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途径与策略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一、前言滨水景观设计是一种将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设计理念,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滨水空间。
本文将就滨水景观设计方案进行详细探讨,介绍其设计原则、要素以及实施步骤,以期为读者提供有关滨水景观设计的全面指导。
二、设计原则1. 获得灵感: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观察,以获得灵感和理解周边环境特点。
可以参考其他成功案例,吸取经验和启示,但也要注重创新和个性化。
2. 人性化设计:滨水空间应该以人们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用户的舒适性和体验感。
设置合适的休憩点、步行道、观景平台等,方便人们欣赏风景和进行休闲活动。
3.生态友好: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选择适宜的植被覆盖,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空气质量和环境可持续性。
4.景观连续性:滨水景观设计需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保持景观连续性。
使用与周边建筑物风格相符的材料和色彩,保持整体的视觉效果和协调性。
三、设计要素1. 水体元素:滨水景观设计的核心是水体元素,可以是江河湖海、水池喷泉等。
水的流动和声音能为人们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成为滨水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植被景观: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合理选择和布置植被是非常重要的。
营造绿色环境,增加观赏价值,同时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活空间。
3. 道路和桥梁: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道路和桥梁是人们欣赏景色和交通出行的主要途径。
需要考虑交通流线的连贯性和安全性,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风格。
4. 休闲设施:为了提供更好的滨水休闲体验,设计中可以考虑设置休息亭、游乐设施、户外健身设施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四、实施步骤1. 规划设计:根据滨水区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
包括空间布局、景观要素的选择和安排、路线设计等。
要充分考虑滨水区域的特点和潜力,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 施工建设: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具体的施工建设工作。
需要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城市滨水区设计

城市滨水区设计策略一、引言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自然和文化价值。
为了充分发挥滨水区的潜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设计策略。
本文将详细探讨城市滨水区设计的各个方面。
二、空间设计空间设计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核心。
应根据滨水区的特点,合理规划公共空间、商业空间和休闲空间,创造一个多功能、开放式的滨水区。
同时,应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通达性,利用地形、建筑和景观等元素进行空间组织和引导。
三、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关键。
应尊重和保护滨水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规划绿地、湿地和生态保护区,维护生物多样性。
同时,应采用生态友好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生态保护,可以提升滨水区的整体环境品质。
四、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重点之一。
应合理规划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确保滨水区的可达性和便捷性。
同时,应注重交通与景观的融合,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交通环境。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促进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
五、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亮点。
应根据滨水区的自然和文化特色,结合空间布局和生态保护,创造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景观。
景观设计应注重艺术性和实用性,提供多样化的景观体验和活动空间。
通过景观设计,可以提升滨水区的形象和魅力。
六、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应根据滨水区的功能需求和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公共设施,如公园、广场、咖啡厅、卫生间等。
公共设施的设计应注重舒适性和便利性,满足市民的需求。
完善的公共设施可以增强滨水区的吸引力,提高市民的满意度。
七、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保护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重要方面之一。
应尊重和保护滨水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和传承历史文脉。
在设计中应融入历史元素和文化特色,通过景观小品、建筑风格和活动策划等方式展示滨水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历史文化保护可以提升滨水区的文化价值,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
八、防洪排涝防洪排涝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在城市化进程中,滨水景观设计成为了城市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
滨水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更是为了满足人们需求,提高公共空间的利用率。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师需要从环境和功能两个方面入手,做好细节设计,满足人们的需求。
环境设计方面,设计师需要考虑滨水区域的自然特征,同时保留其独特的自然风貌。
例如在开发滨水公园时,应考虑周边环境的风土人情,调查当地历史文化等,从而保证公园的风貌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此外,公园中应设立自然保护区,保留稀有物种,保持生态平衡。
在功能设计方面,滨水景观需要考虑人们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和服务,满足市民的公共休闲和娱乐需求。
例如在公园中,可以设立自行车道、儿童游乐区等休闲娱乐设施。
此外,在公园中应设立休憩区域,灌木丛等,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的场所,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之美。
细节设计是滨水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例如,公园中的凉亭、亭子等建筑可以采用当地传统建筑风格,保证建筑与环境协调一致。
同时,在公园中应有绿化带、水池等,让人与自然环境结合。
此外,公园中的垃圾桶、路灯等设施也需要精心选择、设计,以满足公园内的各项需求。
滨水景观设计需要我们根据所处环境来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策略。
