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社区规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1 3
新农村社区概述
简单介绍农村社区的概念和规模
2
住宅用地规划
主要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
3
总结
从百度文库宅用地规划中总结新农村社区规划特点
1
1 3
农村社区的概念
居住区
居住 社区
农村 社区
• 农村社区: 是指居住于某一个特定区域、具有共同利益关系、 社会互动并拥有相应的服务体系的一个社会群体, 是农村中的一个人文和空间复合单元。
公共服 务设施 用地
道 路 用 地
5
2
住宅用地规划
• 在我国农村,住宅建设大多是农民自建,“20世纪50年 代土坯房,60年代盖瓦房,70年代加门廊,80年代起新 房,90年代建洋房”。 • 这一方面说明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另一 方面也说明农民自建房存在盲目性,处于粗放式发展状 态。由于缺乏长久科学的规划而频繁的拆建,造成极大 的浪费。
3.防火间距
一般来说,防火间距在6—12m之间
15
住宅类型
• 按照每户拥有的住宅空间类型将新农村住宅分为两大类:
1、垂直分户 多为2-3层,主要针对以农业、家庭生产活动为主的 农户,或对庭院有较大依赖性的农户,保留了传统住 宅的空间感。 2、水平分户 一般为4-5层,适合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基本上 接近城市生活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土地利用水平。
上海天钥新村
12
住宅朝向
部分地区建议建筑朝向表
地区
最佳朝向
适宜朝向
南偏东45°以内,南偏西35°以内 南偏东30°,南偏西15° 南偏东至东,南偏西至西 南偏东25°,南偏西10°
北京地区 正南至南偏东30°以内 上海地区 正南至南偏东15° 沈阳地区 南、南偏东20° 南京地区 南、南偏东15°
16
住宅类型
• 我的疑惑
1.生活、生产方式背离,耕作的灵活性受到限制 2.生活成本增加 3.土地景观与文化破坏,传统意义的乡村消失
• 我的建议
1.从事一产的农民尽量靠近耕作区居住 2.合理规划设计,恢复农村的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观
17
3
总结新农村社区规划特点
1.规划应从实际出发, 对各个方面综合考虑。 兼顾科学性和美观性。 细节方面工作量大。
广州地区 南偏东15°,南偏西5° 南偏东22°30′,南偏西5°至西
13
住宅间距
1.正面间距(日照间距)
为确定前后两排房屋之间的合理间距,必须进行日照计算。
①标准日照间距
tanh = H / L
②不同方位日照间距
L’= b * L b—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折减系数
14
住宅间距
2.侧面间距
(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 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2)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 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 加大间距。
19
20
住宅组群平面布置形式
住宅朝向 住宅间距
2.规划应以人为本, 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3.规划应集约利用土 地,与新农村产业发 展相协调,考虑农民 生产活动的需要。
18
住宅类型
3
参考文献
• 王万茂等.土地利用规划学[M].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 方明,董艳芳.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研究[M].1版.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 朱家瑾.居住区规划设计[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6. • 张旭.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实训[M].1版.北京:北京理工大 学出版社,2010.
住宅用地规划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6
2
住宅用地规划
住宅组群平面布置形式 住宅朝向 住宅间距
住宅类型
7
住宅组群平面布置形式
1.首先考虑对地形的利用,以便尽量减少填挖方量、避免过 分地加深基础。
坡度 >=8% 坡度 1%~4% 坡度 <1% 坡度 4%~8%
• 可不按等高 线方向
• 平行等高线 布置 • 可根据建筑 物长度调整
• 一律平行等 高线布置
• 采取阶梯式 平面布置
8
住宅组群平面布置形式
2.住宅组群平面布置形式
行列式 混合式
周边式 自由式
点群式
9
住宅组群平面布置形式
10
住宅组群平面布置形式
3.尽量满足审美要求,通过建筑物体形、体量、尺度、方向、 间距的变化提高住宅组群美感。
11
住宅朝向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房屋“坐北朝南”是尽人皆知 的良好朝向。 • 日照 保证冬季有一定质量的日照, 炎热季节尽量减少太阳对居 室和外墙的直射。 • 通风 建筑不能垂直于主导风向, 加大风向入射角有利于通风。
2
1 3
新农村社区规模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户数(户) 人口(人)
10000~16000 30000~50000
3000~5000 10000~15000
300~1000 1000~3000
• 大多数新农村社区以组团为基本单位组成居住 小区
3
1 3
新农村社区规模
