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
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追源至此。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
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乎没有差别,河图四象、28宿俱全。
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后人会发掘。
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5000多年。
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
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
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1、河图由来相传在上古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
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
七八千年前的某一天,伏羲沿黄河查看民情,在今天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边,他忽然发现在湍流的河水中,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的马头龙身的神兽——龙马凌波而驰。
龙马奇异,头似龙,身若马,有龙鳞,赤纹绿色,踏水而行。
伏羲心惊,再仔细观之,更见龙马背负图点,神光迭现。
伏羲大喜,以为龙马降临,必有天书神授。
于是,他紧随龙马,由黄河进入图河。
待伏羲追上时,龙马倒显得非常温顺。
伏羲用草绳系之,拴龙马于树桩之上,而后观察其体态,摩其皮毛,竟发现其背上卷毛形成多个较为规则的旋涡。
是龙马把身上的旋毛变成一块玉版献给了伏羲,伏羲心中奇怪,认为其中必有奥妙。
于是他依龙马旋涡排列方位的图点绘制了图形。
这个图形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龙马背负河图”。
“河图”,或曰“八卦”。
2、河图内容《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1、洛书:相传是河图洛书的原本,道教、儒家、阴阳家的共同经典。
2、河图:中国最古老的星图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的起源,自从伏羲氏画八卦以来,就有了河图洛书。
古人认为这两个神秘图案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也就是《尚书》所云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最原始的图腾和崇拜,从而使其成为生命意识和宇宙观的直接体现。
《庄子·天下篇》云:“伏羲得之,以演《易》;文王得之,以《易》演《周礼》;孔子得之,以《周易》演《春秋》。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凡画八卦,莫不有数。
”“数一二三,五六七八,九十为成数。
”皆以阴阳五行为之本,天地万物为之始,而《易》为之用。
数乃生成之本,阴阳之则,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为什么说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星图?因为,从黄河开始到长江、淮河、松花江、黑龙江、珠江等江河湖泊,都在此“规律”范围内。
(因此河图又称“规矩”)2、1、何谓先天河图?河图就是自然界本来存在的,是顺应自然,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叫“先天河图”。
2、何谓后天河图?河图是后来人根据自然界的规律,总结归纳的,其中既包含有自然界的规律,也包含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因此叫做“后天河图”。
后天河图与先天河图结合,即可知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
3、后天河图洛书名词解释洛书:一种用“花篮”的形式描绘了全部《周易》经卦与传卦相互关系的图形。
易学基本原理称“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一部《易经》分为三部分:一为经,二为传,三为象。
太极就是两仪,亦即阴与阳。
4、天象洛书,就是北斗星图,即是古代星象历,详细描述了每个星座的位置及运转轨迹,并依据此总结出了一套划分星座的标准,常被称为“星座学”。
它已经失传了。
5、为什么说它只是一种占卜术?而不能当作一种科学?因为,它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河图洛书》,又称《龙图》、《易》、《易洛书》,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经典,为五经之一,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之一。
原书最早应出于战国时期,因其集天地之数、中华之大成,是一本极其重要的典籍,所以有很多的名家对其进行注释。
对于这部典籍,现今已无人能解其真意。
在数千年后的今天,中华大地上仍旧流传着很多关于它的故事,而且还被拍摄成了很多电影和电视剧。
《河图洛书》即是讲述了宇宙从无到有,再由小变大,以及世间万物的发展历程。
有一种古老的传说,黄帝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洛阳城东北的邙山上找到了一块宝石——玄圭。
在此石上画有伏羲先天八卦图和文王后天八卦图,还记载了一个叫九丘的地方。
这个地方连绵九座山,像九条龙在仰天长啸。
“九丘”实际上是九个凹陷的土堆。
黄帝便把它命名为“九龙山”,也叫“九龙”。
洛阳城的西北角,有一处名叫龙门的地方,黄帝还曾派专人前往探查。
根据探查回来的结果,确定了“九丘”在洛水东岸,遂将该地改名为“伊阙”。
黄帝得到了神秘莫测的《河图》,又得到了博大精深的《洛书》。
《河图》以数的形式总结了万物之间相生相克的规律;《洛书》以图的形式系统阐述了一套完整的天文历法体系,包括《九宫八卦图》等,还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等知识。
同时,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易学理论体系。
《河图》主要指中华民族的开创者黄帝时期出现的河图洛书。
据传说,黄帝之臣、有智慧的大臣彭祖受此启发,依据河图设计出可演示洛书的“先天图”。
而另外一些方士则不信这种东西,他们认为万物由元气组成,于是创立了“五行说”。
直至春秋时期,易学才形成,并逐渐成熟。
三千年后,汉代的京房[gPARAGRAPH3]氏才依据《河图》洛书推算出“天地之数”,再依据“天地之数”和“阴阳之道”推算出“大衍之数”,从而写出《易传》,终于破译了《周易》。
后人为了纪念京房诗文中的成就,尊称他为“京房先师”。
后来人们将他的成果与其他先贤的成果合称为《易经》。
河图洛书是什么意思
河图洛书是什么意思
河图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河图”和“洛书”,也称“先天图”、“先天地理书”、"河图玉版”。
传说黄帝时期,河图洛书就已经出现。
在《易经》中把它们比喻成天地的规律,也叫“三极易”。
河图与洛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图形。
