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研究
浅析我国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浅析我国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自法国路易十四时代颁布《商事条例》(1673年)算起,公司法人的人格独立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损害债权人利益现象也层出不穷,于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应运而出。
本文将从该制度的起源和发展、适用情形、构成要件等方面入手,对我国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加以研究。
标签: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情形构成要件确立意义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概述1.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涵义。
所谓公司法人人格否认(Disregard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制度,是指为阻止公司法人独立人格的滥用,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针对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有限责任,责令公司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社会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目标的要求而设立的一种法律措施。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主要是针对股东特别是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导致事实上的不公平和利益失衡的情况下而设立的一种司法救济途径。
2.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
1905年,美国法官山·伯恩(Sanborn)在审理密尔沃基冷藏运输公司一案时,在判决书中写道,“就现有的权威判例而言,如果说可以归纳一些一般规则的话,那么这一条规则就是,公司应该被视为一个法律主体,并且一直到出现充分的相左的理由为止。
但是,当法律主体的提供被用于侵害公共利益,将违法行为正当化,保护欺诈或者袒护犯罪时,法律则将公司视为数个自然人的联合组织。
” 这项判决,通常被认为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起源。
随后,该制度很快被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效仿,并逐渐被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各国普遍接受并有所发展。
3.中国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新的公司法颁布之前,旧公司法中没有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相关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事实上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诉中证明问题研究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诉中证明问题研究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公司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但其在发挥积极作用之时,也显现出了其固有的”道德危险因素”[1],该表现是公司的独立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极易导致股东滥用,逃避责任,并最终侵犯公司债权人利益。
我国《公司法》确立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却仅规定实体法律规则,对该制度得以实现的诉讼规则基本没有涉及。
由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许多独特性,所以本文将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诉中证明问题进行研究,以求解决该规则在司法实践运用中的一些问题。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概述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又被称为”揭开公司面纱”,指为阻止滥用公司的独立人格及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及其背后的股东的独立人格以及股东的有限责任,使得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及其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目标的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法律措施。
【2】从我国《公司法》第20条及其第64条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立法很简略,并且过于原则化,从而给予法官在司法实践中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其中我国对于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立法涉及到诉讼规则的只有第64条,这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作为一种仅能通过司法救济的制度的定位很不相符。
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诉的证明对象在司法实践中,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构成要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据我国《公司法》第23第3款的规定,本人认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要件即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诉的证明对象包括以下四点:1、主体要件责任主体为股东。
一般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是股东,但是基本上只有持股达到掌握公司控制权的股东才有可能利用其优势滥用公司独立人格来为自己谋取不法利益。
所以让其他股东承担其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当然违背了法律的公平正义的要求。
因此,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一般为控股股东,但是在股东出资不足时,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主体可以是任意股东。
权利主体为债权人。
主张公司人格否认的是债权人,其债权必须是因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而受到侵害的债权。
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发展案例研究及完善建议
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发展案例研究及完善建议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也称脱钩制度)是指对公司与公司股东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剥离的制度安排。
该制度在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被引入,旨在确保公司与股东之间的法律责任和利益分离,为公司法人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提供了法律基础。
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分析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发展现状,并给出完善建议。
一、案例研究: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发展现状1. 案例一:公司与股东分利益的纠纷某公司因经营不善亏损,导致公司股东之间对利益分配产生争议,一方股东要求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判决认定公司与股东分别拥有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公司的亏损不应由股东承担,公司只需按照公司法规定进行合理的利润分配。
2. 案例二:公司违法行为引发争议某公司违法行为引发民事纠纷,要求其停止违法行为并承担法律责任。
法院判决认定公司享有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公司与股东之间的纠纷应该由公司承担责任,而不是股东个人。
二、完善建议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建议立法机关加大立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司与股东之间权利义务的分配。
同时,在公司犯罪等违法行为方面,应对公司和股东都给予相应的法律责任,以防止违法行为的逃避和侥幸心理。
2. 强化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人格否认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建议加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和规范,提高公司内部治理水平。
通过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完善公司章程、强调股东会的监督作用等,确保公司与股东之间的权益分离。
3. 增加追责机制在公司违法行为中,应加强追责机制,不仅对公司进行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还应追究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
同时,加大对破产公司和债务追偿的力度,避免公司通过破产重组等手段逃避法律责任。
4. 提高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增加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包括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进行公开,加强对公司资产负债情况的监测和监管。
通过加强信息披露,提高法人及其他责任主体的诚信意识,并增加了监管部门及投资者的监督力度,确保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合法权益。
浅析我国公司法人人精否认制度
一
、
公 司 法 人 人格 否 认 制 度概 述
( ) 一 法人人格 否认制度适用情形 不够明确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指 :为了阻止公 司独立人格 的 “
新 《 司法》 公 规定 , 司股东 滥用公 司法人独立 地位和股 公 东有限责任 , 逃避债务 , 重损害公 司债权人利 益的 , 严 此时可 以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独立。 那么什么情况下构成滥用呢? 占公 司资产 的百分 比是多少?股东是否仅对损害 的债权人利益承 担连带赔偿责任 ,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的是否也应 当承担连
带责任呢?
