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供参考)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及其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及其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图形是否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三、教学内容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区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物体,让学生猜测图片上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如:让学生观察一张长方形和一张正方形的图片,猜测它们的形状,并说明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15分钟)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并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点。

3. 观察、分析和比较(20分钟)给学生每人一张纸和一支笔,在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它们的特征,最后让学生分别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写在纸上。

4. 检测与归纳(1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及其特征,并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5. 讲解与拓展(20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不仅可以直立摆放,还可以倾斜;正方形不仅可以正立摆放,还可以倾斜。

同时可以给学生一些相关的拓展内容,如:让学生探讨虚线、实线的区别及只有直角的四边形是否一定是矩形等。

6. 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在纸上写出它们的特征。

五、教学反思通过该课的教学,学生们基本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及其特征,各种环节设计合理,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借助听、说、看、做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增加,教学效果较为显著,适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除法的验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除法的验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除法的验算苏教版我作为一名教师,今天要分享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除法的验算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第3课时,主要内容是除法的验算。

我们会通过教材的第78页和第79页进行学习,其中包含了例题讲解以及对应的练习题目。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除法验算的方法,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个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验算,我准备了PPT和一些实际的物品,如小棒、苹果等,用来进行示例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先用一些实际的情景引入,比如分苹果,分糖果等,让学生回顾一下除法的基本概念。

2. 讲解:然后我会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并详细讲解除法验算的方法。

我会用实际的物品来进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除法验算的步骤和方法,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用除法验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分物品、计算价格等。

2. 答案:学生可以通过教材或者和我交流来得到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除法验算的方法。

如果有时间,我还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在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除法的验算苏教版中,我注意到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除法验算的概念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我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个目标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指导原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教学难点与重点方面,我认识到除法验算的方法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而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个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认识千克1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认识千克1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认识千克1 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1课时,认识千克。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千克的概念,学会使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进行计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千克的概念,理解千克与克的关系,能够运用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千克的概念,能够将千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千克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质量物品,如1千克的苹果、1千克的书籍等,还有天平和砝码,以及练习用的作业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们展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书籍,让他们感受一下1千克的重量。

2. 新课导入:我会向学生们介绍千克的概念,解释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1千克等于1000克。

3. 例题讲解:我会用天平和砝码,现场演示如何用千克进行计量,比如测量1本书的重量,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千克的使用。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们用千克进行计算,比如: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那么2个苹果的重量是多少千克?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如:用千克计算书包的重量,计算出一包糖果的重量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质量单位:千克1千克 = 1000克七、作业设计(1)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那么2个苹果的重量是多少千克?(2)一包糖果的重量是500克,那么2包糖果的重量是多少千克?答案:(1)2个苹果的重量是0.4千克。

(2)2包糖果的重量是1千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物品的演示和练习,学生们对千克的概念有了直观的理解,能够运用千克进行质量的计算。

在课后,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品,用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质量单位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认识周长》|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认识周长》|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认识周长》|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周长
2.掌握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周长
2.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3.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一组图片展示,引入学生们对周长的认识。

2. 观察实物、讨论周长
教师可准备一些边界明显的图案或教具,让学生们观察实物,并讨论如何确定周长的方法。

3. 认识周长
教师通过示范和板书,让学生们认识周长的定义,同时强化学生对周长的概念。

4. 正方形周长计算
•示例1
让学生们模仿教师的示范,计算一张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示例2
让学生们自己计算一张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5. 长方形周长计算
•示例1
让学生们模仿教师的示范,计算一张长2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

•示例2
让学生们自己计算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

6. 运用
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校园内操场的周长、教室的周长等。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周长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学生们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周长的概念和意义,提高了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5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5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5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苏教版一、技能目标•能够用笔算法完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首位不能整除)。

二、知识导入首先,我们来看一个问题:22 ÷ 3 = ?我们先用竖式来算一下:7--------3 ) 2221---1•用什么数字乘以 3 等于最接近 22 的 20?答案是7,即23÷3≈7。

