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课题2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合作的科学品质,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
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
2.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原因。 学生学习能
3.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力分析
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
合作的科学品质,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
是什么。(组织学生交流)
[过渡]二氧化碳被绿色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提 供了我们生存需要的氧气和有机物。二氧化碳是一种非 常重要的气体,那么我们在实验室里如何得到它呢?今 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
二、推进新课 师:化学家发现常温下含有碳酸根的物质与酸反应 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 二氧化碳和氯化钙。 探究活动 1:制取 CO2 反应原理 师:现有碳酸钠粉末和石灰石等固体药品,以及稀 盐酸和稀硫酸。请你从中选择适当的药品作为实验室制 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步骤 现象
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
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师:实验室制气体的思路是什么?
生:1.选择反应原理。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
1.我们确立目标要源于课标,熟悉课程标准中提出
的各类要求,并且找出与本课题相契合的条目,确定具
体目标,当然还要关注预习及课后的积累和思考。正确
的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的方向,只有方向对了教学才能
做到有的放矢。
课例研究综
2.过程中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也

学会了学习这类气体制备探究的方法。

【核心素养】课题2第1课时《溶解度》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课题2第1课时《溶解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溶解度》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的内容。

在课题1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溶液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解的过程,溶液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

基于溶液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是定性的研究上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

通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结晶等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物质溶解性和溶液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了解了溶液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的用途,会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学法上学生已经基本会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实验结论,但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能力,容易将一般规律绝对化。

【教学目标】1.通过数据或实验现象判断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说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2.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3.通过理解饱和状态,举例说明结晶现象并根据实验过程辨别结晶的两种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两者之间如何转化。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衍生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氯化钠、硝酸钾、高锰酸钾、烧杯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化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温故而知新】1.溶液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乳浊液_______,_______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提出问题:一种物质在水里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呢?引入新课【新知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实验探究】: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 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包含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检验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本课题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气味介绍总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过木炭、硫、铁丝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探讨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为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我们将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的课堂改为学生实验探究课,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在交流讨论中得到提升。

本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要多角度观察,并能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结论。

除此之外,本实验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事可做。

通过交流讨论、团结协作顺利完成实验,解决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本实验课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就是加热的操作以及硫的燃烧实验部分会造成环境污染。

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所以,如果要在学生实验中增加此实验,必须改进,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环保意识教育。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初学化学,兴趣浓厚,甚至对每一个实验都充满探究欲望,但大部分的学生仅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表面认识。

单纯觉得实验本身有趣,而忽略了对实验本质的探究。

学生已学完第一单元知识,具备了药品取用、加热,各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也仅处于初级模仿阶段,加上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创造力欠缺,所以,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氧气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未做过系统的探究。

本节内容为氧气的性质,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实物观察和实物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思维模式。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通用3篇)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课题氧气单元第二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对气体“氧气”进一步学习,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

通过引入化学史的方式,借助实验探究,从科学家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出氧气物理化学性质,一方面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并且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通过观察木炭、硫粉、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学习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并掌握化合反应的定义;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判断物质变化类型,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学习氧气的发展史,养成敢于质疑的精神,形成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认识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关键信息的获取,依据科学事实,总结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提出问题:氧气的这些用途是由它的什么来决定的呢?思考讨论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回忆氧气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用图片展示给学生,突出氧气对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性,由生活问题转向化学学习。

讲授新课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___________气体;(2)标准状况下,密度________________;(3)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_;(4)固态、液态呈__________________;(5)工业氧气储存在______________中。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师演示实验: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设计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二课时实验室化学试剂取用规则及操作方法【过渡】了解了实验室化学试剂取用规则,我们知道了在取用化学试剂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那具体我们怎么操作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怎么取用固体的试剂吧!【板书】2.固体试剂的取用【问题1】回忆图中容器的名称及用途,思考大理石应该存放在哪个容器中?【学生1】集气瓶,装气体试剂的;广口瓶,装固体试剂的;细口瓶,装液体试剂的。

