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空气在圆形直管中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合集下载

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测定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并掌握传热膜系数的测定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管内强制对流传热是指在管内流体中,由于流体的运动而产生的传热现象。

传热过程中,液体或气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会因为温度差而发生传热。

在强制对流条件下,由于流体的动力作用,会增加固体表面附近的液体或气体的速度,从而增加了固体表面附近的换热系数。

本实验采用垂直放置的管道,在管道内通过水来进行强制对流传热。

通过测量水进出口温度差、水流量以及管道内壁温度差等参数,计算出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

三、实验器材1. 垂直放置的导热试件2. 水泵和水箱3. 流量计和温度计等测试仪器四、实验步骤1. 将导热试件放入垂直放置的试件支架中,并连接好进出水管道。

2. 打开水泵,调整水流量,使其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3. 测量进口和出口水温,并计算出温度差。

4. 测量导热试件内壁的温度差。

5. 根据测量得到的参数,计算出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流速下,传热系数随着壁温度差的增大而增大。

这是因为在强制对流条件下,液体或气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会因为温度差而发生传热。

当壁温度差增大时,液体或气体与固体表面接触的面积增大,从而增加了换热系数。

六、实验误差分析本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测量仪器误差:如温度计、流量计等仪器精度限制;2. 实验环境误差:如室内温度变化、水泵压力变化等;3. 实验操作误差:如读数不准确、流量控制不稳定等。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水进出口温度差、水流量以及管道内壁温度差等参数,计算出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流速下,传热系数随着壁温度差的增大而增大。

本实验为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2017年整理】实验五对流传热系数

【2017年整理】实验五对流传热系数

实验五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会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2.测定空气在圆形直管内(或螺旋槽管内)的强制对流传热系数,并把数据整理成准数关联式,以检验通用的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

3.了解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二、实验内容测定不同空气流量下空气和水蒸汽在套管换热器中的进、出口温度,求得空气在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

三、基本原理1.准数关联式对流传热系数是研究传热过程及换热器性能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间壁式换热装置来达到物料的冷却和加热目的,这种传热过程是冷热流体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的热量交换,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

由传热速率方程式知,单位时间、单位传热面所传递的热量为q=K(T-t) (5—1)而对流传热所传递的热量,对于冷热流体可由牛顿定律表示q=αh·(T-T w1) (5—2)或q=αc·(t w2-t) (5—3)式中q———传热量,W/m2;α———给热系数,W/m2·T———热流体温度,℃;t———冷流体温度,℃;T w1、t w2———热、冷流体侧的壁温,℃;下标:c——冷侧h——热侧。

由于对流传热过程十分复杂,影响因素极多,目前尚不能通过解析法得到对流传热系数的关系式,它必须由实验加以测定获得各影响因素与对流传热系数的定量关系。

为了减少实验工作量,采用因次分析法将有关的影响因素无因次化处理后组成若干个无因次数群,从而获得描述对流传热过程的无因次方程。

在此基础上组织实验,并经过数据处理得到相应的关系式,如流体在圆形(光滑)直管中做强制对流传热时传热系的变化规律可用如下准数关联式表示N u=CR e m P r n(5—4)Ndu=αλ(5—5)R du dw A e ==ρμμ(5—6) 式中 N u ———努塞尔特准数;R e ———雷诺准数;P r ———普兰特准数;w ———空气的质量流量, Kg /s ;d ———热管内径, m ;A ———换热管截面积, m 2;μ———定性温度下空气的粘度, Pa ·S ;λ———定性温度下空气的导热系数, W /(m ·℃);α———对流传热系数, W /(m 2·℃)。

空气在圆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给热系数测定实验

空气在圆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给热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三空气在圆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给热系数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定传热系数和给热系数的方法。

2、加强对传热理论的理解。

3、学习化工中常用的准数关联方法及对数坐标纸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1、从传热原理知道,对于稳态传热有:Q=Vs·ρ·Cp·(t2-t1)=K·A·Δtm=α·A·Δt即K= Vs·ρ·Cp·(t2-t1)/ A·Δtm其中Δtm= t2-t1 / ln[(T-t2)/(T-t1)] (℃)由于蒸汽冷凝热阻与黄铜管壁热阻远小于内管空气对流给热热阻,可以忽略不计,故有K ≈α2、由因次分析可得知,空气在圆直管内强制湍流传热中,有:Nu=C·Rem 式中μρdu=Re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得:lgNu=lgC+mlgRe可见,若以Nu与Re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应得斜率为m截距为lgC的直线。

3、上面式中符号意义Q ——传热速率,W;Vs——空气在实验状态下的体积流量,m3/sA——传热面积,m2K——总传热系数,W/(m2·K)Δtm——传热平均温度差,℃α——空气侧对流给热系数,W/(m2·K)Δt——给热温度差,℃t1 、t2——被加热流体进出口温度,℃ρ——空气在实验状态下的密度,m3/KgCp——空气比定压热容,J/(kg·K)4、有关参数的测定空气温度t1 、t2——用热电偶测出电位数值,经转换用数码显示仪显示空气流量——用转子流量计测出蒸汽压力——用弹簧压力计测得三、实验装置1、实验装置结构及流程见图2、套管换热器尺寸:内管为黄铜管,Φ31mm×3.5mm,L=1.6m,套管为50mm水煤气管,并覆以保温材料。

