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反应;(3)能够分析金属材料的组成和性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2)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3)学会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金属材料的制备和检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3)培养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物理性质:(1)金属的颜色、状态、密度等;(2)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2)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3. 金属材料的制备和性能:(1)金属的冶炼方法;(2)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3)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3)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反应原理;(2)金属材料的性能分析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2)实验法:观察金属的物理性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3)讨论法: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属材料的图片、视频等;(2)实验器材:进行金属材料的制备和检测;(3)网络资源:查询金属材料的相关信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金属的概念;(2)提问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激发学生兴趣,引入金属材料的学习。

2. 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1)介绍金属的颜色、状态、密度等;(2)讲解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3)举例说明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1)分组讨论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2)实验演示金属的化学性质;(3)引导学生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九年级化学教案 金属材料9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 金属材料9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金属材料9篇金属材料 1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19xx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

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

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采撷短小、精致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说出来听听。

现在,你最想知道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及时整理。

活动探究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具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吗?知识共享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用到哪些金属材料?你能设计出更别致的用途吗?有兴趣的同学,请你走上讲台,为我们做一次精彩的演说!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有哪些关系了吗?变讲台为师生共同拥有的活动舞台。

《金属材料》精品教案

《金属材料》精品教案

《金属材料》精品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整理金属的相关知识、活动评价、实验举证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学生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2.从研究单一物质过渡到归类研究物质,学生感受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通过金属和合金的用途,学生体会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感受化学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

【学习过程】环节一:联系生活,引入主题一、合金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与 (或 )熔合而成的具有的物质。

2.性质: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各成分金属。

(1)硬度:合金的硬度一般成分金属。

(2)熔点:合金的熔点多数成分金属。

二、铁合金阅读教材73——74页,完成以下内容1.铁合金根据含碳量不同分为和。

其中生铁含碳量为,钢(用量最大)的含碳量为。

生铁硬度,抗压,性,可以铸造成型,钢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钢一般分为和。

据不同,碳素钢可分为、、。

不锈钢是最常见的一种,它的合金元素主要是和。

三、铝和铝合金1、铝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2)、与盐酸反应:【实验3-4】现象:方程式:(3)、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3-5】现象:方程式:两性氧化物:四、新型合金阅读教材77——78页,了解几种新型合金环节二:探究学习,了解新知【学习任务一】铁合金1.联系日常生活中的铁合金用品,谈谈它们的性能。

2.铁合金的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3.不同的铁合金在组成上有什么区别,性能有什么不同,各自有什么用途?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纯铁的熔点比生铁的熔点低B.纯铁的硬度比生铁的硬度小C.钢可分为碳素钢、合金钢和不锈钢三大类D.将生铁炼成钢就是将生铁中的杂质碳除去【学习任务二】铝和铝合金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有错误的是( )A.氢氧化铝和盐酸:Al(OH)3+3H+=Al3++3H2OB.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Al2O3+2OH-=2AlO2-+2H2OC.铁溶于稀硫酸:Fe+2H+=Fe2++H2↑D.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OH)3+3OH-== AlO2-+3H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锈钢不管何时何地永不生锈B.铝是较活泼的金属,因此,硬铝的缺点之一是抗腐蚀能力差C.我国早在商代就已经制造和使用青铜器了D.24K的金首饰就是100%的纯金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硬铝B.黄铜C.钢铁D.水银环节三:辨别明晰,归纳概念环节四:科学精神,民族意识1.除常见合金外,目前还有大量的新型合金。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学会使用金属材料进行制作和加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金属的性质;(2)学会运用金属材料进行实际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爱护材料、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定义与特点(1)介绍金属的定义;(2)讲解金属的特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金属的分类(1)介绍金属的分类及常见金属;(2)分析不同金属的性质及应用。

3. 金属的物理性质(1)密度、熔点、沸点等;(2)实验演示金属的物理性质。

4. 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2)实验演示金属的化学性质。

5. 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1)介绍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铸造、锻造、焊接等;(2)实际操作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2)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金属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2)实验法:观察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实践法:动手制作金属材料。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属的图片、视频等;(2)实验器材:进行金属性质的实验;(3)制作工具:进行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金属?金属有哪些特点?(2)讲解金属的定义及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新课:(1)介绍金属的分类及常见金属;(2)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3)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