【学生2】大理石是固体,应该放在广口瓶中。

【问题2】下列是常用的固体试剂,观察其外形,你有什么发现?【学生3】不同的固体试剂有不同的形态,有粉末状、块状、颗粒状、晶体状的。

【总结】大家都观察得非常仔细,不同形态的试剂我们要对应选择不同的仪器取用,这样可以提高我们取用的效率,像块状和较大颗粒状的试剂我们用镊子取用,而粉末状或小颗粒试剂我们则用药匙或纸槽(纸折叠而成)来取用。

【过渡】用不同的仪器取用不同状态的试剂时怎么操作呢?【板书】1.密度较大的块状或较大颗粒状试剂的取用【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思考:如何操作以免试管破裂?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试剂或较大颗粒状试剂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试剂或较大颗粒状试剂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板书】步骤要点:一横二放三慢竖【学生练习】学生练习,同组互助,教师指导。

【板书】2.粉末状或小颗粒试剂的取用【教师讲解并演示】学生观察思考:怎样操作以免试剂沾附在试管壁上?所用仪器:药匙或纸槽。

步骤:先把试管斜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试剂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试剂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试剂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板书】步骤要点:一斜二送三竖立【学生练习】学生练习,同组互助,教师指导。

【教师演示或实验视频】实验1-3(1)取少量块状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课题课题2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共2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学习目标】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2.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3.初步学会用“观察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评价任务】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完成任务1。

2.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完成任务2。

3.能用观察法配平一些化学方程式,完成任务3。

【学习内容】这节课通过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导入,分析化学变化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让学生用符号表示出微粒的数目,并写出文字表达式,引导学生分析并比较水通电的化学方程式的优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这种导入方法源于学生已有的质量守恒、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的掌握。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如化学式写错、没配平、未标条件、箭头使用不当或遗漏等)。

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练一练,试一试,比一比,并结合使用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及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起引路的作用,重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在练习中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知道了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符号表达式,结合刚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已经完全具备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学生学习的难度可以说不大。

但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却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有的学生把它当做第二外语,感到头疼,有的甚至因此掉队。

主要原因在于元素符号、化学式、元素化合物知识欠缺,在书写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还没有过关的情况下,又开始学习化学方程式。

因此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要循序渐进,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深入,加强训练,逐步熟练。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课题2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书写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利用质量、比例关系定量认识化学反应,发展科学思维,建立从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化学符号三重表征看待化学反应的学科思维,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思考。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化学方程式》这一课题是继前面单元里所学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九年级化学中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

它在本单元中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中介”,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也是九年级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更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教科书通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示例,简单明了地叙述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使同学们知道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很多有关反应的信息,能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各种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初步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化学式的含义。

但尚未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目标1.能根据实验事实用文字和符号描述、表示化学变化。

2.初步建立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说明化学方程式提供的“质”和“量”的关系等信息,体会事物变化中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3.能理解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并能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4.初步学会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能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5.通过用化学方程式规范表示相关化学反应,初步学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思维,能基于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和定量关系,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难点:从多角度读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过程:方的判断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有什么错误吗?H 2+O 2H 2O 2H 2+O 2H 2O教师引导学生以H 2和O 2反应为例探索配平化学方程式的过程。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最新5篇】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最新5篇】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最新5篇】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通过筛选,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课堂引入指导方法一:引导学生复习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从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验学生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实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楚原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思考到底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实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实验室制气的原则。

知识讲解指导注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学生清楚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和实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避免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关于的教材分析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

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便可解决。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 课题2《碳的氧化物》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 课题2《碳的氧化物》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2《碳的氧化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设计选自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碳的氧化物”中的二氧化碳部分。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碳的用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能够用化学视角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为后续学习碳酸及其盐类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二氧化碳的特性和相关现象,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碳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此外,他们还了解了一些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和观察现象感兴趣,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喜欢通过实验和互动讨论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可能会对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密度等概念感到困惑。

此外,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可能是一大挑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这些知识点,通过举例、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困难,教师应采取个性化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设计思路学生对实验室里如何制取气体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知道了实验室常用三种方法来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

语文二年级上册《课题:2 树之歌》教案设计课文

语文二年级上册《课题:2 树之歌》教案设计课文

课题:2 树之歌【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梧、桐”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3.认真观察图画,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了解树木的特点。

【教学难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梧、桐”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壮”等10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2)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 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

(猜一植物)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树之歌》。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2 树之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3)填一填:本课讲了种树,分别【设计意图:以谜语的形式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是。

