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3.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4.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5.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他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6.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相互连接,形成食物网8.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9.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第二单元10、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11.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2.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而其他生物则通过摄取其他生物或者无机物质来获取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够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通过生长和繁殖维持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6.生物由细胞构成: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观察。
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或借助仪器,也可以利用工具如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的方法包括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取样本、如实记录调查过程、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等。
生物归类可以按形态结构特点、生活环境和用途等进行分类。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态因素是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则是指其他生物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食物链、竞争和共生等。
初一生物知识点
初一生物知识点初一生物知识点大全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
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二、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三、认识生物的方法:①观察法;②调查法四、生物归类法;①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②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③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二、生物圈范围:①大气圈的底部;②水圈的大部;③岩石圈的表面三、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六、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②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八、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九、生态系统:①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②组成:I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II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十、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十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十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十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二章、细胞的生活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三、玻片标本的种类:①按存放时间分:永久的、临时的;②按材料分:切片、涂片、装片四、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五、植物细胞:①细胞壁:保护和支持;②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③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叶绿体等;④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
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是初中学习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在初一的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生物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复习和回顾。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生物学中,细胞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单位。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膜起着选择性通透的作用,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基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储存着遗传信息。
二、生物种群与群落生物种群是指同种生物个体共同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总体。
生物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等是研究生物种群的重要内容。
群落是指在同一地方生活的不同种类生物的集合体,相互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如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等。
三、生物的营养生物需要进行营养摄取才能生存和生长发育。
生物的营养主要分为三类:植物的光能营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能量;动物的化学能营养,通过摄取食物得到化学能;真菌的吸收营养,通过吸收附近的有机物。
四、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体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调节,以维持内部稳定。
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包括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两种方式。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元传递信息完成的;而内分泌调节是通过激素的分泌对身体进行调节。
五、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繁殖是保持物种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方式。
生物的繁殖方式可以分为两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需要两个个体参与,产生后代的基因组合更为多样化;无性繁殖只有一个个体参与,产生的后代基因与其父代完全相同。
六、遗传与变异遗传是生物种群代际之间遗传物质传递的基本现象。
遗传物质是DNA,它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
在遗传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变异,进而推动物种的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七、昆虫的生活及其应用昆虫是一类具有很高种类丰富度的生物,它们分布广泛,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有重要的影响。
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群居行为、食性特点等。
昆虫在人类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蜜蜂的蜜和蚕的丝等。
八、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生物可以根据细胞的结构,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类。
(完整版)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初一生物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章节知识点总结初一生物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章节的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基础知识1.1生物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进化历程-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1.2 细胞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器官的功能: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1.3 生物的组成- 生物的化学成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生物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第二章:生物的运动与营养2.1 生物的运动- 生物的运动方式:原生动物的鞭毛运动、肌动蛋白运动等- 生物的触觉和运动调节2.2 生物的营养- 生物的营养分类:光能营养、化学能营养、有机物的摄取- 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2.3 生物的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呼吸和新陈代谢的关系第三章:生物的繁殖和遗传3.1 生物的繁殖-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3.2 生物的遗传- 遗传的基本概念: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型等- 遗传的方法: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3.3 生物的变异- 变异的成因:突变、交叉互换等- 变异的形式: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第四章:生物的生长和发育4.1 生物的生长- 生长的类型:数量生长和质量生长- 生长的调控机制:激素调节4.2 生物的发育- 生物的发育阶段:胚胎期、幼体期、成体期- 生物的发育过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胚胎发育第五章:生物的适应与保护5.1 生物的适应- 生物的生态位和生态因子- 生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策略5.2 生物的保护- 生物的天敌和捕食者- 生物的生存危机和保护方法综上所述,初一生物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生物基础知识、生物的运动与营养、生物的繁殖和遗传、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及生物的适应与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初步了解生物的起源和发展、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营养和呼吸、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及生物的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知识。
初一上册生物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初一上册生物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的组成物质:
化学元素: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C、P、O、N等。
化合物:细胞的主要化合物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 细胞的多样性:不同类型的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不同。
2. 细胞的统一性:所有的细胞都具备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它们的基本组成物质也是相同的。
三、细胞学说
1. 细胞的发现: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植物的细胞,而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2. 细胞学说的内容: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所有的细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3.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从发现到提出到建立,经历了几十年的过程。
