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人体组织解剖学2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第二章细胞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第二章细胞ppt课件
膜两侧的浓度差(动力来源); 细胞膜的通透性(通过的难易程度)。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易化扩散
P18
概念: 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 质或离子,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 助”下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跨细胞膜转运的 过程。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P14
(二)细胞质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3)将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逆 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特点:
• ①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分解ATP来提供。
• ②依靠特殊膜蛋白质(泵)的“帮助” 。
• ③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例如:Na+、 K+ 、 Ca2+、H+、I-、Cl-、葡萄糖、氨基 酸。最重要且研究较充分的是Na+、K+ 的转运,依靠钠泵( Na+、K+依赖式 ATP酶)进行。
电 Na+顺电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再生式内流
位 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
的 Na+通道关→Na+内流停+同时K+通道激活而开放

K+顺浓度差和膜内正电位的吸引→K+迅速外流
生 机
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

∵ [Na+]i↑、[K+]O↑→激活Na+-K+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第二部分)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第二部分)

有关:
1、刺激强度:
一个刺激要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必须要达到足够的强度。这种强度,一般可以用一定的量
纲来表示。如电可用伏特、安培;声音可用贝尔、分贝;光可用勒克斯;酸碱度可用 PH 值等等。刺激
强度越大,越易引起兴奋。
2、刺激作用时间
指某一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机体所持续的时间。任一强度的刺激,只有持续相应的时间才有效。持
续时间越长,刺激效应越显著。
3、强度变化率
指单位时间内强度变化的大小。变化率越大,越易使组织兴奋。
作用时间
例:以常用的电压或电流刺激为例
强度
强度变化率 在我们平时的实验中,强度变化率都能控制在一种突变的型式,强度和时间就成了控制刺激的主 要因素 4、强度---时间曲线
5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改变作用时间,观察在不同的作用时间下,刚刚能引起肌肉收缩所需的最小
阈下刺激 低于阈强度的刺激

时值
在强度时间曲线上,两倍于基强度时的作用时间。
三、兴奋和兴奋性
1、兴奋和兴奋性
最初,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尽管形式不同)都称为兴奋,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
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图为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当我们刺激神经时,可以引起腓肠肌收缩。(图)
强度,然后以作用时间为横轴,以强度为纵轴作一曲线,即得强度---时间曲线(图)
图 刺激的强度-时间曲线
由图可见,对一个有效刺激,强度和时间成反比关系。根据强度---时间曲线,我们把一些概念说
明一下:
阈强度
在某一作用时间下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刺激
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
阈上刺激 高于阈强度的刺激
课程要求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因此观察和研究人体的结构,应注意运用:① 进化 发展的观点:人体的形态和结构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学习本课程应运用发 生发展的观点,适当联系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的知识,以帮助理解人体的由来和发生发展规律,各系统、 器官的形态与功能;② 形态和机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形态和结构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而机能活动又影响到该器官形态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运用这一观点有助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 自然的关系;③ 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任何一个系统或器官都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学习的 方便,我们从一种组织、一个器官、一个系统研究人体的组成与形态结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运 用归纳和综合的方法,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人体,必须建立从平面到立体,从局部到整体的观点;④ 理 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本课程的学习必须重视实验、实习,要把理论的学习与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组织 切片及活体观察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内容。

