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行政法律制度共35页
行政合同课件.ppt
![行政合同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8e26e7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a.png)
(二)实质标准 1、合同的内容 行政合同的内容是指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即行政合同的
法律关系。
2、合同的目的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签订行政合同的的目的是
为了实现行政公共管理的目标,维护公共利益,而不是为 了自身的利益。
3、合同的意思表示 行政合同不同于传统的行政机关单方面决定的行 政管理方式,行政合同具有民事合同的契约自由精神,行 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目标,可以与行政相对人进行充 分的协商,通过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以及申辩,理解行 政相对人的意志,就双方权利义务达成合意。
我们认为,行政合同在不同宪法、法律相抵触,遵守法定权限和 程序的前提下,可以以民事合同的基本原则为基础建立自己的 基本原则:
第19页,共35页。
(一)契约自由原则 行政合同的契约自由原则实际上是“契约有限 自由原则”。根据该原则,双方必须在合意的 基础上形成合同,任何一方都不能强迫合同的 形成
(二)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的涵义非常广泛,在这就简单地认为 是诚实不欺、信守诺言。该原则作为民事合同 的基本原则,在行政合同中可以适用,但在一 定情况下有例外。
二、行政合同的作用 (一)对行政机关而言,既可以更好的行使行政
职能,保证国家行政目标的实现,又可以因合同 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明确性而避免相互推诿
(二)对行政相对方而言,既可以使他们发挥积 极性和创造性,又可以使合同争议发生后,解决 有依据。
第17页,共35页。
三、国外行政合同制度简介
在大陆法系国家,行政合同制度历史长,且发达。 如,在法国,行政机关既可以依私法签订民事合 同,如购买办公用品、租赁房屋等,也可以根据 合同法的规定签订行政合同。此种合同适用行政 法的规则而不受私法支配,其诉讼关系也由行政 法院管辖法国:普适的特权。法国行政法理论和 判例认为,即使契约当事人间事先没有约定,亦 不影响行政机关在行政契约中享有特权。
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生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讲义
![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生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834fa8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9.png)
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知道秦灭六国及其意义;2.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1.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基本情况。
2.知道秦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并建立一套官僚体制。
3.掌握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知识点01 秦灭六国1.秦灭六国:秦国经过 ,(秦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 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秦朝建立:公元前 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即学即练1】(2020·广东揭阳榕城区二模卷·3)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 .三公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 .皇权制、中央集权制、法家思想C .三公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 .皇权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知识精讲目标导航【即学即练2】(2020·湖北襄阳·12)秦朝建立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行省制D.科举制知识点0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行政)、(军事)<曾长期虚设其位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监察事务)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掌控(君主专制、独裁)。
2.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制。
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引发的思考:中国传统政治的内在逻辑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引发的思考:中国传统政治的内在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68ce0cdbf705cc1755270946.png)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引发的思考:中国传统政治的内在逻辑一、引言初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就被其思想之深刻、立场之鲜明、观点之明确所折服。
与其他历史著作侧重于叙述史实、注意立场中立不同,此书重在评论,其要义在于解放思想,而思想解放之工具在于明了“得失”,故全书体现着钱穆先生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之思考。
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中国的传统政治被冠以“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
在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西方坚船利炮裹挟着政治思想入侵中国,急于变法图强的国人忽视传统政治,以至于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误解,故书中所述诸多观点与世人历史常识多有出入。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从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五个朝代切入,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得失利弊,揭示政治制度变迁的规律,从而深刻阐释中国传统政治背后所蕴含的逻辑。
在钱穆先生写作的年代,中国传统文化在骂声中被贬斥地一文不值,但正如钱穆先生所说,任何制度只要存在一两百年,就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环境相适应。