以花都大道滨水景观设计为例,设计师采用了以“人文环境、绿色环境、滨水环境、公共环境”为基础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了融合自然生态和城市文化的滨水景观。
这一设计方案将生态景观与人工景观有机融合,为市民提供一个旅游、游玩和休闲的场所。
总之,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师需要从环境、功能和细节入手,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保证环境的协调一致。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们相信滨水景观设计会越来越先进、丰富,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滨水景观设计是一种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通过对滨水区域的规划和布局,创造出美丽、宜人的空间,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
本文将介绍滨水景观设计方案的要点和设计思路。
1. 背景介绍滨水地区是城市中宝贵的资源,它可以提供人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然而,由于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滨水地区面临着环境破坏和开发压力。
因此,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成为了提升城市品质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2. 规划和布局在滨水景观设计方案中,规划和布局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对滨水地区进行细致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其地理特点、环境条件和文化背景。
然后,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包括建筑物的位置和形态、道路和步道的布置、植被的选择等。
最后,将各个元素组织起来,形成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感的景观空间。
3. 水体处理水是滨水景观设计的核心要素,其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整个设计方案的效果。
可以通过设置水域、喷泉、湿地等方式,将自然的水资源与建筑物相融合,创造出动人的水景效果。
同时,合理的水体处理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气温,增加人们的舒适感。
4. 植被设计植被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提供防风、遮阳的功能。
在选择植物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在该地区的适应性、生长周期和色彩特点。
同时,合理的植被布局可以形成丰富的层次感和变化的景观效果。
5. 设施设置滨水地区的设施设置直接关系到人们的休闲体验。
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相关设施,如休闲区、游憩设施、亲水平台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设置公共艺术品、广场和座椅等,提供更多的休闲选择。
6.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滨水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照明设置,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景观效果,增强场地的夜间吸引力。
同时,考虑使用节能的照明设备,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初步构建一个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并与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海绵城市下的滨水区域建筑设计策略

海绵城市下的滨水区域建筑设计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的压力和城市洪涝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人们开始借鉴自然界中的海绵功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
在这种城市中,通过有效地积水、渗水和蓄水,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而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滨水区域的合理规划和设计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滨水区域是城市中与水相交融的特殊地带,它不仅展示了城市的魅力,也是城市的重要生态空间。
因此,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滨水资源,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首先,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生态功能的发挥。
可以通过建立湿地、绿地和水生态系统,打造一个完善的生态环境。
同时,在建筑设计中应采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比如,可以利用可再生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建造具有低碳排放和高能效的建筑物。
其次,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要注重人文关怀。
滨水区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注重人们的舒适感和亲水体验。
可以设置休闲广场、游泳池、水上活动设施等,为居民创造一个宜人的滨水环境。
同时,还可以设置观景台和步行道等设施,方便人们欣赏滨水美景,提供一个良好的健身和交流的场所。
此外,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滨水区域往往与城市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代表着城市的记忆和文化。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如建筑风格、雕塑和艺术装饰等,以展示当地的独特魅力和风情。
同时,还可以设置文化公园、博物馆等,为人们提供一个学习和体验当地文化的场所。
最后,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要注重灾害防范和应急准备。
滨水区域往往容易受到洪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灾害的防范和应急的准备。
可以采用抗洪设施、防浪堤等措施,保护滨水区域的安全。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紧急避难设施,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在海绵城市下的滨水区域建筑设计中,生态功能、人文关怀、历史文化和灾害防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滨水景观设计 利用水体打造壮观的景观效果

滨水景观设计利用水体打造壮观的景观效果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在城市或乡村地区以水体为基础,通过规划和设计的手段来打造出美丽的景观效果。
水作为大自然的礼物,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益处,如增加负氧离子含量、调节城市气候、提供生态环境等。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合理利用水体,可以创造出壮观且具有吸引力的景观效果,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相应的方法和技巧。
一、水景设计的基本原则1. 与周边环境相结合:滨水景观设计应该与周边的建筑、自然环境相协调,既不突兀也不违和。
可以选择自然形态的水体,如河流、湖泊等,也可以人工构建水景,如喷泉、人工河道等。
2. 利用景观元素: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岩石、植物、石块等景观元素,打造出更加生动的景观效果。
