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技能(总)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总结(全面)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总结(全面)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总结(全面)1.显微观察法:如“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等。

2.观色法: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观察动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DNA和RNA的分布”等。

3.同位素标记法(元素示踪法):如“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恩格尔曼实验”等。

4.补充法: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

5.摘除法:如用“阉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或生长激素的作用”“雌蕊受粉后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等。

6.杂交法:如植物的杂交、测交实验等。

7.化学分析法:如“番茄对Ca和Si的选择吸收”“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

8.理论分析法:如“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实验”“植物向性动物的研究”等。

9.模拟实验法:如“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等。

10.引流法:临时装片中液体的更换,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于另一侧滴加换进的液体。

11.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1)增加水中O2: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2)减少水中O2: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3)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Na2CO3溶液;(4)除去叶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饥饿);(5)除去叶中叶绿素:酒精水浴加热(酒精脱色);(6)除去植物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7)单色光的获得:棱镜色散或透明薄膜滤光;(8)血液抗疑:加入柠檬酸钠(去掉血液中的Ca2+);(9)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10)骨无机盐的除去:HCl溶液;(11)消除叶片中脱落酸的影响:去除成熟的叶片;(12)消除植株本身的生长素:去掉生长旺盛的器官或组织(芽、生长点);(13)补充植物激素的方法:涂抹、喷洒、用含植物激素的羊毛脂膏或琼脂作载体;(14)补充动物激素的方法:口服(饲喂)、注射;(15)阻断植物激素传递:插云母片法。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高中生物实验大全一、显微镜使用实验实验现象: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将非常小的物体放大的仪器。

显微镜有两个镜片,分别为目镜和物镜,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距离,使物体放大到合适的大小,然后使用目镜观察被放大的物体。

实验步骤:1. 将玻片架放置在显微镜的台面上。

2. 在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水,放置一个薄片样品。

3. 载物台向上移动,调整物镜到低倍的位置,然后向下调整物镜直至薄片样品完全清晰。

4. 调整目镜直至临界,然后调节焦距使样品清晰。

实验结果: 观察样品的细节和结构,放大图像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物体的细节。

二、酵母菌发酵实验实验现象: 研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现象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有能力进行葡萄糖发酵。

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用糖和其他有机物代谢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1.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葡萄糖溶液。

2. 在试管A中加入三颗酵母菌,用氧气可吸入的材料封闭。

3. 在试管B中加入三颗酵母菌,用气密盖封闭。

4. 在试管C中加入三颗酵母菌,放置于通风处。

5. 将三个试管放置在恒温箱中约4小时。

6. 将试管A和B转移至活塞式气密容器,将CO2产生的肮脏和温室气体排放到显微镜后方。

实验结果: 检验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能力。

三、肌肉力量实验实验现象: 研究肌肉在不同负重条件下力量的表现。

实验原理: 肌肉收缩与神经刺激有关,当肌肉收到刺激时,细胞壁内的物质会释放并与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结合。

当肌动蛋白结合添加腺苷酸三磷酸(ATP)时,肌肉开始收缩,造成力量。

实验步骤:1. 使用标量的加权设置增加肌肉负重,并找到最大负重。

2. 要求被试者做几次肌肉收缩的动作,每次动作持续5秒钟,以测试肌肉在不同负重条件下的力量。

3. 记录每次测定的数据。

实验结果: 比较不同负重条件下被试者的肌肉力量。

较大的负重意味着肌肉展示更强的力量。

四、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实验现象: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实验原理: 洋葱表皮细胞是一种单细胞植物,其中包含核,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质。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中生物用到酒精的实验(全)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中生物用到酒精的实验(全)

一、高中生物实验有哪些需要用酒精?分别有什么作用?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作用是提取色素的;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酒精用于“DNA的析出”那一步,用于除去溶于酒精的蛋白质(DNA不溶于酒精);3、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离时用到的解离液是:质量分数为15%的HCl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比例为1:1;4、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固定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解离时同上;5、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时,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给脂肪染色,用体积分数50%酒精洗去浮色。

