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社工人才培养方案

社工人才培养方案

社工人才培养方案社工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具有较全面的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有较高政治觉悟,较强的对社会、服务对象的责任心,持续的专业发展进取心,强烈的对未知问题的好奇心,较熟练的社会工作及社会调查技能实际操作能力、资源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素养,具有爱心和助人自助精神,了解地方实际、适应地方需求,能在教育科研机构、民政、劳动、卫生、司法、计划生育部门,以及社区、社会团体等相关机构,从事社会工作管理与咨询、社会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社会政策研究与评估等相关工作,能够胜任在公司中从事调研、文秘、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的特色在于:整合高校、政府双方资源,以NGO为平台,在强化专业教学的基础上,打造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网”,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通过教师的科研、培训交流、专业课程对外开放,学生实践实习、学生就业等多元方式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将“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持”的办学宗旨始终贯穿于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所有环节。

二、基本要求1、内化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熟悉我国相关法律和社会政策。

2、完整掌握社会工作、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统计学的专业方法和技能,能综合运用社会工作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分析和诊断社会问题。

3、具有较强的与服务对象、机构相关人员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实务方案、开展社工服务的动手能力,服务和研究的创新能力、创建与服务各方和谐关系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论文写作的能力。

5、有一定自然科学、艺术、哲学等综合知识。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基础:通过研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揭示社会的结构、功能和运行规律的综合性课程,同时,全面地介绍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及其社会背景;对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哲学基础做出深入分析;指出社会福利政策对社会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社会政策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影响;阐明社会工作具有增进服务对象之福利、促进社会进步等作用;介绍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尤其针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本土化问题,在介绍国际经验的同时,对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初步探讨。

(完整)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完整)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社会工作(专业代码:650101)【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大专【学制】三年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心理健康,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区(县)、街道(乡镇)的民政、团委、妇联、残联、工会、教育、人口计生、司法、信访等部门、社会福利机构、社会救助机构、学校、社区、企业以及NGO组织的社会工作管理岗位和社会工作服务岗位,具有“爱心助人、公义务实、助人自助”专业理念和诚信敬业精神,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2.2 职业能力要求3。

课程结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开设公共课和专业课两类课程。

3。

1公共课(基本素质课程)本类课程为高职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和科学素质、身心素质。

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3。

2专业课(职业能力课程)本类课程为本专业学生开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3.2。

1专业必修课本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具体细分为: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专门与综合能力课程.3。

2.1.1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课程。

3.2.1.2 职业专门与综合能力课程针对对应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的要求,通过专业见习、假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系列专业实践途径,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课程.3.2。

2专业选修课职业拓展能力课程,是职业专门与综合能力课程的拓展和深化。

4. 毕业条件与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生毕业条件:5. 专业核心课程及说明5。

2 核心课程说明5.2。

1 个案工作课程代码:24003673;3学分;54学时。

核心能力目标:能理解、掌握个案工作各阶段的相关原理并正确运用。

本土社工人才培养方案

本土社工人才培养方案

本土社工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推动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本土社工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培养方案:
一、拓展招生渠道
1. 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对社工行业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2. 建立社工专业本科、研究生和中专等多层次培养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

3. 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深入实践,掌握实际工作技能。

二、注重专业课程设置
1. 结合社工行业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

2. 加强基础课程教育,如社会学、心理学、法律等,为社工人才的综合素质提供坚实的基础。

3. 强化实践教育,通过课程设计、实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提高社工实践能力。

三、提高师资水平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2. 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行业内的培训和学术交流。

3. 加强与社会工作机构的合作,邀请业内专家来校授课、指导学生实践等,提高教学质量。

四、建立就业服务机制
1.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开展职业指导、实习就业等服务。

2. 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为毕业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

3. 加强行业对接,积极推动社会工作行业与学院、毕业生之间的深度合作。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相信能够充分挖掘和培养本土社工人才,为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与培养目标社会工作是一门以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的专业,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社会服务、社会工作实践等方面。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丰富的社会工作实践经验、较强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工作。

二、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知识,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2.具备广泛的社会工作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社会工作技能开展实践工作。