通过合理搭配这些元素,可以增加水体的层次感和艺术感。
3. 考虑安全性:滨水景观设计需要考虑人们的安全。
在水体附近设置护栏、防滑设施等,确保游客在欣赏景观时不会发生意外事故。
二、利用水体打造壮观景观的方法1. 喷泉设计:喷泉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水景设计元素。
通过控制水流的喷射和高度,可以创造出形态各异的喷泉效果。
多个喷泉间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壮观的水景群。
2. 水景灯光设计:通过灯光照射,可以在夜晚打造出独特而浪漫的水景效果。
合理设置灯光的颜色和亮度,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3. 浮桥设计:在水体中设置一座浮桥或者观景平台,可以让游客更近距离地接触水体,同时欣赏水面上的景色。
浮桥设计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木质浮桥、玻璃浮桥等。
4. 水景雕塑设计:利用水流的特性,设计出独特的水景雕塑。
可以采用多种材质,如石头、玻璃、金属等,将其与水体完美结合,形成一道令人惊艳的景观。
5. 水平台设计:在靠近水体的地方,可以设置一系列的水平台,供游客休憩、观景。
平台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工学,舒适度要有保障。
三、滨水景观设计的实践案例1. 深圳大鹏滨海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以海洋为主题,通过合理设计水体和绿化带,创造出壮观的滨海景观。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滨水景观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周边的景观设计,它以水为主题,融合自然与人文元素,打造出具有艺术、观赏和功能性的优美场所。
滨水景观设计旨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环境质量,为居民和游客创造宜人的休闲空间。
本文将针对某滨水区域进行设计方案的探讨。
二、目标定位本设计方案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既具有观赏性、活动性,又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滨水景观。
通过合理规划,将自然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使滨水区域成为城市的地标与人们的憩息之所。
三、设计要点与构思1. 保护与修复水域生态为了保护并改善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我们将利用适宜的植物、湿地等手段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水域自然动态。
同时,合理设置生物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引进部分具有观赏价值的鸟类和鱼类,为游客提供生态教育与观赏体验。
2. 整体规划与布局基于区域特点,我们将设计多层次的景观及活动空间,使滨水区域具有丰富的功能性。
比如,设置散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骑行道等活动区域,方便居民进行健身活动;同时,在适宜的地方设置休闲座椅、户外音乐喷泉等设施,提供休憩和娱乐场所。
3. 引入艺术元素通过艺术装置的设置,使滨水景观区更具艺术氛围、文化内涵。
我们将在景观设计中融入雕塑、壁画等艺术元素,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定期举办艺术展览、文化活动等,为滨水景观区注入生动活力。
4. 创新的互动体验为了吸引更多游客的参与感,我们将引入科技元素,打造智能互动体验区。
通过VR技术、增强现实等手段,游客可以参与虚拟的水上运动、水下探险等活动,增强其体验感与参与度。
五、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滨水景观设计中,我们将注重环保理念的贯彻落实。
采用可再生材料、LED照明系统等节能环保设备,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此外,选择环保型植物,进行科学养护与管理,避免使用农药和化肥,保障水质的清洁与健康。
六、维护管理策略为了确保景观长期维护和管理,我们建议建立专门的滨水景观管理机构,负责景观区的维护、保洁和安全工作。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旨在打造与自然水域相融合的宜人环境,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观赏水景的舒缓空间。
在这个方案中,我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滨水景观设计的关键特点和具体实施策略。
一、景观要素的选择与布局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要素的选择和布局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植物,如沿岸的芦苇和水生植物,在水域边缘种植繁茂的绿植,形成自然的界线。
同时,可以在周围种植草坪、花坛等元素,增加景观的层次感。
其次,为了增加人们的活动空间和舒适感,可以设置散步道、步行桥、休息亭等设施。
散步道可以贯穿整个滨水区域,让人们可以便捷地欣赏水景。
步行桥可以连接两岸,方便人们的通行。
休息亭则是提供休憩的场所,可以坐下来欣赏风景。
最后,水体本身是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要素。
可以利用自然河流、湖泊等水域,也可以人工造湖、挖河道等方式创造水体。
在水体周围布置景石、假山、喷泉等元素,增加景观的变化。
二、景观设计的生态考量滨水景观设计要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
在选择植物时,要选择当地生长良好的品种,避免引入外来植物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在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要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生态平衡。
可以设置雨水花园,收集雨水进行植物浇灌,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倡导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三、交通与安全设施的规划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和提高安全性,滨水景观设计方案需要合理规划交通与安全设施。
步行道、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可以鼓励人们步行和骑车,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可以设置安全护栏、铺设防滑地面等安全设施,确保人们的安全。
此外,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还可以设置公共厕所、饮水设备等基础设施,方便人们的日常需求。
结语滨水景观设计方案的实施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如景观要素的选择和布局、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交通与安全设施的规划等。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打造出活力四溢、宜人舒适的滨水景观,为人们创造一处与水融为一体的休闲胜地。
城市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策略

城市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策略城市滨水地带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代表了城市的自然景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人文情怀。
如何有效地利用和打造城市滨水地带,让其成为城市的活力空间,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提出关于城市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的策略,希望对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提供一些思路和指导。
