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变换器的设计(降压)

合集下载

开关直流降压电源(BUCK)设计

开关直流降压电源(BUCK)设计

开关直流降压电源(BUCK)设计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系统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电子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电子设备与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近年来,随着功率电子器件(如IGBT、MOSFET)、PWM技术以及电源理论发展,新一代的电源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电源电路。

该电路具有体积小,控制方便灵活,输出特性好、纹波小、负载调整率高等特点。

开关电源中的功率调整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具有功耗小、效率高、稳压范围宽、温升低、体积小等突出优点,在通信设备、数控装置、仪器仪表、视频音响、家用电器等电子电路中得到广泛应用。

开关电源的高频变换电路形式很多, 常用的变换电路有推挽、全桥、半桥、单端正激和单端反激等形式。

本论文采用双端驱动集成电路——TL494输的PWM脉冲控制器设计开关电源,利用MOSFET 管作为开关管,可以提高电源变压器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抑制脉冲干扰,同时还可以减小电源变压器的体积。

关键词:直流,降压电源,TL494,MOSFET1目录摘要 (1)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方案论证与比较 (4)1.1 总方案的设计与论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控制芯片的选择 (4)1.3 隔离电路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BUCK电路工作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控制电路的设计及电路参数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TL494控制芯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直流降压斩波电路课程设计

直流降压斩波电路课程设计

直流降压斩波电路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直流降压斩波电路是电子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电路,其作用是将高压的直流电源转换为低压的直流电源,以满足不同设备对电压的需求。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一个直流降压斩波电路来加深学生对该电路原理和应用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设计要求1. 输入电压:24V DC2. 输出电压:12V DC3. 输出电流:最大2A4. 效率:不低于80%5. 稳定性:输出稳定性好,纹波小于100mV三、设计原理1. 直流降压原理直流降压是指通过变换器将输入端直流高压转换成输出端所需的较低直流电源。

通常情况下,使用变换器将输入端高频交变成矩形波进行输出,再通过滤波器进行平滑处理,从而得到稳定的直流输出。

2. 斩波原理斩波是指将交流信号转化为脉冲信号输出。

在斩波过程中,通过改变占空比(即高电平时间与周期时间之比)可以调节输出脉冲宽度,从而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

3. 直流降压斩波电路原理直流降压斩波电路是将直流高压输入信号通过变换器转化为高频交流信号,再通过斩波电路将其转化为脉冲信号输出。

最后通过滤波器对输出信号进行平滑处理,得到稳定的直流低压输出。

四、设计方案1. 变换器选择变换器是直流降压斩波电路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选择使用UC3845作为变换器控制芯片,并搭配IRF540N MOSFET管进行驱动。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输入和输出电压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变压器。

2. 斩波电路设计在本次设计中,我们选择使用NE555作为斩波芯片,并根据输入和输出电压的不同来计算出合适的占空比。

同时,在斩波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控制脉冲宽度以保证输出稳定性。

3. 滤波器设计滤波器是直流降压斩波电路中用于平滑处理输出信号的部分。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选择使用L-C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以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纹波小于100mV。

4. 控制电路设计为了保证直流降压斩波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还需要设计一个控制电路来监测输入和输出电压,并对变换器进行合适的控制。

DC-DC变换器设计毕业设计

DC-DC变换器设计毕业设计

绪论一.开关电源概述开关电源(Switch Mode Paver Supply,即SMPS)被誉为高效节能型电源,它代表着稳压电源的主流产品。

半个世纪以来,开关电源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早期的开关电源全部有分立元件构成,不仅开关频率低,效率高,而且电路复杂,不宜调试。

在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的脉宽调制器集成电路,仅对开关电源中的控制电路实现了集成化;80年代问世的单片开关稳压器,从本质上讲仍DC/DC电源变换器。

随着各种类型单片开关电源集成电路的问世,AC/DC电源变换器的集成化才变为现实。

稳压电源是各种电子的动力源,被人称为电路的心脏,所有用电设备,包括电子仪器仪表,家用电器。

等对供电电压都有一定的要求。

至于精密的电子仪器,对供电电压的要求更为严格。

所谓的DC——DC直流稳压是指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小到可允许的程度,并不是绝对的不变。

目前,随着单片开关电源集成电源的应用,开关电源正朝着短、小、轻、薄的方向发展。

单片开关电源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以来便显示出来强大的生命力,它作为一项颇具发展和影响力的新产品,引起了国内外电源界的普遍重视。

尤其是最近两年来,国外一些著名的芯片厂家又竞相推出了一大批单片开关电源集成电路,更为新型开关电源的推广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单片开关电源具有集成度高、高性价化、最简外围电路,最佳性能等指标,现已成为开发中小功率开关电源、精密开关电源及电源模块的优选集成电路。

二. 开关电源的技术追求1.小型化、薄型化、轻量化、高频化——开关电源的体积、重量主要是由储能元件(磁性元件和电容)决定的,因此开关电源的小型化实质上就是尽可能减小储能元件的体积。

在一定范围内,开关频率的提高,不仅能有效地减小电容、电感和变压器的尺寸,而且还能抑制干扰,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因此高频化是开关电源的主要发展方向。

