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1.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熟练运用正、负数描述现实世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及解决具体问题。
3.亲历正、负数应用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正、负数的概念,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正、负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正数和负数,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正数和负数,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正数和负数的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正数和负数,它的具体内容是:认识正负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
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多少?解析:-3表示零下3摄氏度,3表示零上3摄氏度。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1.2006年我国产量比上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长2.7-%,这里的增长 2.7-%代表什么意思?2.如果把一个物体向右移动1m记作1m-是什么+,那么这个物体又移动了1m意思?解析:物体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三、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正数和负数及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2.它们在解题中具体怎么应用?四、习题检测1.某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_____℃~_____℃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2.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公斤,小华体重减少1公斤,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加、减的运算法则。
2.熟练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具体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第一单元:整数的加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复习并掌握三位及以下整数的加、减法;(2)认识正整数和负整数,并掌握正负整数的加、减法;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分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采用直观形象化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正负数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负数整数的概念;(2)正负数的加、减法。
2. 教学难点(1)掌握正负整数的加、减法;(2)运用正负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2. 问答法3. 实验和演示法4. 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1)教师出示一组阴影图并问学生:这个图是你们认为的对、错或空吗?(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正确和错误的概念,并依次出示+3,-2,+4,-1。
并告诉学生这些数既不是对的也不是错的,而是一种新的数的表现方式,这种数叫做正负数。
2. 激发学生兴趣(1)老师随机出示不同的上面多个有阴影或空心的图形,学生根据图片画图讨论。
(2)学生根据自己画的图形判断他们的正确和错误。
3. 操作实践(1)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正负整数的表示。
(2)教师用图形演示正整数与负整数的加、减法,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并给学生完成一些简单计算练习。
(3)通过《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P124-P125页上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正负整数的加减法。
4.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1)教师提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找到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小结对于学生所学的正负整数,概述正负数的定义、正负数的运算规则,以及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巩固练习(1)完成《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P126-P127页上的习题。
(2)完成一些课外习题。
第二单元:相等方程和不等方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解相等方程的方法;(2)掌握解不等方程的方法;(3)理解“变量”的概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4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4篇】要想学习好,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分享的4篇《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文范文我最大的乐趣哦。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1+ )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3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2、出示自学提纲:(1)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2)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3)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自立列式计算: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① 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② 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第一种:1400×12%=168(册)1400+168=1568(册)第二种:1400×(1+12%)=1400×112%=168(册)4、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二)、巩固练习:完成p93“做一做”第1题。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每题25分)1、(1)出示练习:①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1、第一单元负数单元分析: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
从而产生了负数,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中学习,现在提前到六年级学,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教学要求: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用数轴表示正负数课时安排:1、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1课时2、用数轴表示正负数…………………………1课时第一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例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1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
(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
六年级数学下册 7.2 有理数教案 新人教版五四制
课题
有理数
备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整数、分数、有理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给定的数是整数或分数或有理数。
能力目标
会初步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整数、分数、有理数的概念。
课后
反思
教学成败得失及改进设想:
例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下列括号里:
5,-,-0.3,0.21,-3.14,28,-100,1 ,- ,0,-8合{}
课堂练习
教材第6页
(四)、归纳小结
⑴有理数的概念
⑵有理数的分类
(五)、作业
A类做A组教材14页1. B类做B组教材14页9
《课课精炼》——有理数小节
负分数,如-0.5,-150.25,- ,- ,….
(二)、试一试
0.1, -0.5, 5.32, -150.25等为什么被列为分数?