一、充分利用滨水资源,打造多元化的活力空间城市滨水地带的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人文特色。
要想打造城市滨水地带的活力空间,首先要充分利用滨水资源,打造多元化的地域空间。
可以建设滨水公园、滨水步行道、滨水广场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还可以将滨水地带的历史文化特色充分挖掘,打造文化街区、历史街区等,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二、注重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友好型活力空间城市滨水地带通常是城市的绿肺和生态节点,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十分重要。
在城市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友好型的活力空间。
可以通过植被绿化、水生植物种植、湿地恢复等手段,提升滨水地带的生态环境质量,使其成为城市的生态绿洲。
同时还可以结合城市雨水管理、水体净化等技术手段,改善水体质量,提升滨水地带的环境品质,为市民创造宜居的环境。
三、促进交通便利,打造便捷的活力空间城市滨水地带的交通便利程度对于其活力空间的营造至关重要。
在城市滨水地带的规划和建设中,要促进交通便利,打造便捷的活力空间。
可以通过建设滨水步行道、自行车道、游船码头等,提升市民和游客的出行便利程度,同时还可以引入城市公共交通、船运等,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出行选择。
还可以加强城市滨水地带与周边城市空间的对接,提升跨城市交通便利程度,打造多元化的活力空间。
四、引入文化创意,丰富滨水地带的活力空间城市滨水地带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人文情怀,在活力空间营造过程中需要引入文化创意,丰富滨水地带的文化内涵。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活动、举办主题展览、举办传统文化节庆等方式,丰富滨水地带的文化氛围,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探析城市滨水空间内景观造景的策略与方法

探析城市滨水空间内景观造景的策略与方法摘要:城市滨水空间内景观造景之于所有景观学设计中应该是最有挑战性、也是最复杂的一类设计了。
近水而亲,选择滨水地带进行设计是很多人的选择,水的柔和,水的包容性都让人类更愿意与水亲近,特别是在城市中,这种纯自然的生态水对很多人来说可谓是求之不得。
园林景观中如果有水就会活起来。
一个城市的滨水空间内的景致能够体现这个城市的魅力所在。
本文会对此作出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滨水空间;园林景观;城市前言: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大物博且资源丰富,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气候以及地理形势。
不同地区的园林植被也不相同,因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导致我国各地的风景截然不同。
景观设计的最基本也是取决于地理元素,地形和地貌作为景观设计的基础也为很多设计者带来了条件。
景区范围内的植被如果能够加以利用,也是得天独厚的有利因素,能够给整个环境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
完整的滨水景观设计还应该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将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进行完美的结合,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滨水空间内景观造景的设计原则(一)尊重大自然滨水景观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城市滨水区域的重要原则是尊重自然。
像一些江河湖海的边缘地带都可以称为滨水区域,由于水的类型不同也导致了园林景观的差别。
滨水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界不可分离,例如利用滨水区域中的土地、植被等,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开发利用。
所以我们必须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并且不会破坏自然资源,也就是要在原有土地元素的基础上安排布置景观。
(二)以人为本景观设计一定要以人为本,因为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是为了人的需求而设计,除了审美、经济发展以外,我们最应该注重的是人类的需求。
所以人性化的设计更符合滨水景观的设计标准。
因此,在滨水景观设计时,需要考察当地人的需求,以及对于大家的一些感受应该有所了解。
根据当地人生活行为与需求进行把握。
景观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流动的人群,所以应该主张以人为本。
简述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

简述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是指在滨水区域设计中,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将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融为一体,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景观美化的双重目的。
在设计生态滨水景观时,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貌、植被群落和动物群落等自然要素,结合人文、历史、文化等社会要素,打造具有生态、景观、文化、功能多重价值的滨水景观。
首先,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要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
在规划设计中,要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滨水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和破坏。
通过植被的保护、水体的净化、鱼类的繁衍等方式,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其次,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要注重生态功能的发挥。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滨水景观,使其具有生态、防洪、水质净化等功能。
可以通过植物的引种、湿地的建设、河道的整治等手段,提升滨水区域的生态功能,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再者,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要注重景观的美化和人文的融合。
在景观设计中,要注重体现滨水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其融为一体,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底蕴。
可以通过景观雕塑、文化符号、绿化景观等方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滨水景观,吸引游客和居民的目光,提升滨水区域的形象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过程,需要兼顾生态、景观、文化、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景观的美化。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才能打造具有生态、景观、文化、功能多重价值的滨水景观,为人们提供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活环境。
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带来积极的影响。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措施

草诀百韵歌(完整简介+分页注解+原帖)一、《草訣百韻歌》的作者《草訣百韻歌》是中國古代一本重要的草書歌訣,學草書的重要門徑,作者署名王羲之,然據相關資料顯示,此書最早見於北宋,偽託王羲之之名,如明代楊慎的《升庵外集》卷88云:「《草訣百韻歌》乃宋人編成,以示初學者,託名王羲之。