河图是一种原始图画,它反映宇宙万物的变化;洛书指上天所设的数学符号,它表示天上星宿排列的次序和方位。
《周易》把它们合称为河图、洛书、先天、后天。
相传黄帝在黄河边与少昊相遇时,便把"河图”与“洛书”装进龟甲之中埋在土里。
后来人们便根据这两个图形来推演出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名称和象征意义。
它既是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在自然科学中的运用,又是古代科学文化。
河图洛书释义
【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
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河图洛书 - 释义《易.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孔子相信河图、洛易的存在,并以二者作为圣人作《易》的四条依据之一。
b5E2RGbCAP河图洛书4 9 2 ,35 7 ,8 16 ,九宫对河图洛书的图形,文献一直保存至今。
河图实际是1—10排列而成,5和10构成中宫,奇数为阳,白色,代表天数<生数);偶数为阴,为黑,代表地数<成数)。
洛书实际是九宫,即1—9排列而成,横,竖,斜三个数相加和都是15。
河图、洛书形式不同,本质相同,都表示历法和卜筮,四面八方,四时八节,八卦,九宫及五位统一的体系。
十月太阳历与《河图》有相通之处,原因在于它们有同样的源头。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河图洛书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据史料记载,洛河河神是女性。
关于洛神的出身有历史上说法不尽相同,有一种说法说洛神宓妃是伏羲氏的女儿,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淹死在洛河,遂被封为洛神。
洛神宓妃将从伏羲氏那里学到的捕猎、养畜、放牧技术教给当地百姓。
也有人说洛神是嫦娥。
但历史上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洛神就是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的嫂子甄氏。
据《三国志·文昭甄皇后传》记载:甄氏中山无极人(今河北无极),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间嫁给袁绍儿子袁熙。
官渡之战,袁绍兵败病死,甄氏成了曹军的俘虏,嫁曹丕为妻。
甄氏“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面辅承权,环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美貌非凡。
曹植年幼时经常与甄氏朝夕相处,两人遂生恋情。
甄氏还将自己的金缕玉枕送给曹植作为信物。
公元229年曹丕登上皇位后,甄氏被封为皇后并为曹丕生一子曹睿,后因郭太后挑拨甄氏被杀害。
曹植对嫂嫂甄氏爱得非常深沉,甄氏之死对他打击非常大。
甄氏死那年,曹植到洛阳朝拜哥哥魏文帝曹丕,返回封地途中经过洛河,夜宿船上,梦见美艳超俗的甄氏凌波而来与他相会。
回去后,这个梦境一直萦绕脑海,于是曹植仿照宋玉将楚王遇到神秘的故事写成《神女赋》的方式,写了《洛神赋》。
《洛神赋》原名《感宓赋》,曹睿登基成为魏明帝后觉得诗名不雅,就改为《洛神赋》。
由于《洛神赋》文采飞扬,想象奇绝,再加上后来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的书法精品《洛神赋十三行》、唐代大画家以《洛神赋》为题材创作的《洛神赋》以及李商隐等历代文人的传诵,后世也就将曹丕皇后甄氏认为是渭河另一大支流洛河的河神了。
河图洛书
瑰丽的文化·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尚书》、《易传》、诸子百家多有记述。
太极、八卦、周易、六甲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
河图洛书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渊源。
灿烂的文化·洛书洛宁县西约20公里的,有“洛出书处”遗址。
这里是贯穿河南、陕西两省,全长442.5公里的洛河上下游分界处。
大禹时,洛宁县境内西长水村的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天下,收入《尚书》,名《洪范九畴》。
洛书上,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
“戴九履一,左七右三,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
洛书包罗万象,奥妙无穷。
纵、横、斜每条直线上的3个数之和均等于15,我国古代都城的规划模式大多依洛书而定。
洛阳东周王城南北7里,东西8里;汉魏洛阳城南北9里,东西6里,两王城的长宽之和皆为15里。
西汉长安城和隋唐城经纬各长15里的方行结构;北魏洛阳城、隋唐长安城的南北长皆为15里。
洛书仅用9个自然数(而河图则用了10个),排成方阵,形成华夏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九宫图。
洛书开了幻方世界的先河,它奇妙的结构和无穷变化,成为组合数学的鼻祖。
华罗庚对洛书非常推崇,称“洛书可能作为我们和另一星球交流的媒介。
”洛书标志着中国原始文化的更高成就,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始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渊源。
悠久的历史·仓颉造字仓颉,轩辕黄帝的史官。
河图洛书说的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说的名词解释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神秘学经典之一,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其深奥的卜筮系统、独特的符号和图案,以及丰富的哲学思考而闻名于世。
在河图洛书中,包含着一些独特而富有深度的名词,这些名词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其中每个名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解释。
首先,让我们从一个重要的名词开始:洛书。
洛书是河图洛书的核心内容,它是一本由蒙公所创作的卜筮经典。
洛书是由九宫八卦图与六十四卦爻所组成的,每一个卦爻都可以对应不同的六十四种情况。
根据洛书的原理,通过卜筮者将铜钱投掷进洛书再根据结果来推测各种事物的吉凶祸福等。
在河图洛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名词:河图。
河图是洛书中的一种符号,它以九宫格的形式出现,并且与洛书的使用密切相关。
河图由九个宫和八个河组成,每一个宫对应八个河。
河图的特点是通过洛书的卜筮,可以得到一种显示运动轨迹的结果,从而帮助人们预测未来。
在河图洛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名词:卜。
卜在古代中国是一种通过解答卜筮来预测各种事物的方式。
卜筮被广泛应用于规划农田、治理国家、预测天灾等领域,它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力量。
