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地理备考专题湖泊
2018届高三地理备考专题湖泊
湖泊一、湖泊的成因类型〔一〕内力湖1.火山湖:火山口为盆地形,积水成湖,如长白山天池、湛江湖光岩。
熔岩堰塞湖:火山岩浆下泄堆积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如黑龙江的五大连池。
2.构造湖:由于地壳内力作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在断层线上发育成湖。
构造湖特征鲜明,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
如东非大裂谷中的坦噶尼喀湖,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中国昆明滇池等。
〔二〕外力湖所有外动力地质作用都可形成湖盆,规模小、水浅、湖盆周围可保留一些相应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地形和沉积物。
1. 河成湖:①河流截弯取直,牛轭湖。
②河漫滩上洼地在海水泛滥后暂时性的湖。
2. 冰蚀湖:冰川地区尤其是大陆冰川地区,由于冰的刨蚀作用在岩性软的地段形成洼地,冰融后成湖。
如北美洲五大湖。
3. 海迹湖: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湖泊。
其中最常见的是潟湖——靠近陆地的浅水海域被沙嘴、沙坝或珊瑚礁所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
〔有一些形成较久的古潟湖,因长期于海洋隔离,陆地淡水注入,已逐渐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迹湖,如杭州西湖。
〕4. 风蚀湖:水浅,易成为盐咸湖。
5. 溶蚀湖:地面溶蚀洼地地下溶洞的坍陷。
二、亚洲湖泊〔一〕亚洲湖盆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湖〔如贝加尔湖、库苏泊、死海等〕;海迹湖〔如里海、咸海〕;冰川湖〔如青藏高原上的多数湖泊〕;火山作用形成的湖泊〔如白头山天池、镜泊湖等〕;风蚀洼地湖〔如我国内蒙古、新疆干旱地区的一些湖泊〕等等。
自然界的湖盆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地质作用的结果,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发育在北美〔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由五大著名湖泊组成:安大略湖、伊利湖、休伦湖、密歇根湖、苏必利尔湖。
原先是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湖,而后又经过冰川的刨蚀作用改造而成。
由于湖盆成因不同,各类湖泊的分布反映了地质条件和自然地理情况。
〔二〕从湖泊水文和化学特性方面划分,亚洲湖泊的类型有:咸水湖〔如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东部、死海等〕;淡水湖〔如贝加尔湖、洞庭湖、兴凯湖等〕。
2018年高考地理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6 湖泊的成因及其水循环特征
专题06 湖泊的成因及其水循环特征【母题来源】2018年全国新课标Ⅲ卷第6-8题【母题题文】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答案】6.A 7.C 8.D【试题解析】6.调用所学知识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是由于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的断陷湖,A正确。
或者调用信息判断:火山口湖呈近似圆形,应位于山顶海拔较高处,而贝加尔湖形状狭长,并不是位于山顶处,B错;河流改道形成河迹湖或牛轭湖,其湖盆处受原河流河床的影响,不会过深(注意,其湖底沉积物就达8千米),C错;从图上可知贝加尔湖位于前贝加尔洼地与巴尔古津山之间,湖的方位与山走向大致相同,从流入与流出的河流方位来说,如若滑坡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贝加尔湖应不会呈现如此狭长状D 不正确。
所以选A。
8. 解题时要注意“主要原因”这个关键词。
湖水的更新与水体的流动、蒸发、湖水蓄水量大小等都有关,湖泊所在地虽纬度高,气温低,但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周边多干旱区,湖泊水量大,因此湖面蒸发量不会过弱,再则这么大水容量,其湖水更新快慢也不会以蒸发强弱为主,与设问指向“主要原因”不符,A不符合;湖泊面积大,湖水与大气接触面积广,其蒸发速度也会加快,这样可能会致更新速度加快,B也不是主要原因;贝加尔湖有流入流出,为淡水湖,湖水更新快可致其盐度低,但湖水盐度低并不影响湖水的更新与流动,因果不符,且有颠倒之嫌,C不符;当湖水深度大时,可容纳更多的水体,湖水的蓄存量大,再加上整个湖泊只有西南部一条出口流出,更加剧了湖水更新缓慢,所以由于湖水深度大可以致湖水的更新缓慢,D正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湖泊
考查素养 分值
全国卷I
37
8
全国卷III 12 6-8
气候对湖泊
水位和盐度 的影响
10
全国卷I 37.2、 湖泊水文特征变化及原因 里海演化过 全国卷I
3
程图文材料 37.2、3
12
2019 海南卷 21
河湖水文特征成因及变化 可可西里地 海南卷 21
区湖泊河流
10
分布和变化
近年的高考对湖泊考查主要集中在湖泊的水文特征、湖泊面积的变化、 影响、措施、湖泊的调节作用(对气候尤其是对降水,对河流的调蓄作用)。 考查的题型多样。
考查素养 分值
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 8
观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12
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 10
观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12
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 10
观
考卷
题号
全国卷I 37
全国卷III 6-8
2018
北京卷 36
呈现形式
考查内容
湿地各要素的关系和变化 湖泊成因及特征变化