」以歌訣形式,幫助記憶草書的結構,可能始於宋代,此《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可尋,但從南宋陳元靚所編的《事林廣記》續集卷第五文藝類〈草訣書法〉中所錄。
采真子的引文,可知至少在北宋皇祐年中,《草訣百韻歌》已經盛行,惟以元明之後,迭有增損,以至今所傳的內容,當已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宜乎其不冠作者之名也。
總之,作者決非晉朝的王羲之,起始者當是宋人,元明人迭有參與修改,然皆不廢其為重要的一本草書入門的教材。
至於書寫《草訣百韻歌》的韓道亨,其人生卒年不詳,據他自署此帖書於明萬曆41年,則應當生於明神宗萬曆初年左右。
此書宗法二王,法度嚴謹,當是一位關心書法教育及精於草書的書家及學者。
二、《草訣百韻歌》的版本《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知其內容,但最有名的是北宋署名「采真子」者,他即曾就當時在市面上流傳「一百二十韻,凡四百一十字」的「草書訣」加以裁損,而成「一百韻」的草書歌訣,然其書現已不傳。
(見陳元靚《事林廣記》卷五)現所見最早的草訣刊本則為元刻《草書百韻訣》,此書共76韻760字,但刻工並不精,掃版亦欠細微,殘斷和墨汙處亦在所多見,香港《書譜》雜誌,第21期至29期,曾載有硯父的箋注。
明神宗朱翊鈞在萬曆12年,曾將其所見到的三種有關草訣的本子彙刻起來,字數較多、內容較完備的,便叫《草訣百韻歌》(共106韻1060字),內容比較單薄的便叫《後韻草訣歌》(共37韻370字)、《草訣續韻歌》(共42韻420字),且親自寫序、跋。
其後明萬曆20年,范文連奎館上石,刻有石刻本,名稱為《集古草訣》(中國書店1991年9月出版),萬曆41年韓道亨亦手書墨迹本,名稱亦叫《草訣百韻歌》(華正書局1984年3月出版,文物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
城市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策略

城市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策略城市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是指通过在城市滨水地带进行规划和建设,创造出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公共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社交交流和文化体验的场所。
以下是一些城市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策略。
1. 利用水域资源:充分利用滨水地带的水域资源,打造景观水体、人造湖和运河,并设置适宜的开放式水域环境。
在水域周围设置景观栈道、观景平台,提供休息、观赏和娱乐的场所。
2. 打造多功能公共空间:在滨水地带设置多功能公共空间,如开放广场、户外剧场、运动场等,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吸引人们前来参与和观看。
3. 设计绿色廊道:在滨水地带设置绿色廊道,种植各种树木、花草和灌木,营造自然环境,提供遮阳和防风的功能。
设置休息亭、长椅和散步道,供人们休息和散步。
4. 引入文化元素:在滨水地带引入与城市文化相关的元素,如艺术装置、雕塑和户外画廊等。
这不仅可以增加滨水地带的艺术氛围,还可以为人们提供艺术欣赏和文化体验的机会。
5. 改善交通设施:加强滨水地带的交通设施改善,建设自行车道、人行道和停车场,增加交通连接性和便利性,使更多人可以方便地到达滨水地带。
6. 融入历史文化:在滨水地带融入历史和文化元素,如保存和修复历史建筑、文化遗址和纪念性建筑等。
这样可以增加滨水地带的历史韵味,提供文化教育和旅游的机会。
7. 保护生态环境:在滨水地带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加强水质治理和环境保护措施,保持滨水地带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8. 推动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滨水地带的规划和建设,建立居民参与机制和社区管理机构,使滨水地带的建设符合居民需求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参与。
城市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策略

城市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策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滨水地带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
作为城市的重要资源,滨水地带不仅可以为城市增添一份独特的风景线,更可以为城市注入活力,成为城市的重要休闲娱乐场所。
目前许多城市的滨水地带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往往成为废弃或者污染的地区。
如何对城市滨水地带进行活力空间营造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课题。
二、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的策略1. 生态环境保护在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始终是重中之重。
通过加强对滨水地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原有的湿地植被和野生动物,保持滨水地带的自然生态特色,确保其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2. 文化历史保护每个城市的滨水地带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在活力空间营造中需要充分挖掘和保护滨水地带的文化历史资源。
通过修复和保护历史建筑、遗址和遗迹,打造滨水地带的文化历史景观,为城市增添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3. 城市功能拓展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拓展城市的功能,使滨水地带成为城市的重要功能区。
可以将原有的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等转变成为滨水地带的新型功能区,滨水地带成为城市的新兴经济和文化中心。
4. 公共设施建设为了提升滨水地带的活力,建设必要的公共设施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在滨水地带建设公园、休闲广场、步行道、自行车道、运动场所等公共设施,为市民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提升滨水地带的人气和活力。
5. 城市设计创新在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中,城市设计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城市设计案例,进行创新的城市设计和规划,使滨水地带成为具有时尚、个性和艺术气息的城市空间。
6. 社会参与与共享在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促进社会的参与和共享。
可以组织各类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让市民参与到滨水地带的建设中来,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人能够分享滨水地带所带来的活力和快乐。
三、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的成功案例1. 澳大利亚悉尼 Darling Harbour 滨水地带的活力空间营造悉尼 Darling Harbour 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综合性滨水娱乐区,它通过对原有的码头仓库进行改造,打造成为一个集会议中心、购物中心、酒店、博物馆、剧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水娱乐区。
城市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策略

城市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策略城市滨水地带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生态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滨水地带的活力,需要制定相应的空间营造策略。
