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环境下滴灌塑料管化合物迁移特征(仅供内部交流使用)
智能灌溉中PE管和PVC管的性能及特点阐述!
智能灌溉中PE管和PVC管的性能及特点阐述!智能灌溉中PE管和PVC管的性能及特点阐述!一,PE管PE管学名聚乙烯管,管道系统之间采用电热熔方式连接,接头的强度高于管道本体强度。
(1)农用PE灌溉管的特点①连接可靠:管道系统之间采用电热熔方式连接,接头的强度高于管道本体强度。
②低温抗冲击性好:冬季施工时,因材料抗冲击性好,不会发生管子脆裂。
③抗应力开裂性好:具有低的缺口敏感性、高的剪切强度和优异的抗刮痕能力,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也非常突出。
④耐化学腐蚀性好:管道可耐多种化学介质的腐蚀,土壤中存在的化学物质不会对管道造成任何降解作用。
⑤耐老化,使用寿命长。
⑥耐磨性好:管道与钢管的耐磨性对比试验表明,管道的耐磨性为钢管的4倍。
⑦可挠性好:管道的柔性使得它容易弯曲,工程上可通过改变管道走向的方式绕过障碍物。
⑧水流阻力小。
搬运方便。
⑨多种全新的施工方式:除了可以采用传统的开挖方式进行施工外,还可以采用多种全新的非开挖技术如顶管、定向钻孔、衬管、裂管等方式进行施工。
其用途:①广泛应用于城镇乡村的给排水工程②适合各种类型灌区的田间灌溉。
二,PVC管PVC学名聚氯乙烯管。
以PVC树脂粉为主原料,加入适量助剂,经混合、挤出、定径、切割和扩口等工艺加工成型。
(1)PVC管具有优异的耐酸、耐碱、耐腐蚀性,对于化学工业之用途甚为适用;PVC管之壁面光滑,流体阻力小,其粗糙系数仅0.009,较其他管材为低,在相同的流量下,管径可缩小。
PVC管的耐水压强度、耐外压强度、耐冲击强度等都非常高,适用于各种条件下的配管工程。
价格便宜,应用广泛(2)PVC灌溉管可以很好的遵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来实现现代化的灌溉.可以依据对农作物以及泥土的具体的墒情来选择灌溉的用水量.(3)PVC灌溉管最绝的就是可以依据现在天气的特点来实现准确的向农作物根部直接供水供肥的灌水技巧.这样可以减少人工作业的烦劳.(4)PVC灌溉管就是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来输送出更加合理的灌溉用水量,这样可以确保做到更加适时适量的灌溉农作物,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打下坚实的基础(5)灌溉管普遍应用在城乡室内外给水、农村改水、农田灌溉、盐化行业输卤管线、养殖业输水、矿井通风、给水排水、园林绿化喷灌等大小型工程中。
塑料着色剂基本要求和测试方法——迁移性(PDF)
塑料着色剂基本要求和测试方法——迁移性(四)迁移性是指着色剂从塑料内部迁移到表面上或从一个塑料透过界面迁移到其它塑料,它在塑料着色成型中有四种表现形式:1渗色(Bleeding):已着色的塑料制品与白色或浅色泽之塑料制品贴合时,颜料由该着色制品迁移至另一物品2析出(Plateout):塑料成型时污染模具和辊筒3起霜(Crocking or Blooming):已着色的塑料制品随时间会在制品表面引起发花和起白,而且着色剂可以被擦去4铜光(Bronzing):从塑料制品的表面呈现出较明显的着色剂之金属之光着色塑料中颜料的迁移性发生会大大影响塑料制品的应用性能,如果迁移严重的话,使塑料制品不能使用,更为严重的是还会沾污其它产品,影响其它产品应用。
1影响迁移性指标的因素着色剂在塑料中发生迁移的主要原因:(1)在塑料着色系统中存在着色剂过饱和现象(2)在塑料着色系统中存在着色剂分子能够运动(3)在塑料着色系统中存在着色剂不能充分结晶着色剂在塑料上的迁移性,它与应用树脂,颜料化学结构,颜料分子量等有很大关系。
(1)迁移性与颜料化学结构有关颜料耐迁移性能涉及它在有机溶剂或应用介质中的溶解度。
根据在有机颜料分子中引入酰胺基对降低它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有显著效应,根据上述思路设计的杂环类构造的酰胺基团有苯并唑酮类、其中以苯并咪唑酮类为偶合组分的颜料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最低,并具有非常优异的耐迁移性对在分子中偶氮基两个邻位含有羟基或羧酸基的有机颜料,若欲降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通过与过渡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的方法。
这种金属络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非常低,从而使得所生成的颜料具有非常优异的耐溶剂性能和耐迁移性能。
(2)迁移性与颜料分子量大小有关增加颜料的分子量,缩合氮颜料要比单偶氮颜料分子结构加倍迁移性有明显提高(3)迁移性与应用塑料树脂玻璃化温度有关塑料中着色剂的迁移性和塑料材料分子链的刚性和分子间的紧密性相关。
日光温室不同水肥措施下水氮迁移特性
日光温室不同水肥措施下水氮迁移特性张学科【摘要】为探索宁夏日光温室中不合理灌溉对番茄水分利用、氮素迁移特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方法,在不同灌溉方式(T1漫灌4.50 t·hm-2、T2滴灌3.15 t· hm-2)及氮肥用量(T1常规量800 kg·hm-2、T2推荐量600 kg· hm-2)处理下测定了土壤水分分布、番茄水分利用率和土壤剖面氮素淋溶特征.结果表明,在番茄的不同生育期,0~80 cm土层深度滴灌+推荐施肥土壤含水率大于漫灌+习惯施肥,而80~200 cm土层结果与之相反,可见,滴灌后水分主要保蓄在80 cm以上土层,而漫灌方式水分渗出耕层土壤的量更多.滴灌+推荐施肥处理瞬时叶片水分利用率、番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漫灌+习惯施肥,但两处理产量差异不明显.在当季蔬菜生长期间,不同处理30~50 cm土层的硝态氮质量分数均最高,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多,硝态氮逐渐向下迁移,漫灌+习惯施肥在100~200 cm土层硝酸盐质量分数高于滴灌+推荐施肥处理,此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国内其他蔬菜栽培地区.水资源浪费与不合理水肥利用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在宁夏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已相当突出,值得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25)012【总页数】6页(P1884-1889)【关键词】灌溉方式;水分利用效率;硝态氮淋溶【作者】张学科【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银川750021;宁夏节水灌溉与水资源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银川750021;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银川 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74.1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宁夏是全国水资源最匮乏的区域之一,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是全国人均水量的5%左右,是黄河流域水资源最匮乏的区域之一[1-2],占世界人均水量的1%左右。
灌溉水的物质运移过程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灌溉水的物质运移过程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越来越紧缺,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农业生产中,灌溉是一种常见的用水方式,而水的过量使用和不当管理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灌溉水的物质运移过程和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灌溉水的物质运移过程灌溉水的物质运移过程主要包括水分和溶解质的迁移以及悬浮物和沉积物的输移。
1.水分和溶解质的迁移灌溉水中的水分和溶解质在土壤中的迁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分子扩散、液相流动、气液界面扩散、土壤颗粒作用和根吸收等多个机制的耦合作用。
水文学和土壤物理学的研究表明,土壤的孔隙度、孔径分布和土壤水力特性等因素对灌溉水的水分和溶解质的迁移具有重要影响。
溶解质在迁移过程中还受到离子交换和复合、化学反应和生物转化等因素的影响。
2.悬浮物和沉积物的输移灌溉水中的悬浮物和沉积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离心力、重力、惯性力和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在悬浮物的输移过程中,尤其是在土壤表层,还受到无机颗粒与有机颗粒的聚集和过滤作用的影响。
沉积物的运移过程中,主要受到水流速度和水深的影响。
此外,沉积物的物质迁移还受到沉积物颗粒团聚、化学反应和生物转化等因素的影响。
二、灌溉水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灌溉水的物质迁移和输移过程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多种影响,其中包括土壤侵蚀、土地盐碱化、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1.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灌溉水对农业生态环境最为直接和显著的影响之一。
由于灌溉水的冲刷作用,土壤中的悬浮物和沉积物因此而迁移、输移、沉积和固化,引起地表和坡面的侵蚀,从而导致土壤质量恶化和产量下降。
2.土地盐碱化灌溉水含有一定的盐分,灌溉过量或土壤排水不畅会使盐分在土壤中积累,导致土地盐碱化。
土地盐碱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3.重金属污染灌溉水中含有重金属,例如铜、镉、铅等,过量的摄入会对土壤和农作物产生直接和潜在的危害,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大棚温室软管滴灌系统组成及注意事项
大棚温室软管滴灌系统组成及注意事项作者:刘亚秋朱景峰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09期摘要概述了大棚温室软管滴灌系统的基本组成、技术要求、安装和使用注意事项,对正确应用和推广普及滴灌技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温室;大棚;软管滴灌;组成;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S27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9-0244-02我国的农业生产一直采用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近年来,软管滴灌技术逐渐兴起,且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广泛。
大棚温室软管滴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利用安装在末级管道(称为毛管)上的滴头或与毛管制成一体的滴灌管,将压力水以水滴状湿润土壤[1]。
该技术具有省水、省肥、省工、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病虫害、增产增收等特点,近年来在辽源市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深受农民欢迎。
1软管滴灌系统的组成及技术要求1.1水源主要应用井水作为水源,如果生产中大棚设置较集中或者用水量较大,可采用河流、渠道等水源。
