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途径与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途径与策略

摘要:城市滨水区景观是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城市空间,如何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出发,来进行滨水区的环境进行景观规划,完成城市滨水区及城市整体功能结构的重组与重造,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济南市滨水区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济南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滨水环境;景观设计;策略途径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滨水区是城市发展的起点,它在城市中承担着防御、运输、防洪、防火和清洁城市等功能,已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热点。如何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出发,来进行滨水区的环境进行景观规划,把市民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交通系统把市区与滨水区联系起来,使滨水景观真正成为城市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完成城市滨水区及城市整体功能结构的重组与重造,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1 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1.1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

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提供人们聚会、集合、娱乐的场所,是人们信息交流的平台,是大众活动的舞台。而城市滨水区自身的开放性和吸引力等特色,使之成为城市公

共开放空间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

1.2滨水地带是典型的历史、文化、生态廊道

滨水水区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历经沧桑变化,它见证了城市的生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与变迁[3]。许多风土文化、历史遗产都沿这一区域保存下来。河流是最重要的生态廊道之一,滨水区是水域和陆域交界的地带,是人工和自然融合的区域。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城市生态中非常敏感的部分,也是最具生态价值的一部分。

1.3城市滨水区提高了城市的可居住性

以水域为中心,往往构成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开放性社区,形成丰富的城市生活空间;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能够使人与环境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城市滨水区往往因其在城市中具有的开阔的水面空间成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喜好的居住、休闲区域。水环境的最大魅力在于能够提供给人们接近自然、感受自在生活的空间。

2济南市滨水区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

2.1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由于近年来济南市城市用水量的增加,造成水量减少,一些掠夺性、破坏性的城市开发行为仍在继续,而生产、生活污水的无处理排放、垃圾的堆集,造成水体污染严重。一些保存尚好的次生滨水景观被任意的掩盖、挤占、填埋,使原来完整的城市水系变得支离破碎。现代化建设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系统,改变了河床形态和水文规律,混凝土导致河岸自身的水量调节功变弱,从而洪水的压力转

移到下游,促使河岸的植被从水生向中生和旱生转变[5]。

2.2滨水区环境景观规划缺乏整体性

济南市滨水去环境景观规划更多的是从城市的宏观角度思考问题,而景观设计则是对具体的区域的具体设计,考虑问题更多是从人的角度,人怎样活动?人怎样使用空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感受会是怎样的?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往往导致了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脱节,缺乏对项目在不同阶段不同尺度上的分析与把握,同时也导致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缺乏整体性。滨水地段的土地因缺乏规划上的有利控制与引导,城市空间被围墙与栏杆割据得支离破碎,而相邻地块间的范围,又成为无人管理的“失落空间”,破坏了城市形态的完整与连续。济南市滨水区景观规划往往忽视人的因素,脱离实际,给后续的景观设计造成很多困难甚至造成很多无法挽回的缺憾。

2.3滨水区地方特色与历史背景被忽视

城市空间只有真正具有了自己的文化地方特征,才能吸引人的注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然而济南市在滨水去环境景观规划时却忽视了地方特色,某些开发项目,是在“广场热、绿地热、滨水区开发热”的社会大潮中仓促上马,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整体观念不强,设计主题不明确,决策者往往采取国内外成功的滨水区开发的模式,而忽略了当地特色,单纯追求所谓现代化,结果是手法单一,面貌千篇一律,将现代化和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对立起来,而忽视了当地特色的体现,缺少空间的可识别性。

3济南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途径与策略

3.1滨水区水体与护岸设计模式

城市水系千姿百态、纵横交错。首先必须要对水系进行整理和完善,使之畅通和系统化、网络化。在充分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综合水利、通航、景观、生态等多方面的要求,提出水系整理和完善的目标和具体方法。对于护岸设计,既要追求竖直向上丰富的高差变化,又要有平面线形的顺畅自然,还要兼顾细部材料的合理运用,硬质与软质处理相结合,入水草坡与台阶相搭配,这样才能营造出给人亲近感的空间,从而吸引人们接近水,热爱水。

3.2滨水区建筑布局与形态控制

滨水区临界面建筑的密度和形式不能损坏城市景观轮廓线,并保证视觉上的通透性。在护城河、小清河滨水区适当降低建筑密度,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沿护城河两岸可考虑设置屋顶花园,丰富滨水区的空间布局,形成立体的城市绿化系统。小清河沿岸还可考虑将底层架空,使滨水区空间与城市内部空间通透,不仅有利于形成视线走廊,而且形成了良好的自然通风。有利于滨水区自然空气向城市内部的引入。

建筑的高度应进行总体的城市设计,并在沿岸布置适当的观景场所,产生最佳观景点,保证在观景点附近能够形成较为优美、统一的建筑轮廓线达到最佳视线效果。在临水空间的建筑、街道的布局上,应注意留出能够快速容易到达滨水绿带的通道,便于人们前往进行各种活动。具体到单体建筑的设计上,要与周围建筑有所统一,

如相同高度上的挑檐、线脚、相同母题等。

3.3滨水区植物景观规划

不同的绿地类型和生境条件,使得植物群落的外貌、结构、配置方式等大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植物群落配置总有其普遍的规律可循,风格各异的植物景观都能找到固定的植物配置模式。湖滨水面种植时多以群植为主,注重群落林冠线的丰富和色彩的搭配,个别地方则栽植特殊树种作为点缀或标志。如大明湖湖滨植物群落可以耐水湿的垂柳为基调树种,圆柏以塔形树冠,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春季海棠红花朵朵,紫薇花期极长,盛开可从夏季一直延续到秋季,地被采用耐粗放管理开花植物二月兰,整个群落植物配置高低错落,一年四季皆有景可观。

在较小的区域中,为了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植物配置则应突出个体姿态或色彩,或利用植物分隔水面空间,增加层次。护城河两旁要多植以密林或群植,河在林中若隐若现,为了与水的动态相呼应,亦可形成落花景观,将李属、梨属、苹果属等单个花瓣下落的植物配于溪旁,此外,秋色叶植物也是最佳选择。

3.4夜景系统的设计

滨水空间的照明,要从总体上对滨水街道的线性照明、滨水公园的照明以及从街区到水边的道路照明加以规划。滨水空间是在照明方面具有有利条件的空间。映照在水面上的缤纷的光影是滨水地区夜景的魅力所在。为了很好地形成这种滨水景观特征,应当研究适合观赏对象特征的照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