生命科学 课件-人体组织解剖学_教学课件_2

生命科学 课件-人体组织解剖学_教学课件_2

酸己酰肝素等六类。这些多糖分子彼此之间、以及与蛋
白分子之间、相互形成三维的网络式结构;彼此间的间
隙形成分子筛。
2) 糖蛋白
由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
蛋白(LN)、制动素、着位素等。现已肯定细胞表面结合有
这些大分子的受体,使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连接,决定细胞
的附着和扩散,并可能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疏松结缔组织
C.
合成和分泌胶原纤维、弹
D.
纤维、网状纤维以及基质
E.
功能。
B. 纤维细胞:胞体较小;胞核
C.
小,着色深;细胞器较少
D.
功能处于静止状态。
机体创伤时,纤维细胞可转化为成纤维细胞,与大量 新生的毛细血管一起构成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 并大量分泌基质;从而填平伤口。
第一章 基本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三 、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一) 细胞: 1 成纤维细胞 2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体积较大,为20~50微米。能做变形运动, 运动时细胞形状不规则,有粗而短的突起;但静止状态 下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故分为固定和游离两种巨噬细 胞。
在光镜下,固定巨噬细胞多呈星形或梭形,不易与 成纤维细胞区分。受刺激后,可转化为游离巨噬细胞。
第一章 基本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三、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一) 细胞:
(二) 细胞间质:
1 成纤维细胞 2 巨噬细胞 3 浆细胞
1 纤维:胶原纤维
2
弹性纤维
3
网状纤维
4 肥大细胞
5 其他细胞
胶原原纤维:由胶原蛋白 分子聚合而成。
网状结缔组织由网状纤维构成支架。
胶原纤维:

生命科学 课件-人体组织解剖学_教学课件_6

生命科学 课件-人体组织解剖学_教学课件_6

皮质脊髓侧束: 位于侧索的后部。起自大脑皮质,止 于对侧的前角运动神经元。
皮质脊髓前束:位于前索。起自大脑皮质,止于同 侧。
一、脊髓
(一) 位置和外形 (二) 内部结构
1 脊髓灰质 2 脊髓白质 (1)上行传导路: (2)下行传导路:
①皮质脊髓侧束和前束
②红核脊髓束 ③前庭脊髓束
2) 3)
红核脊髓束:
一、脊髓
(一) 位置和外形 (二) 内部结构
1 脊髓灰质 2 脊髓白质
根据白质中神经纤维的长短,将神经纤维束分为: 纵行纤维束:纤维很长,把脑与脊髓连接起来。 固有束:纤维很短、行程不超越脊髓,具有联系脊髓 不同阶段的作用。固有束紧贴于灰质的边缘。
根据白质中神经纤维传导的方向,将神经纤维束分为: 上行传导束: 将冲动传向脑的各部。 下行传导束:将脑的冲动传向脊髓。
后角固有核
脊髓丘脑束
丘脑
功能:参与躯干、四肢痛觉、温度觉及轻微、模糊触 觉的导路。
胸核(背核) 中间内侧核
功能:为非意识性深感 觉传导路的中继站。
一、脊髓
(一) 位置和外形
(二) 内部结构
1 脊髓灰质 (1)前角: (2)后角: (3)侧角:
仅在颈8~腰3节段灰质中部的外侧部有灰质侧角。
中间外侧核:核团内神经元胞体极小,是交感神经的
1)
一、脊髓
(一) 位置和外形
(二) 内部结构
1 脊髓灰质 2 脊髓白质 (1)上行传导路: ①薄束和楔束
位于后索。两束均由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入脊髓 后上升而成。
薄束: 由中胸部节段以下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 构成,传导下半躯干及下肢的意识性本体 感觉和精细触觉。
楔束:由中胸部节段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构 成,传导上半躯干及上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 精细触觉。

人体组织与解剖学解剖学

人体组织与解剖学解剖学

人体组织与解剖学解剖学一.神经组织1.尼氏体:是神经元所特有的结构。

光镜下呈嗜碱性的颗粒或小块状。

功能合成蛋白。

2.神经元纤维:光镜:棕黑色细丝。

电镜:神经丝、神经微管。

功能:构成细胞骨架,参与物质运输3.突触:考察结构:突触前部:突触前膜、突触泡。

突触后部:突触后膜、受体突触间隙:糖蛋白、细丝状物质主要功能:定向传递神经冲动。

4.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和包在其外表的神经胶质所组成的纤维状结构。

分类: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和神经膜都有节段性,段与段之间缩窄的部位称为郎飞结。