3.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4.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能够胜任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工作。

三、培养方案1.专业课程设置(1)社会工作理论基础课程: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方法与技能、社会工作伦理学、社会政策与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等。

(2)社会工作实践课程: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案例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等。

(3)相关学科基础课程: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律学等。

2.实践教学环节(1)社会工作实践:通过实地调研、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项目开展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工作实践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安排学生到社会工作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进行为期数月的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毕业要求(1)修满学分要求,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

(2)通过必修课程和实践环节考核。

(3)通过专业技能考核。

四、专业认证本专业培养方案符合社会工作专业认证的相关要求,学生毕业后可参加全国社会工作专业认证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五、未来发展社会工作是一个发展迅速且充满挑战的领域,未来需求量大,市场前景较好。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为社会工作领域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以高质量的教学体系和实践环节为基础,致力于培养具备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为社会工作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做出贡献。

社工专项培养方案

社工专项培养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社区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工队伍,特制定本专项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1. 提高专业素养:使社工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社会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强化服务意识:培养社工热爱社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 提升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社工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4. 促进职业发展:为社工提供职业晋升通道,助力其实现个人价值。

三、培养内容1. 专业理论学习:- 社会工作理论框架;-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伦理;- 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社会政策与法规。

2. 实务操作技能:- 案例分析及讨论;- 社会工作实务操作;- 沟通技巧与人际交往;- 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

3. 综合素质提升:- 时间管理与自我提升;- 应急处理与心理调适;- 演讲与表达能力;- 持续学习与自我反思。

四、培养方式1. 集中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提高社工的理论水平和实务能力。

2. 实践锻炼:组织社工参与社区服务项目,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 导师指导:为每位社工配备一名导师,指导其职业发展规划和实务操作。

4. 线上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社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五、培养评估1. 理论知识考核:通过考试、论文等形式,检验社工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务操作考核:通过项目评估、案例分析等形式,考察社工的实务操作能力。

3. 综合素质评估:通过日常工作表现、团队协作等维度,评估社工的综合素质。

4. 职业发展评估:跟踪社工的职业发展轨迹,评估培养效果。

六、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保障社工专项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

2. 经费保障: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培训、实践、导师指导等方面。

农村培养社工人才方案

农村培养社工人才方案

农村培养社工人才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日益凸显,农村社会工作领域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

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大量的社工人才来推进社区建设和服务,但目前农村社工人才的培养体系还不够健全,急需制定相关方案。

二、目标设定本方案旨在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村社工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农村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具体措施1. 建立专业化培训机构针对现有的农村社工人才培训机构数量不足、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应该加强对现有机构的支持和改进,并且鼓励更多的专业化培训机构进入这一领域。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相关课程和实践教学活动来提高教育质量。

2.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组织社区服务实践、参与社区建设等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并且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保证教育质量和培养效果,应该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

通过组织专业化培训、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4.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为了更好地评价农村社工人才的培养效果,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包括对学生们进行定期考核、对课程设置进行评估、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等多个方面,以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真正符合社会需求。

5. 加强政策支持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社工人才培养工作,应该加强政策支持。

从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相关机构和企业一定的支持和优惠,以鼓励更多人投身于这一领域。

四、成果预期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达到以下成果:1. 建立完善的农村社工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2. 培养出一批专业化、实践能力强的农村社工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效果。

4.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

5. 加强政策支持,推进农村社工人才培养工作。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社会工作是一门服务于人、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属于应用性社会科学的范畴。

社会工作专业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技巧进行的助人自助活动。

社会工作源于欧美,其专业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二十世纪初引入我国,建国后一度被取缔,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伴随社会学学科的回复而得到恢复。

近十年间,由于高校扩招以及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高等院校得到了飞速发展。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于年经批准设立,是国家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较早设立的社会工作专业之一,也是河北省第一个社会工作专业。

年政法学院社会学系正式成立,并成功取得社会学硕士授予权资格,年取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授予资格。

历经十多年的建设和积累,社会工作专业目前拥有省内一流的科研和教案团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和教案成果。