( ) 讼 主体 不 够明 确 二 诉
滥用 , 保护公司债权人 利益 以及社会公共利益 , 院在个案 中 法 否认公司与其背后 的股东各 自独立的人格 以及股东 的有 限责 任, 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 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承担责任 ,
以实现公平 、 正义 目标要求而设置 的一项法律措施 。” 众所周 知 , 司法人人格独 立 , 公 是现代公 司法的核心 内容 之一 , 也被 认为是现代公 司法的基石 。 它的存在对投资人规避投资风险 , 对促进经济 的繁荣 ,对提高社会 生产力起 到了无可 比拟 的作 用。 但是它在带来积极效益的同时 , 带来 的负面影响也充分的 显现。不 良的商人利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 的制度 ,欺诈债权
新《 司法》 公 真正对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做出规定的仅有第二 十 条 。法律条文规定 的不够详细必然对我国在实践 中实行否认 公司法人人格独立产生困难 。 具体 , 笔者认为我 国的公 司法人 人格否认制度存在以下缺 陷:
仅 有 的两 条 , 且 六 十 四条 只是 对 二 十条 的一 种 补 充 。 因 此 , 而
否认之诉的诉讼主体 。同时 , 笔者认 为在提起公司法人人格否
《公司法》反向人格否认制度合理性探讨
反向人格否 认制度的完 善建议
PART 1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2
反向人格否认制度概述
反向人格否认制度定义
反向人格否认制度是指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债权人利 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反向人格否认制度是指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应当 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指导,为反向人格否认制度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依 据和操作指南。
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为反向人格否认制度的实施提供更加充 分的信息支持。
推动反向人格否认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未来还需要加强反向人格否认制度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该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 要。
YOUR LOGO
《公司法》反向人格 否认制度合理性探讨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03
04
05
06
反向人格否 认制度概述
反向人格否 认制度的合 理性
反向人格否 认制度的适 用条件
反向人格否 认制度的实 践案例
加强信息披露监管: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 制,对违反信息披 露规则的行为进行 惩处
提高信息披露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企业和个人的 信息披露意识
建立信息披露信用 体系:对企业的信 息披露情况进行信 用评级,促进企业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PART 7
结论与展望
结论:反向人格否认制度具有合理性,有助于保护债 权人利益、防止滥用公司人格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论我国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杨 帆
摘 要 :英 美法 系中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称为揭开公司面纱、刺破公 司面纱。公 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的确 立对我 国公 司制度 而言 可以创 新而论 。但 由于我 国公 司制度起 步较晚 ,公 司法人人格 否认制度的发展也相应较为缓慢. 当下,欲 更好地 完善公 司制度 ,适应 市场 经济的发展要 求,可从行为要 件规定模糊 、主体范 围不明确、举证 责任的分配不合理几方面入 手,通过 完善 《 公 司法》 立 法、制 定和 完善 相关的司法解释 以及对 司法 实践 中的执行制度加 以完善等措施对公 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加以健 全和完善 。பைடு நூலகம் 关 键 词 : 法人 人 格 ;否 认 ;不 足 ;完善
一
、
公 司 法 人 人格 否 认 制 度 概 述
( 一 ) 公 司 法人 人 格 否 认 制 度 的概 念
英美法系中将公 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称为揭开公 司面纱 、刺破公司 面纱 ,意指在承认公 司具有独立法人格的前提下 ,在特定 的法律关系 中 对公司人格及股东有 限责任加 以否定 ,以规制股东滥用公 司人 格及有 限 责任 ,从而保护公 司债权人及社会公共利益的一项法律 制度。其起源可 以追溯于美 国密尔沃基冷藏运输公司一案。从理论 层面上看 ,该制度可 以起到弥补公司法人人格独立 的不足的作用。 ( 二 ) 公 司 法人 人 格 否 认 制 度 的 特 征 1 . 以承 认 公 司具 有 独立 的法 人 人 格 为 前 提 公 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以具有合法有效独立人格的公司为对象 ,这 主体要件特征同公司法人 制度相适应 ,无需赘述。 2 .对特定法律关系中公 司独立 的法人人格进行否认 即只有在 出现公司独立人格 和股东有 限责任被滥用 的情形下 ,方 能 适用公 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而在正常合法的公司法律行为 中,不得适 用 ,否则便会成为公司法人制度 的硬伤 。 3 .是公平正义的法律原则在公 司法领域 的体现 如果说公 司法人 人格 独立制 度是 在确保 一般 的、普遍 的公平 、正 义 ,那 么,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则是在一般 和普遍保护 的基础上 ,对个 别 公平 、正义进行确认和保护 ,使得公平 、正义 的价值 目标在公 司制 度下 得到有效 的保 障。 二 、 我 国公 司法 人人 格 否 认 制 度 的 不 足及 建 议 ( 一 ) 我 国公 司法 人人 格 否认 制 度 的不 足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的确立无疑是一项 制度创新 。 《 公 司法》 第 二十条规定 :公 司股东应 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 和公 司章程 ,依法行使 股东权利 ,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 的利 益 ;不得滥用 公司法人独立地位 和股东有 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 的利 益。公 司股东滥 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 他股东造成 损失的 ,应 当依 法承担赔偿 责任 。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 ,逃避 债务 ,严重损害 公司债权人利益的 ,应当对公 司债务 承担连带 责任。第六 十四条规定 : 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 不能证 明公 司财产独立 于股东 自己的财产 的, 应 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 责任 。然而 《 公司法》 中原则性的规定 ,在具 体操作时仍存在许多不足 ,主要表现为 以下几点 : 1 .行为要件规定模糊 公司法》 中并没有 明确列 明究竟 何种行 为才是滥用公 司独立人格 , 究竟何种事实才能适用有关滥用公 司独立人格的规定 。六十 四条中 ,也 只对一人有 限公司 的财产混同问题作 出规定 ,但整部法律 中却没有对 其 他公 司的财产混 同作 出规定 ,也没有对 其他 人格混 同行 为作 出明确 规 定。 2 . 主体 范 围不 明 确 法人人格否认仅适用于特定法律关 系中的特定情况 ,适用者是 特定 案件中滥用公 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 的一方 当事人和利益遭受 损失 的并有权 提起诉讼 的一方 当事人。其中遭受利益损失 的当事人 一方 并不 难确定 ,而从滥用者一方来说 ,是由享有 实际控制权 的股东来 承担连带 责任还是由此类股东与没有实际控制权的股东 承担连 责任呢?此外 ,滥 用行为必然损害公 司利益 ,那么作为投资者且没有实施滥用行 为的公司 其他股东也必定会 因此 而遭受损失 ,这 些股东是否 有权单独提起 诉讼 , 请求法律的救济 ? 3 .举证 责任分 配不合理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 “ 谁主张 ,谁举 证” 的举证规则 ,《 公 司法》 中 除了对于一人有限公司的财产混 同情形做了举证责任 倒置的规定外 ,其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实务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实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法人实体,在商业运作和法律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本和风险的分离,降低了经营风险,股东也可以通过持股来分享企业利润。
