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活动彩色圆柱体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中班益智区案例分析:彩色的圆柱体

中班益智区案例分析:彩色的圆柱体

中班益智区案例分析:彩色的圆柱体活动材料四组彩色圆柱体案例回放今天的区域活动中,宋佳轩毫不犹豫地跑到益智区,拿出了彩色圆柱体。

我走过来见他在盒子里摆弄各个圆柱体,说:“把它拿到外面来玩好不好?里面的空间太小了。

”于是宋佳轩把彩色圆柱体一个一个地拿到桌子上摆好,按照从盒子里拿出来的从小到大、从细到粗的顺序,先铺了一层黄色的圆柱,再放了绿色、红色的圆柱。

只剩下蓝色的圆柱了,这回他摆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粗细的对应,一个挨一个地放上去了,嘴里念叨着“可以了”。

他拿着两根细小圆柱边敲边得意地望着自己的作品,嘴角露出了笑容。

过了一会,他盯着中间一根细长的圆柱架着一块扁平的圆柱,凑到跟前看了好一会,似乎在担心它是否会塌掉。

“轰……”果然倒掉了。

宋佳轩把地上的圆柱体一个个捡起来放到桌子上,又开始一个一个往上垒,当他把所有的蓝色圆柱垒完了,我拿着一块扁平的圆柱体说:“试下把这个红色的再加上去呢?”他立刻回应:“不行的,再加上一个胖的会倒的。

”他嘟着嘴想了一会说:“加瘦的就不会倒了。

”于是他开始不断地尝试,在“胖”圆柱上加“瘦”圆柱,又在“瘦”圆柱上加“胖”圆柱,大的上面加小的,小的上面加大的,最后还用力吹,想把垒高的圆柱吹倒。

案例分析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机会通过感知来了解和比较物体的各种特征,如通过积木来学习长度、重量和面积的知识等。

中班的幼儿应能感知和区分粗细、长短、厚薄、轻重,能理解这些概念和会用相关术语描述物体的特征。

上述案例中,幼儿在看似简单的垒高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摸索,在多次的搭建、倒塌、在搭建的过程中和教师的引导中,逐步体会到了放置物体的轻重、位置的偏正、动作的缓急等会对物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经过多次尝试后逐步认识到一些保持物体平衡的方法,更加注意重心的平稳等物理特征,通过自己的直观感知,探索出了一定的规律:“胖”的圆柱上面放“瘦”的就不会掉,“瘦”的上面放“胖”的就会倒掉。

可见,幼儿已经能够进行量的比较,能理解粗细、轻重的概念,但还不会用相关术语进行描述。

彩色圆柱体——栅栏建构

彩色圆柱体——栅栏建构

活动名称:彩色圆柱体——基本操作
教具构成:彩色圆柱体(红、黄、绿)工作毯托盘(木板)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通过视觉正确辨别大小的能力,具有不同颜色和立体空间感受;
2.学习正确的比较方法;
3.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手部肌肉控制力。

操作步骤:1.取来工作毯摊平,摆正;将三组圆柱体盒用木板(托盘)拖来放在工作毯上;
2.打开盖子,将盒子放到盖子上;依次由红、黄、绿的顺序取出圆柱体,将盒子盖好放到一边;
3.通过观察,将红色和黄色圆柱体分别由高到低摆成一排;绿色由低到高摆成一排;
4.将黄色圆柱体依次摞到红色上,绿色依次落到黄色上;
5.按照由上到下依次将圆柱体取下来摆成一排,依次收回到盒子里(红、黄、绿);
6.将盒子放回木板,端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可以与插座圆柱体进行配对、比较。

适用年龄:3岁左右
错误控制:1.圆柱体的体积逐渐递减;
2.栅栏搭建错误时,会出现不美观的现象。

兴趣点:精美教具以及操作本身。

注意事项:在整个过程中可以让小朋友参与进来,进行尝试。

儿童摆错时,要仔细观察如需帮助及时进行指导;如果小朋友是故意的,就不用帮助。

【最新文档】彩色圆柱体大小怎么操作-范文模板 (6页)

