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50101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培养熟悉国内外社会工作及社会政策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政府管理各类社会事务的运行机制、程序和制度,能够胜任政府部门社会政策研究、公共行政管理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二、面向的职业岗位(群)
该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是政府部门行政管理人员、社会组织管理人员、专业机构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职业涉及面极其广泛,社会工作者可在民政、社会保障和卫生等部门,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学校、街道、社区、大中型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机构,从事司法矫正、社会保障、社会公共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劳动关系调解、社区矫正、青少年行为矫正、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工作。
三、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及能力分解 1.岗位职业要求
职业岗位群
政府机关、社会组织 NGO (非政府机构)
社会管理人员 社会工作者 机构管理人员 社会工作者
2.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3.学习领域构建
(1)社会组织及机构管理人员
四、核心技能与核心知识
五、人才培养框架计划
1、教学进度表
说明:《基础》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简称,《概论》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简称;备注栏中的“实训1”表示实训1周,计26学时,以此类推(职业资格训练统一计36学时);“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5周)和第六学期(13周)。
2、课程体系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结构比例表
3.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六、专业核心课程
1.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能运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相关理论,
解释、分析不同人生阶段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变化发展一般现象,把握人类行为规律,从而为理解案主行为、制定介入策略、满足案主需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课程主要内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和基本研究方法;人类行为的基本理论;按照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学习胎儿发展、婴幼儿行为、学龄前儿童行为、学龄儿童行为、青少年行为、青年人行为、成年人行为以及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2.社区工作本课程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了解社区及社区工作的相关知识,掌握社区工作的基
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并尽量结合我国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具体的社区问题,以期不断总结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课程主要内容社区工作的相关概念、历史发展、理论界定,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手法、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社区工作模式、中国的社区服务、社区工作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社区工作技巧、新时期对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及素质要求等。
3.小组工作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小组工作的方法,透过小组活动程序的实施,支持、服务、辅助、协调小组中的每一个人,使组员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获得正向的经验和良好的行为,并协助他们增强诸多社会生活功能,同时整体推进个人、小组、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课程主要内容:小组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小组工作的应用领域、小组工作理论模式、小组领导者、小组工作的历程、小组工作的技巧、小组工作的记录与评鉴、小姐工作活动实例等。
4.个案工作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了解个案社会工作具体实施模式的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操作程序与主要特点;掌握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包括特点、程序、价值、知识与技巧等,能把个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上反思,以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与能动,为实际开展专业化的实务打好基础。课程主要内容个案工作的基础知识,包括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个案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及中国个案社会工作的实践。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程度,个案社会工作的原则与专业关系,及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技术。个案社会工作的治疗模式。包括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调适模式,行为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现实治疗法,理性情绪治疗,结构家庭治疗法,联合家庭治疗法,任务中心治疗模式,个案管理模式。
5. 社会工作政策法规本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相关政策法规,能灵活运用社会政策法规为服务对象服务,以及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政策法规方面的咨询。课程主要内容:我国社会救助政策法规、我国特定人群的社会政策法规、我国婚姻家庭政策法规、我国社区矫正与人民调解政策法规、我国优抚安置政策法规、我国社区建设与管理政策法规、我国民间组织管理及公益慈善事业促进政策法规、我国劳动就业及失业保障政策法规、我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
6.应用文写作本课程通过学习应用写作的基础理论知识、行政公文写作与处理、事务公文写作、公关文书写作、社会法律文书写作等内容,使学生能熟练地写出观点正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文字简洁、格式标准的应用文书。课程主要内容:学业类文书、求职类文书、礼仪类文书、事务类文书、行政类文书、商务类文书等各种文种的特点及写作。
7.人际沟通与口才艺术本课程通过学习人际沟通与口才应用的理论,对思维方式、态势语、口语、演讲等的训练,提升谈判、求职、交往之中口才能力,使学生在人际交往和交流中,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较熟练掌握人际交际的艺术。
七、专业人才培养实施要求
1.专业方向选择与分班
社会工作专业目前只有一个专业方向,专业方向的选择与分班的时间定于第三学期的11-13周。
2.学制与学分
标准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5年。
本专业毕业规定总学分为130学分。
3.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确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校社共培、学工合一”,“校社共培”即学校和社会组织、机构双方共同为培养学生的主体,学校积极寻求合作社会组织、机构,以“合作、共赢”为目标,让社会组织、机构真正地全程参与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通过选派社会组织、机构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进行专题实训。为便于教师把社会组织、机构的管理文化和管理理念融入教学中,让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到社会组织、机构挂职,深入一线,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同时,以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工作标准作为相关课程教学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开发,编写课程标准,把课堂延伸到社会组织、机构中去。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在实训周把学生送进社会组织和社工机构,让学生“真题真做”,真正参与社会工作的相关项目,为社会组织和机构担当一定的工作业务。“学工合一”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具备学生和社会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在学校环境中,逐步接触并解决学校社会工作中出现的项目。学生学习的内容、实践的内容均来自学校社会工作。
4.人才培养条件要求
(1)实习实训基地要求
为了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突出职业和实践两大要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本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应该达到一定条件。
①校内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