总之,所用水源都必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要求,只要所含杂质较少或含沙量较小,均可用于滴灌。
对含沙量较大的水源,则应采用沉淀处理等方法。
为便于去除灌溉水源中的大固体颗粒,也可采用修建蓄水池或沉淀池的办法储备水源,尽可能将这些储水设备加盖,可避免在沉淀池中产生藻类植物[2]。
1.2首部枢纽其主要作用是取水增压,将处理后符合滴灌要求的水流输送到系统中,包括水泵、动力机、肥料注入设备、过滤器、流量压力测量仪表等[3-4]。
一是水泵。
常采用规格为33.3~50.0 cm的潜水泵、深井泵、离心泵等[2]。
二是肥料注入设备。
即施肥器,有文丘里式、泵加压式、压差式,因文丘里式施肥器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价格较低,虽然使用中会给水系统造成一定的压力损失,但肥料浓度变化小,且水肥混合均匀,因而在生产中被广泛使用[4]。
三是过滤器。
主要作用是过滤去除灌溉水中的固体颗粒,避免因污染物进入系统而造成堵塞。
温室大棚内不同灌溉量条件下水分迁移特征研究
与本实验结果表现一致ꎮ
同时ꎬ 从时间层面来看ꎬ 分别观察 A、 B、 C 3 组
使得土壤水分的再分布状况不同 [9] ꎮ 在本次实验中各
组样地灌溉后土壤含水率的增幅也有所不同ꎮ
图 2 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
以上分析证明ꎬ 土壤剖面中各土层含水量与灌水
的最适膜下滴灌灌水下限ꎮ 依照目前的 相 关 试 验 来
种植、 科学灌溉对农业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ꎮ
看ꎬ 更多的倾向于自然条件下的综合研究ꎬ 对小尺度
目前ꎬ 农业生 产 中 对 土 壤 和 水 分 的 研 究 越 来 越
水分单独空间变异的分析相对较少ꎮ 因此ꎬ 以此为切
多ꎬ 正是因为土壤和水作为一个系统ꎬ 不断地与外界
水ꎬ 创造更有利于作物生长的条件ꎮ 同时确定植物根
系能够获得最有效水分的深度ꎮ
行取样ꎮ 24h 和 72h 各取 1 次样本ꎮ 将取好的土样先
进行称重ꎬ 之后带回实验室中置于 105℃ 烘箱中烘 8h
烘干ꎬ 对烘干后的土样再次进行称重处理ꎮ
2 2 实验设计
在日光温室大棚中设置有 A、 B、 C 3 组样地ꎬ 每
10% ~ 11%ꎮ
表 1 土壤含水率描述性统计
组样地中又有 3 块 1m × 1m 的样地ꎬ A、 B、 C 3 组样
地同样都是经过翻耕的ꎬ 保证了土壤状况符合田间条
件ꎬ 同时将每块灌溉样地东边隔 10cm、 20cm 的区域
等
[8]
在实验研究中发现ꎬ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ꎬ 土壤
推移ꎬ 由于蒸发作用和水分下渗作用ꎬ 72h 后样地各
出的这一结果与大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ꎮ 但
B 组表现却恰恰相反ꎬ 72h 后土壤含水量仍大于 24h
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中滴灌带灌溉应用效果分析
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中滴灌带灌溉应用效果分析作者:李迎春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2期摘要: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不断加快,如果能够将软管滴灌技术合理应用到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的实际过程中尤为重要,这项技术的科学运用势必会为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此,以“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中滴灌带灌溉”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就其应用效果展开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温室大棚;蔬菜生产;滴灌带灌溉;应用效果1温室大棚与滴灌结构概述1.1关于温室大棚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温室跨度是7m,内部的宽度是6.5m,立窗的高度是1m,而中高则是3m,其本质就是一种钢筋骨架的温室。
1.2关于滴灌结构滴灌结构主要有温室滴灌系统和大棚滴灌系统。
其中温室滴灌系统就是在栽培畦北端靠近通道处的地方,按照东西走访布置一根主管,长度大约在30m左右,将两端都要堵死,然后在其上于每一个栽培畦两行农作物的中间进行接头的安装,再利用旁通实现滴灌带和主管的连接一级主管与水源的连接等。
等到地植完成了以后,再覆盖白色地膜,这样就构成了温室的蔬菜滴灌系统。
关于大棚滴灌结构,就是在大棚的中间、过道的两旁,平行布置两根主管,长度最为50m,至于两根主管的连接方式和温室的连接方法是相同的,再把滴灌带和主管连接起来。
等到定植了以后,进行地膜的覆盖,所选择的地膜最好是灰色的,这样就构成了大棚的蔬菜滴灌系统。
2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中滴灌带灌溉应用效果的研究与分析在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的实际过程中,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应用滴灌带灌溉的话,经济效益是非常理想的。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通过滴灌技术,蔬菜的生长有了更好的水肥环境以及土壤的实际营养条件等,因此对于植株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
例如,相对于沟灌方式而言,对番茄等进行滴灌操作的话,植株体内氮元素、全磷以及全钾的含量都有所提升。
2.2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通过滴灌技术,无论是在温室内,还是在大棚里面,空气的湿度都会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导致植株叶片的结露少,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各种常见灾害的发生,最终实现农药和人工的双重效应。
棚室内塑料软管滴灌好处多
棚室内塑料软管滴灌好处多
软管滴灌是在地膜下面的栽植行一侧铺设带有细小滴孔的塑料软管,靠滴水浸润的灌溉方法。
与畦、沟明灌和膜下暗沟灌溉相比,膜下塑料软管滴灌能用出水阀门的开放大小和时间长短控制灌水量,又有地膜覆盖配合,可以做到按栽培季节,蔬菜种类和不同生育期适鼍灌溉,不明显降低土温,土壤水分渗漏量明显减少,地表蒸发量也少,能节约用水并降低棚窀内空气湿度,病害轻,土壤不易板结,有利蔬菜正常生育和增产。
软管滴灌对密植和稀植作物都适用,成本比硬质塑料管滴灌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灌溉方法。
以下介绍管道铺设、滴灌和施化肥的有关技术。
滴灌管道有输水主管道和有细小滴孔的滴灌软管(支管),日光温室和大棚内可选用直径25毫米和30毫米两种型号的软管。
主管道接在通入棚室内的自来水管上,长度不超过60米,支管长5-6米以内,垂直接在主管道三通上。
垄作时每垄的垄台铺一条滴灌软管,距栽植行10厘米左右,与行向相平行。
畦作时每畦铺一条滴灌软管,铺在两行蔬菜中间,也与行向平行。
铺完滴灌软管后盖地膜。
灌水压力为0.3~0,5千克/平方厘米,为了监测水压,在支管上接一条垂直的透明细管,以便观测水位高低。
据细管的横断面积和垂直的透明细管,以便观测水位高低。
据细管的横断面积和水位能算出水的压力。
灌清水时开清水阀门,把水压调到适合的范围内,防止造成出水过多,甚至支管破裂,甩开阕门大小和时间长短控制灌水量。
若随水施化肥,
1。
蔬菜大棚内的环境特点与调控
蔬菜大棚内的环境特点与调控大棚因有塑料薄膜覆盖,形成了相对封闭与露地不同的特殊小气候。
进行蔬菜大棚栽培,必须掌握大棚内环境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条件,从而获得优质高产。
(一)大棚内环境条件1、光照:取决于棚外太阳辐射强度、覆盖材料的光学特点和污染程度。
新塑料膜的透光率为80─85%,被尘泥污染的旧膜透光率常低于40%以下。
膜面凝聚水滴,由于水滴的漫射作用,可使棚内光照减少10%─20%。
棚架和压膜线以及高秆蔬菜的架材都会遮光,在大棚管理上要尽可能避免和排除减弱棚内光照的因素。
2、温度:(1)温度变化规律:大棚内气温日变化趋势与露地相同,但昼夜温差变幅大。
白天光照充足,如果薄膜密闭棚内温度升高很快,最高可达40─50℃,比棚外高20℃以上。
阴雨天,增温效果差,夜间棚内最低气温一般比棚外高1─3℃。
棚内地温比气温稳定,通常为10─20℃。
棚内气温也因位置不同而异,大棚横向分布为中间高、两边低,因此大棚中部的植株往往比两边的植株高大。
大棚纵向分布,白天有太阳照射时,温度为顶部高、下部低,夜间、阴天则相反。
(2)逆温现象:聚乙烯覆盖的大棚,冬季有微风晴朗的夜晚,棚内温度有时会出现比棚外还低的现象。
其原因是:夜间棚外气温是高处比低处高,由于风的扰动,棚外近地面处可从上层空气中获得热量补充,而大棚内由于覆盖物的阻挡,得不到这部分热量;冬天白天阴凉,土壤贮藏热量少,加上聚乙烯膜对长波辐射率较高,保温性略差,地面有效热辐射大、散热多,从而造成棚内温度低于棚外的现象。
(3)温度调控:大棚的温度调控主要通过通风换气和加温来进行。
利用揭膜进行通风换气是降低和控制白天棚内气温最常用的方法,采用遮阳材料,减少大棚的受光量,也能防止棚内气温过高。
冬天,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提高气温和土温,棚膜要尽量盖严。
可在大棚四周设置风障,大棚内设小棚再采用草片、无纺布、泡沫塑料等多层覆盖等措施。
也可采用加温措施提高温度,如用电热线提高土温,有条件地区可以利用工厂余热、地热水或煤炉等提高棚内温度。
滴灌技术在温室大棚蔬菜栽培上的应用分析
·25·设 施 农 业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1年第1期引言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人均占有水量占据当前世界人均水平的25%,我国农业每年用水量占据全部的75%,在相关专家的计算下,我国的灌溉过程中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其利用指数不足45%,目前我国农业用水需要面临缺水和浪费两大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用水的利用率过低是因为在灌溉的方式和形式上比较落后,没能采用先进的技术,而且蔬菜在灌溉的过程中比较需要水资源的支持,水额定通常在(0.9-1.2)m 3/hm 2,极大的浪费了水资源。
1 温室大棚滴灌系统设施的优势1.1 节约水资源,节省肥料使用,节省人力资源滴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全管道输水,而另一种是微量灌溉,这样的形式能够减少水资源的使用,能够减少水分的渗漏和同时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另外,选择适合地区的农作物进行种植能够减少水分的缺失,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再次利用[1]。
在施肥方面可以根据灌溉将水结合在一起,将肥料均匀地喷洒在农作物的根部,从而将肥料高度运用,减少过多的浪费,而且能够将范围有效控制,肥料深入到土壤相对较少,可以减少肥料对环境和土壤的破坏,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
运用大棚灌溉来进行施肥,能够给蔬菜提供大量的微元素,促进其生长,减少浪费现象,同时相关人员不需要过多地进行调整和控制,能够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全程布置,从而既节省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又减少肥料的使用成本,也做到节约用水这一原则。