卜的方法包括投掷筹、投钱、解开卦等,每种方法都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神秘力量的追求。
此外,在河图洛书中还有一个名词:八卦。
八卦是一种由八个有特定含义的卦爻组成的符号,它是河图洛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八卦包括:乾、坤、震、巽、离、坎、艮、兑。
每个卦爻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通过对八卦的组合和变化,人们可以解读各种事物的变化和趋势。
此外,在河图洛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哲学思考的名词,如天人合一、阴阳、无极、太极等。
这些名词代表了中国古代智慧和哲学的精髓,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和概念,更是一种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的体现。
河图洛书提供了一种神秘而独特的方式来理解世界和预测未来。
它以其丰富的象征和深刻的哲学思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与神秘力量对话的方式。
河图洛书所涉及的名词是理解和掌握洛书的关键,通过对这些名词的解释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河图洛书所传递的信息和智慧。
河图洛书(公开课))
(二)河图是五行之根源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 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 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 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 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 ……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 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
天地阴阳气机升降
左升
右降
东
西
(右) (左)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四)河图是阴阳升降之根源
中医脏腑阴阳气机升降
阳中之阳
心
木
火
脾主升清
肝
阴中之阳
心肾相交 左升右降 土 水火既济 肝升肺降 至阴 胃主降浊
脾胃
肺
金
阳中之阴
肾
水
阴中之阴
(五)《内经》藏象之数来自于 河图五行生成数
《素问 ·金匮真言论》: 河图五行生成数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 生数 生成数 其数八; 水 1 6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 其数七; 火 2 7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 +5= 其数五; 木 3 8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 其数九; 金 4 9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 土 5 10 阴 ,其数六。
(三)河图——阴阳合五行
小肠 心
丙 丁
火 胆 甲 戊 胃 木 土 金 庚 大肠 辛 肺
肝 乙
己 脾
水 壬 癸
例:
乙癸同源
膀胱 肾
(四)河图是阴阳升降之根源
天地阴阳气机升降
升已而降 天气下为雨
地气上为云 降已而升
地
(四)河图是阴阳升降之根源
天地阴阳气机升降
升已而降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河图洛书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据说它是上古时代的两幅神秘图案,据称是黄帝和元妃所生的儿子发明的,用以算天地之数。
相传这两幅图分别刻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在《周易》和《系辞》等书中也有记载。
它们究竟是什么样子,至今无人能够说清。
河图是用黑白两色绘制的八个符号,代表河图。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图》中写道:“先天图”由“八卦图”“洛书图”“五行图”三者结合而成,具体为:上白下黑,左青右赤,阴阳相配,水火不相射,东西南北,四方正位。
现存最早的“河图洛书”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出土的一片商代龟版上。
这块长约2.3厘米、宽约1厘米的龟甲,其中绘有九宫,图中五个圆点,就是五行的起源,其间用“○”表示水,用“×”表示火,用“▲”表示木,用“◇”表示金,用“□”表示土,还标有每种颜色代表的意义。
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排列,水居于最上方,土居于中央,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央属土,木居东方,金居西方,火居南方,水居北方。
现代科学证明,五行循环不已,相生相克,对立统一,和谐运动,形成宇宙间万物和谐运转、相互联系的基本规律。
河图洛书,在太极八卦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他们都是对太极图的演绎,两者的关系如何呢?洛书是由纵横各15条线段组成的,图中有15个黑点和15个白点,代表阴阳二气,中间白点是阳中有阴,黑点是阴中有阳。
洛书与八卦不同的是它是反映了一年中的12个月,不仅是表示12个月,而且表示着24节气和七十二候。
洛书的发现,说明我国先民对一年的天文历法认识的进步,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图中除了十五个黑白阴阳鱼眼外,还有两个黑点和两个白点,十五个黑点和两个白点,在北京雍和宫所藏的一幅清代织锦上,也可以见到。
在一幅绣着龙凤呈祥图案的丝织品上,可以看到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因为长方形代表太阳,三角形代表太阴,合起来代表日月。
古代汉族人民根据太阳、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夜晚在正南,白天移到东南方的位置上去的规律,制定了二十四节气,并把每一个节气分为三候。
河图洛书口诀
河图洛书口诀
河图洛书口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洛书的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
先天八卦口诀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1-8,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样的排序是因为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缘故,这个要记住,很重要。
后天八卦的口诀是,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止乎艮这个也要记住,也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后天八卦的顺序是依据洛书顺序排列的也就是说图二和图四两者的顺序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后天八卦的顺数就是从洛书得的。