相邻两个郎飞结之间的一段称节间体。

无髓神经纤维:只有神经膜。

无郎飞结。

轴突细,神经冲动连续传导,速度慢。

5.神经:分布在中枢以外,由许多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外被结缔组织包裹所形成的结构。

神经外膜:包裹在神经外面的致密结缔组织。

神经内膜:神经纤维束内。

神经束膜:包裹神经纤维束的结缔组织。

第二章,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

成人全身有206块骨。

全身骨借骨连结相连构成骨骼。

增强关节稳固性:关节囊、韧带、关节唇、关节腔内负压。

增强关节灵活性:关节面、关节腔、滑膜、关节内的滑液。

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各部分椎骨特征:颈椎:椎体较小、横突有孔、棘突分叉胸椎(12块):椎体两侧有上、下肋凹;横突有横突肋凹;棘突较长,伸向后下,覆瓦状排列。

腰椎(5块):椎体粗壮、棘突板状、直伸向后、末端肥厚骶骨(1块):5 块骶椎愈合而成尾骨(1块):4 - 5 块尾椎愈合而成胸廓:组成:胸椎12 块;肋12 对;胸骨1块功能:保护脏器、参与呼吸运动。

胸廓整体观:上宽下窄,近似成圆锥形脊柱:椎骨24块,分别是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还有尾骨骶骨各1块脊柱侧面观呈S形,有颈、胸、腰和骶四个生理性弯曲。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全身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半月板加强膝关节连结的稳固性。

骨盆功能:支持体重,保护盆腔脏器,女性骨盆还是胎儿娩出的通道。

生命科学 课件-人体组织解剖学_教学课件_9

生命科学 课件-人体组织解剖学_教学课件_9

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 第二级神经元: 后角固有核
第三级神经元:丘脑

枢: 躯体感觉中枢
(一)感觉传导路
2 浅感觉传导路
2)躯干、四肢精细触觉传导路
同意识性本体感觉 传导路的路径
脊神经节
躯干四肢皮肤 精细触觉感受器 脊神经
薄束核 × 内侧丘系 楔束核
丘 脑
中央后回上中部、 旁中央小叶后部
丘脑皮质束
脊神经 节 脊神经
中央后回上中部、 旁中央小叶后部
薄束核 × 内侧丘系
楔束核
丘 脑
丘脑皮质束
躯干四肢的 痛、温觉和 粗触觉感受器
脊神经
脊神经节 脊髓后角 固有核×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丘 脑
旁中央小叶后部、 丘脑皮质束 中央后回上中部
三叉神经
头面部皮肤、 三叉神经 节
三叉神 × 三叉丘系
粘膜感受器
对侧前角 运动神经元
(二)运动传导路
1 锥体系
2)皮质脑干(皮质核束)
(二)运动传导路
1 锥体系
2)皮质脑干束(皮质核束)
中央前回 下部
皮质脑干束
双侧支配大部分脑干躯体运动核
(内囊膝) 支配对侧的面核下半、舌下神经核
眼、头、颈、 咽部骨骼肌
脑神经
脑干躯体 运动核
一患者左侧脑血管出血而损伤了皮质脑干束, 有何表现?
(一)感觉传导路
3 视觉传导路
视网膜 视细胞
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神经 鼻侧半纤维× 视 束