【最新文档】彩色圆柱体大小怎么操作-范文模板 (6页)
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体积)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演示动画“圆柱体的体积1”)
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1)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近似的长方体)
(2)一个圆柱形罐头盒的内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15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5
例5.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水桶的底面积: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水桶的容积:
314×25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彩色圆柱体大小怎么操作
篇一:蒙氏活动:彩色圆柱体
蒙氏活动:彩色圆柱体
活动目的:
1、直接目的:培养幼儿视觉上对大小、粗细识别概念的再认识。
2、间接目的:手眼动作的协调,手臂肌肉控制力,敏锐的观察及注意力。 活动准备:
=7850(立方厘米)
=7.8(立方分米)
答:这个水桶的容积大约是7.8立方分米.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公式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一)填表
底面积s(平方米)
高h(米)
圆柱的体积v(立方米)

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圆柱体》

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圆柱体》

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圆柱体》教案标题: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圆柱体》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认识圆柱体,并能够描述其特征和形状。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圆柱体模型、立体图形卡片、幼儿绘画纸。

2. 教学媒体:幻灯片。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挂出一张立体图形卡片,让幼儿观察,并引导他们发现和说出卡片中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形状。

- 引导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比如有长宽高、能够围成空间等。

2. 探究(15分钟)- 展示圆柱体模型给幼儿观察,引导幼儿发现它由两个圆面和一个长方形面组成。

- 引导幼儿比较圆柱体和卡片上的其他立体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让他们描述圆柱体的特征,如形状、边缘和面的特点等。

- 让幼儿自由触摸模型,感受并描述模型的表面,引导他们认识到圆柱体是一个有曲面和平面组成的立体图形。

3. 实践(15分钟)- 分发绘画纸和彩色笔给幼儿,让他们用绘画纸和彩色笔绘制圆柱体。

- 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并帮助他们正确绘制圆柱体的形状。

- 老师巡视并指导幼儿的绘画过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4. 总结(5分钟)- 让幼儿展示自己绘制的圆柱体,并让他们互相欣赏。

- 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圆柱体由哪些面组成?有曲面和平面吗?有边缘和角吗?- 引导幼儿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后延伸活动:1. 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圆柱体,如水杯、筒灯等,并让幼儿描述其特征和形状。

2. 让幼儿在自由玩耍时,尝试制作圆柱体,并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和困难,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引导幼儿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寻找和观察其他的立体图形,可以在课后给予奖励或表扬。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绘制等方式,让幼儿认识了圆柱体的特征和形状,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后延伸活动能够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

蒙氏彩色圆柱体教案

蒙氏彩色圆柱体教案

蒙氏彩色圆柱体教案教案标题:蒙氏彩色圆柱体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蒙氏圆柱体教具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圆柱体。

2.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步骤:引入:1. 使用一些彩色的圆柱体教具,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颜色的好奇心。

2. 与学生互动,提问他们对不同颜色的圆柱体有什么认识和了解。

活动一:颜色识别与分类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不同颜色的圆柱体。

2. 引导学生分辨相同颜色和不同颜色的圆柱体,进行分类整理。

活动二:颜色搭配游戏1. 准备一些由红、黄、蓝等基本颜色组成的圆柱体教具。

2. 让学生尝试将不同颜色的圆柱体进行搭配,观察和感受颜色的变化。

3. 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创造自己喜欢的颜色搭配组合,并与同学分享。

活动三:图形拼凑与填色1. 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圆柱体教具,每个教具上都绘有一个简单的图案或形状。

2. 让学生根据图案或形状,选择相应颜色的圆柱体进行拼凑和填色。

3. 鼓励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圆柱体创建属于自己的图案或形状,并展示给同学们。

巩固与评估:1. 让学生展示他们通过这些活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回顾黑板上的颜色分类、搭配和自创图案等,询问学生有关彩色圆柱体的问题并加以回答。

拓展活动:1. 外出实地观察环境中的彩色物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颜色的圆柱体。

2. 图书角落提供与彩色圆柱体相关的绘本,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资源准备:1. 蒙氏圆柱体教具2. 彩色圆柱体拼图或卡片3. 画纸、彩色铅笔、彩色笔等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于颜色分类、搭配以及图案创作的准确性和创造力。

教案备注: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调整教案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具的选择。

