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完美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完美版)
1
2020年最新
“数学广角” 是新的教学内容, 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 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 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全册教学目标 1、掌握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 算。初步掌握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 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 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米、 1 厘米的长度 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 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初步学会 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 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初步认识镜面 对称现象。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 ,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1.9
数学组 (六)、表内间
12.5
数学组
(八)、数学广角
12.22
数学组
(九)、总复习
总复习
5
2020年最新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 ,学习已经对长 、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 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 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 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 1 米 =100厘米。 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 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 米、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

2024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人教版教案(优秀9篇)

2024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人教版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人教版教案(优秀9篇)通过精心准备的教案,为大家呈现一场丰富、有趣的授课,并积极激发你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细心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人教版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课题: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一、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

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精选10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精选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口算大赛6+30=60+8=40+3=50+7=3+90=20+5=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1.课件展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师选择性地板书例1的问题。

2.学习例1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1)学生列出算式:35+2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的学生数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中的小棒和计数器分别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

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也就是37根。

生3:我是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算出来的。

……师:拨计数器的过程可以用一种形式展示出来,那就是竖式。

3.学习竖式。

师生拿出计数器,一边操作一边提问:算35+2时,先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加2时应在哪一位上拨几个珠子?师讲解竖式的写法:先写第一个加数35,再在35的下面左侧写上“+”,右侧写2、你们认为“2”应对着35的3还是5呢?(通过计数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不困难)最后在加数下面画上一根横线,表示等号。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1单元长度单位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

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材第2页的内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学生举手回答。

(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 师:同学们观察得不错。

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学生举手回答。

(把两臂曲直测量、用拃去测量、用脚去测量……)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

)师:什么东西最长?(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生:对。

)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你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吧,这就涉及到统一长度单位方面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下面的内容吧!(板书课题。

)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①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②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③测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测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测量的结果不同。

(4)让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测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024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2篇

2024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页是爱岗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12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口算。

2×3=2×5=4×2=5×1=5×3=4×3=5×5=1×4=2.列式计算。

(1)3个4相加是多少?(2)5个2相加是多少?3.师:大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4.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新授1.出示例8(教师板书)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2.分析解答例8(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小圆片摆一摆,表示出题目中的意思。

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

(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

)(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该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

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3)问:要求3个4棵是多少,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3=12(棵)口答:一共浇了12棵。

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

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

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4.讲解例9(1)出示例9(教师板书例9)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贴:(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分小组讨论)(4)汇报解答方法。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集体备课)(14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集体备课)(14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147页)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147页)人民教育版数学二年级第一册教案一、班级情况分析:这个班有20名学生,包括8名女生和12名男生。

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二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对数学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动手操作中,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优秀学生思维活跃,言语积极;中学生在课堂上几乎“不为人所知”;后进生的学习方法不当,掌握每一项基础知识的速度总是慢得多。

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更注重对后进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比较长度”的基础上,学习一些测量长度的知识,对长度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

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以及两者之间的进度。

难点在于让学生知道线段及其特征。

关键是在教学中要注意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较、测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

初步了解线段、学习量和绘制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以学生的两位数加减和两位数加减的口头算术为基础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算理的理解。

(三)对概念和角度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1. 概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的使命。

通过对该教材的全面评估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2. 教材内容的深度评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涉及数的认识、数的加减法、分解与组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简单的试探与猜想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在深度上能否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教材的设计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评估的问题。

3. 教案的编写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需要编写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教案。

教案应该围绕着“理解、掌握、应用、评价”等教学目标展开,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维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教案的编写还需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4. 教学反思教学实践是检验教材和教案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深入剖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运用了教材中的案例和练习?学生在教学中是否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这些都是需要反思和总结的地方。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学习特点。

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教材和教案,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6. 总结与反思通过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我们不仅能够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还可以发现潜在的改进空间。

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更加注重教材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从教材内容、教案编写、教学反思等多个方面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进行了评估和反思。

2020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020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020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结合详细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2.才能目的:借助识别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

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借助识别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解决策略: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老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老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答复后,老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老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

老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绘方向真是太费事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

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

老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老师总结。

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

老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使用方向板时,老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2020年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2020年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2020年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别同的位置观看物体,简单的数据整理,数学广角等。