河图洛书(公开课))PPT课件
河图洛书在音乐舞蹈中的应用
节奏把握
01
音乐家以河图洛书的数理关系为借鉴,将其应用于音乐的节奏
和旋律的创作中,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
舞蹈编排
02
舞蹈编导将河图洛书的图案和数理结构融入舞蹈的编排中,使
舞蹈动作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变化。
意境营造
03
河图洛书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为音乐和舞蹈创作提供了
灵感,有助于营造出深邃、神秘的意境和氛围。
阴阳五行的哲学体系
阴阳五行是河图洛书中的基本哲学概念之一,认为万物皆由阴阳两种对立力量和 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组成。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相生相克,形成万 物的演化规律。
阴阳五行哲学体系在河图洛书中表现为对宇宙万物的整体性、联系性和演化规律 的探究。它认为万物皆有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可以通过阴阳五行的哲学体系来认 识和把握。同时,阴阳五行哲学体系也对中医、风水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数字化传承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河图洛书的 知识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存储、 传播和分享,打破了地域和语言的限 制,使得更多人可以接触到这一传统 文化。
跨学科研究
现代学者开始将河图洛书与心理学、 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进行交叉 研究,为这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 命力。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推广河图洛书
05
河图洛书的艺术价值
河图洛书的美学特征
01
02
03
抽象美
河图洛书以抽象的符号和 数理关系表达自然和宇宙 的规律,展现出独特的抽 象美学特征。
对称美
河图洛书中的图案和数理 结构常常呈现出对称之美, 给人以和谐、平衡的视义充 满神秘色彩,引发人们探 索和思考,展现出一种深 邃而神秘的美丽。
河图洛书原理
河图洛书原理河图洛书原理是中国古代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由中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张丘建算经》中首次提出的。
河图洛书原理是一种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数的排列组合,来求解各种数学问题,包括算术、代数、几何等方面的问题。
河图洛书原理在中国古代数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河图洛书原理的核心思想是“排列组合”,它包括排列和组合两种方法。
排列是指从一组数中取出一部分进行排列,而组合是指从一组数中取出一部分进行组合。
在实际应用中,河图洛书原理可以用于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比如概率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数列问题等。
通过河图洛书原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解决各种数学难题。
河图洛书原理在数学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河图洛书原理。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举一些抽签、排队、抽奖等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河图洛书原理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河图洛书原理,并且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外,河图洛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概率统计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排列组合的方法来计算各种事件的发生概率。
又比如,在计算机科学中,排列组合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算法设计和数据处理中。
可以说,河图洛书原理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总的来说,河图洛书原理是中国古代数学中的重要理论,它通过排列组合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育和现实生活中,河图洛书原理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河图洛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数学难题。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河图洛书原理的学习和应用,发挥它在数学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河图洛书
河图和洛书《易·系辞传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汉·孔安国:“《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
《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其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今孟津县老城西北位于黄河岸边的负图寺(亦名伏羲庙),据说就是当年龙马负图的地方。
古河图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
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
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河图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
如下: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
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
)以上为《河图》。
其中四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此乃风水象形之源也。
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
(见上图)河南洛宁县西约20公里,就是贯穿河南、陕西两省,全长442.5公里的洛河上下游分界处,也是洛宁县历史上的县城所在地,即今天的长水乡西长水村,相传此处为“洛书”所出之处。