注重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和创造潜能。

蒙氏彩色圆柱体教案

蒙氏彩色圆柱体教案

蒙氏彩色圆柱体教案蒙氏彩色圆柱体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辨认和描述不同颜色的圆柱体形状。

2. 学生能够使用蒙氏教具完成有关圆柱体的练习。

3. 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辨认和描述圆柱体。

教学准备:1. 蒙氏彩色圆柱体教具一套。

2. 彩色纸和颜色笔。

3. 练习册和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形状知识,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2. 激发学生对圆柱体的好奇心,询问是否知道什么是圆柱体,以及能否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步骤二:观察和辨认(15分钟)1. 准备好蒙氏彩色圆柱体教具,并将其置于桌面上。

2. 向学生展示一个红色的圆柱体,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其颜色和形状。

3. 逐渐展示其他颜色的圆柱体,要求学生观察和描述。

步骤三:练习应用(20分钟)1. 将彩色纸和颜色笔分发给学生。

2. 让学生根据自己描述的颜色和形状绘制圆柱体。

3.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比较自己绘制的圆柱体,纠正错误。

4. 鼓励学生尝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家里辨认和描述圆柱体。

步骤四:巩固训练(15分钟)1. 让学生打开练习册,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 教师巡视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确保学生对圆柱体的颜色和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2. 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所学的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应用。

教学反思:在教授蒙氏彩色圆柱体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练习的形式,逐渐熟悉了圆柱体的不同颜色和形状。

通过绘制和应用的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课堂中,可以进一步扩展和应用圆柱体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等。

幼儿园蒙氏彩色圆柱体教案

幼儿园蒙氏彩色圆柱体教案

幼儿园蒙氏彩色圆柱体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彩色圆柱体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2. 掌握用彩色圆柱体进行简单的图形拼接和排序; 3. 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彩色圆柱体(红、黄、蓝)各若干个;2.平面图形卡片;3.黑板或白板;4.彩色粉笔或白板笔;5.幼儿园教具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向学生展示彩色圆柱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问:你们平时见过这些彩色圆柱体吗?你们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吗?2.新知呈现(10分钟)•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彩色圆柱体放在黑板上;•教师解释圆柱体的形状和特征,并引导学生观察圆柱体的底面和侧面;•教师用彩色粉笔或白板笔在黑板上画出圆柱体的示意图。

3.操作体验(20分钟)•每个学生发一块平面图形卡片;•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图形选择相应颜色的圆柱体进行拼接,要求正确拼接表面图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图形的排列;•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创意。

4.拓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用彩色圆柱体进行简单的排序,例如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用两种颜色的圆柱体可以组成什么形状的图案;•引导学生尝试用圆柱体拼接出其他的物品模型或图形。

5.小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观察彩色圆柱体的形状、特征和颜色,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以及对话沟通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1. 学生是否能准确辨认彩色圆柱体的形状和颜色; 2. 学生是否能根据图形卡片正确选择和拼接彩色圆柱体; 3. 学生在操作体验环节的创意和互动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观察、操作和互动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操作体验环节,提供更多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圆柱体,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同时,在小结归纳环节,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彩色圆柱体活动教案(通用10篇)

彩色圆柱体活动教案(通用10篇)

彩色圆柱体活动教案2022-07-18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彩色圆柱体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彩色圆柱体活动教案篇1一、活动名称:彩色圆柱体---红色组二、活动目的:1、直接目的:培养幼儿视觉上对大小、粗细识别概念的再认识。

2、间接目的:手眼动作的协调,手臂肌肉控制力,敏锐的观察及注意力。

三、活动准备:1、红色盒一个,(盒里有10个大小不同,颜色与盒盖相同的圆柱),粗细字卡各一张。

2、工作毯一块。

3、已有插座圆柱体的经验。

四、适合年龄:大约3.5岁.5岁五、活动过程:1、幼儿听音乐走蒙氏线,进行线上游戏。

2、请一幼儿取来工作毯并铺好。

3、老师向幼儿介绍教具,并告诉幼儿拿教具的方法。

4、请一个幼儿上前取教具,放在工作毯上。

5、老师问小朋友:“这个盒盖是什么颜色?”打开盖子再问幼儿:“这里面的圆柱体是什么颜色?他们的颜色是一样的吗?”6、老师将10个大小不一的圆柱一一取出,不按顺序放置,盖上盒盖后将盒子放在毯子的右上角.7、老师对一幼儿说:“请你拿出最大的圆柱体放在这里;请你再拿出最小的圆柱体放在这里。

