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全套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育学基础ppt课件

教育学基础ppt课件
性质
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它 涉及到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关注人类教育的发展 和进步,为人类的终身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01
起源
教育学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教育实践,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
成。
02 03
发展历程
从古至今,教育学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理论等。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特点,反映了人类对 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
课程与教材开发
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它包括 学科设置、教学计划、教材选择、课时安排等。课程设置应该根 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来制定,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和提高教学质 量。
教材开发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符合教育目的和学生需要, 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趣味性。教材开发包括内容选择、编排方 式、图文设计等方面,好的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 教学效果。同时,教材开发还应该注重更新和修订,以适应时代 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文献研究法
要点一
总结词
历史、系统、综合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文献研究法是一种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来研究教育问 题的方法。它涉及对历史文献、现有研究资料和相关理论 进行系统性的综合和整理,以探究教育领域中的规律、趋 势和问题。文献研究法有助于深入了解教育的历史和发展 ,为当前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04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
总结词
科学、客观、可验证
详细描述
实证研究法是教育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 一,它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际观察和实验 ,以获取真实、客观的数据和证据。该方法 注重研究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以确保研 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证研究法可以 通过调查、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具有一 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教育学基础》ppt课件

《教育学基础》ppt课件
谢谢!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课 第五章 程 第六章 目 第七章 录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功能 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 教师与学生 课程 课堂教学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学生评价 教师的教育研究 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认识 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价值 练习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日常用法
某同学看电影后:“我从这部影片中 思想转变
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过程
政府官员大会发言:“教育是振兴地 一种社
方经济的基础。”
会制度
家庭主妇:“你的孩子真有出息,
方法
你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教育的词源
英语及法语和德育的
“教育”都起源于拉 丁文“educare”
3.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类型多样化,一 个四通八达的学校教育网络将使人们随时 随地都可以学习。
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而不 是仅仅局限于政治和经济的狭隘范围内。
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相辅相 成。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 改革的基本理念。
(二)简答题
他们各持各的观点,各从不同的角度揭示 了教育的某些特点,但又各有自己的偏颇 和局限。
从社会视角定义教育
1.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
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
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 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 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学基础.PPT

教育学基础.PPT
可是,当理想与实际拉平,其结果就会停滞不前 尤其是,只要我们把智力教育仅仅设想为获得机械的智能 或仅仅在于系统陈述实用的真理,就不可能有进步。
《论语》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学思结 合、启发教学、温 故知新等教育思想。
涵盖了教育目的、学 校性质和结构、教育原 则和方法、课程教材内 容与组织等。 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 论》的出版标志着近 代教育学开始形成。
教师中心 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
赫尔巴特的《普通 教育学》是教育学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的标志。
体罚
2009
9月,河北藁城市南营 学区中心小学五年级学 生因讲台上有污泥,全
班同学被罚自打耳光, 部分学生被罚站。
10月,昆明盘龙区双龙乡双龙 中心小学3名学生被班主任体 罚,这名教师要求3名学生脱 下全身衣服,赤身裸体站在全 班同学面前。
10 月 , 重 庆 沙 坪 坝 区 汉 渝 路小学四年级一学生因作 业没有家长签字,被老师 罚做100个下蹲。
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
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 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 育。
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 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 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 重。幼儿期以身体发展(体育)为 主;少年期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 德、智、美为主要内容;高年级要 学习文法、修辞、诗歌、文学、哲 学、伦理学、政治学以及算术、几 何、天文、音乐等学科。
师生关系源何如此紧张?
12月,潍坊临朐县一名14岁 初中学生“意外”死在宿舍 后面的沟里,一位老师说他 “躺得很安详,死得很舒 坦”。
12 月 , 邢 台 平 乡 一 中学六名学生在楼道 打闹时,被老师打了 耳光,一名学生脸部 还出了血。

