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公开课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地位。
(2)能够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特点。
(3)能够默写《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
(2)运用比较分析法,了解王羲之与其他书法家的区别与联系。
(3)通过临摹练习,提高书法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和书法艺术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兰亭集序》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
(3)默写《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2. 教学难点:(1)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精髓。
(2)对《兰亭集序》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生平和书法艺术地位。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比较分析法:分析比较王羲之与其他书法家的区别与联系。
5. 实践操作法:临摹练习,提高书法技能。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书法用具(毛笔、墨汁、纸张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兰亭集序》。
(2)了解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兰亭集序》朗诵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地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比较分析(1)分析比较王羲之与其他书法家的区别与联系。
(2)引导学生发现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
5. 临摹练习(1)教师示范临摹《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优秀的《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优秀的《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优秀的《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的意义。
能力:1.理清课文内容层次2.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情感: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教法设计1.第一段本文语言精练、朴素、优美,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体味语言特色上,由语言美去体悟自然美,体会作者乐山乐水的心情。
要多读(可采取听读、范读、齐读、个人读、分组读形式)读到情随声出,自然成诵。
2、第二、三自然段作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强调课前预习。
预习要求:(1)反复朗读,参照注解,初步理解文意,扫除阅读障碍。
(2)提出疑难问题教学过程导入:东晋时人评论其书法笔势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意思是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
笔墨是一个人才情气质和性格的流露和暗示,这些线条可以说是魏晋时代风貌和气度的形象再现。
下面,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作者,请学生读注解1。
(解释为何是唐摹本:因唐太宗生前太喜爱这帖,死时把它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那么这篇作品其文学内蕴如何呢?悠悠千载之后,我们只能从序文本身去探究了。
(板书文题)范读。
全文共有三段,试从每段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字眼。
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我们就以此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走进王羲之的情感世界。
第一段共有五句话,主要记叙了什么事件?作者三如何记叙这次兰亭集会的盛况的?(请学生依次朗读每一句话,然后概括出每句话的要点。
)请摘录本段写景句,体会作者写景状物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
兰亭地处“会稽山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主体是山水。
其山如何?“崇”与“峻”是本色形容,而“茂林修竹”四字遂赋予山岭盎然生气;其水如何?“清”与“激”亦为本色形容,而“映带左右”四字方使流水神采飞动。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学生能够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学生能够解读并背诵《兰亭集序》全文。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临摹和创作,培养书法艺术感知。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培养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提升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教师阐述《兰亭集序》的文学背景和创作动机。
2.2 课文讲解:教师逐句讲解《兰亭集序》的文本,解析关键词语和句式。
教师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如行书、草书、楷书等。
2.3 书法欣赏:教师展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原文和临摹作品。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笔法、结构、布局等特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兰亭集序》的文本和书法艺术。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提问。
3.2 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书法作品的展示和评价。
3.3 实践法:学生进行《兰亭集序》的临摹和创作练习,体验书法的艺术魅力。
教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2 书法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笔法、结构、布局等方面的进步。
4.3 知识测试:教师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兰亭集序》的文本理解和书法知识的掌握。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师使用《兰亭集序》的文本和注释版本,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
5.2 多媒体: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和书法艺术的相关知识。
5.3 书法用品:学生准备书法练习所需的毛笔、墨水、纸张等用品。
第六章:教学进程6.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课件、书法作品、相关文献等教学资源。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地位。
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学习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术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兰亭集序》与其他书法作品的异同。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兰亭集序》的作者背景和书法艺术特点。
分析《兰亭集序》的结构布局和字体风格。
学会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难点理解《兰亭集序》中的文学表达和书法技巧的结合。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艺术鉴赏。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图片,包括《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作者王羲之的介绍等。
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讨论,准备相关的讲解和引导。
3.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兰亭集序》的内容,了解作者王羲之的背景。
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于记录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介绍作者王羲之的背景和书法艺术地位,激发学生对作品的重视。
4.2 讲解对《兰亭集序》的结构布局和字体风格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艺术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文学表达和书法技巧的结合,解释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4.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兰亭集序》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分享自己的欣赏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通过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兰亭集序》2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惠风和畅”,可谓辰良,是为二乐;