”8、“这是最大的,我们还可以说这是最粗的;这是最小的,我们也可以说这是最细的。

” 说完将字卡与其对应,进行三段式教学。

9、老师询问:“谁来试试把这些圆柱按从粗到细水平排列?”10、老师:“还可以怎样排列呢?谁来试试看?”(让小朋友试试像粉红塔似的垂直垒高,再让他们试试没有遇过的一些排列方式。

)11、等全部排好后,问小朋友:_“还要不要试试看?”12、将圆柱一个个慢慢地整理好放回木盒中,放回原处.六、错误的订正:圆柱规则的渐次性彩色圆柱体活动教案篇21、圆柱(1)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推荐下载】彩色圆柱体-word范文模板 (6页)

【推荐下载】彩色圆柱体-word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彩色圆柱体篇一:蒙氏活动:彩色圆柱体蒙氏活动:彩色圆柱体活动目的:1、直接目的:培养幼儿视觉上对大小、粗细识别概念的再认识。

2、间接目的:手眼动作的协调,手臂肌肉控制力,敏锐的观察及注意力。

活动准备:1、红色盒一个,(盒里有10个大小不同,颜色与盒盖相同的圆柱),粗细字卡各一张。

2、工作毯一块。

3、已有插座圆柱体的经验。

适合年龄:大约3.5岁.5岁活动过程:1、幼儿听音乐走蒙氏线,进行线上游戏。

2、请一幼儿取来工作毯并铺好。

3、老师向幼儿介绍教具,并告诉幼儿拿教具的方法。

4、请一个幼儿上前取教具,放在工作毯上。

5、老师问小朋友:“这个盒盖是什么颜色?”打开盖子再问幼儿:“这里面的圆柱体是什么颜色?他们的颜色是一样的吗?”6、老师将10个大小不一的圆柱一一取出,不按顺序放置,盖上盒盖后将盒子放在毯子的右上角.7、老师对一幼儿说:“请你拿出最大的圆柱体放在这里;请你再拿出最小的圆柱体放在这里。

”8、“这是最大的,我们还可以说这是最粗的;这是最小的,我们也可以说这是最细的。

” 说完将字卡与其对应,进行三段式教学。

9、老师询问:“谁来试试把这些圆柱按从粗到细水平排列?”10、老师:“还可以怎样排列呢?谁来试试看?”(让小朋友试试像粉红塔似的垂直垒高,再让他们试试没有遇过的一些排列方式。

)11、等全部排好后,问小朋友:_“还要不要试试看?”12、将圆柱一个个慢慢地整理好放回木盒中,放回原处.篇二:彩色圆柱体活动名称:彩色圆柱体(基本操作)教具构成:1、工作毯(1)共有大中小,选颜色浅的,尽量不要有花纹,软硬适中(2)勿踩工作毯,表示尊重,直角,培养秩序感,以毯为中心,打开工作毯要抚平2、彩色圆柱体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辨别大小、粗细、高低的视觉能力2、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培养各种比较方法,如:面积及高度的相同。

中班数学教案彩色圆柱体

中班数学教案彩色圆柱体

中班数学教案彩色圆柱体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感知,认识和区分彩色圆柱体。

2. 学生能够掌握圆柱体的基本属性,如底面、侧面和顶面等。

3. 学生能够了解圆柱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二、教学准备:1. 彩色圆柱体模型若干。

2. 教具:彩色纸、剪刀、胶水、图画。

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彩色圆柱体模型,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个形状叫什么,是否见过类似的东西。

2. 引导学生观察圆柱体的外形,询问圆柱体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长方形等。

探究活动1. 指导学生使用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彩色圆柱体。

2. 学生互相观察和交流,比较各自制作的圆柱体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3. 教师将制作好的彩色圆柱体模型放在布置好的区域内,让学生自由观察和摸索。

