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1)薄膜物理与技术

合集下载

薄膜物理与技术-7薄膜的物理性质--(1)薄膜的力学性质

薄膜物理与技术-7薄膜的物理性质--(1)薄膜的力学性质
有利于原子向基片中扩散,→附着强
电镀膜的附着性能差(∵有一定数量的微孔)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附着力的测试方法 机械方法数种如下:
扩散附着
通过中间层附着
宏观效应附着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简单附着
7.1.1 薄膜的附着力
(a)简单附着: 是在薄膜和基体之间存在一个很清楚的分界面。由两个接
触面相互吸引形成的。当两个不相似或不相容的表面相互接 触时就易形成这种附着。(如真空蒸镀)
附着能 : Wfs = Ef + Es - Efs
②静电力—薄膜和基体两种材料的功函数不同, 接触后发生电子转移→界面两边积累正负 电荷 → 静电吸引
物理吸附能:0.001eV~0.1eV
③化学键力(化学吸附能0.1-0.5eV)
共价键 离子键 金属键
价电子发生了转移, 短程力,不是普遍存在。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须注意:T↑→薄膜晶粒大→热应力↑→其它性能变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③引入中间过渡层 某种材料与一些物质间附着力大,与另一些物质的附
着力却可能很小。如:
(1)二氧化硅-玻璃→附着好;二氧化硅-KDP(磷酸二氢 钾)晶体→附着差 (2)金-玻璃→附着差;金-铂、镍、钛、铬等→附着好
方法:在基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镀一层薄金属层(Ti、Mo、Ta、 Cr等).然后,在其上再镀需要的薄膜,薄 金属夺取基片中氧 中间层表面掺杂。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薄膜物理与技术绪论

薄膜物理与技术绪论

生物医学领域应用
生物传感器
利用生物功能化的薄膜制备生物传感器,实现对生物分子和细胞 的灵敏检测和实时监测。
药物传递与控制释放
通过制备药物载体薄膜,实现药物的精确传递和可控释放,提高药 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医疗器械与植入物
利用薄膜材料制备医疗器械和植入物,提高医疗器械的性能和使用 寿命,降低医疗成本。
子器件。
光学工业
用于制造反射镜、光学 仪器、光电器件等。
机械工业
用于制造耐磨、耐腐蚀 的表面涂层和刀具等。
生物医学
用于制造人工关节、牙 齿等生物医学材料。
02
薄膜制备技术
物理气相沉积技术
真空蒸发沉积
溅射沉积
利用加热蒸发材料,使其原子或分子从熔 融态或气态转化为蒸气态,并在基体表面 凝结形成薄膜。
成薄膜。
溶胶凝胶法
将欲形成薄膜的元素或化合物 以溶胶凝胶的形式涂敷在基体 表面,经过热处理或化学处理 形成薄膜。
电泳沉积法
利用电场作用将欲形成薄膜的 颗粒在基体表面沉积形成薄膜 。
化学镀法
利用还原剂将欲形成薄膜的金 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原子,并在
基体表面沉积形成薄膜。
溅射法
直流溅射法
磁控溅射法
利用直流电源作为溅射电源,使气体 辉光放电,产生等离子体轰击靶材, 使靶材原子或分子被溅射出来,并在 基体表面凝结形成薄膜。
弹性模量是衡量薄膜在受力时抵抗变形能力 的指标。
拉伸强度与延伸率
拉伸强度和延伸率是评估薄膜在受力时的力 学性能和耐久性的重要参数。
电学性能表征
总结词
电学性能表征是评估薄膜在电场作用下 的行为和性能表现的关键手段。
介电常数与介质损耗
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是衡量薄膜在电 场中储能和能量损耗的重要参数。

《薄膜物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薄膜物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薄膜物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CL0527课程中文名称: 薄膜物理与技术课程英文名称:Thin film physics and technology课程性质:选修课程学分数:1.5课程学时数:24授课对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材料表面与界面》、《近代物理概论》、《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物理》、《材料物理性能》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论述薄膜的制造技术与薄膜物理的基础内容。

其中系统介绍了各种成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蒸发镀膜、溅射镀膜、离子镀、化学气相沉积、溶液制膜技术以及膜厚的测量与监控等。

同时介绍了薄膜的形成,薄膜的结构与缺陷,薄膜的电学性质、力学性质、半导体特性、磁学性质以及超导性质等。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在薄膜物理基础部分,懂得薄膜形成物理过程及其特征,薄膜的电磁学、光学、力学、化学等性质。

在薄膜技术部分初步掌握各种成膜技术的基本内容以及薄膜性能的检测。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掌握物理、化学气相沉积法制膜技术,了解其它一些成膜技术。

学会对不同需求的薄膜,应选用不同的制膜技术。

了解各种薄膜形成的过程及其物理特性。

理解并能运用热力学界面能理论及原子聚集理论解释薄膜形成过程中的一些现象,了解薄膜结构及分析方法,理解薄膜材料的一些基本特性,为薄膜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下分章节介绍:第一章真空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真空的基础知识及真空的获得和测量。

课程重点、难点:真空获得的一些手段及常用的测量方法。

课程教学要求:掌握真空、平均自由程的概念,真空各种单位的换算,平均自由程、碰撞频率、碰撞频率的长度分布率的公式,高真空镀膜机的系统结构及抽气的基本过程。

理解蒸汽、理想气体的概念,余弦散射率,真空中气体的来源,机械泵、扩散泵、分子泵以及热偶真空计和电离真空计的工作原理。

了解真空的划分,气体的流动状态的划分,气体分子的速度分布,超高真空泵的工作原理。

第二章真空蒸发镀膜法课程教学内容:真空蒸发原理,蒸发源的蒸发特性及膜厚分布,蒸发源的类型,合金及化合物的蒸发,膜厚和淀积速率的测量与监控。

薄膜物理与技术

薄膜物理与技术

薄膜物理与技术Physics and Technology of Thin Films课程编号:07370110学分:2学时:30(其中:讲课学时: 3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普通化学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光电材料与器件)教材:《薄膜物理与技术》,杨邦朝,王文生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薄膜科学是现代材料科学中及其重要且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分支,已成为微电子学、固体发光、光电子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的材料基础,同时薄膜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愈来愈快,国内外对从事薄膜研发和生产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强劲。

