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1.2 课程代码:CA1011.3 学时安排:总学时40小时,其中理论授课30小时,实践操作10小时1.4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2.1 理论目标2.1.1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1.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2.1.3 了解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2.1.4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2.1.5 掌握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2.2 实践目标2.2.1 能够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和拆卸2.2.2 能够熟练操作不同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2.2.3 能够配置和管理计算机网络2.2.4 能够独立完成常用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三、教学内容与安排3.1 计算机硬件基础3.1.1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3.1.2 主机和外设的功能与分类3.1.3 存储设备和存储介质3.1.4 输入与输出设备3.1.5 计算机性能指标3.2 操作系统基础3.2.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3.2.2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与使用方法3.2.3 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3.2.4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管理3.3 计算机网络基础3.3.1 网络的概念和分类3.3.2 常见网络设备和拓扑结构3.3.3 IP地质和子网划分3.3.4 网络协议和通信规则3.4 应用软件基础3.4.1 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3.4.2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3.4.3 多媒体软件的基本操作3.4.4 网页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四、教学方法与评价4.1 教学方法4.1.1 理论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4.1.2 实践操作课程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4.2 评价方式4.2.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4.2.2 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和实际应用场景的模拟进行评价4.2.3 理论知识掌握:通过闭卷考试进行评价本文档涉及附件:1、课程教材列表2、实践操作指导书3、相关课程资料和案例分析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知识产权:指人们在科学、文学、艺术、技术等领域中创造的智力成果的法律保护和享有权益。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1999年制订,2005年修订)课程编号:210001英文名:Found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前置课:无后置课: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或程序设计基础学分:4学分课时:60课时(其中实验课30课时)主讲教师:周松,王维民,周晓飞,汤晖,刘凌波,吕捷,徐旭,丁元明,赵明,刘春玉,张文杰,黄波,朱小英等选定教材:张福炎等.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公共教研室.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指导与习题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课程概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必修课。
本课程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理论知识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
主要内容为: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剖析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介绍数值、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处理与应用;分析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和原理;介绍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讲解数据库及其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
第二部分是实践部分,重点介绍计算机的操作及常用软件的使用,采用实习或实验课的形式,实验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力求通过自学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信息浏览、Windows操作系统、电子邮件、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网页编写与发布、演示文稿制作和多媒体创作工具等内容。
教学目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及应用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国家教育部规定“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教育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关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和信息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和知识,了解最普遍和最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代码:1001-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总学时:40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无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以及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为后续课程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4学时)- 教学内容:-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计算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信息的表示、存储与处理- 计算机安全与维护- 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领域- 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掌握信息的表示方法、存储单位及进制转换- 了解计算机安全与维护的重要性,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木马的基本方法第二章操作系统(6学时)- 教学内容:-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教学要求:- 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桌面、任务栏、窗口、菜单、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等- 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命令行操作、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等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8学时)- 教学内容:- 文字处理软件概述- Office 2010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文档排版与打印- 教学要求:- 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发展及分类- 掌握Office 2010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文本编辑、格式设置、图文混排等- 掌握文档排版与打印的方法第四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10学时)- 教学内容:-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概述- Excel 2010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 教学要求:- 了解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发展及分类- 掌握Excel 2010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工作表、单元格、公式、函数等的使用- 掌握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的方法第五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6学时)- 教学内容:-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概述- 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 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要求:- 了解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发展及分类- 掌握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幻灯片、母版、动画、音频等的使用- 掌握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技巧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及应用(4学时)- 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Internet应用- 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类及应用- 