究其实,河图和洛书是古圣人观察客观事物,将其变为抽象符号的结果。
将具象的客观事物变为抽象的符号是人类的一大发明,一大进步!中原这个地域概念,在古典文献中,还有中州、中土、中夏、中华、中国等多种称谓。
中州,是因豫州据九州之中而得名。
豫州是九州之一。
其南有荆州,东南有扬州,东有徐州、兖州,东北有青州,北有冀州,西有梁州,西北部有雍州。
河图洛书详解
河图洛书详解展开全文一、河图洛书中国易学关于八卦来源的传说,最初指天赐的祥瑞。
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又见于《论语·子罕》。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
”《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
汉人多宗此说,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
(1)河洛所指,后世理解不一。
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
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
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
宋初陈抟创“龙图易”。
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
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
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
南宋朱震于《周易挂图》中载其图。
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
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
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
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
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
今人高亨认为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
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
(2)河图,洛书的关系。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
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
”(《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敌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
”“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
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
”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概述中国传说中天赐的图像。
有关记载最早见于《尚书·顾命》。
《周易》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但对河图与洛书的内容已不能详考。
汉代传说伏羲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背负河图,伏羲据以画八卦;夏禹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夏禹据以作洪范九畴。
宋初道士陈抟提出一龙图即河图。
其后,刘牧又据以发展为河图和洛书两种图式。
后宋儒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故朱熹《周易本义》中将刘牧图名称互易,图式不变。
近人有以河图与洛书为古代地理书者。
河图洛书河图洛书繋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此河图之数也洛书盖取龟象故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河洛研究河图、洛书的原型是什么?《太玄》《易经》与五行八卦、河图洛书的渊源河图、洛书的原型是什么?古人又是如何按河图洛书画出八卦的?一系列的问题,几千年来不但没有人能够讲清楚,而且又附加上层层迷雾。
可以说,河图洛书问题是易学史上争论最多,被弄得最复杂最混乱,但同时又是内容最为丰富的问题。
其中的疑难,虽然随着有关地下文物出土而得到澄清,如宋明以来许多易学家认为传世的河图、洛书,始出于五代道士陈抟等人之手,自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中“太乙九宫占盘”的出土,这一说法已不能成立。
显然,陈抟的河图、洛书,是从前人模式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不过其线索隐而不显而已。
但是,河图、洛书本身的问题仍未解决。
其与八卦、《周易》有什么关系?它们最初原型又是如何?仍然众说纷坛。
有的学者把它们的原型追溯到西安半坡出土的石板上用锥刺圆点排成的等边三角形图案。
但这还不过是一种有一定联系的设想,尚无法看出这种图案与八卦和《周易》的起源有什么联系。
目前还有些学者,把河图、洛书与古人对天象的观察活动相联系。
有的认为,河图出于立竿见影,是古代测日的晷仪;洛书范围了天文的原理,是天文图。
河图洛书
写在最后;
以我愚笨之资挑战河图洛书, 不仅是因对它心向往之,更是想 让更多人发现了解传统文化的神 奥,在传统式微,思想纷繁的现 在,希望能够呼唤更多的人,为 往圣继绝学! 仅与吾辈共勉
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为象乃三垣二十八 宿,在地成形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天之象为风为气,地之形为龙 为水,故为风水。乃天星之运,地形之气也。所以四象四形乃纳天地五行之气也。
洛书之理
首先在九宫图中数字之和等于十五,这一点恐怕所有的人 都知道,就是横坚斜相加都等于十五。 洛书之数以奇数为主,居四正之位;而偶数则居 四维之位,受制于奇数。正者为君,偶者为臣,体现了阳主阴 辅之理及五行相胜的顺序。“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 土,右旋一周,而土复克水也”。北面一六为水,西面二七为 火,南面四九为金,东面三八为木,中央五为土,从北始右旋 为相克关系。洛书与河图为用为体、变与常的关系。 洛书体现了天地之数中阳奇和阴偶相配合的法则: “此乃五行生成之数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 四生金,天五生土,此其生数也。如此,则阳无匹,阴无偶, 故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于 是阴阳各有匹偶,而物得成矣,故谓之成数也。 洛书,盖取逆克之理。逆克者,以阴克阳,右行 也。金火阴阳俱错,水木阳不动而阴错者,金火克而水木生气 收敛也。克之,正所以全生;逆之,正所以成顺;故外错克而 中综生。错者,错乱也。阴阳错乱于外而相克也。综者,总整 也。阴阳总整于中而相生也。错中有综,借阴复阳,后天中返 先天之道,不在是乎?
