43-12+(2-2)2+(3-3)2+⎝⎛⎭⎫103-42+⎝⎛⎭⎫113-52=73.用y =12x +12作为拟合直线时,所得y 值与y 的实际值的差的平方和为S 2=(1-1)2+(2-2)2+⎝⎛⎭⎫72-32+(4-4)2+⎝⎛⎭⎫92-52=12. ∵S 2<S 1,∴直线y =12x +12的拟合程度更好.11.(2012·东北三省联考)某学生对其亲属30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一次调查,并用茎叶图表示30人的饮食指数.(说明:图中饮食指数低于70的人,饮食以蔬菜为主;饮食指数高于70的人,饮食以肉类为主.)(1)根据茎叶图,帮助这位学生说明其亲属30人的饮食习惯; (2)根据以上数据完成下列2×2的列联表:(3)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其亲属的饮食习惯与年龄有关,并写出简要分析. 解:(1)30位亲属中50岁以上的人多以食蔬菜为主,50岁以下的人多以食肉为主. (2)(2)K 2=30(8-128)12×18×20×10=30×120×12012×18×20×10=10>6.635,有99%的把握认为亲属的饮食习惯与年龄有关.12.某电脑公司有6名产品推销员,其工作年限与年推销金额的数据如下表:(1)(2)求年推销金额y 关于工作年限x 的线性回归方程;(3)若第6名推销员的工作年限为11年,试估计他的年推销金额. 解:(1)依题意,画出散点图如图所示,(2)从散点图可以看出,这些点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设所求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b ^x +a ^.则b ^=∑x =15(x i -x )(y i -y -)∑x =15 (x i -x )2=1020=0.5,a ^=y -b ^x -=0.4, ∴年推销金额y 关于工作年限x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 ^=0.5x +0.4.(3)由(2)可知,当x =11时,y ^=0.5x +0.4=0.5×11+0.4=5.9(万元).∴可以估计第6名推销员的年推销金额为5.9万元.1.某研究机构对高三学生的记忆力x 和判断力y 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如下表:则y 对x 的线性回归直线方程为( ) A.y ^=2.3x -0.7 B.y ^=2.3x +0.7 C.y ^=0.7x -2.3D.y ^=0.7x +2.3解析:选C ∵∑i =14x i y i =6×2+8×3+10×5+12×6=158,x =6+8+10+124=9,y =2+3+5+64=4.∴b ^=158-4×9×436+64+100+144-4×81=0.7,a ^=4-0.7×9=-2.3.故线性回归直线方程为y ^=0.7x -2.3.2.(2012·东北三校联考)某校为了研究学生的性别和对待某一活动的态度(支持和不支持两种态度)的关系,运用2×2列联表进行独立性检验,经计算K 2=7.069,则有________的把握认为“学生性别与是否支持该活动有关系”.附:解析:因为7.069与附表中的6.635最接近(且大于6.635),所以得到的统计学结论是:有99%的把握认为“学生性别与是否支持该活动有关系”.答案:99%3.某网站就“民众是否支持加大修建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资金投入”进行投票.按照北京暴雨前后两个时间收集有效投票,暴雨后的投票收集了50份,暴雨前的投票也收集了50份,所得统计结果如下表:已知工作人员从所有投票中任取一个,取到“不支持投入”的投票的概率为25.(1)求列联表中的数据x ,y ,A ,B 的值;(2)绘制条形统计图,通过图形判断本次暴雨是否影响到民众对加大修建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投入的态度?(3)能够有多大把握认为北京暴雨对民众是否赞成加大对修建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投入有关?附:K 2=n (ad -bc )2(a +b )(c +d )(a +c )(b +d )解:(1)设“从所有投票中抽取一个,取到不支持投入的投票”为事件A , 由已知得P (A )=y +30100=25,所以y =10,B =40,x =40,A =60.(2)由(1)知北京暴雨后支持为4050=45,不支持率为1-45=15,北京暴雨前支持率为2050=25,不支持率为1-25=35.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暴雨影响到民众对加大修建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投入的态度.(3)K 2=100(30×40-20×10)250×50×40×60=1000 00050×20×60=503≈16.78>10.828.故至少有99.9%的把握认为北京暴雨对民众是否赞成加大对修建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投入有关.1.