本门课程就是为适应学科发展,学生适应市场需求而设置的专业课程。

课程的基本任务是:1、基本掌握各种成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了解并初步掌握薄膜的形成、结构与缺陷,薄膜的电学、力学、半导体、磁学等物理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真空技术基础1、教学内容(1)真空的基本知识(2)稀薄气体的基本性质(3)真空的获得及测量2、教学要求理解真空的基本知识和稀薄气体的基本性质,掌握真空的获得、主要手段和真空度策略方法,了解实用真空系统。

第二章真空蒸发镀膜1、教学内容(1)真空蒸发原理(2)蒸发源的蒸发特性及膜厚分布(3)蒸发源的类型(4)合金及化合物的蒸发(5)膜厚和沉积速率的测量与监控2、教学要求掌握真空蒸发原理,掌握真空镀膜的特点和蒸发过程,理解饱和蒸汽压和蒸发源的发射特性,熟练掌握蒸发速率、薄膜厚度的测量和控制,了解蒸发镀膜的常用方法(电阻加热和电子束加热),了解合金膜及化合物摸的蒸镀。

第三章溅射镀膜1、教学内容(1)溅射镀膜的特点和基本原理(2)溅射镀膜的类型2、教学要求掌握溅射镀膜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理解表征溅射特性的参量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溅射机理及溅射镀膜的各种类型第四章离子镀膜1、教学内容(1)离子镀的原理和特点(2)离子轰击的作用(3)离子镀的类型2、教学要求掌握离子镀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理解离子轰击的作用,了解离子镀的类型。

(推荐)《薄膜物理》PPT课件

(推荐)《薄膜物理》PPT课件
氙 (Xe) 二氧化碳 (CO2)
铁 (Fe) 甲烷 (CH4)
氯 (Cl2) 一氧化碳 (CO)
-12.4 -118.0 -62.5 14.7 31.0 3700.0 -82.5
144 -140.2
可以看出,氮、氢、氩、氧和空气等物质的临界温度远低于室
温,所以常温下它们是气体;水蒸气、有机物质和气态金属的
平均自由程与分子密度n和分子直径σ的平方成反比关系
kT 22P
平均自由程与压强成反比,与温度成正比
37
稀薄气体的基本性质
若气体种类和温度一定的情况下
P常数
在25℃的空气情况下
P 0 .66 cm 7 Pa
或 0.667cm
P
38
稀薄气体的基本性质
三、碰撞次数与余弦定律
入射频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的器壁上发生碰撞的分子
RNAk (NA:阿伏伽德罗常数) n= 7.2×1022 P/T (个/m3)
在标准状态下,任何气体分子密度为3×1019 个/cm3 当 P = 1.3 ×10-11 Pa 的真空度时 T = 293 K 则 n = 4 ×103个/cm3
目前,即使采用最先进的真空制备手段所能达到的最低压强 下,每立方厘米的体积中仍然有几百个气体分子
18
真空的基本知识
PnkT PVM m RT
P: 压强(Pa) n: 气体分子密度(个/m3) V:体积(m3) m:气体质量(kg) M:气体分子量(kg/mol) T: 绝对温度(K) k: 玻尔兹曼常数(1.3810-23J/K) R:气体普适常数(8.314J/K·mol)
19
真空的基本知识
21
真空的基本知识
压强的表示方法: 国际单位:帕斯卡 (Pascal) 其它单位:托 (Torr) 毫米汞柱(mmHg) 毫巴(bar)

薄膜物理与技术

薄膜物理与技术

薄膜物理与技术Physics and Technology of Thin Films课程编号:07370110学分:2学时:30(其中:讲课学时: 3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普通化学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光电材料与器件)教材:《薄膜物理与技术》,杨邦朝,王文生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薄膜科学是现代材料科学中及其重要且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分支,已成为微电子学、固体发光、光电子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的材料基础,同时薄膜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愈来愈快,国内外对从事薄膜研发和生产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强劲。

本门课程就是为适应学科发展,学生适应市场需求而设置的专业课程。

课程的基本任务是:1、基本掌握各种成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了解并初步掌握薄膜的形成、结构与缺陷,薄膜的电学、力学、半导体、磁学等物理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真空技术基础1、教学内容(1)真空的基本知识(2)稀薄气体的基本性质(3)真空的获得及测量2、教学要求理解真空的基本知识和稀薄气体的基本性质,掌握真空的获得、主要手段和真空度策略方法,了解实用真空系统。

第二章真空蒸发镀膜1、教学内容(1)真空蒸发原理(2)蒸发源的蒸发特性及膜厚分布(3)蒸发源的类型(4)合金及化合物的蒸发(5)膜厚和沉积速率的测量与监控2、教学要求掌握真空蒸发原理,掌握真空镀膜的特点和蒸发过程,理解饱和蒸汽压和蒸发源的发射特性,熟练掌握蒸发速率、薄膜厚度的测量和控制,了解蒸发镀膜的常用方法(电阻加热和电子束加热),了解合金膜及化合物摸的蒸镀。

第三章溅射镀膜1、教学内容(1)溅射镀膜的特点和基本原理(2)溅射镀膜的类型2、教学要求掌握溅射镀膜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理解表征溅射特性的参量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溅射机理及溅射镀膜的各种类型第四章离子镀膜1、教学内容(1)离子镀的原理和特点(2)离子轰击的作用(3)离子镀的类型2、教学要求掌握离子镀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理解离子轰击的作用,了解离子镀的类型。