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景美,是为
三乐;
“引认为流觞曲水,”此乃事趣是为四乐;
宴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可谓情真,是为五乐;
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可谓极视听之娱,赏心是为六乐;
42/77
作者感到人贤、辰良、景美、情真、赏心、事 趣六事齐臻,突出了情感主旋律——“乐”。
诗集由来句子:“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内容产生)。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诗 集行成)。
编集目标句子:“后之览者, 亦有感于斯文”。
34/77
课内练习:
分组背诵课文
35/77
第三课时
36/77
乐痛
悲
37/77
思索 阅读课文,归纳作者是怎样入题
• 先交代修禊时间、地点和与 会者
• 描写当地自然风光,暗示它 能够引发与会者诗兴
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 五字。老姥愠色,因谓姥曰:“但 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 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 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16/77
何法盛《晋中兴书》: “山阴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
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 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归。”
王羲之曾写《黄庭经》,换取山 阴道士好鹅。按《晋书·王羲之传》 说王羲之写是《道德经》。
8/77
9/77
10/77
相关“序跋”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如同今 日“引言”、“序言”。是说明书籍著述 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评论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 发。“序”普通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 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 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 主、夹叙夹议,不多见;抒情成份较多序, 多半是为诗歌唱和集子而作,比如本文。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王羲之的基本情况。
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学习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意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习如何运用文学技巧进行创作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体验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简要介绍《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王羲之的生平。
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分析其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
分析和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简要介绍王羲之的背景和《兰亭集序》的背景。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体会文学特点。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并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3.4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解释难点词汇和句子。
分析课文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3.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相关的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学生对文学鉴赏技巧的应用和运用能力。
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合作表现。
4.2 评价方式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合作表现。
学生的作业和作文表现。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兰亭集序》的原文和注释。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图片。
与《兰亭集序》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技巧资料。
《兰亭集序》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公开课优秀教案
《兰亭集序》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篇:《兰亭集序》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公开课优秀教案《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宣沫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认识生命的价值。
3、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者对山水钟情的性灵。
4、积累文言实虚词知识。
教学重难点:依托于文言语言的学习,并进而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是教学的重点;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寄托的的生命感悟,并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赏读法、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环节:[课前预习]1、运用字、词典,疏通全文,读准句子,尝试口译全文,标清难以理解的字词(读一读、译一译、标一标)2、了解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和晋代的思想潮流,把握文章感情(查一查,找一找)3、评价王羲之的生命观,写写自己的人生观(想一想,写一写)[课堂流程]一、赏帖悟性1、字如其人说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很多人想到这是部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一行书”,观书贴,悟性情。
(1)字的特点:古雅秀美,潇洒自然古人常用一个字来形容它——“雅”(2)字如其人王羲之的“雅”:出身名门[其伯父为东晋元勋王导“旧时王谢堂前燕”(王导.谢安)其父王旷.官至淮南太守]又少有美誉,自然兴起名士之雅。
(羲之简介)2、检查预习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无丝竹管弦之盛/世殊事异/取舍万殊(归类记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对称推求)▲向之所欣/及其所之既倦目怀/ 人之相2.解释下列句子▲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省略主语)▲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二、赏景识趣主题:文如其人——王羲之的“雅”在写景中的体现(1)自由朗读前两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并说说喜欢的理由A辰雅△暮春之初△天朗气清(天高气爽,玉宇澄清)△惠风和畅(微风拂拂,暖意融融)B景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及历史地位。
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
解读《兰亭集序》的主要内容和文学价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书法作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2.2 教学难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简介《兰亭集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
学生合作探讨,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3.3 教师讲解讲解《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3.4 书法欣赏学生观察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学会欣赏和评价。
教师示范书法的基本技巧,学生进行实践。
第四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4.1 课堂小结教师强调《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和书法的重要性。
4.2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兰亭集序》的阅读笔记,写下自己的感悟。
学生选择一幅书法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基本技巧有所提升。