同时,结合本专业突出实践教案的特色,早在年专业创设初期,本专业就积极筹备社会工作本科实习教案基地建设。

目前已经建成包括河北省民政厅、保定市民政厅、保定市社区办在内的政府机构以及以保定市社区、社会福利机构等为主体的实习基地在内的体系化实习基地网络;年由学校支持投资万,建成河北省第一个现代化社会工作实验室,为专业实习教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年,为进一步推进专业服务地方社会,依托社会学系成立“保定市善和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中心”和“河北大学民生研究中心”。

截止到年,本专业累计招收学生超过人,已经培养届共计余名优秀毕业生,为河北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广泛掌握人文社会科学重要学科知识,具有人文素养,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并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工作机构等从事社会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和能在高校、研究机构从事社会学、社会工作教案和科研工作的理论型人才。

社工人才培养方案

社工人才培养方案

社工人才培养方案目录一、内容概要 (3)1.1 编写说明 (4)1.2 社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4)二、社工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 (5)2.1 培养目标 (6)2.1.1 知识与技能 (7)2.1.2 职业素养 (8)2.1.3 实践能力 (9)2.2 培养要求 (10)2.2.1 学历背景 (11)2.2.2 专业技能 (13)2.2.3 心理素质 (14)三、课程体系设置 (15)3.1.1 社会工作理论 (17)3.1.2 社会心理学 (18)3.1.3 行政管理学 (19)3.2 专业课程 (20)3.2.1 个案工作 (22)3.2.2 小组工作 (23)3.2.3 社区工作 (23)3.3 实践课程 (25)3.3.1 社会实践 (25)3.3.2 项目策划 (26)3.3.3 团队协作 (28)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29)4.1 理论教学 (30)4.2 实践教学 (31)4.4 学术交流 (33)五、师资队伍建设 (34)5.1 师资引进 (35)5.2 师资培养 (36)5.3 师资激励 (37)六、培养效果评估与改进 (38)6.1 评估标准 (39)6.2 评估方法 (40)6.3 改进措施 (41)一、内容概要培养目标:明确社工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方向,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课程设置: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涵盖社工理论、实务操作、案例分析、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学生全面掌握社工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环节: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安排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师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加强与社工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具有扎实的社会工作和社会调查研究技能,系统掌握法学基本原理,能够在民政、司法、公共管理、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公司人力资源,公共关系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管理、服务及理论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与团队精神;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业务素质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想,学习和掌握开展社会工作的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具备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技能,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掌握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社会工作实践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应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了解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2、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善于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帮助困难群众走出困境,使他们正常生活并获得发展;3、熟练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和技能及社会统计方法;4、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有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工作研究影响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能力;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6、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7、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使外语成为获取新知识和对外交流的工具。

(三)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农村培养社工人才方案

农村培养社工人才方案

农村培养社工人才方案
农村地区培养社工人才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发展工作,能够为农村地区提供社会服务和支持,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农村培养社工人才方案:
1. 加强社工学科建设。

在农村社区和乡村地区建立社工专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为农村地区培养专业的社工人才。

此外,也可以鼓励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服务,为他们提供职业指导和支持。

2. 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加大社工人才招聘和培养力度,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社工人才在农村地区工作。

同时,建立健全的社工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社工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

3. 加强社工服务能力建设。

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加强社工服务产品开发和创新,提供符合当地需求的社工服务。

同时,加强社工服务能力培训,提高社工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4. 加强社工人才宣传和推广。

通过举办社工年会、研讨会等活动,宣传和推广社工人才的价值和服务成果,增强社会公众对社工人才的认同和支持。

此外,也可以借助媒体平台,加大对社工人才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 加强社工人才合作和交流。

