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手册

合集下载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操作指南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操作指南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操作指南肠内营养是临床治疗中重要的营养支持方式,为了确保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护理人员需遵循专业的操作指南。

本指南根据最新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了详尽的肠内营养护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肠内营养概述1.1 定义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素的治疗方法,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康复。

1.2 适应症- 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 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 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1.3 禁忌症- 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 严重水电解质失衡的患者- 严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的患者二、肠内营养准备2.1 营养评估-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身高、体质指数(BMI)、蛋白质代谢指标等。

- 评估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包括胃肠道吸收能力、肠道菌群状况等。

2.2 营养配方- 根据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肠内营养配方。

- 确保营养配方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符合患者的生理需求。

2.3 营养输注设备- 选择合适的营养输注设备,如鼻饲管、胃管、空肠管等。

- 确保营养输注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肠内营养操作步骤3.1 营养输注前准备- 洗手,戴口罩,准备操作环境。

- 检查营养液的质量和完整性。

- 准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用品,如注射器、针头、导管等。

3.2 营养输注- 将营养液倒入输液袋中,确保营养液的温度适宜(通常为37°C)。

- 使用注射器或输液泵将营养液输注到患者的胃肠道中。

- 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注。

3.3 营养输注后处理- 输注结束后,清洁并消毒营养输注设备。

- 记录营养输注的时间、剂量和患者的情况。

四、肠内营养护理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 定期检查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如胃肠道吸收能力、肠道菌群状况等。

- 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配方。

- 观察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如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定期进行营养教育,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认识和依从性。

肠内营养专科小组培训计划(2篇)

肠内营养专科小组培训计划(2篇)

第1篇一、前言肠内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指通过消化道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的一种方法,对于无法通过口进食或消化吸收功能受限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科室肠内营养治疗水平,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1. 提高医护人员对肠内营养的认识,掌握肠内营养的基本原则、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2. 熟悉肠内营养液的配制、输注方法和护理要点。

3. 掌握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 提高医护人员对肠内营养患者的评估、监测和调整能力。

5. 增强团队合作,提高科室整体肠内营养治疗水平。

三、培训对象1. 住院医师2. 护理人员3. 临床药师4. 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四、培训内容1. 肠内营养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临床应用2.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3. 肠内营养液的种类、成分、配制方法和输注途径4. 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5. 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6. 肠内营养患者的评估、监测和调整7. 肠内营养临床案例分析五、培训方式1. 集中授课: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肠内营养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实操培训:在模拟实验室进行肠内营养液的配制、输注操作和并发症处理等技能培训。

3. 案例讨论: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分析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考核评估: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六、培训时间1. 培训周期:一年2. 培训课时:共40课时3. 培训时间:每周二下午14:00-16:00七、培训组织1. 成立肠内营养专科小组,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考核。

2. 邀请科室主任、副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等相关人员担任培训讲师。

3. 建立培训档案,记录培训过程和效果。

八、培训考核1. 考核方式: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案例分析考核。

2. 考核内容:肠内营养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临床应用。

3. 考核结果: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证书,不合格者进行补考。

肠道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书

肠道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书

肠道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书项目背景肠道内营养护理是一种为特殊需求群体提供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患有胃肠道疾病或需要特殊饮食的人群数量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些人群的需求,我们计划成立肠道内营养护理小组,致力于提供优质的内营养护理服务。

项目目标1. 提供个性化的内营养护理方案,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2. 开展肠道内营养护理技术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3. 建立营养护理数据库,收集、整理和分享相关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跨领域合作。

项目内容1. 进行病例收集和个案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饮食惯制定个性化的内营养护理方案。

2. 开展内营养护理培训活动,提高医护人员对内营养护理的认识和技能。

3. 建立肠道内营养护理数据库,记录患者信息、饮食方案和效果评估结果。

4. 组织学术交流会议,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营养护理研究成果。

5. 与相关单位合作,共同推进胃肠道保健和营养护理工作。

项目计划1. 第一年:组建肠道内营养护理小组,进行病例收集和个案评估。

2. 第二年:开展内营养护理培训活动,建立肠道内营养护理数据库。

3. 第三年:举办学术交流会议,推进与相关单位的合作。

预期效益1.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对他们的影响。

2.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促进内营养护理事业的发展。

3. 推动内营养护理领域的学术研究和跨领域合作。

可行性分析1. 政策支持:我国鼓励和支持内营养护理的发展。

2. 人才保障:拥有一支专业的医护团队,具备开展内营养护理工作的能力。

3. 资金保障:通过与相关单位合作,共同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风险控制1. 与医疗机构合作,确保内营养护理小组的工作得到专业的支持和监督。