乌裕尔河流 域和扎龙湿 地
贝加尔湖
气候对湖泊水位和盐度的 北京卷 36 影响
学习目录
湖泊类型
湖泊的特征
湖泊的演变
••湖湖泊 泊:
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是湖盆和湖水的总称。
探究一:通过湖泊的定义及所学知识,归纳湖泊的形成过程
湖泊的 形成过程
湖盆的形成 地
质
过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
用
内力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外力
降
流水
风 冰川 海水 人类活动 水
补 给 积水的过程 类 型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微专题二 湖泊
微专题二湖泊[核心知识必备]1.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1)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2)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
(3)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①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②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4)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
(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2.综合治理(1)面临“灭湖”威胁的原因:流域内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入湖径流量减少;工农业生产引起的水体污染严重;不合理的捕捞和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等生物多样性减少。
(2)“灭湖”带来的影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退化;湖岸周围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3)解决“灭湖”威胁的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量;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国家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立法保护水资源等。
[实例应用提升]1.(2018·全国卷Ⅲ,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解析]第(1)题,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深度还在加大,符合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的特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湖泊
4.湖泊面积扩大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降水增多、冰雪消融量增加
近年来,青藏高原上湖泊的面积突然扩大的趋势不断持续,首先被观 测到的是人口相对稠密的藏南地区湖泊面积扩大,接着在藏东、藏西、 藏东北均发现湖泊面积扩大现象。除范围越来越广之外,单个湖泊面积 扩张速度也不断加快。
人为原因:草地治理、植树造林、防风固沙、退田还湖、 破垸分洪等
1974年的青海湖的湖区面积为平方千米,是监测年代内的最大值, 2005年面积为平方千米,为最低值;2005年至2011年间青海湖的湖区 面积逐年增大
牛山湖破垸分洪 梁子湖面积扩大百余平方公里
5.湖泊面积扩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6分)
按盐度分类
特征
举例
主要分布区
淡 (含盐度小于1g/L)
鄱阳湖、洞庭湖、太 主要分布在外流
水 与外流河相通,湖水易交 湖、北美五大湖、贝 区(或降水较多
湖 换,循环更新周期短,含 加尔湖等
的地区)
盐分少。
咸 (含盐度为1-35g/L)为
主要分布在内流
水 内流河的终点,只有流进 青海湖、纳木错、 区(或降水较少
龙巴萨巴湖位于喜马拉雅山北侧,湖面海拔5499米,是受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终 碛湖(冰碛物为冰川携带的松散堆积物),冰川前端伸入湖内且裂隙发育。近几十 年来,因气温变化,龙巴萨巴湖出现了冰退湖进现象。由于冰川作用区环境的改变, 冰川灾害事件增多,其中冰碛湖溃决洪水灾害尤为突出。
(4)据专家预测,龙巴 萨巴湖水域面积会先扩 大后减小,分析其原因。
高考地理复习:湖泊与环境
北美五大湖、欧洲 冰蚀湖 冰川侵蚀形成洼地,积水而成 高山湖泊
第一部分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
2.湖泊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
(1)水量:气候(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支流及流域面积、生产生活用
水、冰雪总量、积雪总量。
(2)水位:补给类型。
地
(3)结冰期:气温、湖床深浅、盐度高低、地形、地质条件。
理
二
轮 复
二 轮 复 习
——练好题、备考通关
地 理
第一部分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
(1)L湖“一分为二”的原因不包括( C )
A.人类过度引用河水
B.流域内蒸发量增大
C.源头冰川融水增加
D.湖泊中部地势较高
(2)L湖萎缩对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为( D )
地
A.农业灌溉水源减少
理
二
轮 复 习
B.空气水汽含量增加
水体运动规律
湖泊与环境
第一部分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
二 轮 复 习
——建体系、宏观掌控
地 理
第一部分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