《教育学基础》课堂教学 ppt课件

《教育学基础》课堂教学  ppt课件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2.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
情感教学理论
1.教学目标 2.非指导性教学 3.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 4.师生关系的品质
3.程序教学的方法
ppt课件
11
第二节 课堂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概述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格斯塔弗森 布里格斯 瑞奇的 对教学设计的理解
尽管概念界定的不同,但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 制定 蓝图的过程
第七章 课堂教学
第一节 教学与教学理论 第二节 课堂教学设计 第三节 课堂教学策略
第一节 教学与教学理 论
一 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 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 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 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 的活动。
2.近代教学思想精华
夸美纽斯 赫尔巴特 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教学 思想。
ppt课件
5
当代教学新观念
当代教学观的变革体现为以下六大趋势:
1. 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2. 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 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 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 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 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14
第三节 课堂教学策略
一 教学策略策略概说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
1.对教学策略的不同认识 2.教学策略与相关概念的辩析 3.教学策略的定义
ppt课件
15
(二) 教学策略的特征
1.指向性 2.操作性 3.整体综合性 4.调控性 5.灵活性 6.层次性

2024版《教育学基础(第三版)》重点课件

2024版《教育学基础(第三版)》重点课件
心理辅导在教育中作用
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增强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 己、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实践应用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和心理辅导活动,如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心理训练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 持和帮助。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形
艺术鉴赏能力培养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知识、 参加艺术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 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05
师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班级管理技巧以及 心理辅导方法
Chapter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和维护措施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理解学生
01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和多元智能,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
成教育合力。
06
教育评价、改革与发展趋势预 测
Chapter
教育评价类型、功能及其局限性剖析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
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教育评价的功能
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 能
教育评价的局限性
评价标准单一、评价结果片面、评价过程主观、忽视个体差异
当代教育改革热点问题探讨
03
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原理
Chapter
课程概念、类型及其编制原则
01
课程概念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等。
02 03
课程类型
根据课程内容的属性,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根据课程的组织方 式,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根据课程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教育学基础课件

教育学基础课件
教育学的分支
教育学的主要分支包括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论、德育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 育管理学等。每个分支都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为全面深入地研究教育现象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和方 法。
02 教育的基本原理
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过 传递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促进个体 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01
介绍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理解各流派
的基本观点。
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
02
探讨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记忆机制、问题解决策略等。
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03
运用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心理辅导与教育评价
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了解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倾 听、共情、尊重等心理辅导技巧。
我国的教育制度与政策
我国的教育制度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包括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 教育等各个阶段。此外,还有职业教育 、成人教育等。
VS
我国的教育政策
我国的教育政策主要包括教育方针、教育 法律法规、教育规划等。其中,教育方针 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 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教育法律法 规是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育规划则是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进行宏 观指导和调控的重要工具。
04 教育心理学基础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
了解皮亚杰、埃里克森等心理发展理 论,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教育中的心理发展观
树立正确的心理发展观,关注学生的 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教育学基础》教案 ppt课件

《教育学基础》教案  ppt课件

ppt课件
7
(三)19世纪末一20世纪前期的各国教育改 革
• 为适应工业化的需求,这一时期先进资本主义国 家的教育发展和改革呈现出几个主要的变化:
• 延长普及教育年限 • 发展初等教育 • 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改革中等教育
ppt课件
8
职业是依据人们参加社会劳动的性质、内容、 形式等标准划分的社会劳动者群体。社会学者根据 职业的本质、特征将其划分为专门职业和普通职业。 作为专门职业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ppt课件
17
三 中等教育
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中等教育提出了新 的挑战,要求改进中等教育以满足个人和社会需 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中等教育经历了增加人学 机会、结构和内容方面的深刻变革。 • 增加入学机会; • 中等教育结构的改变; • 中等教育内容的调整和充实。
ppt课件
18
四 高等教育
• 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互相关联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世界各国逐渐形成共识:高等教育已经成为表征国家实力 和国家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15
一 学前教育
• 近三十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成倍的增长。纵观当代世 界幼儿教育的发展情况,有以下几个共同趋向:保护儿童权利,重视儿童的早期 教育;学前教育趋于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重视幼儿社会性和个性的培养。
ppt课件
16
二 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其发展直接关系 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 家全民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了解当 今世界初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可从初等教育的 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和初等教育的生师比三 方面窥其大概。 初等教育的普及; 义务教育的年龄段和年限; 初等教育的生师比。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PPT课件