3. 实验演示:(1)演示金属的物理性质实验;(2)演示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

2.了解常见合金和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不同,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了解物质的用途虽然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但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认识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认识到合金的性能优于纯金属的性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用途,物质用途体现其性质”的思想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3.教学用具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黄铜片、铜片、铝合金片、铝片4.标签教学过程第二篇: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历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3.教学用具(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幻灯片;集气瓶、导管、烧杯、水槽、止水夹4.标签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过渡]: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二百多年前,重温拉瓦锡的实验。

让我们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金属材料》化学教案

《金属材料》化学教案

《金属材料》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金属的分类、制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定义与性质2. 金属的分类与制法3. 金属的应用与实例4. 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5. 金属材料的分类与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定义、性质、分类、制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的反应现象。

3. 运用案例分析法,介绍金属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 实验试剂:铁、铜、锌、铝等金属单质,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金属材料的图片、视频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分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什么是金属?金属有哪些特点?二、金属的定义与性质(10分钟)1. 讲解金属的定义,强调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性。

2. 分析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实验现象进行讲解。

三、金属的分类与制法(10分钟)1. 介绍金属的分类,包括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等。

2. 讲解金属的制法,如冶炼、电解等。

四、金属的应用与实例(5分钟)1. 分析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建筑、电子、交通等。

2. 举例说明金属的应用实例,如铁轨、电线、汽车等。

五、金属材料的分类与特点(5分钟)1. 讲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2. 总结金属材料的特点,如强度高、耐腐蚀、导电性好等。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金属的定义、性质和特点,掌握金属的分类、制法和应用。

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九年级《金属材料》教案

九年级《金属材料》教案

九年级《金属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2. 培养学生掌握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应用。

3. 提高学生对金属材料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概念及分类2. 金属的物理性质3. 金属的化学性质4. 金属的应用5. 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实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材料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铁、铜、铝等金属样品,烧杯、试管等。

2. 教学课件:金属材料的性质及应用。

3. 作业:课后练习题。

六、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1. 矿石开采与冶炼2. 金属的提炼与加工3. 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七、金属的物理性质1. 金属的密度、熔点、沸点2. 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3. 金属的磁性八、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2. 金属与酸的反应3. 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九、金属的应用1. 金属在建筑领域的应用2. 金属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3. 金属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十、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1. 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开发2. 金属材料的回收与利用3. 金属产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六、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1. 矿石开采与冶炼了解金属矿石的开采过程学习金属的冶炼原理和方法掌握金属的提炼与加工技术2. 金属的提炼与加工探索金属的熔炼、精炼过程介绍金属的铸造与轧制技术了解金属的热处理与表面处理方法3. 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学习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流程掌握金属材料的热加工与冷加工技术探讨新型金属材料的研发趋势七、金属的物理性质1. 金属的密度、熔点、沸点实验测定不同金属的密度了解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变化规律探讨金属的熔点与晶体结构的关系2. 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测试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分析金属延展性的影响因素探讨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八、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现象学习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的化学方程式分析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应用实例2. 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金属与不同酸的反应速率探讨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机制了解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原理3. 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学习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特点掌握金属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操作应用金属氧化还原反应解释实际问题九、金属的应用1. 金属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探讨金属材料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学习金属建筑材料的性能要求与设计原则了解金属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2. 金属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认识金属在电子元器件中的作用学习金属导电材料的选择与加工技术探讨金属在半导体产业中的应用前景3. 金属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分析金属材料在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中的应用了解金属材料对交通工具性能的影响探讨金属材料在交通工具轻量化进程中的作用十、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1. 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学习金属资源的分布与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探讨可持续的金属资源开发策略了解金属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技术2. 金属材料的回收与利用掌握金属废料的回收方法与流程探讨回收金属材料的经济学与环境效益分析金属回收利用的挑战与机遇3. 金属产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了解金属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学习金属产业的环保法规与标准探讨金属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及应用。

金属材料教案

金属材料教案

金属材料教案第一篇:金属材料教案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通性和差异)。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合金的优良性能。