三、认读生字,了解特点。

1.请学生找到木字家族的字。

想一想这些树都有什么特点?教师随机讲解。

(1)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2)(课件出示4:杨树图片)杨:杨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杨树高)。

(3)(课件出示5:榕树图片)榕:榕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榕树壮)(4)(课件出示6:梧桐树图片)梧桐:“梧桐”树叶像什么?(手掌)谁能用“梧桐”说句话?(5)(课件出示7:枫树图片)枫:枫树到了秋天是什么颜色?(红色)(6)(课件出示8:松柏树图片)松柏:松柏有什么高洁的品质?(松柏不畏严寒,一年四季常青。

)(7)(课件出示9:木棉图片)木棉:木棉的喜好是什么?(喜暖在南方)(8)(课件出示10:桦树图片)桦:注意这个字读四声“hu à”一边生长在哪里?(耐寒守北疆)(9)(课件出示11:银杏、水杉图片)银杏、水杉:这两种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称为活化石,存在已很久远。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氧气》内容不仅涉及基础物质性质的学习,也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物质变化规律的关键环节。

教材通过系统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等)和化学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为学生构建了物质性质研究的基本框架。

同时,教材还详细阐述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加热等,这些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此外,教材还注重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相联系,如氧气在医疗、环保、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总体而言,本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关注知识的拓展与应用,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在进行《氧气》这一章节的教学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准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从知识基础上看,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分类等基本化学概念,对化学实验操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量筒的使用、试管的加热等。

这为学习氧气的性质及其制备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能力层面,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在实验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深入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特别是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从学生心理和学习态度上看,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渴望通过亲手操作来探索化学的奥秘。

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对复杂的概念和实验步骤感到困惑和迷茫。

因此,在《氧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和详细地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课题2《元素》(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2《元素》(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2《元素》(第一课时)设计一、课题内容:本教学设计为人教版新课改教材(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二《元素》。

二、教材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

其中对元素这一概念的形成,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的规律性认识作为教学的主线一直贯穿在教材之中。

本课题教学担负着帮助学生把宏观和微观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概念的重要衔接作用。

1.重点: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

2.难点:原子与元素的区别和联系。

3.关键:如何理解元素概念的形成三、学情分析: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常见物质的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又通过前一课题建立了物质微观构成的初步知识,特别是对于原子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但并不晦涩。

纵览教材已有四次共六段文字涉及过这一名词,学生已经有了多次感知,在日常生活中“元素”这一用语也时常出现。

但要完成从微观到宏观,理解好“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一定义仍是教学中的难点。

学生对于“元素”概念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的意识还没有形成,本节课地壳、生物体中元素含量的了解可以使他们更好的感知元素的存在,理解消化这一概念。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元素的概念,是重点也是难点,理解了元素是物质的宏观组成,以及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分布,除此之外,还学习了物质与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望同学们课后多复习并练题加以巩固。

七、作业布置。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认识无机盐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也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2.正确了解某些元素(钙、铁、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3.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组织研究小组开展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获取有用化学信息;2.调查市场上有关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查看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和药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辩证看待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逐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二、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着重叙述了一些必需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钙、钠、钾),结合已经学习的化学物质如水、溶液和营养素,促进学生对化学物质与健康生活的密切关系的认识更趋向完整和深入。

同时教材还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铁、锌、硒、碘、氟几种元素的生理功能。

为了正确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教材指出了微量元素分为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类,而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问题,摄入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这将使学生认识到,对含某些元素的营养补剂要科学地、辩证地看待,科学生活需要均衡膳食、合理营养。

三、学情分析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如物质的组成,生物学知识,信息技术的操作运用等)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如从电视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关补钙、补锌和补铁等保健药剂的广告,以及身边各类疾病的发生)出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获取有关的知识与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样既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可使学习更具主动性、互动性和开放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题2 氧气》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制备以及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这一章节是学生初次系统接触非金属元素,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具有基础性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氧气的基本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学生能应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尊重和科学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释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太空探索的视频,如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呼吸的片段,然后提问:“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如何生存?”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重要性。

2. 回顾旧知:回顾八年级下册学习的空气成分,特别是氧气的占比,引出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二)、新知探究1. 氧气的性质:通过PPT展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支持燃烧等,同时结合实验视频加深理解。