这个学说在19世纪得到了确认和完善。
四、观察细胞——显微镜的使用
1. 显微镜的构造:镜头、镜筒、转换器、调节旋钮等。
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先对光,再放置装片,然后观察。
3. 显微镜的使用原则: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
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 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也没有复杂的细胞器。
例如细菌、支原体等。
2. 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也有复杂的细胞器。
例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汇总一、认识生物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一 )生物的共同特征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调查时应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生物圈 1概念: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薄层和生物的总和构成生物圈大气圈的底部生物圈 2 范围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一)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使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关系的生物(二)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订并实施计划】制订计划包括确定实验目的、材料、步骤,然后按步骤实施计划.(1)将铁盘内放一薄层湿土,以中轴为界,一边遮光,一边见光;(2)在铁盘两侧中央分别放5只鼠妇(也可以将1 0只鼠妇放入铁盘中轴中央):(3)每分钟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1次,统计l0次。
【实验结果】鼠妇大部分移到无光的一边.【实验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关注实验成功的几个关键点:●关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
制订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设置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实验除了要研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变量,通常变量只有一个。
●控制变量唯一.为了更好地说明实验结果仅仅由实验变量决定,因而在设置对照实验时,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实验组与对照组应完全相同,如除了光不同外,土壤的潮湿度、温度都应该相同.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如图),冬天法国梧桐树落叶而松树不落叶,蛇和青蛙等动物会冬眠,燕子冬天南飞而春天北归等.水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比较明显,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水分的多少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世界的多样性1.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生物指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地球上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2.生物的分类为了方便研究和认识生物,科学家根据生物的共同特征,将其进行分类。
生物分类的层次分别为:门、纲、目、科、属、种。
例如,狗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家犬种。
3.昆虫的特征昆虫是一类有六足并且具有一对复眼的节肢动物,外骨骼坚硬。
昆虫的头部有一对感觉触角和一对颚,消化道呈套式排列。
4.植物的特征植物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且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植物的基本结构为根、茎、叶,通过根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通过叶进行光合作用。
5.真菌的特征真菌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生物,它们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真菌的营养方式为在寄主体内或外生活,吸收有机物质为营养。
第二单元:人体的结构和功能1.人体结构人体结构包括头部、躯干和四肢。
头部包括大脑、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
躯干包括胸部、腹部和骨盆。
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
2.人体器官及其功能人体包含许多器官,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例如,心脏负责泵血,肺部负责呼吸,肝脏负责分解和排除体内废物等。
3.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肺部等器官。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4.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等器官。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养分。
5.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到全身各个部位。
6.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
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接收、传导和处理信息。
7.生殖系统生殖系统是指男女性生殖器官,包括睾丸、睾丸管、输精管、子宫、卵巢、输卵管等。
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繁殖后代。
总结: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和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是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生物的多样性,以及人体的构造和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初一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
初一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例如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
-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例如,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等。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像鱼类生活在水中,通过鳃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而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如人类的呼吸过程。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 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
- 例如,人体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呼吸系统呼出二氧化碳等气体废物。
- 植物也能排出废物,它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 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动物更明显,如猎豹发现猎物后会迅速追击,羚羊发现危险会迅速奔逃等。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一个受精卵可以发育成一个婴儿。
- 生物还能繁殖后代,例如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动物通过卵生(如鸟类产卵)或者胎生(如哺乳动物产仔)等方式繁殖后代。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子女的某些特征像父母。
- 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例如,同一株植物上的花颜色可能会有差异,同一窝小猫的毛色也可能不完全相同。
7.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但是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二、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 调查的一般方法。
- 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展开全文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命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
它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
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斗争关系、互助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
6、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7、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不仅为生产者自身的生长、生殖、以及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2)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食物和能量,包括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和植物(菟丝子);(3)许多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蚯蚓、秃鹫、屎壳郎)是分解者,利用动植物的遗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观察1.概念: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取资料的方法。
2.类型(1)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
(2)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3.科学观察的要求(1)有明确的目的。
(2)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
(4)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5)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调查(如森林资源的清查、人口的普查等)1.概念: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步骤:①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确定调查对象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③若范围大,可选择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普查)和抽样调查,抽样的方法一般是随机抽样)④如实记录(避免主观因素影响)⑤调查结果的整理的分析(有时要用到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调查活动的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归类→整理4、注意事项:①设计一个比较适合的调查表②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要全面细致、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
③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
④注意安全。
第二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作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自养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者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异养微生物:大多数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通过分解、吸收腐烂动植物的遗体或者寄生在动植物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自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知识点一: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
1.确定观察目的
