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
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句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希望大家喜欢!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②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留、换、调、删、补、变。
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6字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6字翻译古文实在是太难了,怎么办呢?以下是关于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六个字:对、增、删、移、留、换。
一、对,即对译法。
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如:“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 (《韩非子.说难》)可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
”二、增,即增添法。
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例如:“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要做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
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
如:“问:‘何以哉?’”(《曹刿论战》)“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应做补充。
译文则为:“(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三、删,即删减法。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如:①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夫,发语词;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者,起提顿作用。
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词,应删。
四、移,即移位法。
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
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例如:①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陆离”是修饰“长铗”的,“崔嵬”是修饰“切云”的,翻译时应移到被修饰的中心语前。
五、留,即保留法。
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干货分享)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干货分享)中考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1)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一、题型一:文言虚词和实词方法指导:1.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二、题型二:文言句子翻译方法指导: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
文 言 文 翻 译 五 步 法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江西省于都县实验中学谢观长纵观这几年的高考,文言文翻译是必考题型,一般是10分。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这一考点普遍感到头痛。
学生要么不会解答,要么胡乱解答。
得分都较低。
的确,文言文翻译是个难点。
针对考纲对这一考点的“字字落实”的要求和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我总结出文言文翻译的“五步法”。
第一步:会意。
首先通读全句,理解全句的大意。
应当回归原文,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而不能据句“会意”。
我们要初步了解句子的内容、情感倾向、语气等信息,以期获得对句子的整体把握。
如: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2008 江西卷)这句话在原文第一段,是子产阐述为政观点时所说。
根据语境,我们可以知道整句话说的是子产听到过的对待怨恨应当和不应当采取的方法。
能这样理解,也就大致把握了全句的大意。
第二步:找点。
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评分是根据评分细则中规定的赋分点来据点给分的。
明了大意之后,接着要仔细琢磨、分析这个句子,寻找“得分点”、“赋分点”。
为了准确找到“得分点”,提高得分率,我们有必要弄清高考文言文翻译通常的“赋分点”有哪些。
根据这几年的高考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理解句子的关键点或难点的若干常用实词。
以一词多义词为主,而这个词义又不是特别常见的。
如:(1)、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豫”:快乐,愉快。
07福建)(2)、奇之,立许字以女。
(“许字”:婚事。
05山东)(3)、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比”:近来。
“敕”:告诫。
08江苏)2、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如:(1)、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
(“君”“兄”: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08全国1)(2)、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名词活用为动词,“嫁”,08广东)3、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判断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
如:(1)、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于江南”是状语后置,08江苏)(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常用文言文翻译初中语法
一、词性转换1. 名词活用为动词:在文言文中,名词可以直接用作动词,如“君臣共天下之利”(《出师表》)。
翻译时,应将名词转换为动词,译为“君臣共同享有天下的利益”。
2. 动词活用为名词:文言文中,动词有时可以活用为名词,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翻译时,应将动词转换为名词,译为“经过严寒的考验,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最后凋零”。
3.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文言文中,形容词有时可以活用为动词,如“吾欲之南海,何如?”(《庄子》)。
翻译时,应将形容词转换为动词,译为“我想去南海,怎么样?”二、使动用法文言文中,动词的使动用法较为常见,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翻译时,应将使动用法的动词转换为相应的使役动词,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导学生、解答疑惑的”。
三、意动用法文言文中,动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语的心理活动,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翻译时,应将意动用法的动词转换为相应的心理活动动词,译为“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常常忧愁”。