考题调研 (2018·全国Ⅲ)贝加尔湖(如图)是世 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 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 达8千米。据此完成1~3题。
二 轮 复 习
——研真题、明确考向
与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关系不大。D错:入湖泥沙增多会导致湖水深度变浅。
第一部分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
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D )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地
二 轮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水量巨大,再 理
高中地理总复习课件 微专题强化三 湖泊
影响
对周边:调节气候、蓄水防洪、供水等能力降低;灌溉引发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
对策
统筹上、中、下游生产及生活用水 中上游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控制人口规模;节约和合理利用 ;退耕还湖;疏通清淤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现平均深 度18米。青海湖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 ℃;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下图示意青海2019·云南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水量约占全球河湖淡水总量的1/5, 湖水纯净。湖面海拔456米,表层水温8月最高,为9~10℃;1~5月封冻,冰层 厚度为0.7~1.15米。下图为贝加尔湖流域局部示意图。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D.湖水深度大
规范审答
由题干信息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水量____巨__大_______,再加上 该地区降水____稀__少_______,水循环不活跃,因此更新缓慢。
我的答案:_______D______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归纳总结] 1.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湖泊”的常见考查角度 (1)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 成独有物种。 (2)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 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解析: 第(1)题,从纬度、地势、水体比热容、融冰吸热等角度分析贝加尔湖周 围地区夏季凉爽,为理想“避暑胜地”的原因。第(2)题,从水污染和生态破坏两 方面解释民众抗议在湖畔建起大型纸浆造纸联合企业的原因。第(3)题,根据图文 信息,从投资、输水、沿途损耗、国家间协调等角度找出“北水南调”计划基本 上没有可行性的依据。
高中地理专题整合——湖泊与环境
湖泊与环境——建体系、宏观掌控考题调研——研真题、明确考向(2018·全国Ⅲ)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1~3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A)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读图可知,贝加尔湖比较狭长,而且与东部山地落差较大,结合题干信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断出贝加尔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集水形成的。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C)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C对:由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该地区地壳还在不断下沉,湖盆加深。
A错: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处于内陆,降水稀少。
B 错:入湖径流增多只会导致湖泊水量增多,与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关系不大。
D错:入湖泥沙增多会导致湖水深度变浅。
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D)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由题干信息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水量巨大,再加上该地区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因此更新缓慢。
故选D。
归纳拓展——巧归纳、知识延伸1.湖泊的成因及特征(1)水量:气候(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支流及流域面积、生产生活用水、冰雪总量、积雪总量。
(2)水位:补给类型。
(3)结冰期:气温、湖床深浅、盐度高低、地形、地质条件。
(4)盐度:气候、河流(流入、流出)、生产、生活用水、湖泊封闭程度。
(5)泥沙:周围地形、气候、河流、湖床深浅。
(6)生物:气温、饵料、水域面积、封闭程度、人类活动影响、地形。
3.湖泊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核心专题探究2-3河流、湖泊(63张)
在平原地区的河流,会因为水流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
牛轭湖 致使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原
来弯曲的河道废弃,形成所谓的牛轭湖
堰塞湖
由于地质变动,例如火山熔岩流、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 山崩,造成河谷或河床的堵塞,之后储水形成的湖泊
