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轮复习完整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联系和规律。
科学方法论的应用与实践
科学方法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科学方法论在技术发明中的应用
科学方法论指导科学家进行实验设计、数 据收集、分析和解释,形成科学结论。
科学方法论为技术发明提供理论支持和实 践指导,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科学方法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科学方法论培养人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 力,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世界观的形成
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个人经历、文化背景 、教育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 ,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对世界的认知和判断。
世界观的分类
01
主观主义世界观
强调个体经验和主观认知的重要性,认为世界是由个体的感知和意识所
构成的。这种世界观强调个体自由意志和创造性,但可能忽视客观现实
科学方法论在社会政策制定中的 应用
科学方法论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决 策支持,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
元论,但可能陷入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困境。
世界观的重要性
指导个体行为
世界观对个体的行为具有重要的 指导作用,它影响人们对事物的 判断和决策,决定了个体在面对 各种问题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影响社会发展
不同的世界观对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产生不同的影响。正确的世界 观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而错误的世界观则可能导致社会
动荡和危机。
塑造个人品格
世界观也是个人品格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影响人们对道德和伦理 的认知和判断,决定了个体的道
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02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具有 质量和空间属性,能够被感知 和测量。
物质具有多种形态,如固态、 液态、气态和等离子态等,但 无论形态如何变化,物质的基 本属性保持不变。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的本义、起源、产生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派别

1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系原理及方法论
考查意识的作用。
8、★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
第 二
世界是 物质的
存在 方式
1.物质的概念、唯一特性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 决定 意识
课 物质是 1.运动的概念、地位(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探 究
1.理解“四个概念”,即: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2.明确“五个原理”,即: ★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规律原理及方法论(尊重+主观能动+两结合)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物质概念、唯一特性、根
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本专题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专题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及 1.考情分析:
其方法论
高频考点:左侧标记★知识
3、★意识的产生、本质、生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会出现,频率较高;
理基础、内容和形式、特点 2.命题预测:结合科学探索(如空间站
4、★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方 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国家政策转变
法论
(重大计划、法律制定实施等)考查物
5、★★★正确发挥主观能动 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规律与发挥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产生经历的几个阶段: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1)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不管什么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
释世界的统 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尊重 题,多以意义类、措施类考查
一性在于它 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解一切从实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物质与
的物质性; 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和内涵,能够 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
2.表达无神 认识和分辨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性与普遍性。在复习备考中,
劳动使人直立行走 劳动促进人思考问题
劳动产生语言
①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②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③劳动和社会交往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原始图腾
核心考点 一、世界的物质性
2、世界物质性原理
链接名师导学P166 典例2、3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核心考点 一、世界的物质性
2、世界物质性原理
(1)自然界的物质性
①产生看,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人类出现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例如房屋、飞 机、高速公路、铁路、桥梁、转基因食品、…… 这是否意味着自 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 —结论—(我启们示房)屋:是人根类据虽水然泥表、面砖上瓦创所造具了有很的多属东性西造,出但来是的人,们造改出造飞自机然,是 因物为的利基用础了和前金提属等是物客质观本存来在的的属自性然物。及不其能属说性我和们规用律水,随不便可捏能捏随就心可所以当 房欲凭屋空用创了造。。转这基说因明食人品类也出是现根后据,生物自的然基界因仍组然成是的客固观有的规、物律质,的创,造不一定 的以条人件的使 意他 志重 为新转组移合。,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具有不同的功能。所以 ②人产生后,自然界不受人的意识支配,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 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必修4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PPT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50张)

必修4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PPT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50张)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政治 • 人教版
(二)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本__质__的____、必然的、_稳__定__的_____联系。 特别提醒:1.规律与现象的区别:现象是外在的、表象的,看得见、摸得着, 是具体的;规律是内在的、本质的,看不见、摸不着,是抽象的。 2.规律与规则的区别: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 造、改变或消灭它;规则是主观的,规则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
物质和运动
智慧备考:2021年高考将延续以往的命题特点和风格,这一部分知识仍是复习的重点。备战 2021年高考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世界统一于物质。 (2)结合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结合“十九大的最新理念”考查尊重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命题点
考向扫描
真题举例
考向3 物质决定意 2016·课标全国卷Ⅲ·23