四、实验方法1、首先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结构及流程2、正确操作顺序:(1)启动罗茨鼓风机,并打开空气调节阀,使空气进入套管换热器内管(2)打开电热锅炉注水阀,向锅炉注水至1/2~2/3液面处,打开加热器开关,加热并产生一定压力的蒸汽(3)打开电热锅炉的出口调节阀,让蒸汽进入套管,并排放套管内空气,仪表盘动态显示系统各温度值(4)按动“显示数据”按钮,调入原始数据记录表(5)待系统稳定后,按动“确定”按钮,当前一组数据计入原始数据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划分为8个以上测点,并按上述方法记录各组数据(6)按动“处理数据”按钮,进入数据处理环境界面,按动“显示结果”按钮,便可查看数据处理结果数据表、曲线及其回归方程式五、实验结果1、PCE-ES处理结果:2、Excel数据处理结果:六、思考题1、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有哪些?答:①流体的物性与种类;②流体流动的原因;③流体流动的状态;④传热面的形状;⑤位置与大小等;即可用表达式表示为α=f(ρ,μ,Cp,λ,u,L,βg△T)。

气体强制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

气体强制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

气体强制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观察水蒸气在换热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并判断冷凝类型; 2.测定空气在圆直管内强制对流给热系数i α;3.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 m Pr 0.4中常数A 、m 的值。

4.掌握热电阻测温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在套管换热器中,环隙通以水蒸气,内管管内通以空气,水蒸气冷凝放热以加热空气,在传热过程达到稳定后,有如下关系式:VρC P (t 2-t 1)=αi A i (t w -t)m (1-1) 式中:V ——被加热流体体积流量,m 3/s ; ρ——被加热流体密度,kg/m 3; C P ——被加热流体平均比热,J/(kg·℃);αi ——流体对内管内壁的对流给热系数,W/(m 2·℃); t 1、t 2——被加热流体进、出口温度,℃;A i ——内管的外壁、内壁的传热面积,m 2;(T -T W )m ——水蒸气与外壁间的对数平均温度差,℃;(1-2)(t w -t)m ——内壁与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度差,℃;(1-3)式中:T 1、T 2——蒸汽进、出口温度,℃;T w1、T w2、t w1、t w2——外壁和内壁上进、出口温度,℃。

当内管材料导热性能很好11221122()()()lnw w w m w w t t tt t t t tt t ----=--11221122()()()ln w w m w w T T T T T Tw T T T T ----=--i i i i d Nu λα=iipi ic λμ=Pr ,即λ值很大,且管壁厚度很薄时,可认为 T w1=t w1,T w2=t w2,即为所测得的该点的壁温。

由式(1-1)可得:(1-4)若能测得被加热流体的V 、t 1、t 2,内管的换热面积A i ,以及水蒸气温度T ,壁温T w1、T w2,则可通过式(1-4)算得实测的流体在管内的(平均)对流给热系数αi 。

气体强制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

气体强制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

5.4 气体强制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 P108一.实验目的:1.测定强制对流的给热系数;2.数据整理成特征关联式。

二.实验原理:对于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强制湍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关联式可以表示成:Re Pr a bNu A = (1) 系数A 与指数a 和b 则需由实验加以确定。

对于气体,Pr=0.7基本上不随温度而变b=0.4,可视为一常数,因此,式(1)可简化为: Re a Nu C =lg lg lg Re Nu C a =+ (2)式中: λαd Nu 2= μρdu =Re 通过实验测得不同流速下转子流量计的流量,空气的进、出口温度和换热器的壁温(因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外壁温度与壁面的平均温度近似相等,进出口处温度略有偏差,取算术平均值),根据所测的数据,经过查物性数据和计算,可求出不同流量下的Nu 和Re ,然后用线性回归方法(最小二乘法)确定关联式Re a Nu A =中常数A 、a 的值。

三.实验流程及设备四、主要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1.区别传热面积与截面积;2排气、排水;3.用origin 对数据进行处理。

六、提问:1.此装置是否可以测定K ?答:可以,根据传热机理:21()m V P Q A t q C t t αρ=∆=-可知,由于蒸气的对流传热系数一般>104,而紫铜管的导热系数也很大,二者的热阻占总热阻的比例很小,可忽略不计,这样冷流体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可作为总传热系数对待。

可用12111K δααλ=++∑来分析。

2. 一般换热的三种方式是什么?答:蓄热式,间壁式,冷热流体直接混合式。

3. 传热机理:传热通过哪三种方式进行?A.辐射:斯蒂芬-波耳兹曼定律。

B.热传导:傅利叶定律;C.对流:牛顿冷却定律。

4. 间壁式换热器类型:夹套式、沉浸式、喷淋式、套管式、管壳式 P223本实验使用套管式换热器,冷热流体分别走管程和壳程。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董女青1120102745一、实验目的1、掌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测定空气在圆形直管内的强制对流传热系数, 验证准数关联式。

2、了解套管换热器的结构及操作,掌握强化传热的途径。

3、学习热电偶测量温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冷热流体在间壁两侧换热时,传热基本方程及热衡算方程为:Q = KAAtm = m^Cp (t入一t出)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可表示为:1 1 b 1—------- 1 ---- 1 ----K a :入a 0 式中:Q—换热量,J/sK—总传热系数,J/(m' s)A—换热面积,m:At m-平均温度差,°CCp—比热,J/ (kg • K)nu—质量流量,kg/sb—换热器壁厚,ma i、a o—内、外流体对流传热系数,J/(m? • s)依据牛顿冷却定律,管外蒸汽冷凝,管内空气被加热,换热最亦可表示为:Q = a jAj(t w - t) = a 0A0 (T — T w)式中:t w.凡一管内(冷侧)、管外(热侧)壁温,t、T-管内(冷侧)、管外(热侧)流体温度测定空气流量、进出口温度、套管换热面积,并测定蒸汽侧套管壁温,由于管壁导热系数较大且管壁较薄,管内壁温与外壁温近似柑等,根据上述数据即可得到管内对流传热系数,由丁•换热器总传热系数近似等丁•关内对流传热系数,所以亦可得到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

流体在圆形直管强制对流时满足下述准数关联式:Nu = O.O237?e°-8Pr0-33式中:Nu-努塞尔特准数,Nu=^,无因次Re—雷诺准数,Re = ^,无因次P L普兰特准数,Pr =耳,无因次测定不冋流速条件下的对流传热系数,在双对数坐标屮标绘加he关系得到一条直线,直线斜率应为0. &三、实验内容1、测定不同空气流星下空气和水蒸汽在套管换热器换热时内管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推算总传热系数。

2、在双对数坐标中标绘M L R決糸,验证准数关联式。

气体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测定.

