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
《教育学原理》课程标准
一、标准说明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教育部新的课程开设要求并结合本院小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可供小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使用。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探索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理论学科。是我国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小学教育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小学教育专业乃至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提高学生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养成学生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懂得合格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模式,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增强学生参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教育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绪论(8课时)
要求与说明
本章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萌芽、创立和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以及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当代教育学的特征;学习教育研究主要的方法及其运用。重点掌握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当代教育学的特征。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参考书目
1.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王前新著.教育原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
4.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第一章认识教育(8课时)
要求与说明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的属性,教育的特点。重点掌握教育的定义,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
第一节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教育的历史发展
参考书目
1.王前新著.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石忠仁主编.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6课时)
要求与说明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人口因素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教育功能的结构;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重点掌握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人口等因素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第一节教育的社会性
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
第三节教育与政治制度
第四节教育与文化
第五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参考书目
1.柳海民主编. 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王前新著.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6课时)
要求与说明
人的发展的内涵;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的发展动力各种不同的人的发展因素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的相互关系。重点掌握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发展动力;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第一节人的发展的概念
第二节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
第三节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参考书目
1.王前新著.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石忠仁主编. 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第四章教育目的(5课时)
要求与说明
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重点掌握教育目的的功能,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第二节教育目的观概览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参考书目
1.王前新著.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冯建军著.当代教育原理[M].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金一鸣编著.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孙喜亭著.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第五章教育制度(4课时)
要求与说明
教育制度的含义;教育制度的特点;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重点掌握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及其特点;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教育体制改革
参考书目
1.冯建军著.当代教育原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王前新著.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6课时)
要求与说明
教师职业概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新型教师的基本素养,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的地位,学生的发展,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师生关系的类型,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重点掌握新型教师的基本素养,学生的本质特点,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