掌握Internet的基本概念、连接方式及常见服务的使用方法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是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微型计算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其教学目的是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我校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本、专科(文、理、工、商、农、经、管、教、艺术等类)各专业一年级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建立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基本工具的意识,使学生掌握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必备的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并为后续计算机课程打下必要的计算机操作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构成和基本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基本系统中各硬件的功能和用法,特别是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能熟练地进行英文和汉字录入;了解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理解其作用,重点掌握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中文件管理、任务管理和剪贴版的操作;了解常用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重点掌握Word 2000字处理软件中从文档输入、编辑、格式化、排版到保存、输出的全部操作过程;掌握Excel 2000中工作表、数据库、图表的应用;了解PowerPoint 2000的功能和特点,并能创建演示文稿及对演示文稿进行编辑和格式化,掌握演示文稿的播放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的初步知识,掌握因特网的简单应用。
三、面向专业在校一年级非计算机专业的本、专科(文、理、工、商、农、经、管、教、艺术等类)各专业学生。
四、先修课程无。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第1学期开,为后续计算机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4学时)教学内容: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数制与数制转换的基本知识;二、八、十六进制数的互换和与十进制数的互换;计算机基本系统的构成;常用硬件和软件的知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
本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和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
掌握办公软件(如 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了解网络基础知识和常用网络服务。
熟悉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多媒体软件的使用。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安装和设置操作系统及常用软件。
能够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档处理、数据分析和演示文稿制作。
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
能够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简单的多媒体作品创作。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领域。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2、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任务管理、系统设置等)。
3、办公软件Word 文字处理软件文档的创建、编辑和排版。
表格的制作和编辑。
图片、图形和艺术字的插入与编辑。
Excel 电子表格软件工作表的创建、编辑和格式化。
数据的计算、排序、筛选和图表制作。
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和美化。
幻灯片的布局和动画效果设置。
4、网络基础网络的概念、分类和组成。
TCP/IP 协议和 IP 地址的概念。
网络连接的设置和网络资源的共享。
常用网络服务(如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文件下载等)。
5、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处理技术。
常见多媒体软件(如 Photoshop、Audition、Premiere 等)的基本操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yìngyòng)基础》教学大纲(jiào xué dàɡānɡ)一、课程(kèchéng)概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xué sheng)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旨在研究现有技术背景和社会需要下,如何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来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熟悉信息化社会中的各项基本应用,并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当前这个信息的社会,计算机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因此计算机的应用水平(shuǐpíng)直接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整个人才培养目标各环节中也处于一个核心基础的地位,本课程也一直都是各院校的重点建设课程之一。
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该课程的定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扩展上,更是一种观念的重塑——人们在任何需要帮助的时候,都应当将计算机作为其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事实上,在21世纪这个信息的时代,计算机已和语言一样,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应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培养为中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了解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应用的主要方面,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来辅助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意识,使学生了解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初步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并扩展到其专业应用领域,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此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一些计算机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学生还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进行文件的管理,以及系统的设置,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主要操作(能通过Word来完成对文字的处理,能通过Excel来完成对电子表格的处理,能通过Powerpoint来实现演示文稿的处理),以及各种常用软件的使用,并具备对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进行简单处理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任务、目的及基本要求1.任务和目的计算机应用已成为当前各行各业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属于计算机知识入门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总的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具备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并能更快地适应工作中计算机应用的需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通过对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字表演示文稿等处理软件的操作使用、以及多媒体和网络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分类、应用和组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操作、使用个人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以及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日常事务处理的能力,从而为将来更深入地学习、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的基本要求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本大纲通过“熟悉”、“掌握”两个从低到高的层次对学生提出要求。
其具体含义是:“熟悉”为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为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能在解决简单问题中直接运用它们,并能结合相关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讲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内容:1. 计算机概述2.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4.计算机数据的安全与维护要求:1. 熟悉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工作特点及应用。
2. 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3. 熟悉计算机软件系统、分类及应用。
4. 熟悉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系统配置。
5. 掌握数的各种进位制度及相互间的转换,熟悉字符的编码。
6. 熟悉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及防范措施。
第二讲 Windows的基本操作内容:1.微机操作系统的概述2.键盘与鼠标的使用方法3.中文Windows 2003的基本操作4.Windows 2003的文件操作5.汉字输入方法6.Windows 2003的附件工具的使用方法7.控制面板8.网上邻居要求:1、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它涉及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办公软件等方面的知识。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育部制定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