我们知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我们可以用竖式来算。

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如何用笔算法来计算。

三、数学概念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使用笔算法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Step 1:用被除数的第一位数去除以除数。

Step 2:得到的商写在上一行下方的空白处。

Step 3:将除数乘以刚刚得出的商。

Step 4:用被除数减去上一步得出的乘积,得到新的差数。

Step 5:将新的差数的第一位数与之前的商放在一起,去除以除数。

Step 6:又得出一个商,再按照步骤 2 至步骤 4,一直算到除不尽为止。

四、数学练习练习一:用笔算法计算下列问题:1.23 ÷ 4 = ?2.45 ÷ 6 = ?3.78 ÷ 9 = ?4.64 ÷ 7 = ?5.83 ÷ 8 = ?练习二:用笔算法计算下列问题:1.16 ÷ 5 = ?2.26 ÷ 3 = ?3.45 ÷ 4 = ?4.36 ÷ 5 = ?5.78 ÷ 6 = ?练习三:用笔算法计算下列问题:1.29 ÷ 3 = ?2.67 ÷ 5 = ?3.81 ÷ 4 = ?4.57 ÷ 6 = ?5.98 ÷ 7 = ?五、思考题1.如果被除数的第一位能够整除除数,用笔算法能够计算吗?为什么?2.如果被除数是三位数,你会如何使用笔算法来计算?六、总结掌握了笔算法,我们就可以快速算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计算题了。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 3.2 认识周长 |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 3.2 认识周长 |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 3.2 认识周长|苏教版一、学习目标1.认识周长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准确计算直线边形的周长。

3.能够拓展认识到曲边形的周长。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直线边形的周长。

2.学习难点:认识曲边形的周长和计算。

三、学习内容1. 理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直线边形的周长•定义:周长是形状的边框长度,它表示一个图形围着一圈的长度。

•直线边形的周长:直线边形的周长就是它的所有边长之和。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和宽的两倍之和。

•如何计算:例如给出一个矩形,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就是:(6 + 4) x 2 = 20 厘米。

2. 认识曲线形状的周长和计算•曲边形的周长:曲边形不是一个直线边形,其周长无法用所有边长之和计算得出,需要用曲线的长度来计算。

•如何计算:例如给出一个圆形,半径为5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就是:2 x π x 5 = 31.42 厘米(取小数点后两位)。

•其他曲线形状的周长:曲线形状的周长还包括椭圆的周长、曲线边多边形的周长等。

四、课堂练习1.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长度为8厘米,宽度为3厘米。

答案为:(8 + 3) x 2 = 22 厘米。

2.计算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一条边长为5厘米。

答案为:5 x 4 = 20 厘米。

3.计算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圆形的周长。

答案为:2 x π x 6 = 37.68 厘米(取小数点后两位)。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2.家长带孩子打量家居、家庭周边环境,寻找有各种形状的物品,并让孩子通过测量,计算出他们的周长。

六、学习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周长的概念和义,以及如何计算直线边形和曲线形状的周长。

此外,通过练习和课后作业,我们还可以巩固知识并扩展我们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的3.3节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我们会通过教材第47页的内容来学习,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且能够运用这个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为什么这个公式是正确的,以及如何运用这个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我准备了一些纸板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我会拿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们观察它们的边长,并且尝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在学生们掌握了周长计算公式之后,我会给他们一些实际问题来解决,比如计算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或者计算一个由多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通过板书来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以及一些例题的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一个长方形,长为8cm,宽为5cm;2. 一个正方形,边长为7cm;3. 一个由两个长方形组成的图形,长为6cm,宽为4cm,其中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6cm和2cm;4. 一个由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3cm。

答案:1. 周长= (8 + 5) × 2 = 26cm;2. 周长= 4 × 7 = 28c m;3. 周长= (6 + 4 + 6 + 2) × 2 = 28cm;4. 周长= 4 × 3 × 4 = 48c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还有一些学生会出现计算错误。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1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6=7×8=9×=6×6=2×9=4×8=7×7=6×3=4×7=3×=8×8=×2=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