现在我们批判传统中国政治,是凭自己所处环境和需要来评价历史上以往的各种制度,按钱穆先生的说法这是一种时代意见。
但实际上,今人研究古代的人与事,时代的烙印不可避免的会在我们的观点中有所体现,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尊重历史意见。
何谓历史意见?钱穆先生认为是制度实施时期有关各方意见之反应。
中国的政治制度史所包含的内容卷帙浩繁,但总有一些规律贯穿始终,结合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我们可以理顺历朝历代政治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以及文化要义。
钱穆先生精通这一方法,通过观察汉唐宋明清五代政治制度发展,一些规律性的特征从纷繁复杂的政治制度变迁过程中被总结出来,这些特征的背后包含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
钱穆先生在书中总结中国的传统政治有这三点特征贯穿始终:中央政府集权倾向;社会阶层的日趋平等;政治制度的教条化。
从本质上来说,这三点中国传统政治的主要特征以及其他从属特征都可以归纳为两点:控制模式的转换问题以及制度过程的理念问题。
浅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浅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39edfeaeaad1f346933fff.png)
浅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壤孕育了中国渊源流传、博大精深的传统法律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更是独树一帜的屹立于世界法律文化之林。
目前,对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也是众说纷纭。
本文从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两大角度,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一.法律文化的内涵二.从法律思想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一)维护皇权至高无上1.君主专制主义在立法上的体现样本数15页2.皇帝始终是立法与司法的中心(雷五兰.中国法律文化变迁及特点.政法学刊.2006(4))在古代皇帝是封建国家制度的核心,也是国家的最高法律,皇帝制度的建立,使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这是有中国社会的相对封闭性!官本位!等级制!家长制等一系列文化传统所决定的"法出皇权,君主的命令就是法律渊源"皇帝既是最高的立法者,所发诏!令!赦!是最权威的法律形式,可以一言立法,一言废法;同时又是最大的审判官,他或者亲自主持庭审,或者以/诏狱0的形式,救令大臣代为审判,一切重案会审的裁决与死刑的复核均须上奏皇帝,他可以法外施恩,也可以法外加刑"国家法律的每一项内容都体现着专制主义的统治,渲染着皇帝的绝对权威"而西方国家则不同,在中世纪相当长的时间里,各级封建领主都享有独立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而古代中国的官僚、贵族在法律上具有特权,实行同罪异罚,与其他国家的封建法律一样,都是以公开的不平等为标志的。
"自秦统一建立皇帝制度以后,历代都采取专制主义政体。
君主发布的诏、令、诰、谕、敕是法律的基本渊源,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指挥国家一切活动和司法实践的最有权威的根据。
随着专制主义不断地强化,作为国家意志的法律也以皇帝个人的名义发布,即所谓“钦定”。
汉杜周所说:“三尺(法)安在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
”&’(为皇权至上的法制模式作了最好的诠释。
清代的法律制度
![清代的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b67425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c.png)
清律例》是以《大明律》为蓝本完成的,它是中国
传统封建法典的集大成者。汉、唐以来确立的封建
法律的基本精神、主要制度,在《大清律例》中都
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大清律例》的制定又充
分考虑了清朝的政治实践和政治特色,在一些具体
制度上对前代法律有所发展和变化。
2、各部院则例的制定
(1)一般则例:针对部院一般行政事务而定 的则例。
(二)扩大了谋反、大逆罪的范围。 (三)对危害治安及财产的犯罪也加重处
罚。 (四)严惩思想异端,大兴文字狱威慑知
识分子。
庄廷鑨文字狱案(明史案)
此案发生在清朝康熙二年(1663), 是康熙朝首例文字狱案。浙江吴兴县巨富庄 廷鑨以重金购得原明朝相国朱国桢所著《明 史》,据为己有,并请人刊刻。其中称努尔 哈赤为建州都督,没有写清帝年号,而写南 明年号,多有指斥满清之语。案发后,刑部 遣侍郎审理此案。但此时庄廷龙已死,朝廷 仍下令开棺戮尸,并株连七十余人,包括庄 廷鑨之弟及为此书作序者、刻者、读者、藏 书者等。(据《康雍乾间文字狱》第5页)
雍正:爱新觉罗·胤禛 (1722—1735年)
(4)乾隆年间的律文修订
①《大清律例》的完成
乾隆元年开始制定,乾
隆五年(公元1740年)正式
颁行天下。
这标志着满族统治者吸
纳汉文化,探索统治策略的
复杂过程的基本完成。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1711—1799)
②《大清律例》的篇章体例
国颁布《盛京定例》 4、1634年,皇太极颁布《崇德会典》 清入关前的法律制度均不过是君主谕令汇
编,没有有体例的成文法典,内容也不完备。
(二)清入关后的法 制概况
1-8页行政法规汇编
![1-8页行政法规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683e0fd380eb6294dd886c29.png)
行政法名词解释一、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体系——核心概念行行政政法行政法合法行政概程序正当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权责统一合理行政高效便民诚实信用行政主体主行政机关体行政机构论行政授权行政委托抽象行政行为拘束力行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确定力执行力无效与不成立为具体行政行为效力变化废止具体行政行为可撤销行政强制与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具体行政裁决与行政调解论行政行政奖励与行政给付行为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种类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监督行政复议救济行政诉讼论国家赔偿二、行政法核心名词解释(一)行政法概述1、行政——行政法上的“行政”是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是执行法律的活动。