2. 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资金预算1. 第一年:预计资金需求50万元,用于小组成员培训和病例收集工作。

2. 第二年:预计资金需求30万元,用于培训活动和数据库建设。

3. 第三年:预计资金需求20万元,用于学术交流会议和合作推进。

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

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

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营养与健康”的第三节“肠内营养”。

主要内容包括:肠内营养的概念、肠内营养的优点、肠内营养的适应症、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肠内营养的概念和优点。

2. 使学生掌握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护理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意识和良好生活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肠内营养的概念、优点、适应症和护理措施。

难点: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的具体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小组讨论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肠内营养,为什么需要进行肠内营养。

2. 知识讲解:用PPT和教学视频介绍肠内营养的概念、优点、适应症和护理措施。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病例,讲解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如何具体操作。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讨论卡片上的问题,讨论如何对不同类型的病人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肠内营养的概念、优点、适应症和护理措施四个部分,用简洁的语言和图示展示每个部分的内容。

七、作业设计答案: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1)确保营养液的温度在37度左右,避免过热或过冷。

(2)营养液的滴注速度应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调整,避免过快引起胃肠道不适。

(3)注意观察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及时调整营养液的成分和剂量。

(4)定期检查患者的营养状况,如体重、血红蛋白水平等,以评估肠内营养的效果。

2. 作业题目:请列举三种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答案:(1)消化道功能正常,但无法通过口服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如重症病人、老年人等。

(2)消化道功能受损,需要通过肠内营养来支持营养摄入的患者,如胃肠道手术后患者。

(3)消化道功能正常,但需要高营养支持的患者,如肿瘤患者、慢性病病人等。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操作指南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操作指南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操作指南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操作指南,以帮助医护人员正确实施肠内营养护理,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康复速度。

目标- 确保医护人员独立做出决策,避免依赖用户协助。

- 根据自身优势制定简单的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

- 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操作指南1. 患者评估在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前,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目标。

- 患者的肠道功能和消化能力。

- 患者的病情和病史。

- 患者的营养摄入情况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2. 营养方案制定根据患者评估结果,制定适合患者的肠内营养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营养成分的选择和配比。

- 营养输注的速度和时间。

- 营养输注的方式和途径。

- 营养方案的监测和调整方法。

3. 操作流程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肠内营养护理操作:1. 准备肠内营养液和相关器材。

2. 检查器材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3. 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体位和皮肤清洁。

4. 根据医嘱和营养方案,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如胃管或肠造瘘管)。

5. 将肠内营养液通过选定的途径输注至患者体内。

6. 监测患者的反应和营养输注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4. 风险管理在进行肠内营养护理时,应重视以下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患者可能出现肠道反应或并发症,如腹泻、肠梗阻等,应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 营养液输注过快或过多可能导致液体负荷过大或肠道负担过重,应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输注速度和量。

- 营养液和器材的选择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5. 监测和评估在肠内营养护理过程中,应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患者的体重和营养指标。

- 营养输注的效果和耐受性。

- 患者的症状和副作用。

- 营养方案的调整和优化。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操作指南,旨在帮助医护人员独立做出决策,简化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并提供了患者评估、营养方案制定、操作流程、风险管理和监测评估等方面的指导。

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操作规范

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操作规范

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操作规范一、概述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素,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护理是指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工作,以确保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操作规范旨在指导护理人员正确、有效地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

二、操作准备1. 环境准备:保持病室整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光线充足。

2. 物品准备:肠内营养制剂、喂养器具、温开水、消毒剂等。

3. 患者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肠内营养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4. 护理人员准备:掌握肠内营养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

三、操作步骤1. 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营养需求、胃肠道功能等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