河图与洛书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 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 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 故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 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 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 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清万年淳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认为: “河图外方而内圆”,“中十点作圆布”,“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 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 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 两折,洛书亦然。”还有人认为河图重“合”,具有奇偶相配、阴阳互抱、 生成相依的特点;洛书重“分”,具有奇偶分离,生成异位的特点,两者一 分一合,体现对立统一、盛衰动静的辩证关系。 《易· 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 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子相信 河图、洛易的存在,并以二者作为圣人作《易》的四条依据之一。
河图洛书的原理及应用
河图洛书的原理及应用概述河图洛书(He Tu Luo Shu)是中国传统数理学中的一种经典文化遗产,也是古代卜筮理论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河图洛书的原理和应用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领域。
本文将介绍河图洛书的原理以及它在历史和文化领域的一些应用。
原理河图洛书是基于中国传统的阴阳理念和五行学说构建的。
它通过将数字1-9排列在方格中,形成一个特殊的图案,称为“河图”。
河图中的数字有着特定的排列和组合规律,可以通过这些规律来推断出一些事物的发展和趋势。
河图洛书基于数字的排列和组合规律,通过对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来进行卜筮和推测。
在河图洛书中,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和象征,如数字1代表天,数字2代表地,数字3代表人等。
通过对数字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推算和解读,可以获得一些有关未来发展和趋势的信息。
应用历史研究河图洛书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中的数字模式和关系,可以揭示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
例如,通过对历代皇帝的生辰八字进行河图洛书推算,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帝位继承、政治局势和朝代兴衰的信息。
这对于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研究河图洛书在文化研究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文化符号和象征的河图洛书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通过对诗词、书画和古建筑等文化作品中出现的数字模式进行解读,可以揭示出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现代应用河图洛书在现代应用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例如,在企业管理中,可以利用河图洛书中的数字模式和关系来进行未来发展的预测和规划。
同时,在艺术创作和设计领域,河图洛书的原理可以作为一种创作工具和灵感来源,帮助艺术家创作出更有意义和内涵的作品。
总结河图洛书作为中国古代数理学的一部分,拥有独特的原理和应用价值。
它通过数字的排列和组合规律,帮助人们理解和推测一些事物的发展和趋势。
在历史和文化研究中,河图洛书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河图洛书起源,河图洛书出自哪里
河图洛书起源,河图洛书出⾃哪⾥ 河图洛书⼀直以来都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这也让河图洛书蒙上了⼀层神秘的⾯纱,那么河图洛书的出处在哪⾥呢?本期河图洛书就带你⼀起去了解⼀下河图洛书出⾃哪⾥,下⾯我们就⼀起来了解⼀下吧。
要探讨“河图洛书”,就必须提到伏羲和⼤禹。
虽然,他们两个⾝世相隔千年之多。
伏羲,传说中是⽣活在六千多年前的⼈物,“三皇”之⼀。
⽽我们今天说的“炎黄⼦孙”的炎帝和黄帝是⽣活在五千年前的⼈物,是两兄弟,是熊⽒少典的⼉⼦。
炎帝就是“神农⽒尝百草”⾥的神农⽒,黄帝就是“轩辕黄帝”。
“伏羲、神农、黄帝”为传说中的“三黄五帝”的“三黄”。
这都是中国古代夏以前的历史。
“河出图”的主⾓就是伏羲。
相传,伏羲⽒时,河南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据此演绎出先天⼋卦。
《尚书顾命孔安国传》说,“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卦,谓之河图”。
河出图的河就是黄河。
出处在今河南孟津境内⼏乎没有异议。
夏以前是天地洪荒,混沌蒙昧时期,盘古开天地辟地之后,最早的神(⼈)传说是鲧,禹。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了很⼤的洪⽔,天地⼀⽚汪洋,民不聊⽣。
尧派鲧去治⽔。
鲧采⽤⽔来⼟掩,造堤修坝的⽅法治⽔,越治越乱,民愤极⼤,后来尧把鲧杀了,⼜派鲧的⼉⼦禹去治⽔。
禹听取了⼤家意见,采取疏导的⽅法,开挖渠道,引⽔如海。
慢慢的,洪⽔泄下去,⼟地露出来。
⼤禹治⽔,有个很经典的故事⼀直流传⾄今,那就是“三过家门⽽不⼊”的传说。
传说⼤禹治⽔时,他有个新婚不仅的妻⼦,但⼤禹为了天下苍⽣,黎民百姓,硬是奋战在抗洪第⼀线,做出了⼀个领导⼈的表率作⽤,留名千古。