下面从滨水公园建设、滨水交通规划、滨水景观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滨水公园建设滨水公园是城市滨水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供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吸引游客和居民前来游玩和观光。
为了更好地发挥滨水公园的作用,需要制定以下策略:1. 突出滨水特色。
滨水公园应该突出水的特色,将水景与城市景观融合,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滨水公园。
2. 配套设施完善。
滨水公园应该配套丰富的娱乐、运动、休闲设施,如儿童游乐设施、健身设施、音乐喷泉等,吸引更多人前来游玩。
3. 改善环境卫生。
滨水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环境卫生直接影响游客的体验。
因此,应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公园的整洁和舒适。
4. 加强安全管理。
滨水公园人流较为集中,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应该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完善消防、防盗、防溺水等措施,确保游客的安全。
二、滨水交通规划1. 推广水上交通。
水上交通既环保又快捷,可以有效缓解路面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2. 修建滨河步道。
滨河步道可以为居民和游客提供通行便利,并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3. 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
在滨水地带建立公共交通站和换乘点,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度,更好地服务市民。
4. 尊重历史文化遗址。
在滨水交通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尊重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三、滨水景观设计1. 采取自然生态的手法进行设计。
自然生态设计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创造出和谐自然的景观。
2. 采用绿色植物来打造景观。
绿色植物可以吸收噪音和污染物,保持空气清新,同时提供天然阴凉、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4. 利用新技术手段提高景观效果。
可以利用新技术手段,如数字化模拟、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提高景观设计效果和体验。
综上所述,城市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策略的制定是实现城市滨水地带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城市滨水景观的营造路径及要点

观结构 。 滨水 区在补 充自然成分中要注 意物 种的多样化, 避免 物种单调 、 结构简单 的状况。 廊道、 嵌块体形式多样 , 大小嵌块 体结合, 宽窄廊道结台 集中与分散结合。 通过多样化的景观配 置, 高滨水区景观 的异质性 。 提
韵律空间的创 造, 通过透景与借景等造景手法 的应用, 以恰当 的比例与尺度 , 使滨水 区的景观达 到对比和谐的艺术效果。
空 间环境 。
生态 等功能需 求。 造景 形式主要有孤植 、 组团、 带植、 疏林 、
自然式 等。 1孤植 。 . 指乔木 或灌 木孤 立种 植 。 孤植 能在 开阔 的滨水 植物造景中形成视觉焦点 , 能使天空和水面显得更加开阔。 2组团。 . 指各种植物以组团的方式种植在一起或同~树种
城市景观中自然生态系统少, 应适当补充自然成分, 协调城市景
种 类和合适 的种植 形式。 重视植物 的多样性 , 耍 兼顾 速生树 与慢 生树 、 常绿树与落叶 树、 乔木与灌木等植物 的搭 配 , 营造
稳定的植物 群落。 3 分利用植物季相 特色, 充 按季节变化选 择树种, 创造 “ 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 4遵循艺术 构图的基 本准则。 . 在合理构图的基础上 , 注重
( ) - 针对 性 或地 域 特 色
仅从 生态 的角度 可以看 到 ,每 个城 市的滨 水空 间都具
( 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 三)
滨水区的植物造景, 的要求是 通过植物 的配置, 总 既要满 足滨水景观 的空间构成 , 又要为人们提供 遮荫、 降暑 、 防灾和
有不 同于其他城 市 的特点 。这些地 域差别 形成 了纷繁 多彩 的风格 与特 色。城 市滨水区景观营造应强调利用城市所在地 域的区域环境特征 ,保持和维护特定区域环境及生态位 的独 特性 ,因势利导 ,选用地方文景观的发掘和继承 四)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1. 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滨水地带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重要课题之一。
滨水景观设计旨在充分利用水域资源,打造美丽宜人的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本文将针对滨水景观设计方案进行深入探讨。
2. 地理环境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滨水地带的地理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包括水域大小、周边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状况等。
通过了解地理环境,可以更好地把握设计的风格和要点。
3. 功能规划根据滨水地带的特点和需求,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功能规划。
滨水地带可以被用作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文化展览等多种用途。
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到各种功能的兼顾和相互协调,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景观元素设计滨水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各种景观元素的搭配和布局。
例如,水池、河岸两侧的植被、休闲设施等。
这些元素可以通过合理的搭配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吸引力,创造出宜人的环境。
5. 空间布局设计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空间布局起着关键的作用。
设计方案需要合理分配不同功能区域的空间比例,确保每个区域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同时,空间布局还需要考虑人流行为和交通流线,以提高使用效率和方便性。
6. 环境保护设计滨水景观设计不仅要追求美观,还要注重环境保护。
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减少对水域的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的稳定。
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入自然植被、建设人工湿地等手段,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7.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滨水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良好的照明设计可以提升夜间景观的感染力,增加人们的安全感和便利性。
设计方案中需要考虑不同功能区域的不同照明需求,合理选用照明设备和照明技术。
8. 景观维护管理设计方案完成后,滨水景观的维护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维护管理工作需要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景观的良好状态和使用功能。