2. 喂养器具的使用:使用适当的喂养器具,如鼻饲管、胃管等。

注意保持喂养器具的清洁、无菌。

3. 营养液的配制:按照制剂说明书进行营养液的配制,确保营养液的浓度、温度适宜。

4. 营养液的输注:通过喂养器具将营养液缓慢、均匀地输注到患者的胃肠道。

注意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5. 监测与评估:观察患者在肠内营养过程中的病情变化,监测营养液的输注速度、量、温度等,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功能。

6.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预防营养液污染、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如发生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 喂养结束后的工作:喂养结束后,清洁、消毒喂养器具,记录肠内营养的输注情况。

四、操作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营养液污染。

2. 注意保持喂养器具的清洁、通畅,避免患者发生误吸、窒息等意外。

3. 观察患者在肠内营养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如出现胃肠道不耐受、并发症等情况,及时处理。

4. 遵循医嘱调整肠内营养的剂量、速度,确保患者的安全。

5.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6.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需要调整肠内营养制剂。

肠内营养护理操作

肠内营养护理操作

肠内营养护理操作肠内营养护理操作是指通过将特定的营养物质直接输送至肠道来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常见于患有各种胃肠道疾病或无法通过口服摄取足够营养的患者。

该操作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许多高风险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肠内营养护理操作的相关内容。

一、适应症肠内营养护理操作适用于以下情况:1. 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无法摄取足够食物的患者,如克隆病、胃肠瘘等。

2. 手术后无法立即进食的患者,如消化道手术、肠堵塞手术等。

3. 高龄或营养不良的患者,需要增加营养补给来促进康复。

4. 术后营养支持,以帮助伤口恢复愈合。

二、操作步骤1. 确定肠内营养方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医生的建议,确定适合的肠内营养方案,包括所需的营养物质种类、剂量和输送方式等。

2. 器械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包括肠内营养管(Naso-Jejunal Tube)、注射器、输液器、输液管等。

器械应进行灭菌处理,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3.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和必要性,解释操作的步骤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鼓励患者合作,并保证操作过程的舒适和安全。

4. 皮肤消毒:准备好消毒液(如酒精棉球),对肠内营养管的插入点进行彻底消毒,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5. 插入肠内营养管:将肠内营养管的一端轻轻插入患者的鼻腔,并通过食管引导到十二指肠。

注意插入过程中要维持患者的呼吸通畅,避免误吸等意外情况发生。

6. 确认管道位置:利用胃内pH定位法或放射性示踪剂法,确定肠内营养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若在位不理想,应及时调整。

7. 固定管道:确定肠内营养管无误后,用胶带等方式将肠内营养管与患者的鼻部皮肤固定,以保持管道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8. 输送营养液:根据医嘱,将预先配置好的肠内营养液注射入肠内营养管,掌握注射速度,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9. 注意观察:在肠内营养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如有不适或异常情况出现,应及时中止操作,并请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肠内营养增强小组项目书

肠内营养增强小组项目书

肠内营养增强小组项目书1. 背景与目的肠内营养增强小组的目标是研究和开发肠内营养增强方案,以改善患者的肠道健康。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整体健康非常重要,而许多患者可能由于疾病、手术或其他原因而受到肠道功能的影响。

通过提供合理的肠内营养增强方案,我们的小组希望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和营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2. 项目内容我们的肠内营养增强小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项目实施:2.1 营养评估和个体需求通过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我们将确定他们的个体需求和肠内营养增强方案的具体要求。

我们将结合患者的病史、诊断结果和身体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营养方案,以满足他们的营养需求。

2.2 肠内微生态调节我们将研究肠内微生态的关键因素,并开发调节微生态的策略。

通过调整肠道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功能,我们希望改善肠道功能和整体营养吸收情况。

这将包括推荐适当的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摄入量、饮食调控等措施。

2.3 肠内屏障保护我们将探索如何保护肠道黏膜屏障,预防和修复损伤。

通过研究肠内黏膜屏障的生理功能和保护机制,我们将开发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的策略,以提高肠道健康和营养吸收。