“洛出书”就是⼤禹的故事。
传说,⼤禹在治⽔期间,⾛到黄河的⽀流洛河岸边,看着滚滚洪流,正愁眉不展时,有⼀神龟从洛⽔浮出,背驮⼀书献于⼤禹,⼤禹看了洛书,眉头舒展,计上⼼来,开创了治⽔成功的⼤业。
⼤禹治⽔有功,受舜禅让⽽继位,后在诸侯拥戴下正式即位,做了夏朝的开国之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
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追源至此。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
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乎没有差别,河图四象、28宿俱全。
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后人会发掘。
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5000多年。
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
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
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1、河图由来相传在上古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
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
七八千年前的某一天,伏羲沿黄河查看民情,在今天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边,他忽然发现在湍流的河水中,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的马头龙身的神兽——龙马凌波而驰。
龙马奇异,头似龙,身若马,有龙鳞,赤纹绿色,踏水而行。
伏羲心惊,再仔细观之,更见龙马背负图点,神光迭现。
伏羲大喜,以为龙马降临,必有天书神授。
于是,他紧随龙马,由黄河进入图河。
待伏羲追上时,龙马倒显得非常温顺。
伏羲用草绳系之,拴龙马于树桩之上,而后观察其体态,摩其皮毛,竟发现其背上卷毛形成多个较为规则的旋涡。
是龙马把身上的旋毛变成一块玉版献给了伏羲,伏羲心中奇怪,认为其中必有奥妙。
于是他依龙马旋涡排列方位的图点绘制了图形。
这个图形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龙马背负河图”。
“河图”,或曰“八卦”。
2、河图内容《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此河图之数也。
河图也称为马图。
河图中的十个数即为天地之数,故这十个数为先天之数。
其中单数为阳,为天数;偶数为阴,为地数。
这十个数与方位对应,既为: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
这十个数再与五行对应,即为万物生成之数。
口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所以,一为水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二为火之生数,七为火之成数;三为木之生数,八为木之成数;四为金之生数,九为金之成数;五为土之生数,十为土之成数。
在这五对数中,若生数为阳,则成数为阴;若生数为阴,则成数为阳。
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
阴阳和合,才可生成万物,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也。
取其中五个生数,即一为水,二为火,三为木,四为金,五为土。
其中一、三、五为阳数,其合为九,亦合于阳数之极为九,即八卦中的阳爻为九;二、四为阴数,其合为六,亦合于阴数之中为六,即八卦中的阴爻为六。
这也说明,为何八卦中的阳爻取九、阴爻取六。
此阴阳生数之合,即九与六合为十五。
十五又称为小衍之数。
综合五行方位:北为水,一、六位于北;南为火,二、七位于南;东为木,三、八位于东;西为金,四、九位于西;中为土,五、十位于中。
1、洛书起源传说大禹治水的举动感动了神龟,禹治水来到洛河(今洛阳洛宁长水境内)见神龟负文(驮着背上的洛书来到洛河边,把洛书献给大禹)列于背,有数自一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畴。
《册府元龟*帝王部》也说“夏禹即天子位,雒出龟书,六十五字,是为洪范,此所谓雒出书者也”。
这是说,大禹因治水有功,有德于天下,故万民称颂,上天赐瑞。
洛河出神龟,龟长1.2尺,背负玉版,上刻洛书。
龟背上有65个赤文篆字。
大禹从洛书中悟出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治服了洪水,划天下为九洲进行治理。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今天,在传说中大禹发现洛书的洛宁长水西街仍存有两碑一井,一碑古朴浑厚,风化班驳,年代已无从考证,而今只能看到一“洛”字,据看护的老汉讲,此碑乃洛书出处的现存最早物证。
另一碑比较完好,是清朝雍正时期旧物。
2、洛书内容洛书也称为龟书。
关于洛书有两个口诀:其一为洛书方位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十居中。
即,龟头为九,居上,亦为南,亦为火;龟尾为一,居下,亦为北,亦为水等。
洛书数即为九宫数,亦为后天八卦数,或称文王八卦数。
这就是第二个口诀: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十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九宫中,包括中宫共九个方位,请初学者对照洛书图辨晰。
历史上有很多诗人赞河图洛书:唐代诗人李矫在《咏洛》诗中有:“神龟方锡瑞,绿字重来臻”之句,歌颂洛龟负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
龟书,可能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甲骨文”。
北宋王安石说:“图必出于河,而洛不谓之图。
书必出于洛,而河不谓之书者,我知之矣。
图以示天道,书以示人道故也。
盖通于天者,河而图者以象言也,成象之谓天,故龙负之,而其出在于河。
龙善变,而尚变者天道也。
中于地者,以法言也,效法之谓人,故使龟负之,而其出在洛。
龟善占,而尚占者人道也。
此天地自然之意,而圣人于《易》所以则之者也。