气体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测定.

实验七 气体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测定一.实验目的1.测定空气在圆直管中做强制对流时的传热膜系数,井将测量数据整理成准数关联式。

2.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求出描述过程规律的经验公式。

3.了解热电偶和数字温度显示仪的配合使用。

二.实验原理依据理论公式推导出可实验测定的参数,再把实验得到的参数值整理计算出相关公式。

1.空气传热膜系数测定空气传热膜系数“α”和总传热系数“K ”的关系式为:2111αλδα++=K 其中传热的黄铜管壁厚δ=0.001米,导热系数λ=377W/ m·k , 蒸汽冷凝膜热阻系数α2= 2×104,而空气传热膜系数α在100上下,对比之下,λδ和21α都可忽略不计,因此上式可写成:α11≈K ,即:K=α。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 Q = KF m △t m ,可改写为:Q = αF m △t m ,而传热量Q = V s ρC p (t 出-t 进),整理后得: mm p s t F t t C V ∆∙-∙∙∙=)(进出ρα (1)式中:α—传热膜系数,[W / m 2·k]; Vs 一空气的体积流量, [m 3/s];ρ一流量计处的空气密度, [kg/m 3]; Cp 一空气定压比热, [J /k g ·k];(t 出—t 进)一进出口处气体温差, [℃]; Fm 一换热平均面积 [m 2];△t m —管壁温度与管内流体温度的对数平均温差,[℃]。

△t m =)()(ln出进进出t T t T t t --- (2)T —进热蒸汽温度,[℃];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实验测出相关参数,进而求出空气传热膜系数α。

2.准数Nu 和Re 的求算当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的一般形式为:对于强制湍流而言,Gr 准数可以忽略,故(3)本实验中,可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计算上述准数关联式中的指数m 、n 和系数A 。

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变量Re 和Pr 分别回归。

实验五 空气在圆形直管中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doc资料

实验五  空气在圆形直管中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doc资料

实验五空气在圆形直管中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实验五 空气在圆形直管中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传热膜系数α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影响α的因素;2、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联式中的系数C 和指数m 、n 的方法;3、通过实验提高对α关联式的理解,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4、掌握测温热电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对流传热的核心问题是求算传热膜系数α,当流体无相变化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一般形式为:Nu = C Re m Pr n Gr p对强制湍流,Gr 准数可以忽略。

Nu = C Re m Pr n本实验中,可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准数关联式中的指数m 、n 和系数C 。

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变量Re 和Pr 分别回归。

为了便于掌握这类方程的关联方法,可取n = 0.4(实验中流体被加热)。

这样就简化成单变量方程。

两边取对数,得到直线方程:Re lg lg Prlg4.0m C Nu+=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 。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的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得到系数C ,即mNu C Re Pr 4.0=用图解法,根据实验点确定直线位置,有一定的人为性。

而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可以得到最佳关联结果。

应用计算机对多变量方程进行一次回归,就能同时得到C 、m 、n 。

可以看出对方程的关联,首先要有Nu 、Re 、Pr 的数据组。

雷诺准数 μρdu =Re努塞尔特准数 λαd Nu 1=普兰特准数 λμp C =Prd —换热器内管内径(m )α1—空气传热膜系数(W/m 2·℃)ρ—空气密度(kg/m 3)λ—空气的导热系数(W/m·℃)Cp —空气定压比热(J/kg·℃) 实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准数Re 之值。

根据定性温度计算对应的Pr 准数值。

同时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α值。

对流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对流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对流传热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对流传热现象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深入理解对流传热的原理和规律对于优化传热过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对流传热实验的主要目的包括:1、测定空气在圆形直管内强制对流传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并与经验关联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加深对对流传热基本原理的理解。

2、了解实验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方法。

3、观察和分析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如流速、温度等。

二、实验原理对流传热是指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在强制对流情况下,流体的流速对传热系数有着显著的影响。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对流传热的热流量$\Phi$ 可以表示为:$\Phi = hA\Delta T$其中,$h$ 为表面传热系数,$A$ 为传热面积,$\Delta T$ 为壁面与流体之间的温差。

对于圆形直管内的强制对流传热,表面传热系数可以通过经验关联式计算。

在本次实验中,采用迪图斯贝尔特(DittusBoelter)关联式:$Nu = 0023Re^{08}Pr^{n}$其中,$Nu$ 为努塞尔数,$Re$ 为雷诺数,$Pr$ 为普朗特数,$n$ 的取值取决于流体的加热或冷却情况,加热时$n = 04$,冷却时$n = 03$。

努塞尔数、雷诺数和普朗特数的定义分别为:$Nu =\frac{hd}{k}$$Re =\frac{ud\rho}{\mu}$$Pr =\frac{\mu C_{p}}{k}$其中,$d$ 为管道内径,$k$ 为流体的热导率,$u$ 为流体流速,$\rho$ 为流体密度,$\mu$ 为流体动力粘度,$C_{p}$为流体定压比热容。

通过测量流体的流速、温度、压力等参数,可以计算出雷诺数、普朗特数和温差,进而求得表面传热系数的实验值。

将实验值与关联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可以验证关联式的准确性,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三、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对流传热实验装置主要由风机、风道、电加热管、圆形直管、测温热电偶、压差计、流量计等组成,如图 1 所示。