二、高中生物哪些实验要用到盐酸及其作用?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水解过程用到8%的盐酸,其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15%的HCl和95%的酒精混和液1:1,用于解离。

3、研究通过激素的调节。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

三、高中生物实验所用的溶液还有各种溶剂的作用1、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

作用——检测还原糖。

补充:班氏糖定性试剂作用——鉴定葡萄糖2、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作用——检测蛋白质。

3、苏丹Ⅲ、苏丹Ⅳ:作用——检测脂肪。

4、碘液:作用——检测淀粉。

5、甲基绿——毗罗红混合液:用于观察DNA和RNA分布的。

6、生理盐水:0,9%NaCl溶液。

在观察口腔细胞实验使用生理盐水的目的是——口腔细胞内液的浓度与生理盐水是等渗溶液,细胞的水分子的运输处于平衡,因此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溶液:作用——用于植物质壁分离实验。

7、0,1g/ml KNO38、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作用——检测酒精。

9、无水乙醇或丙酮:作用——提取色素10、汽油作用——做层析液分离色素。

高中生物实验技能说课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技能说课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技能说课教案一、实验背景介绍:洋葱是一种植物,由许多细胞组成。

每一个细胞都含有细胞核和细胞质,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器。

本实验旨在通过染色剂的作用,观察洋葱细胞在显微镜下的表现,了解细胞的结构。

二、实验所需材料:1. 洋葱切片2. 盐水3. 盐酸酒精4. 碘酒三、实验步骤:1. 将洋葱切片放入盐水中浸泡片刻,以软化细胞壁;2. 用镊子将洋葱切片取出并放入盐酸酒精中浸泡5分钟,以消除细胞色素;3. 取出洋葱切片,用碘酒染色;4. 将洋葱切片搁置片刻,待其染色后观察。

四、实验技能讲解:1. 观察显微镜的使用:a. 调节光源和镜头,调整镜头使物体清晰可见;b. 使用细胞计数器,定位并观察洋葱细胞;c. 用调焦轮调整焦距,使细胞更加清晰。

2. 实验操作技巧:a. 使用镊子将洋葱切片取出,避免损坏细胞结构;b. 在染色过程中小心操作,避免污染和溅洒。

3. 实验数据记录:a. 观察洋葱细胞的形态和结构;b. 记录细胞核和细胞质的位置和形状;c. 通过绘制示意图或拍摄照片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洋葱细胞,我们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壁的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

通过比较不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可以进一步研究细胞功能和特性。

六、实验意义和应用:观察洋葱细胞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为以后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掌握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七、实验注意事项:1. 注意安全,避免碘酒和盐酸酒精的接触;2.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实验台面干净整洁;3.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和收拾实验器材。

以上为本次实验的说课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观察洋葱细胞的实验技能。

感谢大家的聆听,欢迎提出问题和意见!谢谢!。

高中生物实验总复习

高中生物实验总复习

高中生物实验总复习1. 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总结和复习高中生物常见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技巧,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验技能水平。

2. 实验材料在进行生物实验时,通常会使用到以下材料:•试管和试管架•显微镜和载玻片•滴管和量筒•高锰酸钾溶液和碘液•显色剂和指示剂•显微镜玻璃片和盖玻片•细胞培养基和培养皿•实验动植物标本•实验动物和植物组织3. 实验内容高中生物实验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生物的各个方面。

下面列举了常见的生物实验内容:3.1. 植物生长条件的研究实验这类实验旨在研究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等。

常见的实验包括:•光合作用的研究:通过测定植物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合速率,探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对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将植物种子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其发芽率,了解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2. 动物生物学实验这类实验关注于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常见的实验有:•昆虫观察:观察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和习性。

•动物行为实验:通过观察动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变化,研究动物的行为模式和适应性。

•呼吸实验:测量动物在不同运动强度下呼吸频率和氧气摄取量,了解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3.3. 细胞实验这类实验主要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的显微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细胞的结构和形态变化,比如植物叶片细胞的观察。

•细胞分裂实验: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探究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规律。

