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学前儿童自我的发展与教育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
(一)自我概念的定义
不同学派的心理学者对自我概念的界定有所 差异,但也有相容之处。 自我概念指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 对自己的存在、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 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 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4)限制控制下的儿童多有退缩和攻击性行为。
(5)接受专断控制的青少年犯罪、攻击和反社会行为显著。
4、物质诱因
诱因对4岁儿童的自控行为有较明显的
激励作用。
自我控制的训练
1、转移注意力
2、利用言语调节 3、自我暗示 4、积极鼓励 5、对工作难度的选择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控制 2、简述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简述儿童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简述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中年
3、儿童自我概念结构的复杂性随年龄增长而 不断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自我概念的结构不断 复杂化、整合化,并且包含了越来越多的独特的、 抽象的内容。 儿童的自我概念从单一因素的结构逐渐发展 为多层次的整合的复杂结构,而且表现在儿童自 我概念中那些区别于他人自我概念中的成人的数 量不断增加。
4、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
(一)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1、0-3岁婴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2、3-6岁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趋势
1、从最初的简单的、零零散散的相互动作逐步发展
到各种复杂的、互惠性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2、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变得越来越受同伴的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常发生在游戏中。 3、在游戏中,同伴交往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 4、同伴交往的目的及手段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 5、幼儿同伴交往存在性别差异。
有心理年龄达到18-20个月时,才能发展出自我
识别能力。
2、重要他人的作用
1、 家庭成员的影响
鲁萨:父母对婴儿的行为信号做出持续、敏 感的反应,可以帮助婴儿发展出安全的依恋关系, 更好理解自我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海曼:温暖、积极的教养方式让儿童感到自
己值得被爱,合理期望帮助儿童明确行为准则,
根据理性标准评价行为,形成较高的自我概念, 粗暴惩罚具有消极作用,低自尊儿童常有被拒绝 感、不确定感和无助感。 和父母冲突少,交流少的儿童自尊感低,易出现 各种行为问题。得到父母关注和照料的儿童即使 生活在单亲家庭仍有较高的自我概念。
2、学龄前期儿童的自我概念 韦尔曼:3-4岁儿童对心理活动的理解已在辨别 性、组织性和精确性上达到系统水平,开始领会 信念、行为和愿望的关系,形成于成人接近的心 理观。出现“自尊感”。
3、学龄期儿童的自我概念
学龄期儿童的协调、推理和综合能力都迅速
发展,能够将特征性行为和经验都纳入稳定的人 格特质中。儿童在自我描述时更注重自己的能力
有兄弟姐妹的学龄前儿童表现出更高的社会
性认知水平和自我概念的分化程度。
(2)教师的作用
A. 教师的评价风格(如何评价幼儿、用何种语言
评价) B. 教师对幼儿的认可程度
(3)同伴关系
对于学龄前儿童,同伴的看法发挥了比父母更重要的作
用。
哈普特:人有被同类赞赏的本能倾向。同伴关系为儿童 进一步理解社会规则和社会角色构建了基本框架。 帕克赫斯特:少年期被群体孤立的体验将导致自卑感,发 展受到明显影响。 学校中遭受同伴欺负的儿童以及欺负他人的儿童自我概 念都较低。 儿童欺负行为常是父母间争吵,冲突的结果。
2-4岁的儿童对某种信号不做反应比让其做出 反应要困难得多。 让儿童慢慢地进行活动也很困难。儿童只能在 很短的时间内控制运动的速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自己动作和运动的控制
不断进步。
2、对认知活动的控制
成人帮助儿童在自我形象上确信自己是有耐
心的,正直诚实的或能够自律的个体的话,可以 促进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
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发展显著高于男生。
4、城乡儿童在保持自尊方面存在差异
城市儿童是通过更强烈地获得他人的尊重来
保持自尊,农村儿童是在意识到自己的体能不如 其他同伴强时感到自卑。
(三)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因素
1、外表或外貌
个体对自己的外貌是否满意,自我感觉如何以
及身高、体重。
2、亲子关系 家庭气氛和谐,民主,儿童能感受到父母的 支持、关爱、尊重、帮助,易形成积极地自尊。 儿童受到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越多,自尊
3、对情绪情感的控制
对于学前儿童,抵制眼前奖励的诱惑而有耐 心的等待是相当困难的。
学龄前儿童延迟满足的能力逐渐提高。
