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天然药物

合集下载

《中药与天然药物》课件

《中药与天然药物》课件
抗氧化作用:一些天然药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 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对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相关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 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添加文本
免疫调节作用:一些天然药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 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预防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抗菌作用:一些天然药物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真 菌等微生物,对治疗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 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添加文本
抗肿瘤作用:一些天然药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或杀灭 肿瘤细胞,对治疗癌症有一定的帮助。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 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添加文本
配伍禁忌:某些药物搭配使 用会产生毒性或降低药效
饮食禁忌:服用中药期间需避 免食用某些食物,以免影响药

体质禁忌:不同体质的人应选 择不同的药物,避免产生不良
反应
PART FIVE
植物药:草药、木本植物药、菌藻类等 动物药: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 矿物药:金属、非金属、化石等 其他类:微生物、海洋生物等
智能化生产技术:引入智能化 生产技术,提高中药与天然药 物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研发创新:加强 中药与天然药物 的基础研究和临 床试验,提高药 物疗效和安全性。
技术创新: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 如人工智能、大 数据等,提高中 药与天然药物的 研发效率和质量。
抗肿瘤:中药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抗炎抗过敏:中药具有抗炎抗过敏的功效,能够缓解炎症和过敏反应 引起的各种症状。
抗炎作用:天然药物中的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 应,缓解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天然药物与中药研究

天然药物与中药研究

未来天然药物与中药在 预防保健领域的应用将 更加深入,为人类健康 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 贡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天然药物与中药 的安全性和质量 控制研究
天然药物与中药的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的必要 性:确保药物安全、 有效、可控
评价方法:临床前 研究和临床研究
安全性评价指标: 不良反应、毒性反 应、禁忌症等
安全性与质量控制 的关系:严格的质 量控制是保障药物 安全的重要措施
天然药物与中药的质量标准制定
制定质量标准的目的:确保天然药物与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成分、含量、纯度、药理活性等方面的规定 质量标准的制定依据:基于大量的药学研究、临床试验和文献资料 质量标准的更新和完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技术的应用,质量标准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天然药物与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质量控制标准: 制定和完善天然 药物与中药的质 量控制标准,确 保药物安全有效。
生产过程监管: 加强生产过程中 的质量控制,确 保生产流程符合 标准。
成分分析:采用 现代分析技术对 天然药物与中药 的成分进行深入 分析,确保药物 成分明确。
安全性评估:对 天然药物与中药 进行系统的安全 性评估,确保药 物无毒或低毒。
细胞实验:利用 体外培养的细胞 系,研究天然药 物与中药对细胞 增殖、凋亡、自 噬等过程的调控 作用。
临床试验:通过 严谨的临床试验, 验证天然药物与 中药在人体内的 疗效和安全性, 为药物研发提供 科学依据。
毒理学研究:对 天然药物与中药 进行毒理学评价, 确保药物安全可 控,降低不良反 应的风险。
天然药物与中药在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中的应用
天然药物与中药在 免疫系统疾病治疗 中的应用

新药分类及申报资料

新药分类及申报资料

A
18
中药及天然药物分类及申报资料
二、中药及天然药物新药申报资料
(三)药理毒理研究资料包括: 24.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
血管、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依赖性等主要与局部、 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资料和文献资料。
25.遗传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6.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7.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8.动物药代动力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A
22
化学药品分类及申报资料
一、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1. 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 料药及其制剂 (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 制剂 (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 (5)新的复方制剂; (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的新适应症。
这类制剂是指在给药途径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剂型的制剂。
A
11
中药及天然药物分类及申报资料
一、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共九类)
9.仿制药
仿制药是指注册申请我国已批准上市销售的中药或天然 药物。
A
12
中药及天然药物分类及申报资料
一、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共九类)
注册分类1~6的品种为新药,注册分类7、 8类按新药程序办理。第9类为仿制药。
新药分类及申报资料
A
1
主要内容
中药及天然药物分类及申报资料 化学分类及申报资料 生物制剂分类及申报资料
A
2
中药及天然药物分类及申报资料
一、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
中药是指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 质及其制剂。