同时,相关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9. 结语滨水景观设计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功能规划、景观元素、空间布局、环境保护、照明设计以及维护管理等多个要素。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日益增长。
滨水区域作为城市中独特的自然资源,具有极高的景观价值和生态意义。
本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旨在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生态保护于一体的滨水空间,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
二、场地分析1、地理位置项目场地位于_____市_____区,紧邻_____河,周边有多个住宅小区和商业设施。
2、地形地貌场地地势较为平坦,局部有一定的高差。
河岸线较为曲折,有一些天然的滩涂和湿地。
3、水文条件_____河水质较好,但在雨季存在一定的洪水威胁。
水位变化较大,需要在设计中考虑防洪措施。
4、植被现状场地内现有一些乔木和灌木,但植被覆盖率较低,种类较为单一。
5、周边环境周边居民对休闲空间的需求较大,但现有的公共空间不足。
商业设施较为集中,但缺乏与滨水区域的互动。
三、设计目标1、打造生态友好型滨水景观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构建湿地系统等措施,改善水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空间设置亲水平台、儿童游乐区、健身步道等,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3、增强滨水区域与城市的融合通过景观节点和视线通廊的设计,将滨水景观与周边城市环境有机结合。
4、传承地域文化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展现地域特色。
四、设计原则1、生态优先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和恢复场地的生态环境,减少人工干预。
2、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空间。
3、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的地形、水文、植被等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4、文化传承将地域文化融入景观设计,增强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可持续发展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降低维护成本,实现景观的长期发展。
五、总体布局1、功能分区根据场地的特点和设计目标,将滨水区域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1)生态保护区位于场地的上游,保留原生的湿地和植被,设置生态监测点,进行生态保护和研究。
(2)休闲活动区设置亲水平台、沙滩浴场、儿童游乐区等,供人们休闲娱乐。
简述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

简述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在滨水环境中,以生态保育为基础,结合景观的多元功能,创造出具有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滨水景观空间。
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旨在通过合理布局、绿化植被、水体处理和生态功能提升等手段,使滨水景观具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景观的美感和人文功能的便利性。
下面将介绍几个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建立河流生态廊道:河流是滨水景观的核心要素,通过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建立一个生态廊道,可以有效提升滨水景观的生态功能。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恢复河岸带的自然植被,保护和修复河流的自然水质,修复河道,创造适合各种生物的栖息地,营造自然景观等。
2. 考虑生态湿地的设计: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境要素,具有自然净化、水文调节、保护岸线等功能。
通过在滨水景观中设置生态湿地,可以改善水质、提供栖息地,同时也能增加景观的观赏价值。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选择适当的湿地类型,设置湿地植被,合理设计湿地的面积和深度,注重湿地的水质管理等。
3. 强化土壤保持和水体处理能力:滨水景观往往处于水体环境中,存在着土壤保持和水体处理等问题。
通过采用合适的土壤保持措施,如植被覆盖、生态护岸等,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选择适合的植被类型,合理布局植被,加强土壤保持的管理,同时也要注重水体的处理,如建立湿地、设置过滤设备等。
4. 创造多样化的景观形态和功能:生态滨水景观设计要兼顾滨水的生态功能和人文功能,使其成为城市的绿色空间。
通过创造多样化的景观形态和功能,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休闲、娱乐、教育等功能。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设计适合人们活动的空间,设置步道、广场等设施,营造丰富的植被景观,增加观赏性等。
5. 注重滨水景观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设计师应注重滨水景观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设计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系统,考虑气候变化对景观的影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途径与策略
摘要:城市滨水区景观是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城市空间,如何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出发,来进行滨水区的环境进行景观规划,完成城市滨水区及城市整体功能结构的重组与重造,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章阐述了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济南市滨水区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济南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滨水环境;景观设计;策略途径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滨水区是城市发展的起点,它在城市中承担着防御、运输、防洪、防火和清洁城市等功能,已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热点。
如何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出发,来进行滨水区的环境进行景观规划,把市民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交通系统把市区与滨水区联系起来,使滨水景观真正成为城市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完成城市滨水区及城市整体功能结构的重组与重造,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1 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1.1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
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提供人们聚会、集合、娱乐的场所,是人们信息交流的平台,是大众活动的舞台。
而城市滨水区自身的开放性和吸引力等特色,使之成为城市公
共开放空间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
1.2滨水地带是典型的历史、文化、生态廊道
滨水水区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历经沧桑变化,它见证了城市的生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与变迁[3]。