加强与社工人才所在地的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各方的合作和交流,促进社工人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社工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农村培养社工人才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社会组织
和企业等各方的合作和支持,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本科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本科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模块)名称及专业代码专业中文名称:社会工作专业英文名称:Socia1Work专业代码:030302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人文科学素养和专业伦理意识,掌握“助人自助”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巧,能运用专业方法协助老人、残疾人、青少年等弱势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障碍和实现自我转变,胜任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社区综合服务岗位需要的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经过在本专业领域五年左右的锻炼,毕业生在专业和职业上预期达到以下目标: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人文科学素养及责任心、敬业和奉献精神,认同社会工作价值观,恪守社会工作伦理,保持对专业、性别和社会等边界的敏感性;培养目标23运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工作、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以及社会调查研究等有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评价与改进社会工作实务。

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掌握有关业务知识前沿;培养目标3,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与方法评估老人、残疾人、青少年等等社区弱势对象的需求与问题,设计服务方案,链接社会资源,实现“助人自助”,并对服务过程及效果进行监测、评估与改进;培养目标4: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及五邑侨乡实际,具备沟通协调、文案写作、项目策划、团队合作、活动开展、以及管理统筹等方面的能力,胜任社工督导与项目管理等工作。

三、毕业要求经过在校四年以上的系统专业学习,本专业毕业生需要达到以下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毕业要求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了解、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认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理解、接受并运用接纳、尊重、知情同意、自决、保密等专业伦理原则;毕业要求2:掌握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等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国际视野、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前沿,具备国情意识,联系中国实际分析与评价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毕业要求3:掌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等直接与间接介入方法,熟悉社会政策状况及趋势,在督导指导下结合老年、儿童、残障等社区弱势对象特点和机构情境适当运用理论与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并对服务过程加以规范评价;毕业要求击掌握定性与定量研究逻辑以及文献述评、抽样、定性资料搜集、定性资料分析、问卷制作、定量数据分析等研究技术,提出本专业领域内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有效执行并完成研究计划;毕业要求51就本专业领域现象与问题与教师、同学、服务对象、同工、志愿者、社区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毕业要求6,参与或负责本学科及多学科团队活动,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共事,有效发挥个人作用;毕业要求71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意识,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毕业要求8:身体及心理素质良好,掌握适当的身心调节技巧,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社会工作专业(Social Work Majors)专业代码:030302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拥有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掌握专业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和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技能,能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基本规格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建立专业态度,具有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2. 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善于运用社工理论、知识和方法帮助弱势人群走出困境,从事正常生活并获得发展的能力;3. 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有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工作研究影响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能力;4. 熟练使用专业统计软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初步的获取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的能力;5. 熟悉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掌握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的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调查报告撰写和论文写作能力;6. 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熟练应用外语的能力。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8年五、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六、专业核心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社会心理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福利思想、社会行政七、全学程时间分配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表Ⅰ必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社会工作专业4567表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一览表社会工作专业89表Ⅲ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一览表社会工作专业11。

社会工作 人才培养方案 专科

社会工作 人才培养方案 专科

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专科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工作专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专科阶段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符合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更要与时俱进,培养适应社会变革的高素质社会工作者。

本文就社会工作专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和规划,旨在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二、社会工作专科人才培养方案概述1. 专业目标社会工作专科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较强的社会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胜任社会工作各类实践岗位任务的高素质社会工作专门人才。

2. 培养要求(1)培养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道德品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培养掌握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方法,具备较强的社会工作实践技能;(3)培养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培养具备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课程设置(1)加强社会工作理论基础课程,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社会政策等;(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置社会调查与研究、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案例分析等课程;(3)开设专业实践课程,如社区服务实践、社会组织实践、家庭服务实践等;(4)设立跨学科课程,如社会医学、社工法律基础、社会心理援助等。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到社会工作实践基地参与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康复机构实习、儿童福利机构实践等,引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提升。

2. 问题导向教学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3. 互动式教学倡导师生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社会调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以及与社会的互动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1. 增加社会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包括社会工作实践导师、社会工作专家等;2. 注重跨学科师资的引进,如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等相关领域的教师,以丰富学科内涵,提升教学质量;3. 鼓励师资队伍参与实践研究,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推动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通过四年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应完善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了解社会学的理念和方法;2.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善于运用社工理论、知识和方法帮助困难群体走出困境,从事正常生活并获得发展;3.熟练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和技能及社会统计方法;4.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有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工作研究影响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能力;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7、了解和掌握国家社工师考试或国家司法考试相关要求,毕业时能够达到取得社工职业资格或司法职业资格的知识水平。