中药与天然药物

中药与天然药物

中药与天然药物中药与天然药物是人们在治疗疾病和保健方面常常选择的两种药物类型。

中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发展,被认为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天然药物则是指来自于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的药物,具有天然成分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与特点。

首先,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主要由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组成,其中的有效成分经过炮制、配伍等多种方式提取,具有较好的疗效。

中药的疗效适应范围广泛,可用于治疗很多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高血压等。

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中药常常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

其次,天然药物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天然药物源于自然界,不含有化学物质和合成物质,更加符合自然规律,对人体没有副作用。

天然药物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不会添加高温、高压等人为因素,因此保留了原有植物或动物的活性成分,对人体的吸收利用更加方便。

另外,从使用方面来讲,中药和天然药物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药的服用方式主要是煎服、泡服、炖服等,需要一定的炮制工艺。

而天然药物一般直接食用或外敷,则更加方便快捷。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天然药物来源于自然,但并不代表它就一定安全无害,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最后,中药与天然药物都有着发展的空间。

中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关注。

而天然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很多新的药物正在被发现和应用。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结合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药与天然药物会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综上所述,中药和天然药物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希望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和天然药物能够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中药、生药与天然药物化学

中药、生药与天然药物化学
• 经发酵制成淡豆豉,又可解表除烦;
• 经发芽制成大豆黄卷,具清热利湿、发汗解表 之效。
第二章 物化学
中药、生药与天然药
4 理化鉴定 • 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含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5 DNA分子鉴定
四、生药学的起源与发展 • 德国Martius是生药学(Pharmakognosie,Pharmacognosy) 1 传统的本草学时期 2 近代商品生药学时期 3 现代生药学新时期
识的一门科学。 一、中药的药性 药性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
二、中药的四气五味 1. 四气(四性):寒、热、温、凉药性 • 石膏、黄连寒凉药性-治疗热性病 • 附子、干姜温热药性-治疗寒性病 2. 五味:辛、甘、酸、苦、咸 • 味:药物作用的标志 • 辛散、甘缓、酸收、苦坚、咸软
中药的概念
• 药物性能的表达 • 药物功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 • 药物配合使用 时,按君臣佐使关系配伍,使各味 药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与机体证相对应而发挥 作用。
• 生药: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新鲜品或经过简单的加工,直接用于医疗 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物。
• 植物生药人参 动物生药斑蝥
• 我国天然药用种类6000种左右,药典等收载中药材约500种。
• 我国由野生转为家种的药用植物主要的有龙胆、柴 胡、甘草、五味子、半夏、何首乌、天麻等。
• 药用植物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方面发挥了作用。如 生津安神大补元气的 人参 ,治疗小儿麻痹症的特 效药石蒜 碱。
• 另外,从植 物中寻找和研制能高效杀虫、杀菌的 低浓度农药的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之中。
矿物生药朱砂
(二)天然药物与化学合成药物

7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讲解

7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讲解

中药与天然药物第一节中药与中药学一.药物的分类1. 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1).化学合成药物(西药)合成药:阿司匹林,奥美拉唑半合成药:蒿甲醚,头孢氨苄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直接提取:麻黄素,紫杉醇(2).生物制品:干扰素,球蛋白(3).天然药物:各种银杏制剂,人参皂苷制剂(4).草药(民间使用的药物):黄花蒿(青蒿)2.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1).中药:人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2).草药:黄芩茎叶(清热解毒)3. 民族药: 藏药,蒙药二、中药的起源及资源《诗经》中载药50余种;公元前 770~220年,《山海经》载药139种;公元前 221~公元265《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公元659年《唐本草》收药844种;宋代,《证类本草》收药1445种;1596年,明代《本草纲目》收药1892种;1765年,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药物2913种;1977年编成《中药大辞典》收药5767种;《新华本草纲要》6000种;《中国中药资源》载录12727种.三、中药学的研究范围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1.中药的药性药物的性味和功能称药性。