(三)、探索
(板书)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媒体展示:有理数的分类,让学生明确分类的原则)
学生尝试对有理数分类,教师引导完成分类并板书
教学难点
给一个数能正确说出它属于的集合。
主要教法
教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去归纳、整理
教学媒体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自制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提出问题
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学生回答。
正整数,如1,2,3,…;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课后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负数本单元教学大纲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作用;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2.会在直线上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建议【教学指导】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等。
为了表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还用学生原有的数概念知识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
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存折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接下来通过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直线上对气温进行排序,让学生初步辨别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负数的认识………………………………………………………………1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1课时第1课时负数的认识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负数的认识(教材第2~4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新人教版六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每节课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每节课教学反思)第1单元负数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是围绕“负数”展开的,包括:负数的认识、意义的理解,以及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负数。
本单元教学知识是在认识自然数、分数、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活的例子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负数是表示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学会在直线上表示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用负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所以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用负数解决相应的生活实际问题,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广泛运用负数,丰富学生对于数的理解,促进数的概念的形成。
真正达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再回归到生活中去”的目的,为学生步入初中学习有理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解负数的意义,懂得正数、负数是两种意义相反的量,结合生活实际,在生活实践中去探究对知识的理解,需要在教学中设计多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境(如气象预报、银行储蓄等),让学生通过置身在情境中去理解负数的意义,灵活地运用正数、负数是两种意义相反的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负数,使数形结合的意识初步形成。
教材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操作等活动,借助各种直观演示,动手动脑操作,讲练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多种方法,得到新知。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联系实际生活,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熟记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学会在直线上表示数,借助直线上表示数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理解正数、负数表示两种意义相反的量,能够利用这一知识点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已经认识了整数、分数、小数,掌握了学习认识数的探求过程与方法,使在实践活动中寻求知识这一学习方法得到培养,体会在实践中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等综合能力,发展学生合理运用数学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8.1整式教案3新人教版五四制版
整式课题整式3备课人教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多项式、整式的看法,会正确确立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学能力目标经过实例列整式,培育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培育学生踊跃思虑的学习态度,合作沟通意识,认识整式的实质背景,进一步感觉字母标感情目标表示数的意义教课要点多项式以及相关看法教课难点正确确立多项式的次数和项主要教法启迪式教课教课媒体自制课件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发问.什么叫单项式?举例说明.2 .如何确立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3ab2c的系数、次数分别是多少?7.列式表示以下问题:(1)一个数比数x的2倍小3,则这个数为________.(2)买一个篮球需要x(元),买一个排球需要y(元),买一个足球需要z(元),买3个篮球,5个排球,2个足球共需________元.(3)如图1,三角尺的面积为________.(1) (2)(4)如图2是一所住所的建筑平面图,这所住所的建筑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上边列出的式子2x-3,3x+5y+2z,1ab- r2,x2+2x+18,它们是单项式吗?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特2点?与单项式有什么关系?1二、新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8页相关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_________;.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________;在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_________;3.在多项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4.多项式的次数与单项式的次数有什么差异?请说出上边各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思路点拨:(1)多项式的各项应包含它前面的符号,比方,多项式6x2-1x-3中第二项是-1x,而不22是1x,常数项是-3,不是3.多项式没有系数看法,但其每一项均有系数,每一项的系数应包含自己的2符号.(2)多项式的次数与单项式的次数看法不同,但又有联系,?第一求出此多项式各项(单项式)的次数,次数最高的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比如:100t,6a3,vt,-n,2x-3,3x+5y+2z等都是整式.三、典范学习例4.如图,用式子表示圆环的面积.当R=15cm,r=10cm时,求圆环的面积(π取3.14)解:圆环面积等于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所以圆环面积为22R-r,当R=15cm,r=10cm时,圆环的面积是R 2r23.141523.14102392.5这个圆环的面积是四、稳固练习课本第59页练习.五、讲堂小结师生互动,共同小结本节课内容.六、作业部署课本第59,60页,习题8.1第2、3、4、5、6、7题.教课成败得失及改良假想:课后反省2高效阅读的第二要务是掌握所读内容的要点,甚至几个要点词即可。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每节课教学反思 人教版
标题: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每节课教学反思——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六年级数学下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册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图形与几何、数据处理、数学思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四、教学安排1.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要明确。
2. 每节课都要有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每节课都要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2.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总结本册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已完成的教学活动进行回顾、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教学反思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反思的内涵与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是对教学活动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关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般最关注什么?生:工资。
生:工作环境和待遇。
师: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心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公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员工若干。
李叔叔一看条件不错,就应聘做了超市的一名工作人员。
可第一个月他只拿到工资500元,第二个月也只有600元,问了一些同事大部分都是600元,少数超过600元。
他找到了超市副经理说:你们欺骗了我,我已经问过其他工人没有一个工人的工资超过10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每月1000元呢?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如下表单位:元经理副经理员工A员工B 员工C员工D员工E员工F员工G员工H员工I月工资30002000900800700700600600600600500问题1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是否欺骗了李叔叔?(2)你有什么想法?生:刚才我算了一下,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资1000元没有欺骗。
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知识,平均数是1000元是没有错。
那为什么李叔叔只能拿到600元。
大家可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生: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带动了员工的平均公资。