然而,如果一些不负责任的公司经营者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优势,不仅会导致公司自身的经济损失,还会波及到其他公司和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有必要探讨在某些情况下是否应该宣布无效或否认公司法人人格。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实务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相关规则和案例,对于推动公司经营者的合法经营行为,保护投资人和信用机构的合法权益,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推动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均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公司法人人格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公司法人人格的否认制度及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之处;(3)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条件和效果;(4)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实际操作案例;(5)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反制措施;(6)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发展趋势和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2. 研究方法(1)文献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合分析,了解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情况,以及相关成果和现状。
(2)比较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法律规定和实践情况的比较,找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3)实证法:通过案例的分析和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实际操作进行考察,了解不同情况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具体适用细节和效果,以及相关反制措施。
三、论文的创新性和预期结果1. 创新性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作为一种法律手段,具有实践操作性和现实影响力。
本论文将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有关规则和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法律制度完备性和适用方法,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预期结果通过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研究,作者将对现行制度中的不足和待完善之处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同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归纳,系统总结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情形和操作实践,为当前法律实践中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
浅析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法治的需要,我国引入了公司法人格否定制度,并在我国现行《公司法》第20条进行了规定。
该项制度是对公司法人独立责任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补充。
但由于该制度在法律条文中的规定较为原则,且相关配套司法解释又尚未完善,以致该项制度在司法实践适用时,法官不易于操作,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公司;法人格否定制度;完善一、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内涵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中被称之为“刺破公司面纱”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中,被称为“直索责任”制度。
是指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对已经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如果由于股东出于不正当的目的而滥用法人人格,并因此给公司债权人利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造成了损害,根据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法院可以否认该法人的独立法律人格,并责令其股东直接对法人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
该制度实质上是为阻止公司独立法人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而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是对公司独立责任原则的补充和修正。
因为公司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以营利为目的企业法人,享有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并能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股东作为公司的出资人,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公司作为企业法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其本性。
公司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在利益的驱使下,为追求公司利润的最大化,完全有可能滥用自己的有限责任和公司的独立人格谋取法外利益,对公司的债权人造成损失。
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并不是对法人人格进行全面性、永久性的剥夺,而仅限于是在具体特定的法律关系中。
这并不影响到承认法人在其他方面的独立人格性,以及在这种特定法律关系消失后公司法人的独立责任。
就整个公司法制度而言,公司股东有限责任和公司无限责任仍然是公司制度的两大基石,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只是在特定范围内才能适用。
因此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实践中必须正确的适用,如果适用不当,将可能导致整个法人制度处于不稳定状态。
论我国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论我国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摘要】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指法律上将公司与其所有者或管理者分开看待的制度。
该制度的引入是为了保护公司的独立性,提高其法律地位和责任承担能力。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规范公司经营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经济发展。
在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公司法》和《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
其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独立性原则等。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滥用等问题。
建议在发展中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监管。
目前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仍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其优势在于提升公司信用和责任意识,但也存在劣势,如操作复杂等。
未来的发展前景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关键词】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法律依据、原则、适用条件、局限性、发展建议、现状、优势、劣势、发展前景。
1. 引言1.1 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念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指法律上将公司与其所有人之间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法律实体,即公司人格,从而使公司能够独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在这种制度下,公司和公司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独立性,公司的债权和债务不会直接影响到公司所有人的个人财产。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出现,使得公司能够以独立的法律主体形式存在和运营,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活动的发展。