薄膜物理与技术

薄膜物理与技术

1、为什么要真空?真空的概念?真空的用途?答:真空蒸发、溅射镀膜和离子镀膜等常称为物理气相沉积(PVD法)是基本的薄膜制作技术。

他们均要求淀积薄膜的空间要有一定的真空度。

因此,真空技术是薄膜制作技术的基础,获得并保持所需的真空环境,是镀膜的必要条件。

所谓真空是指低于一个大气压的气体空间。

同正常的大气相比,是比较稀薄的气体状态。

粗真空(105~102Pa):真空浸渍工艺低真空(102~10-1):真空热处理高真空(10-1~10-6):分子按直线飞行超高真空(< 10-6):一得到纯净的气体;二获得纯净的固体表面2、分子的三种速率答:最可几速度: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3、气体的临界温度:对于每种气体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高于此温度时,气体无论如何压缩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称为该气体的临界温度。

利用临界温度来区分气体与液体。

高于临界温度的气态物质称为气体,低于临界温度称为蒸汽。

极限压强(极限真空):对于任何一个真空系统而言,都不可能得到绝对真空(p=0),而是具有一定的压强Pu,称为极限压强(或极限真空),这是该系统所能达到的最低压强,是真空系统是否满足镀膜需要的重要指标之一。

4、溅射:所谓溅射,是指何能粒子轰击固体表面(靶),使固体原子(或分子)从表面射出的现象。

5、CVD(化学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是一种化学气相生长法,简称CVD技术。

这种方法是把含有构成薄膜元素的一种或几种化合物的单质气体供给基片,利用加热、等离子体、紫外光乃至激光等能源,借助气相作用或在基片表面的化学反应(热分解或化学合成)生成要求的薄膜。

6、薄膜的组织结构:是指它的结晶形态,分为四种类型:无定型结构、多晶结构、纤维结构和单晶结构。

7、薄膜的缺陷:在薄膜的生长和形成过程中各种缺陷都会进入到薄膜之中。

这些缺陷对薄膜产生重要的影响。

他们与薄膜制作工艺密切相关。

点缺陷:在基体温度低时或蒸发过程中温度的急剧变化会在薄膜中产生许多点缺陷,这些点缺陷对薄膜电阻率产生较大影响。

薄膜物理与技术-绪论

薄膜物理与技术-绪论

液相外延生长
溶液生长法
将基底浸入含有所需材料的溶液 中,通过控制溶液浓度、温度等 因素,使材料在基底表面外延生 长形成薄膜。
溶胶凝胶法
利用前驱体溶液在基底表面进行 水解、缩聚等化学反应,形成凝 胶态薄膜,再经过热处理等后处 理形成固态薄膜。
04
薄膜特性与性能
力学性能
弹性模量
描述薄膜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 形的能力,是材料刚度的度量
介电常数
衡量电场作用下,介质中电位移与电场强度 之比的虚部,与电容、电场能量有关。
热电效应
当温度梯度存在时,薄膜中产生电动势的现 象,与热能转换为电能有关。
光学性能
反射、折射与散射
描述光波通过薄膜时的行为,包括光 的传播方向和强度的变化。
吸收光谱
描述光波通过薄膜时被吸收的特性, 与光的频率和薄膜的组成有关。
例如,在显示器中,通过在玻璃基板表面蒸镀不同材质和厚 度的薄膜,可以形成多层结构,控制光的反射和透射,从而 实现高清晰度和高亮度的显示效果。
能源与环境领域
薄膜技术在能源与环境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薄膜材料 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环境监测和治理等领域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通过改进薄膜材料的性能,可以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和环境质量。
02
薄膜物理基础
原子结构与电子状态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 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的电子状 态由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 决定。
电子状态
电子在原子中的状态可以用电子云、 能级和电子自旋等描述。电子的跃迁 和能量吸收、发射与物质的光学、电 学和热学性质密切相关。
晶体结构与缺陷
薄膜物理与技术-绪论
目录
• 薄膜的定义与分类 • 薄膜物理基础 • 薄膜制备技术 • 薄膜特性与性能 • 薄膜应用领域

薄膜物理与技术

薄膜物理与技术
离子镀
将气体在电场的作用下离化,形成离子束或等离子体,然后轰击材 料表面,使其原子或分子沉积在基底表面形成薄膜。
化学气相沉积(CVD)
常压化学气相沉积(APCVD)
在常压下,将反应气体在气相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物质并沉积在基底表面形成薄膜 。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
在较低的压力下,将反应气体在气相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物质并沉积在基底表面形 成薄膜。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
利用等离子体激活反应气体,使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物质并沉积在基底表面形成薄 膜。
液相外延(LPE)
溶胶-凝胶法
将金属盐溶液通过脱水、聚合 等过程转化为凝胶,然后在一
定条件下转化为薄膜。
化学镀
利用化学反应在基底表面沉积 金属或合金薄膜。
电镀
利用电解原理在基底表面沉积 金属或合金薄膜。
薄膜的特性与性能参数
特性
薄膜具有一些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如高表面面积、高纯度、高密度等, 这些特性使得薄膜在电子、光学、磁 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性能参数
评估薄膜性能的参数包括表面粗糙度、 透光性、导电性、硬度等,这些参数 决定了薄膜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效果。
薄膜的形成与生长机制
形成
薄膜的形成通常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物质蒸发或溅射到基材表面,然后凝 结或反应形成薄膜。
涉及其他非主要性能的表征,如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等。
详细描述
除了光学、力学和电学性能表征外,还有其他一些非主要性能的表征方法,如化学稳定 性表征和热稳定性表征等。这些性能参数对于评估薄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耐 久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化学反应容器制造和高温环境应用等领域中具有重要价值。