师:,看来这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两个特别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真实反映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水平,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资水平比较合理呢?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痛过李叔叔在找工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数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帮助李叔叔的过程中感受到在这里平均数和中位数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初步感受众数产生的必要性。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6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6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并能学以致用,解决大树、旗杆、高楼等物体有多高的问题。
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同一地点,同时测量长度不同的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教学难点: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大树有多高”之类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前测量数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预习导学1、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段小视频。
2、师:同学们,物体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3、师:所形成的影子的长短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班班通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4、师:那么物体的影子长度和物体的高度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二、新课探究1、探究两根长度相同的竿的影长。
(出示视频)学生记录数据。
师:通过同学的测量,同时同一地点测量两根长度相同的竿,影长有什么关系?(生分析数据,汇报)结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相同长度的竿,影长是相同的。
2、探究两根长度不同的竿的影长。
(出示视频)学生记录数据师:通过测量,同时同一地点测量两根长度不同的竿,影长有什么关系?(生分析数据,汇报)结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不同长度的竿,影长是不相同的。
3、探究竿长度与影长之间的关系。
(出示表格)1号2号3号4号竿长/cm影长/cm竿长与影长的比值要求:竹竿长与影长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小组合作完成)观察比较:比较每次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思考,交流,汇报)结论: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长度的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同的。
4、验证结论师:刚才发现的结论正确么?如果是正确的,老师课前还准备了5号竿,同学们运用所发现的结论,计算一下5号竿的竿长。
六年级数学下册7有理数教案(打包14套)新人教版五四制
4、相反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一个数就叫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的两上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两则,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是难点
主要教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媒体
自制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负数的引入
我们知道,数产生于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投影1~3:图1.1-1]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
[投影]1.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多少?
2.有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三个队的净胜球分别是2,-2,0,如何确定排名顺序?
3.2006年我国产量比上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长-2.7%,这里的增长-2.7%代表什么意思?
解:“500±30(mL)”表示实际容量比500mL最多多30mL,最少少30mL,即在470~530之间。抽查产品的容量都在470~530之间,所以都合格。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练习1、2题。
[投影]补充题:某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彩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彩5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篇一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2、竖式的书写格式。
四、教具准备: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2、板演。
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1)理解图意。
(2)说一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3)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吗?(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壹五页例1。
(1)解决学生甲提出的问题:42除以2等于多少。
(2)明确42÷2表示什么意思。
(3)提问:乘法口诀表中有“二()四十二”的口诀吗?你能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算出它的结果吗?(4)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5)试一试,写出竖式。
(6)交流笔算方法。
(7)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
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1)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除法算式题,请两名同学板演。
(2)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集体订正,请同学叙述计算过程。
2、看病门诊。
(1)观察、研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2)改正错误之处。
(3)提出改进方法。
3、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1)看清题中数据。
(2)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4)回顾做题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6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6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8~69页的例1、2。
“抽屉原理”是一类较为抽象和艰涩的数学问题,对全体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为此,教材选择了一些常见的、熟悉的事物作为学习内容,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二)核心能力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学习目标1.理解“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活动,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重点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鸽巢原理》名师教学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堂设计1.谈话导入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一位同学任意抽5张,不要让我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
但是老师却知道,其中至少有两张牌是同种花色的,再找一个学生再次证明。
师:看来我两次都猜对了。
谢谢你们。
老师为什么能料事如神呢?到底有什么秘诀呢?学习完这节课以后大家就知道了。
2.问题探究(1)呈现问题,引出探究出示例1:小明说“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他说得对吗?请说明理由。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一定有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支,也可能是多于2支。
就是不能少于2支。
(2)体验探究,建立模型师:好的,看来大家已经理解题目的意思了。
那么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我们用小棒和纸杯分别表示铅笔和笔筒)请大家摆摆看,看有什么发现?小组活动:学生思考,摆放。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2、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与“鸡兔同笼”有关的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教学准备:故事视频、探讨表格。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教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出示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笼子里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讨论。
汇报讨论的结果。
(1)、列表:鸡8 7 6 5 4 3兔0 1 2 3 4 5脚16 18 20 22 24 26(2)、假设法: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是8×2=16(只)脚,这样就比题目多26-16=10(只)脚。
因为刚才是把兔子当成鸡,一只兔子少算两只脚,那么多出的10只脚就有10÷2=5(只)兔子。
因此,鸡就有:8-5=3(只)(3)、用方程解: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8-x)只。
根据鸡兔共有26只脚来列方程式2x+(8-x)×4=262x+8×4-4x=2632-26=4x-2x2x=6x=38-3=5(只)2、小结解题方法:教师: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小结: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
用方程解更直接。
3、独立解决书中的趣题。
(1)、方程解: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熟练运用正、负数描述现实世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及解决具体问题。
3.亲历正、负数应用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正、负数的概念,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正、负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正数和负数,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正数和负数,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正数和负数的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正数和负数,它的具体内容是:认识正负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
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多少?