(1)观察某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
(2)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活环境;
(3)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活习性;
(4)观察并比较不同生物,说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等等。
2.明确观察对象
(1)观察植物时,注意植株的高度、形态、____________等。
注意不要破坏植物。
(2)观察动物时,注意它们的形态特点、____________和生活环境等。
3.做好观察记录
要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并从观察的结果中找寻规律。
4.交流观察结果
将观察的结果在班内进行交流。
知识点二:科学方法——观察
特别提醒
野外观察一定要注意安全,听从老师的安排。
1.观察的方法
(1)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
(2)可以借助放大镜、__________、望远镜等仪器观察。
(3)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观察。
(4)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
2.观察的基本要求
3.我们所观察的生物大多是植物和动物。
除这两类生物外,还有真菌、细菌、________等生物(这些生物大部分个体比较微小,结构比较简单)。
【参考答案】
知识点一
2.(1)生长环境(2)运动方式
知识点二
1.(2)显微镜(4)测量
2.目的;一定的顺序;计划
3.病毒。
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1. 生物的特征: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现象。
2. 生物体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则通过摄食获取营养物质。
3. 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4. 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生物体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实现个体的生长和发育。
5. 生物体的生殖和遗传:生殖是指生物体产生后代的过程,遗传则是亲代和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6. 生物体的变异和进化: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传过程中产生的差异,进化则是种群中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7.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所在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8.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成分。
9.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传递的重要结构。
10.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以上知识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的内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实用7篇)
②可以降低叶片温度
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3、蒸腾作用的应用: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移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对移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
学习都是从发问开始,科学研究也是从问题着手。保持好奇的天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
生物人的由来知识点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运动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篇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8、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行皱襞、小肠绒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含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学时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选取一部分调查作为样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
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标、音像资料。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
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约20千米左右的圈层。
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必需携带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有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8、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鱼离不开水)。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生物和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9、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10、对照试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一些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实验。
4.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等。
5.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液泡、叶绿体等。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7.显微镜的结构包括物镜、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等。
8.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等。
9.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10.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证据、
胚胎学上的器官发育重演律等。
11.生物进化的历程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
到复杂。
12.人类的进化历程主要包括猿到人的进化、人脑的进化等。
1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等。
14.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
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等。
15.食物链是指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联系。
以上是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一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生物知识点总结初一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着我们自身的健康和生存环境的保护。
在初一上学期的生物学习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
第一单元: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们构成了我们的身体。
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其中,细胞膜起到了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质中含有许多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这些细胞器各司其职,共同完成细胞的各种功能;细胞核则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了遗传物质——DNA。
第二单元:植物的组织结构植物体主要由细胞组成,而细胞根据功能不同,分为表皮细胞、导管细胞、栅栏细胞等多种组织。
其中,表皮细胞覆盖在植物体表面,起到保护和调节水分的作用;导管细胞则负责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的输送;栅栏细胞是植物叶片中的细胞,它们排列整齐,形成了气孔,参与了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
第三单元:动物的组织结构动物的组织结构与植物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上皮组织覆盖在动物体表面,起到保护和感觉的作用;结缔组织主要是连接和支持其他组织,如骨骼和血管等;肌肉组织可以收缩和伸展,使动物具有运动能力;神经组织则负责传递和控制信息,使动物能够做出反应。
第四单元: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消化是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吸收则是将小分子吸收到细胞中进行利用。
在消化系统中,口腔、食道、胃和小肠等器官分别负责不同的消化功能;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中,通过肠壁上的细胞摄取和吸收营养物质;利用则是细胞利用这些营养物质进行生命活动和能量供应。
第五单元: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是生物体不断发展和传递基因的过程。
生长是指生物体体积、质量和结构的增加,它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繁殖是指生物体通过产生后代来传递基因,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第六单元: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传递基因的过程,它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和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重点总结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水、食物等)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
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绝大多数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的汗液、尿液、呼出的二氧化碳;植物落叶能带走一
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例如“葵花朵朵向太阳”。
5.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就是遗传,亲子代之间的差异性就是变
异。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科学探究的方法
1.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2.探究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六个
过程。
在实验方案中以设置对照实验为基础,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只有一个变量。
三、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主要有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4.生物对环境的改变和影响
例:树木净化空气、蚯蚓疏松土壤等
四、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
物部分主要是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3.生产者: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4.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5.书写食物链的注意事项:①食物链的起始是生产者②食物链中只能出现生产者和消费者③
箭头的方向被吃指向吃
6.食物链中生产者数量最多,最高级消费者数量最少,有毒物质DDT最高级消费者体内积
累最多。
7.食物网: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8.生物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9.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结构越复杂、生物
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生产者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
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