了解和掌握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相关要求;8、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身心健康。

三、主干学科社会学四、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与团体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社会环境保护、人口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心理学、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学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讨论、社工实践、社会调查,专业教学实习、毕业论文等。

六、学制四年七、学位授予法学学士八、毕业条件修满169学分,准予毕业。

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社工服务部人才培养

社工服务部人才培养

社工服务部人才培养社工服务部的人才培养是组织发展的重要一环。

为确保高质量的服务和持续的提升,以下是我们的培养策略和目标。

培养策略1. 系统化培训:通过制定培训计划,确保新员工能够了解社工服务部的核心价值观、服务流程和职责要求。

同时,定期组织培训课程,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实践导向: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和提升技能。

通过与社会各界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践机会和项目,培养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导师制度:为新员工指定有经验和资历的导师,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导师将负责帮助新员工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并提供实际工作中的指导。

4. 跨部门交流:鼓励员工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交流,并参与其他部门的相关工作。

这将帮助员工了解整个组织的运行机制,拓宽视野,提高综合能力。

5. 继续教育:积极支持员工参加行业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提供研究机会和经费。

我们鼓励员工不断研究和进修,跟上社工服务领域的最新发展。

培养目标1. 培养专业能力:确保员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各种社工服务的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培养员工在客户关系管理、社区支持、危机干预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2. 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员工开展创新实践,并提供支持和奖励。

我们希望员工能够提出独特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社工服务的发展和改进。

3. 培养团队合作:培养员工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与不同背景和需求的人群合作。

我们重视员工之间的协作,共同实现社工服务部的目标。

4. 培养持续研究:鼓励员工积极研究和不断进修,提高绩效水平并适应变化的需求。

我们将提供研究资源和机会,支持员工的研究和发展。

通过以上培养策略和目标,我们致力于培养社工服务部的优秀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将持续评估和改进培养计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挑战。

*以上文档建议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50101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培养熟悉国内外社会工作及社会政策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政府管理各类社会事务的运行机制、程序和制度,能够胜任政府部门社会政策研究、公共行政管理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二、面向的职业岗位(群)
该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是政府部门行政管理人员、社会组织管理人员、专业机构的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职业涉及面极其广泛,社会工作者可在民政、社会保障和卫生等部门,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学校、街道、社区、大中型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机构,从事司法矫正、社会保障、社会公共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劳动关系调解、社区矫正、青少年行为矫正、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工作。

三、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及能力分解 1.岗位职业要求
职业岗位群
政府机关、社会组织 NGO (非政府机构)
社会管理人员 社会工作者 机构管理人员 社会工作者
2.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3.学习领域构建
(1)社会组织及机构管理人员
四、核心技能与核心知识
五、人才培养框架计划
1、教学进度表
说明:《基础》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简称,《概论》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简称;备注栏中的“实训1”表示实训1周,计26学时,以此类推(职业资格训练统一计36学时);“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5周)和第六学期(13周)。

2、课程体系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结构比例表
3.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六、专业核心课程
1.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能运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相关理论,
解释、分析不同人生阶段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变化发展一般现象,把握人类行为规律,从而为理解案主行为、制定介入策略、满足案主需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和基本研究方法;人类行为的基本理论;按照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学习胎儿发展、婴幼儿行为、学龄前儿童行为、学龄儿童行为、青少年行为、青年人行为、成年人行为以及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2.社区工作本课程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了解社区及社区工作的相关知识,掌握社区工作的基
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并尽量结合我国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具体的社区问题,以期不断总结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

课程主要内容社区工作的相关概念、历史发展、理论界定,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手法、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社区工作模式、中国的社区服务、社区工作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社区工作技巧、新时期对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及素质要求等。

3.小组工作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小组工作的方法,透过小组活动程序的实施,支持、服务、辅助、协调小组中的每一个人,使组员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获得正向的经验和良好的行为,并协助他们增强诸多社会生活功能,同时整体推进个人、小组、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课程主要内容:小组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小组工作的应用领域、小组工作理论模式、小组领导者、小组工作的历程、小组工作的技巧、小组工作的记录与评鉴、小姐工作活动实例等。