解析:-3表示零下3摄氏度,3表示零上3摄氏度。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
1.2006年我国产量比上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长
2.7
-%,这里的增长 2.7
-%代表什么意思?
2.如果把一个物体向右移动1m记作1m
-是什么
+,那么这个物体又移动了1m
意思?
解析:物体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正数和负数及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2.它们在解题中具体怎么应用?
四、习题检测
1.某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_____℃~_____℃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2.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公斤,小华体重减少1公斤,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有理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加、减的运算法则。
2.熟练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具体问题。
3.亲历有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减的运算法则。
难点: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减法,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有理数的加法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它的具体内容是: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a b b a +=+;加法的结合律:()()
a b c a b c ++=++。
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是:先把互为相反数的数相加;把同分母的分数先相加;把符号相同的数先相加;把相加得整数的数先相加。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小明今年在银行中办理了7笔储蓄业务:取出9.5元,存进5元,取出8元,存进12元,存进25元,取出12.5元,取出2元,这时银行现款增加了( )
A .12.25元
B .-12.25元
C.10元
D.-12元.
解析:答案选C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
计算(-20)+(+3)-(-5)+(-7).
解析:(-20)+(+3)-(-5)+(-7)=-19.
3.接着,我们再来看下有理数的减法的内容,它的具体内容是: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减法常见的错误:顾此失彼,没有顾到结果的符号;仍用小学计算的习惯,不把减法变加法;只改变运算符号,不改变减数的符号,没有把减数变成相反数。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先把减法变成加法,再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也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若两数之差为正数,下面各结论:
(1)被减数一定是正数.
(2)减数的绝对值一定小于被减数的绝对值.
(3)被减数为正数或减数为负数.
(4)被减数一定大于减数.
其中正确的是()
A.(1)
B.(4)
C.(1)(2)(3)(4)
D.(2)(4)
解析:通过举出反例对各种叙述进行判断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1)如:(-2)-(-3)=-2+3=1故(1)错误
(2)如:(+3)-(-8)=3+8=11故(2)错误
(3)如:(-1)-(-5)=-1+5=4故(3)错误
(4)正确
故选B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
有理数的减法的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______这个数的__________.
解析:加上,相反数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有理数加法和减法及其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
2.它们在解题中具体怎么应用?
四、习题检测
1.列式计算:比 8小17的数是什么?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有理数的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B.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比这两个有理数的差大.
C.减去一个负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
D.减去一个正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
有理数的乘除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准确进行运算。
2.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能运用简便算法计算。
3.亲历有理数乘除法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有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准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的除法,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有理数的乘法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它的具体内容是: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中而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6×(-9)=
(-4)×6=
⋅⋅⋅,记作
a a a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得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整式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项式、整式的概念,会准确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2.熟练运用实例列整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亲历整式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整式的概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多项式以及有关概念。
难点:准确确定多项式的次数和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整式,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整式,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整式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整式,它的具体内容是:
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式子是单项式;单独的一个字母或一个数字也是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
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_____,体积是_____
解析:2a,3a。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