[课件](讲义1)薄膜物理与技术PPT

[课件](讲义1)薄膜物理与技术PPT
2018/12/4
主要参考书
薄膜物理与器件. 肖定全、朱建国、朱基亮等,国防工业 出版社 (2011-05) 半导体薄膜技术与物理. 叶志镇、吕建国、吕斌,浙江大 学出版社 (2008-09) 薄膜物理与技术. 杨邦朝、王文生,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09) 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 唐伟忠,冶金工业出版 社(2003-01) 薄膜科学与技术手册. 田民波、刘德令,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 Internet
2018/12/4
20
按薄膜厚度和晶体结构
• 超薄膜 • 二维纳米薄膜 • 薄膜 • 厚膜 • 单晶薄膜 • 多晶薄膜 • 非晶薄膜/微晶 • 纳米晶薄膜
2018/12/4
~ 10 nm < 100 nm < 10 µ m 10 ~ 100 µ m
21
四、薄膜的历史
1000多年前,阿拉伯人发明了电镀 7世纪,溶液镀银工艺 19世纪中,电解法、化学反应法、真空蒸镀法等 20世纪以来,学术和实际应用中取得丰硕成果,溅射法 近年来,Sol-Gel法、激光闪蒸法……
1. 2. 2. 3. 4. 5.
2018/12/4
19
按照材料特性(按σ,ε,u)
按电导率( σ )分有: 金属薄膜 半导体薄膜 绝缘体薄膜 超导体薄膜 光电薄膜 … 按( ε )分有: 介质薄膜


铁电薄膜
压电薄膜 热电薄膜
按导磁率( u )分有: 磁性薄膜 非磁性薄膜
2018/12/4
8
薄膜科学包括:
(1) 薄膜制造技术—— 气相沉积生长法(PVD、CVD…) 氧化生长法 Sol-gel法 电镀(电解)法 … (2)薄膜的形成(生长)—— 从气相原子凝结→形成晶核→核长 大 →网状结构(不连续性)→成膜(连续性)

薄膜物理与技术-1真空技术基础PPT课件

薄膜物理与技术-1真空技术基础PPT课件
薄膜物理与技术-1真空技术基础 ppt课件
目录
• 真空技术基础 • 真空获得技术 • 真空测量技术 • 真空镀膜技术 • 薄膜性能检测技术
01 真空技术基础
真空定义与特性
真空定义
真空是指在给定的空间内,气体压力 低于一个大气压的状态。在真空技术 中,通常使用托斯卡或帕斯卡作为压 力单位。
真空特性
而实现气体的压缩和排除。
分子泵特性
抽气速率高、工作压力范围广、无 油污染、维护简单等。
分子泵分类
直联型分子泵、侧流型分子泵、复 合型分子泵等。
扩散泵抽气原理与特性
扩散泵抽气原理
利用加热的吸气剂将气体分子吸 进吸气剂表面,再通过扩散作用 将气体分子从吸气剂表面传递到 泵的出口,从而实现气体的排除。
扩散泵特性
真空技术的分类与应用
真空技术的分类
根据应用需求,真空技术可分为真空镀膜、真空热处理、真空电子器件制造等。
真空技术的应用
真空技术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航空航天、电子工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如 电子显微镜、太阳能电池、平板显示器的制造等。
02 真空获得技术
机械泵抽气原理与特性
机械泵抽气原理
机械泵分类
真空具有低气体压力的特性,这使得 物质在真空中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和化 学性质。例如,气体分子间的碰撞减 少,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增加。
真空的度量与单位
真空度
真空度是指真空空间内的气体压 力,通常用压力范围来表示,如 低真空、中真空、高真空和超高 真空。
真空单位
常用的真空单位有帕斯卡(Pa)、 托斯卡(Torr)和巴(bar)。1 Torr = 133.322368 Pascal。
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气体吸入,通 过压缩和排出来实现气体压缩和排除。

薄膜物理与技术课件

薄膜物理与技术课件

薄膜的性质进入20世纪以来.薄膜技术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是以防反射膜、干涉滤波器等为代表的光学薄膜的研究开发及其应用。

这种薄膜在学术上有重要意义,同时,具有十分广泛的实用性,对此人们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第二是在集成电路(IC、LSI)等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一个显著成果是外延薄膜生长。

特别是随着电路的小型化,薄膜实际的体积接近于零这一特点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第三是对材料科学的贡献。

薄膜技术本身属于非平衡过程,与通常的材料的热平衡制备法相比,薄膜材料的非平衡特征非常明显。

虽然这种非平衡过程也有缺点,但可以制备普通相图中不存在的物质。

这些都是很突出的优点。

在研究物性时,发现物体的大小会对物性产生影响。

这种效应称为尺寸效应。

在粉末、微粒子等状态中也发现有这种效应。

对于薄膜来说.在厚度这一特定方向上,尺寸很小,而且在厚度方向上由于表面、界面的存在,使物质的连续性发生中断,由此对薄膜性质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熔点降低★干涉效应★表面散射★平面磁化各向异性★表面能级★量子尺寸效应★熔点降低在此考虑半径为的固体球。

考虑此球与其外侧相(液体)的界面能,求块体(buk)材料熔点和小球熔点之间的关系。

r m T s T 设:固-液相间的界面能为固体的熔解热为熔解过程中熵的变化固体的密度为σLS∆ρ当质量为的物质熔化变为液体.球的表面积产生的变化,其热力学平衡关系式如下:dW dA 0s LdW T SdW dA σ-∆-=对于体材料:m LdW T SdW -∆=将,代入上式,得到m S L T ∆=2dA dW rρ=20m s m T T T Lr σρ-=>半径越小,越低。

m sT T >s T以Pb 为例:233 erg/cmσ= 1.1 kcal/mol L =311.3 g/cm ρ=当时,710cm r -=150 K m s T T -=当时,610cm r -=15 Km s T T -=尽管上述讨论是固体-液体系统,对于固体-气体系统仍有所谓薄膜越薄熔点越低的结论。