2013·课标全国卷Ⅱ·23
物质和意 识
考向4 作用
意识的能动
2019·课标全国卷Ⅰ·40(2) 2017·课标全国卷 Ⅰ·23 2016·课标全国卷Ⅱ·23 2015·课标全国卷Ⅱ·39(1)
命题方向
高考命题的重点,主要考查物质决 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知识, 其中意识的能动作用还多次以非选 择题形式出现,与规律、实践等知 识结合考查
智慧备考:本命题点是高考考查重点。备战2021年高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依托最新科学实验活动,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形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等知识。 (2)依托科学新发现、科学理论的与时俱进等,考查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考查真理与谬误的 关系。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轮复习完整版讲解40页PPT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轮复习完整版讲解40页PPT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轮复习完整版讲 解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4第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4第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思想政治
课标要求 1.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备考指导 1.引述事例,证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围绕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阐释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 意识 3.领会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说明要按客观规律办 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以“为什么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为议题,探究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的意义
误区辨析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比较 区别 联系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 物的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 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 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 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 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 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 质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
③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不具有客观内容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命题立意本题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为情境,通过剖析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的主题和设计理念,调动物质与意识的 关系等必备知识,考查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等关键能力。
答案:A
[真题实战]
1.(2023·山东卷)月亮门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开设在院墙上的圆弧形洞门,因 其形如一轮满月而得名。月亮门通常与云墙配合使用,在波浪形的云墙上 开设门洞,看上去如同月亮在云间穿行。由于寓意美好且形态优美,月亮门 的营造案例远传海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C )

【课件】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课件】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两个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 志主义(主观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 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客观主义)。
尊重客观 发挥主观
主客观相结合
反对主观主义 反对形而上学
整个第二课共7个原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包括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6、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期末考试考查的可能性:
小切口:运用某一个原理分析材料:每个层次+材料分析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包括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6、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大切口:运用“课标题或框标题”分析材料: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分析 1、运用“探究世界本质“分析材料 2、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分析材料 3、运用“运动的规律性”分析材料
,共同富裕不能整齐划一、齐头并进。
• ④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能够指导
我们能动的改造世界。共同富裕目标的制定考虑了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充分 重视和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课堂练习

近日播出的电视剧《花开山乡》通过有温度、接地气的表演形式展现
了近年来农村基层工作者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探索乡村振兴而付出的努
力,受到观众好评。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由于我
国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不同,共同富裕不能整齐划一、齐头并进,
应该循序渐进分阶段促进。回溯历史,从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所反映、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 1 ) 物 质 的唯 一 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 观实 在≠ 客 观存在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 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 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
质上都是物质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个性)≠物质(共性)
(2022 ·广东高考真题)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酷爱莲花,长期观察莲花的形 貌特征与生长环境,领悟到莲花之美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的高雅情 操有共通之处,创作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千古名句。由 此可见 ()
①艺术作品是人仅凭灵感创作出来的 ②艺术体验不能脱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验 ③艺术修养是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2、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 物质性 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
意识是物质 世界长期 发展的产物
本课重要原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
原理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 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意识的 包括感性认识形式,还包括理性认识形 式 。
主观形式 上看 这两种形式虽然是主观的,但反映的内容都是客观的
形式 从意识的 的主 主观差别 观性 上看
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 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从意识的 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 主观特征 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

探究世界的本质-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探究世界的本质-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故②错误。 ④: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故④错误。 【答案】B
命题点3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例题1】(2020课标2)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拟)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制度不应照搬任何其他国家或地方的模式,必须按 照“--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切合香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条件,探索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制 度,推动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重新回到正确轨道。这体现了( )
①只有在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中,才能不断接近真理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和进步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例题3】(2022.广东卷)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酷爱莲花,长期观察莲花的形貌特征与生长环境,领悟
到莲花之美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的高雅情操有共通之处,创作出“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
妖”的千古名句。由此可见()
①艺术作品是人仅凭灵感创作出来的
②艺术体验不能脱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验
③艺术修养是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2)方法论意义: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 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 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图示法揭示物质、运动和规律的关系
【典型题目演练】
命题点1 世界的物质性
【例题1】(2020.海南卷)在距地球5.6亿光年的类星体“马卡良231”内,中外科学家联手首次发现
【知识拓展】正确认识规律
规律≠ 联系
规律是联系,但并非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只有 同时满足“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四个条件的联系才是规律

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ppt课件

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ppt课件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ppt课件
8
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
P29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是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是指物质的客观性,无论人们
是否感觉到,它都是客观存在 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与唯 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并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
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 们所认识、所反映(与不可知 论划清了界限)
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 一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提示: (1)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 物的总和。
(2)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pp物t课件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9 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 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世界的
物质性,使主观符合客观。
【注意】反对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
(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ppt课件
18
命题点 物质概念
典例1 (2010海南高考)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 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 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 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
别 的关系; 5. 客观实在不等于客观存在。
ppt课件
12
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客观实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不管人们
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特性。它不包括精神、意 识现象。

必修.探究世界的本质-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夯实基础探究命题PPT教学课件.