5.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需求。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学生评估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书法实践,评估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评估学生在书法实践中的参与程度和技能提升。
6.2 教师评估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评估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欣赏水平的提升。
《兰亭集序》公开课课件
贤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 风和畅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赏心: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乐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 类之盛,游目骋怀,
暮春之初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清流激湍
崇 山 峻 岭
清流激湍
茂 林 修 竹
清流激湍
流觞曲水
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列坐其次 丝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 古代的一种风俗 高 长 旁边,水边
热闹 繁多
用来 ……的原因 动词,穷尽
夫人之相与
交往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曾不知老之将至
有的人;会面 乃,竟 动词,至,及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面对;明白,懂得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本来;动词,看作一样 动词,等同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原因 “犹”,如同,好 像 对;这
课堂练习:
1、请按下列要求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A、说诗的产生: (“一觞一咏”)
B、说诗集的由来: (“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明确:先总叙时间、地点及集会,再 叙人、地、事、乐。
时间:永和九年 暮春之初 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
记 会
风景: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盛况: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感受:信可乐也
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以填空“乐在( 小结此段。
)”的形式
贤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 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的《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优秀的《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及其历史背景。
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学习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兰亭集序》原文及注释。
王羲之的生平介绍。
《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分析。
2.2 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展示。
文学鉴赏指导书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发学生兴趣。
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及其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原文,理解大意。
学生通过注释和学习资料,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3.3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文本,提出问题,促进思考。
3.4 文学鉴赏技巧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的特点。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5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作业内容: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完成对《兰亭集序》的鉴赏essay。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文,尝试运用课堂所学的文学鉴赏技巧进行分析和欣赏。
4.2 作业要求:要求作业内容充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以及其历史背景。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兰亭集序》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意和艺术价值。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践等方法,学习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简介。
课文原文及翻译。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解释。
2.2 书法艺术: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特点。
介绍一些王羲之的代表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开场白,引起学生对《兰亭集序》的兴趣。
简单介绍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3.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查找的资料,展示对王羲之书法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意和艺术价值。
3.4 实践环节:教师示范王羲之的书法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书法,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积极参与程度。
4.2 书法练习:评价学生的书法作品,关注对王羲之书法风格的掌握程度。
4.3 课文背诵:检查学生对《兰亭集序》的课文背诵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兰亭集序》相关文本。
5.2 网络资源:关于王羲之及其书法的资料。
5.3 书法用品:毛笔、墨水、纸张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授课方式: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学与艺术价值。
结合多媒体展示,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6.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分享学习心得。
组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兰亭集序》中的文化内涵。
《兰亭集序》公开课课件
‖文体知识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 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 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 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 引导,如《兰亭集序》。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 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 推重、赞许之辞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 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 于议论性散文,如《送东阳马生序》。
思考:乐之因,痛之由,悲之源
俯仰古今,悲在何处?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今之视昔) 若合一契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我)
千 古 同
悲
(后之视今)
作者悲古人,悲时人,亦悲后人。——死生之大
良辰 美景 赏心 悦事
命 运 难 测
人 生 苦 短
千 古 同 悲
乐 痛
悲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写作特点 句式整齐,骈散结合。朴素 自然而又错落有致
第2自然段
之:定语后 置的标志 和风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这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自然万物 用来
信可乐也。
实 值 在 得
放开、 敞开
穷尽
参考译文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 来心情舒畅。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 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 展眼力,开阔胸怀,尽视和听的乐趣,实 在快乐啊!