1.2 有效控制温度和湿度在灌溉的过程中,传统的大棚灌溉在灌水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水资源,而且大棚中的表面会出现湿润现象,会使得棚内降温速度较快,而且蒸发量会随之提升,从而使得室内的湿度不断升高。
湿度过高会使得病菌和病毒的传染速度加快,同时在这种温度下蔬菜很容易产生病虫害。
当前的滴灌技术可以均匀的向土壤层提供水资源,而且在温度和湿度上能够有效控制,减少水资源的蒸发,使得棚中的空气湿度得到有效控制。
试论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中滴灌带灌溉应用效果
试论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中滴灌带灌溉应用效果作者:谢立军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23期目前,需要相关人士能够对于温室大棚蔬菜生产引起高度的重视,尤其是要在这个基础之上,对滴灌带应用效果更加深层次分析和研究。
本文主要是关于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中滴灌带灌溉应用效果的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在当前农业生产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应当促使滴灌带技术能够在温室大棚蔬菜生产过程当中得到合理及科学的使用,这是农业发展过程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大内容。
通过利用这一技术,能够实现农作物良好发育和成长。
一、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中滴灌带灌溉作用研究1、对生长发育促进作用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需要加强滴灌技术良好应用,通过滴灌技术可以实现蔬菜正常生长,让蔬菜生长具备良好土壤营养条件以及环境。
2、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不管是在大棚内部还是在温室范围之内,通过利用滴灌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好空气的湿度,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植株叶片结露过少的情况产生,同时也可以预防各种病虫害问题,实现减少人工、农药双重效果。
3、对产量产值提升作用根据大量实践和研究活动显示,加强滴灌技术广泛运用能够为其提供优良条件和环境,可以为农作物顺利成长发育奠定有力和坚实基础,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种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对肥料利用率的提升对于灌水的方式进行分析,其涉及到了诸多的类型,通过采取不同方式,可以明显的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通過对于不同灌水模式下土壤水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和沟灌相比来讲,滴灌方式能够显著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碱解氮将会得到明显的下降,并且速效磷降低幅度相对较为明显,促使营养元素被农作物根部所吸收。
沟灌追施肥料特别容易被淋到土壤深层,同时不容易让营养被农作物所利用和吸收,和传统沟灌技术相比来讲,滴灌技术能够促使肥料利用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也可以促使肥料得到大幅度节约。
5、对水分的有效节约一般来讲,传统灌溉技术在水分利用方面仅仅只有50%,但是,滴灌技术从本质上来讲属于管道输水模式,同时可以有利于在农作物根部实施吸水,这样就能够让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还可以避免土壤向深层次渗水或者是表层水分蒸发,其中节约率大概50%以上,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由于所栽种的蔬菜类型不同,要求相关人士结合不同生长发育特点,在灌溉水分的过程当中保障定时定量。
日光温室滴灌系统的安装与使用
日光温室滴灌系统的安装与使用作者:常成来源:《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9年第12期日光温室配备滴溉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利用水平,而且能有效地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虫害,利于蔬菜生长。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新疆塔城地区果蔬生产基地,滴灌系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日光温室蔬菜生产。
日光温室滴灌系统的组成日光温室滴灌系统由水源、首部控制枢纽、输水管道系统和滴水器等四部分组成。
井水、渠水、河水等,只要水质符合滴灌要求,均可以作为滴灌系统的水源。
滴灌系统的首部控制枢纽由水泵、控制阀、过滤器、施肥灌、水表和保护设备组成。
在滴灌系统中,管道是滴灌系统用量最多、规格复杂、投资比例较大的一部分,在温室滴灌中常用聚乙烯管(PE管),为了防止管内生长藻类,管材通常制成黑色。
滴灌系统中常用滴灌带滴水,而迷宫式滴灌带最为常用。
滴灌带的好坏,直接影响温室灌水质量。
因此,要选择优质耐用的滴灌带。
滴灌系统的布置滴灌系统的管道,一般分为干管、支管和毛管等三级,布置时要求三级管道尽量垂直,使得管道长度最短,水头损失最小,以节约用材。
滴灌管网的布置原则是获得最大的灌水面积和最小的管网设备投资。
布置方法是从末级滴灌带开始,逐级向上铺设各级管道,直至水源。
也可以先布置干管再支管,最后毛管。
常见的毛管和滴水器的布置方法有以下两种方式:单行毛管直线布置。
毛管沿顺作物播行布置,一行作物布置一条毛管。
该方式适用于窄行密植作物,如蔬菜、果树幼苗。
双行毛管平行布置。
当滴灌高大作物时,可采用双行式毛管平行布置,如滴灌成树时,沿树两侧布置两条毛管。
滴灌系统的安装在温室内部,毛管(滴灌带)和滴水器的布置主要是根据水源出口的位置排设。
输水管道和分水管道均安装铺设在温室北端,沿温室走道布置,这样布置便于安装检查,当然也可安装在温室前底角处。
根据水源出水口的位置,滴灌系统首部位置可分为中间进水和一端进水两种形式(见图1、图2)。
大棚滴灌管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大棚滴灌管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滴灌管是滴灌灌溉系统中的重要灌溉器,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需要的养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
滴灌管广泛用于温室、大棚、露天种植和绿化工程。
适用于水资源和劳动力缺乏地区的大田作物、果园、树木绿化等。
使用滴灌管可以节约用水、灌溉、提高作物产量、节省劳动力。
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1、滴灌的管道和滴头容易堵塞,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所以必须按住安装过滤器。
2、滴灌不能调节田间小气候,不适宜结冻期灌溉,在蔬菜灌溉中不能利用滴灌系统追施粪肥。
3、注意在铺设滴灌管时压紧压实地膜,使地膜尽量贴近滴灌管,地膜和滴灌管之间不要产生空间。
如果托起地膜,容易造成水汽在地膜下积水形成透镜效应,灼伤滴灌管。
4、播种前要先平整土地,减少土地多坑多洼现象,防止滴灌管地表径流。
现在环保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世界的一个难题,环境问题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环境保护问题也是我们公司生产产品的一个出发点,我们公司的滴灌管的设计理念就是从保护环境出发,节约水资源,利用滴灌管进行大棚中进行灌溉,可以直接的作用于作物,传统的灌溉不仅仅是浪费成本,同时也浪费水资源。
如果说使用滴灌管之后,不仅仅是可以节约水资源,同时还可以利用滴灌管进行施肥,节省劳动力。
膜下滴灌是覆膜种植与滴灌相结合的一种灌水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与深化。
它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水通过滴灌系统一滴一滴地向有限的土壤空间供给,仅在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灌溉,也可同时根据需要将化肥和农药等随水滴入作物根系。
作为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地表灌溉、喷灌等技术相比,有着其无可比拟的优点,是目前zui为节水、节能的灌水方式。
由于膜下滴灌的配水设施埋设在地面以下,管材不易老化,灌水时土壤表面几乎没有蒸发,又避免了水的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使作物对水、肥的利用直接有效,便于农户田间管理和控制灌水量,达到农业用水的目的。
大棚管研究报告
大棚管研究报告
一、背景介绍
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异常,造成了各种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这样的情势下,大棚管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大棚管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取得太多的进展。
想要理解大棚管的作用,就需要对大棚管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棚管的作用和应用,研究团队制定了一份“大棚管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着重分析了大棚管的原理、优势以及使用方法,旨在帮助农民和其他使用大棚管的人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它。
三、报告的主要内容
1. 大棚管的原理
大棚管是一种植物保护技术,它通过覆盖在作物上的塑料膜,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
膜最主要的功能是防止外部环境干扰,起到保护植物、促进生长的作用。
2. 大棚管的优势
大棚管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在防止外部环境干扰的同时,为植物创造一个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
大棚管还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使植物的生长更加稳定和高效。
3. 大棚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大棚管,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并搭建好相应的棚架。
接着,需要选择尺寸合适的塑料膜,并进行固定。
大棚管使用期间需要定期换气,以保持充足的新鲜空气。
四、总结
大棚管是重要的农业技术之一。
通过大棚管,我们可以创造稳定、充足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此次的“大棚管研究报告”不仅介绍了大棚管的原理和优势,而且提供了详细的使用方法,帮助农
民更加全面地了解大棚管的作用,更加科学地利用大棚管提高农产品质量。