(三)影响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因素
1、生理因素
神经系统的发育直接影响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的 形成和发展。
儿童刚出生时,表现出极大的冲动。
4岁起,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内抑制开始蓬 勃发展,儿童逐步学习控制自己的活动和情绪。
三、自我控制的发展
(一)自我控制的概念
: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 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 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 为,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
包括意识对自我的协调、组织、监督、校正、调
解的作用。
(二)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特点
1、对动作和运动的控制
3、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地位
(1)历史文化背景
跨文化研究表明:不同社会环境下的自我概念发展并 不遵循统一规律。 (2)经济地位和种族 种族弱势群体的儿童往往自我概念水平低。
二、自尊的发展
(一)自尊的定义
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所获得的 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 自尊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它作为一种与 自信心和进取心以及责任感、荣誉感密切联系的
和持久的内在品质,强调和别人相比自己的能力
如何。
4、青春期的自我概念
青春期的自我描述中生理成分越来越少,心
理成分逐渐增多,自我表象愈加抽象;自我认识 更准确,发展出对自己和他人看法、情感的新的 认识能力,描绘出更加整合一致的自我形象。
(三)影响儿童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生物因素
A. 宫内环境 : 子宫为胎儿提供了最早的发展环 境 B. 认知发展水平 :认知水平使儿童具备了发展成 熟自我概念的可能性。精神发育迟缓的儿童只
第二节 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与教育 人生的美好是人情的美好, 人生的丰富是人际关系的丰富。
一、依恋的概念
关于依恋的最早研究是从母婴分离造成的巨大影响开 始的。 鲍尔贝《依恋与失落》从生态学、心理学、精神病学、 控制学、信息论角度论述了早期依恋的理论,解释了儿童 对母亲形成依恋的机制,并对当时母婴依恋关系的研究和
2、言语指导
儿童自我言语指导:儿童在游戏或活动时的自言自
语,是重要的自我调节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儿童 监督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成人的言语指导:对4对以上儿童产生作用。成人及
时不断的言语指导对幼儿运动控制水平的发挥效
果最好。
3、父母控制模式
(1)父母要求高的儿童有较好的自我控制,父母要求少或 要求低的儿童有高攻击性特征。 (2)过度保护及忽视或放任控制这两类父母控制下的儿童 都有消极的自我控制特征,易出现行为和情绪上的控制问 题。 (3)严厉控制下的儿童有情绪压抑,盲目顺从等过度控制 的特征。
起婴儿的焦虑,并表现出强烈的反抗行为。
二、依恋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一)前依恋期(出生——2个月):对人无差别的 反应阶段 (二)依恋建立期(2个月——12个月):对人有选 择的反应阶段 (三)依恋关系明确期(7-12个月至24个月):特殊 的情感联接阶段
(四)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期(24个月以上)主动调 整目标
积极的个性品质,也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
的原动力。
(二)儿童自尊的发展特点
1、幼儿阶段自尊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
林崇德:我国儿童在3岁左右产生自尊感的萌芽。 韩敬之:儿童体验到自尊感的分别为3-3.5岁10%, 4-4.5岁63.33%,5-5.5岁83.33,6-6.5岁93.33%。
2、儿童自尊发展具有不稳定性
一、同伴关系的涵义与功能
(一)同伴关系的涵义
: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或心理发展水
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
的一种人际关系。
(二)同伴关系的功能
1、有助于儿童社交技巧的获得
2、有助于儿童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形成 3、有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4、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二)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1、从简单到分化
幼儿的自我概念简单——“好”、“不好”、
“聪明”、“愚笨”
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特征并不处于某个极端
位置,而是居于两极之间的某个位置。
不同方面的自我可以不同。 儿童的自我概念从混沌和笼统走向分化和精 确。
2、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是起伏变化的
小学 大学毕业
初中 青春期

3、教师要调节自身的交往行为,满足儿童交往需要。
4、教师要公正地评价儿童,增加儿童对教师的信任 和热爱。
思考题
1、名词解释:依恋
2、依恋的发展阶段及特点是什么?