(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20×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2×3=6,20×3=60(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2)教学过程同上。

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除法第一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课型】:预习+展示【教师寄语】: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爱迪生【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教材第1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习目标】:1、我能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计算方法。

2、我要提高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明确算理,基本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难点:明确算理,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知识链接】:1、口答。

20里面有()个十,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70里面有()个十,8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口算。

6÷3 9÷3 8÷4 7÷34÷2 6÷2 5÷5 9÷4【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自学课本第1页。

2、思考:(1)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2)“平均”是什么意思?二、问题探究从题目中我看到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铅笔?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铅笔?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需要用()法。

我会分别列出两个问题的算式:--------------------- --------------------三、合作交流1、小组合作探索40÷2、46÷2的得数。

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并说出摆与分的过程。

2、展示汇报。

40÷2就是把4个十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十,也就是()。

46÷2需要用4捆零6根小棒,先分整捆,每人分得2捆是()枝,再分单根,每人分得()根,合起来是()根。

3、46÷2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小组合作尝试写出竖式,说说笔算过程。

四、精讲点拨先算十位上的4除以2得2,2写在商的十位,2乘2得4,写在被除数十位数字4的下面,4减4得0,0不写,再把个位上的6移下来,6除以2得3,3写在商的个位,3乘2得6,写在被除数个位数字6的下面,6减6得0.五、能力提升1、课本第2页“想想做做”。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导学案 ●第三单元 周长是多少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导学案 ●第三单元 周长是多少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周长是多少一、学习目标1.能够确定图形的周长,进一步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完成课堂探究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和应用。

3.能够独立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点1.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

三、学习难点1.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掌握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应用。

四、学习内容及时长•绪论: 2分钟•新课呈现: 10分钟•合作探究: 20分钟•课堂练习: 15分钟•小结: 3分钟五、教学过程1. 绪论(2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呈现(10分钟)通过简单的示范和讲解,简单介绍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例子,以进一步巩固周长的概念。

3. 合作探究(20分钟)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通过教师放映的幻灯片,观察并讨论图形的周长,由小组中的一名学生记录并报告给全班。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周长理解和掌握周长计算的方法。

4. 课堂练习(15分钟)由教师出题,让学生针对不规则图形进行周长计算。

同时,教师可以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让学生发挥创意,并根据图形长宽计算周长,进一步训练学生周长计算的能力。

5. 小结(3分钟)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自己的学习体会,巩固和总结整个课堂的内容和学习效果。

六、作业布置将一些常见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布置给学生做手工练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们通过让学生多维度的学习体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课堂结束前的作业布置,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巩固和提高了小学生的周长计算能力。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由于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抽象思维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第4课时认识几分之几(二)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第4课时认识几分之几(二)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第4课时认识几分之几(二)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的第四课时,认识几分之几(二)。

我们将深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能够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分数的运算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运算,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课件、黑板、粉笔、分数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比如分蛋糕,来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们理解分数的含义。

2.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生动的例题,来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们通过例题理解分数的运算规律。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分数的运算规则。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物品数量。

a. 3个苹果中的2个。

b. 4个橙子中的1个。

答案:a. 3/2b. 1/42. 计算下面的分数加减法。

a. 1/4 + 1/4 =b. 3/4 1/4 =答案:a. 1/2b. 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分数的运算方法,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拓展延伸到生活中,运用分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是我对于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第4课时认识几分之几(二)的教学设计。

希望通过我的引导和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认识周长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认识周长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认识周长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第2课时,认识周长。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周长,并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周长的概念,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测量和计算任务,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测量和计算任务。

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周长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用工具测量物体的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周长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直尺、细线、图形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观察教室的周长,让他们感受到周长的存在。