概念讲解1. 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探究活动,总结出圆柱体的基本属性:底面是圆形,侧面是长方形,顶面和底面平行。

2. 通过教师的示范,解释底面、侧面和顶面的概念,并请学生用手指示出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顶面。

拓展应用1. 将一张彩色纸卷成圆柱体状,让学生触摸表面,了解侧面是由无数个长方形叠加而成的。

2. 制作一个小圆柱体的形状图,并请学生观察,找出和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巩固练习1.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彩色圆柱体,标出底面、侧面和顶面,并写出每个部分的名称。

2. 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铅笔、香蕉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物品的圆柱体部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彩色圆柱体的形状和属性有了初步的理解。

通过观察、实践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讲解中采用图画等具象化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巩固练习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圆柱体的应用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整节课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让他们在实践中积极参与,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组彩色圆柱体教案

四组彩色圆柱体教案

四组彩色圆柱体教案教案标题:四组彩色圆柱体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2. 帮助学生学会区分不同颜色的圆柱体。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四组彩色圆柱体模型(每组颜色不同)。

2. 白板、彩色粉笔或幻灯片。

3. 学生用的纸和彩色铅笔。

4. 分组卡片(每组一张)。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白板上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颜色的圆柱体,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圆柱体的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圆柱体的形状在生活中如此常见。

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四组,并给每组分发一组彩色圆柱体模型。

2. 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自己组的圆柱体模型,讨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 引导学生注意圆柱体的高度、直径和颜色等属性,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让每组学生轮流展示他们的彩色圆柱体模型,并向全班介绍自己组的观察结果和总结。

2. 在白板上绘制一个表格,记录每组的观察结果,以便后续比较和总结。

应用(15分钟):1. 将学生重新分组,每组包含来自不同原始组的学生。

2. 给每个新组发放一组彩色圆柱体模型。

3. 让学生根据之前的观察和总结,尝试将彩色圆柱体按颜色分类。

4.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分类方法和思考过程。

拓展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用纸和彩色铅笔绘制自己设计的彩色圆柱体模型,并在模型上标注出高度、直径和颜色等属性。

2. 鼓励学生在绘制时尝试使用不同颜色的彩色铅笔,以增强视觉效果。

总结和评估(5分钟):1. 回顾学生的观察和分类结果,引导他们总结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2. 随堂进行个人或小组评估,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圆柱体的问题,以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寻找更多的圆柱体实例,并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思考圆柱体在建筑、设计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教案评估:1. 学生对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和属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5 彩色圆柱(1)

5 彩色圆柱(1)

活动名称:彩色圆柱A
教具构成:彩色圆柱体,颜色分别为蓝、红、黄
教育目的:1、培养幼儿通过视觉正确的辨别大小的能力,具有不同的颜色和立体空间的感受。

2、通过观察能够确认相同的面积及高度。

3、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及手臂肌肉的控制力
操作过程:1、介绍活动名称(说出今天是几年几月几日,星期几,今天我们的工作是彩色圆柱体的三组搭建,)
2、将红色圆柱体取出散放与工作毯上,盒子盖好放在毯的右上角
3、询问幼儿:“比一比,那一个是最粗的?把最粗的圆柱体摆在这
里。

”在请幼儿找出剩下圆柱中最粗的一个,摆在前一个的旁边,
如此类推,完成序列操作。

(黄色蓝色按照类似方法进行操作)
4、下一步进行三组圆柱体搭建,要求三种圆柱体搭在一起后要垂直
积高与水平横排。

5、配对的延伸——同高低、同粗细、同大小的圆柱配对
变化延伸:其他的图形结合在一起搭建,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发挥出自己的想象!
兴趣点:组合成不同的图形
王雯君。