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介绍了日光温室膜下滴灌系统的组成,分析了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技术的优点及古浪县发展膜下滴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古浪县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技术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古浪县;日光温室;膜下滴灌;问题;对策古浪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腾格里沙漠南缘,为河西走廊与中部干旱地区的结合部,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
全县年均气温4.90℃,多年平均降水量306mm,蒸发量2 800mm, 水资源严重紧缺,水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随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不断推进,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是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因此日光温室滴灌节水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1日光温室膜下滴灌系统组成滴灌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①水源:调温蓄水池。
②首部枢纽:压力水泵、过滤器、施肥罐及其附属设备。
③管网系统:主管及滴灌带。
2日光温室膜下滴灌的优点①可使土壤始终保持疏松状态,保证作物根部的通透气能力。
②可使易溶性肥料适时适量地注入灌溉水中达到同时灌溉与施肥的目的,也可方便控制肥料浓度,保证施肥均匀,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吸收能力。
③可以节水又节肥。
由于适量灌溉,可减少水肥的深层渗漏,较沟灌节水35%~45%,节肥20%~40%。
④灌溉水通过调蓄水池的调蓄升温可保证作物不受直接灌溉的低温水的刺激,可有效提高地温,特别在冬季较沟灌室内土层地温提高2~8℃温,气温提高2~5.30℃,改善了作物生长的地温、气温条件,促进了作物早熟,产品可提前上市7~8d。
⑤可有效降低温室内的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病率,尤其对瓜类作物极其有利。
⑥可减少发病作物的传染范围,尤其对根腐病等不会像大沟漫灌时随水辐射传染病菌,引起大规模发病。
⑦滴灌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力。
⑧效益显著,增产达20%以上,投资回收期仅为1~2a。
悬浮固体和拓滴灌毛管中的迁移规律研究
悬浮固体和拓滴灌毛管中的迁移规律研究悬浮固体是指在液体中悬浮的颗粒状固体物质,拓滴灌毛管是一种用于研究液体珠的表面性质的实验装置。
在离心场的作用下,悬浮固体和液滴在管道中会发生迁移行为。
本文将结合相关研究文献,探讨悬浮固体和拓滴灌毛管中的迁移规律。
首先,对于悬浮固体的迁移规律,很多研究表明在管道中,悬浮固体的迁移速度与颗粒直径、浓度、管道壁面特性以及流体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悬浮固体的迁移速度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大颗粒的惯性力更大,与流体的相互作用更强。
另外,悬浮固体的迁移速度也与浓度有关,通常情况下,浓度越高,迁移速度越快。
此外,管道壁面的特性也会影响悬浮固体的迁移,例如,如果管道壁面是润湿的,悬浮固体会倾向于从壁面靠近的一侧迁移,而如果管道壁面是亲水的,悬浮固体会倾向于迁移到壁面远离的一侧。
最后,流体速度也是影响悬浮固体迁移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流体速度越快,悬浮固体的迁移速度也会增快。
其次,对于拓滴灌毛管中的迁移规律,研究发现,液滴的迁移行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液滴的表面张力、管道壁面的润湿性、管道壁面形貌等。
一般来说,液滴在管道中会朝着表面张力较小的方向迁移,这是因为液滴会倾向于减小表面积和表面张力。
另外,如果管道壁面是润湿的,液滴会倾向于靠近壁面迁移,而如果是亲水的,液滴则会倾向于远离壁面迁移。
此外,管道壁面的形貌也会影响液滴的迁移行为,例如,如果管道壁面有凹凸不平的形貌,液滴会更容易迁移到凸起的部分。
综上所述,悬浮固体和拓滴灌毛管中的迁移规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颗粒直径、浓度、管道壁面特性以及流体速度等。
在实际应用中,深入研究悬浮固体和液滴的迁移规律,可以为我们设计和优化相关的工程装置和生产工艺提供参考和指导。
滴灌带总有机碳迁移及其生物效应研究
滴灌带总有机碳迁移及其生物效应研究刘晓东;张蕾;陆玲娟;龚慕春;郭青海;张水龙【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24【摘要】[目的]研究滴灌带在使用中对水质的影响.[方法]从总有机碳(TOC)迁移及其生物毒性效应2个方面研究3种市售滴灌带TOC连续3个72 h周期的释放规律和72 h浸泡液时玉米、黄瓜、小白菜种子的根芽抑制效应及其发光茵综合毒性.[结果]3种滴灌带浸泡液TOC含量较空白有明显增加,其中1#、3#管增加量分别为1.99和4.26 mg/L,超过相关标准中TOC增加量1mg/L的上限,且不同种类的PE滴灌带向水中迁移TOC的量和迁移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不同,但总体表现为前期迁移速度较快,迁移量达到峰值后退渐降低;3种滴灌带浸泡液对玉米、小白菜、黄瓜种子的生根发芽率及芽的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只对小白菜种子根的生长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3种水样对发光菌发光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1#和3#水样发光茵毒性分别相当于0.03、0.08 mg/L的HgCl2溶液,毒性规律和TOC含量测试所表现的规律相同.[结论]为促进滴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总页数】3页(P14975-14977)【作者】刘晓东;张蕾;陆玲娟;龚慕春;郭青海;张水龙【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2;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2;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2;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2;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2;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23【相关文献】1.洋金花总生物碱对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复苏效应的实验研究 [J], 吴和平;罗德生2.贵州山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碳同位素组成与有机碳同位素效应 [J], 朴河春;朱建明;余登利;冉景丞3.夏季南极普里兹湾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Ⅳ:有机碳的垂直迁移与转化 [J], 扈传昱;潘建明;张海生;刘小涯4.聚乳酸生物降解复合膜向食品模拟物的总迁移及钙的迁移研究 [J], 何金凤;林勤保;任纪州;吕新广;李忠5.野罂粟总生物碱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止咳效应的探索性临床研究 [J], 朱佳;蒋萌;邹建东;徐丽华;熊宁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
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化合物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的分子,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
而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十分复杂,不同的化合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迁移行为。
下面我们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三个方面对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进行探索。
一、物理方面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着它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
例如,分子大小和极性显著影响着化合物在水体、土壤、空气中的溶解度和扩散速率。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化合物,一般具有较高的蒸汽压和较小的分子间力,容易挥发和扩散;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化合物,则会含在溶液或颗粒中呈现出较低的扩散能力。
此外,化合物在不同的气温、湿度等环境条件下,其相对湿度、溶解度等物理特性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对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产生影响。
二、化学方面化合物的化学特性也会影响着它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
其中,最重要的是其溶解度,化合物的溶解度决定了它在水体或土壤中的移动能力。
一些化合物由于其极性较强,无法溶于水,而另一些化合物则因分子间力作用较小、极性较弱而能够溶于水,这决定了它们在水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
同样,化合物的酸碱性、还原性、氧化性、卤代反应等也是影响其在环境中行为的因素。
三、生物学方面化合物的生物相关性也会影响着它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
许多化合物可以被生物体吸收和积累,如重金属、有机磷等,它们通过食物链的传递,降解更难、积累更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潜在威胁。
此外,在土壤和水体生态系统中,物种繁多的生物过程也对化合物的降解和转化产生着显著的影响,如微生物对有机物质、几乎所有细胞膜对化合物的通透性等,都是影响化合物在环境中迁移行为的因素。
综上所述,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是一种系统性的科学问题,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学多个方面的知识。