一、课程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具备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计算机基本原理:介绍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操作系统: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包括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 办公软件:学习常用的办公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套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掌握文字处理、数据分析和演示文稿制作等技能。
4. 网络通信: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网络协议,学习网络的配置和管理,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方法和安全知识。
5. 信息处理与分析:学习信息的获取、整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上讲授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2.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计算机应用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展示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和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48学时,4学分(其中讲课24学时,实践24学时)先修课程: 无适用专业: 计算机应用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全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
该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大专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是为计算机应用打基础的课程。
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养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技术、基本知识。
能够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学科中的一些概念、技术和方法。
要求通过概括性地讲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基础性知识和主要概念,结合必要的实验和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及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的基本概念、相关技术和应用领域。
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中文Word 2003、中文Excel 2003、中文Powerpoint 2003、FrontPage2003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信息安全。
本课程的难点:FrontPage2003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
(二)课程内容第1章计算机基本知识1.1计算机概述(发展、类型、特点、用途).1.2计算机数据表示(进位计数、数制转换、存储单位、数据编码)1.3计算机系统(系统组成、硬件和软件、技术指标)第2章WindowsXP操作系统2.1 WindowsXP的启动,退出及个性化工作环境。
2.2WindowsXP的基本操作。
2.3WindowsXP资源管理。
2.4WindowsXP控制面版、附件。
第3章中文Word 20033.1Word2003概述.3.2Word2003创建新文档、编辑、插入、删除、移动、复制、查找、替换文本、打印文档。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院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常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使用,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计算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学大纲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二.课程基本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能够了解当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文字编辑、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多媒体等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信息安全的知识。
本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实践环节是本课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其中的“掌握”是指能够熟练运用和操作;“理解”表示能够进行操作但不够熟练;“了解”表示看过演示或体验过功能性的操作过程。
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的入门课程,教学内容以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原则,要求达到计算机教学三个层次。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发起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手腕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对软件的利用进行现场操纵讲授,以便使学生实时掌握所学的内容。
第二局部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整体设计方案一.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78学时,其中面授36学时,实验42学时。
教学内容安排和建议的学时分配如下表,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对面授和上机实验的顺序作适当安排。
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根蒂根基知识第二章操纵系统2000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0第五章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2000的基本操作合计总课时面授学时实验学时8 18 18 14 14 6 78 6 8 8 6 6 2 36 2 10 10 8 8 442二.配套教材主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XXX主编XXX参编实验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XXX、XXX、XXX等自编三.课程考核本课程考核包括笔试和上机两部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高专)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1.课程性质《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院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高职高专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将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并作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有力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网络及信息与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提高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信息的处理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计算机在各专业中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置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和基本组成、熟悉文件的概念、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常识,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中文输入方法。
2.了解Windows XP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熟练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了解Internet的基本概念,掌握IE的使用。
熟悉电子邮件的用途,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3.了解Word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熟练地处理实际问题。
4.了解Excel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功能,熟练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熟练地处理实际问题。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有关软件的使用方法。
3.教学基本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要求整个教学过程都应该在计算机多媒体机房进行。
采用某种播放软件,教师在一台计算机上演示讲解,学生在其他计算机上同步观看。
教师演示讲解完一个问题后,学生马上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每章上机练习题要求在计算机机房完成。
二、教学设计1.总体设计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讲授学时为30学时,上机实习28学时,职业资格证考试培训14学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华师网院各类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网络学院本专科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是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入门课程。
它结合信息社会文化背景对人才的要求,使学生学习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必备的计算机文化意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1、该课为网院各专业的必修课。