在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念得到了法律的明确规定,具有一定的法律适用性。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公司的独立性和持续经营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2 为什么引入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指法律认为公司与其所有者或管理人员之间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公司的责任应由公司本身承担,而不应由所有者或管理人员承担。
为什么引入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呢?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有效地保护了公司所有者和管理人员的个人财产安全,避免了因公司经营活动而导致的个人财产损失。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在公司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情况下,企业更容易进行融资、扩大规模,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浅析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构建
浅析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构建摘要:2006年1月1日施行的新《公司法》规定了公司法人格否认的重要制度和规则,对健全我国公司法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体现了公平正义原则,是对实践中被扭曲的公平正义的矫正,是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在公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
新《公司法》虽首次规定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但其中相关规定比较笼统,其立法设计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却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导致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立法价值和适法功能的发挥大打折扣,因而,及时完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构建具有积极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人格否认;法理探析;立法完善;制度构建一、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一)公司法人格否认的含义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的判例并作为衡平法上的一项司法原则而存在。
一般是指在承认公司具有独立法人人格的前提下,为了防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在个案的法律关系中,法官基于正义和衡平的理念,在司法程序中漠视或忽视公司独立人人格的前提下,责令公司背后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社会公众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目标之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法律措施。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体现了公平正义原则,是对实践中被扭曲的公平正义的矫正,是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在公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
在我国,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起步较晚。
在《公司法》修订以前,确立我国法人制度的《民法通则》及其后规范公司法人制度的《公司法》均未有法人人格否认的法律规定,只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通过适用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和“禁止权利滥用”两大基本原则来间接地合法地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定制度,给因公司法人人格被滥用而遭受损失的相对方以一定的司法救济。
如《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2024年公司人格否认中过度支配与控制认定问题研究》范文
《公司人格否认中过度支配与控制认定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商业运营中显得愈发重要。
这一制度旨在防止公司法人滥用其独立法律地位,从而保护股东、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
然而,在公司运营过程中,过度支配与控制的问题频繁出现,对公司的正常运营及公司法人格否认的认定带来极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认定依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公司人格否认与过度支配、控制的定义公司人格否认,是指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法院在特定情况下否认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要求公司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承担公司的法律责任。
而过度支配与控制,则是指在公司运营过程中,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滥用其权利,对公司实施不当的控制和支配行为,导致公司无法正常运营或法人地位受到损害。
三、过度支配与控制的认定问题(一)认定依据过度支配与控制的认定依据主要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等内部文件。
同时,还需要考虑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股东的行为等因素。
(二)存在的问题1. 认定标准不统一:由于缺乏明确的认定标准,导致不同法院、不同法官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存在差异。
2. 证据收集难度大:过度支配与控制的证据往往难以收集和保存,导致认定难度加大。
3. 保护力度不足:现行法律对过度支配与控制的惩罚力度不足,难以有效遏制此类行为。
四、解决过度支配与控制认定问题的对策(一)完善法律法规应制定更为详细的法律法规,明确过度支配与控制的认定标准、处罚措施等,为法院处理相关案件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强化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公司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过度支配与控制的行为,防止其对公司法人地位的损害。
(三)加强证据收集与保全为便于认定过度支配与控制的行为,应加强证据的收集与保全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对公司内部文件的收集、对相关人员的调查取证等。
(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使监管部门、司法机关等能够及时获取公司的运营信息,有助于认定过度支配与控制的行为。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研究论文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研究论文我国从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基于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开始大规模的设立公司,公司制度也成为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模式。
一般说来公司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公司的人格独立――有限自然责任制度发挥的,公司法的许多规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该制度决定的。
但是纵观公司的发展史,公司的人格独立之于社会经济生活却表现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像一股神奇的魔力,推动了投资的增长和资本的积累,使资合公司很快普及于商界;另一方面,则对债权人有失公正,既为股东的滥用公司法人人格提供了机会,又成为规避侵权责任的工具,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公司问题”。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有许多“公司问题”已经初露端倪,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作为“公司问题”的规则措施,有关法律并无明显规定。
以下是笔者就通过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公司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法人人格否认制度(disregardofcorporation)源于英美法,英美法系国家又称其为“揭开公司面纱”(piercingthecorporationveil)。
一般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当适用法人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会带来不公正时,法律不考虑公司的特性,直接追究为公司法律特征所掩盖的经济实情,在司法程序中责任特定的公司股东直接承担公司的义务和责任。
①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最初为美国立法所首创。