4. 实验操作技巧在进行生物实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能够提高实验效果和结果的准确性,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实验操作技巧:•灌注技巧:利用滴管或量筒等工具,精确地控制液体的加入量。

•显微镜操作技巧: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能够高效地观察细胞或组织的微观结构。

•实验动物的处理:在进行动物实验时,需要注意动物的处理方法,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动物的福利。

5.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在做生物实验时,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超级详细)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超级详细)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原理: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4、0.9%的NaCl溶液作用: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的形态二、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三、材料用具: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也可用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代替,如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取A 液20mL,B液80mL配成染色剂,使用时现配。

A液: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g,加入100mL蒸馏水中溶解,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B液:取乙酸钠16.4g,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

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取稀释的乙酸钠溶液30mL和乙酸20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为4.8的溶液),蒸馏水五、方法步骤: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上述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固定细胞)2、水解①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②在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

③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min。

高中生物实验技能说课稿

高中生物实验技能说课稿

高中生物实验技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实验技能”。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技能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接下来,我将从实验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实验教学的目标。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包括使用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的准备和处理等;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尝试,并与同伴协作完成实验任务。

接下来,我们来看实验教学的内容。

高中生物实验内容涵盖了生物学科的多个领域,包括细胞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理学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实验项目。

例如,在细胞学部分,我们可以设计观察细胞结构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在遗传学部分,我们可以设计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在生态学部分,我们可以设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验,让学生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在生理学部分,我们可以设计人体循环系统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实验教学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在实验课上并不适用,我们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料和案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

最后,我们来谈谈实验教学的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学习动力。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6篇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6篇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6篇篇1一、引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和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本文将对我校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实验教学现状1. 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我校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内容涵盖了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通过丰富的实验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2.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科学合理我校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能力,从而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三、存在的问题1. 实验设备更新缓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实验设备和方法不断涌现。

然而,我校的部分实验设备仍然较为陈旧,缺乏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和方法。

这导致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难以接触到最新的科技知识和技能。

2.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实验操作而忽视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导致学生缺乏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无法将实验与理论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3. 学生实验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表现出不同的能力水平。

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实验技能较差而无法独立完成实验任务。

四、改进措施1. 加强设备更新与维护学校应加大对生物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及时更新和补充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方法。

同时,加强对现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2. 强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教师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相互衔接和补充。

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相关的实验现象和问题。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实验规则和技能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实验规则和技能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实验规则和技能高中生物实验规则和技能一、首先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没有规则,就没有半径”。

实验规则和实验规则是一堂好的实验课的保证。

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强调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则对学生的重要性。

并向学生解释真相,反复教育,使学生理解并自觉遵守,确保实验室环境安静。

未经允许,学生不得在下课前离开实验室。

如果我完成了实验或有东西要离开,我必须向老师汇报。

总之,我们应该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的风格。

二、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只有让每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整个过程,才能让学生了解并进入实验室,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

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应提前讲解实验的难点和重点,使学生掌握实验要点,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

例如,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制作临时电影和练习使用显微镜是困难的。

教师可以提前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培养骨干学生,然后这些骨干学生可以引导和带动其他学生做实验。

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应特别注意使用方法和操作要点。

例如,顺时针调整粗调轮时,使镜筒缓慢向下。

此时,头部应向左向下倾斜,眼睛与负载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眼睛应特别注意物镜的下落位置,并在物镜接近负载时停止。

此时,用左眼从目镜上观察,同时睁开右眼。

用右手逆时针转动调整轮,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聚焦并清晰地看到物体图像。

然后转动微调螺丝,前后调整,使物体图像更清晰。

切勿违反操作规程。

降低镜筒时,确保从侧面观察物镜,以防止物镜接触盖玻璃,损坏载玻片样本和物镜。

教师还可以使用两个显微镜进行演示。

一个是与光线对齐的,另一个是发现了清晰的样本图像的。

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三、要有实事求是和富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做记录。

