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解读:语文
2019高考考试大纲语文科解读
2019高考考试大纲语文科解读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的“Ⅱ—考核目标与要求”和“Ⅲ—考试范围与要求”两部分,相较于2018年考试大纲均有变化。
一、“Ⅱ—考核目标与要求”部分的变化“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透露信息:①新增“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表明2019年高考将更加注重对思想道德的考查。
②将“文化素质”具体为“科学文化素质”,注重文化的科学性,隐含对理性逻辑思维的重视。
二、“Ⅲ—考试范围与要求”部分的变化将“实用类文本阅读”调整到“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前。
透露信息:4—6题改为实用类文本阅读。
7—9题改为文学类文本阅读。
此次调整,将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两题相连,较以前的论述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相连更符合人的思维认知规律,命题更为科学。
2019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变化及透露信息题型顺序变化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但考试说明题型示例部分的题型依然按照2016年以前(含2016年)的试卷结构排序,2017、2018年题型示例共分六部分:一、现代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四、实用类文本阅读五、语言文字应用六、写作2019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以2017年、2018年高考试卷结构为准,调整为四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三、语言文字应用四、写作与2017、2018年高考试题相比,仅将“现代文阅读”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顺序做了调整。
此调整与2019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与要求”的顺序调整保持一致,再次证明2019年高考试题中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会放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前。
题型示例具体内容变化(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变化:增加2018年全国卷Ⅰ高考题。
透露信息:论述类文本阅读将加强对论证思维的考查。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说明】试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试题内容分别出自白居易《观刈麦》、桂牧《阿房官赋》和苏轼《赤壁赋》。
其中杜牧《阿房官赋》和苏轼《赤壁赋》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白居易《观刈麦》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篇目。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上可谓处心积虑。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说明】试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试题的D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正确的,“出神人化”形容技艺达到高超绝妙的境界,在这里用来说舞台上令人惊叹不已的精彩魔术表演,是恰当的,考生只要能够理解该成语的意思,应该不会判断错。
其他几项在对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上都是不正确的。
A项说的是照片虽然已经褪色了,但还可以看到合影中显现的温馨和美,而成语“历历在目”表示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比如一张张笑脸、一桩桩往事,可以说历历在目,这里说的是一张合影中体现的和美亲情,不宜使用成语“历历在目”,可以说照片虽然褪色但和薨的亲情仍跃然纸上。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普通高校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合格新生的一项重要考试。
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为听力;语文和外语采用闭卷作答形式;数学不分文理科。
试卷满分为150分,试卷总分为750分。
语文等科目的成绩以分数形式呈现,满分均为100分,满分150分。
一、考试目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语文考试大纲》规定,高考语文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必修三篇,选阅阅读理解部分,以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七个专题等栏目。
必修三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一《古诗文阅读》、必修二《文言文阅读》、必修三《古汉语》(1—2)。
选文部分包括两个模块: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二,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考试范围与内容语文学科范围包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规定的《现代文阅读》中的《古代诗歌阅读》(共4篇)、《实用文本阅读》中的《现代文应用文》(共6篇)和《文言文》中的《古诗文诵读》(共10篇)等7个板块。
考试内容包括必修内容与选择性必修内容,如必修1 《古诗文诵读》(共3篇),必修3 《古代诗歌鉴赏》(共4篇),必修2 《文言文阅读》(约10篇)、必修3 《文学创作与鉴赏》(共3篇)和选修3 《中国古代文学史》(共计5篇)。
考试要求:⑴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把握语言文字的性质、特征和功能;②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③理解文学作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④具备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⑤能正确理解基本阅读方法,提升语文素养。
试题命制:选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并全国统一命题的语文试卷满分为150分,试题形式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语文为全国统一命题的科目,实行“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为150分,各部分比例为(总分值=150+150+150)/120 (如表2)。
(完整版)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说明】试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试题内容分别出自白居易《观刈麦》、桂牧《阿房官赋》和苏轼《赤壁赋》。
其中杜牧《阿房官赋》和苏轼《赤壁赋》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白居易《观刈麦》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篇目。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上可谓处心积虑。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说明】试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试题的D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正确的,“出神人化”形容技艺达到高超绝妙的境界,在这里用来说舞台上令人惊叹不已的精彩魔术表演,是恰当的,考生只要能够理解该成语的意思,应该不会判断错。
其他几项在对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上都是不正确的。
A项说的是照片虽然已经褪色了,但还可以看到合影中显现的温馨和美,而成语“历历在目”表示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比如一张张笑脸、一桩桩往事,可以说历历在目,这里说的是一张合影中体现的和美亲情,不宜使用成语“历历在目”,可以说照片虽然褪色但和薨的亲情仍跃然纸上。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2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2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列小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2019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
2019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语文I、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水平,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水平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水平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的水平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水平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水平的使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水平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实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水平层级。