2、了解计算机系统全貌,基本工作原理,典型软件及其平台的功能和使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在以后的教学岗位中,懂得运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
3、全院统一大纲、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考试。
(三)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学习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重点: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数制,ASCII码难点:操作系统的概念1、计算机发展及应用2、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3、计算机信息表示4、键盘输入法5、操作系统6、计算机安全操作与病毒防治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学习目标: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重点:Windows应用技术、资源管理器、控制面板、回收站、系统维护常用到的系统工具及其使用。
难点:文件系统1、Windows 概述2、中文Windows 的安装3、中文Windows 的启动与退出4、Windows 的基本概念和与基本操作5、汉字输入方法的选择、安装与特性设置6、Windows 资源管理器7、系统配置8、“程序”菜单的整理9、Windows常用的几个附件10、中文Windows 的MS-DOS 方式第三章Internet的概念与使用学习目标: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重点:Internet的功能,浏览器的使用,邮件的收发,文件传输FTP难点:拨号网络的配置方法1、概述、网络概念、功能、类型、基本结构及特点、协议简述2、网络硬件、软件简介3、网卡及Modem的安装使用4、中文Windows下的网络功能5、INTERNET功能、常用术语6、E-mail及WWW使用第四章中文Microsoft Word学习目标:熟练及灵活运用字处理软件Word处理文本。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编号:JX/GC7.3.1-02-JL02(参考体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学分:4参考学时:60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与操作、网上信息的搜索和资源利用、Word及文档的编辑、Excel数据处理、Powerpoint及其操作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以上机操作为主,讲练结合。
2.设计思路该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的相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素质教育目标1.通识教学目标1)巩固提高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能力。
2)巩固提高Office软件和Internet的使用能力。
3)培养自学其它计算机软件的基本能力。
4)提高计算机的防病毒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做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的事情。
2.专业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原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计算机的数制和运算,了解个人计算机的组成。
2)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熟悉Windows的常用系统配置,并分清各个不同Windows系统之间的差别。
3)了解汉字库和汉字编码的基本概念,了解汉字输入的常用方法,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4)了解Windows连接Internet网络的常用方法,浏览器的基本操作、信息检索、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基本操作及邮件工具软件的使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办公、数据管理、网络使用和程序设计等基本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巧;3.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的制作;4.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和网络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5.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思维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与使用2.办公软件应用1.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3.互联网与网络工具应用1.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2.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4.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思维和方法2.常见编程语言的介绍与初步学习(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
2.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实践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技巧。
三、教学进度与评估方式(一)教学进度本课程共分为16周进行教学,具体的教学进度如下:第1-2周: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与使用第3-6周:办公软件应用1.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第7-10周:互联网与网络工具应用1.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2.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第11-16周: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思维和方法2.常见编程语言的介绍与初步学习(二)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2.课堂表现和参与度占总评成绩的20%;3.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高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高专)一、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网络基础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技能。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的理解。
2. 提供学生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做好准备。
三、教学大纲1. 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定义和特点1.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1.3 计算机的软件分类与应用1.4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2. 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2.2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3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2.4 操作系统的故障处理与维护3. 办公软件应用3.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3.2 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与应用3.3 演示软件的设计与制作3.4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4. 网络基础知识4.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2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4.3 网络交换技术与设备4.4 网络安全与管理五、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2. 评价方式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实验报告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1. 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作者:XXX,出版社:XXX2. 参考书目1)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2) 《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作者:XXX,出版社:XXX3) 《办公软件应用实例教程》,作者:XXX,出版社:XXX4)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原理》,作者:XXX,出版社:XXX七、课程安排与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XX学时,安排如下:1. 计算机基础知识:XX学时2. 操作系统:XX学时3. 办公软件应用:XX学时4. 网络基础知识:XX学时八、教学团队1. 主讲教师:XXX2. 助教:XXX九、学生要求1.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英语读写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编号: 120007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授课对象: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先修课程:无学时:72学分:4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完成文档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任务,能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及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建议选用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张小梅等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1、《大学计算机》蒋加伏等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计算机应用基础》黄逸凡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3、《计算机应用基础(winsows7+office2010)》周利明主编南明大学出版社4、《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2级教程:MS Office高级应用(2013年版)》教育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考勤成绩占10% 期末考试占70%执笔人:李小红,范建坤编写时间:2014年12月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任务本课程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通过比较系统、概括性地讲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并配合必要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为今后学习、生活奠定计算机应用的基础。