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学号:2011XXXXXX 姓名:XXX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一、实验目的1、测定空气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对流时的传热膜系数α1。

2、把测得的数据整理成N =B Re^n 形式的准数方程式,并与教材中相应公式比较。

3、掌握藉助于热电偶测量壁面温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圆形直管内空气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α1 的测定。

本实验系水、空气在套管换热器中进行强制对流的换热过程。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Q = α1×A1×Δt = α1×A1×(T-Tw) (1)即:α1= Q / ( A1×Δt ) [w/(m^2K)] (2)式中:α1---- 传热系数(有些教材中用符号h);A1 ---- 换热管内表面积[m^2];Δt --- 热流体和管壁传热温差[℃];Q ---- 传热速率[w],按下式求出:Q = W×Cp×(T1 - T2) [w] (3)式中:Cp ---- 空气的定压热容[J/(Kg×K)];T1、T2 ---- 空气进出换热管的温度[K];W ---- 空气的质量流量[Kg/s]。

W =C ×Sqrt ( ρ0×( V-V0 ) ) [Kg/s] (4)式中:ρ0 ---- 孔板处空气密度[Kg/m^3];V、V0 ---- 压力传感器的读数和初读数[mv];C----孔板流量计的校正系数。

套管换热器在某一风量W 下稳定操作,测得进出换热器的空气及换热管壁的温度等参数后,即可算出一个α1值。

若改变操作风量,即可测得不同的α1值。

2、准数方程式对于空气,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准数方程式,一般表示成:Nu =B×Re^n (5)Re = d×u×ρ/ μ=d w / ( sμ)Nu = α1×d / λ式中:d ----- 换热管直径[m] ;s ----- 换热管截面积[m^2] ;μ------?定性温度下空气的粘度[Pa s];λ------ 定性温度下空气的导热系数[W/(m K)]。

蒸汽空气对流传热传热系数的测定(可编辑)

蒸汽空气对流传热传热系数的测定(可编辑)

蒸汽空气对流传热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三蒸汽—空气对流传热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目的 1.测定套管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 K; 2.测定圆形直管内传热膜系数α,并学会用实验方法将流体在管内对流及强制对流时的实验数据整理成包括传热膜系数α的准数方程式; 3.了解并掌握热电偶和电位差计的使用及其温度测量。

实验原理由量纲分析法可知,空气在园形直管中强制对流被加热时的传热膜系数符合下列关联式:式中 A 与 n 为待定系数与指数.本实验通过调节空气的流量,测得对应的传热膜系数,然后,将实验数据整理为 Re 与 Nu 等特征数,再将所得的一系列Nu~Re 数据,通过双对数坐标作图或回归分析法求Pr0.4.得待定系数 A 和指数n,进而得到传热膜系数α与 Re 的经验公式。

测定传热膜系数实验装置实验步骤 1.实验前的准备,检查工作。

1 向电加热釜加水至液位计上端红线处。

2 检查空气流量旁路调节阀是否全开。

3 检查蒸气管支路各控制阀是否已打开,保证蒸汽和空气管线的畅通。

4 电源是否完好。

2.实验开始―人工实验操作。

1 合上电源总开关。

2 打开加热电源开关,设定加热电压不得大于200V ,直至有水蒸气冒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换热器出口处有水蒸气。

3 启动风机并用放空阀来调节流量。

在一定的流量下稳定 5~10 分钟后分别测量空气的流量、空气进出口的温度。

温度由显示仪显示,切换开关:1-光滑管空气入口温度;2-光滑管空气出口温度;3-粗糙管空气入口温度;4-粗糙管空气出口温度;5-加热器内温度。

换热器内管壁面的温度由双路显示仪(上面光滑管壁面热电势;下面粗糙管壁面热电势)测得。

然后改变流量,稳定后分别测量空气的流量、进出口的温度及壁面温度,再继续实验。

4 实验结束后,依次关闭加热电源、风机和总电源。

注意事项 1 实验前将加热器内的水加到指定的位置,防止电热器干烧损坏电器。

2 计算机数据采集和过程控制实验时,应严格按照计算机使用规程操作计算机,采集数据和控制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对流传热系数测定

实验对流传热系数测定

平均值(℃),������——空气进、出口温度������1、������2的平均值(℃),������w——内管内壁温度(℃)。 总传热速率方程:
联立式(1)(2)(3)得:
������ = ������������∆������m(3)
������������∆������m = ������������������������(������2 − ������1)(4) 而
=
������������
=
������������������������(������2 − ������1) ������������������∆������m
序 号 T(℃)
1. 102.0 2. 102.0 3. 103.8 4. 104.3 5. 103.6 6. 103.7 7. 103.6 8. 103.6
且������o ≫ ������������, ∴ ���������−��� 1 ≫ ������o−1, ������������为空气的传热膜系数。
������−1 = ���������−��� 1 + ������o−1 ������ ≈ ������������(6)
联立(1)(2)(3)(4)(5)(6)得:
������ = 17.8mm = 0.0178m,������ = 1m。������1、������2、������1、������2均由控制台测得,计算出对应的������m后查
取相应温度下的������、������������值,������由控制台测得的流量������′换算得到:
������
5. 14.7
6. 13.0
7. 11.6
8. 10.3

化工原理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化工原理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实验七 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学习用近似法、简易Wilson 法测定空气与管壁传热膜系数的原理;2. 掌握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际结果比较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3. 用测定的传热膜系数,整理成努塞尔准数Nu 与雷诺准数Re 之间成n C Nu Re =的形式,并验证实测Nu 的与Re 关系式与公认式n Nu Pr Re 023.08.0=是否一致。