对A、B、C、D、E、F六个水平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水准的考查。
II、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2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对应的水平层级如下:(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与样卷
.2019 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样卷2019 年语《考试说明》I考试形式与试卷构造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纳闭卷、笔试形式。
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题型试卷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断句题、古翻译题、简答题、阐述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构造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
阅读题约70 分,分为两类:现代阅读约35 分,古诗阅读约35 分。
表达题约80分,分为两类:语言字应用约20 分,写作 60 分。
阅读题分为现代阅读和古诗阅读。
现代阅读包含:阐述类本阅读、学类本阅读、适用类本阅读,9 题左右。
古诗阅读包含:言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 7 题左右。
表达题分为语言字应用和写作。
语言字应用, 5 题左右;写作, 1 题。
全卷共 22 题左右。
Ⅱ查核目标与要求依据一般高等学校正重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化素质.的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公布的《一般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一般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和《2019 年普遇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纲领》,联合教课实质,确立高考语科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要求观察考生识记、理解、解析综合、鉴赏评论、表达应用和研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 识记:指辨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辨别和记忆语基础知识、化知识和名句名篇等。
例 l 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l)足蒸暑老气,,,但惜夏季长。
(白居易《观刈麦》)(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檐牙高啄;,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官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邓者乎?(苏轼《赤壁赋》)【说明】试题观察考生默写古代诗常有名篇名句的能力。
试题内容分别出自白居易《观刈麦》、桂牧《阿房官赋》和苏轼《赤壁赋》。
此中杜牧《阿房官赋》和苏轼《赤壁赋》为《一般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朗读篇目;白居易《观刈麦》为《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中介绍背诵的篇目。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2019考试说明题型示例(shìlì)的变化
4.写作: 题型示例自2018年始持续(chíxù)增加。 2017年沿用2016的例题,2018新增2017年全国 1卷、2卷、3卷的三道作文题,2019新增2018年 全国Ⅰ卷、Ⅱ卷作文题。
第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二)变化(biànhuà)的部分 3.题型示例的增删改换
“题型示例”是对考点内容最直接的佐证, 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
题型示例变化的两种情况(qíngkuàng): 一、以旧换新或直接增加新样题(正常)
如2017年新增2016小说真题《玻璃》《战争》
二、题型的导向性变化(暗示) 如对高考真题的题型进行改换
2017、2018文学类阅读(yuèdú)题型与例文2相同 第十五页,共二十四页。
例2 2017实用类文本(wénběn)阅读
传记 :新闻 = 3 : 1,与2016同;
传记选文与题型不变;新闻选文与2016同, 但题型“大换血”:四道主观题改为 四选一、五选二两道选择题和一道探究题。
2017实用(shíyòng)类初次考新闻,题型与例文4相同。
Image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透露信息:作文命题(mìng tí)类型更丰富,贴近社 会和时代,重视对理性思维的考查。 备考建议: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开放视野 胸怀;帮助学生储备热点材料;多样化训练, 让学生掌握不同作文类型的写法。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请同仁 们批评指正。 (tóngrén)
祝老师们身体健康!
祝2019届高考(ɡāo 辉煌! kǎo)
解读结论:这一改变更符合文学类文本的特点, 以区别(qūbié)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有意提 醒理解文学类文本的核心在于品词析句。
2019年全国3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语文使用地区: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西藏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
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
李迪明:201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考试说明与样题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考试说明与样题解析李迪明1月15日,201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考试说明正式发布。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题型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结构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
阅读题约70分,分为两类:现代文阅读约35分,古诗文阅读约35分。
表达题约80分,分为两类:语言文字应用约20分,写作60分。
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9题左右。
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7题左右。
表达题分为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语言文字应用,5题左右;写作,1题。
全卷共22题左右。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9年普遇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目标与要求。
考试范围与要求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说明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语文科(江苏卷)的命题,将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大纲》,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试卷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贴近现实生活,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考试能力要求高考语文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级的能力层级。
园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收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号内容。
根据江苏省高考方案,另有加考内容。
必考和加考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甲、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语言文字运用准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汉语word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汉语语文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
2020-2021年备考
中
高
考
最
新
最
全
精
品
汇
编
(完美版)
语文
2019
2019考试大纲和说明变化及透漏信息分析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的Ⅱ.考核目标与要求和Ⅲ.考试范围与要求两部分,相较于2018年考试大纲均有变化。
一、“Ⅱ.考核目标与要求”部分的变化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透露信息:
①新增“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表明2019年高考将更加注重对思想道德的考查。
②将“文化素质”具体为“科学文化素质”,注重文化的科学性,隐含对理性逻辑思维的重视。
二、“Ⅲ.考试范围与要求”部分的变化
将“实用类文本阅读”调整到“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前。
透露信息:
4~6题改为实用类文本阅读。
7~9题改为文学类文本阅读。
此次调整,将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两题相连,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