2.4 患者指导与康复支持我们将为患者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康复支持。

通过教育患者关于肠内营养增强方案的重要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我们希望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我们的方案,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3. 项目计划与预期效果我们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完成以上研究和项目实施,并对我们的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善患者的肠道健康和营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同时,我们也期待通过这个项目,为肠内营养增强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做出贡献。

4. 预算与资源需求我们预计需要一定的预算和资源来支持我们的项目实施。

具体的预算和资源需求将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评估和确定,我们将积极寻找合适的资源来源,并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

5. 结束语肠内营养增强小组项目将致力于改善患者的肠道健康和营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肠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书

肠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书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护理学组建立肠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书(草拟稿)提案单位: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护理学组二零一五年项目提纲:一、项目背景以及意义 (3)二、项目概述 (3)三、组织实施 (4)四、考核内容 (4)五、附件表格申报书 (6)筛肠内营养输注流程 (12)筛肠内营养配置流程 (14)鼻肠(胃)管固定规范 (15)筛查表 (20)胃残留量测定 (21)肠内营养耐受性分级 (22)吞咽评估 (24)肠内营养护理考核标准 (25)工作总结表 (26)资质考核表 (28)一、背景及意义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外科住院患者入院时约有30-40%处于营养不良,并且,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可能因原发疾病而加重。

有研究表明,患有营养不良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并发症,并对住院费用有显著影响。

对已有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缩短住院时间。

显然,决定患者是否接受营养支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该患者是否已有营养不良或者具有营养风险,同时,也直接面临医护人员给予正确、规范营养支持的评价方法。

在营养治疗中,营养配方确定后,下一步的工作均由护士完成。

它包括:导管的置入及维护;营养液的配置技术;营养液的输注技术;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预防;建立患者的心理治疗及相关知识的宣教;营养监测及信息库建立与管理等。

因此,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肠外肠内营养护理领域,培养临床肠外肠内营养护理人员,充分发挥护士在肠内肠外营养工作中的作用,是肠内肠外营养护理领域的当务之急。

因此,领域发展顺利、规范、标准就必须有专业、专科、专职护士。

只有专业(职)护士工作,才能达到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的预期目标,降低治疗中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减少医患纠纷。

0而肠内营养指因消化功能障碍或部分障碍而不能耐受正常饮食的病人,通过口服、管饲或造瘘的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所需的特殊营养制剂的一种治疗方式。