楔回和舌回
视辐射
视觉传导路的损伤:
1 损伤视神经: 眼全盲
2 损伤右视束: 双眼视野左侧偏盲

人体解剖学第二章细胞及基本组织

人体解剖学第二章细胞及基本组织

3、疏松结缔组织的特征
成纤维细胞 浆细胞 巨噬细胞 细胞 肥大细胞 脂肪细胞 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白细胞
胶原纤维 纤维 弹性纤维
网状纤维
基质
细胞间质
成纤维细胞
①形态:扁平多突起; ②胞核:大而圆,浅染 ③胞质:丰富,弱嗜碱性
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合成纤维和基质
巨噬细胞: ①形态:不规则 ②胞核:小而圆,深染 ③胞质:丰富,嗜酸性
功能:①吞噬; ②趋化性运动; ③分泌; ④抗原提呈
浆细胞 ① 形态:圆形
② 胞核:圆,偏于一侧,染色质 呈致密块状,呈放射状 排列于核膜之下。
③ 胞质:丰富,嗜碱性,近核处 有一浅染区。
功能:合成和分泌 抗体(免疫球 蛋白)。
肥大细胞
① 形态:大而圆,多沿血管分布。 ② 胞核:小而圆,深染。 ③ 胞质:丰富,充满异染颗粒, 颗粒内含肝素、组织胺、嗜酸 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二)细胞质
1、细胞质基质 如果把细胞膜和核膜之间的大小不等的结构全部除去,剩下的胶态物质就是细 胞质基质,简称基质或胞浆。
主要功能:细胞质基质也进行着一定的代谢活动。 2、核蛋白体(核糖体),它是由核蛋白体核糖核酸(简称rRNA)和蛋白质构成的 椭圆形颗 粒小体,
主要功能:核蛋白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主要构造,因此有人喻之为“装配蛋白质的 机器”。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由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一般特点: (1)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 (2)细胞有极性,可分为游离面和基底面。 (3)上皮内一般无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4)分布:体表、体腔和有腔器官内表面、腺体。 (5)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等。 (6)来源:三个胚层均可形成上皮。

人体组织解剖学课件

人体组织解剖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
一、人体组织解剖学的任务及分科
人体组织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 学习人体组织解剖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 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为学习研究其它生物学和医学学科打下必要的形态学基 础,同时也为预防疾病、保护健康、增强体质提供科学 依据。因此,人体组织解剖学是生物学和医学科学中的 重要基础科目。
(三)胸腹部的体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内脏器官的位置可因各种功能活动的影响有一定范 围的改变,各种病理因素也可使其发生一定幅度的 变化,但是相对固定的。为了描述和学习的方便, 常在体表作若干标志线,借以说明有关脏器的位置 或体表投影。 1.胸部的标志线 前正中线:通过身体前面胸骨正中的垂直线。 胸骨线。沿胸骨外侧线最宽处所作的
4.面
按照上述三种轴,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 面。
矢状面按矢状轴方向,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这个面与地平面垂直。
冠(额)状面按冠(额)状轴方向,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
分的纵切面,这个面与地平面及矢状面相垂直。
横切(水平)面沿身体的横径所作的与地面平行的切面,
它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这个面与上述两个面垂直. 若以 器官本身为准,与其长轴平行的切面为纵切面,与其长轴垂 直的切面则称横切面,对器官来说,横切面不一定是水平面, 纵切面也不一定是矢状面或冠状面.
(二)人体的方位、轴和面
1. 解剖学姿势 人体是由系统和器官等复杂构选组成的,其各部的相对位 置在生活中是经常变化的,为了避免学习和研究中的混乱 ,必须要有相对固定的姿势作标准、在观察、研究和描述 任何结构时均应以此姿势作为标准,既使研究对象或标本 是横位倒置、仰卧位、俯卧位或只是身体的一部分仍应依 标准姿势进行描述,说明各部位置和相互关系。解剖学所 采用的标准姿势是,身体直直立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 ,两足并立,脚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 向前。