4
2
住宅用地规划
住 宅 用 地 公 共 绿 地
1 3
新农村社区概述
简单介绍农村社区的概念和规模
2
住宅用地规划
主要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
3
总结
从百度文库宅用地规划中总结新农村社区规划特点
1
1 3
农村社区的概念
居住区
居住 社区
农村 社区
• 农村社区: 是指居住于某一个特定区域、具有共同利益关系、 社会互动并拥有相应的服务体系的一个社会群体, 是农村中的一个人文和空间复合单元。
公共服 务设施 用地
道 路 用 地
5
2
住宅用地规划
• 在我国农村,住宅建设大多是农民自建,“20世纪50年 代土坯房,60年代盖瓦房,70年代加门廊,80年代起新 房,90年代建洋房”。 • 这一方面说明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另一 方面也说明农民自建房存在盲目性,处于粗放式发展状 态。由于缺乏长久科学的规划而频繁的拆建,造成极大 的浪费。
3.防火间距
一般来说,防火间距在6—12m之间
15
住宅类型
• 按照每户拥有的住宅空间类型将新农村住宅分为两大类:
1、垂直分户 多为2-3层,主要针对以农业、家庭生产活动为主的 农户,或对庭院有较大依赖性的农户,保留了传统住 宅的空间感。 2、水平分户 一般为4-5层,适合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基本上 接近城市生活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土地利用水平。
上海天钥新村
12
住宅朝向
部分地区建议建筑朝向表
地区
最佳朝向
适宜朝向
南偏东45°以内,南偏西35°以内 南偏东30°,南偏西15° 南偏东至东,南偏西至西 南偏东25°,南偏西10°
北京地区 正南至南偏东30°以内 上海地区 正南至南偏东15° 沈阳地区 南、南偏东20° 南京地区 南、南偏东15°
16
住宅类型
• 我的疑惑
1.生活、生产方式背离,耕作的灵活性受到限制 2.生活成本增加 3.土地景观与文化破坏,传统意义的乡村消失
• 我的建议
1.从事一产的农民尽量靠近耕作区居住 2.合理规划设计,恢复农村的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观
17
3
总结新农村社区规划特点
1.规划应从实际出发, 对各个方面综合考虑。 兼顾科学性和美观性。 细节方面工作量大。
广州地区 南偏东15°,南偏西5° 南偏东22°30′,南偏西5°至西
13
住宅间距
1.正面间距(日照间距)
为确定前后两排房屋之间的合理间距,必须进行日照计算。
①标准日照间距
tanh = H / L
②不同方位日照间距
L’= b * L b—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折减系数
14
住宅间距
2.侧面间距
(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 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2)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 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 加大间距。
19
20
住宅组群平面布置形式
住宅朝向 住宅间距
2.规划应以人为本, 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3.规划应集约利用土 地,与新农村产业发 展相协调,考虑农民 生产活动的需要。
18
住宅类型
3
参考文献
• 王万茂等.土地利用规划学[M].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 方明,董艳芳.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研究[M].1版.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 朱家瑾.居住区规划设计[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6. • 张旭.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实训[M].1版.北京:北京理工大 学出版社,2010.
住宅用地规划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6
2
住宅用地规划
住宅组群平面布置形式 住宅朝向 住宅间距
住宅类型
7
住宅组群平面布置形式
1.首先考虑对地形的利用,以便尽量减少填挖方量、避免过 分地加深基础。
坡度 >=8% 坡度 1%~4% 坡度 <1% 坡度 4%~8%
• 可不按等高 线方向
• 平行等高线 布置 • 可根据建筑 物长度调整
• 一律平行等 高线布置
• 采取阶梯式 平面布置
8
住宅组群平面布置形式
2.住宅组群平面布置形式
行列式 混合式
周边式 自由式
点群式
9
住宅组群平面布置形式
10
住宅组群平面布置形式
3.尽量满足审美要求,通过建筑物体形、体量、尺度、方向、 间距的变化提高住宅组群美感。
11
住宅朝向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房屋“坐北朝南”是尽人皆知 的良好朝向。 • 日照 保证冬季有一定质量的日照, 炎热季节尽量减少太阳对居 室和外墙的直射。 • 通风 建筑不能垂直于主导风向, 加大风向入射角有利于通风。
2
1 3
新农村社区规模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户数(户) 人口(人)
10000~16000 30000~50000
3000~5000 10000~15000
300~1000 1000~3000
• 大多数新农村社区以组团为基本单位组成居住 小区
3
1 3
新农村社区规模
4
2
住宅用地规划
住 宅 用 地 公 共 绿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