以下是某地最新搜集到的二手楼房的销售价格y (单位:万元)和房屋面积x (单位:m 2)的一组数据:若销售价格y 和房屋面积x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1)求销售价格y 和房屋面积x 的回归直线方程;(2)根据(1)的结果估计当房屋面积为150 m 2时的销售价格.解:(1)由题意知,x =80+105+110+115+1355=109,y =18.4+22+21.6+24.8+29.25=23.2.设所求回归直线方程为y ^=bx +a ,则b =∑i =1n(x i -109)(y i -23.2)∑i =1n(x i -109)2=3081 570≈0.196 2, a =y -b x ≈23.2-0.196 2×109=1.814 2,故回归直线方程为y ^=0.196 2x +1.814 2. (2)由(1)知,当x =150时,估计房屋的销售价格为y ^=0.196 2×150+1.814 2=31.244 2(万元).2.(2012·徐州二模)在研究色盲与性别的关系调查中,调查了男性480人,其中有38人患色盲,调查的520名女性中,有6人患色盲.(1)根据以上数据建立一个2×2列联表;(2)若认为“性别与患色盲有关系”,求出错的概率. 解:(1)2×2列联表如下:(2)假设H 0:“性别与患色盲没有关系”,根据(1)中2×2列联表中数据,可求得K 2=1 000×(38×514-6×442)2480×520×44×956≈27.14,又P (K 2≥10.828)=0.001,即H 0成立的概率不超过0.001,故若认为“性别与患色盲有关系”,则出错的概率为0.1%.。
最新高中数学试卷分析模板优秀名师资料
![最新高中数学试卷分析模板优秀名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2112912a32d7375a4178050.png)
高中数学试卷分析模板篇一:三校联考各科试卷分析(模板)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九江市高一期中三校联考各科试卷分析彭泽一中教务处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彭泽一中2013-2014下学期期中三校联考各科试卷分析语文:一、试题质量试题质量较好,题型贴近高考,题量适中,有一定的难易区分度。
二、学生答题情况全年级理科班均分89.24分,文科班均分92.42分,客观题中现代文小阅读与文言文阅读失分相对多些,主观题中文言文翻译难度较大,大作文总体得分不高,学生在审题立意上把握不是太准,另外对议论文这一文体写作要求,形式掌握不是太好。
1三、对试卷的意见或建议对整张试卷总体较满意。
现代文大阅读中16小题提供的答案中有“家里分了救灾衣服”一条,但从选文中找不到相关信息,估计是打印时有所遗漏,希望今后审题引起注意。
四、教学反思1、复习中要注重基础知识。
2、文言文阅读训练要加强。
3、作文训练中注重文体特征。
数学:一、试题的基本情况1、本试卷对知识点的覆盖面非常广,容量大,全面考查了数学中的基本数学概念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要求。
具有很好的层次性、梯度性,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是较好的一份试卷。
2、试卷结构稳定,知识分布合理,知识点覆盖了整个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与高考卷的试题分布类似。
相对来说五大块重点知识的分值较高,体现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相应的比例的要求。
3、题目难易适度,梯度明显,试题层次分明。
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方式,易、中、难题比例大致符合考试说明中的3:5:2,试题适宜于不同的考生发挥各自的水平,体2现难易合理,低起点,入口宽、结尾高。
4、文、理数学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文科数学试卷选择题第10题的“?f(x?1)为偶函数”中的“偶”字没有把原来的“奇”字改过来,导致基础好的学生解题有误。
理科数学试卷选择题第4题的框图中“k?10”中1后面的0漏掉了,导致学生解题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答题模板
选择填空题
1、易错点归纳:
九大模块易混淆难记忆考点分析,如概率和频率概念混淆、数列求和公式记忆错误等,强化基础知识点记忆,避开因为知识点失误造成的客观性解题错误。
针对审题、解题思路不严谨如集合题型未考虑空集情况、函数问题未考虑定义域等主观性因素造成的失误进行专项训练。
2、答题方法:
选择题十大速解方法:
(十大解题技巧你会了没)
排除法、增加条件法、以小见大法、极限法、关键点法、对称法、小结论法、归纳法、感觉法、分析选项法;
填空题四大速解方法:直接法、特殊化法、数形结合法、等价转化法。
解答题
专题一、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的性质问题
1、解题路线图
①不同角化同角
②降幂扩角
③化f(x)=Asin(ωx+φ)+h
④结合性质求解。
2、构建答题模板
①化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一般化成y=Asin(ωx+φ)+h的形式,即化为“一角、一次、一函数”的形式。
②整体代换:将ωx+φ看作一个整体,利用y=sin x,y=cos x的性质确定条件。