薄膜物理与技术课件1-8

薄膜物理与技术课件1-8
20
③ 指定空间内,低于一个大气压的气体状态(科学概念) 用气压表示空气的稀密程度。
什么是气压?
容器里飞来飞去的气体分子一直在频繁地撞击容器壁, 其趋势是向外推挤容器壁。单个分子碰在器壁上产生的力自 然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同时碰在器壁上的分子数目非常巨 大,合起来就是很大的力,这种推力就是气压。 气压的性质是,当温度和体积不变时,容器中的空气越 稀薄,也就是说容器中气体分子的数越少,气压越低。在自 然环境中,海拔越高的地方,气压越低。也就是说,越往高 空(外太空)去,便越接近“完全空”的真空。
22
1.1.2
真空术语(six vacuum term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 速度分布(velocity distribution) 教材图1-1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 最可几速度 平均速度
v m = 1 . 41 RT ( cm / s )( 1 − 3 ) 讨论速度分布 M
v a = 1 . 59
v r = 1 . 73
11
微机械与薄膜技术
薄膜技术能实现材料的微米、纳米超微细加工。由此实现的微机 械具有无限的应用前景。
图0-7
微型马达实例图
12
图0-7
微机械挽救重症患者生命(左),可进入血管的微型机器人(右)
13
加速度传感器
用于汽车防撞系统的气囊,及时充气膨胀就是靠检测汽车的加速度,并由 此触发信号。 机器人行走,也要靠行走中因倾斜产生的力(加速度)来控制步行姿势。 为了测量加速度,离不开由薄膜技术及超微细加工技术制作的传感器。
26
真空术语(续) ⑤ 饱和蒸汽压(重点与难点)
把各种固液体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蒸发出 来的气压称为蒸汽压。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时间内蒸发出来的分子数与

薄膜物理与技术-7 薄膜的物理性质--(1) 薄膜的力学性质

薄膜物理与技术-7  薄膜的物理性质--(1) 薄膜的力学性质
2.1.3 增加附着力的方法 ①清洗基片 污染物导致薄膜与基片不能直接接触→范德华力大 大减弱→扩散更不可能→吸附性极差
解决方法:基片清洗→去掉污染层(吸附层使基片 表面的化学键饱和,从而薄膜的附着力差)→提高 附着性能。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②提高基片温度 提高温度,有利于薄膜和基片之间原子的相互扩散 →扩散附着有利于加速化学反应形成中间层 →中间层附着 须注意:T↑→薄膜晶粒大→热应力↑→其它性能变
薄膜物理与技术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宋春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概述
由于薄膜材料的不同,各种薄膜(如金属膜、 介质膜、半导体膜等)都有各自不同的性质。了解 薄膜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及磁学性质, 对薄膜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7.2 7.3 7.4 7.5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薄膜附着的类型
薄膜的附着可分为四种类型: (a)简单附着 (b)扩散附着 (c)通过中间层附着 (d)宏观效应附着等。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7.1.1 薄膜的附着力
附着的四种类型示意图(图7-1)
简单附着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之薄膜的力学性质
7.1.2 薄膜的内应力--内应力的成因
(相转移效应
在薄膜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相转移是从气相到固相 的转移。在相转移时一般都发生体积的变化。这是形 成内应力的一个原因。 Ga膜在从液相到固相转移时体积发生膨胀,形成 的内应力是压缩应力。 Sb(锑)膜在常温下形成时为非晶态薄膜。当厚 度超过某一个临界值时便发生晶化。这时体积发生收 缩,形成的内应力为张应力。

1-V-1薄膜物理与技术-第一部分序言,第一章

1-V-1薄膜物理与技术-第一部分序言,第一章

最可几速率:
Vm
2KT m
算术平均速率:
8KT
Va m
均方根速率:
3KT
Vr m
分布函数:f(Vr)< f(Va)< f(Vm)
但:
Vm < Va < Vr
2.平均自由程 的定义:气体两次碰撞之间所走路程的
统计平均值
Va
z
Z----每秒一个气体分子与其他分子碰撞次数 d
薄膜物理与技术
任课老师 李金钗 武汉大学
序言
本课程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 真空科学与技术
1. 真空的基本知识 2. 真空的获得(各种真空泵原理、结构
及应用) 3. 真空的测量原理 4. 真空系统的组成、检漏及流导的计算
二. 薄膜物理 1. 薄膜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原理 2. 薄膜厚度的测量 3. 薄膜的形成机理、晶体结构、缺陷 4. 薄膜的物理性质
真空浸漆等
(2) 低真空:1×103~ 1×10-1 Pa 1016~1013 个/cm3,加电场下会电离、液体沸点大大降低
(可用于真空脱水) (3) 高真空: 1×10-1~1×10-6 Pa 高真空下蒸发出的材料分子,按直线飞行
(4) 超高真空:<1×10-6 Pa n< 1010个/cm3 不少高科技器件或材料只能在超高真空下才能获得
• 等离子体的形成、离子束的产生、注入均 需在真空条件下完成
第一部分 真空科学与技术
应用领域:
原子能技术、航天、薄膜制备、分析测试 电真空器件、微电子、轻工业、日常用品等
例:
1. 原子能技术 各种加速器(串列加速器、正负电子对撞机、慢
正电子束)
2. 航天技术: 地面模拟实验

最新2019-薄膜物理与技术-绪论-PPT课件

最新2019-薄膜物理与技术-绪论-PPT课件
薄膜物理与技术 Thin Film Physics and Technologies
李瑞山 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
绪论
➢ 薄膜科学的发展历史 ➢ 薄膜的分类 ➢ 薄膜科学的研究内容 ➢ 薄膜科学的基本概念 ➢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参考资料
❖ 杨邦朝,王文生. 薄膜物理与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9
该薄膜的膜厚约为10Å,是一个单分子膜层。
薄膜科学的发展历史
和液体薄膜相比较的话,固体薄膜的历史比较浅 短。在现今留下的纪录里,最早的是1852年德国的 化学家本生(Robert Wilhelm Bunsen)和Grove分别由 化学反应和辉光放电(glow discharge)确认了其所产 生的固体薄膜。一般的固体薄膜,乃是由把原子或 分子状的蒸发粒子沉积(或称蒸镀)在表面平滑的 基板表面上所获得。而这类固体薄膜,一般就仅以 薄膜来称呼。
薄膜科学的发展历史
❖ 薄膜材料由于其在微观结构、宏观性能等方面 所具有的特殊性, 在科学技术发展和人们的日常 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薄膜材料研究不仅吸引了为数众多的科技工作 者, 而且受到各国高技术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 薄膜材料研究已经渗透到物理学、化学、材料 科学、信息科学乃至生命科学等各个研究领域, 薄膜科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 边缘学科。
涂层材料涉及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陶瓷及金 属间的化合物等,它们具有很高的硬度和熔点,耐磨性和耐 化学腐蚀性能。
薄膜科学的应用
(1)耐磨涂层
减小零件或工具的机械磨损。例如TiN、TiC涂层。
(2)耐热涂层
燃气涡轮发动机等需要较高温度使用的机械部件。增加 其耐热保护。
(3)防腐涂层
保护被涂层的部件,不受化学腐蚀性气氛的浸蚀。应用 的领域包括石油化工、煤炭气化及核反应堆的机械部件涂 层方面。