王 羲 之 以 书 换 鹅 图
中国书法圣地……绍兴兰亭……
被称为中国书法 圣地的“兰亭”,位 在浙江省绍兴县的西 南部,春秋时越王勾 践植兰于此,汉代时 建有驿亭,因而得名, 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 虽然不大,却为中外 游人所瞩目。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2. 能够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3. 能够默写《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2. 通过观察、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价值。
2.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3. 《兰亭集序》的默写能力。
2.2 教学难点1. 对《兰亭集序》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王羲之书法技巧的掌握。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文学价值和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法: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兰亭集序》的文本和书法作品,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 书法工具:提供毛笔、墨水等书法工具,方便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引入话题:介绍王羲之和他的书法作品。
2. 引发兴趣: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思考。
4.2 讲解1. 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2. 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4.3 讨论与分析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兰亭集序》的深层次含义。
2. 分享成果: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4 书法实践1. 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重点掌握王羲之的书法技巧。
2. 学生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在书法实践中的积极性和创作能力。
5.2 书法作品1. 评估学生的书法作品的质量,包括字迹、结构、布局等。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得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得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得对人生得眷恋与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得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得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3课时一、导入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得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得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得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得心回复平静,使尘世得烦恼成为过眼云烟。
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就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得人生乐事,也就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得升华。
“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她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得《兰亭集序》吧!二、文体简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得“引言”、“前言”。
就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与作者情况得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得评论与对有关问题得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得,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得序,多半就是为诗歌唱与得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本文就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得序言。
[过渡]请大家默读单元提示,思考如下问题:1.本单元文章得体裁就是什么?2.这一类文章一般都采用怎样得写作手法?3.我们怎样来学习这类文章?[明确] 1.山水游记类散文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3.①联系作者与写作背景②反复阅读③欣赏文中描述得自然风光④品味作者抒发得感情与文章寄寓得旨趣[过渡]现在我们就按照单元提示得方法学习这篇文章。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与写作背景。
三、作者及作品简介1.王羲之其人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2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文化价值。
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
解读《兰亭集序》的文意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运用比较法和案例分析法,深入研究《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书法艺术的魅力。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兰亭集序》全文。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图片及相关评论。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化背景、文意和修辞手法。
难点: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和《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起学生对《兰亭集序》的兴趣。
简介王羲之的背景和《兰亭集序》的文化价值。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体会修辞手法。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
3.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比较《兰亭集序》与其他书法作品的异同。
分析并评价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4 课堂讲解讲解《兰亭集序》的文化背景和文意。
解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和《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
3.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4.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作业中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的书法作品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兰亭集序》原文及相关注释。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图片及评论。
5.2 多媒体资源教学课件和演示文稿。
与《兰亭集序》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资料。
5.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公开课课件)
作品字体结构分析
深入研究《兰亭集序》的字体结构和排版技巧。
作品笔画特点解析
剖析《兰亭集序》的笔画运用和特色。
王羲之及其书法成就
1
王羲之生平介绍
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他对书法领域的贡献。
2
王羲之书法艺术特点