4.个案工作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了解个案社会工作具体实施模式的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操作程序与主要特点;掌握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包括特点、程序、价值、知识与技巧等,能把个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上反思,以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与能动,为实际开展专业化的实务打好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个案工作的基础知识,包括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个案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及中国个案社会工作的实践。

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包括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程度,个案社会工作的原则与专业关系,及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技术。

个案社会工作的治疗模式。

包括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调适模式,行为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现实治疗法,理性情绪治疗,结构家庭治疗法,联合家庭治疗法,任务中心治疗模式,个案管理模式。

5. 社会工作政策法规本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相关政策法规,能灵活运用社会政策法规为服务对象服务,以及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政策法规方面的咨询。

课程主要内容:我国社会救助政策法规、我国特定人群的社会政策法规、我国婚姻家庭政策法规、我国社区矫正与人民调解政策法规、我国优抚安置政策法规、我国社区建设与管理政策法规、我国民间组织管理及公益慈善事业促进政策法规、我国劳动就业及失业保障政策法规、我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

6.应用文写作本课程通过学习应用写作的基础理论知识、行政公文写作与处理、事务公文写作、公关文书写作、社会法律文书写作等内容,使学生能熟练地写出观点正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文字简洁、格式标准的应用文书。

课程主要内容:学业类文书、求职类文书、礼仪类文书、事务类文书、行政类文书、商务类文书等各种文种的特点及写作。

7.人际沟通与口才艺术本课程通过学习人际沟通与口才应用的理论,对思维方式、态势语、口语、演讲等的训练,提升谈判、求职、交往之中口才能力,使学生在人际交往和交流中,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较熟练掌握人际交际的艺术。

七、专业人才培养实施要求
1.专业方向选择与分班
社会工作专业目前只有一个专业方向,专业方向的选择与分班的时间定于第三学期的11-13周。

2.学制与学分
标准学制三年。

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5年。

本专业毕业规定总学分为130学分。

3.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确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校社共培、学工合一”,“校社共培”即学校和社会组织、机构双方共同为培养学生的主体,学校积极寻求合作社会组织、机构,以“合作、共赢”为目标,让社会组织、机构真正地全程参与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

通过选派社会组织、机构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进行专题实训。

为便于教师把社会组织、机构的管理文化和管理理念融入教学中,让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到社会组织、机构挂职,深入一线,参与社会工作实践。

同时,以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工作标准作为相关课程教学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开发,编写课程标准,把课堂延伸到社会组织、机构中去。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在实训周把学生送进社会组织和社工机构,让学生“真题真做”,真正参与社会工作的相关项目,为社会组织和机构担当一定的工作业务。

“学工合一”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具备学生和社会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在学校环境中,逐步接触并解决学校社会工作中出现的项目。

学生学习的内容、实践的内容均来自学校社会工作。

4.人才培养条件要求
(1)实习实训基地要求
为了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突出职业和实践两大要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本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应该达到一定条件。

①校内实训基地
②校外实习基地
针对本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在校外街道、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承担学生的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教师挂职锻炼及顶岗实践。

(2)“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要求
通过优选社会组织、机构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进行专题实训,同时也组织教师到课堂进行听课、交流等学习活动。

为便于教师把社会组织、机构的管理文化和管理理念融入教学中,让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到社会组织、机构挂职,深入一线,参与社会工作实践。

同时,以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工作标准作为相关课程教学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开发,编写课程标准,把课堂延伸到社会组织、机构中去。

5.证书要求
外语应用等级证书: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或B级)考试。

专业资格证书:助理社会工作师、选考四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

其他资格证书:人力资源管理员证书(四级)
八、说明
1、本计划除第六学期按18周安排,其余各学期按20周计,其中教学18周,复习考试2周。

2、本专业总学分: 130学分。

列入《教学进度表》18学时计1学分,国防教育、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独立设置的实践活动按每周26学时计1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