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思想家、政治家和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
“万世师表”“至圣”“六经” “七十二 贤”
(2)孔子的思想
阅读课本,结合所学知识,思考: ①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②核心是什么? ③怎样实现“仁”?强调“仁”的目的是什么? ④“仁”与“礼”的关系? ①思想主张:
②核心:“仁”(含义: 即“爱人”,“仁者爱人”)
③实现“仁”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别人)
的方式:
“克已复礼”(对自己)
“仁”的目的:协调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统治秩序,维 护奴隶主统治。
④“仁”和“礼”的关系
“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 约束。 “仁”是“礼”的内在基础和灵魂,“ 礼”是“仁”的外在体现和依托,是贯彻实施 “仁”的手段和保障。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
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 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其主张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 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 本精神。
•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2015·黄冈模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 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 )
• A.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
• B.都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 秩序
• C.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一个少年因国家赋税过重,家里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 的钱财。 假如你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面对窃 贼,你会怎样评价这一事件?
儒家:认为小孩的道德认识水平不高,开始对小孩进行道德 教育,以提高小孩的道德修养,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以 改正。 道家:认为小孩子太小,还不懂事,随他去。而且认为事物 都有对立面,等到小孩长大了,自然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到时就能修正自己的行为。
人。曾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 有《荀子》保存其主要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 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 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 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阅读教材,了解孟子荀子思想,完成下列表格:
思想家 政治思想
孟子
“仁政”
民本思想
伦理思想
“民贵君轻” “性本善”
荀子
“仁义”“王 道”以德服人
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C )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守株待兔
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兔》的故事反映了 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①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4.墨家——墨子(战国初期)
(1)“兼爱” (2)“非攻” (3)“尚贤” (4)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墨翟(dí)
代表平民百姓的愿 望
三、“百家争鸣”影响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材料一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 不税。初税亩,非正也。 ……初税亩者,非公之去 公亩而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履亩,意思是按实际亩数) ,十取一也, 以公之与民为己悉矣。
──谷梁氏《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材料二 宣公三年春,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 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 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
“君舟民水” “人之性恶”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同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足食…民信之 民贵君轻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 创立儒家学派 整,成为蔚然大宗
(二)道家学派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 秋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 官,负责征集和收藏文化典籍。他博 学多智,精通礼法,熟悉各种典章制 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 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 思想通过《道德经》一书流传下来。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
思想的形成
• 1.本课导入采用 “概念解释”方法引出“儒家”和儒家思 想,用“三孔”图文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接着,用预学 案提出问题,调动同学们思考、作答的兴趣。
• 2.对于本课难点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运用史料逐条分析, 并用示意图加以剖析;对本课的重点内容春秋战国时的儒、道 、法、墨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结合课本和图文资料 ,逐一展示;同时运用比较、拓展、探究等方式进一步掌握其 观点。通过一则故事提出问题,让学生站在不同学派角度分析 其解决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本课的重要内容。
• 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 用
5.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 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 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 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 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 “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 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
3.先秦一位思想家说,“君无术则蔽于上,
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
也”。这位思想家是( D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4.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
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
、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
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A )
A.儒家、道家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
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A )
A.道德教化
B.兴办教育
C.克己复礼
D.礼法并用
2.2010年9月,以“走近孔子,感悟圣城”为
主题的祭孔大典在山东曲阜举行。活动中诵
读了《论语》经典,其中读不到的是( C )
A.仁者爱人 B.德不孤,必有邻 C.民为贵,君为轻 D.礼之用,和为贵
的地方。
(2)从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 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 产生的影响。
2.战国时期: 孟子、荀子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 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 益。。一生以教书为主,也 曾游说于各诸侯国。晚年著 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 《孟子》一书。有“亚圣” 之称。
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
➢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 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 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 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 、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 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A.政治思想: “仁” 与 “礼” “以德治民”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
“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 统治的策略。
B.哲学思想:
C.教育思想: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五 孔子以诗史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艺者七十有二人。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解体,封建社会形 成,社会的大变革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 荣。 (1)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2)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 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3)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 学在民间”。
3.法家——韩非子(战国末期) (1)思想主张: ①政治改革 ②法治(“法不阿贵”) 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意义: 顺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
根据以下材料,总结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A.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帛书《道德经》 (马王堆汉墓出土)
u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 无……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u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 祸之所伏。
----《道德经》
B. “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政治主张
“道法自然。” “常无为而无不为”
“ 百 家 争 鸣” 和 儒 家 思 想 的 形 成
“百家争鸣” 局面的出现
社会原因 主要流派 历史影响 孔子的思想
孔子和早期儒学 孟子
荀子
道家、法家和墨家
道家:老子和庄子 法家:韩非子 墨家:墨子
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我 无为;庄子说:我逍遥;韩非子说:把他们 全抓了;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生产力发展 社会大变革
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土地制度 阶级关系 政治制度
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确立
思想文化空前发展
百家争鸣
儒家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孟 荀 子子 子
老庄 子子
韩非子 墨子
百家论战,儒家 与法家之争。
二、“百家争鸣”的代表 (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一)儒家学派
1.春秋时期:孔子
(1)孔子的生平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
“1.同轴心:时注代重”人。的这作段用时;期强是调人类人文的明伦精理神道的德重;大 突注破重时知期识。。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 大不的同精:神孔导子师从—维—护古君希腊主有统苏治格出拉发底,…注…重中国礼有, 孔根子本…上…是他压们抑提人出性的。思想苏原格则拉塑底造崇了尚不人同的性文自化由 传许史,值统 多 的反,2,拉有.而 相 起儒对成底利且 通 源家神为的于更的与思,维思重目个地想强护想要标性方后调封是的》。发来人建西是展―成,他专方―。为们主制人(虽中张统文德然国个治精国远传性神)的隔统雅解的工万斯文放源里具贝化和头,。尔的个但,苏斯主却人是格《有流价近历 (1代)西简方要民说明主他政们治对的待思“人想”源的头相。通地方和不同
──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材料三 信陵君,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 交之,不敢以其富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 兵谋魏十余年。
──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材料四 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
墨家:主张非攻,兼爱,视人如己。认为我们应该把小孩当 作自己,像爱自己一样爱这个小孩,并以自己对自己做的处 罚的标准,来处罚这个小孩。不能宽以律己,严以待人。
法家:主张制定严酷的刑法,并处于犯罪的人刑罚。认为这 个小孩罪大恶极,应该对这个小孩作出严厉的处罚,以树立 社会的风气,才能维护国家的统治
1. 《孟子》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道德经》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 远徙。……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 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
2.庄子— 战国时期
思想主张: 1.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2.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 得精神上的自由
秦朝为什么“焚书坑儒”,以法家 思想为指导?
1.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代表 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儒家 思想的形成。 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
1.什么是“百家争鸣”? 2.是什么原因促使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3.主要派别和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4.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社会(乃至)当今有什 么重要影响呢?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
• 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 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 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 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 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 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的剧烈变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