二十世纪初,美国法官Sanborn 在“wanleeRefrigerectorsTrainsityCo.”(142F.2d247,255C .C.E.D.Wis.1905)一案中的判决写道:“...如果确定一种原则的话,那就是,公司被作为一种法律实体(alegalentity)是一般原则,除非出现了相反的情况;但是,法律实体被用来妨碍公众便利、庇护不法行为,保护欺诈或者包庇犯罪行为时。
法律将会视法人为无权利能力的数人组合体(个人合伙)...”②由于这种原则和例外已被作为否定公司法人资格的一种司法规则而被固定下来。
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发展案例研究及完善建议
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发展案例研究及完善建议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指公司与公司股东、公司与公司员工等之间在法律上具有独立地位的制度。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进行研究,为完善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
首先,我们可以从公司破产案例入手,来研究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实践中的运作情况。
例如,某公司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破产,公司资产无法偿还债务,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成为争议焦点。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如何判定公司人格是否应该否认,以及公司股东、公司员工的责任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
其次,可以从公司经营管理的案例中来分析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运作情况。
例如,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违法行为,公司人格是否应该否认,公司股东、公司员工是否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问题,都是需要研究的重点。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完善的建议。
在完善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建议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公司对公司股东、公司员工的监督和管理。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运作需要建立在公司良好的经营管理基础之上,公司治理的健全将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降低公司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风险,从而减少公司人格否认的可能性。
其次,应该建立公司人格否认的适用标准,明确公司人格是否应该否认的条件和程序。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应该建立在法律的明确规定之下,公司人格是否应该否认的标准应该清晰明了,公司人格否认的程序应该合理规范,从而避免公司人格否认的滥用和不当适用。
最后,应该建立公司人格否认的追溯制度,加强公司的追责和问责机制。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建立不应该成为公司逃避法律责任的工具,公司应该在公司人格否认的情况下,依然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司的违法行为应该能够被追究,公司的公司人格否认应该能够被追溯,公司的公司人格否认的追溯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公司的合法合规经营,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
试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
试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一、概述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又称“揭开公司面纱”制度,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为防止公司独立法人人格被滥用,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法院或仲裁机构有权责令公司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
该制度的设立旨在纠正公司法人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弊端,维护市场交易安全和公平正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完善。
本文将从制度的概念、意义、适用条件、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1.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背景和意义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作为现代公司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源于对公司有限责任原则的补充和完善。
在传统的公司法理论中,公司被视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实体,股东的责任限于其出资额,这一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商业活动的繁荣和投资的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限责任原则被滥用的现象日益严重,一些股东利用公司的独立人格进行欺诈、逃避债务等不正当行为,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提出,旨在矫正有限责任原则的滥用,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
该制度允许在一定条件下,法院可以无视公司的独立人格,直接追究股东的责任,使得那些滥用公司人格的股东无法逃避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不仅能够有效地遏制股东的不当行为,也能够增强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建立,是对公司法人人格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它不仅体现了对公司独立人格的尊重,也体现了对股东责任的强化。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现状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立法方面,我国《公司法》对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相对较为原则性,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和明确的适用标准。
浅谈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浅谈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一、本文概述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又被称为“刺破公司面纱”或“公司法人格否认”,是公司法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
它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司法实践,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该制度的核心在于,当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时,法院可以揭开公司的“面纱”,否认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要求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这一制度对于保护债权人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初步建立到不断完善的过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推进,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逐渐确立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立法规定较为原则、司法实践缺乏统一标准等原因,该制度在适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分析该制度的理论基础、适用范围、适用条件以及实践操作中的难点和争议。
文章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对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将提出完善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建议,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作为现代公司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法人独立人格原则的相对性和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这一制度旨在防止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原则被滥用,确保公司法人制度的有效运行。