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措施,保障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塑料管材输配水过程中有机物释放规律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2014,34(6):1478~1484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塑料管材输配水过程中有机物释放规律研究张玲,刘书明*,胡洪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084)摘要:研究了目前给水管网中常用的3种塑料管材,未增塑聚氯乙烯(uPVC),聚乙烯(PE)和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在输配水过程中有机物的释放规律.通过静态管段实验模拟给水管网中不同输配水状态,选取总有机碳(TOC)为综合评价指标,考察了不同塑料管材中有机物随时间的迁移释放特性,并分析了管材有机物释放对管网水中余氯消耗的影响.随着管材输配水次数的增加,uPVC管释放至水中的TOC浓度和TOC释放速率分别在0.03mg/L和0.04µg/(d·cm2)以下,而PE管和PPR管在输配水过程中TOC的释放浓度和释放速率在初期最大[PE: 0.19mg/L,0.25µg/(d·cm2);PPR:0.07mg/L,0.09µg/(d·cm2)],且后期递减并趋于平稳[PE:0.03~0.08mg/L,0.05~0.10µg/(d·cm2);PPR:0.01~0.03mg/L, 0.01~0.04µg/(d·cm2)].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不同管材释放的有机物浓度持续升高.不同管材有机物的释放能力排序为:PE>PPR>uPVC.各管材的有机物释放特性直接影响管网水的余氯消耗特性,且管材的有机物释放量越多,管网水的余氯消耗越快.PE管的使用易引起水体有机污染问题.本研究明确了3种常用塑料管材的有机物释放规律,将进一步为与塑料管材安全性能评价相关的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塑料管材;释放;总有机碳;余氯消耗;饮用水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4)06-1478-07Research of organic compounds migration from polymeric pipes. ZHANG Ling, LIU Shu-ming*, HU Hong-ying (School of Environ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4,34(6):1478~1484 Abstract:Polymeric pipes, such as un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 pipe (uPVC), polypropylene random pipe (PPR) and polyethylene pipe (PE) are increasingly used for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This work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TOC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types of polymer pipes (uPVC, PE and PPR) into drinking water and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OC migration on the chlorine decay in water. Migrat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stagnant conditions with different migration times to simulate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in pipes.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OC release differed significantly with different plastic materials. With the proceeding migration period, the amount TOC and TOC migration rate from uPVC pipe kept below 0.03mg/L and 0.04µg/(d·cm2), respectively. Moreover, both PPR and PE pipes showed an initial maximum migration of TOC (0.19mg/L and 0.25µg/(d·cm2) for PE; 0.07mg/L and 0.09µg/(d·cm2) for PPR), and then a decline trend over migration period to a relative steady level (0.03~0.08mg/L and 0.05~0.10µg/(d·cm2) for PE; 0.01~0.03mg/L and 0.01~0.04µg/(d·cm2) for PPR). During long migration times, TO C concentrations of different pipe materials increased over time, indicating that under long stagnant conditions the drinking water quality could deteriorate fast with the consistent migr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and the dramatic consumption of chlorine to a very low level. The order of materials with respect to the ability of TOC migration was observed as PE > PPR > uPVC. Chlorine consumption during all migration tests followed the shape of TOC migration. Overall, this study presented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organic migration of plastic pipes, which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s related with plastic pipes.Key words:polymeric pipes;migration;total organic carbon;chlorine consumption;drinking water近年,给水管网中的传统金属管材正逐渐被各类塑料管材取代.目前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的塑料管材主要为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丁烯(PB)管以及各类增强树脂塑料管[1-3].据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的统计,美国在未来20年内将花费大约200~220亿美元来修复地下陈旧的给水管道和基础设施,这将进一步促收稿日期:2013-10-08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2013AA065205) * 责任作者, 副研究员, shumingliu@6期张玲等:塑料管材输配水过程中有机物释放规律研究 1479进塑料管材的使用[1].我国“十五”规划提出,塑料管材的推广应用主要以uPVC和PE塑料管为主,并大力发展其他新型塑料管,到2015年,建筑给水、热水供应和供暖管85%采用塑料管,基本淘汰镀锌钢管.城市供水管道(DN400mm以下)80%采用塑料管,村镇供水管道90%采用塑料管[4].因此,塑料管材正逐渐成为连接自来水厂和用户端的重要部分.塑料管材虽具有很多优点,但为了保证塑料管材的物理化学性能,塑料管材生产中除各类有机单体为主成分外,还加入了各类抗氧化剂、催化剂、着色剂、填充剂等[1,5].管材在输配水过程中上述物质可能通过溶解、扩散、水解、分解氧化等作用释放至管网内水体中,从而导致管网内自来水的二次污染[5-6].目前,国内外已有部分研究重点关注塑料管材中各成分的析出过程及水质污染问题,主要包括[6-19]:1)定性或定量分析各类管材向水体中释放的有机物质;2)通过常规水质指标间接分析管材释放的污染物对水体臭和味的影响;3)综合评价管材析出作用对水体生物稳定性的影响;4)研究某些特定因素(如温度)对管材中某些物质释放的影响.上述研究中,关于塑料管材有机物的释放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甚少.管网是整个供水体系的薄弱环节.管网系统复杂而庞大,不易直接观察其中的水质污染特性.因此,研究塑料管材中有机物的释放规律,将有利于明确管材输配水过程对管网水质的影响,有利于保障管网水质的安全.本文以目前常用的3种塑料给水管材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实验模拟管网输配水过程,选取总有机碳(TOC)为综合评价指标,考察了不同塑料管材中有机物的释放规律,并分析了管材有机物释放对水体余氯消耗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3种管材分别为未增塑聚氯乙烯管(uPVC),聚乙烯管(PE)和无规共聚聚丙烯管(PPR),所有管材均从北京市某建材市场统一购买.各管材外径为63mm,内径分别为57mm(uPVC),53.6mm (PE)和51.4mm(PPR).实验前,所有管材需加工成长30cm的管段.1.2研究方法1.2.1 静态浸泡实验方法根据《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标准》(GB/T 17219-1998)[20]设计实验管段静态浸泡方法,模拟生活饮用水管输配水过程.浸泡水制备及样品预处理:根据GB/T 17219-1998[20]配制实验用浸泡水:去离子水(电阻率>10MΩ·cm)、0.025mol/L次氯酸钠溶液、0.04mol/L无水氯化钙溶液和0.04mol/L无水碳酸氢钠溶液,按比例配制成pH值为7.8~8.0,硬度为100mg/L,有效氯为2mg/L的浸泡水.新配制浸泡水的TOC值约在0.1~0.2mg/L.浸泡水需用时当天配制.浸泡实验前,各实验管段需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并在流动自来水下连续冲洗30min,再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随后立即用新配制的浸泡水装满受试管段开始浸泡,管段两端用包有聚四氟乙烯膜的干净橡皮塞塞紧.浸泡过程:实验浸泡过程分为2种模式.第1种模式,各实验管段装满浸泡水,在25℃下,避光浸泡24h.取样后,各管段立即重新装满浸泡水继续浸泡,共持续7个浸泡周期(每个周期24h),此模式一旦开始就不能停止.第2种模式,各实验管段装满浸泡水,在25℃下,分别避光浸泡不同时间:24,48,72, 144, 240h.第1种模式,旨在模拟给水管线中水流持续缓慢更新的情况,而第2种模式模拟了给水管线的末梢等水力停留时间较长的区域.另外,每次浸泡实验都对应一个空白对照实验:取相同容积的洁净玻璃瓶装满新配置的浸泡水,与装满浸泡水的管段一起放置在相同条件下.本研究中每种管段的浸泡实验都需进行3次平行实验.1.2.2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水样中TOC的测定:管段浸泡后,采集水样(管段浸泡液和空白对照水样)并过0.45μm滤膜(Millipore公司),后进入TOC分析仪(TOC-Vwp,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测定.待测水样被吸取进入反应室后,系统自动加磷酸使水样成为酸性(pH<3)后通喷射气体.试样中的无机碳成为二氧化碳,从试样中除去.然后,水样被过硫酸盐氧化剂氧化,经非散射型红外线分析测定.这样得出的TOC值称为不挥1480 中国环境科学 34卷发性有机碳(NPOC).系统对每个水样自动平行测样3次,最后得出的TOC值即是3次测样的平均值.