2.高可能性——开关电源使用的元器件比连续工作电源少数十倍,因此提高了可靠性。

从寿命角度出发,电解电容、光电偶合器及排风扇等器件的寿命决定着电源的寿命。

DC—DC升压开关变换器设计

DC—DC升压开关变换器设计

DC—DC升压开关变换器设计本设计设计了相应的硬件电路,研制了一款小功率开关电源。

整个系统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和反馈电路几部分内容。

系统主电路由Boost升压斩波电路和相应的滤波保护电路组成。

控制电路包括主电路开关管控制脉冲的产生和保护电路。

论文具体地介绍了主电路、控制电路、驱动电路等各部分的设计过程,包括元器件的选取以及参数计算。

本设计中采用的芯片主要是PWM控制芯片SG3525、光电耦合芯片PC817和半桥驱动芯片IR2110。

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了SG3525的控制性能,具有较宽的可调工作频率,死区时间可调,具有输入欠电压锁定功能和双路输出电流。

标签:SG3525,开关稳压电源,PWM,升压斩波1绪论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学的高速发展,电力供给系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同时,人们对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高效率、大容量、小体积之后,对电源系统的输入功率因数和软开关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源是给电子设备提供所需要的能量的设备,这就决定了电源在电子设备中的重要性。

电子设备要获得好的工作可靠性必须有高质量的电源,所以电子设备对电源的要求日趋增高。

相对于线性稳压电源来说,开关稳压电源的优点更能满足现代电子设备的要求。

但是,由于开关电源轻、小、薄的关键技术是高频化,开关电源的高频化就必然对传统的PWM开关技术进行创新,实现ZVS、ZCS的软开关技术已成为开关电源的主流技术,并大幅提高了开关电源的工作效率,近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众多的电路拓扑,使得软开关技术成为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热点。

因此对于现代的开关电源功率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高频化、高效率、无污染和模块化。

2开关电源概况2.1开关电源基本拓扑结构开关变换器是电能变换的核心装置。

按转换电能的种类,可把变换器分为四类:①直流变换器(DC-DC),将一种直流电能转换为另一种或多种直流电能的变换器,是直流开关电源的主要部件;②逆变器(DC-AC),将直流电能变为交流电能的电能变换器,是交流开关电源和不间断电源UPS的主要部件;③整流器(AC-DC),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的电能变换器;④交交变频器(AC-AC),将一种频率的交流电转换成另一种频率可变的交流电,或者将一种频率可变的交流电转变为恒定频率的交流电的电能变换器。

DC/DC变换器的设计

DC/DC变换器的设计

DC/DC变换器的设计DC/DC变换器是一种电力电子设备,用于将一个直流电源的电压转换为另一个直流电压。

它在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例如电气车辆、太阳能发电系统和电视机等。

DC/DC变换器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输入电压范围:根据应用需要,确定所需的输入电压范围。

这有助于选取合适的输入滤波电容和保护电路。

2.输出电压和电流:确定所需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并计算所需的功率。

这有助于确定合适的变压器、开关管和输出滤波电容。

3.开关频率:选择适当的开关频率,以平衡系统效率和元件尺寸。

通常,高开关频率可以减小元件的尺寸,但也会增加开关损耗。

4.控制策略: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例如脉宽调制(PWM)或脉冲频率调制(PFM)。

PWM控制可实现快速响应和精确的输出电压稳定性,而PFM控制则可实现高效和高功率因素。

5.过压保护和过流保护:设计合适的过压保护和过流保护电路,以确保系统在故障情况下可靠工作。

6.效率和温度管理:优化设计,以提高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并采取措施来控制元件的温度,以保证长期可靠性。

7.噪声和EMI控制:设计合适的滤波电路和接地布局,以降低系统的输出噪声和电磁干扰。

8.反馈控制:设计适当的反馈控制回路,以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

9.元件选型和参数计算:根据应用需求,选择适当的开关管、变压器、电感和电容,并计算它们的参数,以满足设计要求。

一般而言,DC/DC变换器的设计可以分为几个主要步骤:确定电路拓扑,选择工作模式,计算各个元件的参数,进行电路仿真和稳定性分析,制作原型并进行实验验证,最后进行性能优化和可靠性测试。

总的来说,DC/DC变换器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开关频率、控制策略、保护电路、效率、温度管理、EMI控制和反馈控制等因素。

通过系统性的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高效、稳定和可靠的DC/DC变换器。

电力机车直流变换器的设计

电力机车直流变换器的设计

() 4 最大 输 出功率 为 lk w。 ( )电压 调整 率不 大于± 0 5 1%。 ( ) 出纹波 为 △ P 6 输 ≤1V。 ( ) 流变换 器效 率为 8 %。 7 直 0 ( )为 了提 高 仿 真 分 析 与试 验 结 果 的对 比精 4 度 ,一 定要 从仿真 分析模 型 简化 与试 验 构件 的模 型
参 考文献
[] 1 李永利 ,张然治. 劳试 验测试分 析理论 与实践[ . 疲 M]北京 :国
防 工业 出版 社 ,2 1 . 01
试验条件对试验局部模 型进行详细分析,确定试验 传感 器布 置方式 和位 置 。
( ) 劳试 验可 以采 用正 向和反 向的方 法 ,具 2 疲
[] 2 刘鸿文 . 材料力学[ .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 04
[ ]王文静 ,刘 志明 ,李强 ,等. R 2动车转 向架构 架疲劳 强度 3 CH 分析 [ 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 0 ,3 ( )5 9 -. l 0 9 3 1 :- .
体根 据试 验现 场而定 。疲 劳试验 时要 尽量 与车辆 实
际运 行相 似 ,比如可 通过 灵活设 计工 装 ,或从试 验 加载 等方 面进 行考虑 。
L C滤波及电压反馈 回路的控制 ,输 出为 2 4v的直 流稳定 电压 。
1 直 流变换 器设 计主 要技术 参数 . 2
i 直 流 变 换 器 的 工 作原 理 和 主 要技 术 参 数
11 直 流变 换器 工作原 理 .
( )额定输 入 电压为 D 1 1 C 10V。
( )工作 电压 范 围为 D 7 175V。 2 C7 ~ 3.
( )输 出电压 为 D 4V。 3 C2

