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称呼语的认知语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方言称呼语的认知语用研究

【摘要】称呼语是日常交际中最常用的词语之一,而东北方言称呼语作为其中的一种,自身又有不同的特点,如亲属称呼换位现象、大量使用特称等。这些语言现象可以在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中得到解释,如概念隐喻、面子理论等。东北方言称呼语还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烙印。

【关键词】东北方言称呼语认知语用特点历史文化标记

一、引言

汉语称呼语可谓源远流长,已经成为一个系统的言语范畴,而方言称呼语因其地方性和通俗性,很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东北方言称呼语和普通话的称呼语有着明显区别,又有相似的特点。随着东北剧《乡村爱情》近年来的热播,东北话热度大增,剧中大量的称呼语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电视剧《乡村爱情1》作为语料库,分析研究东北方言称呼语。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为理论框架对《乡村爱情1》中的东北方言称呼语进行了分类,即族内称呼语和族外称呼语,每种称呼语又进行了细分,像东北方言的称呼泛化、称呼换位等等。此外,东北地域特有的历史、气候、经济条件

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称呼语的演变。

二、东北方言称呼语的特点分析

在日常言语使用中,称呼语通常是最先使用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类别。在东北方言域中,亲属相关的称呼语占有重要席位,因此可以把称呼语分为两类:一类是族内称呼语,一类是族外称呼语。

(一)族内称呼语

族内称呼语是最为常见的称呼语之一,即对血亲或姻亲的称呼,如姐姐、叔叔、舅舅。在东北方言中,亲属称呼语泛化现象十分普遍,称呼语不仅用于亲戚之间,还用于熟悉的乡里乡亲之间,甚至用在不认识的陌生人之间。

例:王大拿对首次见面的谢大脚说:“大妹子,你这是专业开店的还是咋的。”(《乡村爱情1》第18集,以下省略剧名)

1.族内直接称呼语

此类指用称呼语对对方进行直接称呼,比如爹、哥哥、大妹子。

例:王小蒙对把自己拉向一边的父亲王老七说:“啥事儿啊,爹?”(第1集)

2.名字+族内称呼语

此类指名字与亲属称呼语结合,比如广坤叔、大脚婶。

例1:王小蒙对在一边议论自己的谢广坤说:“广坤叔,

你说这话啥意思啊?”(第1集)

例2:王小蒙来到长贵家的院门前喊道:“长贵叔、长贵叔……这大白天的,你咋锁门呢?”(第18集)

3.族内间接称呼语

此类称呼语用第三方的称呼引起对方的注意,避免了直接称呼的不便,比如孩子他爹、她婶儿。

例1:小蒙娘对保媒的谢大脚说:“她婶儿啊,有啥不好意思的。走,咱儿进屋说去。”(第2集)

例2:永强娘对屋里的谢广坤说:“他爹啊,不能说点别的吗,这一天一天就这点儿事,孩子整得多闹心啊。”(第3集)

4.族内换位称呼语

换位称呼语指用某个亲属称谓来指代某人,被指者往往是说话人的亲密亲属,从而拉近了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或者说话人与被指者的距离,比如你嫂子、你小舅子等。

例:刘能对站在一旁的刘英说:“刘英啊,拿个酒杯,

我和你四大爷喝一杯。”(第3集)

5.族内称呼语的泛化

族内称呼语的泛化现象在东北方言称呼语中十分普遍,特别是在乡里乡亲之间,人们喜欢用亲属称谓来指称非亲属关系,从而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

例1:谢大脚对买盐的王老七说:“七哥来了!买点啥呀?”

(第1集)

例2:在村主任为谢永强筹办的接风宴上,香秀正在给

谢永强劝酒,此时谢永强抬头看到了王老七,说了句:“七

大爷!喝……喝一杯啊!”(第1集)

(二)族外称呼语

族外称呼语用社会身份表明不同的人际关系,属于非亲属称呼语。它是社会中不同角色的个体进行角色定位的标记,有明显的语用功能。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需要借助差异的称呼来建立不同的身份归属,这也合乎传统伦理的需要。在东北方言中,这种称呼语也经常被用到言语交际之中。

1.姓名称呼语

姓名称呼语即以对方的姓名来称呼对方,例如王大拿、李福、齐三太等。有的时候,为了显示亲昵或长辈对晚辈,只称呼对方的名字,如香秀、长贵、永强。

例1:赵玉田开着车,载着刘英开往田里干活,长贵看后,向眼前的刘能说:“刘能啊,你咋总让玉田给你家干活呢?”(第1集)

例2:晚上,谢永强给香秀打电话道歉:“香秀啊,我是永强,今天态度不好,对不起啊。”(第15集)

2.姓+职务称呼语

姓氏加上职务的称呼语在东北方言中一般被用在正式

场合,使用频率也与姓名称呼语相差不大,例如齐镇长、王

董事长、谢技术员。

例:谢广坤手里拎着两只鸡,走近了镇长办公室,热情地喊道:“齐镇长!”(第5集)

3.特称

东北方言称呼语中大量地使用特称,也叫“外号”。特称往往可以形象地反映出当事人的特点,鲜明突出,活灵活现,体现着说话双方亲昵的感情,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但因其自带的草根性、口语化等特点,几乎不在正式场合里使用。

例:徐会计晃晃咧咧地来到小卖店里,说道:“大脚,再……来一箱啤酒。”(第1集)

三、认知语用视角下的东北方言称呼语

一般语言现象在认知语用理论里可以找到相应的解释。认知语言学是在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背景之下,主要以体验哲学为基础,从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开始成型的。而语用学则在语言的具体使用及效果上加以分析和阐述,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即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问题。

(一)东北称呼语的认知功能分析

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2003)中提出使用隐喻是人们日常使用语言时必备的认知能力。对于概念隐喻,其涉及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因称呼语的选择与发生都与概念隐喻有关,所以可从概念隐喻入手研究东北方言称呼语的选择问题。源域的特点是含有

鲜明形象的具体知识,这些知识可以用来解释抽象难懂的目标域词汇。在《乡村爱情》系列剧中,许多称呼语都是用具体易懂的源域来说明目标域。

例:在谢大脚的门市部里,长贵和谢大脚向刘英娘控诉着刘能的种种不良行为,刘英娘听后,气愤地说:“老犊子,你行啊!你结结巴巴你跟我俩还有邪心呢。我说主任天天下晚不回家,整了半天看你呢!”(第7集)

刘英娘听到谢大脚和长贵的控诉后,十分气愤,听到自己的老公在外头的种种不良行为,心中激起的只能是爱恨交加的情感。“老犊子”恰到好处地道出了她此时想对刘能的称呼。刘能已是当嫁女儿的爹,岁数已经不小,但刘英娘觉得他在外头还是花花肠子,拈花惹草,做出了不该做的事,便生气地使用了“老犊子”代替了平时的“孩子他爹”,把内心难以述说的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二)东北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语用学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比如著名的Grice会话合作理论、面子理论等。面子往往是公共场合里的自我形象,人们都很在乎如何维护面子,并将其等同于自尊。不同的称呼语的选择,都与说话人是否要维护对方面子以及如何维护有关。

Brown与Gilman(1960:254-261)认为称呼语的选择依赖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权势”和“团结”。“团结”不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