教学难点:1、如何合理选用金属材料。

2、合金与纯金属性能的差异。

教学过程:一、金属的物理性质1、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图片,从而导出课题。

2、通过多媒体展示的金属材料的用途找出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

第二篇:金属教案第1节课(绪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金属工艺学的概念;2.了解主要的工艺方法;3.知道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2.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3.发展现状和趋势;4.本课程的特点;5.学习方法;6.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 1.主要的工艺方法; 2.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原则、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2.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103.发展现状和趋势;4.本课程的特点;5.学习方法;6.重要性。

六、布置思考题1.试述金属成形的主要方法。

第2节课(第一章工程材料基础知识§1 材料的力学性能)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强度和塑性指标的符号、单位及意义;2.掌握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的测定原理、方法、符号及应用。

3.了解拉伸试验方法和拉伸曲线图;4..了解多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强度指标; 2.塑性指标; 3.硬度; 4.冲击韧性; 5.疲劳强度。

三、重点、难点重点:金属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的概念难点:疲劳强度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1.强度指标;15 2.塑性指标;10 3.硬度;10 4.冲击韧性;5 5.疲劳强度。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了解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2)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会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珍惜金属资源,节约用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2. 教学难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探究;(2)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2. 实验药品:铁、铜、锌、铝等金属单质,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3. 教学课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图片和视频;4. 教学素材:金属材料的实物标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思考金属的特性;(2)提问:什么是金属?金属有哪些性质?2.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1)分组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有哪些?(2)实验演示:铁、铜、锌、铝等金属的物理性质实验;(3)学生实验:观察金属的密度、熔点、导电性等性质。

3. 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1)分组讨论: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哪些?(2)实验演示:金属与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的反应;(3)学生实验:铁与稀盐酸、铜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4.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讲解金属腐蚀的原因;(2)讲解金属的防护方法;(3)学生实验:铁的腐蚀与防护实验。

五、作业布置:1. 总结本节课所学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腐蚀与防护知识;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腐蚀与防护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金属材料》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金属材料》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共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回顾旧知,说出化学课堂上曾接触过的铁、铝、铜、镁、锌等常见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归纳金属与氧气的反应;3、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镁、锌、铁、铜与盐酸、硫酸接触的现象,认识根据金属能否与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可分为两类:氢前金属和氢后金属;4、比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归纳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和定义;5、通过生活事实和实验现象的比较分析认识到金属的活动性是不同的【教学重难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置换反应【教学准备】镁带、锌粒、铝片、铁丝、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镊子、试管(每班至少4支)【教学模式】实验探究与讨论分析相结合1【教学过程】23456【板书设计】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反应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1.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以Mg、Al为代表。

2.升温时能与氧气反应:以Fe、Cu为代表。

3.高温下也不能与氧气反应:以Au为代表。

金属活动性:Mg、Al>Fe、Cu>Au二、金属与酸(HCl、H2SO4)的反应1、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而且反应的剧烈程度也不相同。

2、金属活动性顺序:Mg> Zn> Fe> Cu。

7【教学反思】本节课由于受条件限制,不能设计学生的分组实验探究,没有很好的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

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还需要伸入思考以及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8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初步掌握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思考和实验探究引出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通过分析归纳出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规律是由众多的个别现象中提炼出来的共性。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金属的分类和特点;(3)学会使用金属材料进行制作和加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金属的性质;(2)学会运用金属材料进行实际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知道合理利用金属资源。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颜色、状态、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3. 金属的分类:根据金属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4. 金属的制作和加工:金属的熔炼、铸造、锻造、焊接、切割等工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类和制作加工方法。

2. 教学难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在实际制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 教学素材:金属样品、图片、视频等。

3. 制作材料:铁丝、铜片、铝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如硬币、钥匙等)引起学生对金属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制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2. 讲解: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类和制作加工方法。

3. 实验:进行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如金属与酸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实践:分组进行金属制作加工活动,如焊接铁丝、铸造铜片等,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调查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思考如何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观察现象的准确性和记录数据的完整性。

七、教学拓展:1. 开展金属材料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参观金属加工厂,了解金属材料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最新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教案7篇

最新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教案7篇

最新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教案7篇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工具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爆炸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实验探究:粉尘爆炸。

(实验7-2)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

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

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以下图标。

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5篇)

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5篇)