薄膜物理与技术

薄膜物理与技术

第一章真空技术基础1、膜得定义及分类。

答:当固体或液体得一维线性尺度远远小于它得其她二维尺度时,我们将这样得固体或液体称为膜。

通常,膜可分为两类:(1)厚度大于1mm得膜,称为厚膜;(2)厚度小于1mm得膜,称为薄膜。

2、人类所接触得真空大体上可分为哪两种?答:(1)宇宙空间所存在得真空,称之为“自然真空”;(2)人们用真空泵抽调容器中得气体所获得得真空,称之为“人为真空”。

3、何为真空、绝对真空及相对真空?答:不论哪一种类型上得真空,只要在给定空间内,气体压强低于一个大气压得气体状态,均称之为真空。

完全没有气体得空间状态称为绝对真空。

目前,即使采用最先进得真空制备手段所能达到得最低压强下,每立方厘米体积中仍有几百个气体分子。

因此,平时我们所说得真空均指相对真空状态。

4、毫米汞柱与托?答:“毫米汞柱(mmHg)”就是人类使用最早、最广泛得压强单位,它就是通过直接度量长度来获得真空得大小。

1958 年,为了纪念托里拆利,用“托(Torr)”,代替了毫米汞柱。

1 托就就是指在标准状态下,1 毫米汞柱对单位面积上得压力,表示为1Torr=1mmHg。

5、真空区域就是如何划分得?答:为了研究真空与实际使用方便,常常根据各压强范围内不同得物理特点,把真空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粗真空:l´105 ~ l´102 Pa,(2)低真空:l´102 ~ 1´10-1Pa,(3)高真空:l´10-1 ~ 1´10-6Pa与(4)超高真空:< 1´10-6Pa。

6、真空各区域得气体分子运动规律。

答:(1)粗真空下,气态空间近似为大气状态,分子仍以热运动为主,分子之间碰撞十分频繁;(2)低真空就是气体分子得流动逐渐从黏滞流状态向分子状态过渡,气体分子间与分子与器壁间得碰撞次数差不多;(3)高真空时,气体分子得流动已为分子流,气体分子与容器壁之间得碰撞为主,而且碰撞次数大大减少,在高真空下蒸发得材料,其粒子将沿直线飞行;(4)在超高真空时,气体得分子数目更少,几乎不存在分子间得碰撞,分子与器壁得碰撞机会也更少了。

薄膜物理与技术

薄膜物理与技术

薄膜物理与技术薄膜物理与技术第⼀章1、真空:低于⼀个⼤⽓压的⽓体空间。

P12、真空度与压强的关系:真空度越低,压强越⾼。

P13、1Torr = 1/760 atm =133.322Pa.(或1Pa=7.5×10-3Torr)P24、平均⾃由程:每个分⼦在连续两次碰撞之间的路程。

P55、余弦定律:碰撞于固体表⾯的分⼦,它们飞离表⾯的⽅向与原⼊射⽅向⽆关,并按与表⾯法线⽅向所成⾓度θ的余弦进⾏分布。

P76、极限压强(或极限真空):对于任何⼀个真空系统⽽⾔,都不可能得到绝对真空(p=0),⽽是具有⼀定的压强。

P77、抽⽓速率:在规定压强下单位时间所抽出⽓体的体积,它决定抽真空所需要的时间。

P78、机械泵的原理:利⽤机械⼒压缩和排除⽓体。

P89、分⼦泵的⼯作原理:靠⾼速转动的转⼦碰撞⽓体分⼦并把它驱向排⽓⼝,由前级泵抽⾛,⽽使被抽容器获得超⾼真空。

P13第⼆章1、真空蒸发镀膜的三个基本过程:P17(1)加热蒸发过程:……(2)⽓化原⼦或分⼦在蒸发源与基⽚之间的输运:……(3)蒸发原⼦或分⼦在基⽚表⾯上的淀积过程:……2、为什么真空蒸发镀膜的三个过程必须在空⽓⾮常稀薄的真空环境中进⾏?P18答:如果不是真空环境,蒸发物原⼦或分⼦将与⼤量空⽓分⼦碰撞,使膜层受到严重污染,甚⾄形成氧化物;或者蒸发源被加热氧化烧毁;或者由于空⽓分⼦的碰撞阻挡,难以形成均匀连续的薄膜。

3、饱和蒸⽓压:在⼀定温度下,真空室内蒸发物质的蒸⽓与固体或液体平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压⼒。

P184、蒸发温度:物质在饱和蒸⽓压为10-2托时的温度。

P185、碰撞⼏率:。

P236、点蒸发源:能够从各个⽅向蒸发等量材料的微⼩球状蒸发源。

P25-27计算:公式2-28、2-337、蒸发源与基板的相对位置配置P33(1)点源与基板相对位置的配置:为了获得均匀膜厚,点源必须配置在基板所围成的球体中⼼。