冰川湖大多分布在高山有冰川的地方,当冰川溶化时,
冰川湖 会因为冰川挖蚀成的坑和冰川融化的水堵塞蓄积而成为
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 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 沉积。
三角洲的变化 海岸线的变化 河水的颜色 土壤的肥力 水质的好坏
河流生物
5.流速:快或慢 地形 6.凌汛:有就写, 气候:最冷月气温;河流流向;河道
(没有不写) 特征 7.腐殖质:多或少 气温、降水、生物量
岩石或土质状况、植被状况、地形状 8.营养盐:多或少
况、流量大小 9.水温:高低 纬度、地形
河流含沙量 冰凌灾害
以法国罗讷尔河流域等高线地 综合题难度较大
综合 形图切入,考查河流特征(河 2.全国Ⅰ卷最近三年考查
流流量季节差异)
较少,全国Ⅱ、Ⅲ卷考查
以圣劳伦斯河流域及气候统计 比较集中
选择 图切入,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结冰期)
卷Ⅲ
2017 2016
以额尔齐斯河流域切 命题预测: 综合
入,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2018年高考将重点考查陆地水方
高考专题--湖泊的成因
05湖泊的成因(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下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答案】1.A【解析】1.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断陷集水而成;其形成与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
故选A。
2.(2017年北京卷)读下,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2.【答案】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解析】据图可知,巴拉顿湖周边为断块山,所以该湖泊的形成应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即地壳断裂下陷雨水汇集而成的湖泊。
湖泊的成因及分类1.湖泊形成的原因湖泊一旦形成,就受到外部自然因素和内部各种过程的持续作用而不断演变。
入湖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和生物残骸年复一年在湖内沉积,湖盆逐渐淤浅,变成陆地,或随着沿岸带水生植物的发展,逐渐变成沼泽;干燥气候条件下的内陆湖由于气候变异,冰雪融水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等,补给水量不足以补偿蒸发损耗,往往引起湖面退缩干涸,或盐类物质在湖盆内积聚浓缩,湖水日益盐化,最终变成干盐湖,某些湖泊因出口下切,湖水流出而干涸。
此外,由于地壳升降运动,气候变迁和形成湖泊的其他因素的变化,湖泊会经历缩小和扩大的反覆过程,不论湖泊的自然演变通过哪种方式,结果终将消亡。
2.湖泊的分类按其成因可分为以下九类:构造湖:是在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
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如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青海湖、新疆喀纳斯湖等。
(再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沿线的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构造湖一般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即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
同时,还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
火山口湖:系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如长白山天池深达373米,为我国第一深水湖泊。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 湖泊
补给类型 水位 面积 含沙量 盐度 结冰期 ......
分类
水文 特征
湖泊
开发
发展航运 水产养殖 农业灌溉 发展工业
发展旅游业
效益
问题 整治
水体污染 面积萎缩
经济:
水资源 生物资源 旅游资源 航运价值
生态:
调节气候 美化环境 调节径流 减轻洪灾 降解污染 保护物种
降水
补 积雪融水
给 类
冰川融水
型 地表径流
地下水
构造湖
火山湖
冰川湖
潟湖
堰塞湖
海迹湖
一、湖泊的类型
类类型
构造湖 火山口湖
堰塞湖 冰川湖
成因及特征
地壳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特点是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形狭长; 水深而清澈。
举例说明
云贵高原的滇池, 贝加尔湖、青海湖
火山口积水而成。多为近圆形,湖岸陡, 湖水深不可测
C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9.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
B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主要知识总结
三、湖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分析夏季湖面风浪较大的原因。
湖陆风: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 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风力加大;
环境、净化污染物、保持生态平衡
经济效益 发展养殖业、提供农副产业,提供淡水、
航运业、旅游业等
社会效益
湖区周围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利用 湖区资源进行科研、研学等。
考点四 湖泊(水库)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5.赛里木湖成功引进高白鲑等冷水鱼后,有人建议扩大湖区 冷水水产养殖规模,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