法人独立人格原则的相对性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基础。
根据法人独立人格原则,公司作为法人,具有与股东相分离的独立法律地位。
这种独立性并非绝对。
当公司被用于非法目的或成为股东规避法律责任的工具时,法人独立人格原则的相对性便显现出来。
此时,法律有权穿透公司面纱,追究背后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股东责任。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提供了道德和伦理支撑。
《公司法》反向人格否认制度合理性探讨
《公司法》反向人格否认制度合理性探讨关键词公司法债权人公司股东反向人格否认制度目前公司发展过程中,人格独立制度在很多公司都有着重要应用。
实际应用中,针对公司债权人来说,公司以自身资产为主要载体,从而对其承担无限责任。
而对于公司股东来说,则按照出资比例承担有限的责任。
然而在实际的公司运营中,这些制度却成为了股东逃避个人债务的工具。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公司采用否认公司独立人格的制度手段,来杜绝一些人格独立制度的负面使用,这有着一定的应用意义。
一、《公司法》反向人格否认制度概念反向人格否认制度是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具体来讲,反向人格否认制度包括内部反向否认和外部反向否认两种制度体系。
其中内部反向否认制度的有关主体是公司股东,通过公司在法律层面上成为自然人的形式,让公司能够享受一种自然人的权利,从而不对债权人承担相应责任。
至于外部反向否认制度,公司的债权人出于维护自身权益为主要目的,提倡通过股东个人财产和公司财产混合的方式,用股东财产来偿还整体债务,从而降低债权人的经济损失。
针对这两种制度形式,目前司法实践对此仍然有着一定的争议,所以就更需要对《公司法》反向人格否认制度的相关概念进行完善,能够让反向人格否认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是广大学者和专家需要深层次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反向人格否认制度建立的必要性(一)股权执行程序首先为了保证股权执行程序的合理性,建立起反向人格否认制度非常有必要。
一般来讲公司在为债权人偿还债务的时候,可以利用股权作为抵押。
这种制度在法律中虽然也有着明文规定,但是并不意味着整个程序是没有不足的。
比如公司股东出现了恶意转让财产的行为,并且转让的财产会高于在公司所持有的具体股票。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在股权程序执行以后,债权人仍然会有着竞技出入,出现较大的效益亏空。
而且有关股权执行程序标准也不够统一,缺乏一种规范性程序执行,往往在整个执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些债权人的效益难以保证。
论述我国公司法的人格否认制度
一、概述在我国公司法中,人格否认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律机制,对于公司治理和法律责任的界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格否认制度是指法律上将公司与其股东或管理人员的法律地位区分开来,使公司拥有独立的法律主体性质。
本文将从我国公司法的角度,对人格否认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述。
二、人格否认制度的历史渊源人格否认制度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欧洲法系国家,其初衷是为了保护公司的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在我国,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司法的立法过程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公司治理的关注,人格否认制度逐渐被引入到我国的公司法中。
2005年颁布的《公司法》中,也首次对人格否认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
三、人格否认制度的法律依据在我国《公司法》中,人格否认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公司独立法律主体性质:《公司法》规定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这一规定为人格否认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法律基础。
2. 公司债务与股东责任的界定:《公司法》对公司债务和股东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公司与股东之间的法律责任得以区分,有利于保护公司的债权人利益。
3.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公司法》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股东、董事、监事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了一系列规定,使公司内部的权力关系得以明确,有利于公司的健康发展和稳定经营。
四、人格否认制度的意义与作用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公司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 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人格否认制度的实施,使公司与其股东、管理人员之间的法律地位得以区分,有效保护了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2. 促进公司健康发展:有了人格否认制度的保障,公司在开展经营活动时更加注重规范合法,遵守法律法规,有利于公司的健康发展。
3. 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人格否认制度的存在,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设置和有效运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五、人格否认制度的局限性与完善尽管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公司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1. 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范围有限:目前我国《公司法》中对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范围还存在一些局限,需要进一步扩大其适用范围,使其更加具有普适性和实用性。
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研究
此, 民法 中 的这 两 大 原 则 也 可 以成 为 适 用 公 司 法 人 人 格 否 认 制 人 格 混 同是 指 某 公 司 与 某 成 员之 间 , 以及 该 公 司 与 其 他 公 司 之
度 的理论 依据 。 2 民法中关 于债 的相关理论 。 () 由于股东对法人 间没有严格 的分别 。在实践 中一套人 马、 两块牌 子, 名为公 司、
人 格的滥用 导致作 为债务人 的公司法人 实质上丧 失 了独 立人 实为个人等 , 都属于人格混 同的情况 。在我 国现 实生活中人格
格 的特 征, 为债 发生原因的公司行为实质上不是 公司法人意 混 同现 象 主 要 有 以下 几 种 : 是 姐 妹 公 司 间 的人 格 混 同 。一 人 作 一
格被 滥用的情形及 法
【 键 词 】 人 ; 格 否 认 ; 公 司法 关 法 人 新
我 国于 2 0 0 5年 1 2 O月 7日通过的新 《 公司法》 首次在立法 大 地 丰 富 了法 人 理 论 , 法 人 制 度 更 加 丰 富完 善 。 () 高 人 民 使 4最 中规定法人人格 否认制度,此法于 2 0 0 6年 1月 1日起正式 实 法院相关 司法解释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 中华人 民共和国 施 。这是我 国首 次以制定法的形式规定该制度 , 健全我 国公 公 司 法) 干 问题 的规 定 ( ) 已于 2 0 对 若 二 》 0 8年 5月 5 日由最 高 人 司法制度具有重 要意义 。但遗憾 的是涉及 的条文较少 , 缺乏 可 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4 次会议 通过 , 自2 0 47 0 8年 5月 l 9日 操作性 , 因而有必要对 公司法人 人格 否认制度 在我 国的规 范适 起施行。新的公司法 司法解释 一大亮 点就是 , 揭开公司法人 对“ 用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
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研究
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研究[摘要] 从美国判例法中走出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对法人人格独立原则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是建立在公司有限责任基础之上的。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第20 条已大胆引入了这一制度,但是,由于该条表述过于笼统,现希望通过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浅析并结合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主要发达国家的公司人格否认原则,对我国《公司法》关于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从立法、司法上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 公司人格否认适用范围完善一、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释义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肇始于美国判例,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谓。