2、行政法——行政法,是指调整国家行政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的法律渊源:民告官的依据(见下表)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但很少在司法活动中得到适用法律分为基本法律与普通法律,但实际上效力没有差别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在我国目前往往能起到法律的作用地方性法规由省级或者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由民族自治地方(区州县旗)的人大制定并报批后施行(没有常委会)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部门规章由国务院组成部门(部委行署)或国务院直属机构制定地方性规章由省级或者较大的市的政府制定国际条约和协定原则上需转化成国内法方能成为法律渊源,但存在例外法律解释目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法律,其效力等于法律司法解释司法解释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但实际上作用巨大注:较大的市包括省会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计划单列市)3、合法行政原则——该原则又称依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包括两方面内容:(1)行政机关必须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2)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授权进行活动。
4、程序正当原则——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必须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行政公开原则(2)公众参与原则;(3)回避原则。
5、权责统一原则——该原则分为两方面的内容:(1)行政效能原则,即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有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2)责任行政原则,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35张PPT) (1)
![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35张PPT) (1)](https://img.taocdn.com/s3/m/4c525a03910ef12d2bf9e7cb.png)
地方:
北方:军 北逐匈奴,修筑长城。
事
南方:行 南抚夷、越,在今天的两广 政管辖 地区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 、象郡等。
(二)汉朝的民族关系
1一、、设秦官汉:时设期的大民鸿族胪关管系理民族事务。(秦朝典客沿变而来
)
2、管理:
北①军事打汉武击帝
面
北击匈奴
②行政管辖
西 面
设西域都护府(定 位汉朝),作为管 理西域的军政机 构。
向近代外交转型的缓慢和曲折
◎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皇帝认 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界贸易,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 ,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趋势、路线、内容、形式)
1.由开放走向封闭: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 向闭关锁国。 2.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 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 ,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 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 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 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 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
平定准格 尔部叛乱
册封达赖班禅 ,设西宁、驻 藏办事大臣
满蒙联姻
改土归流
地图册 45页
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 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
康 熙 皇 帝 册 封 五 世 班 禅
雍正帝设立驻藏的谕大臣
旨
乾隆帝设金奔巴制
法律题库及答案详解(共35页)
![法律题库及答案详解(共35页)](https://img.taocdn.com/s3/m/d7cd810e16fc700aba68fc01.png)
法律题库单选题下列属于地方政府专有职责的是()。
A.国防外交 A.社会保障C.地方性的公共设施D.铁路2.现行《宪法》规定,国务院对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命令、指示和规章有权()。
A.改变B.发回C.改变或者撤销D.撤销A.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自()起计算。
A.申请日B.公告之日C.优先权日D.授权之日4.我国《刑法》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A.犯罪地B.外国人的本国C.外国人的居住地D.外国人的经常住所地A.下列属于民族自治机关的是()。
A.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B.广西百色市那佐苗族乡人民政府C.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检察院A.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两上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实行的原则为()。
A.使用在先B.完成在先C.申请在先D.按照本人的技术职称高低A.玩忽职守与滥用职权罪的主要区别是()。
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客体不同C.犯罪结果不同D.主观要件不同A.我国在《刑法》的时间效力上,采取的原则是()。
A.从旧兼从轻B.从新兼从重C.从旧兼从重D.从新兼从轻9.根据《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才负刑事责任。
A.情节严重的B.法律有规定的C.造成重大损失的D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10.《民法通则》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A.2B.3C.5D.611.罚金刑的适用方式是()。
A.只能独立适用B.只能附加适用C.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D只能并科适用12.在公示催告程序中,可以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的利害关系人是()。
A.善意持票人B.丢失票据人C.出票人D.付款人A.犯罪的主观要件中的间接故意是指()。
A.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B.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C.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时的心理态度D.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时的心理态度14.我国现行《宪法》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规章制度的特点和分类(共35页)