(2)⼩平⾯源与基板相对位置的配置:当⼩平⾯源为球形⼯作架的⼀部分时,该⼩平⾯蒸发源蒸发时,在内球体表⾯上的膜厚分布是均匀的。

薄膜物理与技术重点概括

薄膜物理与技术重点概括

一、薄膜:采用一定方法,使处于某种状态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原材料)基团以物理或化学方式附着于衬底材料表面,在衬底材料表面形成的一层新物质。

制备分类:二、气体与蒸汽:临界温度——对于每种气体都有一个特定温度,高于此温度,气体无论如何被压缩都不会液化。

利用室温和临界温度来区分气体和蒸汽:临界温度低于室温的气态物质称气体;临界温度高于室温的气态物质称为蒸汽。

饱和蒸汽压:把各种固液体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蒸发出来的气压称为蒸汽压。

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时间内蒸发出来的分子数与凝结在器壁和回到蒸发物质的分子数相等时的蒸汽压称为饱和蒸汽压。

蒸发温度:规定为饱和蒸汽压=1.33Pa时的温度。

压强单位:1Bar=10^5 pa ,1Atm=101325Pa ,1Torr=133.322Pa 1N/m^2=1pa真空:指定空间内,低于一个大气压的气体状态。

真空特点:压强低,分子稀薄,分子的平均自由程长。

真空划分:平均自由程:每个分子在连续两次碰撞之间的路程称为“自由程”,其统计平均值称为..平均自由程越长,气体分子数密度越小,压强越小。

真空获得(真空泵)机械泵、罗茨泵(低真空);分子泵、扩散泵(高真空);!看书。

热偶真空计的工作原理:灯丝产生的热量Q以如下三种方式向周围散发,即辐射热量Q1,灯丝与热偶丝的传导热量Q2,气体分子碰撞灯丝带走的热量Q3,热平衡时,Q1,Q2不变,Q3与气体分子数有关。

即:Q=Q1 辐射+Q2传导+Q3气体分子带走热量在0.1~100Pa范围内,气体热导率随气体压力的增加而上升,这时热偶规才能测出真空度。

气压过高时,气体热导率不随压力变化而变化。

•气压过低时,气体热导率引起的变化Q3比Q太小,不灵敏,也不能测量。

电离真空计:电离真空规由阴极、阳极和离子收集极三个电极组成。

类似于一真空三极管,灯丝发射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使其电离,气体分子电离的多少与气体分子密度成正比,即与压强成正比,根据离子电流大小测量真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7-27
3
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学科)关系
地位:
* 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固态电子学、微电子学、 光电子学、光学……) * 薄膜(化)是材料科学重要发展方向 * 在高科技领域和国民经济建设等领域的重要性
关系:
* 微电子(学)技术的基础,——电子工业基础, 离开了薄膜,谈不上现代电子学的发展 * 电子产品核心器件由各种薄膜制成 * 与材料、能源、信息等领域息息相关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淀积法MOCVD (Metal Organic)
2013-7-27
28
物理气相沉积的主要过程
靶材、基片准备 靶表面材料气化 粒子向基片输运
基片
蒸发 升华 溅射 离子化

粒子在基片上形成连续薄膜
真空
2013-7-27
29
物理气相沉积
物理气相沉积(PVD)作为常规的薄膜制备 手段被广泛应用,其基本过程如下: 1) 气相物质的产生 一种方法是使源物质加热蒸发,这种方法 称为蒸发镀膜;
2013-7-27
34
制备薄膜为什么需要真空环境?
♂ 若非真空,蒸气分子不能沿直线运动,不易成膜 ♂ 若非真空,成膜物质与空气中活性分子反应,形成化合物。即生成 另外物质,如Al膜 氧化成Al2O3 ♂ 非真空,蒸发器(加热器)极易损坏,加热器采用W、Ta等难熔金属,但由于吸气效应 产生脆性(氢脆),另外由于生成化合物易损坏 ♂ 非真空,残余气体分子将进入膜层 ——形成缺陷 影响膜质量 ——形成化合物 ♂ 非真空,影响靶材料气化 ♂ 非真空, 改变基片表面状态,影响薄膜生长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最早的薄膜制造技术——提拉法
2013-7-27
11
但作为一门科学与技术,是在近30年信息时代到 来之后
信息显示技术
2013-7-27
12
信息存储技术
2013-7-27
13
计算机技术
2013-7-27
14
日常生活
2013-7-27
15
ZnO薄膜的扫描电镜分析
unannealed
1.
2. 3. 4. 5.
2013-7-27
19
按照材料特性(按σ,ε,u)
按电导率( σ )分有: 金属薄膜 半导体薄膜 绝缘体薄膜 超导体薄膜 光电薄膜 … 按( ε )分有: 介质薄膜


铁电薄膜
压电薄膜 热电薄膜
按导磁率( u )分有: 磁性薄膜 非磁性薄膜
2013-7-27
4
一些有用的资源
5
2013-7-27
6

薄膜为什么受到重视?
薄膜物理是物理学(特别是固体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发展形成 自己的体系(理论与实验); 薄膜材料具有广泛的电、光、声、热、磁等应用场合; 许多制品(刀具、容器、管道、板材等)主要决定于其表层特 性而不是整体特性 电子元器件(微电子、光电子)是建立在发展于表面或表面近 层的物理效应基础上的 微电子器件、固体电子器件提高性能、小型化发展的关键是相 关薄膜材料的制备和研究 薄膜具有许多明显不同于块材料的特性:如晶体结构多为非晶态、 亚稳态等,这些特性称为反常结构与特性——为薄膜所特有(值 得研究和利用),不仅是材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为发展新型 功能材料开辟了广阔途径(非平衡冶金、非晶态生长、超微细结 构、纳米材料…);
2013-7-27
7
薄膜材料是现代材料科学发展最迅速的一个分支。现在科学技术的发 展,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过去体材料的一统天下,过去 需要众多材料组合才能实现的功能,现在仅仅需要少数几个器件或者 一块集成电路板就可以完成,而薄膜技术正是实现器件和系统微型化 最有效的技术手段; 薄膜技术是器件微型化的关键技术,是制备新型功能器件的有效手段。 器件的微小型化不仅可以保持器件原有的功能,而且可以使之更强化, 随着器件的尺寸减小以至于接近电子或其他离子量子化运动的微观尺 度,薄膜材料或其器件将显示出许多全新的物理现象。 薄膜材料可以发挥各组合材料的优势。薄膜技术作为材料制备的有效 手段,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材料灵活地组合在一起,构成具有友谊特性 的复杂材料体系,发挥每种材料各自的优势,避免单一材料的某种局 限性。