4. 训练运用实验实测的数据拟合成经验公式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流程装置简介(如图1-1所示)本实验装置只要由加热系统、控制系统、调节系统三部分构成。

由电加热器—热电偶—可控硅控制仪组成调节系统;由孔板流量计—压力传感器—电子电位差计—阀门组成的空气流量计测量调节系统;由空气进、出口处的热电偶—自动平衡记录仪组成测温系统。

空气由旋涡机进入风管,经电加热器加热到温度T 1后,进入套管换热器的内管,与环隙的水进行热交换,空气冷却到温度T 2后排出;空气的流量由连有压力传感器的孔板流量计测得,空气流量变化的信号通过压力传感器传送到UJ —36电位计,可读出电位差值,计算出空气的实际流量。

换热器的热空气进套管,换热器的温度由可控硅控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由记录仪内的红蓝笔是否走直线来判断。

由于外力的作用,使流体被迫流动而产生传热的现象,称为强制对流传热。

对于空气在圆形直管内,强制对流传热的膜系数1α的测定方法有如下几种:(以空气作热流体,水作冷流体,两流体在套管换热管中作逆流运动,空气的质量流量用孔板流量计配压力传感器,用电位差计测出压力传感器两侧的电势差值而计算得到。

)2.数据处理方法图1-2 简易Wilson 图解法示意图 图1-3 Nu —Re 的关系线方法1、近似法:根据传热速率基本方程式:m t KA Q ∆= , 即 t A Q K ∆=1 (7) 而总传热系数与对流传热系数之间的关系为:22121112111d d d d R d bd R K s m s αλα++++= (8) 套管换热器壳程走的是水,因水的传热性能非常好,其传热膜系数2α可以达到几千w/m 3•℃,其热阻值221d d α很小。

[详细讲解]实验6空气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详细讲解]实验6空气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6 空气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测定空气在圆直管中强制对流时对流传热系数。

2.通过使实验掌握并确定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中的系数;3.通过实验提高对准数的理解,并分析影响对流系数的因素,了解强化传热的措施;4.掌握强制对流传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5.了解热电偶和电位差计的使用和仪表测温方法。

二、实验原理1.本实验装置为套管式换热器,空气走管内水蒸汽走管间,两流体在换热器内进行热量交换,其传热基本方程式:Q=KA ∆t m其中:Q=Wc p (t 进-t 出)∆t m =(T-t 进)-(T-t 出)/Ln(T-t 进)/(T-t 出)当测取Q 、A 后便可得到K 值。

ii m O O A 1A b A 1KA 1α+λ+α= 分析可知蒸汽的对流传热热阻、金属导热热阻都远小于空气对流热阻,则上式可近似写成ii A 1KA 1α= 又 KA=O O i i A K A K =当传热面积A i (内管内壁面积)时,由上述内容可得:mi i i t A QK ∆==α (1)2.若从实验中通过热过热电偶,测取内管的外壁温度,由于金属管热阻很小可忽略其内外壁间的温差,于是αi 也可由牛顿冷却定律(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得出:mi i t A Q∆=α (2)(2)式与(1)式比较只是∆'t m 与∆t m 略有区别,∆'t m 是以壁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的平均值。

从热阻观点看(1)式忽略了蒸汽对流传热热阻和金属管壁导热热阻。

而(2)式只忽略了金属导热热阻,因此用(2)得到的αi 应更好些。

如用(1)计算αi 可认为用代替蒸汽温度,使αi 更接近真实。

3、空气在圆直管中强制对流传热时,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关联式可写成如下形式:np Pr Re c Nu =在一定范围C 、P 、n 内为代定系数,其中在这里为已知系数,被加热时取n =0.4由实验可测得数据并整理出各准数系列数据。

4、准数关联式中把Re 与Nu 看成相关量,二者成幂函数关系,若用4.0r u P /N 与Re 为对应变量,在双对数座标上进行标绘,应得到一条直线,由此可以确定,待定系数p 和c 值,并进一步确定准数关联式的具体形式。

传热实验

传热实验

实验五、传热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2、学习常用参数的测量原理及方法,了解数字显示仪表原理及使用要求。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装置中以饱和水蒸汽在环隙内流动加热管内空气,水蒸汽和空气间的传热过程由三个传热环节组成:水蒸汽在管外壁的冷凝传热。

管壁的热传导,管内空气对管内壁的对流传热。

低粘度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强制湍流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为:Nu=0.023Re 8.0Pr n(1)式中:当流体被加热时n =0.4当流体被冷却时n =0.3本实验中空气在管内被加热时n 取0.4,这样(1)式的具体形式为Nu=0.023Re 8.0Pr 4.0 (2)流体的定性温度取进、出口平均温度。

在本实验中,空气温度在45-70℃时,其Pr 近似取为0.696,于是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为:Nu=0.0199Re 8.0 (3)准数关联式中各准数的测取与计算1、Nu 的测取与计算λαi i d Nu =式中:i α-- 管内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w/m 2℃)i d -- 管内径(m )λ-- 定性温度下空气的导热系数(w/m ·℃)本装置中,内管为Φ25mm 2⨯紫铜管,有效长度为1.25m ,管壁很薄,这样管壁热阻很小.而管外水蒸汽冷凝传热系数远远大于管内侧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因此,整个传热过程中的热阻主要集中在管内空气一侧,于是K≈i α。