中药的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2.中药的四气(四性)中医将病分为热性病和寒性病,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作用将中药分为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如,石膏、黄连、栀子等治疗热性病具有寒凉性质、附子、干姜等治疗寒性病,具有温热性质。

寒性、凉性中药具有清热泻火作用、温性、热性中药具有温里散寒作用。

寒凉药物属阴,温热药物属阳。

寒与凉,温与热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如果不了解药性,治疗热性病用热药,治疗寒性病用寒药,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3.中药的五味辛、甘、酸、苦、咸称中药的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味是表示中药作用的标志。

辛:发散、行气、行血。

如麻黄、桂枝治风寒表证,木香、红花行气行血甘:补益、和中。

中药与天然药物

中药与天然药物

中药与天然药物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中药与天然药物第一节中药与中药学一.药物的分类1. 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1).化学合成药物(西药)合成药:阿司匹林,奥美拉唑半合成药:蒿甲醚,头孢氨苄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直接提取:麻黄素,紫杉醇(2).生物制品:干扰素,球蛋白(3).天然药物:各种银杏制剂,人参皂苷制剂(4).草药(民间使用的药物):黄花蒿(青蒿)2.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1).中药:人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2).草药:黄芩茎叶(清热解毒)3. 民族药: 藏药,蒙药二、中药的起源及资源《诗经》中载药50余种;公元前 770~220年,《山海经》载药139种;公元前 221~公元265《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公元659年《唐本草》收药844种;宋代,《证类本草》收药1445种;1596年,明代《本草纲目》收药1892种;1765年,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药物2913种;1977年编成《中药大辞典》收药5767种;《新华本草纲要》6000种;《中国中药资源》载录12727种.三、中药学的研究范围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1.中药的药性药物的性味和功能称药性。

中药的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2.中药的四气(四性)中医将病分为热性病和寒性病,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作用将中药分为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如,石膏、黄连、栀子等治疗热性病具有寒凉性质、附子、干姜等治疗寒性病,具有温热性质。

寒性、凉性中药具有清热泻火作用、温性、热性中药具有温里散寒作用。

寒凉药物属阴,温热药物属阳。

寒与凉,温与热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如果不了解药性,治疗热性病用热药,治疗寒性病用寒药,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3.中药的五味辛、甘、酸、苦、咸称中药的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味是表示中药作用的标志。

中药、中药制剂和天然药物制剂的概念及应用

中药、中药制剂和天然药物制剂的概念及应用

(1)可以得到处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任一 密度;
(2)在临界点附近,压力的微小变化可导 致密度的巨大变化。
• 2.提取基本原理
超临界流体同时具有液体和气态的优点,黏度 小、扩散系数接近气体,密度接近液体、有很强 的溶解能力。能够迅速渗透进入物质的微孔隙, 提取速率比液体快速而有效。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提取的特点
中药、中药制剂和天然药 物制剂的概念及应用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中药制剂和天然药物制剂的概念
•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疾病及保 健的动物药、植物药及矿物药。
• 天然药物是指经现代医药体系证明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 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
• 将饮片加工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称 为 中药制剂。
(四)水蒸气蒸馏法
• 水蒸气蒸馏法 将药材与水共蒸馏,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 馏出,经冷凝后分离挥发油的方法,常用于中药材挥发性 成分的提取。

水中蒸馏法



水上蒸馏法


水气蒸馏法
(五)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利用超临界流体提取分离药材中有效 成分或有效部位的新技术。
某一单组分物质相图
优点
• 萃取温度低,避免热敏性成分的破坏,提取效率高 • 无有机溶剂残留,安全性高 • 萃取物中无细菌、霉菌等,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 提取和分离合二为一,简化工艺流程,生产效率高 • 超临界二氧化碳纯度高,价廉易得,可循环使用 • 超临界流体的极性可以改变,选择范围广
2.中药制剂的缺点 • 药效物质不完全明确,影响了对工艺合理性的判断及生
产规范化的监控 • 产品质量标准较低,目前已有的质量标准未能全面反应