LOGO
教育学都讲那些内容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学;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社会为什么要办教育 ➢教育如何展开;遵循规律讲究原则与艺术 ➢我国发展教育的目的何在 ➢学校如何办教育
教育学基础——课程简介
LOGO
教育学都讲那些内容
➢谁来参与学校教育:教师与学生 ➢学校如何开展教育:课程(教什么);
教学(如何教——应当怎么教;可以怎么教)
内在需要和成熟机制。 •社会生物学认为基因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本质力量 •格塞尔认为成熟机制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孟子认为行为源于人的仁、义、礼、智四种品性 ➢内发论主张教育应自内向外,认为内在需要、内在动力和 内在结构是发展的根本,因此也是教育的根本。
教育的功能
LOGO
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人的发展动因之一——外铄论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即环境的刺激和要求 •洛克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可以任人涂抹。 •华生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 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要通过外力强制约束才能弃恶从善。 ➢外铄论主张教育应由外入内,教育用以改造人,他人影响
与学校教育是塑造人的良好方式
教育的功能
LOGO
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人的发展动因之一——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人的发展既受内在因素的制约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 •内在因素如遗传和成熟;
外部条件如社会文化、环境及教育; •个体发展是内外因素是交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主客观条件大致相当,
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教育的产生
➢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起源论(教育起源于有智慧的劳动) 1.是个体的经验变为人类的经验世代相传 2.经验习俗礼仪传统等集体精神财富的保存和积累 3.依靠工具和语言——教育活动的条件

教育学基础全套课件

教育学基础全套课件
2.古代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 ❖学校的产生及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体脑分工;
文字的产生。 ❖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教育的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封建社会的教育:阶级性、等级性、宗教性;有了较系统的教育体 系;教育内容以道德文章和宗教经典为主。
3.现代教育
➢资本主义教育:建立了近代教育
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2.西 方
➢源于拉丁文“educare”,指“引出”的意思,
即教育是指引导儿童使之得到完满发展。
(二)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本质特征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 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教育的定义
➢教育有广义、Leabharlann 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 一切活动。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的概念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的教育)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 :孔子、韩愈、朱熹、颜元等 ➢代表作 :《论语》《学记》《师说》《语录》等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主要是古希腊、古罗马)
➢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 ➢代表著 :《理想国》、《雄辩术原理》
3 .当时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等其他学科中 分化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因而只能是 萌芽阶段

《教育学基础》教案ppt课件

《教育学基础》教案ppt课件
偶然性
考试成绩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考试难度、学生状态等,具有偶然 性。
过程性、表现性等多元化评价方法应用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进 行评价。
表现性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作品展示、演讲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思维。
多元化评价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课程设置原则与方法论述
01
02
03
需求分析法
通过对社会、学生、学科 等方面的需求分析,确定 课程目标和内容。
历史研究法
借鉴历史经验,分析教育 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为 课程设置提供历史依据。
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 学校的教育学课程进行比 较分析,汲取优点,改进 不足。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实践
03
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支持,帮助
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辅导策略
认知发展特点
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思维 方式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 思维过渡。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教 学材料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
认知发展。
情感发展特点
学生的情感世界日益丰富,情绪 波动较大。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 感变化,提供情感支持和辅导,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
政策目标比较
国内政策更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而国外政策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 实践能力。
政策措施比较
国内政策主要通过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来提高教育质量,而国外 政策则更注重通过课程改革、评价方式改革等措施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政策效果比较
国内政策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 育资源分配不均等;而国外政策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平衡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等。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 问题,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制度 、内容、方法、管理等方面。
教育学的任务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指导 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 质量。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育学与哲学的关系
教育学与哲学有密切的联系,哲学为教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教育学则丰富和发 展了哲学的思想体系。
教学策略与模式
探讨教学策略的内涵、类型及其选择依据,介绍常见的教学模式如翻 转课堂、合作学习等,并分析其特点、实施步骤及适用条件。
07 德育论基础
德育概述
1 2
德育的定义
德育是指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道 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品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是优化人口结构的重要途径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 化。
04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人的身心发展定义
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持续进行的 变化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
方面。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 补性、个别差异性。
教育者
01
02
03
定义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 知识、技能、思想、品德 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
职责
包括制定教育计划、传授 知识和技能、引导受教育 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
素质要求
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广 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教 育教学能力等。
受教育者
定义