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演示文稿制作与处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Internet网使用能力,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安全知识,形成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处理、演示文稿的制作、网络信息检索、电子邮件收发以及网络的学习、毕业论文的排版等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1)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为后继的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
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和幻灯片制作与处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Internet使用能力,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安全知识,形成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二部分:教学大纲内容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与应用;2、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4、掌握PC的硬件组成及其主要性能指标;5、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内容(4个课时)1.1 计算机概述1、计算机概念及发展历程;2、计算机基本功能;3、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1.2计算机系统1、计算机软、硬件系统;2、计算机系统组成。
1.3微机系统的组成1、微机软、硬件配置;2、微机的装配。
1.4 计算机系统的维护1、防治计算机病毒;2、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3、计算机系统故障及检测。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PPT课件、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讲授。
(五)主要考核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系统组成。
第2章计算基础(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数制的概念(2)掌握二进制的运算(3)掌握不同数制间的转换(4)了解信息的存储(5)了解计算科学与计算思维(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数制转换及运算。
教学难点:数值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三)教学内容(2个课时)1.1 数制(1)数制的概念;(2)二进制数;(3)数制间的转换。
1.2 数据存储的组织方式(1)数据单位;(2)存储设备的结构。
1.3 信息编码(1)编码概述;(2)BCD码;(3)非数值信息的表示。
1.4 数值在计算机中的表示(1)机器数与真值;(2)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1.5 计算科学与计算思维(1)计算、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学科;2、计算思维。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PPT课件、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讲授。
(五)主要考核内容1、数制转换及运算2、信息编码第3章计算机操作系统(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及发展;2、了解 Windows 7的基本功能;3、掌握windows 7中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任务栏、窗口操作,及其控制面板的使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Windows 7的窗口的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选中、复制、移动、重命名、新建、删除和搜索。
教学难点:设备管理。
(三)教学内容(4课时)3.1 操作系统概述1、操作系统的概念、发展历史、分类和功能;2、操作系统的功能。
3、Windows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和Linux操作系统的简单介绍。
3.2 Windows 7基本操作1、Windows 7的启动与关闭;2、桌面和菜单,以及鼠标、窗口和任务栏的基本操作。
3.3 文件管理1、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规则;2、文件和文件夹的选中、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新建和搜索等基本操作。
3.4 Windows 7其他重要操作1、控制面板的使用,查看设备管理器、调整显示器的属性,网络的基本设置,磁盘的清理与维护2、Windows 7附件中的记事本、画图和截图工具的简单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PPT课件、实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主要考核内容文件和文件的基本操作(选中、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新建和搜索)。
第4章办公自动化(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办公自动化的含义及发展趋势。
2、了解word的基本知识,掌握word的新建、保存、查找替换等基本操作,熟练掌握word文档的编辑和格式化操作,以及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添加水印等的操作,并能够在word文档中创建、编辑、格式化表格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学会使用word进行综合编辑。
3、掌握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操作;掌握工作表的编排和格式设置方法;掌握公式与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掌握Excel 2010中数据的查询、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操作;掌握图表的制作和编辑方法;掌握工作表的页面设置与打印方法。
4、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掌握模板、动画、主题、切换、放映方式的设置,能根据演示文稿的内容美化幻灯片,了解幻灯片母版的制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文档编辑;文档格式化;图文混排;页面排版和打印设置。
2、工作表的编辑与格式化;公式与函数;图表;数据管理。
3、演示文稿创建和编辑;演示文稿的美化;演示文稿的放映效果设置。
教学难点:1、不规则word2010表格制作及数据处理、邮件合并;2、Excel2010公式和函数的应用,合并计算及高级筛选;3、PowerPoint2010超级链接的设置、幻灯片母版的设计与使用。
(三)教学内容(20课时,其中Word2010部分8课时,Excel2010部分8课时,PowerPoint2010部分4课时)4.1 办公自动化概述1、办公自动化含义;2、办公自动化层次及发展趋势。
4.2 文字处理4.2.1Word2010的基本操作1、Word2010 简介、启动与退出、窗口的组成、文件的新建、保存、打开、关闭文档。
2、文档内容的输入与修改输入文本、选择、复制、移动、删除、查找与替换文本3、文档的格式设置(1)字符、段落的格式化、缩进方式的设置;(2)项目符号与编号的设置;(3)分栏、页面、打印方式的设置。
4、制作图文并茂的文档(1)图形、剪贴画、图像、艺术字的插入;(2)表格的制作;(3)表格数据的排序与计算。
5、Word文档的高级操作(1)使用样式制作文档;(2)使用模板制用文档;(3)脚注、尾注、批注的设置;(4)制用目录;(5)邮件合并。
4.3 电子表格的制作1、认识 Excel 2010认识Excel 2010 的工作界面、工作簿、工作表与单元格。
2、Excel 2010 的基本操作(1)新建与保存工作簿、打开与关闭工作簿、(2)工作表的插入、删除、、移动、复制、重命名。
3、表格数据的输入与编辑(1)数据的输入;(2)设置数据的有效性;(3)修改数据、移动数据、复制数据;(4)字体格式、数字格式、行高、列宽的设置;(5)表格的填充、条件格式的设置4、Excel 2010 公式与函数应用(1)公式、函数的概念;(2)相对引用、绝对引用、混合引用、三维引用;(3)SUM、AVERAGE、MAX、MIN、IF、SUNIF、COUNTIF、RANK等函数的使用;5、设计数据图表(1)图表创建、修改;(2)图表大小、位置、样式的设置;(3)迷你图的创建。
6、表格数据分析(1)数据简单排序、复杂排序;(2)数据自动筛选、自定义筛选、高级筛选;(3)创建分类汇总、嵌套分类汇总、删除分类汇总;(4)创建数据透视表、添加或删除数据透视表字段、改变数据透视表中数据的汇总方式、查看数据透视表中的明细数据、更新数据透视表数据、数据透视表自动套用样式;7、工作表的输出(1)纸张方向与大小、页边距、页眉与页脚、打印标题设置(2)插入、移动、删除分页符(3)打印工作表4.4 幻灯片制作1、认识PowerPoint2010、视图方式;2、设计演示文稿(1)根据主题、模板、现有演示文稿创建演示文稿;(2)选定、插入、更改、复制、删除幻灯片;(3)调整幻灯片的顺序;(4)在幻灯片添加文本、设置文本与段落格式、插入对象;(5)背景样式选择、背景格式设置。
3、美化演示文稿(1)幻灯片母版设计与使用;(2)美化演示文稿4、制作幻灯片动画效果(1)幻灯片动画、切换、动作按钮的设置;(2)超链接的建立。
5、演示文稿的放映与打印设置(1)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方式;(2)打包、打印演示文稿(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PPT课件、实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主要考核内容1、Word2010主要考核内容(1)Word2010文档的创建、编辑、保存、打印和保护等基本操作;(2)文档格式的设置;(3)模板的应用和建立;(4)文档中图形、图片、剪贴画插入与编辑,文本框使用,符号与数学公式的输入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