湖泊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湖泊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湖泊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们不仅是地球上重要的水体形态,也是生态环境、气候调节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对湖泊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类型、水文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湖泊的基本概念湖泊是指地表低于周围陆地,由雨水、地下水、河流等水源补给的静水水体。
它们可以是淡水湖,也可以是咸水湖或盐湖。
湖泊的大小、深度和形态各异,从小型的季节性水塘到面积广阔的内陆湖都属于湖泊范畴。
二、湖泊的形成原因湖泊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包括:1. 构造作用:地壳运动导致地表断裂或凹陷,形成构造湖。
2. 冰川作用:冰川融化后,原有的冰川槽积水形成冰川湖。
3. 风成作用: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可以形成风成湖。
4. 河流作用:河流改道、堰塞或泛滥后,可能形成堰塞湖或泛滥湖。
5. 火山作用: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形成火山湖。
6. 人类活动:如筑坝拦水、开采地下水等,也可形成人工湖。
三、湖泊的类型根据湖水的咸淡,湖泊可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两大类。
淡水湖又可细分为:1. 富营养湖:水体中营养物质丰富,生物多样性高。
2. 低营养湖:水体营养物质较少,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
3. 酸性湖:湖水pH值偏低,对生物种群有特定影响。
4. 碱性湖:湖水pH值偏高,影响生物种群的分布。
四、湖泊的水文特征湖泊的水文特征包括湖水的补给、循环、蒸发和排放等方面:1. 补给:湖泊的水源主要来自降水、地下水、河流等。
2. 循环:湖水通过蒸发、渗漏和排泄等过程进行循环。
3. 蒸发:湖泊表面的水分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影响湖泊的水位和盐度。
4. 排放:湖泊通过出水口排入河流或海洋,或通过地下水渗透。
五、湖泊的生态环境湖泊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1. 水生生物:包括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等。
2. 湿地生态:湖泊周边的湿地为多种鸟类和两栖动物提供栖息地。
3. 生态服务功能:湖泊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休闲娱乐等生态服务。
高中地理 二轮复习湖泊专题习题(含答案)
12.(2019全国卷I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详解】(1)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湖泊专题习题(含答案)
(2018•课标卷I)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C)
A. 远大于2 000毫米 B. 约为2 000毫米
(1)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8分)
(2)指出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4分)
(3)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8分)
13.答案(1)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地形西高东低,卓乃湖海拔高,外泄后的湖水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丁诺尔和盐湖。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主要从补给与蒸发角度分析。由于位于末次冰期的晚期,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补给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微专题透析|湖泊
微专题透析|湖泊来源:匠心地理湖泊专题思维导图一、湖泊的形成(一)形成条件湖泊形成一般需要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有能集水的洼地,即湖盆;二是有足够的水量使盆地积水。
(二)类型划分湖泊的类型划分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按湖盆成因划分、按湖泊与海洋的关系划分和按湖水矿化程度划分。
1、按湖盆成因划分由于湖盆是湖水赖以保存的前提,而湖盆形态特征不仅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其形成和演变阶段,并且在较大程度上又制约着湖水的理化性质和水生生物类群。
因此,通常以湖盆的成因分类作为湖泊成因分类的重要依据。
(1)构造湖构造湖包括由地壳较深部的构造运动所形成的一切湖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造陆运动形成的湖泊,如里海、咸海等地的湖泊,它们是由于几次陆地的抬升事件(如形成阿尔卑斯山的造山运动)而与大海分离开。
里海(图片来源:地图帝)二是由于倾斜、褶皱或断裂等作用而形成的湖泊,如向斜凹地、地堑及其它断裂凹地形成的湖盆积水形成。
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东非裂谷中的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我国的呼伦湖、青海湖都属于断陷湖。
贝加尔湖(2)火山湖此类湖泊由火山作用形成的凹地中蓄水所成,形态繁多。
常见的有火山口湖以及火山熔岩堵塞河道形成的熔岩堰塞湖。
我国的长白山天池为著名的火山口湖,五大连池、镜泊湖等为著名的熔岩堰塞湖。