2. 概念讲解:我会用教具和学具,向学生们讲解周长的概念,让他们理解周长的意义。

3. 测量练习:我会让学生们用细线和直尺,测量教具的周长,让他们动手实践,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4. 计算练习:我会让学生们用直尺和图形卡片,计算图形的周长,让他们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测量和计算周长的题目,让学生们独立完成,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周长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计算方法:用工具测量或计算七、作业设计1. 题目:测量家中的长方形物体的周长,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答案:略2. 题目: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他们在测量和计算周长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我选择了实践情景引入的方法。

这是因为我深知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紧密联系。

通过让学生们观察教室的周长,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周长的存在,为后续的理论学习打下基础。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47页至49页,“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小明买水果”,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小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0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运算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3. 合作交流: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如203×4,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解运算过程。

203 × 4 812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如210×5,教师巡回指导并讲解答案。

210 × 5 1050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302×6,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203 × 4 812七、作业设计1. 题目:302×6答案:18122. 题目:405×3答案:12153. 题目:208×7答案:145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运算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了运算规律。

最新 苏教版三上数学导学案

最新 苏教版三上数学导学案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学习内容 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 (第1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课本例题,自主探索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计算方法;2、应用所学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预习作业1、8÷2= 9÷3= 36÷6= 40÷8=2、用竖式计算。

58÷7= 80÷9= 58÷8=3、40里面有( )十,把4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个十,是( )。

4、预习课本第1页的例题,完成剩余部分。

5、试着在书上做第2页的题目。

6、想想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是怎么计算的。

学 习 过 程一、预习导学1、口算4÷2= 6÷3= 8÷4= 9÷3=40÷2= 60÷2= 80÷4= 90÷3=2、242 484 864 953二、学习板块(一)(一)合作探究学习引导(1)1、两个男孩一共买了40枝铅笔,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你是怎么想的?你能列出算式吗?2、40÷2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能说一说吗?学习引导 (二)1、两个女孩一共买了46枝铅笔,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你是怎么想的?你能列出算式吗?如何口算46÷2(三)展示交流1、学生代表说出自己口算40÷2的思考过程。

2、练一练20÷2= 60÷3= 80÷2= 90÷9=3、小组汇报是怎样口算46÷2的?4、练一练24÷2= 69÷3= 84÷2= 69÷3=三、学习板块(一)合作探究学习引导(1)1、你会用竖式计算46÷2吗?2、在小组里说说怎样列竖式?列竖式要注意一些什么?3、自己在本子上用竖式做一做,再想一想先把商上哪一位,为什么?(二)展示交流1、展示学生做正确竖式。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8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8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

6×7+4=2×8+6=7×9+5=5×5+3=3×9+7=8×6+4=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三第2题。

43×8=7×44=39×5=75×6=3×284=9×263=6×724=355×8=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习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云和小兰各有多少张照片?小云有多少张照片?小兰有多少张照片?(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5.对比练习(练习三第6题)。

13×3=2×14=24×2=16×3=4×14=24×3=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现的?再动手计算。

三、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学生,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第13课时:练习三(2)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三7-11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进位方法,能准确地进行乘法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加强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导学案江苏名校西大吴小学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积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接近整十、整百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整十数、整百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验算。

分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的大小的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千克和克的认识,相关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间隔排列现象中的规律。

(二)图形与几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有关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三)综合和实践周长是多少多彩的“分数条”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的认识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估算和笔算。

联系对四则运算意义及相关的数量关系的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与“倍”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增强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认识千克和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了解生活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3、联系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千克和克的认识,以及“动手做”和综合实践,尝试从多少、长短、轻重等不同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4、在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并在条件和问题之间建立联系的思考方法,体会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2.、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注意落后生的辅导工作,力争使他们逐步赶上来.5、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6、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7、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断充实自己,开拓思路。

8、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9、用好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教学进度、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课题: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总第1课时2016年9月1日学习目标: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大家对乘法口诀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还将接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二、学习目标: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自主先学下面老师要给你1分钟的时间把昨天自学的内容看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1.仔细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