探究王羲之书法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技巧。
3
王羲之书法影响与地位
讨论王羲之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和他在书法界的地位。
《兰亭集序》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兰亭集序》对后世书法影响
分析《兰亭集序》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启迪和影响。
《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探讨《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价值。
结语及思考
1 作品的心路历程
深入解读《兰亭集序》背 后的创作心路和情感。
2 如何欣赏《兰亭集序》 3 书法的地位及发展
分享欣赏《兰亭集序》的 方法和技巧。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 (公开课课件)
本课时将带您进入《兰亭集序》的世界,从中国书法简介开始,欣赏并分析 这部伟大作品的背景、风格、字体结构和笔画特点。
课程导入
1 探索中国传统艺术
了解中国书法的重要性和 魅力。
2 引发观众兴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建立学习框架
激发学习者对《兰亭集序》 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为学生介绍本课程的目标 和结构。
思考在当今社会中书法的 地位和未来发展。
学习反思及课程总结
总结本课程的收获和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和思考。
中国书法简介
千年艺术传统
追溯中国书法的源起和发展。
艺术家的墨香传世
让学生了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并欣赏魅力。
艺术与哲学的结合
优秀课件《兰亭集序》公开课教学课件(30张PPT)
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纵使 情趣
无根据
一个个
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次(集会)的诗文
⑵作者“悲”什么?为什么“悲”? 一悲古人生死感慨,“我”深有同感; 二悲今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 三悲后人叩问今人,可谓千古一悲! 文章由“我”的个体之“痛”和 “悲”,推己及人更加深刻感人。人 类社会从古到今,迈进了多少年,然 而人类对生命本质的体验何其相似! 真是古今同痛,千古同悲
文体知识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 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 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 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 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 地去阅读或理解。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 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 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 乐 )
第3自然段
助词,引起下文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
通“趋”趋向 对…事情 等到 过去 到达 一时 不一样
一俯一仰之间 有的人 之于
通“晤”
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
高兴的样子 满足 附着
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 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 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
ɡuǐ
春季的末 一个月
介词结构“于会稽 山阴之兰亭”后置 县名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的《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优秀的《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能够解读和欣赏这篇文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领会《兰亭集序》的文采与书法艺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作者、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文词句的理解。
2.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精髓。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生平和文章内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探讨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欣赏法: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艺术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兰亭集序》的文采与书法艺术。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生平和文章内容,重点解析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5. 书法欣赏教师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艺术特点。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
7.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书法艺术的魅力。
2. 邀请书法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技巧。
3. 学生自主研究其他古代书法家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公开课
教学目的
1、理清线索,揣作者的感情变化,了解作者的生死观
2、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中的“王谢”指谁?(引出作者,请学生简介王之,同时展示王之的书法作品)
【如果能够结合温州历史,引入有关王之的,五马街,墨池坊,引入谢灵运的故事,谢池巷,康乐坊等,可能情趣盎然可惜,外地教师难免不太了解温州历史出示PPT,以介绍《兰亭序》书法,其实课本上就有插图问学生如何评价《兰亭序》的书法艺术,太难了所以,竟至于一学生起立回答:“写得真好,字写得有的大,有的小”】
【记得上个月到了镇江焦山公园,看到了梦寐欲见的《鹤铭》残石,如朋友所言,以“朝拜的心情”,细细仰可是,身边竟发生了一段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话:一女导游带着四位年轻游客,指着墙上的残石对他们娓娓道来,“关于《鹤铭》的作者,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是东晋的王之”一游客插话,“王之是谁?”导游微笑着耐心介绍……不意他竟如被骗般,大叫:“王之的字有什么好看?这几个字难看死了一定是他的名气太大了……”导游窘然,无言苦笑我望着这些游客,心想,如果今天我们没有把我们的学生教育好,明天也将会在《鹤铭》前出丑!】
【二十一中学的舒雯老师,书法功夫颇好,在上《兰亭序》时,在黑板上挂出了自己的临作品,令学生佩服之至】
【某学生起立说:“《兰亭序》中的“之”字,变化很丰富,写得很好”梁老师即表扬他观察仔细其实,先生曾专就《兰亭序》中二十个“之”字,七个“不”字的丰富变化,写过文章我还曾将这篇文章抄下来,夹在《兰亭序》字帖之中】
二、读课文
1、关注字词读音
2、提问:分别用一个词来括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
明确:(可)乐 (可)痛 (可)悲
【三个词,括全文但是,对于古文,还是应该先解决语言障碍,如英语课,再深入分应该先建立“感性认识”,再进入“理性认识”应该反复品读】
3、作者缘何乐?
明确:
时间(暮春)
地点(兰亭)
人物(群贤)
事件(修事)
补充:人生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如引用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则好】
再读第一段:朗读提示:“永和九年……修模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引入汤显祖《牡丹亭》“赏心乐事”,22中学校园里的“流觞园”,好】
第一自然段是文章语言的优美之处,应指导学生反复品味
【一女生朗读第一段,抑扬顿挫,停顿准确,极好!可见教师平时之功】
品味角度:
①散结合②生命力极强的
4、“四美具”,乃人生乐事,第二段“痛”缘何袭来?