长白山天池(3)冰川湖冰川湖主要是由冰川的刨蚀和冰物的堆积而形成的。
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冰蚀湖和冰碛湖。
博格达峰冰川湖(4)堰塞湖由滑坡、泥石流和岩屑堆截而形成的。
由于滑移的碎屑或多或少地易于被随后发生的洪水或其他类似事件侵蚀掉,所以,此类湖泊在时间上往往较为短暂。
高原堰塞湖(5)⼈⼈湖⼈⼈建造的湖、⼈库和废弃矿坑积⼈等。
如丹江口水库。
丹江口水库2.按湖泊与海洋的关系按照湖泊与海洋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内流湖和外流湖。
如果湖泊的水可以通过河流最终流入海洋,则为外流湖;如果湖泊是所有注入河流的终点,则为内流湖。
中国五大淡水湖(外流湖)青海湖(内流湖)3.按湖水矿化程度按湖⼈矿化程度,一般可以分为咸水湖、半咸水湖和淡水湖。
高考地理专题讲解——湖泊
发展航运 发展旅游
社会效益 休憩场所
四、湖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湖泊对气候的影响(湖泊范围大者显著) ①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由于湖泊水体比热容大,升温降温的速度慢,使湖面上气 温变化较周围陆地缓和,导致冬暖(冬季湖水结冰释放热 量)夏凉,夜暖昼凉。
四、湖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015年全国卷Ⅱ)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5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
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6分)
湖泊的水污染及治理
(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 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
因 人为 水量减少;
重,泥沙淤积;
水土流失加重,泥沙淤积 围湖造田
对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差。
对周边: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
影响
蓄水防洪、供水等能力降低;
旅游价值降低(若为旅游景点);
发展灌溉农业,引发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对策
统筹上、中、下游生产及生 活用水,控制人口规模;节 约和合理利用
中上游保护植被,减少水土 流失;退耕还湖;疏通清淤
干旱、冷湿气候区的湖泊,湖水来源于冰雪融水和地下 水。
(2)水位高低及季节变化大小——补给类型、流域 面积、河流数量、蒸发、下渗、人为等。
湖泊水位按变化规律分为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两种; A.周期性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水的补给形式,降水补 给的湖泊,雨季水位最高,旱季最低;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的高原湖泊,最高水位在夏季,最低在冬季;地下水补给 的湖泊,水位变化一般不大。有些湖泊因受湖陆风、海潮 、冻结和冰雪融化等影响产生周期性的日变化,如非洲维 多利亚湖因海陆风作用,多年平均水位日间高于夜间9.9 厘米。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 03地球上的水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3地球上的水姓名【2018全国卷III)】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6~8题。
图26.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点睛】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贝加尔湖的认识——断陷构造湖。
第2题从题干中的湖底沉积达8千米的沉积物,可是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外力的沉积物堆积速度小于内力的地壳下沉。
【2018全国卷III)】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
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
据此完成9~11题。
图3 图4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点睛】本题组解题的关键是紧扣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知识迁移应用:“躲避炎热天气”“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位于天气炎热、景观荒凉的沙漠气候区;地下住宅位于地下,通风透气性差,因此设置了通天井便于通风透气;和黄土高原的窑洞同位于地下,冬暖夏凉。
【2018JS卷】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
图13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泊一、湖泊的成因类型(一)内力湖1.火山湖:火山口为盆地形,积水成湖,如长白山天池、湛江湖光岩。
熔岩堰塞湖:火山岩浆下泄堆积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如黑龙江的五大连池。
2.构造湖:由于地壳内力作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在断层线上发育成湖。
构造湖特征鲜明,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
如东非大裂谷中的坦噶尼喀湖,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中国昆明滇池等。
(二)外力湖所有外动力地质作用都可形成湖盆,规模小、水浅、湖盆周围可保留一些相应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地形和沉积物。
1. 河成湖:①河流截弯取直,牛轭湖。
②河漫滩上洼地在海水泛滥后暂时性的湖。