四、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现象较为常见,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战国策》)。
翻译时,应将宾语前置的句子调整为正常语序,译为“为什么呢?这是为了尊重大国的威严,表示敬意。
”五、状语后置文言文中,状语后置现象较为常见,如“吾欲之南海,何如?”(《庄子》)。
翻译时,应将状语后置的句子调整为正常语序,译为“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六、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后置现象较为常见,如“吾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
翻译时,应将定语后置的句子调整为正常语序,译为“我有贵宾,弹奏琴瑟,吹奏笙管。
”总结:在初中阶段,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语法规则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词性转换、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和定语后置等语法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在实际学习中,要注重积累,多读、多练,不断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
初中考试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不愁不会翻译古文了“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要遵循三个基本要求,那就是要做到“忠实原文”(信)“表意明确”(达)“简明优美”(雅)。
“忠实原文”就是要做到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不能遗漏,也不能多余,要求字字落实。
“表意明确”就是要做到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简明优美”就是在翻译文言文时用简明、优美并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式文言文翻译的方式通常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易记住词义,可以积累文言词汇,感悟古人写作习惯。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对于初中生来说,只要能做到通畅连贯地用现代汉语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够了。
三、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在文言文中,由于古今词汇量的不同,古人用许多单音节词表达了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的意思,并且古人在写作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也使用了很多特殊句式。
因此,对文言文进行翻译,应学会一些翻译的具体方法,这些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四字法”,即“留”“补”“删”“调”等。
1. 留“留”,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保留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远调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2. 补“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几种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几种(1)留:把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朝代、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器具、官职、职称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保留不译。
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中的“文惠君”。
(2)补:指将文言文中省略的地方恰当地补出来,将数量词和分数相应部分补足。
如:“果地震陇西”中省去了“于”。
(3)删:指将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词删去不译,如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有些关联词语、结构助词以及偏义复词中的陪衬部分都可略去不译。
如:“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中的“夫”可略去不译和“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中“往来”是偏义复词,陪衬部分“来”,也没有必要译出。
(4)换:指如果古文中的单音词现代汉语变成了双音词,古文中的单音词在现代汉语变成了另外一个单音词,古文中的词语在现代汉语变成了另外一个词语,古文中的说法现代汉语变成了另一种说法,翻译时都应换成现代汉语。
另外词类活用词应该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也应换成本字。
如:“乃使蒙恬北守藩篱”中的“藩篱”应译为“边防”。
“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应译为“高官厚禄”。
(5)调:即有些句子(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互文见义语句等)在翻译时词序或语序需要调整,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如:“何谓得之于心”应翻译为“什么叫在心里得到它呢?”;“石之铿然有声者”应翻译为:“铿然有声的石头。
”(6)贯:即意译。
所谓意译,就是在不违背原文意思的前提下,按照原文的意思用比较准确的现代汉语将其翻译出来。
因为古代汉语有些句子中的某些词语,在现代汉语里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或者句子的结构,表达方式比较特殊,如果用直译的方法,译出来以后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所以,只好采取意译的办法。
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这个句子中的“开张”是扩大的意思,“圣听”是对皇帝听闻的一种尊敬的说法,现代汉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只能根据原文的意思来翻译。
整句话可译为“确实应当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用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建设中学刘道林微课 初中文言文翻译的方法PPT
谢谢观看
2018年10月19日制作
★替换法
替换法:文言词语换成现代汉 语。 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 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增删法
增删法:“增”主要是省略句补成分。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很是惊奇,问(渔人) 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我们。 “删”主要是指在句中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 意义的词,可不翻译! “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调序法
文言文特殊句式。在翻译时要根据 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 例如:何以战?(宾语前置) ——您凭借什么应战呢? 还自扬州。(状语后置) ——从扬州回家。
综合法
综合法:主要就是按照以上翻译方 法,综合运用几种,达到准确翻译 的效果! 例如:尝贻余核舟一。(中考题) 翻译:(他 )曾经 赠送给我一个 用桃核(雕成)的船!