双向DCDC变换器设计

双向DCDC变换器设计

双向DCDC变换器设计双向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是一种电力电子设备,能够实现两个不同电压等效电路之间的能量转换和传输。

这种变换器常用于电池系统、节能转换系统和电网隔离系统等应用中。

本文将介绍双向DC-DC变换器的设计原理、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估。

一、设计原理双向DC-DC变换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升压变换器和降压变换器。

升压变换器将低电压输入提升为较高电压输出,而降压变换器则将高电压输入降压为较低电压输出。

这两个变换器可以通过一个可调节的开关来实现输出电压的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PWM(脉宽调制)技术来控制开关的导通时间,从而实现输出电压的调节。

二、工作原理双向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如下:1.当升压变换器开关导通时,输入电压经过电感储能,同时输出电容储能开始将能量传递到输出端。

2.当升压变换器开关断开时,储能元件的电感和电容开始释放储存的能量,使输出电压保持稳定。

3.当降压变换器开关导通时,输入电压先通过输出电容释放能量,同时电感储能元件开始储存电能。

4.当降压变换器开关断开时,储能元件释放储存的能量,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定。

三、性能评估设计双向DC-DC变换器时需要评估以下几个关键性能参数:1.效率:双向DC-DC变换器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开关的损耗和传输效率。

通过合理选择开关元件和功率传输电路,可以提高变换器的效率。

2.响应时间:双向DC-DC变换器需要能够快速响应输入电压和输出负载的变化。

降低电路和控制系统的响应时间可以提高变换器的动态性能。

3.稳定性:双向DC-DC变换器需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确保输出电压在不同负载条件下保持稳定。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噪声抑制和滤波技术。

4.安全性:在设计双向DC-DC变换器时,需要考虑过电流、过压和过温等保护功能,以防止电路损坏和事故发生。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电路拓扑选择、元件选择、控制算法和布局布线等。

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可能需要做出不同的设计决策。

XL7025 XL7025E1降压型直流电源变换器芯片(高电压型)

XL7025 XL7025E1降压型直流电源变换器芯片(高电压型)

Datasheet XL7025
图 7. XL7025 系统参数测量电路 (VIN=16V~80V, VOUT=15V/0.3A)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0.10
Efficiency VS Output current
VIN=24V,VOUT=15V,IOUT=0.1~0.3A VIN=36V,VOUT=15V,IOUT=0.1~0.3A VIN=48V,VOUT=15V,IOUT=0.1~0.3A VIN=60V,VOUT=15V,IOUT=0.1~0.3A VIN=72V,VOUT=15V,IOUT=0.1~0.3A
图 4. XL7025 系统参数测量电路
Rev 1.0
0755-82543821 3
XLSEMI
0.6A150KHz80V降压型DC-DC转换器
Datasheet XL7025
订购信息
产品型号
打印名称
封装方式
包装类型
XL7025E1
XL7025E1
TO252-5L
2500 只每卷
XLSEMI无铅产品,产品型号带有“E1”后缀的符合RoHS标准。
50
-40到150 -40到125 -65到150
260 >3000
单位 V V V mW
ºC/W
ºC ºC ºC ºC V
Note1: 超过绝对最大额定值可能导致芯片永久性损坏,在上述或者其他未标明的条件下只 做功能操作,在绝对最大额定值条件下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影响芯片的寿命。
Rev 1.0
0755-82543821 4
75
Temperature(℃)

直流直流变换器

直流直流变换器
利用软开关技术,如ZVS(零电 压开关)或ZCS(零电流开关), 降低开关损耗,提高变换器的效
率。
热设计
热分析
对变换器进行热分析,确 定关键发热元件和最高温 度点,为散热设计提供依 据。
散热设计
根据热分析结果,选择适 当的散热方式,如自然散 热、强制风冷或液冷等。
热管设计
利用热管的高效传热特性, 将热量从发热元件传导至 散热器,提高散热效果。
直流-直流变换器
目录
• 引言 • 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分类 • 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应用 • 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设计与优化 • 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挑战与解决方
案 • 未来展望
01
引言
定义与作用
定义
直流-直流变换器是一种将直流电 能转换为另一种直流电能的装置 。
作用
在电力电子、通信、仪器仪表、 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直流-直流变 换器广泛应用于电压调节、电流 控制和电源管理等方面。
电磁兼容性(EMC)设计
滤波设计
在变换器输入和输出端加入滤波电路,抑制电磁 干扰的传播。
屏蔽设计
对关键电路和元件进行屏蔽,以减小电磁干扰的 影响。
接地设计
合理设计接地网络,降低地线回路的干扰电压, 提高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05
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挑战 与解决方案
效率与体积的权衡
挑战
在设计和制造直流-直流变换器时, 需要权衡效率和体积。通常情况下, 更高的效率需要更大的体积和更复杂 的电路设计。
THANKS
感谢观看
多路输出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发展
随着多路输出电源需求的增加, 多路输出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发
展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
多路输出直流-直流变换器能够 同时提供多路稳定、可调的直流 电压,满足各种不同设备的电源