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5篇)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精选5篇)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门课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篇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类型】活动课: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的】l、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l、激趣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课时安排】l课时【教学环节】提出课题→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实验探究→交流反馈→填写报告【教学策略】本课题第一次出现“活动与探究”,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开端。

第一个探究活动教师可先演示,学生模仿;第二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

【课前准备】蜡烛、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白纸(稍微硬些的)、澄清的石灰水【学生活动设计】l、对课题涉及的知识方面的疑点提出质疑;2、每二人一组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3、在教师的参与下进行生生交流;4、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

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学生阅读]P7“活动与探究”[学生讨论]1、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2、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4、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向老师咨询[学生质疑](可能问到的问题)1、石蜡是一种什么物质2、蜡烛怎么会有各种颜色3、蜡烛是怎么制成的4、烛芯仅是纯棉线吗5、为什么点燃烛芯就能引燃蜡烛6、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是因为它都变成蜡油了吗7、蜡烛燃烧有时冒黑烟是怎么回事8、、蜡烛燃烧时是固体蜡燃烧还是蜡油燃烧还是有其他情况9、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什么越来越高10、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闻到很难闻的气味[教师答疑](边答疑边为后面的实验探究设下埋伏,凡是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到答案的暂不作答)[学生活动]试述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应用。

2.掌握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应用,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2.教学难点: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有哪些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2)学生回答:自行车、手机、电脑、汽车等。

2.金属材料的分类(1)展示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铁、铜、铝、不锈钢等。

(2)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金属材料的颜色、光泽、硬度等特征。

(3)根据特征,将金属材料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

3.金属材料的性质(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金属材料的性质吗?(2)学生回答: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3)讲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等,并举例说明。

4.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1)讲解金属材料的结构,如金属原子排列、晶格结构等。

(2)引导学生分析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3)举例说明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如铜的导电性优于铁,是因为铜的原子排列更紧密。

5.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应用(1)讲解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如铸造、锻造、焊接等。

(2)展示金属材料的加工实例,如汽车零部件、建筑构件等。

(3)引导学生分析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应用,如汽车零部件的加工与汽车性能的关系。

6.实验观察(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

(2)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质。

(2)拓展金属材料的其他应用,如新型金属材料、环保金属材料等。

(3)布置作业:收集有关金属材料的资料,了解金属材料的最新发展。

四、课后作业1.熟悉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应用。

2.分析一种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3.收集有关金属材料的资料,了解金属材料的最新发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应用,以及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九年级《金属材料》教案

九年级《金属材料》教案

九年级《金属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金属材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定义及分类2. 金属的物理性质3. 金属的化学性质4. 金属的冶炼和加工5. 金属材料的应用及前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的冶炼原理及金属材料的加工技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2. 运用实验演示法,直观展示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金属材料的定义、分类及性质,解释金属的冶炼和加工过程。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金属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材料的实际运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金属材料的应用及前景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金属材料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金属材料的概念、性质、冶炼和加工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后作业。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问题,正确操作实验,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完成课后作业。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化学》2. 实验器材:金属样品、实验仪器、试剂等。

3. 辅助材料:PPT、视频、图片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金属材料的概念、分类及性质。

金属材料的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金属材料的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金属材料的教学设计引言:金属材料是工程材料中最为常用的一类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强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

教授金属材料的知识对于工程类专业的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享一份针对金属材料教学的设计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将金属材料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掌握常见金属材料的分类、特点和应用;3. 理解金属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机制;4. 学习金属的表面处理和防腐方法;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特性:a. 金属的定义和基本特点;b. 组织与性能的关系;c. 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缺陷。

2. 常见金属材料的分类、特点和应用:a. 黄铜、铝和钢铁等常见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应用;b. 合金材料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 金属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机制:a. 弹性和塑性的基本概念;b. 应力-应变关系的表达;c.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机制。