根据:总传热速率方程Q=KS Δt m 可得i α≈K=m t S Q∆=3600(⨯∆-m P s t S t t c V )进出ρ式中:Vs -空气流量(m 3/h ),可由孔板流量计测得,而孔板流量计的压差通过压力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由表头显示,其单位为kp aV s =A 1R2A式中:R-孔板压差(kpa )A 1:系数,本装置A 1=32.37 A 2:系数:本装置A 2=0.485ρ-空气定性温度下的密度Kg/m 3,t +=273273293.1⨯ρt=2t 出进+tCp -空气在定性温度下的比热容,(kJ/Kg ℃ ) S-传热面积(m 2)T —水蒸汽温度,即操作压力下水的饱和温度,(℃)进t 、出t -空气的进、出口温度,本装置采用铂电阻(Pt100)测量,并由数字显示仪表直接读出.2、Re 的求取Re=μρμπρμρi s i i s i d V d d V u d 4210536.336004-⨯=⨯=式中μ-空气在定性下的粘度(Pa .s )三、实验装置传热实验装置图1、蒸汽发生器2、蒸气管3、补水口4、补水阀5、排水阀6、套管换热器7、放气阀8、冷凝水回流管9、空气流量调节阀10、压力传感器11、孔板流量计12、空气管13、风机(XGB型旋涡风机)四、操作要点1、实验开始前,先熟悉配电箱各按钮与设备的对应关系以便正确开启按钮;2、检查蒸气发生器中水位,使液位保持在1/2-2/3;3、打开总开关和仪表开关;4、实验开始时,关闭蒸汽发生器补水阀,接通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电源,打开不凝气阀门,并始终保持微开;5、待蒸汽产生后开启风机,打开空气出口阀门,将空气流量控制在某一定值,待进、出口温度及壁温稳定后记录进、出口温度、壁温和压差读数.通过出口阀调节空气流量,可从最大流量调到最小流量重复实验8-10次,记录数据;6、实验结束后,先停蒸汽发生器电源,再停风机电源,清理现场。

实验五 空气在圆形直管中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实验五  空气在圆形直管中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实验五 空气在圆形直管中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传热膜系数α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影响α的因素;2、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联式中的系数C 和指数m 、n 的方法;3、通过实验提高对α关联式的理解,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4、掌握测温热电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对流传热的核心问题是求算传热膜系数α,当流体无相变化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一般形式为:Nu = C Re m Pr n Gr p对强制湍流,Gr 准数可以忽略。

Nu = C Re m Pr n本实验中,可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准数关联式中的指数m 、n 和系数C 。

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变量Re 和Pr 分别回归。

为了便于掌握这类方程的关联方法,可取n = 0.4(实验中流体被加热)。

这样就简化成单变量方程。

两边取对数,得到直线方程:Re lg lg Pr lg4.0m C Nu+=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 。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的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得到系数C ,即mNu C Re Pr 4.0=用图解法,根据实验点确定直线位置,有一定的人为性。

而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可以得到最佳关联结果。

应用计算机对多变量方程进行一次回归,就能同时得到C 、m 、n 。

可以看出对方程的关联,首先要有Nu 、Re 、Pr 的数据组。

雷诺准数 μρdu =Re努塞尔特准数 λαd Nu 1=普兰特准数 λμp C =Prd —换热器内管内径(m )α1—空气传热膜系数(W/m 2·℃)ρ—空气密度(kg/m 3)λ—空气的导热系数(W/m·℃) Cp —空气定压比热(J/kg·℃) 实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准数Re 之值。

根据定性温度计算对应的Pr 准数值。

同时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α值。

进而算得Nu 准数值。

因为空气传热膜系数α1远小于蒸汽传热膜系数α2,所以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α1约等于冷热流体间的总传热系数K 。

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在热传导领域,了解材料的传热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传热膜系数是描述传热过程中热流对传热区域表面传递能力的指标。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探索传热过程中的相关特性。

实验原理管内强制对流传热是指在管内通过流体进行传热的过程。

传热膜系数可以通过测量传热器件的传热功率以及相关参数的测量得到。

传热器件通常包括一段管道,其内壁通过对流来传递热量,而外壁通过辐射和对流损失热量。

根据传热定律,传热功率可以表示为:Q=ℎA(T2−T1)其中,Q表示传热功率,h表示传热膜系数,A表示传热区域表面积,T2和T1分别表示管外和管内的温度。

实验设备和材料•导热仪:用于测量传热功率。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管道内外的温度。

•流量计:用于测量流体流量。

•水槽:用于控制流体的温度。

•管道:用于进行传热实验。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并将其按照实验装置图连接起来。

2.将流体(如水)注入水槽,通过调节水槽温度和流量计来控制流体的温度和流量。

3.开始记录实验数据:测量传热器件的传热功率、温度传感器测温和流量计读数。

4.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流体和环境温度稳定。

5.测量多组数据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实验数据处理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传热功率Q。

2.计算传热区域表面积A。

3.计算传热膜系数ℎ。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处理的结果,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传热膜系数。

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传热膜系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传热膜系数随流体温度和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2. 管道材料的导热性能对传热膜系数有影响。

3. 传热膜系数与流体性质(如粘度、密度等)相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以下问题: 1. 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对测量结果有影响,需要注意测量位置的选择。

2. 流量计的准确度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有影响,需要选择精确的流量计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成功测定了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并探究了影响传热膜系数的因素。

5强制对流下空气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5强制对流下空气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强制对流下空气传热膜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空气在强制对流条件下,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2、比较圆形光滑管和螺纹管强化传热效率 二、实验任务1、计算光滑管或螺纹管的空气传热膜系数K2、用双对数坐标作图Re ~Nu3、计算准数关联式Nu=CRe m 中的待定参数C 、m 三、实验原理流体在圆形直管中强制对流时的给热系数(亦称对流传热膜系数)的关联式为b m A Nu Pr Re ⋅=(1)对空气而言,在较大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Pr 准数实际上保持不变,取Pr=0.7。

因流体被加热,故取b =0.4,Pr b 为一常数,则上式可简化为:m C Nu Re =(2)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得:Re lg lg lg m C Nu +=(3)上式中~作图为一直线,由式(3)确定出式中的系数C 与指数m 。