DCDC变换器设计总结

DCDC变换器设计总结

DCDC变换器设计总结DC-DC变换器是一种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不同直流电压的电力电子装置。

它具有高效率、小体积、可靠性好等优点,在现代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总结了DC-DC变换器的设计过程,并对其中的几个关键要素进行了详细介绍。

首先,DC-DC变换器的设计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输入和输出电压要求;2)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3)计算元器件的参数;4)进行开关器件和传感器的选取;5)进行稳定性和效率的分析;6)进行仿真验证;7)进行电路板设计和布局;8)制造和测试。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电路的稳定性、效率、线性度和响应速度等方面的要求。

在选择拓扑结构时,可以根据输入输出电压比例和负载特性来选择。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降压、升压、降升压、反升压和反降压等。

每种拓扑结构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例如,降压拓扑结构适用于输入电压更高、输出电压更低的情况,而升压拓扑结构则适用于输入电压更低、输出电压更高的情况。

元器件的选择和参数计算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主要的元器件包括开关器件、电感和电容。

开关器件的选择主要考虑其导通和断开的速度、导通和断开时的损耗和热耗散等因素。

电感和电容的选择主要考虑其电流和电压的承受能力、损耗和尺寸等因素。

对于开关频率较高的应用,还需要考虑元器件的电磁兼容性和热耗散问题。

稳定性和效率的分析是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稳定性主要指的是系统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在负载变化或输入电压扰动下的稳定性。

效率是指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能量转换效率。

在进行稳定性和效率分析时,需要考虑电路的反馈控制系统、输出滤波电感和电容的设计以及输入电压和负载的变化。

通过合理选择元器件和参数,可以提高DC-DC变换器的稳定性和效率。

最后,进行仿真验证、电路板设计和制造测试是将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的最后几个步骤。

通过仿真验证,可以验证和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实际制造过程中的错误和成本。

电路板设计和布局需要考虑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防止电磁干扰。

直流直流变换器设计背景与意义

直流直流变换器设计背景与意义

直流直流变换器设计背景与意义
直流直流变换器(DC-DC Converter)是一种将一种直流电压转换为另一种直流电压的电子器件。

它的设计背景与意义如下:
1. 电力供应:由于电网中常用的是交流电,但很多电子设备需要使用直流电供电,如计算机、手机等。

因此,需要将电网中的交流电转换为需要的直流电,这时就需要使用直流直流变换器进行转换。

2. 电能转换:在一些电力系统中,需要将电能从一个直流电源传输到另一个直流负载,如电动车、电动机等。

直流直流变换器能够实现这种电能的高效转换,提高能量转移的效率。

3. 电压匹配:不同的电子设备或电子组件需要不同的电压供电,直流直流变换器能够将一个直流电源的电压转换为所需的电压,满足不同设备的需求。

4. 节能降耗:直流直流变换器能够提高能量的传输效率,减少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在一些需要长时间工作的设备中,使用直流直流变换器可以显著降低耗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5. 转换器拓扑: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设计主要涉及转换器的拓扑结构选择、功率集成电路的选用、控制算法的设计等方面。

这些设计是电力电子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对提高电力转换效率、减少成本、改善系统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设计背景与意义在于实现不同电压间的转换,满足电子设备、电力系统中的电能转换与供电要求,提高能量转换效率、降低能量损耗,并推动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buckboost升降压电路原理

buckboost升降压电路原理

BUCK/BOOST电路原理升压和降压电路,就是指电力电子设计当中常说的BUCK/BOOST电路。

这两种电路经常一起出现在电路设计当中,BUCK电路指输出小于电压的单管不隔离直流变换,BOOST指输出电压高于输入电压的单管不隔离直流变换。

作为最常见也比较基础的两种电路,本篇文章就主要对BUCK/BOOST电路原理进行讲解。

首先让我们从BUCK变换器的概念开始讲起,BUCK变换器也称降压式变换器,是一种输出电压小于输进电压的单管不隔离直流变换器。

图中,Q为开关管,其驱动电压一般为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信号,信号周期为Ts,则信号频率为f=1/Ts,导通时间为Ton,关断时间为Toff,则周期Ts=Ton+Toff,占空比Dy= Ton/Ts。

开关管Q也为PWM控制方式,但最大占空比Dy必须限制,不答应在Dy=1的状态下工作。

电感Lf在输进侧,称为升压电感。

BOOST变换器也有CCM和DCM两种工作方式。

BUCK/BOOST变换器:也称升降压式变换器,是一种输出电压既可低于也可高于输进电压的单管不隔离直流变换器,但其输出电压的极性与输进电压相反。

BUCK/BOOST变换器可看做是BUCK变换器和BOOST变换器串联而成,合并了开关管。

BUCK/BOOST变换器也有CCM和DCM两种工作方式,开关管Q也为PWM控制方式。

LDO的特点:①非常低的输进输出电压差;②非常小的内部损耗;③很小的温度漂移;④很高的输出电压稳定度;⑤很好的负载和线性调整率;⑥很宽的工作温度范围;⑦较宽的输进电压范围;⑧外围电路非常简单,使用起来极为方便DC/DC变换是将固定的直流电压变换成可变的直流电压,也称为直流斩波。