4. 金属的表面处理和防腐方法:a. 表面处理的目的和方法;b. 防腐方法的分类和选择。

5. 实验演示和实践活动:a. 实验室中的金属材料性能测试;b. 实地考察金属产品的设计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PPT展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实验教学:设置金属材料实验室,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金属材料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加深他们对金属材料的认识。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金属产品,在现实中观察并分析金属材料的应用和特点,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和反馈1. 课堂小测验:通过随堂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金属材料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金属材料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2)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学会金属的鉴别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金属材料;(2)学会使用仪器和工具进行金属材料的检测;(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金属资源,节约使用的意识;(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1)金属单质;(2)合金;(3)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 金属的物理性质(1)金属的密度、熔点、沸点;(2)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3. 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水的反应;(2)金属与酸、盐的反应;(3)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2.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金属的鉴别和应用。

难点:1. 金属的化学性质;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2)运用实验法验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金属材料的性质;(2)实验器材和仪器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材料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学生自主学习,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3. 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金属的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总结实验结果。

4. 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金属与氧气、水、酸、盐等物质的反应,总结实验结果。

5. 金属的鉴别和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学会金属的鉴别方法,了解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2.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3.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如何合理考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它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点评
创设情景
故事引入: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
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天气十分
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
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

原来装
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
妙地化为了灰尘。

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
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猜一猜: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采撷短小、精致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有哪些关系
学生交流与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决定它的相关用途,而由用途可以大致推测出它的物理性质。

即: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归纳整合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请同学们说说。

【第二课时】
师生交流
教师展示图片:要把神州5号飞
船送入太空,就需要推力很大的宇宙
火箭,并且要求火箭的飞行速度达到
每秒8公里以上才行。

在这样快的速
度下,火箭外壳与大气摩擦将会产生
上千度的高温。

与此同时,当火箭发动机工作时,还要喷出几千度的高温气流,这样一来,火箭尾部就得承受摄氏四千度以上的高温。

结合教材表和教材的资料,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阅读与交流:
1.从表和教材的资料得知,所有的纯金属如果从熔点角度来看,都不符合火箭外壳的设计标准。

2.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制造代用品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对各种材料的需求。

教师再次指导学生阅读并强调:事实上,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

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仅有的这些纯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

因此合金材料应运而生。

活动探究
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性: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颜色、硬度、熔点等多角度进行比较。

议一议:你知道合金材料有哪些优良的物理性能生共同拥有的活动舞台。

适时应用STS 渗透教育。

自然过渡。

学生分析与小结:
1.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合于不同的用途,或者要求更高的材料需求。

比如硬度更大、熔点更高、加工更方便,并且改变了颜色、密度、韧性、耐磨性、导热性、导电性以及延展性等等。

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3.钛和钛合金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拓展研究
设计与辩论:综合考虑飞行中火箭的实际情况,①设计出制
造火箭外壳所用材料的物理指标;②公开辩论所设计物理指标的可行性。

归纳整合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地方请同学们说说。

在应用中更深刻的领会知识。

点评
两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金属材料的课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故事化的教学情景入手,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和方案,并用交流、实验、设计、辩论等方式,得出如何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由学生熟悉的神州5号飞船上天事件,自然过渡到探究合金的相关知识,进而迁移到设计火箭外壳材料的物理指标。

这样创设的教学环节既生动、真实而又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要求。

两节课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由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什么。

二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参与面广、参与程度深。

三是教师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下,于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四是多次、适时应用STS渗透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和乐趣。

你想知道璀璨的秦文化吗请看:
秦铜之冠——秦陵铜车马
秦陵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M处,1980年局部试
掘铜车马坑时,在一木椁内出土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铜车
马,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

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

各个部
件分别铸造,然后用嵌铸、焊接、粘接、铆接、子母扣、纽环
扣接、销钉连接等多种机械连接工艺,将众多的部件组装为一体。

通体彩绘,马为白色,彩绘时所用颜料均为用胶调和的矿物颜料,利用胶的浓度塑造出立
体线条。

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

它完全仿实物精心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帝车驾的风采。

秦代的金属加工技术有了辉煌的成就,在秦陵铜车马的制造上集中体现出来。

秦陵铜车马共有三千多个零件,秦代工匠巧妙地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连接、子母扣连接、转轴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将此结合为一个整体,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特别是一、二号车的伞盖,其厚度仅~厘米,而面积分别为和平方米,整体用浑铸法一次铸出,即使在今天,要铸成这么大而薄、均匀呈穹窿形的铜件也非易事。

至今,铜车马上的各种链条仍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牵动辕衡,仍能载舆行使。

秦陵铜车马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