本研究中,管段浸泡后水样的TOC测定值扣除空白对照水样的TOC测定值即是塑料管材向水体中释放的有机物浓度.此外,基于各管段释放的有机物浓度值,管段的内表面面积/水样体积之比,以及相应的浸泡时间,可以根据公式(1)计算得出单位时间、单位比表面积下管段中有机物的释放速率:m=ct-1(SA/V)-1(1)[21]式中:m表示TOC释放速率,μg/(d·cm2);c表示TOC浓度,mg/L;t表示浸泡时间,d;SA/V表示管段的内表面面积和管段中水样体积之比,cm-1.水样中余氯的测定:利用HACH®便携式余氯测定装置(Pocket colorimeterTM II)测定水样中的总余氯(mg/L).测定方法为DPD法(以N,N-二乙基对二苯胺为显色剂),测试范围为0.02~ 2.00mg/L Cl2(低量程)或0.1~8.0mg/L Cl2(高量程).管段浸泡后水样的总余氯值扣除空白对照水样的总余氯值得到管段浸泡后的余氯消耗量(mg/L).2结果与讨论2.1 uPVC管中TOC释放特性图1为uPVC管在2种浸泡模式下TOC释放量和释放速率的变化情况.从图1a可知,7周期浸泡模式下,uPVC管释放到水体中的TOC浓度和TOC释放速率分别在0.03mg/L和0.04μg/(d·cm2)以下.随着浸泡周期的增长,TOC 浓度和释放速率随浸泡周期呈不规律波动.从图1b可知,第2种浸泡模式下,管段浸泡水中的TOC浓度随浸泡时间的增长呈递增趋势,且48h内TOC浓度增长较慢,浸泡72h后,TOC 浓度较快增长.浸泡10d后,uPVC管释放至水体中的TOC浓度值达0.18mg/L.然而,TOC释放速率均在较低水平[0.04μg/(d·cm2)以下],且随浸泡时间的增长呈现一定波动,最初的72h内,TOC快速释放,而此后释放速率略有下降.总之,第1种浸泡模式表明uPVC管材在输水过程中将持续且缓慢地向水体中释放痕量有机物.第2种浸泡模式表明管网中停留时间较长的区域会累积管材释放的有机物质,将进一步恶化水质.两种浸泡模式下,uPVC管释放的TOC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同,但TOC释放速率均维持在较低值,进一步说明uPVC管中有机物释放是一个持续且缓慢的过程.整个实验过程中, uPVC管释放的有机物浓度和有机物释放速率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a0.080.040.001234567浸泡周期TOC浓度TOC释放速率0.080.040.00TOC浓度(mg/L)TOC释放速率[μg/(d⋅cm2)]TOC浓度TOC释放速率0.040.020.00TOC释放速率[μg/(d⋅cm2)]bTOC浓度(mg/L)0.40.30.20.10.024487296120144168 192 216 240时间(h)图1 uPVC管在2种浸泡模式下的TOC释放规律Fig.1 TOC concentration and TOC migration ratereleased under both migration mode for uPVC pipe 2.2 PE管中TOC释放特性从图2a可知,在2种浸泡模式下,PE管中TOC的释放规律均与uPVC不同.图2(a)表明,随着浸泡周期增长,PE管浸泡水中TOC浓度和释放速率均随时间下降并趋于平稳.在第1个浸泡周期内,PE管中的TOC快速释放,TOC浓度和释放速率为最大值,分别为0.19mg/L和0.25μg/ (d·cm2).第2个浸泡周期后,PE管释放至水体中的TOC浓度和速率随之快速下降,并趋于平稳,其6期 张 玲等:塑料管材输配水过程中有机物释放规律研究 1481中TOC 浓度为0.03~0.08mg/L,TOC 释放速率为0.05~0.10μg/(d·cm 2).上述结果表明,PE 新管在使用初期将向水体中快速释放有机物,而后随着管龄的增长,其释放有机物能力将逐渐下降.在图2b 中,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增长,水体中有机物浓度持续增加.浸泡24~48h,TOC 浓度从0.19mg/L 快速增长至0.34mg/L.浸泡10d 后,TOC 浓度增加至0.7mg/L,约是24h 浸泡后TOC 浓度的3.5倍.另外,PE 管的TOC 释放速率随停留时间的增长而呈指数下降的趋势,表明PE 管向水体中释放有机物的能力随时间逐渐下降.a0.40.3 0.2 0.1 0.0T O C 浓度(m g /L )TOC 浓度 TOC 释放速率1 2 3 4567浸泡周期 T O C 释放速率[μg /(d ⋅c m 2)]b0.8 0.40.2 0.0T O C 浓度(m g /L )TOC 浓度 TOC 释放速率0.300.24 0.18 0.120.06 0.0024 48 72 96 144192240时间(h)T O C 释放速率[μg /(d ⋅c m 2)]0.40.3 0.2 0.1 0.00.6 120168216图2 PE 管在2种浸泡模式下的TOC 释放规律 Fig.2 TOC concentration and TOC migration rate released under both migration mode for PE pipe2种浸泡模式下的结果均表明,PE 管向水体中释放有机物的浓度和速率将随管材使用时间增长而下降.而新管安装后在使用初期会快速释放有机物,可能的原因是管材内表面残留有较多的低分子量的有机物质.此外,管网中的“死水区”由于水体与管材表面长时间接触反应,易于导致水质恶化. 2.3 PPR 管中TOC 释放特性图3为PPR 管在2种浸泡模式下向水体中释放有机物的变化规律.从图3a 可知,随浸泡周期增长,PPR 管中有机物释放规律与PE 管类似.TOC 浓度与释放速率均在第1浸泡周期达最大值,分别为0.07mg/L 和0.09μg/(d·cm 2).第2周期至第7周期浸泡中,PPR 管释放有机物的能力减弱并趋于平稳,TOC 浓度维持在0.01~ 0.03mg/L,TOC 释放速率维持在0.01~0.04ug/ (d·cm 2).PPR 管浸泡初期快速释放有机物,同样可能由于新管内表面残留有较多的低分子量的有机物质.在长水力停留时间模式下(图3b),PPR 管释放至水体中的有机物随时间累积.浸泡10d 后,PPR 管浸泡水中的TOC 浓度达0.2mg/L.PPR 管的TOC 释放速率随时间呈指数下降趋势,表明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PPR 管向水中释放有机物的能力下降.上述结果表明,PPR 新管在使用初期会较快释放有机物.在管网的死水区,有机物会出现累积性增长,从而加速水质恶化.a0.100.080.060.040.020.00T O C 浓度(m g /L )TOC 浓度 TOC 释放速率0.200.16 0.12 0.08 0.040.001234 5 6 7 浸泡周期T O C 释放速率[μg /(d ⋅c m 2)]b0.30.20.10.0T O C 浓度(m g /L )TOC 浓度 TOC 释放速率0.10 0.08 0.06 0.04 0.020.00244896144192 216 240时间(h)T O C 释放速率[μg /(d ⋅c m 2)]72120168图3 PPR 管在2种浸泡模式下的TOC 释放规律 Fig.3 TOC concentration and TOC migration rate released under both migration mode for PPR pipe1482 中国环境科学 34卷2.4 不同管材有机物释放特性比较基于实验中的2种浸泡模式,比较了不同管材在不同输配水状态下有机物的释放特性.如图1a,2a,3a所示,在周期浸泡模式下,PE管和PPR管中有机物释放浓度和释放速率均随浸泡周期增加而递减,并在后期趋于平稳.而uPVC管有机物浓度和释放率与浸泡周期之间无明显关系,且整个浸泡周期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另外,随浸泡周期增长,3种管材TOC释放量/释放速率之间的差异也逐渐减少,并在最后两个周期内达到相似水平.从图1b,2b,3b中可知,3种管材中有机物的释放量均随时间递增,其中PE管释放有机物的浓度最高和释放速率也最大.浸泡10d后,PE管中的有机物浓度约是PPR和uPVC管中有机物浓度的4倍.总之,长水力停留时间将促进管材中有机物的释放,并加速水体中余氯的消耗和微生物的生长,易引起水质恶化.2种浸泡模式下,根据不同管材释放有机物的能力,得到如下排序:PE>PPR>uPVC.不同管材之间的差异性可能是由于不同管材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有机物添加剂.通常情况下,相比于uPVC管,PE和PPR管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更多的有机添加剂如抗氧化剂[3,5,22].另外,2种浸泡模式下,不同管材TOC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一致,这进一步表明管材中有机物释放是一个缓慢且持续的过程,即使随着管龄增加,管材中有机物释放也不会停止[23].本研究进一步表明,3种管材中PE管的使用更容易引起有机物含量升高的相关水质问题.2.5 塑料管材有机物释放对水体中总余氯消耗的影响图4a显示了在第1种浸泡模式下,不同管材浸泡水中的总余氯消耗量(mg/L)随浸泡周期的变化.可以明显看出,3种管材的浸泡水中总余氯消耗量均随浸泡周期呈递减趋势.所有管材的余氯消耗量均在第1浸泡周期达最大值,分别为0.9mg/LCl2 (PE),0.57mg/L Cl2 (PPR)和0.43mg/L Cl2 (uPVC).另外,不同管材之间总余氯的消耗也存在一定差异.在所有的浸泡周期中,PE管的浸泡水中总余氯的消耗量是最高的,约是uPVC和PPR管中浸泡水的总余氯消耗值的2~6倍.PPR 管的总余氯消耗值略高于uPVC管.因此,根据不同管材浸泡水中的总余氯消耗量排序,得出:PE>PPR>uPVC.第1种浸泡模式下,随着总余氯消耗量的降低,不同管材中浸泡水的总余氯浓度升高,且均>1mg/L Cl2.从图4b中可知,在第2种浸泡模式下,3种管材浸泡水中的总余氯消耗量与浸泡时间呈正相关关系.3种管材中,PE管表现出最高的余氯消耗量,约为其他两种管材余氯消耗量的1~3倍.浸泡10d后,PE管浸泡水中的总余氯消耗量超过1.9mg/L Cl2.PPR管的余氯消耗量高于uPVC管.根据不同管材的总余氯消耗值,得出如下排序:PE>PPR>uPVC.总之,在第2种浸泡模式下,随着总余氯消耗量的升高,不同管材中浸泡水的总余氯浓度降低,且10d后均低于0.55mg/L Cl2.由此可见,不同浸泡模式下总余氯消耗量的管材排序相同,且第2种模式下各管材浸泡水中的总余氯浓度低于第1种浸泡模式下各管材浸泡水中的总余氯浓度.这说明,长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下,管网水体中更容易出现余氯不足的问题.此外,将余氯消耗的实验结果与有机物释放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发现,不同管材余氯消耗能力的排序与不同管材有机物释放能力的排序一致,这进一步表明管材中更多的有机物释放将直接导致水体中更多的余氯消耗.另外,长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下,不同管材浸泡水中有机物的累积将加速水体中余氯的消耗,从而导致水中余氯浓度降低.因此,本研究表明,各管材中有机物的释放将直接影响管网水中余氯的消耗特性.然而,本实验过程中由于浸泡水初始余氯浓度较高,并未考虑管材中微生物生长作用对水体余氯消耗的影响.后期将进一步研究管材释放有机物的种类以及水体余氯消耗与有机物的关系.实验中还考察了不同管材输配水后,水体浊度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管材输配水后水体浊度没有明显变化(<1NTU).两种浸泡模式下,空白对照水样的pH值在7.8~8.2之间变化,浸泡后,3种管材中水体pH值均略高于空白实验水体pH值.总体而言,在本实验范围内,不同管材6期 张 玲等:塑料管材输配水过程中有机物释放规律研究 1483输配水后水体浊度和pH 值没有明显变化.余氯消耗(m g /L )24 48 72 96 120168216时间(h)144192 240 余氯消耗(m g /L )图4 2种浸泡模式下,不同管材浸泡水中总余氯的消耗情况Fig.4 chlorine consumption determined under underboth migration mode for all pipe materials3 结论3.1 不同管材输配水过程中有机物释放规律存在差异.本研究发现, uPVC 管在输配水过程中将持续且缓慢地向水体中释放痕量有机物.PPR 和PE 新管在使用初期会向水体中快速释放有机物.随着输配水次数的增加,各管材释放有机物的能力下降.