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

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

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上)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救人治病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世界医学宝库的一朵奇葩,中医药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的传统医药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技术。

近些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中药现代研究,把中西医并重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

中医药不仅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疗效显著,填补了西药单一靶点治疗的不足。

而且在一些重大疑难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等防治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化学药品及传统中药给人类自身健康及生活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及追求科技已成为一种处理人类和环境关系的潮流思想。

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海洋药物及现代中药创新的天然药物研究和开发顺势大力发展,对天然药物的各种人为禁制也趋于期待。

中药与天然药物制药技术

中药与天然药物制药技术

4.3.7 原料药设备
①升膜式蒸发器
4.3.7 原料药设备
②降膜式蒸发器 ③升降膜式蒸发器
4.3.7 原料药设备
(2)刮板式薄膜蒸发器
4.3.7 原料药设备
(3)离心薄膜蒸发器 (4)蒸发设备的选用
4.3.7 原料药设备
4.3.7.10 结晶 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状态析出的过程,是在
制药工业中获得纯净固态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与其他 固液分离方法相比,结晶过程获得的晶体纯度最高。工 业上应用较多的是对溶液采用降温或浓缩的方法使之达 到过饱和析出溶质。结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蒸发结晶法 (2)冷却结晶法 (3)改变溶质溶解度结晶法
4.3.6 高新技术在提取、分离、纯化 中的应用
4.3.6.1 新的提取技术 (1)常温超高压技术 (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3)循环超声提取 (4)微波萃取 (5)酶法提取 (6)半仿生提取
4.3.6 高新技术在提取、分离、纯化 中的应用
4.3.6.2 新的分离纯化技术 (1)高速逆流色谱 (2)絮凝沉淀 (3)高速离心分离 (4)超滤分离 (5)大孔吸附树脂 (6)分子蒸馏 (7)分子印迹技术
①流化床浸出 ②电磁场强化浸出 ③电磁场振动强化浸出 ④电场强化浸出 ⑤脉冲强化浸出 ⑥压缩强化浸出 ⑦加压强化浸出 4.3.7.5 蒸馏设备 (1)蒸馏的目的意义
4.3.7 原料药设备
(2)水蒸气蒸馏 水蒸气蒸馏法系指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共蒸馏
,使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一并馏出,经冷凝分取挥发性成分 的浸提方法。该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 被破坏、在水中稳定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药材成分的浸提。 分子蒸馏是加工植物芳香油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可 以应用于根、茎、枝、叶、果、种子以及部分花类中药材中 芳香油的提取。水蒸气蒸馏法可分为共水蒸馏法、通水蒸气 蒸馏法、水上蒸馏法。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以及中药的发展。

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

结论:中药不等同于天然药物,且中药在质量可控性及疗效重现性上与天然药物有一定的差距。

关键词:中药/天然药物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没有任何物质其本质就是药品,只有当人们为了防治疾病,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数量使用该物质,达到治疗或预防或诊断人的某种疾病是,或能有目的的调节某些生理功能是,才能称为药品、(《药学概论》2009年12月,XXX)基本药物的概念则经历了以下三次演变:1、1977年WHO提出基本药物的概念为:基本药物是能满足大部分人口卫生保健需要的药物。

WHO最初将基本药物概念推荐给一些比较落后、药品生产能力低的国家,使它们能够按照国家卫生需要,以有限的资源购买并合理使用质量和疗效都有保障的基本药物。

2、1985年,WHO在内罗毕会议上扩展了基本药物的概念,基本药物不仅是能够满足大多数人口卫生保健需要的药物,国家应保证生产额和供应,还应高度重视合理用药,即基本药物还必须与合理用药相结合。

并推荐把基本药物的遴选同处方集和标准治疗指南的制定相结合。

3、2002年,WHO 为了更精确地表述基本药物,将基本药物从essentialdrugs改成essentialmedicines,并进一步定义为:基本药物是满足人民群众重点卫生保健需要的药物。