如果一个实验组有两个人,一个人做实验,一个人记录。

下一个实验将互相交换。

实验绘图要求学生在实验课上根据所看到的实际绘图真实、完整。

例如,在解剖鲫鱼时,一些学生发现鱼的心室和动脉球的跳动位置在心房上方,而在生物教学挂图中,心室位于心房下方,心室前部有一个白色动脉球,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全)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高中生物所有试验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光圈。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细胞数量低倍镜小短亮小多高倍镜大长暗大少3、污点位置的判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目镜、物镜、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

甲液(质量浓度为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

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实验过程:1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研磨过滤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摇匀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反应(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2、实验过程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子叶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引言这份文档旨在汇总高中生物实验的内容和结果。

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档将总结几个典型的高中生物实验。

实验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对环境和生物的重要性。

实验步骤1. 将一棵绿叶植物(如豆苗)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并给予适量的水。

2. 在植物的一片叶片上涂抹一层石蕊试剂(一种测定光合作用的指示剂)。

3. 将植物置于强光下数小时后,观察石蕊试剂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涂抹了石蕊试剂的叶片会变成紫黑色,说明光合作用已经进行。

这表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释放出氧气。

实验二:果蝇的遗传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果蝇的遗传特征,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传递方式。

实验步骤1. 选取一对纯合子(纯合子是指基因型中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个体)的果蝇。

2. 交配纯合子果蝇,观察子代果蝇的遗传特征。

3. 记录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并计算各表型比例和基因型比例。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基因型果蝇的表现型比例和基因型比例。

这说明某些特征的遗传是受到基因的支配和显性-隐性规律的影响。

实验三:细胞的酶活性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细胞中酶的活性以及酶活性受到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若干含有不同pH值的缓冲液,分别为酶液和底物(如淀粉酶和淀粉)制备试管。

2. 将试管置于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一定时间后停止反应。

3. 使用显色剂观察试管的颜色变化,颜色越深表示酶活性越高。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下,酶的活性最高,颜色变化最显著。

这说明细胞中的酶活性对温度和pH值敏感,合适的环境条件有利于酶的正常活性。

总结以上是几个典型的高中生物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知识和原理。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高中生物实验是学习生物知识和培养科学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生物实验,并总结实验方法、结果和意义,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生物学知识。

实验一:种子萌发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萌发情况,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实验材料:花盆、土壤、各种种子(如大豆、小麦等)。

实验步骤:1. 准备花盆和土壤,一种种子一个花盆。

2. 按照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分别种植不同种子。

3. 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时间、生长速度等。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数据,不同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可能会有所差异。

实验意义: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进一步明白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实验二:DNA提取实验实验目的:了解DNA的提取过程,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实验材料:动植物组织样本、盐溶液、洗涤液、酒精等。

实验步骤:1. 取动植物组织样本,将其放入离心管中。

2. 加入盐溶液,研磨组织样本,使细胞破裂,释放DNA。

3. 加入洗涤液,混合离心管,使DNA与洗涤液中的DNA结合,形成DNA沉淀。

4. 加入酒精,沉淀DNA。

5. 用棉签或牙签挑取DNA沉淀,放置在干净的物品上,观察DNA的形状和结构。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能够从组织样本中成功提取到DNA,并观察到DNA的形态。

实验意义:DNA提取实验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还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实验三:光合作用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光合作用对植物的重要性,了解其机制。

实验材料:水生植物、水槽、水、盐溶液、漏斗等。

实验步骤:1. 准备水生植物,放置在水槽中。

2. 向水中加入盐溶液,制造植物生长受限的条件。

3. 在其中一部分植物上覆盖黑色物质,使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范文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范文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范文实验名称:观察鱼类的呼吸现象实验目的:了解鱼类的呼吸方式,探究其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与环境的关系。

实验材料:1. 淡水鱼(如金鱼)若干2. 水缸3. 水4. 水生植物(如水蕨、水藻)若干5. 水蕨和水藻的切片6. 显微镜7. 水温计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水缸,加入适量的水,使水温与鱼类生活的水温相似。