彩色圆柱体

彩色圆柱体
让幼儿安静为接下来的工作做铺垫三彩色圆柱体一介绍工作二拿取工作垫第一次操作1展示盒盖的颜色打开盒盖请幼儿看圆柱的颜色2排序延伸操作1两箱以上的圆柱体同时做垂直和水平的序列练习2在排序变化之后找出同次元同样尺寸的圆柱练习视觉记忆练习请幼儿找出圆柱体应该放的位置环境练习让幼儿找一找教室里还有哪一个颜色和圆柱体的颜色相同语言活动名称
彩色圆柱体 刘艳
工作名称:彩色圆柱体 准备 流程 一、走线 二、课前阅读 三、操作 三阶段练习 错误订正 目标 适应年龄 操作
工作名称:彩色圆柱 体
准备:彩色圆柱体
流程 一、走线 目标: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及 耐力 二、课前阅读 目标:让幼儿安静,为接下来的工作 做铺垫 三、彩色圆柱体
一、介绍工作
语言 活动名称:找圆柱体 活动目标:从生活中找出那些物体是圆柱体
活动准备:圆柱体物体
活动过程: 1、认识圆柱体
2、请幼儿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体,找 一找看谁找得 多
教 室 里 面 的 柱 子
数学 圆柱体的认识 目标: 认识圆柱体,从 中学到粗细高矮





2、给圆柱体的瓶子排队
电池
八宝粥
二、拿取工作垫
儿看圆 柱的颜色 2、排序
名称练习:最粗的最细的
延伸操作
1、两箱以上的圆柱体同 时做垂直和水平的序列 练习
2、在排序变化之后,找 出同次元,同样尺寸的 圆柱练习
视觉记忆练习
请幼儿找出圆柱体应 该放的位置
环境练习
让幼儿找一找教室里还有哪一 个颜色和圆柱体的颜色相同
点数:1--5

幼儿园蒙氏感官教育工作手册——彩色圆柱体

幼儿园蒙氏感官教育工作手册——彩色圆柱体
6、工作转交给幼儿,请幼儿自由尝试排列。
7、幼儿完成工作后,教师示范收用具的方法
每次收最粗的圆柱体,盖上盖子,把用具送入教具柜中。
后续活动
FOLLOWNG EXERCISES
1、取三组进行模式建构(红黄蓝),并且改变序列。
2、取四组进行模式建构,并且改变序列
3、寻找分类五组相同形状、高度、粗细的圆柱体,
你看到了什么?想什么?红色圆柱体是怎么排列的?
请幼儿用手触摸红色圆柱体,它们是一样高的。
3、教师取绿色圆柱体,做水平排列
教把其余的绿色圆柱体,完成水平排列。
幼儿完成后,教师带领幼儿从四个方向观察绿色圆柱体的水平排列。
你看到了什么?想什么?绿色圆柱体是怎么排列的?
转交幼儿尝试,请幼儿把其余的红色圆柱体,像粉红塔一样进行积高排列。
幼儿完成后,教师带领幼儿从四个方向观察红色圆柱体的积高排列。
你看到了什么?想什么?红色圆柱体是怎么排列的?
(2)打乱顺序,教师示范取三个圆柱体,进行水平排列。
转交幼儿尝试,请幼儿把其余的红色圆柱体,像粉红塔一样进行水平排列。
幼儿完成后,教师带领幼儿从四个方向观察红色圆柱体的水平排列。
记忆游戏
距离游戏、散乱的游戏
语言
1、红色、黄色、蓝色、绿色
2、与带座插圆柱体相同
错误控制
视觉的不协调
学术上的备注
PED. NOTES
1.这是一组经常被误用的教具(单一一组或在地板上工作过)
2.这个用演示,必须两组及以上同时呈现的用具。
3.教师示范时,永远从红绿两组开始
4.孩子在使用这个教具,不符合这个教具目的时,教师必须要及时的介入制止。
幼儿园蒙氏感官教育工作手册
工作名称

彩色圆柱体

彩色圆柱体

彩色圆柱体
活动名称:彩色圆柱体(基本操作)
教具构成:1、工作毯
(1)共有大中小,选颜色浅的,尽量不要有花纹,软硬适中
(2)勿踩工作毯,表示尊重,直角,培养秩序感,以毯为中心,打开
工作毯要抚平
2、彩色圆柱体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辨别大小、粗细、高低的视觉能力
2、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培养各种比较方法,如:面积及高度的相同。