基本药物的选择要考虑到公共卫生实用性、效率和安全方面的依据以及性对的成本效益。

在运转良好的卫生系统中,应当能随时获取足够数量、适当剂型、质量有保证并具有充分信息的基本药物,其价格能够被个人和社会接受。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XXX,2008.2.26)在我国,传统药物就是中草药,天然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和中草药重叠。

应用化学中的天然药物与中药研究

应用化学中的天然药物与中药研究

应用化学中的天然药物与中药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于天然药物和中药的关注不断增加。

应用化学在天然药物和中药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化学的角度探讨天然药物与中药的研究,以及应用化学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

一、天然药物的定义与特点天然药物是指用于治疗疾病的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组织、部位或精华。

与合成药物相比,天然药物具有以下特点:1. 多样性:天然药物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数以千计的植物种类、动物组织和微生物。

2. 复杂性: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通常由多种化合物组成。

3. 活性成分:天然药物的疗效主要来自于其中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以通过化学研究进行提取和分离。

二、中药的研究与利用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与利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化学方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成分分析: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可以对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

例如,质谱技术可以对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 药效评价:化学方法可以用于评价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例如,采用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评估中药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

3. 质量控制:化学分析可用于中药质量的控制和评估。

通过分析中药中的关键成分,可以判断中药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并对中药进行质量控制。

三、天然药物的合成与改造由于天然药物的药效不稳定和产量有限,研究人员常常通过化学合成和结构改造来获得更好的药效和药物性质。

应用化学在天然药物的合成与改造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 合成药物:通过分析和理解天然药物的化学结构,研究人员可以合成类似结构的合成药物。

这些合成药物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活性,且可以量产。

2. 结构改造:通过对天然药物的结构进行改造和修饰,可以获得具有更好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的新化合物。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天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并改善其药效。

四、应用化学在天然药物和中药研究中的案例许多天然药物和中药的研究利用了化学方法和技术。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Word版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Word版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摘要:混淆中药和天然药物的概念,不仅使中国中药的发展进退维谷,而且也桎梏了中国天然药物的产业成长。

只有把两个概念区分开来,我们才能给予区别政策,才能使传统中药产业和现代天然药物产业在中国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中药,天然药物,区别正文:当我们说国外的中药研究迅猛发展,我们在研究方法上非常落后,因此使我们的中药难以走向世界市场,这个时候我们就大声呼吁要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然而,在我们这样的震惊和反省中,却发现我们正在迫使中医“弃医从药”,于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国家药品监督部门已经认识到问题的存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在附件一中《关于中药注册分类的起草说明》指出了在征询专家意见时因为意见的分歧而未得到解决。

这就迫使我们对这种情况出现的文化背景,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出思考。

中药和天然药物虽然经常都在面对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都想把它们用来解决人的健康问题,但是它们在研究理论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某些中药研究者呼吁要改变的东西。

但事实上,这种差异已经把中药和天然药物区分开了,成为了两种概念。

中药是我国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内药物的总称或谓简称。

中医药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知识内涵,是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中药是中医防治病的主要手段,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体现。

由于其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

研究本草相关内容的学科称为本草学,如《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食疗本草》、《本草纲目》等,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遂逐渐改称为“中药学”。

天然药物是指动物、植物和矿物等自然界中存在的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及自然界所固有物质,如矿物质等,或由物质组成的基本单位——化合物分子乃由动物、植物、微生物合成的。

特别应当指出,若此类化合物尔后能经人工合成,仍应视作天然产物。

天然药物不等同于中药或中草药,但是,经过从中药或中草药中分离提纯工艺获得有药理活性的有效部位组分或有效成分俗称为天然药物或中药化学组分。

中药天然药物一般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天然药物一般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天然药物一般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1.提取方法选择: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一般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超声波提取、浸提、回流提取、微波提取等。