在数的计算方面。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特殊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具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

所以,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并且,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日子中解决咨询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所以,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咨询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咨询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这别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日子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浮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经过各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明白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举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别同的位置观看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经过观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别同位置观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办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看、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考虑咨询题的意识。

二、全册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办法。

可以正确地举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办法,体味估算办法的多样性。

2、懂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7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7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7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1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学会辨认对称图形。

2、经历多种感官多种形式的参与,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找出对称轴。

3、经历剪、拼、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练习纸、图形纸、剪刀、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优美的草地上有许多蝴蝶。

2、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蝴蝶怎样的?3、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课件演示:蝴蝶翅膀合起来,又展开)二、认识对称图形1、老师带了很多图形,看看有哪些图形。

2、拼一拼。

从上面的图形中,你能不能选两个拼成下面的图形呢?a、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b、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c、除了这些图形外,你们还能不能拼成同类型的其它图形?d、学生展示。

3、小朋友拼的对不对,我们先来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生:一样;对折会重合……4、看看我们同学拼出的图形,有没有不是同一类的?(验证)5、得出名称像这样的图形,让我们给他取个名字。

(对称图形)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6、联系生活找找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师: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真多。

现在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对称图形。

我们要制作一棵小松树,有什么好办法?生:画一画(怎么画?)画半棵/直接剪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展示学生作品,你是怎样剪的'?只有这样剪,左右才是对称的,我们就把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对称轴的左面和右面形状是一样的。

(课件展示对称轴)你能画出这条对称轴吗?四、判断对称图形,画对称轴1、仔细观察,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

说一说验证的方法。

2、画出对称图形的的对称轴。

3、画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机动)五、多种形式,自主联系1、上面的图形对折后会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2、上面的图形展开后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3、脸谱欣赏。

(出示一半,让学生想象完整的脸谱,再呈现)六、课外延伸,丰富知识。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带反思(自用表格式)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带反思(自用表格式)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带反思(自用表格式)(四)统一长度单位。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二、实践中认识厘米(一)认识尺子。

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结合教师手中清晰的尺子来说明。

1.刻度线。

2.数字。

(1)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2)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

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3.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m”。

(板书:厘米cm)(二)认识厘米。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教师归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

(2)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

(3)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

(4)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三)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1.测量纸条的长度。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学生汇报找法。

(0~1之间、2~3之间、3~4之间……的长度。

)学生想象用手来比划1厘米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一)游戏名称:玩绳子。

规则:将一根绳子摆放出不同的形状。

(二)板书:直的 (三)导入新课。

这样拉紧的一段绳子,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四)学生动手拉一拉,说说拉直后是什么?(线段)强调两手之间直的一段看成线段。

(五)板书:二、创设活动,探究新知(一)找一找,摸一摸:寻找生活中的线段。

1.小组合作,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2.全班汇报。

人教版本小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教案全册带反思

人教版本小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教案全册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课方案全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课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课目的: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领会一致长度单位的必需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成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点,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惯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成立长度观点的基础上,培育学生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培育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育学生的察看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取踊跃的感情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合作意识,建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谨小慎微的好习惯。

教课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成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点,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课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惯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成立长度观点,会初步的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课模式:“自主研究”教课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课内容:教材第1~3页。

教课目的: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一致长度单位的必需性。

2、经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成立1厘米的长度观点,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育学生察看、着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仔细、认a真的学习习惯。

教课重点:经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课难点:初步成立1厘米的长度观点,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课模式:“自主研究”教课模式。

教具准备:各样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相同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并用刻度尺测量和绘制线段。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过程与方法: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对线、角、直角等图形有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会量、画线段。

难点: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学生尺、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宣布这节课的复习内容,并在黑板上写下:米和厘米,角度和直角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①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a.学生比画。

B.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米=( )厘米400厘米=( )米3米=( )厘米700厘米=( )米2、量、画线段。

①看教材第105页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

指名回答。

②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③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小组同学相互检查。

3、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①说一说教室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②判断下面的图形,是角的画“√”,不是的画“X”。

( ) ( ) ( ) ( )③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怎样才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怎样画一个直角?用三角形的直角来画。