![规章制度的特点和分类(共35页)](https://img.taocdn.com/s3/m/6ccced3e050876323012126e.png)
规章制度的特点和分类篇一:规章制度的概念特点和种类规章制度一、规章制度的概念及其作用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
规章制度的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大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行业、各系统,小至单位、部门、班组。
它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因此,规章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规章制度的特点1.约束性。
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它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一经生效,有关单位或个人就必须严格遵守或遵照执行。
如果违反有关条款,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2.权威性。
规章制度的权威性来源于机关单位的权威性。
规章制度的作者是法定的,即依法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与承担义务的组织。
规章制度是这些法定作者根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制订,是本级机关权力意志的反映。
3.稳定性。
规章制度既然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就不宜经常变动和修改,应具有相对稳定性。
因此,不能将脱离实际的条文,属于临时性的、个别性的问题,暂还没有条件实行的问题引入规章制度。
但并不是说规章制度是一成不变的,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或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应及时修改并完善它。
三、规章制度的种类规章制度包括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四大类。
不同的类别,反映不同的需要,适用于不同的范围,起着不同的作用。
(一)行政法规类1.条例条例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是对有关法律、法令作辅助性、阐释性的说明和规定;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某些重大事项的管理和处置作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是对某机关、组织的机构设置、组织办法、人员配备、任务职权、工作原则、工作秩序和法律责任作出规定或对某类专门人员的任务、职责、义务权利、奖惩作出系统的规定。
政府部门“三定”规定的演变、运行及发展
![政府部门“三定”规定的演变、运行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eab3a0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f.png)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nan Police Academy2021年2月第33卷第1期Feb.2021Vol. 33 No.l政府部门“三定”规定的演变、运行及发展李志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12)摘要:政府部门“三定”规定一般是指对政府工作部门的职能、机构、编制予以确定,其在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 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功能。
针对“三定”规定的运行状况,实务部门和学界针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前的“三定” 规定制度,主要从其历史演变、存在问题及其完善、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
从“三定”规定的内容、制定 程序和发挥功能判断,“三定”规定的起源应当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国务院部门组织简则。
在正确对待“三定”规定 的不足基础上,基于当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考虑,“三定”规定应当实现法治化,上升为国家部门组织法律规范。
关键词:政府部门;"三定”规定;依法组织;部门组织法中图分类号:D9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140(2021 )01 -0005-07“三定”规定,是机构编制工作常用的一个术语,通常是指“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是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人 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等进行确定,最先应用于政府部门。
它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机构改革制度,是落实机构改革方案的具体方式和中心环节,也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三定”规定在明确职能 定位、依法行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10月份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党内法规形式明确T “三定”规定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现有一些研究对政府部门“三定”规定的运行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这些探索主要是从实证立场进行分析,而且集中体现在政府部门“三定”规定的历史演变、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法律属性以及发展方向。
行政法案例分析(ppt 35页)
![行政法案例分析(ppt 35页)](https://img.taocdn.com/s3/m/9e13835902020740be1e9b8f.png)
案例九 装了白撞?
1、分析本案中行政行为的种类? 2、分析本案中行政行为的功能? 3、你如何看待撞了白撞?
四、行政行为的功能
1、赋予权益和剥夺权益
重点
2、设定义务和免除义务
3、确认法律事实和确认法律地位
案例十 政府的“喝酒任务”
这份“喝酒文件”全名为汉川政办发(200 6)11号《关于倡导公务接待使用小糊涂仙 系列酒的通知》。通知称:各乡、镇人民政府, 各农、养殖场,办事处、开发区,市政府各部 门,湖北云峰酒业有限公司是最早来我市落户 的引进企业之一,其生产的“小糊涂仙”酒去 年跻身“中国白酒品牌20强”。2005年 该企业纳税超过1300万元,是我市纳税过 千万元的六家企业之一,而目前该酒在我市的 市场份额却很低,为此,我市公务接待倡导使 用云峰酒业生产的“小糊涂仙”系列酒。
1、什么是钓鱼执法? 2、为什么会产生钓鱼执法现象? 3、钓鱼执法违背哪些行政法基本原则?