提取方法的选择需考虑药物中活性成分含量、提取效率、提取时间和成本等因素。

2.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中药和天然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含量较低,需要进行分离纯化来获得纯净的活性成分。

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可以采用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薄层层析等技术。

同时,还需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常用的技术包括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

3.药效评价方法选择:根据不同药物的药效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一般常用的药效评价方法包括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

体外实验包括细胞实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等,体内实验包括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

选择合适的药效评价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价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4.药理学机制研究:深入探究中药和天然药物的药理学机制对于了解其药效和作用方式至关重要。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细胞信号通路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酶活性测定等。

通过对药物与细胞、分子、酶等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途径。

5.安全性评价:中药和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多且复杂,因此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评价指标。

常用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包括动物体内实验、细胞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等。

6.药代动力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揭示药物在体内的活性成分浓度变化规律,帮助合理设计药物的用量和用法。

常用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包括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

总之,中药和天然药物药理学研究技术的指导原则包括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分离纯化方法和药效评价方法,深入研究药理学机制,进行安全性评价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掘和开发中药和天然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和潜能,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药学中的天然药物与中药研究

药学中的天然药物与中药研究
区别
天然药物更注重对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分离,而中药则强 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药物的配伍和应用。此外,中药还 包括一些非天然来源的物质,如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等。
02 天然药物资源及 开发利用
天然药物资源种类与分布
01
02
03
药用植物资源
包括各类中草药、药用真 菌、藻类等,广泛分布于 全球各地,尤以热带雨林 地区最为丰富。
建立自然保护区
针对珍稀濒危的药用动植物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维 护其生态环境和种群数量。
合理开发利用
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和滥 用资源。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天然药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打击 非法采集、贩卖等行为。
03 中药药理作用及 机制探讨
利用超临界流体的高渗透性和高溶解性,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具有提取效率高、无溶剂残留等优点。
纳米技术
将中药有效成分制备成纳米粒子,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 ,减少副作用。
微乳技术
将中药有效成分与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等混合,形成微 乳状液体,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基因表达调控
蛋白质相互作用
中药成分可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 蛋白质功能,进而调节细胞生理过程 。
中药可影响基因表达调控,改变细胞 表型,发挥治疗作用。
临床应用实例分析
中药抗炎作用
如黄连素等中药成分具有抗炎作 用,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中药抗肿瘤作用
如人参皂苷等中药成分具有抗肿瘤 作用,可辅助化疗或放疗治疗肿瘤 。
中药免疫调节作用
如黄芪多糖等中药成分具有免疫调 节作用,可用于治疗免疫相关性疾 病。

中草药与天然药物研究

中草药与天然药物研究

中草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作用的比较
作用机制
中草药的药理作用多是通过调节机体内的生理平衡来实现 的,而天然药物则更多地是直接针对病原体或病变细胞发 挥作用。
副作用
中草药相对较为温和,副作用较小,但长期使用或不当使 用也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天然药物则可能具有较强的 毒性和副作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天然药物新药创制与转化医学研究
基于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开展新药创制和转化医学研究,推动天然 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中草药与天然药物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01
跨学科合作与技术创新
加强中草药与天然药物研究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和创
新方法,推动中草药与天然药物研究的深入发展。
抗炎作用
中草药如黄连、黄芩等含有抗炎 成分,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 释放和炎症细胞的活化,减轻炎
症反应。
免疫调节作用
中草药如人参、黄芪等能够增强机 体的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 殖和分化,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抗氧化作用
中草药如枸杞、丹参等富含抗氧化 物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 轻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细胞免受氧 化损伤。
02
知识体系
中草药具有深厚的传统医药知 识体系,而天然药物则更多依 赖现代生物技术和药物化学的 研究成果。
03
技术难度
中草药资源开发的技术难度相 对较低,主要涉及种植、采收 和炮制等环节;而天然药物资 源开发的技术难度较高,需要 解决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活 性筛选等一系列问题。
04
应用领域
中草药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 中均有广泛应用,而天然药物 则更多用于新药研发和创制。
海洋生物等。
研发热度高涨
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化学的发展 ,天然药物研发受到越来越多关 注,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领域。