①文章的第二段写了哪两种人?【为什么肯定是“两种人”?为什么不能是“两种情绪”?】
②二者有何相似之处?
③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慨?
明确:
①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的人前者“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后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②相似之处:“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快乐的时候,得意忘形,感觉不到自己在悄悄地衰老,等对高兴的事物感到了厌倦,感慨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③有两个感慨:一个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述”(生命短暂);另一个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生无常)
【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述”,应该再次引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前呼后应,则妙哉】
(再读课文)
5、“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思想是很多人共有的,联系所学,说说有哪些“乐极生悲”例子
明确: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王阁序》
【此部分很好,可惜未用PPT如一带而过】
6、怎样理解“一死生,齐彭殇”?(背景)作者的人生观如何?(此“悲”可否理解为悲观)
【此部分甚难,教师近乎强制输矣;估计学生尚未明白其实,我也未明白:“一死生”,何等旷达超脱?“齐彭殇”何等逍遥无涯?何至于“虚诞”?何至于“妄作”?《醉时歌》:“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有文章指出,郭沫若认为这不是王之的思想,并将这一条作为论据之一否定《兰亭序》,《兰亭序》既不是王之所,这一书法作品也是伪托的不过,王之面对良辰美景友好相聚,感受到人生乐趣,但“盛事不常”,生命有限,不胜感慨!由此想到古人的话,“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联系生与死的问题发表对庄子生死观的看法,对“一死生”、“齐彭殇”观点开展了批判,认为是“虚诞”和“妄作”,从文章看这是符合逻辑的,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要把这些道理与高中学生说清楚,谈何容易?记得当初我上课时,就一带而过了,绝无大碍】
课后反思:
上完课,感觉我搭建了一个房子,架子有了,但是没有温暖的火炉,也没有可口的'饭菜,屋子里空落落的,学生得到了什么,可想而知光想着仰望星空却忘了脚踏大地
【此乃带领学生看清了文章的结构与大意,而未能让他们深入体味美妙的文字语言后者最重要,却最见教师功力】
第一:我有一个偏见:开文言文公开课,对字词过多的涉及,总是有枯燥乏味的嫌疑,但是今天谷老师、傅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明白了,对于1600年前的文章,又加上魏晋时期玄学的影响,王之的文词艰涩难懂,思想沧桑斑驳,很难理解,这样的文言文就要“文不离言,言不离文”,【或为“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字词语法是一定要涉及的,读懂文章就证明学生已经很不容易了人文性、艺术性、工具性的侧重,要视文而定,这篇文章的语言一定要细嚼慢咽,深入品读比如:“临”文嗟悼的“临”本义“靠近水”,可引申为“对着”“所?砍一?”中的“所以”和“所以兴怀”中的“所以”,前者解释为“用来,借以”后者为“…的原因”
第二,教师的古文底子一定要扎实,修养要广泛,最近我对于文字学越来越感兴趣,想想汉字构造真是“善解人意”,这方面一定要加强
第三,阅读能力和板书还有待提高
【由于只安排一课时,所以显得很急,从学生看来,大只能是“浮光掠影”】
【学习古文,首先要注意对于古代汉语的学习,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如“临问嗟悼”的“临”字,可查《说文解字》,乃“监”也,从人,从目,从皿,人看皿中水,如照镜子也之《藤野先生》中有“油光可鉴”,“鉴”,镜也;绍兴有“鉴湖女侠”秋女士,“鉴湖”又作“镜湖”】
【傅明乔老师提出:“山阴”,应注意古代地理之“阴阳”;“所以”,有不同意义;很有道理】
【如今教师很少讲古代汉语语法,是为缺陷如:“一死生”,“一”形容词,带了宾语“死生”,译时,将“宾语”提前至“一”前,作意动用法,加“认为”,成为“认为死生是一样的”】
【教师备课,最为根本者,认真品读】
【必须注意词语对比学习:如,两个“修”字,两个“会”字即使表达感慨意思的词就有许多,如:感慨,兴怀,兴感,嗟悼,兴怀,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