”(《河图洛书义》宋•王安石)古人曰:河图洛书,经纬天下。
河图洛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河图洛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渊源。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华夏文明之源,作为华夏之源的河图洛书,同样来自神秘的水底世界,河图从黄河的波涛中跃出献给世人。
河图洛书是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创造出来的,但绘有河图、洛书的物以及这些图的真实用途却未能流传下来。
直到宋代,一些研究《周易》的著作中才出现各种图式。
而这些图式在上古时代是否存在,它们在上古时代的真正用途是什么,至今仍是一个千古难解之谜。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被认为是河洛文化、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
一、河图之象河图用十个黑白园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
如下: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
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
)以上为《河图》。
其中四象,按古人座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也是我们平常说的风水象形之源。
)二、河图之数天地之数:河图共有10个数,1、2、3、4、5、6、7、8、9、10。
其中1、3、5、7、9 为阳,2、4、6、8、10 为阴。
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相加共为55数。
所以古人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数为55,“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即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生而已。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十五,十分奇妙。
对此,中外学者长期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更有其深远的影响。
河图之象、之数、之理、至简至易,又深邃无穷。
河图洛书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魔方,河图洛书通过点数的奇妙组合,把天文地理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结合起来,是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体现。
《老子》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指的是宇宙的气体,“一”是指宇宙间混沌未开的元气,“二”是指由元气分化而成的阴、阳二气,“三”是指由阴、阳二气交合变化而成的事物,这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观。
河图洛书反映了东方天人合一思想的哲学精髓,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人文之祖”——河图洛书洛书图中纵向、横向、斜向的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皆等于十五,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魔方。
特别是易卦的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九六之和正好是十五。
《易纬•乾凿度》云:“《易》一阴一阳和而十五之谓道。
”这使洛书十五之数更为人们所推崇,成为我国古代都城的规划模式,例如洛阳东周王城南北七里、东西八里,汉魏洛阳城南北九里、东西六里,它们的长度之和皆为十五里。
西汉长安城和隋唐洛阳城都是“经纬各长十五里”的方形结构。
北魏洛阳城、隋唐长安城的南北长皆为十五里。
这是历代统治者为了达到国泰民安、社稷昌盛之目的,以河洛数理作为都城制度之规范,取其法天则地、阴阳调和、吉祥亨通之义的结果。
河图洛书在没有文字的时代,除了语言可以利用外,其余的就只有依靠客观世界了。
我国在文字产生以前,祖先们的记事方法一是用结绳来记事(故宫博物院保存有)。
把一件事记到绳子上不仅记事者本人能懂,也应该让其他人看懂,这就要求结绳必须有一定的规则,先按一定的规则把某件事“记录”到绳子上(打结),别人再按这个规则来“阅读”这条结绳上记的事,这样才能达到“记录”和传递信息的目的。
记事方法二是以所在部落(或氏族)为中心,画一个圆,圆心代表部落(或氏族)的中心,圆代表周围的世界人们从日出日落最初先认识了东西两个方向,后来又逐渐认识到南北等方向。
与老子同时代的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也提出数是万物本源的著名哲学观点。
他认为1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1形成点,2形成线,3形成面,4形成体,体形成万物。
老子和毕达哥拉斯是同时代的人,都提出了数是万物本源的原理,东西方的两位学者“心灵相通”。
河图洛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数学家华罗庚曾经指出:河洛图“可能作为我们‘地球文明’和另一个星球交流的媒介”。
由此可见河图洛书在人类文明史中的价值。
《河图•洛书》先秦典籍中只有文字记载而无图案,后世从其点线图出现之日,便争议不断,今天史学家们仍在争论,千年的河图洛书之谜依然难以得到真正的昭示天下。
河图洛书的根本原理是什么?黑点连接的数字代表阴,白点连接的代表阳。
河图的空间,只存在上、下、左、右、中的概念,河图主要体现的是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
1阳与6阴是一个组合,代表水的特性;2阴与7阳是一个组合,代表火的特性;3阳与8阴是一个组合,代表木的特性;4阴与9阳是一个组合,代表火的特性;5阳与10阴是一个组合,代表土的特性;这些数字组合中明显存在着+5的联系,也表明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