英国称之为“刺破公司的面纱”,美国称为“揭开公司面纱”,德国将其称为“直索责任”。
而日本则称为“公司人格形骸化理论”等,虽然称谓不同,但基本内涵殊途同归,都显示了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①其内涵是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法院可以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目标之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法律措施。
其价值在于对公司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但适用时需准确理解该制度的含义:公司人格否认不是对法人独立人格全面的永久的剥夺,而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对已经丧失独立人格特性的法人状态的一种揭示和确认,其效力仅局限于个案,而非根本否认公司的法人人格和股东的有限责任。
二、对目前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立法分析首先,从我国公司立法所确定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来看,缺乏可操作性。
新《公司法》第20 条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公司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突破了传统的股东有限责任,充分保护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但新《公司法》第20 条之规定比较概括、抽象,在适用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无法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复杂问题。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问题研究——以法院执行程序为中心的开题报告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问题研究——以法院执行程序为中心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司制度的发展,公司作为一种法律实体,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在实际运作中,一些公司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滥用公司法人人格,从而给他人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此,法律制定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公司法人人格进行否认,让企业个人负担责任,以维护社会公正和企业诚信。
该制度在实践中的适用问题十分关键,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本文以法院执行程序为中心,围绕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对当前法律法规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总结出适用该制度的主要条件和标准,从而为企业合法经营和社会安全稳定提供法律支持,促进法治建设。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含义和历史渊源;2.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条件和标准;3. 以法院执行程序为中心,探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问题;4. 分析当前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实践案例,总结这一制度的实践问题;5. 提出一些对完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建议。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文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1. 深入解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提出适用的主要条件和标准;2. 以法院执行程序为中心,深入研究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3. 通过对当前法律法规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总结出该制度的实践问题,并提出完善该制度的建议。
本文的意义在于:1、探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实际适用条件和标准,有助于加强公司的经济活动监管,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和社会稳定发展;2、深入研究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法院执行程序中的应用,针对性地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提高法院执行程序的执行率和效率;3、总结出实践问题,并提出完善该制度的建议,为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研究对这种资格予以否认的可能。
第二,其基于特定法律关系中的具体事实在个案中适用。
该制度的这一特征意在强调其适用只涉及特定的事实、特定的当事人和特定的法律关系,并不具备普遍性。
第三,其旨在规制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失衡的利益关系。
股东通过与公司的人格分离和财产分离完成自身对公司债务的有限责任,而对债权人而言,这种“双重分离”是其与股东利益平衡的基点。
一旦这一基点消失,必然引起双方利益关系的失衡。
因此,该制度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对这一失衡关系的矫正。
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情形和适用要件《公司法》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使司法审判工作有了法律依据,但是规定的比较笼统,在具体适用时缺乏统一的标准。
笔者在本部分对该制度的适用情形和适用要件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想法。
(一)适用情形将该制度的适用情形法定化可以对司法审判人员在适用该制度中的自由裁量权进行限制。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该制度可以在以下情形下适用:1.公司资本显著不足在实行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前提下,公司资本作为公司的主要财产,是公司对外承担责任的基本保证,对公司的债权人来说至关重要。
如果出现出资人以公司方式经营,但是不具备与公司经营的业务和隐含的风险相适应的足额资本,其经营风险就有可能转嫁给公司的债权人,这样就损害了法律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
因此,公司资本显著不足应作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情形之一。
公司资本不足通常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是公司设立时资本不足,主要表现为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注册资本不实或者在公司完成验资后股东就将资本以各种方式转移出去的情况,造成公司的实际资产与注册资本相距甚远,没有足够的资产承担公司未来的债务,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因此,法律应当否认这种虚假法人和人格,责令公司背后的股东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是公司资本与其经营事业的性质和风险相比明显不足。
例如,以少额的资本注册经营高度危险事业,虽然高出法定最低出资额,但其资本与其从事的事业需要承担的商业风险极不相称,这种情况也应认定为公司资本不足。
正如美国学者Henry W. Ballantine所言,“假如公司没有相当的资本而成立经营,使公司没有足够的资产可以偿还债务,那股东成立如此脆弱的公司来逃避个人责任是不公平的。
”认定公司资本是否充足的时间标准应以公司成立之时为准。
若公司设立时资本充足,不但符合公司法关于最低资本等的相关规定,而且符合公司事业性质和风险的要求,只是后来由于公司经营不善、股东权益缩水等原因导致公司不能偿还债务的情况,不能被认为是资本不足。
2.公司人格混同公司人格混同又称为“公司法人格形骸化”,是指公司与股东人格或其他公司人格完全混为一体,使公司成为股东或其他公司的另一个自我,或成为其代理机构和工具,以致于形成股东即公司或公司即股东的情形。
公司人格混同中最为常见的表征是财产混同、业务混同和人事混同。
(1)财产混同公司的财产与股东和其他公司的财产分离是有限责任存在的基础,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才能以自己的财产独立地对其债务负责。
如果发生财产混同,不仅难以实现有限责任,而且极易导致公司财产的隐匿、非法转移或被股东私吞、挪作他用。
财产混同经常表现为:公司营业场所、主要设备与股东的营业场所或居所等完全同一,公司与股东使用同一办公设施;公司与股东的资本或其他财产混同,公司资本或财产移转为非公司使用;公司账簿与股东账簿或其他公司账簿不予区分或者混同使用;公司与股东或一公司与他公司利益一体化等,从而使股东自己即可将公司的盈利当作自己的财产随意调用,或转化为股东个人财产,或转化为另一公司的财产。