文言文翻译的主要基本方法
对译、保留Leabharlann 替换、增删、 调序。对译法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 文言词,保证字字落实。
如 “行者 休 于 树” 翻译 走路的人 在 树下 休息
保留法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 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 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 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中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巴陵”可 照录不译。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微课执教:建设中学 刘道林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微课执教:建设中学 刘道林
(二) 文言文翻译的问题及要求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是我们上海 中考的必考题,大约7分。
在具体翻译的时候,不少同学,翻译随意, 不够严谨规范,缺少有效的方法,没能做 到“字字落实,一一对应”,在翻译中很 难做到“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写作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文言文的翻译是一个重要的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并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一、翻译原则1.忠实原则文言文是一种古老而庄重的语言,因此,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点。
在保持忠实的基础上,翻译应该注重传达原文的意义和内涵,而不是简单地逐字逐句地翻译。
2.准确原则翻译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涉及专业术语或特定领域的文言文时。
翻译需要关注细节,并确保所使用的词语和表达准确无误,以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
3.通顺原则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语序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翻译应该力求通顺,使读者能够流畅地理解文言文的原意。
4.文化原则文言文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因此在翻译时要考虑到文化差异。
译者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以便准确地传达原文中的文化内涵。
二、翻译方法1.意译法在面对一些难以直译的词语或句子时,可以采用意译法。
意译是指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根据上下文和读者的理解能力,将原文译为更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
2.注释法对于一些复杂或生僻的句子,可以通过注释的方式来帮助读者理解。
注释可以在文中适当地加入解释或说明,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3.比喻法在翻译中,可以利用现代汉语中的比喻手法来诠释文言文的意思。
通过使用类比、隐喻等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4.拆分法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或长句,可以采用拆分法来进行翻译。
将长句拆分为几个简单的句子,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消化文言文的意义。
5.参考法在翻译时,可以参考其他已有的文言文翻译作品或相关研究成果。
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艰巨而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应遵循忠实原则、准确原则、通顺原则和文化原则,采用意译法、注释法、比喻法、拆分法和参考法等多种方法,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古文翻译常用的六种方法
古⽂翻译常⽤的六种⽅法2019-10-27⼀、对译法所谓对译法,就是⽤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词的⽅法。
例如:“有卖油翁释担⽽⽴睨之,久⽽不去。
见其发⽮⼗中⼋九,但微颔之。
”(欧阳修《卖油翁》)就可词对词地翻译:“有”译为“有个”、“卖油翁”译为“卖油的⽼者”、“释”译为“放下”、“担”译为“担⼦”、“睨之”译为“斜眼看他”、“发⽮”译为“发箭”、“⼗中⼋九”译为“⼗次中了⼋九次”、“但”译为“只”、“微颔之”译为“稍稍地对此点点头”。
然后把上⾯的所有词连接起来就是准确译⽂: “有个卖油的⽼者放下担⼦站着斜眼看他,很久不离去。
看他发箭⼗次中了⼋九次,只稍稍地对此点点头。
”⼆、增删法增,就是增加;删,就是删除。
由于⽂⾔词⼤多是单⾳节词,⽽现代汉语已经成为双⾳节词了,所以翻译时,就要把单⾳节词增扩为双⾳节词。
例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就可以翻译为“鱼,是我喜欢的;熊掌,也是我喜欢的。
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选取熊掌。
”很明显,括号⾥的内容是我们为了通顺⽽添加上的,“也”字删掉了,再加上了“是”字,句⼦就⾮常通顺了。
由于有的⽂⾔虚词,虚得⽆⼀点实在意思,可不译出;有的⽂⾔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翻译出来,反⽽会使句⼦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虚词,翻译时都应该删去。
例如:“夫战,勇⽓也。
”(《曹刿论战》)“夫”发语词,不译;“也”,表判断的语⽓词,也可不译出。
三、移位法⽂⾔⽂的语⾔顺序和现代汉语的语⾔顺序是很不相同的,⽂⾔⽂中有很多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必须将颠倒了的顺序再颠倒过来,这实际上就是⼀种移位法。
例如:“何以效之?”(《订⿁》)“⼦何恃⽽往?”(《为学》)“微斯⼈,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这些句⼦实际上都是宾语前置句(即倒装句)。
翻译的时候,都得把倒置了的宾语提到前⾯去。
初中文言文实词释义及翻译方法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常用实词及翻译方法一.常用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3.从(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述而》)(3)追寻。
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
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
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4.得(1)能够。
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2)领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同"德",恩惠,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实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得意。
例:怡然自得(《童趣》)(6)得到,获得。
例:优劣得所(《出师表》)5.道(1)(正确的)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主张,思想,学说。
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3)路。
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4)政治的理想境界。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第一篇范文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其特点是简练、含蓄、典雅。
要翻译好文言文,首先要了解其特点,才能准确传达其意义。
1.简练:文言文用词简洁,一个字往往代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甚至多个词。
因此,在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字义。
2.含蓄:文言文表达往往含蓄而委婉,需要译者充分理解文化背景,恰当表达其含义。
3.典雅:文言文语言典雅,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夸张等。
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修辞效果。
二、掌握翻译原则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忠实于原文:翻译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不添加个人理解,不随意删减或增补。
2.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翻译时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程度,尽量用现代汉语表达,同时保持原文的风格。
3.保持原文的逻辑结构:翻译时要保持原文的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使译文通顺、符合逻辑。
三、翻译方法与技巧1.直译:对于可以直接对应翻译的词语和句子,采用直译的方法,确保翻译准确。
2.意译:对于无法直接对应翻译的词语和句子,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意译,使译文通顺。
3.留白:对于原文中含糊不清或有意留下的空白,可以适当留白,不必强求翻译。
4.注释:对于一些特殊用法或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的词语,可以在译文后加注释,帮助读者理解。