与普通饮食相比肠内营养液具有量小、营养素全面、成分明确、只需部分消化或不需消化即直接吸收等优点。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既往病史、手术创伤史、有无严重感染和消耗性疾病等..2.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近期饮食摄入情况..3.评估患者胃肠道功能;有无消化道梗阻、出血、严重腹泻或不能经胃肠道摄食的疾患..4.了解患者及家属对营养支持的态度和看法;了解患者对营养支持的经济承受能力..护理措施1.给予肠内营养之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肠内营养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取得理解和配合..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肠内营养液..(1)一般患者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的流质饮食..腹泻患者宜选择低脂制剂加收敛药物..便秘患者宜选择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并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2)按要求配置营养液..选定制剂后;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有效期..配置液宜现配现用;常温下放置不宜超过24小时..3.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操作..(1)选择合适的体位..对于年老体弱、卧床、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输注营养液者取半坐卧位;以防反流和误吸..对于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滴注者可取随意卧位..(2)调节营养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一般在37~40℃..(3)使用营养液前充分摇匀;正确连接管道..(4)控制输注量和速度;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小剂量开始..浓度从8%~12%开始;一般不超过25%;速度以20~40ml/h至维持滴速为100~120ml/h;有条件者用输液泵控制为佳;控制总量为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5)对于经鼻饲或胃早瘘管给予营养液者;注意估计胃内残留量..在每次输注肠内营养液前及期间;抽吸胃液并估计胃内残余量每4小时1次..若残余量>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必要时加胃动力药..(6)在输注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呛咳;咳出物类似营养液时;考虑有喂养管移位致误吸的可能;应立即停止输注;鼓励并刺激患者咳嗽;并及时报告医师..4.保持喂养管通畅..(1)妥善固定喂养管;避免扭曲、折叠和受压..(2)每日更换输液管..(3)药丸经碾碎、溶解后直接注入喂养管;以免药丸在营养液中不能溶解而黏附与管壁或堵塞管腔..20(4)输注营养液前后及特殊用药前后;均应用20~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5)对于持续输注时;需用生理盐水30~40ml冲洗喂养管;每4小时1次..5.注意评估疗效和预防并发症..注意监测血糖、尿量变化..观察有无发热、咳嗽等..定期查血常规、血生化、尿素氮等..6.对于造瘘口患者;按造瘘口护理常规..健康指导1.交待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及时报告医护人员..2.对于居家给予肠内营养的患者;指导家属进行肠内营养护理..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护理学组建立肠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书(草拟稿)提案单位: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护理学组二零一五年项目提纲:一、项目背景以及意义⋯⋯⋯⋯⋯⋯⋯⋯⋯⋯⋯⋯⋯⋯⋯⋯⋯⋯⋯⋯3二、项目概述⋯⋯⋯⋯⋯⋯⋯⋯⋯⋯⋯⋯⋯⋯⋯⋯⋯⋯⋯⋯⋯⋯⋯⋯⋯⋯3三、组织实施⋯⋯⋯⋯⋯⋯⋯⋯⋯⋯⋯⋯⋯⋯⋯⋯⋯⋯⋯⋯⋯⋯⋯⋯⋯⋯4四、考核内容⋯⋯⋯⋯⋯⋯⋯⋯⋯⋯⋯⋯⋯⋯⋯⋯⋯⋯⋯⋯⋯⋯⋯⋯⋯..4五、附件表格申报书⋯⋯⋯⋯⋯⋯⋯⋯⋯⋯⋯⋯⋯⋯⋯⋯⋯⋯⋯⋯⋯⋯⋯⋯⋯⋯⋯ (6)筛肠内营养输注流程⋯⋯⋯..⋯⋯⋯⋯⋯⋯⋯⋯⋯⋯⋯⋯⋯⋯⋯..12 筛肠内营养配置流程⋯⋯⋯⋯⋯⋯⋯⋯⋯⋯⋯⋯⋯⋯⋯⋯⋯⋯⋯.14 鼻肠(胃)管固定规范⋯⋯..⋯⋯⋯⋯⋯⋯⋯⋯⋯⋯⋯⋯⋯⋯⋯.15 筛查表⋯.⋯⋯⋯⋯⋯⋯⋯⋯⋯⋯⋯⋯⋯⋯⋯⋯⋯⋯⋯⋯⋯⋯⋯⋯⋯⋯..20胃残留量测估⋯⋯⋯⋯⋯⋯⋯⋯⋯⋯⋯⋯⋯⋯⋯⋯⋯⋯⋯⋯⋯⋯⋯⋯⋯⋯..24肠内营养护理考核标准 ⋯⋯⋯⋯⋯⋯⋯⋯⋯⋯⋯⋯ ..25 工作总结表⋯⋯⋯⋯⋯⋯⋯⋯⋯⋯⋯⋯⋯⋯⋯⋯⋯⋯ 26 资质考核表 ⋯⋯⋯⋯⋯⋯⋯⋯⋯⋯⋯⋯⋯⋯⋯⋯⋯⋯ 28 一、 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外科住院患者入院时约有 30-40%处于营养不良,并且,住院期间营 养不良可能因原发疾病而加重。

有研究表明,患有营养不良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并发症,并对住院 费用有显著影响。

对已有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改善其临床预 后,缩短住院时间。

显然,决定患者是否接受营养支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该患者是否已有营 养不良或者具有营养风险,同时,也直接面临医护人员给予正确、规范营养支持的评价方法。

在 营养治疗中,营养配方确定后,下一步的工作均由护士完成。

它包括:导管的置入及维护;营养 液的配置技术;营养液的输注技术;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预防;建立患者的心理治疗及相关知识 的宣教; 营养监测及信息库建立与管理等。

因此,规范化、 标准化的发展肠外肠内营养护理领域, 培养临床肠外肠内营养护理人员,充分发挥护士在肠内肠外营养工作中的作用,是肠内肠外营养 护理领域的当务之急。

因此,领域发展顺利、规范、标准就必须有专业、专科、专职护士。

只有 专业(职)护士工作,才能达到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的预期目标,降低治疗中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减少医患纠纷。