3、培养序列与配对的概念。

操作步骤:1、把彩色圆柱体放在桌子上,把圆柱体逐一拿出散放在工作毯的右边。

2、拿出最粗的和最细的圆柱体放在工作毯上展示,然后放回原处。

3、将盒子房子工作毯的右下角,在盒盖子上造塔。

4、从最粗的一根开始在盒盖上造塔,直到全部完成,并用双手掌心
有上到下触摸感知。

5、从最细的一根开始,依次将红色圆柱体按照由左到右,由细到粗
的顺序排列在盒盖的右侧。

6、由最粗的一根开始将圆柱体依次收回到盒子中,盖好盒盖放回教
具柜中。

变化延伸:1、将两组、三组或四组放在一起搭建。

2、将彩色圆柱体组按图片搭建。

适用年龄:2岁半至4岁
错误控制:不同颜色的盒盖及盒子。

兴趣点:1、与带插座圆柱体对应。

2、每盒圆柱体的尺寸、颜色不同并可以混合搭建。

注意事项:注意遵守彩色圆柱体的介绍示范的顺序。

蒙氏教具—彩色圆柱体的操作

蒙氏教具—彩色圆柱体的操作

蒙氏教具:彩色圆柱体的操作
用具组成:彩色圆柱体分为红、黄、绿、蓝四种颜色。

每个颜色个有10个圆柱体。

四种颜色彩色圆柱体分别放在同色盖子的木箱里。

红色圆柱体是高度相同,直径不同的。

这10个圆柱体之间的区别是二维的。

黄色圆柱体是高度不同,直径不同,这10个圆柱体的区别是三维的。

绿色圆柱体从粗到细排序,长宽高不同,这10个圆柱体的区别是三维的。

蓝色圆柱体直径相同,高度不同。

这10个圆柱体的区别是一维的。

直接目的: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秩序感和独立能力,同时发展孩子的视觉辨识能力,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间接目的:培养孩子的数学心智,每一组都是由10个圆柱体构成的,由1到10,并且为十进位做准备。

适应年龄:2.5~4.5岁
展示过程展示:
1.邀请孩子,今天老师想给你展示一个彩色圆柱体的工作。

2.孩子答应以后,和孩子一起取工作,看一看,工作是在哪里取的。

3.双手取彩色圆柱体~黄色,放置在工作台上。

4.讲活动名称。

下面我要展示的是黄色圆柱体的工作。

5.将黄色圆柱体,从盒子里面一一取出,以混序的方式
摆放在工作台上方。

6.下面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横序摆放。

首先找到最大的圆柱体,下一个最大的圆柱体,以此类推。

排序后,用手从大到小触摸。

7.展示完毕,收回工作,放回原处。

蒙氏彩色圆柱体教案

蒙氏彩色圆柱体教案

蒙氏彩色圆柱体教案蒙氏教育是一种注重幼儿自主学习和感官体验的教育方法,蒙氏教材也是其重要的学习工具。

在蒙氏教育中,彩色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教具,它可以帮助幼儿学习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概念。

下面是一份关于蒙氏彩色圆柱体的教案,帮助教师合理运用这个教具进行教学。

【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记忆七种基本颜色:红、黄、蓝、绿、紫、橙、青。

2. 通过比较,感知并区分不同颜色的彩色圆柱体。

3. 通过操作彩色圆柱体,练习手眼协调能力。

4. 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彩色圆柱体一套。

2. 彩色圆柱体使用说明书。

3. 彩色圆柱体的相关图片和卡片。

三、教学过程:1. 观察与辨认:将彩色圆柱体分别放在幼儿面前,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圆柱体的颜色,辨认出每个圆柱体的颜色。

2. 比较与分类:引导幼儿将相同颜色的圆柱体放在一起,形成一组,并找出不同颜色的圆柱体,形成另一组。

3. 排序与组合:引导幼儿按照颜色、大小等属性对圆柱体进行排序和组合,可以使用彩色圆柱体的相关图片和卡片作为参考。

4. 游戏与操作:将彩色圆柱体散放在教室中,让幼儿按照指令找出指定颜色的圆柱体,或者按照颜色的顺序将圆柱体放入一个容器中。

5. 创作与表演:给幼儿提供彩色圆柱体,让他们自由创作并表演一个有关颜色、形状等的故事或场景。

四、教学提示: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触摸彩色圆柱体的表面,感受不同颜色之间的差异。