此外,管网中水力停留时间很长的区域会累积管材释放的有机物质,易于引起水质问题. 3.2 根据不同管材中有机物的释放总量和释放速率排序,得出:PE >PPR >uPVC.PPR 管和PE 管的有机物释放能力较强,是由于上述2种管材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较多的有机添加剂. PE 管的使用更容易引起有机物污染等水质问题.3.3 不同管材有机物的释放特性直接影响管网水中的余氯消耗特性.管材中有机物释放量越多,相应水体中余氯消耗量也越大.长水力停留时间加速了水体中总余氯的消耗,势必引起水质恶化.不同塑料管材在输配水过程中释放的有机污染物种类以及管网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特性将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 Whelton A J, Nguyen T. Contaminant migration from polymericpipes used in buried potable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A review [J].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43(7):679-751.[2] 贺迎春.建筑用新型给水管材的发展及其选用 [J]. 工程设计与研究, 2012,(2):37-40.[3] Hametner C. Polypropylene pipes for drinking water supply [J].Journal of Macromolecular Science, Part A: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1999,36(11):1751-1758.[4] 国家化学建材产业_十五_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 [J].中国建设信息, 2000,(8):46-50.[5] Brocca D, Arvin E, Mosbæk H.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compounds migrating from polyethylene pipelines into drinking water [J]. Water Research, 2002,36(15):3675-3680.[6] Walter R K, Lin P H, Edwards M, et al. Investigation of factorsaffecting the accumulation of vinyl chloride in polyvinyl chloride piping used in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J]. Water Research, 2011,45(8):2607-2615.[7] Skjevrak I, Lund V , Ormerod K, et al. V 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in natural biofilm in polyethylene pipes supplied with lake water and treated water from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J]. Water Research, 2005,39(17):4133-4141.[8] Skjevrak I, Due A, Gjerstad K O, et al. V olatile organiccomponents migrating from plastic pipes (HDPE, PEX and PVC) into drinking water [J]. Water Research, 2003,37(8):1912-1920. [9] Bucheli -Witschel M, Kotzsch S, Darr S, et al. A new method toassess the influence of migration from polymeric materials on the biostability of drinking water [J]. Water Research, 2012,46(13): 4246-4260.[10] Löschner D, Rapp T, Schlosser F -U, et al. Experience with theapplication of the draft European Standard prEN 15768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leachable organic substances from materials in contact with drinking water by GC -MS [J]. Analytical Methods, 2011,3(11):2547-2556.[11] 王 蕾,杨 敏, 石宝友,等.给水管网中管材对水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J]. 给水排水, 2006,32(z1):213-216.[12] Veschetti E, Achene L, Ferretti E, et al. Migration of trace metalsin Italian drinking waters from distribution networks [J]. Toxi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2010,92(3):521- 535.1484 中国环境科学 34卷[13] Durand M L, Dietrich A M. Contributions of silane cross-linkedPEX pipe to chemical/solvent odours in drinking water [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55(5):153-160.[14] Al-Malack M H, Sheikheldin S Y. Effect of solar radiation on themigration of vinyl chloride monomer from unplasticized PVC pipes [J]. Water Research, 2001,35(14):3283-3290.[15] Al-Malack M H. Effect of UV-Radiation on the migration ofvinyl chloride monomer from unplasticized PVC pipes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 2004, 39(1):145-157.[16] 梁志洪,连晓文,梁旭霞,等.不同浸泡方法对给水塑料管中金属析出的影响及测定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17(8):1438- 1439.[17] Thörnblom K, Palmlöf M, Hjertberg T. The extractability ofphenolic antioxidants into water and organic solvents from polyethylene pipe materials – Part I [J].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2011,96(10):1751-1760.[18] 付军,滕曼,肖华.不同管材对氯胺消毒副产物生成与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30(9):1189- 1194.[19] 张向谊,刘文君,高圣华,等.模拟配水管网中管材和余氯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26(3):303-306.[20] GB/T 17219-1998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S].[21] EN 12873-1:2003Influence of materials on water intended forhuman consumption-Influence due to migration-Part 1: Test method for non-metallic and non-cementitious factory made products [S].[22] 张蕾,于海业,张刚,等.给水塑料管材对水质安全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1,11(2):158-161.[23] Adams W A, Xu Y, Little J C, et al. Predicting the migration rateof dialkyl organotins from PVC pipe into water [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45(16):6902-6907. 作者简介:张玲(1988-),女,四川内江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管材析出规律及对水质的影响.《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提上日程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2014年4月26~27日在京召开大气污染防治情况交流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出席并讲话.沈跃跃强调,要贯彻实施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抓紧进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向纵深发展.沈跃跃指出,当前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迫切.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期将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要把影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突出问题作为检查重点,把检查作为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的有力抓手.同时着力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工作,与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衔接好,加大法律处罚力度,强化污染物协同控制,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完善环境保护机制,强化社会监督,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法律保障.会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陆浩通报了委员会2013年工作,特别是在一些省市大气污染防治执法调研的情况,安排部署2014年工作计划,并提到将争取在本届人大完成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开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的立法起草工作.摘自《中国环境报》2014-04-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黑麦草适宜作为UPVC浸泡液对植物根芽毒性效应评价试验材料; � 小麦适宜作为HDPE浸泡液对植物根芽毒性效应评价试验材料。
谢 谢!