μπρμπρμρd V d dV du 44Re 1211===λρλλαdt S t t C V Kd d Nu m p ∆-===)(121 式中:V :空气的体积流量, m 3/s ;ρ1:空气的密度, kg/m 3;11273273293.1t P P P aa ++=计前ρt 1:空气的进口温度, ℃; t 2:空气的出口温度, ℃;α:空气在管内的给热系数, W/m 2× ℃;蒸汽冷凝传热膜系数远大于空气传热膜系数,1α≈K。

因此,测得冷热流体的温度及空气的体积流量,即可通过热衡算求出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 ,由此求出空气传热膜系数α1。

S :传热面积,以管内表面计, m 2;dl S π=Δt m :内管管壁与空气温差的对数平均值(5)式中T 为内管管壁的温度, ℃。

C p 、μ、λ由平均温度查表得。

四、实验装置五、实验操作(以光滑管为例)1、开总电源、仪表电源,选择换热器类型;2、开进气阀1并关进气阀23、将空气流量阀完全打开,再打开风机4、打开疏水阀15、打开蒸汽阀1并关蒸气阀2,使蒸汽压强在50~100KPa 范围6、打开排气旋塞1,以排出不凝气体,一段时间后关上7、调节空气流量阀和蒸汽阀,使蒸汽压强回到固定压强8、等5~10min 空气出口温度稳定后读取数据9、继续调节空气流量阀进行下一组实验10、实验结束,关闭蒸汽进口阀,切断鼓风机电源。

实验五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

实验五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

5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5.1 实验目的(1) 测定水蒸汽在圆直水平管外冷凝给热系数α0及冷流体(空气或水)在圆直水平管内的强制对流给热系数αi 。

(2) 观察水蒸汽在圆直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状况(膜状冷凝和滴状冷凝)。

5.2实验原理5.2.1. 串联传热过程冷流体(空气和水)与热流体水蒸汽通过套管换热器的内管管壁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可分为三步:○1套管环隙内的水蒸汽通过冷凝给热将热量传给圆直水平管的外壁面(A 0); ○2热量从圆直水平管的外壁面以热传导的方式传至内壁面(A i ); ○3内壁面通过对流给热的方式将热量传给冷流体(V c )。

在实验中,水蒸汽走套管换热器的环隙通道,冷流体走套管换热器的内管管内,当冷、热流体间的传热达到稳定状态后,根据传热的三个过程、牛顿冷却定律及冷流体得到的热量,可以计算出冷热流体的给热系数(以上是实验原理)。

(以下是计算方法)传热计算公式如下:Q=α0A 0( T –T w )m = αi A i ( t w –t)m =V c ρc C pc (t 2-t 1) (1)由(1)式可得:m w pc c c T T A t t C V )()(0120--=ρα (2)m w i pc c c i t t A t t C V )()(12--=ρα (3)式(2)中,( T –T w )为水蒸汽温度与内管外壁面温度之差, 式(3)中,( t w –t)为内管内壁面温度与冷流体温度之差。

由于热流体温度T 、内管外壁温T w 、冷流体温度t 及内管内壁温t w 均沿内管管长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温差( T –T w ) 和( t w –t)也随管长发生变化,在用牛顿冷却定律算传热速率Q 时,温差应分别取进口(1)与出口(2)处两端温差的对数平均值( T –T w )m 和( t w –t)m ,方法如下:22112211ln )()()(w W W w w T T T T T T T T T T -----=- (4) 22112211ln )()()(t t t t t t t t t t w w w w m w -----=- (5)当套管换热器的内管壁较薄且管壁导热性能优良(即λ值较大)时,管壁热阻可以忽略不计,可近似认为管壁内、外表面温度相等,即T w1=t w1, T w2=t w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 空气在圆形直管中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传热膜系数α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影响α的因素;
2、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联式中的系数C 和指数m 、n 的方法;
3、通过实验提高对α关联式的理解,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
4、掌握测温热电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流传热的核心问题是求算传热膜系数α,当流体无相变化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一般形式为:
Nu = C Re m Pr n Gr p
对强制湍流,Gr 准数可以忽略。

Nu = C Re m Pr n
本实验中,可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准数关联式中的指数m 、n 和系数C 。

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变量Re 和Pr 分别回归。

为了便于掌握这类方程的关联方法,可取n = 0.4(实验中流体被加热)。

这样就简化成单变量方程。

两边取对数,得到直线方程:
Re lg lg Pr lg
4
.0m C Nu
+=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 。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的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得到系数C ,即
m
Nu C Re Pr 4
.0=
用图解法,根据实验点确定直线位置,有一定的人为性。

而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可以得到最佳关联结果。

应用计算机对多变量方程进行一次回归,就能同时得到C 、m 、n 。

可以看出对方程的关联,首先要有Nu 、Re 、Pr 的数据组。

雷诺准数 μ
ρdu =Re
努塞尔特准数 λ
αd Nu 1=
普兰特准数 λ
μp C =Pr
d —换热器管径(m )
α1—空气传热膜系数(W/m 2·℃)
ρ—空气密度(kg/m 3)
λ—空气的导热系数(W/m·℃) C
p —空气定压比热(J/kg·
℃) 实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准数Re 之值。

根据定性温度计算对应的Pr 准数值。

同时
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α值。

进而算得Nu 准数值。

因为空气传热膜系数α1远小于蒸汽传热膜系数α2,所以传热管的对流传热系数α1约等于冷热流体间的总传热系数K 。

则有
牛顿冷却定律: Q =α1AΔt m
A —传热面积(m 2)(管表面积) Δt m —管外流体的平均温差(℃)
2
1
12ln
t t t t t m ∆∆-=