(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4.试一试中题目你会做吗?你是怎么想的?5.你还有什么疑惑?四、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下面我们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如果你们组的成员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争论,看看到底是谁对,如果谁都无法让对方信服,咱们可以进行全班争论,看哪个小组行动的有序,迅速。

学生展示(要求:展示的学生声音要响亮)你还有什么疑惑可以提出来?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学生释疑五、当堂检测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一组一组口算。

比一比,每组中三道题算法上有什么联系?2、“想想做做”第2题采取竞赛的方式引领学生回答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同学板书演示)4、“想想做做”第4题。

时、分、秒的换算,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比较熟悉,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六、小结反思:今天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七、课堂作业。

第9页,“练习一”第1题(任选一组)、第2题。

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表的基础上对乘法运算的进一步学习,所以在学习新课前,应先让学生回顾乘法口诀,为接下来的学习构建的基础,在教学中应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总结方法,再由教师合理点评引导。

大量的习题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技巧。

课题: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总第2课时2016年9月2日学习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估算。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估算教学难点:理解估算法算理,确定估算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1.出示下列题组,学生抢答完成2×3 6×7 4×550×4 60×7 60×5200×3 600×3 400×5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吃西瓜和哈密瓜吗?今天张大叔带了500元帮做水果商贩的儿子去进水果,他进了西瓜和哈密瓜。

西瓜每箱48元,哈密瓜每箱62元,张大叔进了4箱西瓜,5箱哈密瓜,该结账的时候,张大叔傻眼了,张大叔年龄大了,不会算账了.(由此引入课题)二、学习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估算。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先学:下面老师要给你1分钟的时间把昨天自学的内容看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四、小组讨论交流展示1.出示例2自学指导(1)引领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2)要回答“张大叔带200元买4箱西瓜够不够,先算什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思考方法,即:把48看做50,因为50×4=200,48×4的积小于200,所以200元够了。

2、做课本中的“试一试”指导学生根据以上的方法,回答“300元够买5箱哈密瓜吗?”(先组织小组合作,再全班交流做法)3.你还有什么疑惑?下面我们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如果你们组的成员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争论,看看到底是谁对,如果谁都无法让对方信服,咱们可以进行全班争论,学生展示(要求:展示的学生声音要响亮)你还有什么疑惑可以提出来?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学生释疑五、当堂检测:1、“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应用乘法口算简单实际应用题。

先引领学生理解题意,根据已知题意列算式,再口算结果,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并尝试用所学的估算方法解答问题。

3、“想想做做”第7题需要把接近整百的三位数看做整百数进行估算(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六、小结反思今天你有何收获?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学会?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1页3、4题。

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习了整十或整百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本课给我们介绍了一种重要的数学解题方法-----估算,学好估算能够提高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速度和能力,教学时通过还原例题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学生课堂学习比较积极,学习效果较好,随堂练习准确率较高。

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总第3课时2016年9月6日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3、第5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提高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会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先学1.口答。

3个5是() 2个4是()8里面有()个2 20里面有()个52.看图说说有几个几(1)☆☆☆☆☆☆ 2个3 (2)○○○○○○ 3个2 (3)□□□□□□ 1个5或者5个1二、小组讨论,交流展示1.出示情境图(例3)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蓝花:2朵黄花:6朵红花:8朵2.初步感知“倍”的含义(1)圈一圈,再比较:除了用多和少来比较两种花的数量,我们还可以像学习除法那样将它们分成一份一份地比较。

如果我们将蓝花看成一份,那么黄花可以怎么分?请大家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看看你圈了以后有什么发现。

”(2)学生尝试,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提示。

指名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操作。

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生展示:师:“你圈出了几个几?为什么把2个圈一份呢?(黄花的只数是2)你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了吗?”(指名回答。

预测提示:因为蓝花的朵数是2,所以把2看成一份,6就可以分成3份。

也就是3个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求:6是2的几倍想:6里面有几个2 (3个2)所以:6是2的3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