《公司法》中对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发生财产混同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正是由于财产混同无法保证公司贯彻资本维持和资本不变的原则,进而影响到公司对外承担清偿债务的物质基础,因此财产混同应作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情形之一。
但是仅仅是公司账目混乱是否可以适用该制度,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若账目混乱并未导致公司的财产与公司成员和其他公司财产的混合,则不能适用。
(2)业务混同业务混同在公司与股东之间特别是公司集团内部各公司之间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公司与股东或不同公司之间从事相同的业务活动;具体交易行为不单独进行,而是受同一控制股东或同一董事会指挥、支配、组织;公司集团内部实施大量的交易活动,交易行为、交易方式、交易价格等都以母公司或公司集团的整体利益的需要为准,根本没有独立、自由的竞争,资金在集团公司之间随意流动;公司对业务活动没有真实记录或连续记录等。
以上种种情况足以使公司与股东之间或母子公司、姐妹公司之间在外观上几乎丧失了独立性,所以在此种情形下,司法审判机关应该无视各个公司法律主体的独立性,否认虚设公司的法人人格,将它们视为同一个经济上的组织来追究“整体的”法律责任。
(3)人事混同人事混同是指公司与股东之间或者公司与其他公司之间没有严格的分别。
在实践中,“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或者名为公司实为个人等情况均属于人事混同。
3.母子公司之间的过度控制母子公司是指彼此具有独立人格而又相互存在控制与被控制关系的一种集团公司。
母子公司虽然在法律上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但在经济上却是在母公司的统一控制下的一个经营整体,所以母公司往往为了整个公司集团的利益而滥用其控制权、支配权,人为安排操纵母子公司内部之间的各种活动,如逃税、逃债、对抗公共政策等,从而损害债权人利益。
可以说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操纵是世界各国滥用法人人格行为的焦点与重心。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过度控制通常表现为:母公司拥有子公司的全部股份;子公司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由母公司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兼任;子公司的流动资本和营业费用主要靠母公司临时垫付而不是长期投资;母公司与子公司在同一住所地营业以及子公司资产不足以偿还公司债务等。
因此,对于母公司无度操纵子公司规避法律义务或者欺诈债权人等的行为,应当揭开法人面纱,并在规定的情况里使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某些债务和义务负责。
母公司基于特殊地位对子公司的经营决策形成影响是必然的,所以母公司对子公司的一些行为不必然构成对子公司的非法干预,只有超过了必要的限度或者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从事有悖于法律、章程所规定的行为,才能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追究母公司的责任。
至于过度控制的标准,笔者认为应当是母公司通过对子公司的控制而实施了不正当的行为或者违反了法定的义务,而其实施的不正当行为与债权人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利用公司法人人格规避法律义务和契约义务利用公司独立法人人格规避法律义务通常是指控制股东应承担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但其利用新设公司或既存公司的法人人格人为地改变了强制性法律规范的适用前提,达到逃避法律义务的真正目的,例如利用公司形式逃避税务责任、社会保险责任等法定义务。
表面上看来,行为人并未违反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但在实质上却损害了社会公司利益,并使法律的实效性受到冲击。
所以,在此种情形下应当否认公司法人人格,使其背后的公司股东承担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利用公司法人人格规避契约义务是指当事人以表面上合法的形式回避明示或者默示的契约义务来达到违约却不须承担责任的后果,例如以恶意破产、诈欺等方式规避契约义务。
以公司形态回避契约义务不一定就必然导致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因为公司本来就是回避风险的一种工具。
故笔者认为只有利用公司法人人格恶意回避契约义务时才可以考虑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二)适用要件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以及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在具体适用该制度时,应当具备如下要件:前提要件:该制度适用的前提要件为公司已经有效成立。
如果公司尚未成立或者成立无效,公司则没有人格可言,根本谈不上否认其法人人格了。
公司成立无效是指公司形式上已经取得合法登记,但事实上不具备法人的实质条件而被有权机关依法认定其自始不成立。
其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有区别的,因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只针对特定当事人之间某一具体的法律关系,其效力是有局限性的;公司成立无效则是对公司法人人格全面彻底的否认,还原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事实。
主体要件:一是公司法人人格的滥用者。
该制度是否适用首先应该考虑是否存在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当事人,如果不存在公司法人人格的滥用者,则该制度就没有适用的对象。
二是存在公司法人人格滥用的受害者。
该制度是针对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而设立的一种严格责任制度,其适用必须经过司法途径,通过诉讼方式对受到损害的当事人进行救济,因此必须有受害者提出适用该制度的诉讼。
公司法人人格滥用的受害者通常是公司的自愿债权人和非自愿债权人,有时是代表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行为要件:有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
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律关系中,只有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才能引起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律关系,即支配股东实施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
本文已经在适用情形中对于滥用行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述,故在此不赘。
此外,在行为要件中,关于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是否需要具备主观标准,一直存在主观滥用论和客观滥用论之争。
综观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产生的背景、实际运作情况以及功能发挥,就会发现该制度的本质是通过利益衡量的方法对因公司法人人格被滥用而失衡的利益体系进行调整,以维护公司法人制度的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的实现,体现了司法权对公司自治的一种干预,而且《公司法》第20条并未明确规定公司法人人格利用者必须在主观上具有不当目的或违法意图,因此,为了真正体现权利滥用禁止的法律精神的本意,不应在诉讼中过分强调滥用行为的主观标准。
结果要件:即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必须给他人或社会造成损害。
具体要求为:一是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必须给公司债权人造成严重的损害;二是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与造成的损害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受损害的债权人必须对此举证证明;三是这种损害不能通过公司自身获得赔偿。
只要公司有足够的财产弥补债权人的损失,债权就不能提起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诉讼。
三、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公司法》中被明确确立,但是制度的设立是为了应用,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该制度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在此对该制度的适用提出一些的建议。
(一)诉讼类型的划分:提起之诉和认定之诉从实践层面来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案件在诉讼类型上通常可以分为提起之诉和认定之诉。
前者是指原告在向法院提起诉讼时即明确主张涉诉的案件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诉,直接将公司股东或者控制人拉到诉讼中与公司一起作为共同被告,要求法院认定公司在涉诉案件中不具有独立的人格,判令公司股东或控制人与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这种是典型的、彻头彻尾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诉讼;而后者是相对于提起之诉而言的,一般是指原告在立案时,并没有主张涉诉案件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诉讼,仍然按照普通民事纠纷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