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德育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德育现状分析
从教23年来,我一直把培养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能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作为目标,现将我班学生德育情况分析如下:一.学生基本情况
我班共有学生41人,男生25人,女生16人。多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个体户子女,。这些学生具有以下共性:
1、富有爱心。孩子们热爱祖国,有远大理想,对祖国、家乡的美好前景充满希望;有爱心,关心身边的人;比较善良,富有同情心;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但是由于生活环境影响、家庭教育不同,个体差异也较大。
2、知行不一。对社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对善恶、是非、美丑有较强的识别能力,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知行分离、言行不一”的现象,95%的学生都能够明辨是非,分清黑白,对社会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但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有20%的人则认为与己无关,60%的同学对自己和自己的好朋友较宽容,宽容到不讲原则,表现出认知与行为不相符的倾向。
3、价值趋向多元化。对人生价值目标的定位基本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但又具明显的特征。我明显感到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不再是单一化,而是趋向多元化、个性化。50%的人认为读
书的目的是为了符合传统社会主流的价值观,20%的人备受父母
宠爱,认为读书只是一个过程,只要身体健康、开心快乐就
好。
4、自我中心意识突出。对社会、集体、家庭有较强的责任
意识、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但“自我中心意识”
更为突出。50%的学生凡事与自我为中心,要求周围人的意愿、
行为必须符合自己的意愿。
二、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道德认知停留在表面。目前的道德教育,形式过于单
一,缺乏创造思维和强劲的生命力,还停留在知识性课堂传授面,
大多是为学习而学习,更多地停留在“入耳”层面,没有很好地“入
脑”、“入心”,也没有很好地将道德认知同工作、生活及社会实践
结合起来。
2、道德养成的被动性参与。
部分学生的道德习惯养成是被迫的,不少道德行为规范还没有成为青少年持之以恒的学习、生活原则,青少年主动参与践行的积极性不够高。
3、道德教育的协调性不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需要社会、
家庭与学校三方面有力的配合,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从社会来看,不良社会现象,贫富差距悬殊,突出社会问题等,使一些孩子产生信仰危机和价值观混乱。从家庭来看,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
识不强,道德水平低下,教育方法不当,重智轻德思想等等都不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因而出现学校紧、家庭松、社会滥的现象。
三、对下步德育工作的设想
重组教材内容。把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组合为四大模块:
爱国主义教育、基础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
每一模块既是独立的教育系列,又是一个可以互相交叉、迭加的
分支系统,能与其他模块共同组成德育教育的整体。根据我班的
实际情况,每月制定一个教育主题,根据不同的主题,确定各位
同学要达到的目标,从而促使德育教育主题化,阶段化。
1、循序渐进。根据不同阶段孩子的思想道德需求,提供
不同的思想道德建设内容,针对小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对
社会事物的认知不同,形成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提高思想道德教
育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充分认识思想道德教育本身的层次
性,处理好广泛性与先进性,有用性与崇高性的关系,从行为规
范、道德原则到道德理想逐步递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
自己的追求目标。
2、注重实践。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最根本的途径
在于实践。通过家庭实践、社区实践等途径的有机结合,利用一
些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
行为规范、道德文明和人生价值取向,与法律规范和传统文化倡
导的道德文明保持一致,使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的学习和活
动中,养成社会公德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和基础文明。
3、关注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
学困生,对于他们,及时鼓励常常是发掘他们能力的一种手段,无论在哪个方面,只要他们有进步,就应及时加以鼓励,使他们在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总是充满信心,总能发掘自己的潜力,从而不断取得新成绩。当然,在关注学困生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其他学生,特别是中等生,他们是班级的主流,我们要用发现、欣赏的眼光善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自信地面对明天,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的潜能,才能体会到通过奋斗达到目标的快感。
4、强调示范性。对于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评估,要建立起切实有效的思想道德实践体系、宣传体系和监督体系。通过开展“文明少年”、“好男孩”、“好女孩”等称号的评比表彰,借助“红领巾监督员”、“环保小卫士”,“安全监督员”,“小班主任”的督促,让学生体会到榜样的可敬、可亲、可学,形成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整个德育教育工作从学生的学习、卫生、纪律、礼仪、锻炼等方面入手,试行了诸多班级管理措施,如:班干部竞争制度,岗位到人,奖罚分明等,真正实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收效很大。
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教育者如何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呢?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德育工作的经历,并从众多的同行中得到启发和借鉴,认为开展班级德育工作应结合学生特点,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
新课标对各科课堂教学的德育任务都做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根据各学科的不同性质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施教。学校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指导者,是班级德育教育的第一人选。
一天下午,当我走进班级时,忽然发现在学生中有一双敌视我的眼睛。正眼望去,那位学生歪着头,眼睛斜盯着我,眼睛里充满敌意,仿佛与我有血海深仇。我假装没看见,对全班同学说道:“请同学们坐好,我们马上要上课了。”其他同学都坐好了,只有他还是依然我行我素,我火上心头,处于理智,轻声地对他说:“某某,请你坐好。”可他还是没有反应,我重复了三次,可他丝毫没有改变,在他的眼神中又增添了几分得意……一节课下来,我的头脑中始终闪现着他那可怕的眼神。终于,下课铃响了,所有的学生陆续走出了教室,我快步走到他的身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