必修.探究世界的本质-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夯实基础探究命题PPT教学课件.
规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Fra bibliotek明《桃花源记》)
情感目标
(4)证明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观能动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
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命题点 2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对点金题❷】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下列选项 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 A.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 C.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D.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解析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 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 类社会的物质性。故选 D。 答案 D
4.日本培育出了荧光猴,这说明物质是可以被创造的。( × ) 自我明辨: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培育出荧光猴只是改变了物 质存在的具体方式。 5.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运动和静止是物质 存在的两种方式,其中静止就是没有运动变化的状态。( × ) 自我明辨: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 相对的、暂时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不能认为运动和静 止是物质存在的两种方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9.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阻碍。(× ) 自我明辨:客观条件和规律是客观的,只能尊重和利用而不能超越;另外, 客观条件和规律是制约而不是阻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0.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 ) 自我明辨: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随意改变规 律,但规律会随着物质运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其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的、稳定的联系都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价值规 律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只要商品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就起作用。 但是,如果商品经济被产品经济所取代,价值规律就会被其他经济规律所替代, 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把规律看作是永恒不变的,是形而 上学的静止的观点。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一、世界的物质性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自然界的物质 性
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 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 律形成和发展的,都 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 史。
尊重自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然,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 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 人和人类社会。(产生) (2)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 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物质要素。(构成要素)
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坚 持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 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要求树立正确的 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针对性限时训练
1.(2023高考真题)苏轼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边留下了以 湖面小石塔为标界来监测水位和水面种植区域的“三潭印月”。针 对“吴中”之地“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张“让 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苏轼治 水的理念启示我们( ) 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 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 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 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界限)
3.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有可知性, 能被人们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
清了界限)
客观实在性
注意: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运动)
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与朴素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划清了界限)
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内容的客观性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 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 自测自评 ◎
பைடு நூலகம்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
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 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答案]B
考点1 │ 主干梳理
•具有永恒性、绝对性。 •具有暂时性、相对性。
•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 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的观点。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 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 B.自然界所有事物的共同属性 • C.所有的有形物体 •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知识明辨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具体的物质形态
物质
•除了具有万事万物的共性
区 (客观实在性),还有自

身的个别属性。 •是具体的,多变的,有生
有灭的
•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 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 在性 •是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 灭的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 具体的物质形态是
联 物质的具体表现。 系 ➢二者是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①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 的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劳动创 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主要是: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它们的形成、存在、发展并非由人所左右,它们都是客观 的物质要素,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它具有物质性。
❖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大和小的关系
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唯物主义哲 学的观点。
知识明辨
❖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
•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 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 象的共同本质(客观 实在性)。
•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 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 分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 特征。
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 世界的组成部分。 • ②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 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方 法 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联系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考点1 │ 主干梳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_物__质__世__界_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 会。 (2)从存在的基础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是地__理__环__境__、_人__口__因_素__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 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_物__质__性___。 (3)世界物质性原理
知识结构
探究的问题
•唯物论
揭示世界的本原
(辩证的唯物论)
(4-5课)
辩证
马 克
唯物 主义





历史
唯物
主义
•认识论
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6课)
•辩证法 (唯物的辩证法)
揭示世界的状态
(7-10课)
•唯物史观 人类社会的本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第11课)
•价值观 人生观
【方法论意义】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 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 历史的英雄史观。
]
[
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 的,都有自己的…,它们都是…的组
基 成部分。 本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原 1)人类社会是……的产物。 理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体系,
解析: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 系,而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因此A项错误; B项缩小了物质的适用范围,也是错误的; C项把自然科 学的“物质”与哲学的“物质”混淆在一起,故应排除; D项是正确选项。
2、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 ①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
1、物质的含义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客观性)
与唯心主义的物质 观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可知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
与不可知论 •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 划清了界限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客观实在性
运动
1. 物质的唯一特性、 根本属性、 一般属性
2.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多样性 可知性 永恒性 无限性
定作 用
意识
从实 际出 发,实 事求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基本概念: •基本观点:
—物质、运动、规律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
考点1 │ 主干梳理
主干梳理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概念 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__意__识__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客__观__实__在__。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客__观__实__在__性__。 ②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 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_共__同__本__质_,而不 是指某一种具体的__物__质__形__态。
【特别提示】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 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 神而言的。
(2)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 身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特别提示】 (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 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12课)
主要的观点 物质与意识辩
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辩证 关系
联系、发展、矛 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识辩证关系…
人生价值在于奉 献
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和归宿
与 3特点 实践


进 开 拓
追求真基 反 理是一 作 个过程础 用
创 新
3特点 认识
物质 运动 规律
一切
决 能 能动认识世界 动 能动改造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