2. 氧气的制取: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如加热高锰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等方法,解释其背后的化学反应。

3. 氧气的应用:讨论氧气在医疗、工业、科研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三)、实践操作1. 安全提示:讲解实验安全知识,如正确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正确操作实验器材等。

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氧气的收集、颜色变化等。

3. 实验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进一步理解氧气的性质。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的研究(第2课时)(人教版)教学设计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的研究(第2课时)(人教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根据教材和教师讲解的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a.二氧化碳制取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制取效果?
b.如何进行气密性检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c.二氧化碳收集和验满的技巧有哪些?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二氧化碳制取知识的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养成遵守实验规程、珍惜实验资源的良好习惯。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通过二氧化碳制取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b.结合实验操作演示,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安全操作规范。
c.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加深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2.针对教学难点,我计划采取以下策略:
a.在气密性检验环节,设计互动教学,让学生相互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提高实验成功率。
b.对于二氧化碳的收集和验满技巧,通过示范、练习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b.课后组织学生开展二氧化碳制取实验的拓展研究,鼓励他们创新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c.开展化学知识竞赛和科普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二氧化碳制品,如汽水、灭火器等,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制取的吗?”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2、本节课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习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②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问题方法;②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观察实验现象。

③学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②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③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三、重点和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描述。

四、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较熟悉,有一定的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不同的活动,通过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描述实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并通过充分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媒体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

七、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圣火耀珠峰”引入,既激发学生探究氧气的欲望,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设计上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通过演示实验,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现象描述能力。

在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上,用演示实验、讨论等方法加以落实。

在练习、复习上采用了投影并结合生活例子来加以巩固提高。

教学中学生可能对现象的描述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坚持要少讲,引导学生多练,不代替学生唱独角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课题2
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一、题目的性质
本题型为工程设计类。

二、选题依据及目的
为满足系统负荷日益增长的需要,提高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根据系统发展规划,拟建设一座110kv变电站。

设计原始资料如下:
1、电网性质
输入110KV 2回最大输入80MW
最小输入60MW
输出35KV 8回最大输出80MW
最小输出60MW
2、设计内容
(1)、主接线形式的确定;
(2)、短路电流的计算(Sb = 100MVA、Ub = Uav);
(3)、变电所硬母线设计;
(4)、降压变压器及站用变压器的确定;
(5)、配电装置的形式确定及主要电气设备和导体的选择校验;
(6)、防雷、接地的设计;
(7)、绘制相关图纸。

3、环境条件
当地最高温度35.7︒C,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25.5︒C,年最低温度-2.5︒C;热月地下0.8m 处土壤平均温度18.3︒C;当地海拔高度800m;地震级小于7度;最大风速20m/s;当地雷电日数T=67.6日/年,地处ρ'700ς.m的砂土地带;其他条件不限。

四、进行方式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收集的有关文献资料,在学校进行分析研究,编写说明书,在微机房进行报告打印等。

五、工作量大小及准备程度
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较适当,学生经过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本论文。

要求学生对电子技术以及微机原理课程较为熟悉,并有一定的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六、参考文献
一、规程类:
(1)电力部. 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SDGJ84 88.
(2)能源部. 220~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S].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3)电力部.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S].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6)电力部.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S].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7)电力部. 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S].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二、手册类:
(1)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编,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2)电力工业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编. 电力工程电气设备手册(电气一次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3)宋继成.220~500kV变电所电气接线设计[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7.
(4)丁毓山. 变电所设计(10~220kV)[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发电厂变电所电气接线和布置,上册,西北电力设计院,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年.
(6)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编,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二次部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三、工程图纸产品类:
(1)云南鲁布革发电厂主接线图,平面布置图,断面图.
(2)云南省电力局调度所编. 云南电网电气主接线[R],昆明:1993.
(3)国家电力公司农电部,35kV及以上工程典型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1.
四、教材类
(2)卓乐友.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200例[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付知兰. 电力系统电气设备选择与实用计算,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0.
(4)卓乐友. 大型火力发电厂厂用电系统[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10.
(5)范锡普. 发电厂电气部分[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6)陈衍. 电力系统分析[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
(7)贺家李.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4.
(8)胡国根. 高电压技术[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