4、钓鱼执法的危害。 5、如何遏制钓鱼执法?
案例二 钓鱼执法
1、什么是钓鱼执法?
钓鱼执法,英美叫执法圈套(entrapment), 这是英美法系的专门概念,它和正当防卫等一 样,都是当事人无罪免责的理由。从法理上分 析,当事人原本没有违法意图,在执法人员的 引诱之下,才从事了违法活动,国家当然不应 该惩罚这种行为。
刘燕文认为自己符合大学毕业生的法定条 件,北京大学拒绝给其颁发博士毕业证、学位 证是违法的,遂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 行政诉讼 。
案例五 刘燕文诉北京大学不授予博士学位案
1、本案是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被告应当是 谁?为什么?
2、你认为刘燕文的做法可取吗?
案例六 运输公司不服公路检查罚款案
A市与B市之间的高等级收费公路建成后,因 为收费较高,来往车辆依然选择旧路。于是A 市交通行政管理机关委托当地乡镇临时聘用人 员组成检查站,对旧路来往车辆进行严格检查, 处以巨额罚款。很快,来往车辆选择了新路。 C运输公司对检查站处罚不服,提起了诉讼。
11第十一讲-元朝的法律制度
![11第十一讲-元朝的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a8d181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4.png)
内容包括那颜背叛君主者处死、擅离职 守者处死、马畜盗一赔九等,以及其他保护 游牧经济、社会秩序及民族习惯和禁忌的规 定。
第4页,共62页。
(二)《新立条格》 世祖忽必烈中统三年(1262),命大司
农姚枢“讲定条格”,修成后奏上。至元元年
(1264)颁行《新立条格》,对一些重大的 国家事务作了规定,如“定官吏员数,分品 从官职,给俸禄,颁公田”;“均赋役”: “勿擅差科役”、“军马不得停泊村坊”、 “词讼不得隔越陈诉”,涉及官制及官吏待 遇、赋役科敛、军纪、诉讼刑狱等方面。
但蒙汉异制的主要出发点是保证蒙古人 的特权。元法赋予蒙古人在任官、刑罚方面 一系列特权,反映了其民族压迫的色彩。
第26页,共62页。
三、主要法律形式
第27页,共62页。
元代法律形式的变化,是不再循用传统的律 令格式等旧名,而是采取随事立名的办法。法典 称“条格”、“新格”、“通制”,乃至于“风 宪宠纲”等。尽管有制定《律令》的动议,但反 倒被认为体制繁乱。而临时发布的各类“圣旨条 画”、“通例”、“条例”等,却兴盛起来。
第42页,共以上都、 大都所属蒙古人并怯薛军站色目与汉人相犯 者,归宗正府处断,其余路府州县汉人、蒙 古、色目词讼,悉归有司刑部掌管”。
第43页,共62页。
忽必烈继位后推行汉法,从中统元年
(1260)四月起建中书省,设置六部。起先兵、 刑、工为右在副,至元三年(1266)刑部单 设。
第34页,共62页。
(二) “四等人”制度和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在行政法律规范上,保证官署控制在以 蒙古人为首的统治集团手中。
第35页,共62页。
《元史·百官志序》:“其长则蒙古人为之, 而汉人、南人贰焉。中枢官署如中书省、枢密院、 御史台长官,地方路、府、州、县之正官达鲁花 赤,例皆由蒙古人担任,形成了所谓“故事”。 较高级的行政人员,一般都排摈汉人、南人出任。 如廉访司“必择蒙古人为使,或缺,则以色目世 臣子孙为之,其次参以色目、汉人”。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建立、演进与强化直到顶峰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建立、演进与强化直到顶峰](https://img.taocdn.com/s3/m/aea3d010a300a6c30c229fdd.png)
第3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选官标准的演 变。 (2)材料二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 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并说明两者的关系。 (4)结合材料三,指出创立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第34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第3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即时练 1. 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也是专制君主制度的 顶峰时期,其专制主义加强的表现包括 ( )
第24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即时练 1.(名师原创)宋代政治的一大特点是“防内甚于防外”。 符合这一特点的措施是 A.设立刺史制度 B.增加宰相人数,设政事堂会议 C.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 D.实行行省制度 ( )
第2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解析]
A 项是汉武帝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 B 项是唐代
B.①②③ D.①②④
第1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解析] ①②④都是秦代设臵的官职,根据“汉承秦制”, 汉代继承的官职可能包括①②④;③是汉代新增的官职,由汉 武帝设臵,故排除所有含③的选项。
[答案] D
第16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法令出一(法律政令出于皇帝一人) (1)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集行政权、 司法权 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皇权带有独断性、 随意性的特点。 (2)后来,历代官僚体制虽有所变化,但是都以维护皇权、 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 和 “奴才” 的关系。