3、简述依恋的类型及成因。
第三节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与教育
一个人独处,是谈不上“社会”的,但身边
只要再有一个人,“社会”就构成了。 ——陈会昌
在数学和身体技能方面:男wk.baidu.com>女孩
在阅读方面:女孩>男孩 男孩自我形象能力的发展速度<女孩 ∵ A. 性成熟的影响 B. 社会传统对男性和女性自我表现的要求、约 束不同,促使女性更多考虑自己给他人留下的印 象。
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
1、婴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
布洛克(Bullock):儿童在2岁左右基本获得 稳定的自我识别能力,开始发展各种情感和社交 能力,出现争斗和亲社会行为。
张丽华:3-8岁儿童的自尊呈现显著的年龄差
异,3-4岁呈上升趋势,4-7岁呈下降趋势,7-8岁 又呈上升趋势。4岁和7岁是两个关键年龄。
儿童进入青春期和由小学升入初中后,自尊
水平明显下降。到高中至大学阶段,儿童自我情
感的发展水平才逐渐趋于稳定。
3、儿童自尊的发展存在某些性别差异 张丽华:3-9岁儿童的自尊整体发展存在极为
三、影响同伴关系的因素
1、身体吸引力(外貌特征) 学前儿童对不同外貌特征的儿童评价不同。 外貌有吸引力 积极的品质,肯定、喜欢
(一)依恋的类型
根据婴儿在陌生情景中的表现作为标准
1、A型:焦虑——回避型依恋(无依恋儿童)
2、B型:安全型依恋
3、C型:焦虑——矛盾型(矛盾型依恋)
4、D型:紊乱型
(二)依恋的成因
1、母亲的抚养质量
抚养质量:抚养者对儿童需求信号的敏感性及反应性, 与婴儿的依恋质量密不可分。 2、婴儿自身的气质特征 发动缓慢型——回避型不安全依恋
发展趋势进行了概括和综述。
依恋:
广义: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或群体)的长久持续的情
感联接。
狭义:特指儿童(特别是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 护人)之间形成的持久的情感联接。
儿童在探索周围环境时会把依恋对象当做“安全基地”, 一旦遇到威胁,感到恐惧或需要安慰时,婴儿就会趋近这个
人。同时,对陌生人表现出焦虑,与依恋对象的分离也会引
水平越高。
3、父母教养方式
库帕·史密斯
高自尊的男孩,父母教养方式有以下特点: 接受,关心和参与; 严格(建立行为规则,坚定而果断); 使用非强制性的纪律(取消某种特权,独处,讨
论行为好坏的原因);
民主
4、师生关系
满意的师生关系会促进儿童自尊的发展,教 师对学生的支持、关心、鼓励、期望和参与都会 有利于儿童自尊的发展。 5、同伴关系 满意的同伴关系,儿童在同伴中具有一定的 权威和地位,其自尊水平较高。对同伴的失败和 痛苦具有同情心,对同伴的成功,喜悦感到高兴 的儿童,自尊水平也较高,对同伴具有攻击和破 坏性的儿童,自尊水平较低。
容易教养型——安全型依恋
难教养型——矛盾型不安全依恋 儿童的气质特性与特定抚养环境,抚养质量是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相关链接:哈洛的恒河猴实验(1958年)
四、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建立
1、父母要提高抚养质量,增强儿童的信任感和安全

2、父母要多和孩子在一起,建立良好的亲自依恋关
(五)寻求老师和同龄人的注意与赞许的反应期 (3——6岁)
幼儿对老师的依恋建立在敬爱的基础上,是 为了获得老师的注意、好感、赞许。
同伴之间的依恋则是以对方的尊重、信服为
前提,以此形成友情和依赖的协调关系。
3-6岁儿童依恋行为的发展是其社会化发展的
重要环节,关系到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依恋的类型及成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