教育学基础全套ppt课件

教育学基础全套ppt课件
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教育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
基本理念。
2017/8/24 19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 教育学的萌芽


教育学的创立
教育学的发展

2017/8/24
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20
西方教育学的萌芽
15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农业社会的教育
工业社会的教育 信息社会的教育
2017/8/24
16
1.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 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 古代学校的特征:古典学校,培养统治人才,个别化 教学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及其与教育
的关系的理论。
代表人物: 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 拉
2017/8/24
伊《实验教育学》
30
1.实验教育学
主要观点:
反对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提倡运用实验心理学研究成果和方法
把教育实验分三个阶段
指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 主张进行定量研究 缺点:过于量化,不能够涵盖教育学问题
27
(二)教育学的创立
洛克:《教育漫话》 卢梭:《爱弥儿》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2017/8/24
28
(三)教育学的发展
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 批判教育学
2017/8/24
29
1.实验教育学

《教育学基础》课程 ppt课件

《教育学基础》课程  ppt课件

ppt课件
22
•循环性 这种特征很重要,因为一种内容丰富而且复杂的课程,往往需要通过再回头思考它, 往往需要再提供各种机会才能掌握。循环性与现代主义观念下的重复迥然不同。重复是为了提 高固定僵化的业绩,其框架是封闭式的,而可循环性是旨在发展能力,其框架是开放式的。
ppt课件
23
•关联性 关联性对于在后现代时期中起改造作用的课程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2.参照法
参考过去的课程目标和其他国家的课程目标,并根据本国国 情和教育状况,确定符合本国情况的课程目标。
ppt课件
31
二、课程内容
• 课程标准 • 教材
ppt课件
32
㈠课程标准
• 课程标准 • 课程标准的结构 • 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执行
ppt课件
33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 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 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 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是教育方面,称它为教育上的关联。它强调在构建课程时要考虑一整套的关系,在课程 结构上也要强调其中的关系。
二是文化方面的关系。有关文化的和宇宙论的关系,虽然在课程之外,但会形成一个更大 的网络,课程就在其中形成。
ppt课件
24
第二节 课程的组织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类型 四、课程实施 五、课程评价
18世纪和19世纪的观点对19世纪和20世纪的教
育研究产生了影响,使得教育研究呈现出一种线性的、
统一的、可以预测的、决p定pt课论件 的倾向,在课程领域也
20
多尔认为,泰勒的课程模式是现代主义封闭课程 体系的产物和典型,它局限于现代主义线性的以及因 果关系的框架中,其课程原理预先决定目标,选择和 组织经验反映这些目标,然后通过评价决定这些目标 是否已经达到。

教育学基础PPT

教育学基础PPT

四、 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对政治的作用 1、传播科学,使公民具有民主观念 2、教育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主的教育加速政治民主化。
五、 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 持续发展:对人与自然的 关系 教育在工业文 明中促使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 在后工 业文明中,促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 教育学的创立(17世纪到19世纪末) (一) 主客观条件:有三个
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 定有密切关系;
与一些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也分不开
(二)创立标志:对象(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 研究领域);概念和范畴(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 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体系);方 法(科学的研究方法);结果(产生了一些重要教育 家和他们的一些专门的教育学箸作);组织机构(出 现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起源 神话起源 生物起源 沛西·能在1923 年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以《人
民的教育》 为题说,“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 个生物学的过程。” “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 力。” 心理起源 美国教育家孟禄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 常 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
2、过重的学业负担,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
3、学校管理模式,对学生管得过宽、过严,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和创造性培 养。 因此, 应克服和矫正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其 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对其他 社会子系统的作用)
一、 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对 人的作用 )人口质量是现代生产发展和经济 起飞的关键因素;我国的民族素质还比较低。 1、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因为人 口质量主要体现在人的科学技术水 平、文化 修养和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等精神因素,教育 作为促进人德智体全 面发展的活动,其直接 的效果就是提高人口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
教学进度书签
授课计划
进度安排 学习方法指导 课程目录
进度安排(一)
周数
授课章节
1 课程介绍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2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3 第二章 教育功能
4 第三章 教育目的
5 第三章 教育目的
6 第四章 教育制度
进度安排(二)