生命科学 课件-人体组织解剖学ppt课件

生命科学 课件-人体组织解剖学ppt课件

-
15
(一)动脉
3 小动脉和微动脉
管径小,管壁各层均较 中动脉的薄。
-
16பைடு நூலகம்
小动脉
内膜:内弹性膜薄,
甚至不明显。
中膜:仅有几层环
行平滑肌。
外膜:外弹性膜不
明显。
微动脉 内膜:无内弹性膜
中膜:仅有1~2层环
行平滑肌。
外膜:无外弹性膜
-
17
-
18
小动脉和微动脉数量多,血管平滑肌相对较 多,它们收缩能增加血流的外周阻力、升高血 压;故统称为外周阻力血管。
功能:对维持正常血压、调节器官和组织血流量 有重要意义。
长期精神紧张,可导致交感神经长时间兴奋, 小动脉和微动脉痉挛,使血压明显升高。长此以 往,使动脉发生粥样硬化。
-
19
(二)静脉(vein)
微静脉 小静脉 中静脉 大静脉
小静脉是大静脉的属支。
静脉与同级的动脉相比,管壁结构有何不同:
-
20
-
21
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
-
1
二、 血管
-
2
(一)动脉(artery)
大动脉: 管径较大、富有弹性的动脉。
中动脉: 除大动脉之外、有解剖学名称并能被 肉眼辨认的动脉,管径大于1mm。
小动脉: 管径在500微米至1mm之间的细小动脉
微动脉: 管经小于500微米的细小动脉。 小动脉是大动脉的分支。
左、右支气管纵隔干:收集左右胸壁和胸
腔器官的淋巴
左、右腰干:收集下肢、盆部和腹壁的淋巴

干:收集腹腔脏器的淋巴
-
37
右上肢淋巴管 头颈部淋巴管 右胸壁、胸腔右半 部器官的淋巴管

生命科学 课件-人体组织解剖学_教学课件_15

生命科学 课件-人体组织解剖学_教学课件_15

2)肾小囊 肾小囊脏层:足细胞 肾小囊壁层:单层扁平上皮 肾小囊腔
2)肾小囊
滤过膜(滤过屏障)
肾小体毛细血管中的物质需经内皮细胞上 的小孔、毛细血管基膜、足细胞足突间的裂孔 膜等三层结构才能进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 即为滤过膜。
2)肾小囊
滤过膜(滤过屏障) 内皮细胞小孔: 能透过46万道尔顿以下的分子 毛细血管基膜: 能透过17万道尔顿以下的分子 足细胞裂孔膜: 能透过7千道尔顿以下的分子
三、肾
(四)组织结构 2 肾小管和集合管
肾皮质
近曲小管 远曲小管
细胞形状 管壁染色 细胞界限 细胞游离面 细胞基底面 管径
管腔
近曲小管
锥体形 鲜红色 不清楚 有刷状缘 有纵纹 较粗
较小
远曲小管
立方形 淡紫红色 清楚 无刷状缘 有纵纹 较细
较大
向与间质之间的交 换皮细面积。
(四)组织结构 3 肾小球旁器(球旁复合体) 1) 球旁细胞(近血管球细胞)
在血管极处,入球动脉管壁平滑肌细胞变为 上皮样,胞质中充满了特殊分泌颗粒,能分泌肾 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
(四)组织结构 3 肾小球旁器(球旁复合体) 2) 致密斑
远曲小管临近肾小体血管极一侧的上皮细胞, 由立方形转变形成排列紧密的高柱状细胞,这些 增高的上皮细胞在管壁上形成一个卵圆形隆起, 称为致密斑;能感受小管液内钠离子浓度。
细 端:有利于离子和水分子透过。
远端小管:主动重吸收钠离子;形成渗透压梯度; 排除钾离子、分泌氢离子和NH3;在 激素调节下主动重吸收水分。
集 合 管:在激素调节下主动重吸收水分。
(四)组织结构 3 肾小球旁器(球旁复合体)
在肾小球入球动脉、出球动脉及远曲小管所 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入球动脉管壁的平滑肌、结 缔组织及远曲小管的上皮细胞发生特化而形成的 特殊结构。