行政法行政处罚.pptx
![行政法行政处罚.pptx](https://img.taocdn.com/s3/m/91297fd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d.png)
3、行政处罚的授权规则
法律依据规则 资格规则 行政管理必要规则 范围规则 程序规则
第15页/共36页
(二)关于行政处罚的 1、行政处罚委委托的托界问定题
2、行政处罚委托与授权的关系 3、行政处罚的委托规则 4、行政处罚的委托条件
第16页/共36页
1、行政处罚委托的界定
行政处罚的委托,是指已有行政处罚行使 权的行政机关,依法将其部分行政处罚权 委托给有关组织,由受委托的组织在委托 的权限内以委罚委托与授权的关系
共性: 二者都体现出行政处罚权的转让关系; 被授权者与受委托者都可以是行政机关或
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授权者和委托者也都 可以是行政机关; 二者都存在转让者对受让者的监督和指导 关系; 二者都限于转让者自身的职权范围之内。
第18页/共36页
区别: 来源不同; 单方性与双方性的不同; 归责不同; 法律地位不同;
第5页/共36页
1.以行政法上的权利及其利益的剥夺或限 制为主要内容
2.科处处罚性的义务亦为行政处罚内容之 一
3.行政程序上的权利和义务不能单独作为 行政处罚科处的内容
第6页/共36页
(二)行政处罚的种类与形式
1。 种类:人身自由罚 形式:拘留和劳动教养 2. 种类:声誉罚 形式:警告 通报批评、剥夺荣誉称号
吊销许可证或执照、数额较大的罚款几种 形式。 2、对违法事实的认定有分歧。 3、有当事人的听证要求。 4、听证必须由行政机关组织。
第33页/共36页
(三)听证的内容
1、听证的提出 2、听证的通知 3、选定主持人员 4、当事人和其他参加人 5、公开举行 6、听证笔录 7、听证费用第34的页/共承36页 担
案件事实清楚,可对违法者实施较小数额的罚款或警告的;法律 规定应该当场处罚。
202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附含答案
![202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附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885d7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4.png)
202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附含答案一、选择题1.()的和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0分)A.人与自然B.人与人C.人与社会D.人与人工自然答案:A2.下列选项中,对于诚与信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2.0分)A.诚是信的基础B.诚是信的体现C.诚重于内,是对本体而言的D.信重于外,是向他人而言的答案:B3.对于学术上的是非观点,科技工作者可以通过()的方法解决。
(2.0分)A.强行干预B.法律法规C.行政命令D.讨论和实践答案:D4.关于我国医疗行业诚信缺失的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2.0分)A.衡量标准货币化B.责任主体多元化C.解决方式武断化D.责任主体一元化答案:D5.工业文明的产业结构必须转型,工业文明时代的()必须向生态文明转变,必须在生态文明观念的引导下利用迅速发展的信息文明对传统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再生产诸环节的运营方式进行深刻的变革。
(2.0分))A.政治B.经济C.金融D.法律答案:ABCD6.生态安全的特点包括()。
(2.0分))A.生态危机影响深远化B.生态危机后果严重化C.生态安全“代际”化D.生态安全全民化答案:ABCD7.《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六大原则,包括()。
(2.0分))A.必须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B.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C.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D.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答案:ABCD8.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在南非德班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会议成果包括()。
(2.0分))A.就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作出了安排B.在资金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C.在《坎昆协议》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适应、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的机制安排D.深入讨论了2020年后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的安排,并明确了相关进程答案:ABCD9.近40年来,国际社会制定的生态环境类公约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