③求解:利用ωx+φ的围求条件解得函数y=Asin(ωx+φ)+h的性质,写出结果。
④反思: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对结果进行估算,检查规性。
专题二、解三角形问题
1、解题路线图
(1) ①化简变形;②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③变形证明。
(2) ①用余弦定理表示角;②用基本不等式求围;③确定角的取值围。
2、构建答题模板
①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注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
②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
③求结果。
④再反思:在实施边角互化的时候应注意转化的方向,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全部转化为边之间的关系;二是全部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恒等变形。
专题三、数列的通项、求和问题
1、解题路线图
①先求某一项,或者找到数列的关系式。
②求通项公式。
③求数列和通式。
2、构建答题模板
①找递推: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即找数列的递推公式。
②求通项:根据数列递推公式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或利用累加法或累乘法求通项公式。
③定方法:根据数列表达式的结构特征确定求和方法(如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法等)。
④写步骤:规写出求和步骤。
⑤再反思: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及解题规。
专题四、利用空间向量求角问题
1、解题路线图
①建立坐标系,并用坐标来表示向量。
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③用向量工具求空间的角和距离。
2、构建答题模板
①找垂直:找出(或作出)具有公共交点的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
②写坐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特征点坐标。
③求向量:求直线的方向向量或平面的法向量。
④求夹角:计算向量的夹角。
⑤得结论:得到所求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或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专题五、圆锥曲线中的围问题
1、解题路线图
①设方程。
②解系数。
③得结论。
2、构建答题模板
①提关系:从题设条件中提取不等关系式。
②找函数:用一个变量表示目标变量,代入不等关系式。
③得围:通过求解含目标变量的不等式,得所求参数的围。
④再回顾:注意目标变量的围所受题中其他因素的制约。
专题六、解析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
1、解题路线图
①一般先假设这种情况成立(点存在、直线存在、位置关系存在等)
②将上面的假设代入已知条件求解。
③得出结论。
2、构建答题模板
①先假定:假设结论成立。
②再推理:以假设结论成立为条件,进行推理求解。
③下结论:若推出合理结果,经验证成立则肯。
定假设;若推出矛盾则否定假设。
④再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特殊情况、隐含条件等),审视解题规性。
专题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1、解题路线图
(1)①标记事件;②对事件分解;③计算概率。
(2)①确定ξ取值;②计算概率;③得分布列;④求数学期望。
2、构建答题模板
①定元:根据已知条件确定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取值。
②定性:明确每个随机变量取值所对应的事件。
③定型:确定事件的概率模型和计算公式。
④计算:计算随机变量取每一个值的概率。
⑤列表:列出分布列。
⑥求解:根据均值、方差公式求解其值。
专题八、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问题
1、解题路线图
(1)①先对函数求导;②计算出某一点的斜率;③得出切线方程。
(2)①先对函数求导;②谈论导数的正负性;③列表观察原函数值;④得到原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极值。
2、构建答题模板
①求导数:求f(x)的导数f′(x)。
(注意f(x)的定义域)
②解方程:解f′(x)=0,得方程的根。
③列表格:利用f′(x)=0的根将f(x)定义域分成若干个小开区间,并列出表格。
④得结论:从表格观察f(x)的单调性、极值、最值等。
⑤再回顾:对需讨论根的大小问题要特殊注意,另外观察f(x)的间断点及步骤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