0 而肠内营养指因消化功能障碍或部分障碍而不能耐受正常饮食的病人, 通过口服、管饲或造瘘的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所需的特殊营养制剂的一种治疗方式。

与普通饮 食相比肠内营养液具有量小、营养素全面、成分明确、只需部分消化或不需消化即直接吸收等优21肠内营养耐受性分级⋯⋯⋯⋯⋯⋯⋯⋯吞咽评.22点。

近年来,对肠道功能的重新理解,使我们认识到肠内营养治疗对临床各类病人救治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更是无可取代。

肠内营养是否能够实施得当,精心准确护理才是关键所在。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 护理学组将在全国建立40 个肠内营养护理小组,该小组覆盖危重症领域;神经内、外科领域;消化道疾病领域;老年、肿瘤疾病等领域,旨在培养肠内营养专科(职)护士。

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建立肠内营养护理小组及培训计划2. 活动时间:2015 年1 月--2015 年12 月3.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护理学组4. 活动内容:护理小组项目启动会:全国专家组成立,拟定入选小组条件及活动安排确定会:全国40 家意向护理小组单位参会,确定个性化标准内容及流程工作落实阶段:40 家意向单位成立肠内营养护理小组,递交资质申请书审核:专家组成员实地考察、准核并颁发相应资质,授牌跨科室、跨区域交流:由已获得资质单位向第二批次意向单位经验交流,并帮助其建立肠内营养护理小组。

三、组织实施专家组成员:组长:彭南海秘书:黄迎春四、考核内容a) 申请书b) 工作汇报表c)实地考核操作流程(肠内营养护理考核标准)d)工作内容检查(请参考附件表格)e)典型病例汇报(PPT )五、附件表格1. 申报书2. 肠内营养液输注流程3. 肠内营养液配置流程4. 鼻肠(胃)管固定规范5. 筛查表6. 胃残留量测定方案7. 肠内营养耐受性分级和管理8. 吞咽评估9. 肠内营养护理考核标准10. 工作总结表11. 资质考核表1. 申请书编号:□□□□□□□肠内营养护理护理小组申报书申报单位(盖章)主管部门:申报日期: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护理学组项目总则一、学组介绍:营养护理学组是一个全国性护理学术组织,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的指导下共有44 名来自全国医院的护理同仁,现任学组组长为南京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总护士长彭南海。

学组成立以来致力于临床营养支持护理相关的工作,并于2012 年10 月出版?临床营养护理指南?(肠内部分)。

二、项目目的:通过开展“肠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加强对肠内营养护理工作的重视,规范肠内营养护理操作流程,让病人获益。

三、入选标准:1. 三级甲等医院2. 综合重症医学科专科监护病房2.1 重症监护床位大于10 张;2.2 有经专业基地培训持资质证书营养专科护士或预有培训人员计划;2.3 有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2.4 肠内营养输注导管及体外导管均需有标识贴;2.5 有专用喂养泵,泵床比>70%;专用泵管输注;2.6 科室有培养训练计划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措施;2.7 营养支持健康宣教;3. 普通病房:神经内外科、普通外科老年科消化科、肿瘤科等3.1 有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床位1/33.2 有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3.3 有肠内营养输注导管标识及体外导管标识贴3.4 有专用喂养泵和专用泵管输注3.5 科室有培训计划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措施;3.6 有营养支持健康宣教。

4. 如为医院护理部组织的营养护理小组,需符合入选标准1和2或1和3四、小组职责范围:五、填写项目要求:1. 准确填写医院名称、医生姓名、科室名称、联系电话年月2. 肠内营养液输注流程肠内营养液输注流程评估1. 核对医嘱2. . 掌握肠内营养输注的时间和要求3. 掌握肠内营养的名称、浓度,及需要加入的药物1 保存在冰箱内的向营病养人液精心整四 体位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斜坡位 五 定位1 将治疗巾铺于患者导管下2 输注前先询问患者有无腹胀,若无不适,即 可开始输注肠内营养 六 输注1 先回抽,见有消化液抽出,即先注入温 开水 10ml (35~37 oC )2 将肠内营养接专用泵管排气,接于肠内 营养泵,预设总量,调至所需速度,与胃 肠造口管相连,按 start 键开始输注3 将加温器夹于输注管路上,距离体表入 口处 30~ 40cm 左右,勿烫伤七 观察1. 询问病人有无不适2. 整理床单位 八 记录1 再次洗手2 记录好营养液的名称、剂量和浓度3 巡视、观察和记录病人不良反应或减慢 速度。