斩波器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一是脉宽调制方式Ts不变,改变ton(通用),二是频率调制方式,ton不变,改变Ts(易产生干扰)。

其具体的电路由以下几类:(1)BUCK电路——降压斩波器,其输出均匀电压U0小于输进电压Ui,极性相同。

基于LM5117P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稳压电源设计

基于LM5117P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稳压电源设计

基于LM5117P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稳压电源设计戴帅龙;屈秋梦;王家禹【期刊名称】《电子测试》【年(卷),期】2017(000)016【摘要】降压型直流开关稳压电源是一种单向DC-DC变换器,实现稳定直流降压功能.本系统采用同步降压控制器LM5117P作为电路控制核心,以同步Buck电路作为降压主电路,通过闭环回路反馈设计以及芯片本身的精准采样,将输入电压16V 降为5V恒压输出.%Step-down DC switching power supply is a one-way DC-DC converter, which is designed to achieve a stable DC buck function. The system uses the synchronous buck controller LM5117P as the circuit control core, with synchronous Buck circuit as the main circuit of the buck, through the closed loop feedback design and the precise sampling of the chip itself, reducing the input voltage 16V down to 5V constant output voltage.【总页数】2页(P45-46)【作者】戴帅龙;屈秋梦;王家禹【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降压型直流开关稳压电源实验装置设计 [J], 仲鹏达;朱江;章子健;郑懿敏;杜月林2.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稳压电源设计 [J], 荣海林;姚福安;张德强3.基于STM32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 [J], 喻琪家;王艳秋4.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稳压电源设计 [J], 胡红东;朱保鹏;魏海峰;5.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稳压电源设计 [J], 张桂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cdc变换课程设计

dcdc变换课程设计

dcdc变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DC-DC变换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 掌握升压、降压、反相等常见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特点;3. 学会分析DC-DC变换器的性能指标,如效率、输出纹波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DC-DC变换器电路;2. 掌握使用示波器、万用表等工具对DC-DC变换器电路进行测试和调试;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DC-DC变换器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安全与环境保护;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已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DC-DC变换器概述:介绍DC-DC变换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关联教材章节:第3章“直流-直流变换技术”第1节“DC-DC变换器概述”2. 升压、降压、反相DC-DC变换器:详细讲解升压、降压、反相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电路结构及性能特点;关联教材章节:第3章“直流-直流变换技术”第2节“升压、降压、反相DC-DC变换器”3. DC-DC变换器性能指标:分析效率、输出纹波、输出电流等性能指标,探讨影响性能的因素;关联教材章节:第3章“直流-直流变换技术”第3节“DC-DC变换器性能指标”4. 实践操作:设计并搭建升压、降压、反相DC-DC变换器电路,进行性能测试与分析;关联教材章节:第3章“直流-直流变换技术”第4节“实验:DC-DC变换器的设计与测试”5. 教学进度安排:共需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课时,实践操作2课时。

DC-DC直流变换器的设计

DC-DC直流变换器的设计

TL494是一种固定频率脉宽调制电路,它包含了开关电源控制所需的全部功能,广泛应用于单端正激双管式、半桥式、全桥式开关电源。

TL494有SO-16和PDIP-16两种封装形式,以适应不同场合的要求。

其主要特性如下:(1)主要特征集成了全部的脉宽调制电路。

片内置线性锯齿波振荡器,外置振荡元件仅两个(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

内置误差放大器。

内止5V参考基准电压源。

可调整死区时间。

内置功率晶体管可提供500mA的驱动能力。

推或拉两种输出方式。

(2)TL494外观图和引脚图DC/DC变换器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中的元器件列表如下:器件数量备注Tip32A 1tip32c也行,封装同7805 TL494 1dip-16封装双列直插式MR850 1频率响应达40KHz,额定电流2A的二极管即可电解电容50uF,50V1电解电容500uF,10V1电解电容50uF,10V1电感1。

0mH,2A1频率响应40KHz,实在没有用普通电感47Ω1功率1W150Ω2功率1W5。

1KΩ3150Ω147KΩ10。

1Ω11。

0MΩ1普通电容0。

001uF1普通电容0。

1uF116脚底座1小散热片1最小的即可,配相应的螺丝母固定细导线60cm。

通用实验板12cm*8cmTL494内部结构图TL494的极限参数名称代号极限值单位工作电压Vcc 42 V集电极输出电压V c1,V c242 V集电极输出电流I c1,I c2500 mA放大器输入电压范围V IR-0。

V3V—+42功耗P D1000 mW 热阻RθJA80 ℃/W 工作结温T J125 ℃工作环境温度TL494BTL494C TL494INCV494B T A-40—+1250—+70-40—+85-40—+125℃额定环境温度T A40 ℃工作原理TL494是一个固定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内置了线性锯齿波振荡器,振荡频率可通过外部的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进行调节,其振荡频率如下:输出脉冲的宽度是通过电容CT上的正极性锯齿波电压与另外两个控制信号进行比较来实现。

光伏发电系统直流变换器的设计

光伏发电系统直流变换器的设计

光伏发电系统直流变换器的设计摘要太阳能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利用经挤、清洁环保等优点。

因此,太阳能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国内多个多晶硅生产项目的陆续完成,我国即将实现光伏电池原材料的自给,大规模推广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时代即将到来。