四、实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实例: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此句中,“学而时习之”是一个完整的意群,表示学习的动作和方式;“不亦说乎”是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也令人高兴吗?”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到翻译文言文时,要根据上下文理解原文的意义,同时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修辞效果。
五、结语文言文翻译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掌握翻译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语文课程规范》中,要求重点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而在各类考试时,这“理解基本内容”常常以翻译的习题型出现,即将文言语句或小段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
有些考生对此束手无策或不知如何入手,其实,文言文翻译是有法可循的:翻译的总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通过这三步来完成的。
即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意和用法;再将一个一个、一组一组词意,语意串连起来,形成句意;最后,把整个语句顺畅起来,亦即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起来,不通顺的使其通顺起来。
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变”四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
例如,将下面《寇准传》中的一段译成现代汉语: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敬重。
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
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对于这一段行文的翻译,要先弄清一些词语的含义。
通过初读,文中的主要人物:张咏,又称“张公”“咏”;寇准,又称“寇公”“准”。
文中的地名:成都、陕(即:陕西)。
这些词语都按原文或原义写出。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调 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加
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 语意完整。
减 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选
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比喻 字,应慎重挑选。
义,通假
套 固定结构,有其固定的意思;判断句,被动句有其
固定的翻译格式,可以照套。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是指把用文言写 成的文章,译成现代汉语。文言 文的翻译,是训练和提高古文阅 读能力、检查和考核古汉语水平 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的翻译有两种: 直译和意译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 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努力使原 文中的每个词都能在译文中得到反映。
如:原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 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 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 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 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 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 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 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 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 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 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业:
按照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方 法预习《愚公移山》。
译句: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 如:原句: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 译句:树林茂密成荫 ,到处是鸟的鸣叫声, 这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欢乐的情景。
我们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直译。
初中文言文教学文言文翻译技巧课件
想要 而 得到 它了, 还 请求什么 呢? (换)(留)(换)(换) (换) (调、换)(换)
“对”、“换”、“留”、“删”、“补”、“调”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一点 三十二分。
作战,是要靠勇气的。(p80)
例2战于长勺,公将鼓之。(之,调整音节,无实 在意义)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
鼓进军。(p80)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一点 三十二分。
⑤补――补充
古书中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完满地 表达文章的内容,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 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一点 三十二分。
“对”、“换”、“留”、“删”、“补”、“
•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 (4) 久之,能以足音辩人 • (5)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
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一点 三十二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先帝(刘备)不因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瞧不 起我),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第六页,编辑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 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 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善于游泳,却能横渡长
江黄河。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样还不能建立王业的,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换) (留) ( 换) (换) (调)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一点 三十二分。
(3)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 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俱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不愁不会翻译古文了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俱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就是扩展。
1.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六缩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
七直
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
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察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
八意
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
2.比喻
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
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
主要是避讳。
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九替
就是替换。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2.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3.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例:“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十选
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
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