若病人口医处来调3. 肠内营养液配置流程肠内营养配制流程4. 鼻肠(胃)管固定规范鼻肠(胃)管固定规范【要求】牢固美观舒适清洁通畅【固定方法】1. 分叉交织法取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按胶布背面刻度剪出7cm×3cm胶布1 块,延纵向正中剪开至4cm处,修边角至美观。

鼻胃(肠)管留置成功后,擦净鼻部分泌物,用未剪开的3cm(此长度可根据患者鼻的情况而定)的胶布纵向固定于整个鼻部,剪开的一条沿胃管在鼻孔处顺时针螺旋形缠绕数圈,将导管稍向鼻内插入0.5cm,目的使得导管和鼻子之间插入些胶布,减少导管对鼻子的刺激,再将另一条逆时针螺旋形缠绕。

2. 碟翼法选择一条长15cm的宽胶布,将胶布从中间剪开10cm,将未剪开的一端贴于鼻头上,将剪开的部分缠绕在鼻饲管上。

将鼻饲管外露部分用皮肤膜或宽胶布贴于病人的脸颊上。

3. 吊线法选择10×1.5cm的宽胶布,缠绕胃管2圈后固定于鼻部,取1长约10cm的装订线将胃管出鼻孔处系死扣,注意勿过紧过松,双线捻成1 股后向上固定于额头,用3×4 宽胶布固定。

(图5)4. 固定带法用专用固定带或自制固定带将鼻胃管粘贴于固定带上,再将固定带固定于脑后(如图6、7 所示)5. 挂耳法选择一条长15cm的宽胶布,将胶布从中间剪开10cm,将未剪开的一端贴于鼻头上,将剪开的部分缠绕在鼻饲管上。

将鼻饲管外露部分用线绳挂于病人的耳朵上。

(见图8、9)空肠造口管的固定螺旋法取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按胶布背面刻度剪出14cm×5cm胶布1 块,延纵向正中剪开三条至7cm处,中间一条宽1cm,边上两条分别为宽2cm,修边至美观(见图10)。

空肠造口管首先用缝线固定于周围皮肤,在造口管处覆盖2cm×2cm开口无菌纱布,消毒并擦净周围皮肤,用未剪开的7cm 端胶布粘贴于导管上方皮肤,将剪开的正中一条1cm宽胶布缠绕于造口管上数周至牢固,胶布末端内折稍许,两边的两条并排贴于导管下方的皮肤上(如图11 所示)。

隔日消毒导管口并更换胶布。

经皮内镜下胃/ 空肠造口管(PEG/J)的固定高举平台法取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按胶布背面刻度剪出12cm×4cm和10cm× 3cm胶布2 块。

调整好PEG/J导管的松紧度,将固定卡锁住,在离开导管口5cm处下方皮肤横向贴一条12cm× 4cm的胶布,再将导管置于胶布表面中央,用另一条10cm× 3cm固定于导管之上,两条胶布方向相同,将导管粘牢,并在导管下方将胶布对粘约0.5cm(见图12)后再将两边粘贴于原先的12cm× 4cm的胶布上(如图13 所示),胶布被污染、卷边、松脱随时更换5.筛查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表(2008 版)适用对象:18-90 岁,住院1 天以上,次日8 时未行手术者,神知情者。

不适用对象:18 岁以下,90 岁以上,住院不过夜,次日8 时前行手术者,神智不清者。

6. 胃残留量测定胃残留量测定方案7. 肠内营养耐受性分级肠内营养耐受性分级和管理8. 吞咽评估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让患者端坐,喝下30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情况:评价者:评价时间:9. 肠内营养护理考核标准肠内营养护理考核标准10. 工作总结表工作总结表12. 资质考核表资质考核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