2. 冰蚀湖:冰川地区尤其是大陆冰川地区,由于冰的刨蚀作用在岩性软的地段形成洼地,冰融后成湖。
如北美洲五大湖。
3. 海迹湖: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湖泊。
其中最常见的是潟湖——靠近陆地的浅水海域被沙嘴、沙坝或珊瑚礁所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
(有一些形成较久的古潟湖,因长期于海洋隔离,陆地淡水注入,已逐渐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迹湖,如杭州西湖。
)4. 风蚀湖:水浅,易成为盐咸湖。
5. 溶蚀湖:地面溶蚀洼地地下溶洞的坍陷。
二、亚洲湖泊(一)亚洲湖盆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湖(如贝加尔湖、库苏泊、死海等);海迹湖(如里海、咸海);冰川湖(如青藏高原上的多数湖泊);火山作用形成的湖泊(如白头山天池、镜泊湖等);风蚀洼地湖(如我国内蒙古、新疆干旱地区的一些湖泊)等等。
自然界的湖盆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地质作用的结果,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发育在北美(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由五大著名湖泊组成:安大略湖、伊利湖、休伦湖、密歇根湖、苏必利尔湖。
原先是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湖,而后又经过冰川的刨蚀作用改造而成。
由于湖盆成因不同,各类湖泊的分布反映了地质条件和自然地理情况。
(二)从湖泊水文和化学特性方面划分,亚洲湖泊的类型有:咸水湖(如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东部、死海等);淡水湖(如贝加尔湖、洞庭湖、兴凯湖等)。
三、湖泊的水文特征:包括水位、含沙量、结冰情况、盐度情况等。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水位、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凌汛、水能。
)气候条件对湖泊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例如在潮湿气候区,多形成水量丰富的、河湖串通的淡水湖,在干燥气候区,多形成水浅的和无排水口的咸水湖。
(一)湖泊的水位:1、湖水来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冰雪融水,残留海水湖水来源与湖盆所处的地形有关:地势高(山顶火山湖)——主要是大气降水的补给。
低洼处——地下水补给(潜水、泉水)。
温湿区——河水。
寒冷地区——冰雪融水。
2、湖水的排泄:蒸发、渗透、流泄三种方式向外排泄,有些湖泊有较固定的泄水口。
泄水湖(外流湖)——具有泄水出口,温、湿区常见。
不泄水湖(内流湖)——无泄水出口,干旱区常见。
当湖水补给≥排泄时,才能成为固定的湖泊。
间歇湖——雨季水充足时成湖,干旱时干枯。
3、湖泊水位的变化规律按变化规律分为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两种。
周期性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水的补给方式。
降水补给的湖泊,雨季水位最高,旱季最低;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高原湖泊,最高水位在夏季,最低在冬季;地下水补给的湖泊,水位变动一般不大。
周期性的变化又分为年变化和日变化。
有些湖泊因受湖陆风、海潮、冻结和冰雪消融等影响产生周期性的日变化。
非周期性的变化往往是因风力、气压、暴雨等造成的。
此外,由于地壳变动、湖口河床下切和灌溉发电等人类活动也可使水位发生较大变化。
练习1:右图中的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有周期性的涨落。
指出湖水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10分)练习2:2013年3月24日太湖吴江水位站的水位由2.48米增至3.12米,而同时百渎水位站的水位由3.06米减至2.64米,两站同期相差0.55米。
判断该日太湖百渎和吴江水位站水位增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说明理由。
(6分)从湖泊水位变化看出湖盆特征:(二)湖泊的盐度:1、涉及到水和盐两个要素多寡的关系。
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
练习3: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
(1)描述L湖湖盆的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
(6分)(2)用水循环原理解释L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过程。
(6分)练习4:巴尔喀什湖,以湖水东部咸西部淡著称于世。
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是?(三)湖泊的含沙量湖盆容易淤积泥沙,使得从湖泊流出的河流含沙量减少。
而湖盆含沙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入湖河流的含沙量,及当地的风沙情况。
咸水湖湖盆的泥沙,及河流入湖口的泥沙,在枯水季节会出露,成为其他地区风沙的源头。
练习5: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在贝加尔湖周围,总共有大小336条河流注入湖内,而从湖中流出的则仅有安加拉河。
简述安加拉河的水文特征(8分)。
练习6:(2008全国卷)指出刚果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16分)思考:针对洞庭湖湖区出现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先造林”的治理思路。
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谈谈你对这一治理思路的理解。