目前国内实际应用的光伏发电系统仍以独立系统为主,并网系统则刚刚起步,而且国内自主研制的光伏并网系统存在着系统运行不稳定,可靠性低的弱点而且保护措施不全,容易引起事故,与建筑一体化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考虑。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在光伏发电技术方面做了若干设计工作。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受外界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的影响,为了跟踪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点,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利用率,常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加入由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控制的直流变换环节。

本文重点研究了应用于中小功率的多支路、两级式的光伏并网系统的直流变换器。

本文在介绍了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必要性及利用直流变换器实现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原理。

在介绍和分析现有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之后,本文使用MATLAB对两种常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扰动观察法和电导增量法进行了仿真研究,进而提出了一种变步长的电导增量法,改善了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动态性能。

关键词:光伏并网,最大功率点跟踪,MATLAB建模,直流变换器THE DESIGN OF PHOTOVOLTAIC SYSTEM DC/DCCONVERTERABSTRACTThe solar energy is one kind of green an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big reserve, low cost, and do not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 use of solar energy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 ns, and the solar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is generally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alo ng with the comp letion of many domestic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roduction projects one after another, our country will soon realize self-sufficiency in the material of photovoltaic cells, the era of promoting large-scale grid-connected PV system is just around the corner. 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 n of the photovoltaic system is still based on independent ones and grid-connected system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In addition,there are weaknesses of Instability in the running, low reliability and lacks of protective measures in domestic photovo ltaic system and the problem of build ing with construction is not considered. With the above background,we have carried out a number of studies on the subject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techno logy.The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 lar cell are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light,temperature. In order to track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of the solar cells to increase the utilizatio n of them, the DC/DC converters which are controlled by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algorithm are needed in these photovo ltaic systems.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DC/DC converter which is used to the small or medium sized multi-string two-stage grid-connected PV system. Power small and medium-sized power of multi-slip, two-stage photovoltaic grid-DC converter system.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solar power generation principl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the principle of achievin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with DC/DC converter. After introducing and analyzing the current maximum power tracking algorithm, we research two typical of algorithms, P&O and INC with MATLAB and propose a variable step conductance Increment metho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KEY WORDS: grid-connected PV, MPPT, MATLAB simulation, DC/DC converter目录前言 (1)第1章直流变换器主电路的设计 (5)§1.1光伏发电系统直流变换器的特点 (5)§1.2系统总体框图 (6)§1.3直流变换器主电路结构的设计 (7)§1.4直流变换器电路元件的选择 (10)§1.4.1光伏发电系统直流变换器的性能分析 (10)§1.4.2光伏发电系统直流变换器的器件选择 (10)§1.5 小结 (11)第2章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 (12)§2.1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及MPPT研究的必要性 (12)§2.1.1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及特性 (12)§2.1.2太阳能电池结温和日照强度对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 (14)§2.1.3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的必要性及实现原理 (15)§2.2基于直流变换器的MPPT实现原理 (16)§2.3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 (17)§2.3.1恒压跟踪法(Constant V oltage Track ing,CVT) (17)§2.3.2扰动观察法(Perturb & Observe Algorithms,P&O) (18)§2.3.3电导增量法(Incremental Conductance Algorithm ,INC) (19)§2.4 小结 (20)第3章系统硬件电路建模 (21)§3.1 S imulink的简介 (21)§3.1.1 Simulink基础知识 (21)§3.1.2 Simulink模块库介绍 (22)§3.2 系统建模 (24)§3.2.1 太阳能电池的模型和仿真波形 (24)§3.2.2 系统总体建模 (26)§3.3 小结 (26)第4章系统调试和性能分析 (27)§4.1 MPPT控制算法仿真过程及结果 (27)§4.1.1 正常光辐照度条件下MPPT的跟踪效果 (27)§4.1.2低光辐照度的条件下MPPT的跟踪效果 (28)§4.1.3光辐照强度变化的条件下电导增量法的跟踪效果 (29)§4.2直流变换器主电路的性能测试 (30)§4.3 小结 (30)结论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4)附录 (35)前言能源问题始终是倍受我国和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毕业设计(论文)-DC-DC变换器电路设计及仿真

毕业设计(论文)-DC-DC变换器电路设计及仿真
第一章
1.1 研究背景
在人们的生活中,电力已成为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在各个场合,人们都需要各式各样的电力来为其服务,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电力都能在一开始就能满足需要,于是就要求有电力变换的过程。在电子设备领域中,通常将整流器称为一次电源,而将DC/DC变换器称为二次电源。一次电源的作用是将单相或三相交流电网变换成安全的直流电源。目前,在电子设备中用的一次电源中,传统的相控式稳压电源己被高频开关电源取代,高频开关电源通过MOSFET或IGBT实现高频工作,开关频率一般控制在50kHz~100kHz范围内,实现高效率和小型化。电子设备中所用的集成电路的种类繁多,其电源电压也各不相同,在电子供电系统中,采用高功率密度的高频DC/DC隔离电源模块,从中间主线电压变换成所需的各种直流电压,可以大大减小损耗、方便维护,且安装和增容非常方便。一般都可直接装在标准控制板上,对二次电源的要求是高功率密度。因为电子设备容量的不断增加,其电源容量也将不断增加。
负载电流平均值I=Ud/R(2-2)
电流断续时,Uo平均值会被抬高,一般不希望出现
斩波电路三种控制方式
a脉冲宽度调制(PWM)或脉冲调宽型——T不变,调节ton,应用最多
b频率调制或调频型——ton不变,改变T
c混合型——ton和T都可调,使占空比改变
图2-1降压斩波电路的原理图及波形
a)电路图b)电流连续时的波形c)电流断续时的波形
1.2 课题意义
(1)DC/DC变换器将一个固定的直流电压变换为可变的直流电压,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轨电车、地铁、列车、电动车的无级变速和控制,同时使上述控制具有加速平稳、快速响应的性能,并同时收到节约电能的效果。用直流斩波器代替变阻器可节约20%~30%的电能。直流斩波器不仅能起到调压的作用(开关电源),同时还能起到有效抑制电网侧谐波电流噪声的作用。