2. 将一些金鱼放入水缸中,并观察它们的呼吸现象。

观察鱼鳃的运动和鱼体的动作是否有呼吸的迹象。

3. 在水缸中添加适量的水生植物,如水蕨和水藻,并继续观察鱼类的呼吸现象。

观察鱼鳃与水生植物之间的关系。

4. 取一片水蕨和一片水藻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别是与呼吸有关的部分。

5. 测量水缸中的水温,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1. 观察到鱼类的鳃膜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并伴随着鱼体的喷水动作,说明鳃在呼吸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在水缸中加入水生植物后,观察到鱼类在植物附近停留的时间增加,说明鱼类借助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提高了呼吸效率。

3. 通过显微镜观察水蕨和水藻的切片,发现它们具有丰富的气孔和气室,这些结构有助于水生植物的呼吸。

实验结论:鱼类通过鳃进行呼吸,鳃的运动使水流通过鳃腔,从而将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水中,完成气体交换。

在鳃附近添加水生植物可以增加鱼类的呼吸效率,因为水生植物具有丰富的气孔和气室,增加了氧气的供应量。

此外,水温也对鱼的呼吸有一定影响,适宜的水温能够提高鱼类的呼吸能力。

实验思考:1. 为什么鱼类需要呼吸?与陆地动物的呼吸有何区别?2. 为什么金鱼在水生植物附近停留的时间增加?3. 除了水生植物,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鱼类的呼吸?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鱼类的呼吸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进行相关的思考和探索。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鱼类的呼吸机制以及如何保护水生环境,促进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高中生物技术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技术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技术方法总结1、显微观察法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观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观察染色体变异细胞中脂肪的鉴定实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2、细胞染色法对染色体(质)染色——碱性染料对线粒体染色——健那绿对脂肪滴染色——苏丹Ⅲ或苏丹Ⅳ分别对DNA和RNA染色——甲基绿和吡罗红鉴别活细胞和死细胞的染色——台盼蓝光合产物淀粉染色鉴定——碘液或碘蒸气(萨克斯实验)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常用H、N、O、C、S、P等的同位素)①光合作用过程中O原子的转移:[鲁宾、卡门]18O (H218O和C18O2)——光合作用放出的O2完全来自H2O中的O②光合作用中C的转移途径,即卡尔文循环:[卡尔文]14C(14CO2)——植物光合作用途径中,CO2与C5结合生成C3,最终被还原为(CH2O)③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3H标记的亮氨酸——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密切分工,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DNA是遗传物质⑤DNA的半保留复制:15N标记DNA,重带、中带、轻带⑥基因工程:DNA分子杂交技术、分子杂交技术→探针: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

⑦单克隆抗体做诊断试剂: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⑧基因诊断: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如32P)、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作探针,依据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样本上的遗传信息,从而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⑨地质时钟:利用元素的半衰期,如通过238U与206Pb的比例测算化石是多少年前形成的,通过14C和12C的比例测定化石中生物所生存的年代延伸:①生长素的极性运输:14C标记的生长素——生长素只能从植物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标记物在形态学上端,在形态学下端可检测到标记物,反之不行);②研究DNA分子复制或转录的原料:分别标记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和尿嘧啶(U)核糖核苷酸;③研究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原理为在处于连续分裂的细胞的分裂期加入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根据胸腺嘧啶被利用的情况,可以确定DNA合成期的起始点和持续时间;④用32P和35S分别标记蚕豆根尖细胞并做放射性自显影,以了解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的相关情况。

高中生物24个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24个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24个实验归纳生物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技能。

下面将介绍高中生物教学中的24个实验,并归纳总结它们的重点内容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植物光合作用的观察实验目的:观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实验步骤:将水培养的水生植物暴露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和氧气气泡的产生。

实验结果: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叶片呈现绿色,产生氧气气泡。

实验二:酵母发酵作用实验目的:观察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的过程,了解酵母菌的生物特性。

实验步骤:将酵母菌加入含糖溶液中,观察发酵的产物和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酵母菌在糖溶液中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泡和酒精。

实验三:葡萄酒鉴别实验目的:通过化学试剂判断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的成分差异。