(6分)练习7:(2014全国1卷)右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练习8:(2004年全国卷)图中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6分)(四)湖泊的结冰——影响因素:直接因素:气温间接因素:纬度、地形、盐度、水深、离陆地远近、流动性、温泉(地热)练习9:读右图,里海北部有一条注入里海的较大河流。
分析里海北部比南部早结冰的原因。
(6分)练习10: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面积63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
分析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的原因。
(6分)练习11: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洞里萨湖是该区域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
洞里萨湖最大水面可达1万平方千米,水深可达11米;最小水面只有3000平方千米左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
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少见的定期逆向改流的河流之一。
该国多次获得“世界最好大米”称誉的茉莉花香米,主要产于洞里萨湖和湄公河的泛滥平原。
材料三: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
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
(1)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因不同季节而逆转流向的河。
根据图文资料说出其流向的周期变化,并分析原因。
(10分)(2)洞里萨湖沿岸农民主要从事渔业捕捞和稻米生产。
分析当地农民一年中安排这两项农事活动的时间及其原因。
(8分)(3)简析洞里萨湖湖面季节变化对种植业和渔业的有利影响。
(6分)(4)分析该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并指出修建该水库的原因。
(10分)小结:补充:湖泊之最:世界上湖泊最多的是北欧的芬兰——湖国5万54个面积33万多。
最大的湖泊是苏联的里海(咸水湖);苏必利湖(淡水湖)436340平方公里。
最深的湖泊是苏联的贝加尔湖1620米。
最高的湖泊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纳本湖,湖面海拨4718米。
最低的湖是巴勒斯坦、约旦交界的死海,湖面-395米。
我国湖面、泊众多,2万多个,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
面积最大的湖是青海湖(4583km)(咸水湖)。
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答案:练习1:夏季湖水水位高,冬季水位低(2分)。
白天水位高,夜间水位低(2分)。
原因:D湖湖水主要来源于河流水,而河流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
夏季气温高,高山冰川融水量大;冬季气温低,高山冰川融水量小,(2分)。
白天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夜间气温低,冰雪融水少(2分)。
练习2:西北风(2分)。
百渎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岸(或吹离岸风),表层湖水流向东南(2分)。
吴江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岸,且湖岸是向西的喇叭口(或水面狭长),有利于表层湖水的集聚(2分)。
练习3:(1)特点:L湖湖盆西部、北部缓,东部、南部陡。
(2分)理由:(湖泊水位就是等高线),湖泊西、北侧水位线稀疏,说明坡度较小;东、南侧水位线密集,说明坡度较大。
(4分)(2)(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用水增多,导致)入湖(甲河)水量减少(2分);湖泊水位下降,水量减少,出湖水量(乙河水量)减少(2分);蒸发旺盛,盐分在湖泊中积累(2分),(湖泊盐度逐渐升高)。
练习4: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东西部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练习5:径流量稳定;结冰期长;有凌汛现象;含沙量小。
(每点2分,共8分)。
练习6: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
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刚果河在M 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练习7: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练习8:主要有两个来源:—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练习9:北部比南部纬度高,气温低;北部有河流汇入,盐度较低;北部河流汇入时带来泥沙,北部湖床水位较浅。
练习10:湖泊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2分);属于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2分);湖泊面积和深度大,水量大,热容量大,冬季湖水降温慢。
练习11:(1)5~10月,洞里萨河自东南向西北流。
(1分)11月~次年4月,洞里萨河自西北向东南流(1分)。
原因: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5~10月为雨季,湄公河干流处于洪水期(2分),水位上涨(高于洞里萨湖水位),河水补给洞里萨湖,所以洞里萨河自东南向西北流(2分)。
11月~次年4月为旱季,湄公河干流处于枯水期(2分),水位回落(低于洞里萨湖水位),湖水补给湄公河干流,所以洞里萨河自西北向东南流(2分)。
(2)旱季时主要从事稻米生产(1分);雨季时主要从事渔业捕捞(1分);原因:旱季时,洞里萨湖和湄公河水位降低(1分),泛滥平原成为肥沃的耕地(2分),此时主要从事稻米生产;雨季时,洞里萨湖和湄公河水位上升(1分),泛滥平原(耕地)被淹(2分),此时主要从事渔业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