升压式DC/DC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

升压式DC/DC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

升压式DC/DC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李亚雄摘要如今,随着手机、相机以及平板电脑等各种便携式数码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扩大,电子产品扮演着人们日常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电源管理芯片,作为整个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件,其发展和需求量都得到了迅猛增加。

由于具有转换效率高、小体积是等特点,DC/DC变换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中。

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DC/DC 变换器的三种基本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了一款升压式DC/DC变换器。

该升压式DC/DC变换器的输入电压范围为2.7 V-5.5 V,可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供电的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中,稳定输出电压高达18 V,最大负载电流可达200 mA。

电路调制采用电压控制PWM方式,内建振荡器的频率为1.5 MHz。

为提高系统效率采用同步整流技术。

并且研究了升压型变换器的模型建立,设计了欠压锁定、过温关断等保护电路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

本文完成了带隙基准电压源、LDO稳压器、PWM比较器、误差放大器、钳位电路、振荡器、系统补偿电路等DC/DC变换芯片控制电路的子模块的设计。

电路基于0.35 μm BCD6S 工艺,使用Cadence Spectre仿真工具完成了系统的仿真验证。

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升压式DC/DC变换器切实可行,各项性能均能达到设计目标。

关键词:DC/DC变换器;升压式;设计;仿真;1 引言日常使用的便携式电子产品需要多种电压,但是这些产品通常只能由一组电池供电,所以其必须通过DC/DC 变换器供给所需要的各种直流电压。

依据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的之间关系,DC/DC变换器可分为升压型(Boost)、降压型(Bulk),升压-降压型(Boost-Bulk)和反相型(CuK)DC/DC变换器[1]。

Boost 型DC/DC变换器技术尤其是数控Boost 型DC/DC变换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工程技术,其应用服务于各行各业。

如今Boost 型DC/DC变换器技术融合了电子、系统集成、电气、材料和控制理论等诸多学科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流变换器的设计(降压)
一、设计要求: (1)
二、题目分析: (1)
三、总体方案: (2)
四、原理图设计: (2)
五、各部分定性说明以及定量计算: (5)
六、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排除措施: (6)
七、设计心得体会: (6)
直流变换器的设计(降压)
BUCK降压斩波电路就是直流斩波中最基本的一种电路,是用BUCK作为全控型器件的降压斩波电路,用于直流到直流的降压变换。

IGBT是MOSFET与双极晶体管的复合器件。

它既有MOSFET易驱动的特点,又具有功率晶体管电压、电流容量大等优点。

其频率特性介于MOSFET与功率晶体管之间,可正常工作于几十千赫兹频率范围内,故在较高频率的大、中功率应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所以用BUCK作为全控型器件的降压斩波电路就有了IGBT易驱动,电压、电流容量大的优点。

BUCK降压斩波电路由于易驱动,电压、电流容量大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领域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由于开关电源向低电压,大电流和高效率发展的趋势,促进了IGBT 降压斩波电路的发展。

一、设计要求:
技术参数:输入直流电压Vin=36V
输出电压Vo=12V
输出电流Io=3A
最大输出纹波电压50mV
工作频率f=100kHz
二、题目分析:
电力电子器件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由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和以电力电子器件为核心的主电路组成一个系统。

由信息电子电路组成的控制电路按照系统的工作要求形成控制信号,通过驱动电路去控制主电路中电力电子器件的导通或者关断来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当控制电路所产生的控制信号能够足以驱动电力电子开关时就无需驱动电路。

课程设计步骤分析(顺序):
1.设计主电路,主电路为:采用BUCK变换器,主功率管用MOSFET;
2.选择主电路所有图列元件,并给出清单;
3.设计MOSFET驱动电路及控制电路;
4.绘制装置总体电路原理图,绘制: MOSFET驱动电压、BUCK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电流以及输出电压波形;
5.编制设计说明书、设计小结。

三、总体方案:
根据降压斩波电路设计任务要求设计稳压电源、BUCK电路及控制电路,设计出降压斩波电路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在图1结构框图中,BUCK电路是用来产生降压斩波电路的,控制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传到BUCK电路,使信号为加在开关控制端,可以使其开通或关断。

通过控制开关的开通和关断来控制降压斩波电路的主电路工作。

四、原理图设计:
Buck变换器主电路
Buck变换器基本工作原理:
Buck电路即降压斩波电路,属直流斩波电路的一种,和升压斩波电路构成直流斩波电路最基本的两种电路。