可见蓝光和黄光区域
100%
500000
85%
( 450nm-600nm )。
400000
50%
15%
300000
200000
现有塑料管材卫生性能
100000
评价标准及相关研究中
0
Wavelength(nm) 试验标准环境为25±5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试验期间不同透光率下温室内光谱特征
标准环境及温室环境下,苯并噻唑( BT)迁移特征的差异:
苯并噻唑浓度(μg/L)
苯并噻唑浓度 (μg/L)
8 6
8# 10#
12
11#
CK
9
8# 10# 11# CK
4
6
2
时间(d) 0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 时间(d)
0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 塑料管材占世界应用管材的54%(PVC占62%,PE占33.5 %;
• 1998年底,我国管道输水灌溉面积已达520万m2,约30%使 用塑料管道(PVC为主,部分HDPE和PP);
• 温室滴灌带附近,有时会出现植物生长异常的现象 ;
滴灌系统
受UPVC管材影响的小麦
目的及意义
• 塑料管材向环境迁移化合物种类复杂,包括塑料助剂及其分 解产物、未聚合或未完全聚合的单体、低聚体等;
1. UPVC管材(主管)浸泡:地表及埋地 (40cm),1,3,6,9,12,27天
静态试验
2. HDPE管材(支管、毛管)浸泡: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日光温室(E125 °18′,N43°55′ )
2011,7月4-8月1日
测试指标
采样时间(d)
总有机碳(TOC)3,6,9,12
有机物定性分析 9
• 在众多助剂中,有一些具有明显的动植物毒性效应,如作为 增塑剂的酞酸酯类化合物(PAEs)、Pb盐类稳定剂等;
• 温室滴灌管网长期存在于高温且 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并接触大量 微生物及盐分等化学物质,发生 溶出及降解的几率大大增加。
日光温室
试验设计
GB/T 17219-1998, BS EN 1420-1-1999
UPVC滴灌管浸泡液测试结果及毒性
环境
参数
各项指标
1#
2#
3#
4#
标准 环境
T=25±5℃ RH=65±5%
I=0
毒性等级 毒性级别 以HgCl2计(mg/L) 毒性等级
中毒 Ⅱ
0.071 重毒
低毒 Ⅰ
0.045 重毒
低毒 低毒 ⅠⅠ
0.050 0.021 重毒 高毒
实际 环境
温室地表Biblioteka 毒性级别 以HgCl2计(mg/L)
标准环境
温室环境
�标准环境下,苯并噻唑的迁移在第9天之后基本趋于稳定,但温室环境下, 直至第27天,迁移量仍出现明显上升趋势;
� 温室环境下,苯并噻唑单位时间的迁移量高于标准环境。
建议:针对塑料管材不同作业环境特征,对卫生性能 进行评价!
表5.2 UPVC滴灌管浸泡液测试结果及毒性
结
果
与
讨
论
� 塑料管材浸泡液发光菌抑制率
10
Time( h ) �日最大直射辐射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477.27 W/m2 ,散射
辐射100.38 W/m2;
试验期间温室内温度、湿度日变化
�室内光质主要分布在
600000
Temperature(℃)
Air relativ e h u m id ity (R H), %
40
温度
35
30
100
湿度
90
80
70
�日平均气温30 ℃,变 幅在23-35.7 ℃间;
�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
25 20
60 50
70%,变幅在40%-
15
40 30
90%间;
10 5
20
Time (h)
植物根芽抑制率
(ISO11269-2:小白菜、玉米、黄瓜、甘蓝、西红 柿、胡 萝卜、小麦、黑麦草)
报告内容
� 研究意义及目的 � 试验设计 � 结果与讨论
• 温室环境特征
• 塑料管材浸泡液化学物分析
• 塑料管材浸泡液发光菌抑制率
• 塑料管材浸泡液对植物根芽的抑制
�重要结论
结果与讨论
� 温室环境特征
温室环境下滴灌塑料管 化合物迁移特征
报告人:吉林大学 于海业
报告内容
� 研究意义及目的 � 试验设计 � 结果与讨论
• 温室环境特征
• 塑料管材浸泡液化学物分析
• 塑料管材浸泡液发光菌抑制率
• 塑料管材浸泡液对植物根芽的抑制
�重要结论
目的及意义
• 滴灌(drip irrigation)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灌溉技术,广 泛应用于大田作业和温室栽培。
低, 对土壤微生物及植物 的适应与降解有利;
� 埋地处理管材化合物 迁移规律性较强,便 于化合物长期迁移量 的预测。
建议:温室中使用
Pb
UPVC管材时,尽量
采用埋地方式!
——HDPE管材有机物迁移
TOC迁移量在第3天有所降 低,第9天出现峰值,进而对 浸泡9天的浸泡液进行有机物 的定性分析。检出9大类有机 物,包括:
毒性等级
Ⅲ 0.114 高毒
Ⅲ
ⅢⅣ
0.113 0.118 0.124 重毒 重毒 中毒
温室埋地
毒性级别
以HgCl2计(mg/L)
Ⅳ
Ⅲ
ⅢⅡ
0.121 0.108 0.118 0.084
� 再次证实在温室环境下,放置于地表的UPVC,短时间内(3天)有毒 化合物迁移量更大!
HDPE滴灌管浸泡液测试结果及毒性
℃,65±5%,无光照。
counts
结果与讨论
� 塑料管材浸泡液化学物分析 ——温室地表放置UPVC
Ca
Ba
� 各元素迁移峰值不完全出
现在浸泡的第1天,峰值
出现时间与管材质量有
关;
� Ca及Ba元素迁移量至第
27天仍未到达峰值;
� 所有管材Pb第1天迁移量
均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100ng/ml),但第27天
现Pb有最塑大料迁管移材量卫达生1性47能n评g/价ml。
标准(GB/T 17219-1998)针 对1天浸泡水进行分析评价。
仅以第1天浸泡水中迁移化合物量评价温室内 使用塑料管材的卫生性能不尽合理!
地表放置
Ca
Zn
Pb
——地表及埋地UPVC比较
埋地处理
Ca
Zn
� 埋地处理管材重金属 单位时间迁移量较
� 酯类——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环境激素) � 胺类 � 醛类 � 芳香烃类——苯并噻唑(检出率最高) � 酰胺类 � 酮类 � 酚类
苯并噻唑:
� 硫化促进剂,可在环境中持久存在; � 有毒化学品,毒性级别为高毒; � 在土壤中易迁移; � 在湿润的土壤中挥发较慢; � 低浓度时可生物降解,高浓度具有微生物毒性。
中毒 中毒 中毒 中毒 重毒 高毒 重毒 低毒 Ⅱ Ⅱ Ⅱ Ⅱ Ⅲ ⅣⅢⅠ
0.087 0.070 0.076 0.074 0.118 0.124 0.120 0.059
� 再次证实在温室环境下,HDPE管材在短时间内(3天)有毒有机化合 物迁移量更大!
表5.2 UPVC滴灌管浸泡液测试结果及毒性
结
报告内容
� 研究意义及目的 � 试验设计 � 结果与讨论
• 温室环境特征
• 塑料管材浸泡液化学物分析
• 塑料管材浸泡液发光菌抑制率
• 塑料管材浸泡液对植物根芽的抑制
�重要结论
重要结论
� 现有农用塑料管材采用生活饮用水输水管路卫生性能评价标准不 尽合理(试验环境、测试周期);
� 温室内使用UPVC管材时,为降低化合物迁移风险,应尽量采用埋 地方式;
环境 标 准 环 境
实 际 环 境
各项指标
毒性等级 毒性级别 以HgCl2计 (mg/L) 毒性等级 毒性级别 以HgCl2计 (mg/L)
5# 重毒 Ⅲ
6# 低毒 Ⅰ
7# 低毒 Ⅰ
8# 低毒 Ⅰ
9# 低毒 Ⅰ
10# 重毒 Ⅲ
11# 中毒 Ⅱ
12# 低毒 Ⅰ
0.102 0.021 0.015 0.045 0.050 0.104 0.072 0.047
果
与
讨
论
� 塑料管材浸泡液
对植物根芽的抑制
UPVC滴灌管浸泡液对种子根伸长的影响
黑麦草的发芽及根伸长对 UPVC管材浸泡液反应最敏 感,适宜作为管材质量生 物毒性效应评价试验材 料!
HDPE滴灌支管浸泡液对种子根伸长的影响
小麦的发芽 及根伸长对 HDPE管材浸 泡液反应最 敏感,适宜 作为管材质 量生物毒性 效应评价试 验材料!
典型有机物定量 27
3.管材浸 泡液(3天) 生物毒性
效应评价
毒性级别 相对抑光率(%)
Ⅰ
<30
Ⅱ
30-50
Ⅲ
5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