周数
授课章节
7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8 第六章 课程
9 第六章 课程
3.更狭义: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从个人视角定义教育
特朗里的“教育”定义 “成功地学习(一般地说借助于教学,
但非必然如此)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 过程。这里所学的应该是值得学习者为之 花费精力与时间(凡使用教育一词者皆作 如是观),学习方式(与培训相对而言) 则一般应使学习者能通过所学的知识表现 自己的个性,并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 自己从未考虑过的境遇和问题中去。”
你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教育的词源
英语及法语和德育的
“教育”都起源于拉 丁文“educare”
汉语的“教”的甲骨
文的写法是
,金
文的
就是“引出”,就是
采用一定手段,把某 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 上的东西引导出来, 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 实。
写法是

表示成人手拿器械督促 孩子的学习行为。
“学”在甲骨文中常见 的写法是 ,金文
每天花5分钟时间复习一下当天所学的知 识,再花10分钟预习一下下一次学习要 学的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及时复习
记听课笔记
组织好得到的信息 列出需要进一步参考的资料 集中注意力 善于用总结性的语言
学会阅读
集中注意力,排除外界干扰
为了目的而阅读,用心吸收书中 的思想
用批判的眼光读书,总结所读的 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将它们记在 笔记本上

写法是

意思是孩子在一所
房间里学习有关的知 识。
结论: 从词源上看教与
学是统一的,是从不 同角度来描述同一事 物,同一种活动。
我国“教育”一词取 代“教”与“学”是 在清末民初从日本引 进,逐步演化而来的。
教育家解释什么是教育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子思说:“修道之谓教。” 卢梭认为:“教育应当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
学习方法指导
❖ ❖ ❖ ❖ ❖ ❖
学学学记理学
会会会听解会
寻放阅课、安
求松读笔学排

记习时

和间


学会安排时间
每周为自己定一个学习时间计划
经常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 要吃好,保证充足的睡眠,从事适当的 体育活动,因为不良的健康状况注定要 降低您的学习效率
理解、学习和记忆
吸收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对所学知识进行 批判性的思考、阅读和讨论
分析
有的是从社会需要出发来解释教育,有的 则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教育。
他们各持各的观点,各从不同的角度揭示 了教育的某些特点,但又各有自己的偏颇 和局限。
从社会视角定义教育
1.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
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
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 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 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认识 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价值 练习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日常用法
某同学看电影后:“我从这部影片中 思想转变
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过程
政府官员大会发言:“教育是振兴地 一种社
方经济的基础。”
会制度
家庭主妇:“你的孩子真有出息,
方法
10 第七章 课堂教学
11 第七章 课堂教学
12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自学)
进度安排(三)
周数
授课章节
13 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4 第十章 学生评价
15 第十一章 教师的教育研究 (自学)
16 第十二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自学)
17 第十二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自学)
18 作业讲解及复习
➢ 养育: 是在日常自然状态下发生的随机的 教育活动,起不到促进的作用。
二、教育的要素
教育者:
学习者
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实践活动 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 任务或使命。
教育影响 教育者
学习者:学习是个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教育影响:
教育者 学习者
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即包括 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 反馈的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学会放松
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要 学会自我放松,出去走走, 打打球,然后再回到学习中 来。
学会寻找帮助
辅导教师 班级同学 学校图书馆 参考书目 网络资源
1.David Geoffrey Smith著
参 郭洋生 译 考 书 《全球化与后 目 现代教育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Leslie P. Stffe & Jerry Gale主编 高文 等译
教育影响
三、教育的形态
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
教育形态
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 “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 化的教育”
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 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分 析: 1.教育是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2.教育是个耦合的过程:
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耦合
教育与学习、灌输、养育的异同
➢ 学习: 教育包含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的 学习都是教育。例如,完全独立的 自学就不是教育。
➢ 灌输:片面强调个体社会化,强调个体发 展要与社会发展无条件的一致,忽 视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培养。
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是准备完善的生活过程,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法国教育学家涂尔干认为:“教育是年长的几代
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 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 况都得到某些激励和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 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 环境的要求。”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小威廉姆丰富E.多尔著 王红宇译
《后现代课程观》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预祝大家学习愉快
谢谢!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课 第五章 程 第六章 目 第七章 录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功能 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 教师与学生 课程 课堂教学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学生评价 教师的教育研究 教育改革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