直流斩波电路的功能是将直流电变为另一固定电压或可调电压的直流电,也称为直接直流-直流变换器。

降压斩波电路的典型用途之一是拖动直流电动机,也可带蓄电池负载。

如下图所示,电路中使用一个全控型开关器件Q,开关管Q由开关脉冲信号驱动,脉冲信号来自脉冲信号控制电路,脉冲信号的周期T保持不变,而脉冲宽度t on可改变,这样便可以调节导通的占空比,进而改变输出电压。

为了在开关管关断时给负载中的电感电流提供通道,设置了续流二极管D。

当晶体管导通时,若忽略其饱和压降,输出电压UO等于输入电压;当晶体管截止时,若忽略晶体管的漏电流,输出电压为0。

电路的主要工作波形如图。

设计的BUCK变换器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整流电路设计
本设计采用桥式电路整流:由四个二极管组成一个全桥整流电路。

对整出来的电压进行傅里叶变换得由整流电路出来的电压含有较大的波纹,
电压质量不太好,故需要进行滤波。

本电路采用RC滤波器。

因为电容滤波的直流输出电压U0与变压器副边电压U2的比值比较大,而且适用在小电流、整流管的冲击电流比较大的电路中。

因此本电路选用的电容滤波。

因为本电路要求有稳定得输出,因此还需要用到稳压二极管进行稳压。

输入端接220v的电压,通过变压器得到稳定的斩波电路输入电压36v。

驱动电路设计
如下图为有脉冲变压器组成的栅极驱动电路。

其工作原理为正向驱动信号使VT1导通,电源电压作用于脉冲变压器一次侧,二次电压经二极管VD2、VD3和门集电阻后作用于IGBT,使IGBT导通。

晶体管VT2犹豫基极反向偏置而截至。

当驱动信号为零的时候,VT1截止,一次励磁电流经VD1和VS迅速衰减,使在脉冲间隙期间脉冲变压器的磁通回零。

变压器二次侧的反向电压经R2加到二极管VD2上。

IGBT门极结电容上的电荷经Rg和VT2放掉,R2为T2的偏流电阻。

此电路的优点:这种电路不用独立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结构简单,脉冲变化时,驱动电压幅值不变,可用于各种容量的IGBT的驱动。

此电路的缺点:截止时没有门极的反向电压,抗干扰能力不强。

这种电路适用于驱动占空比小于50%的高频场合。

五、各部分定性说明以及定量计算:
主电路中需要确定参数的元器件有IGBT、二极管、直流电源、电感、电容、电阻值的确定,其参数确定过程如下。

本设计过程中设定工作频率为100kHz。

(1)电源
因为题目要求输入电压为36V左右,所以通过整流电路得到该输入电压值。

(2)电阻
因为当输出电压为12V时,输出电流为3A,可得到负载电阻为RL=Uo/Io=4Ω。

(3)IGBT
当IGBT截止时,回路通过二极管续流,此时IGBT两端承受最大正压为36V;而当=1时,IGBT有最大电流,其值为3A。

故需设置IGBT的集电极最大连续电流Ic>3A,反向击穿电压Bvceo>36V。

(4)二极管
当=1 时,其承受最大反压36V;而当趋近于1时,其受最大电流趋近于3A,故需设置二极管额定电压大于36V,额定电流大于3A。

(5)占空比
根据 Buck 变换器的性能指标要求及 Buck 变换器输入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求出占空比:
D=Uo/Uin=12V/36V=0.33;
(6)滤波电感Lf
按照W*L>>R,W=2πf,得到电感Lf选用1mH
(7)频率:设计方案要求给定的f=100kHz。

(8)滤波电容Cf:
按照1/(W*C)>>R,得到Cf为0.01uf
六、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排除措施:
(1)对直流斩波电路概念的不熟悉,感觉无从下手,经过对相关书籍的温习才明白原理。

(2)不清楚BUCK变换器的一些相关的参数怎么计算和选择(例如选用Lf和Cf),经过上网查询相关知识和同学进行讨论分析,经过计算最终确定相关原件选用的参数。

(3)一开始设计的时候没有涉及驱动控制电路,后来发现自己忽略掉了这一块。

(4)通过查资料知道了各种驱动电路类型,最终根据课程设计要求以及实际情况,考虑到频率要求为1khz为高频电路,同时斩波电路的占空比较小,故选择用由分立元件组成的驱动电路。

七、设计心得体会:
通过紧张的一周积极准备和不断地实验,翻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以及在网上不断的收索学校,终于完成了本次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关于BUCK变换器的设计任务。

在设计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与问题,但最终在自己的不断尝试下都得到了解决。

可以说本次的课程设计,对自己来说,不仅是一次知识上的扩展,更是意志与信心上的一种锻炼,学习如何完成一个项目。

本次设计实现了BUCK变换器简单的运用,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很多系统知识还不是很熟悉,专业性很强,需要很多经验和理论才能顺利完成,现在,我对有关电力电子的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本次课程设计对自己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助力,相信这次经历对自己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也会有很大的帮
参考文献:(采用下面示例的格式)
[1]张卫平. 开关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王兆安刘进军. 电力电子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童诗白华成英.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本科课程设计专用封面
设计题目: 直流变换器的设计(降压) 所修课程名称: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修课程时间: 2015 年 12 月 日至 12 月 日 完成设计日期: 2015 年 12 月 日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____工____学院__2013__级__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__专业 姓名__陈星筑_____ 学号_____2013180203_______
………………………………(装)………………………………(订)………………………………(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