常压化学气相淀积法APCVD(Air-Pressure) 低压化学气相淀积法LPCVD (Low-Pressure) 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法PECVD (Plasma Enhanced) 气相外延VPE (Vapor phase epitaxy)


原子层淀积ALD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2013-7-27
9
(3)薄膜的检测与控制—— ► 分析薄膜的结构 成分 性质(评价) ► 控制:膜层厚度 膜层成分 决定性质 膜层结构 (4)薄膜的性质——力学、电学、磁学、声学、光学、热学… (5)薄膜的应用-----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 ……
2013-7-27
10
薄膜概述
一、什么是薄膜?
薄膜产生从祖国古代陶瓷制釉开始已有一千多年
2013-7-27
22
五、薄膜的应用
已涉及几乎所有的前沿科学,并推动着这些学科的发展
☆器件(如薄膜晶体管、场效应管)导线,绝缘层,电子元件,如透
明导电膜
☆传感器:压力,温度,湿度,速度,气体 ☆光电子器件: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代替CRT作显示器 ☆信息及计算机:磁性薄膜,光盘,磁光盘。 ☆光学:反射膜,增透膜 ☆机械工业:耐磨涂层,硬质镀层固体润滑膜,耐腐蚀装饰、包装,
2013-7-27
18
三、薄膜的分类

按功能和应用领域分为: 电学薄膜:导电、电阻、半导体、介电、压电、铁电、超导、 光电、传感、磁电、光能、电光 光学薄膜:减反射、反射、分光滤光、光存储 工程薄膜:耐腐蚀、防磨损、热传导、润滑 生物医学薄膜:抗菌杀毒、生物活性 装饰包装薄膜:金、仿金TiN、铝箔
若在沉积过程中,沉积物原子之间发生 化学反应形成化合物膜,称为反应镀。若用 具有一定能量的离子轰击基片,以求改变膜 层结构与性能的沉积过程称为离子镀。
2013-7-27
33
反应镀在工艺和设备上变化不大, 可认为是蒸镀和溅射的一种;而离子镀 在技术上变化较大,通常将其与蒸镀和 溅射并列为另一类制膜技术。
2013-7-27
24
六、薄膜制备技术概述
物理气相法:蒸发、溅射、离子镀..
气相法: 气相 固相
化学气相法: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等
液相法:溶胶—凝胶法、金属有机物分解法 液相 固相
氧化法
离子注入法 扩散法
New
原子层沉积法
2013-7-27
25
薄膜制备工艺技术
物理气相淀积方法(PVD,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成膜组分 以气相的方式从材料源输运到衬底后,直接在衬底淀积成膜的方法。 如Al、AlN薄膜的淀积 化学气相淀积方法(CV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成膜组分 以气相方式输运到衬底后,需要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才能在衬底成膜 的方法。如多晶硅薄膜的淀积是通过气相硅烷在衬底表面发生分解化 学反应后在衬底沉积Si原子后成膜的。
R600
R800
2013-7-27
16
定义
薄膜是生长在基片之上,厚度在亚微米以下, 具有一定功能的材料。 电、磁、声、光 生物医学 1m
电 极 过渡层
工程应用
基片:薄膜的 承载体,如Si
基片
衬底:基片与电 极、过渡层的总 称,如Si/Ti/Pt。
2013-7-27
表面
17
二、薄膜材料的特点
1. 2.
界面
3.
4. 5.
薄膜材料属于介观范畴,具有量子尺寸效应; 薄膜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很大,表面能级很大,对膜 内电子输运影响很大; 薄膜界面态复杂,力学因素和电学因素交相作用, 内应力和量子隧穿效应同时存在,对薄膜生长和微 结构影响巨大; 异常结构和非理想化学计量比特性明显; 可实行多层膜复合,如超晶格。
若真空度过低,沉积物原子频繁碰撞会相互凝聚为微粒, 使薄膜沉积过程无法进行,或薄膜质量太差。
2013-7-27
31
物理气相沉积
3) 气相物质的沉积
气相物质在基片上的沉积是一个凝 聚过程。根据凝聚条件的不同,可以形 成非晶态膜、多晶膜或单晶膜。
2013-7-27
32
物理气相沉积有哪些?
蒸镀和溅射是物理气相沉积的两类基本 制膜技术。以此为基础,又生出反应镀和离 子镀。脉冲激光沉积技术更晚。
2013-7-27
20
按薄膜厚度和晶体结构
• 超薄膜 • 二维纳米薄膜 • 薄膜 • 厚膜 • 单晶薄膜 • 多晶薄膜 • 非晶薄膜/微晶 • 纳米晶薄膜
2013-7-27
~ 10 nm < 100 nm < 10 µ m 10 ~ 100 µ m
21
四、薄膜的历史
1000多年前,阿拉伯人发明了电镀 7世纪,溶液镀银工艺 19世纪中,电解法、化学反应法、真空蒸镀法等 20世纪以来,学术和实际应用中取得丰硕成果,溅射法 近年来,Sol-Gel法、激光闪蒸法……
2013-7-27
主要参考书
薄膜物理与器件. 肖定全、朱建国、朱基亮等,国防工业 出版社 (2011-05) 半导体薄膜技术与物理. 叶志镇、吕建国、吕斌,浙江大 学出版社 (2008-09) 薄膜物理与技术. 杨邦朝、王文生,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09) 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 唐伟忠,冶金工业出版 社(2003-01) 薄膜科学与技术手册. 田民波、刘德令,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 Internet
2013-7-27
8
薄膜科学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