其中: Δt 1= T - t 1 , Δt 2= T - t 2
T —蒸汽的温度,℃
传热量Q 可由下式求得: Q= w
C
p (t 2-t 1)/3600 =Vρ
C
p (t 2-t 1)/3600
w —空气质量流量(kg/h ) V —空气体积流量(m 3/h ) t 1,t 2—空气进出口温度(℃)
实验条件下的空气流量V (m 3/h )需按下式计算: 1
2732731
t t V V t
++⨯=
1
t V —空气入口温度下的体积流量(m 3/h )
t —空气进出口平均温度(℃) 其中1
t V 可按下式计算 1
1
68
.21t
t P V
ρ∆=
ΔP—孔板两端压差(KPa )
1
t ρ—进口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 3)
本实验装置是两条套管换热器,其中一条管是光管,另一条管是螺旋槽管,分别测定和对比流体在两种管强制对流时的传热膜系数。

三、实验容
1、测定水蒸汽—空气物系在常用流速围的传热膜系数;
2、.先设定一种操作条件,待达到定态操作后,再增加50%的热(或冷)流体量,并维持热(或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不变。

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在实验中实施之。

四、实验方法
1、首先用蒸汽发生器加热产生蒸汽,打开光管侧风机,调节孔板流量计R 值约为20
左右。

2、待进口温度t 1稳定在35°C 左右,蒸汽发生器停止加热,打开光管侧蒸汽进气阀,
开始读取温度T、t1、t2、t壁,孔板流量计R值及孔前表压Rp,将这些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
表上。

3、改变孔板流量R值约为30,再测取以上数据并记录,大约做5组数据。

4、然后打开蒸汽放气阀,让蒸汽发生器再次加热,直至其停止加热,同样再做5组数
据,重复几次,将数据记录到实验记录表上。

5、实验结束,先关闭蒸汽发生器加热电源,待系统冷却后,再停风机。

五、实验装置和流程
1.风机
2.流量计
3.调节阀
4.蒸汽套管
5.视镜
6.温度计
7.热电偶
8.安全阀
9.压力表10.压差计11.蒸汽阀12.放气考克13.疏水器14.热电偶转换开关
图 4 实验流程图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管型:管径:17.8mm 室温:o C 实验日期:大气压强:(mmHg)


进口温度
t1(°C)
出口温度
t2(°C)
蒸汽温度
T(°C)
管壁温度
t壁(°C)
计前表压
Rp(mmHg)
流量计示值
R(mmH2O)
管子压差
△P(mmH2O)1
2
3
4
5
6
1、数据的计算整理及列表:
(a )对数平均温度,定性温度: △t m =
2
11
2ln
t T t T t t ---(o C ) t 定=(t 1+t 2)/2 (o C ) (b )密度ρ的计算:
ρ= 0.4645(
t
Rp
Pa ++273) (kg/m 3)
式中:P a —大气压强(mmHg ),可取当地全年平均大气压强计算;
R p —流量计前端被测介质表压强,mmHg t —流量计前介质温度(o C ),可取t=t 1
(c )质量流量(Vs ρ)查产品说明书得流量系数C′=0.001233 Vs ρ=0.001233ρ⨯R (kg/s)
R -压差计示值,mmH 2O
(d )雷诺数(Re )的计算:
Re=
μ
ρ
μ
πρμ
d V d dV dup
s m
m s 273
.14
2==
注:在0-120o C 围,μ可按下式计算: μ=1.72×10-5+4.77×10-8 t 定 (e )实测的Nu 数:
N u 测=
m
m p s t F t t c V d Δ进出⨯⨯-⨯⨯λρ)
(
其中Cp :0-70o C 围,Cp=1.005(kJ/kg·k );t 定=70~120o C Cp=1.009(kJ/kg·k ) 在t 定=40~80o 围可用下式计算λ:
)002491.0(024943.0定
t e =λ
F m =dL L d m ππ=,换热长度L=1.224(米) F m =π×0.0178×1.224=0.0685 m 2 (f )按通和关联式计算的Nu 数:
N u 计=0.0199×(Re)0.8(


t t ++273273) 实测Nu 测与N u 计相比较,相对误差δ;
δ=


测Nu N Nu u -
2、实验结果列表和作图:
数据整理结果列于下表中,并且将结果作出lnRe —lnNu 关系散点图。

实验项目二 螺旋槽管给热准数方程的测定
实验时可以发现,加热蒸汽压相同,空气流量相同,但螺旋槽管的出口温度远比光管高,这证明螺纹强化了传热过程。

当然我们还应具体地测量它的给热准数方程式。

这项测定和前述光管的测定方法相同。

由于两种管子都是用同一管材轧制,为了便于对比,螺旋槽管管径取与光管一致,这样流量和定性温度相同时,两种管子的雷诺数相同。

这样处理方法,见诸于中、外文献。

实验的原始数据和结果见表:
因为Nu=cRe m LnNu=Lnc+mLnRe m 为lnNu-lnRe 直线的斜率,lnC 为截距。

从而得出m,c.因此可以 计算出这种螺旋槽管给热准数方程式是:
Nu=cRe m
七、思考题
1、在实验验中,有哪些因数影响实验的稳定性?
2、影响传热系数K 的因数有哪些?
3、在传热中,有哪些工程因数可以调动?你在操作中主要调动哪些因数?
八、实验注意事项
1、要注意电热蒸汽锅炉的水位控制和排污。

2、必须保证蒸汽上升管线的畅通,防止管线截断或蒸汽压力过大突然喷出。

3、必须保证空气管线的畅通。

即在接通风机电源之前,旁路调节阀必须打开。

要注意测量管中的空气流量控制,不要太大,以免冲走压差计中的水(特别是风机启动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