生命科学 课件-人体组织解剖学_教学课件_7

生命科学 课件-人体组织解剖学_教学课件_7
内脏运动核: 动眼神经副核、上泌 延核、下泌 延核、
迷走神经背核
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2 非脑神经核
1) 红核和黑质 位于中脑。黑质的细胞中
含黑色素;可合成多巴胺。 都是锥体外系的中继站,
参与协调骨骼肌随意运动。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2 非脑神经核 2) 脑桥核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2 非脑神经核 4) 下橄榄核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2 非脑神经核
4) 下橄榄核
位于延髓腹面橄榄 体的深方。
是大脑皮质与小脑 之间的重要中继站,在 小脑对运动的学习和记 忆中很重要的作用。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3 传导束 1)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
大脑皮质的 躯体运动中枢
脊髓前角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1 脑神经核 5) 展神经核
展神经核
眼外直肌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1 脑神经核 6) 面神经核
面神经核
表情肌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1 脑神经核 7) 前庭神经核
前庭神经节 前庭神经
前庭神经核
位觉斑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1 脑神经核 8) 蜗神经核
蜗神经节 蜗神经
蜗神经核
螺旋器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脑干躯体

运动核


表情脊、
咀嚼脊、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皮质脑干束支配脑干中大部分的躯体运动核( 如动眼神经核),但只支配对侧的面神经核下半、 舌下神经核。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3 传导束 3) 内侧丘系
薄束核 × 内侧丘系
楔束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基本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猪身上的结缔组织?
猪蹄筋 猪气泡肉 软骨 猪骨 猪血
坚韧致密的软组织 疏松如蜂窝 半固体 坚硬的固体 流动的液体
第一章 基本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一、结缔组织的特点:
1 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间质多。 2 细胞间质中有纤维。 3 血管丰富、有神经末梢和淋巴管。 4 具有支持、连接、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的功能。
细胞:
1 成纤维细胞 2 巨噬细胞 3 浆细胞 4 肥大细胞 5 其他细胞 细胞间质:
(修复功能) (防御、保护功能) (防御功能)
第一章 基本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三 、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一) 细胞:
(二) 细胞间质:
1 成纤维细胞 2 巨噬细胞 3 浆细胞 4 肥大细胞
1 纤维: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 网状纤维
2 基质
5 其他细胞
基质: 呈胶体状,由蛋白多糖和糖蛋白构成。 1) 蛋白多糖的多糖部分为氨基己糖多糖,如透明
弹性纤维:
肉眼观:呈黄色 。
物理特性:折光性强,富于弹性。
化学特性:难溶于水;但易被胰液消化。
形态特点:纤维较细,直径0.2~1.0微米,分支交错;
染色较深暗。
网状纤维:
形态特点:一般染色法不能使之着色,需用镀银法染色。网状纤维
细而短,分支多,交织成网。
由于构成它的胶原原纤维超微结构与胶原纤维的完全一致,其 化学成分也为胶原蛋白,故认为网状纤维是胶原纤维的前身。
三 、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一) 细胞: 1 成纤维细胞 2 巨噬细胞 3 浆细胞
形态特点:
1) 细胞较小,直径10~20微米。 2)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嗜碱性。 3)胞核常偏于细胞的一侧;核呈车轮状。
电镜下,有密集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明显 的高尔基体。
功能:
合成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即抗体。 故浆细胞是体液免疫的效应细胞。
质酸、硫酸软骨素A、B和C、硫酸角质素、肝素、硫酸 己酰肝素等六类。这些多糖分子彼此之间、以及与蛋白 分子之间、相互形成三维的网络式结构;彼此间的间隙 形成分子筛。
基质:
பைடு நூலகம்
呈胶体状,由蛋白多糖和糖蛋白构成。
1) 蛋白多糖 多糖部分为氨基己糖多糖,如透
明质酸、硫酸软骨素A、B和C、硫酸角质素、肝素、硫
特殊颗粒中含多种介质,如肝素、组织胺等。其中组织胺引 起平滑肌和微血管的内皮细胞收缩,导致速发型变态反应。