从直角的顶点开始,沿着直角的两条边画两条线,画一个直角。

4、完成教材第102页第6题。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小组活动。

①小组合作开展学习活动。

②相互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怎样拼的?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多少个正方形?怎样判断锐角、钝角?。

③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完成书105页第11题。

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同学们又有什么心得收获没有?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21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21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21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9的乘法口诀,教材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记住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交流释疑根据课前的学习,谈谈你在小组中的收获?在群里说说你的问题。

二、观察操作,交流展示课件有例题,理解题意。

学生分组工作。

学生探索操作,教师注意巡视。

交流展示,其他学生给予补充,教师相机板书9的口诀。

(也可以让学生边展示9的乘法口诀过程边板书9的乘法口诀)三、熟记口诀,精讲点拨1.引导思考。

师:还有其他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吗?看看,每一行有几格?一行中有几颗智慧星,空几格?每行智慧星的个数比10少几?(课件演示过程)2.分组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填表。

(1)学生尝试填表。

(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师出示结果,全班集体订正。

5.让学生观察表中内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总结规律。

6.集体交流。

7.老师:还记得9的乘法口诀还能用手吗?课件演示“你知道吗?”的知识学生共同完成双手及口诀的方法。

8.如何记住9的乘法口诀?给时间,你能快速背诵吗?试试看。

生:交流方法并表演背。

师:说说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口诀最难记,怎样想办法记住呢?四、巩固提高1.游戏:对口令师生、生生对口令2.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通信中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3.拓展《九九歌》五、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

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六、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3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认识厘米课时目标导航认识厘米。

(教材第2~3页例1~例3)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重点:认识厘米,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

教师准备:课件、直尺、纸条、图钉、订书钉。

学生准备:刻度尺、图钉、纸条、铅笔。

一、情景引入新学期开始我们又换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新书有多长呢?提示:学生可能会用拃量,可能会用铅笔量,还可能会用橡皮量,等等。

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结果不相同。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学习新课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长度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境图)提示: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如:平伸手臂测量石头的周长。

(2)你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明确:①不准确,大人和小孩的手臂长短不同,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了。

②不准确,即使都是大人或都是小孩,手臂的长短也不可能都相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

③石头的周长是固定的,可是却因为人手臂长短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这样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3)收集生活中常用来测量长度的方法有哪些?提示:①用拃作单位测量布的长度。

②用脚长作单位测量竹竿的长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1
“数学广角” 是新的教学内容, 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 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 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全册教学目标 1、掌握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 算。初步掌握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 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 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米、 1 厘米的长度 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 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初步学会 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 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初步认识镜面 对称现象。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 ,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1.9
数学组 (六)、表内乘法(二)
11.20
数学组
(七)、认识时间
12.5
数学组
(八)、数学广角
12.22
数学组
(九)、总复习
总复习
5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 ,学习已经对长 、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 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 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 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 1 米 =100厘米。 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 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 米、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
3
服困难的精神。 五、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 60 课时 (一)、长度单位( 4 课时左右) (二)、100 以内的加、减法(二) (15 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 2 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 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 4 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 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 3 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 2 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 4 课时左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 以内的加、减法、表内 乘法(一),表内乘法(二)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简单的数据整理,数学广角等。 在数的计算方面。 计算教学是 100 以内的加、 减法笔算和表内乘 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 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 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 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 20 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 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 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必须达 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 100 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 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因此,教材 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 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 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 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 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 让学生通过各种自 主探索的学习活动, 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建 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 从不同的位 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 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 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 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2
三、全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00 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 100 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 训练。 四、全册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 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 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 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 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 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 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 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 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
年级 二 学科 数学 课题
统一长度单位
课型 新授
总第 1 课时
课时 编号
101 主备人
使用 人
教学 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 目标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 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 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4
2019--2020 学年度上学期数学集体备课安排表
组别地点
活动内容
主持人 主讲人
9.1
数学组
(一)、长度单位
(二)、100 以内的加、
9.11
数学组
减法(二)
9.28
数学组
(三)、角的初步认识
10.13.
数学组 (四)、表内乘法(一)
10.23
数学组
(五)、观察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