许多风土文化、历史遗产都沿这一区域保存下来。
河流是最重要的生态廊道之一,滨水区是水域和陆域交界的地带,是人工和自然融合的区域。
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城市生态中非常敏感的部分,也是最具生态价值的一部分。
1.3城市滨水区提高了城市的可居住性
以水域为中心,往往构成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开放性社区,形成丰富的城市生活空间;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能够使人与环境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城市滨水区往往因其在城市中具有的开阔的水面空间成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喜好的居住、休闲区域。
水环境的最大魅力在于能够提供给人们接近自然、感受自在生活的空间。
2济南市滨水区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
2.1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由于近年来济南市城市用水量的增加,造成水量减少,一些掠夺性、破坏性的城市开发行为仍在继续,而生产、生活污水的无处理排放、垃圾的堆集,造成水体污染严重。
一些保存尚好的次生滨水景观被任意的掩盖、挤占、填埋,使原来完整的城市水系变得支离破碎。
现代化建设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系统,改变了河床形态和水文规律,混凝土导致河岸自身的水量调节功变弱,从而洪水的压力转
移到下游,促使河岸的植被从水生向中生和旱生转变[5]。
2.2滨水区环境景观规划缺乏整体性
济南市滨水去环境景观规划更多的是从城市的宏观角度思考问题,而景观设计则是对具体的区域的具体设计,考虑问题更多是从人的角度,人怎样活动?人怎样使用空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感受会是怎样的?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往往导致了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脱节,缺乏对项目在不同阶段不同尺度上的分析与把握,同时也导致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缺乏整体性。
滨水地段的土地因缺乏规划上的有利控制与引导,城市空间被围墙与栏杆割据得支离破碎,而相邻地块间的范围,又成为无人管理的“失落空间”,破坏了城市形态的完整与连续。
济南市滨水区景观规划往往忽视人的因素,脱离实际,给后续的景观设计造成很多困难甚至造成很多无法挽回的缺憾。
2.3滨水区地方特色与历史背景被忽视
城市空间只有真正具有了自己的文化地方特征,才能吸引人的注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然而济南市在滨水去环境景观规划时却忽视了地方特色,某些开发项目,是在“广场热、绿地热、滨水区开发热”的社会大潮中仓促上马,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整体观念不强,设计主题不明确,决策者往往采取国内外成功的滨水区开发的模式,而忽略了当地特色,单纯追求所谓现代化,结果是手法单一,面貌千篇一律,将现代化和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对立起来,而忽视了当地特色的体现,缺少空间的可识别性。
3济南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途径与策略
3.1滨水区水体与护岸设计模式
城市水系千姿百态、纵横交错。
首先必须要对水系进行整理和完善,使之畅通和系统化、网络化。
在充分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综合水利、通航、景观、生态等多方面的要求,提出水系整理和完善的目标和具体方法。
对于护岸设计,既要追求竖直向上丰富的高差变化,又要有平面线形的顺畅自然,还要兼顾细部材料的合理运用,硬质与软质处理相结合,入水草坡与台阶相搭配,这样才能营造出给人亲近感的空间,从而吸引人们接近水,热爱水。
3.2滨水区建筑布局与形态控制
滨水区临界面建筑的密度和形式不能损坏城市景观轮廓线,并保证视觉上的通透性。
在护城河、小清河滨水区适当降低建筑密度,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沿护城河两岸可考虑设置屋顶花园,丰富滨水区的空间布局,形成立体的城市绿化系统。
小清河沿岸还可考虑将底层架空,使滨水区空间与城市内部空间通透,不仅有利于形成视线走廊,而且形成了良好的自然通风。
有利于滨水区自然空气向城市内部的引入。
建筑的高度应进行总体的城市设计,并在沿岸布置适当的观景场所,产生最佳观景点,保证在观景点附近能够形成较为优美、统一的建筑轮廓线达到最佳视线效果。
在临水空间的建筑、街道的布局上,应注意留出能够快速容易到达滨水绿带的通道,便于人们前往进行各种活动。
具体到单体建筑的设计上,要与周围建筑有所统一,
如相同高度上的挑檐、线脚、相同母题等。
3.3滨水区植物景观规划
不同的绿地类型和生境条件,使得植物群落的外貌、结构、配置方式等大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植物群落配置总有其普遍的规律可循,风格各异的植物景观都能找到固定的植物配置模式。
湖滨水面种植时多以群植为主,注重群落林冠线的丰富和色彩的搭配,个别地方则栽植特殊树种作为点缀或标志。
如大明湖湖滨植物群落可以耐水湿的垂柳为基调树种,圆柏以塔形树冠,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春季海棠红花朵朵,紫薇花期极长,盛开可从夏季一直延续到秋季,地被采用耐粗放管理开花植物二月兰,整个群落植物配置高低错落,一年四季皆有景可观。
在较小的区域中,为了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植物配置则应突出个体姿态或色彩,或利用植物分隔水面空间,增加层次。
护城河两旁要多植以密林或群植,河在林中若隐若现,为了与水的动态相呼应,亦可形成落花景观,将李属、梨属、苹果属等单个花瓣下落的植物配于溪旁,此外,秋色叶植物也是最佳选择。
3.4夜景系统的设计
滨水空间的照明,要从总体上对滨水街道的线性照明、滨水公园的照明以及从街区到水边的道路照明加以规划。
滨水空间是在照明方面具有有利条件的空间。
映照在水面上的缤纷的光影是滨水地区夜景的魅力所在。
为了很好地形成这种滨水景观特征,应当研究适合观赏对象特征的照明方法。
3.5重现城市历史人文景观
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区域的地理历史环境条件,发掘历史传统人文景观资源,同时满足使用功能和观赏要求才能思想内涵较深刻,各具特色的滨水景观。
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泉水文化构成了济南的地域特征,设计应以此为主线,并加以提炼。
整体景观的塑造沿滨水区景观展现出泉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
可沿游步道两侧或通过简洁的地形塑造,或选取各地石材进行配置。
济南黄河段区域环境景观设计主要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用雕塑、壁画、书法等艺术手段,将黄河文化提炼成重要的城市文化景观,史其形成鲜明的城市印记。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建立开放的、多层次复合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体系势在必行。
其景观设计应当是基于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层面上的、结合滨水带特有的地貌、生态、历史文化条件形成的综合性设计,它更注重与城市空间形态的整合、自身空间的营造、文化的体现和人的行为需求,并更强调城市公共开放型滨水区作为城市和谐、舒适、优美的生活岸线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安玉坤,张杰.从河流健康生命角度谈小清河综合治理[j].水利发展究,2005,5(10):35-36.
[2]鲁敏,王菲,康文凤.鸢飞鱼跃、百福骈臻—临朐民俗风情园景观规划设计[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26(4),322-326.
[3]汪德华.论水文化与城市设计的关系[j].城市规划,2000(3),29-36.
[4]李尚志.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研究——以济南市小清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研究为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