中药与天然药物

中药与天然药物

中药与天然药物第一节中药与中药学一. 药物的分类1.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2).化学合成药物(西药)合成药: 阿司匹林, 奥美拉哇半合成药:蒿甲, 头抱氨节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直接提取:麻黄素,紫杉醇⑵.生物制品汗扰素, 球蛋白(3).天然药物:各种银杏制剂, 人参皂苛制剂2.(4).草药(民间使用的药物): 黄花蒿(青蒿)3.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⑴冲药: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住津,安神)甘草(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2) .草药:黄苓茎叶(清热解毒)民族药: 藏药, 蒙药二、中药的起源及资源《诗经》中载药50余种;公元前770 220年, 《山海经》载药139种;公元前221公元265《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公元659年《唐木草》收药844种;宋代, 《证类本草》收药1445种;1596年, 明代《本草纲目》收药1892种;1765年,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药物2913种;1977年编成《中药大辞典》收药5767种;《新华本草纲要》60种;《中国中药资源》载录12727种.三、中药学的研究范围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1.中药的药性2.药物的性味和功能称药性。

中药的药性: 四气, 五味, 升降沉浮, 归经等3.中药的四气(四性)子等治疗热性病具有寒凉性质、附子、干姜等治疗寒中医将病分为热性病和寒性病,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作用将中寒性、凉性中药具有清热泻火作用、温性、热性中药具有温里散寒作用。

寒凉药物属阴, 温热药物属阳。

寒与凉, 温与热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如果不了解药性, 治疗热性病用热药, 治疗寒性病用寒药, 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甘酸:、甘、搬、泻降示如人连如黄黄清热燥湿风寒黄证下的香疗红花行气行血中药作用的标志。

补益、和中。

固涩。

如五味子、山茱萸敛汗涩精, 五倍子涩肠止泻燥湿、4.中药的五味咸: 软坚、泻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叶等质轻的药物,大多升浮; 种子及矿物等质重的药物,大多沉降。
药性的升降沉浮还受配伍或炮制的影 响。例如升浮药在众多沉降药中,便随之 下降;沉降药在众多升浮药中,也能随之 上升。
有些药,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 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这都说明药物 的升降沉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制约 ,相互转化。
久泻脱肛 子宫下垂 气虚下陷
风寒 表证

大芒 黄硝

石 决 明
牡 蛎
肠燥便秘 实证
肝阳上亢 头晕 头痛
病变部位与病势

㊉ 升 浮

病势

上逆
㊀ ㊉
沉降


病势
下降
药物作用的升降沉浮与药物的气味及质 地轻重有一定的关系。
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阳性的药物, 大多升浮;
味属苦酸咸、气属寒凉的阴性药物,大 多沉降。
中药以天然药物为主
中药是在西方医药学全面传入以后,为 了与西药加以区别,而作为我国传统药物的 总称出现的。
的中 药药物是。指不在论中是医单药味理药论还指是导复下方认药识物和,使都用有 与中医药学理论相适应的特征,即性味、归 经、升降沉浮、功效、配伍规律并按中医理 论指导其应用。
(二) 天然药物与化学合成药物
例如,麻黄与薄荷同为辛味药,辛能发散, 具有发汗解表的共性,但麻黄性温,适用于 风寒表证;薄荷性凉,则适用于风热表证。
又如黄连与生地黄同为寒性药,具有清 热共性,但黄连苦寒,苦能燥湿,而生地黄 甘寒,甘能养阴生津,能治阴虚发热证。
由此可见,气同味异或味同气异的药物, 其作用也不相同,只有认识和掌握每一药物 的全部性能,才能全面而准确地使用药物。
咸软
气和味都是每个药物所固有的,并且各 有所偏,中医就是借助它的偏性来治疗阴阳 偏胜偏衰的病变。
气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表现出来的 反应归纳得到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 疗作用的高度概括。
味一般是通过口尝而得,(但有相当一 部分药物其味并不明显)所以味也反映了药 物的实际性能。
气和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同的 性和味相配合,就造成了药物作用的差异, 既能反映某些药物的共性,又能反映各药物 的个性。
3. 炮制的方法 净制
炮 加工切制 制 加热炮制
煅制 炒制
辅料(包括药汁)制
净制 去除原药材中混有的一些杂质或非药用部分
辛散
麻黄、桂枝治风寒表证,木香、红花能行气行血