肥大细胞受到某些刺激后,既可将其颗粒排放至细胞外,成 为脱颗粒反应。
肥大细胞的功能: 可能主要是参与过敏反应。
第一章 基本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三、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一) 细胞: 1 成纤维细胞 2 巨噬细胞 3 浆细胞 4 肥大细胞 5 其他细胞(如脂肪细胞、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等)
第一章 基本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三 、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一) 细胞: 1 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
光镜下,细胞成梭形或扁的星形,有尖细的突起;依附在纤维旁; 核为长卵圆形,有1~2个明显的核仁。
电镜下的成纤维细胞 电镜下的纤维细胞
A. 成纤维细胞:胞体较大,细 胞器丰富。功能活跃,具有 合成和分泌胶原纤维、弹性 纤维、网状纤维以及基质的 功能。
酸己酰肝素等六类。这些多糖分子彼此之间、以及与蛋
白分子之间、相互形成三维的网络式结构;彼此间的间
隙形成分子筛。
2) 糖蛋白
由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
蛋白(LN)、制动素、着位素等。现已肯定细胞表面结合有
这些大分子的受体,使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连接,决定细胞
的附着和扩散,并可能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疏松结缔组织
B. 纤维细胞:胞体较小;胞核 小,着色深;细胞器较少。 功能处于静止状态。
机体创伤时,纤维细胞可转化为成纤维细胞,与大量 新生的毛细血管一起构成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 并大量分泌基质;从而填平伤口。
第一章 基本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三 、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一) 细胞: 1 成纤维细胞 2 巨噬细胞
第一章 基本组织
第二节结缔组织
二 、结缔组织的分类: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网状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软骨组织 骨组织 血液
致密结缔组织
骨组织
软骨组 织
脂肪组织
网状结缔组织
血液
第一章 基本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三 、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肉眼看呈多孔蜂窝状的组织,柔软、具有弹性和韧性, 存在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分布极广:器官之间、组织之 间、细胞之间;还可构成某些器官的外膜和管壁。
第一章 基本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三、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一) 细胞:
(二) 细胞间质:
1 成纤维细胞 2 巨噬细胞 3 浆细胞
1 纤维: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 网状纤维
4 肥大细胞
5 其他细胞
胶原原纤维:由胶原蛋白 分子聚合而成。
网状结缔组织由网状纤维构成支架。
胶原纤维:
肉眼观:新鲜时呈白色,发亮。 物理特性:抗拉性极强,但无弹性; 化学特性:易被蛋白酶消化;亦可水解。 形态特点:纤维束较粗,直径1~20微米,着色很浅。
巨噬细胞体积较大,为20~50微米。能做变形运动, 运动时细胞形状不规则,有粗而短的突起;但静止状态 下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故分为固定和游离两种巨噬细 胞。
在光镜下,固定巨噬细胞多呈星形或梭形,不易与 成纤维细胞区分。受刺激后,可转化为游离巨噬细胞。
游离巨噬细胞形状多样,细胞界限清楚,细胞边缘 有钝圆形突起;胞核常偏于细胞的一端。
第一章 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第二节 基本组织
二 、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一) 细胞: 1 成纤维细胞 2 巨噬细胞 3 浆细胞 4 肥大细胞
形态特点:
1 肥大细胞常沿小血管和淋巴管分布。 2 细胞较大,直径20~30微米,呈卵圆形,核小,染色浅。 3 胞质内充满了粗大、均匀的嗜碱性颗粒。
功能:活跃的吞噬功能。
1)担负机体非特异性的防御功能。 2)吞噬、处理抗原,并将此信息传递给免疫淋巴
细胞;受淋巴因子的作用,可有效杀伤细胞内 病原体和肿瘤细胞,从而间接或直接参与免疫 反应。
巨噬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胞质中常有其吞噬的大小不等、分布 不均的异物颗粒。
第一章 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第二节 基本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