实验步骤:将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分别添加不同试剂,观察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白葡萄酒在加入一定试剂后呈现颜色变化,而红葡萄酒则没有。

实验四:显微镜的使用实验目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微观世界。

实验步骤: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片和光源,观察样本细胞的结构。

实验结果:可以看到样本中的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壁等结构。

实验五:果蔬细菌培养实验目的:观察果蔬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了解食物安全问题。

实验步骤:将果蔬切成小块,培养在富含营养的琼脂平板上,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果蔬中可能存在的细菌类型和细菌数量。

实验六:DNA提取实验目的:从生物体细胞中提取DNA,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将样本细胞经过一系列步骤处理,提取出DNA,观察DNA的形态。

实验结果:可以看到提取出的DNA呈现为白色的纤维状物质。

实验七:细胞分裂观察实验目的: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了解细胞的生长和繁殖机理。

实验步骤:观察根尖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分裂过程,统计染色体数量。

实验结果: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在分裂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

高中生物21个实验总结表(3篇)

高中生物21个实验总结表(3篇)

第1篇一、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1.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切片,了解其形态结构。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鳞片叶或口腔黏膜细胞制成切片。

(2)染色:用碘液染色,使细胞核和细胞质着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4. 实验结果: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二、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掌握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了解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根尖制成切片。

(2)染色:用醋酸洋红或碱性品红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4. 实验结果:有丝分裂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三、实验三:观察减数分裂1. 实验目的: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特点。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或果蝇细胞的减数分裂,了解减数分裂的特点。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根尖或果蝇细胞制成切片。

(2)染色:用醋酸洋红或碱性品红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减数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4. 实验结果:减数分裂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四、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 实验目的: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掌握观察方法。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细胞或叶绿体,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细胞或叶绿体制成切片。

(2)染色:用健那绿或亚甲基蓝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

4. 实验结果:线粒体呈线状或粒状,叶绿体呈扁平囊状。

五、实验五: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 实验目的:了解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掌握观察方法。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与操作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与操作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与操作一、高中教材中涉及的实验方法汇总(1)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法(2)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数学模型(3)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4)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离心法(5)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6)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法(7)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8)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追踪光合作用O和C的转移途径:同位素标记法(9)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10)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假说演绎法(1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样器取样法(12)调查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样方法二、常考的实验条件的控制(1)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通入氧(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油膜覆盖、用凉开水(3)CO2的控制:除去密闭容器中的CO2:容器中放置NaOH溶液保持密闭容器中CO2浓度的恒定:容器中放置Na2CO3溶液(或CO2缓冲液)(4)光照强度的控制:改变光源与植物的距离或改变光源(灯泡)的瓦数(5)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给植物遮光处理三、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教材实验中的应用(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用3H标记亮氨酸(2)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3)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途径(卡尔文循环)——用14C标记CO2(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5)DNA的半保留复制——用15N标记DNA四、盐酸和酒精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使用浓度及作用(一)盐酸1、实验“DNA和RNA在细胞在的分布”中8%盐酸的作用——水解(1)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2)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2、实验“观察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中15%盐酸的作用——解离能够使组织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物质溶解,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的目的。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1.实验原理(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操作步骤[深度思考](1)如何区分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提示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提示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果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3)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提示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简称“偏哪移哪”。

(4)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前者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后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5)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应如何判断“污物”位置?提示[方法技巧]1.关注显微镜使用的“4”个易错点(1)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2.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两种计算方法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则要考虑面积的变化。