有补益、和中的作用
甘缓
人参、黄芪能补益元气,甘草、大枣能调和脾胃及调和药性
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酸收
五味子、山茱萸能敛汗涩精,五倍子能涩肠止泻
有燥湿、泻降的作用

黄连、黄柏能清热燥湿,大黄能泻下
苦坚
有软坚、泻下的作用

海藻、瓦楞子能软坚散结,芒硝能泻下通便
(四)中药的炮制
1、炮制: 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依
据医疗、制剂和调剂的不同要求,依照辨 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对原药 材所进行的各种加工处理的总称。
经加工炮制后的中药通称“中药饮片 ”。多数中药需经过炮制,才能符合治疗 的需要,充分发挥药效。
2、中药炮制学: 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
第二章 中药与天然药物
本章概况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药用资源 第三节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与现代中药 第四节 天然药物发展与现状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药与天然药物的概念 二、中药学的研究范围 三、中药学研究实例
一、中药与天然药物的概念



中 药
药物

西

西药 中药
西药以合成药物为主。
在人类发展早期,最早应用的是 天然药物,并且几乎是治疗疾病的惟 一手段。随着有机化学与药学的发展 以及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结构的不断 阐明,对有效成分结构的修饰、简化 和合成,并伴随其他学科的发展逐步 形成了合成药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由可卡因得到 普鲁卡因。


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

味中药的来源、采制、

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

方法等知识的一门科学。


中药学


药 物 化 学 的 研
天然 药物化学
应用化学理论和方法 研究天然药物有效成 分的结构、理化性质、 提取、分离和结构鉴
定的科学。



二、中药学的研究范围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 各味中药的来源、采制、性味、功 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科学。
(一)中药的药性
药性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
中药性能是用来认识和概括中药 作用性质的理论,是在长期医疗实践 过程中发展形成的一套体现中医药特 色的理论体系,是以阴阳、脏腑、经 络等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治则、治法 为指导思想,并以药物的作用为依据 加以认识、概括的药性理论。
内容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 沉浮、归经等。
简单说,药性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 对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和对 疾病产生的疗效的总结。
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药的四气五味
四气

(四性)

药物 机体 反应


石膏 黄连
寒凉药物 温热药物
附子 干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热性病
清热泻火 温里散寒


五味

药物的作用



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三)中药的升降沉浮
升降沉浮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 升是升提,降是下降,
沉有下行泄利之意,浮有上行发散之意。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升与浮、沉与降的趋势类似,不易严格区分, 故常以“升浮”“沉降”合称。
主上行而向外, 发汗、升阳、散寒、催吐
主下行而向内, 降逆、清热、泻下及收敛

黄升 芪麻

麻桂 黄枝
天然药物是由动物、植物、矿物 、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为原料发展形成 的,具有生理活性的产物的总称。
化学合成药物是以一定化合物为 原料经一系列合成反应在工厂中大规 模生产出来的药物。
民间药



民族药

(中药)
植物药 动物药 菌类药
天然药物
中药
《本草纲目》 《本纲拾遗》 《中国药典》
草药 民间用药
合成药物
质量标准、炮制品的临床应用、历史沿 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理论在临床用药
上的具体表现,是世界上独特的制药技 术,是保证饮片质量的关键,具有实践 性强、知识面广的特点,是一门既传统 而又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是遵循中医
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 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 行整理、研究、探讨炮制原理,改进炮 制工艺和设备,制订饮片质量标准,以 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 全、有效,从而逐步实现炮制学科的现 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