(1)若视野中为一行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技能一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典例引领
(2017·全 国 Ⅰ , 29) 根 据 遗 传 物 质 的 化 学 组 成 , 可 将 病 毒 分 为 RNA 病 毒 和 DNA病毒①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 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②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③ 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④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 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 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⑤)
解析
答案
解析 芝麻种子很小,因此要验证芝麻中含有脂肪不能像花生子叶那样做切 片用显微镜观察,要先把芝麻种子研磨后制成组织样液,再染色观察颜色变 化,这样才符合科学性的原则。为了实验严谨,应留部分组织样液与实验组 形成对照。
实验技能二
实验的假设和结论
典例引领
(2017·全国Ⅲ,32)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 (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 纯合品系①: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 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②,请以上述品系为材 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③。 (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芝麻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脂肪与苏丹Ⅲ染液反应会呈现橘黄色,请设 计简单的实验,验证芝麻种子中含有脂肪,写出基本的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结论即可。 答案 (1)实验思路:将适量芝麻种子研磨后制成组织样液,取部分组织样 液加到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苏丹Ⅲ染液,摇匀后和原组织样液对比,观察颜 色变化。 (2)预期结果和结论:芝麻种子组织样液出现明显的橘黄色,说明芝麻种子 中含有脂肪。
解析
答案
答案 (1)步骤: ①用清水漱口后取适量唾液到小烧杯中,备用; ②取2 mL蛋清稀释液和2 mL唾液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中; ③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振荡后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 滴,振荡均匀后静置; ④观察并对照两支试管的颜色。 (2)预期结果和结论:甲、乙两支试管都呈现紫色,说明唾液中含有蛋白质。
归纳整合
实验设计遵循的四大基本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即除自变量(实验变量)以外,应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 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如生物材料相同(大小、生理状况、年龄、性别等)、 实验器具相同(型号、洁净程度等)、实验试剂相同(用量、浓度、使用方法等) 和条件相同(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振荡等)。 2.对照原则:应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变量不同(其他因素 都相同),以便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3.平行重复原则:在实验设计中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必须对所做实 验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以获得多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保证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
信息④:联想T2噬菌体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和病毒的寄生特点,标记病毒需 要先用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培养基培养宿主细胞,再让病毒去侵染标记的细胞, 子代病毒就会被标记。 信息⑤:甲、乙两组要形成对比,结合①②③④可判断出应分别用放射性的 同位素标记DNA成分中的T和RNA成分中的U。
参考答案 (1)实验思路: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的 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乙 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 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放射性,则为RNA病 毒;反之则为DNA病毒。
研究内容
标记方法
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 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胰腺细胞中
光合作用中氧气中的氧的来源
用18O分别标记光合作用的原料H2O和 CO2
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元素的转移过程 用14C 标记光合作用的原料CO2
T2噬菌体遗传物质的探究
分别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 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4.科学性原则:在设计实验时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即实验目的要明确, 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研究的材料和实验方法的选择要恰当,整个实验设计 的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实验原理、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及其他学 科领域的基本知识。
提升演练
1.已知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请你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设计一 个验证唾液中含有蛋白质的实验,要求写出:(1)基本的实验步骤;(2)预期 的结果和结论。 材料用具: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蛋清稀释液(含有丰富蛋白质)、 水、小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和滴瓶、镊子、脱脂棉。 解析 要验证唾液中含有蛋白质,可采取设置对照实验的方法。取两支相同 的试管,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唾液,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蛋清稀释液作为 对照,经过相同的处理后,根据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唾液中是 否含有蛋白质。要注意材料中没有提供唾液,需要从实验者自身获取。
错解例析 错例1:将该病毒处理后用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染色,如果呈现绿色则 为DNA病毒,如果呈现红色则为RNA病毒。 错因分析:审题时遗漏关键信息③④⑤,没有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没有 用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为材料,没有分成甲、乙两组。 错例2: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和胸腺嘧啶的培养基培养病毒。 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错因分析:没有分成甲、乙两组,而是用同时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尿嘧 啶和胸腺嘧啶的培养基来培养,不能形成对照。病毒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 这样设计不科学。
审题关键 信息①:病毒营寄生生活,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核酸是DNA或RNA,只 含有二者中的一种,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如下:
核酸
五碳糖
含氮碱基
DNA 脱氧核糖
A、G、C、T
RNA
核糖
A、G、C、U
信息②:强调了碱基,二者碱基的区别:DNA特有T,RNA特有U。
信息③: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是指用放射性的同位素替代某化合物中的特殊 元素,来追踪该化合物的运行和变化过程的方法。回忆相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