2. 引导幼儿说出每个圆柱体的颜色名称,并帮助他们记忆这些颜色名称。

3. 在游戏环节中,可以采用团体竞赛的形式,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感。

4. 在表演环节中,可以配合音乐或其他道具,增强表演的效果。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判断他们是否能准确辨认彩色圆柱体的颜色。

2. 观察幼儿在游戏和操作环节中的表现,判断他们是否能熟练操作彩色圆柱体,并按照要求进行游戏。

3. 观察幼儿在创作与表演环节中的表现,判断他们是否能将所学的颜色知识用于创作和表演中。

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圆柱体》(2篇)

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圆柱体》(2篇)

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圆柱体》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圆柱体的外形特征。

2、会辨认圆柱体的物体,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3、发展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圆柱体的积木若干;2、操作册:第6册P53.活动过程:1、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走线,线上游戏:摸摸**快回来。

圆圈中摆放若干大砖块、大积木、易拉罐。

幼儿听音乐在圆圈周围自由走动。

2、集体活动。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感知圆柱体。

请一名幼儿把双手伸到相中选中一个几何体,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后大声地向其他幼儿描述魔道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2)认识圆柱体。

游戏继续进行,当幼儿摸到圆柱体,经过描述后,其他幼儿不能准确猜出是什么几何体时,教师举起圆柱体,告诉幼儿:这种形体叫圆柱体。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出和圆柱体的积木相同形体的物品,通过自有触摸和摆弄,感知圆柱体的外形特征。

(3)请幼儿试着滚动圆柱体和球体,观察它们在滚动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一样。

并尝试从写披上向下滚,看看谁滚得快、滚得远。

3、完成操作册。

(1)教师示范、讲解操作册习题。

(2)分发幼儿操作册,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

(3)教师批改幼儿操作册,错误的地方督促幼儿订正。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指导幼儿参观学习同伴的活动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圆柱体》(2)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体的形状、性质和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活动,感知圆柱体的底面、高度、侧面、直径等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操作、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形状、操作活动,感知圆柱体的基本性质。

2.了解圆柱体的底面、高度、侧面和直径等概念,并能准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老师:黑板、粉笔、圆柱体模型、幼儿活动桌椅。

学生:圆柱体模型、造型稀土、圆柱体图片、名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圆柱体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模型的形状。

蒙台梭利彩色圆柱体教案

蒙台梭利彩色圆柱体教案

蒙台梭利彩色圆柱体教案篇一:第二学期小班蒙氏所有教案2012学年第二学期祈福新邨幼儿园小班第1—2周日活动记录年月日至年月日执教:2012学年第二学期祈福新邨幼儿园小班第3-5周日活动记录年月日至年月日执教:2012学年第二学期祈福新邨幼儿园小班第6-7周日活动记录年月日至年月日执教:2012学年第二学期祈福新邨幼儿园小班第8周日活动记录年月日至年月日执教:篇二:蒙特梭利感官数学教学教案数理教案Montessori感觉教育中的三种基本的操作是:1、配对(成对的配对)2、序列(排成顺序或阶段)3、分类(区别各种类)这些操作可协助孩子对数学的逻辑思考,(给孩子自由性)即从反复的感觉器官刺激中,培养孩子了解数量概念时必须具备的逻辑思考能力。

所谓的“名称练习”(三段式练习法)就是:1、第一阶段——名称与实物的一致辞(名称与量物一致)“这是1。

”2、第二阶段——找出与名称对等的实物(找出配合名称的量物)“那个是1?”。

3、第三阶段——记忆名称与实物(记忆名称与量物)“这是多少?”。

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特色a、以感觉教育作为算术教育的基础。

b、由数量计算着手。

c、重视数量、数字与数词三者之间的关系。

d、采用塞根的名称练习(三段式练习)。

e、使用阿拉伯数字,并统一字体。

f、重视零的概念与十进法的演算。

g、一般将合成、分解的打打操作基准确定“10”。

h、“错误的订正”项目在算术教育中,以“验算”或“订正表(板)”的形式,来表示提示的功能。

i、在操作算术教具时,先掌握基本概念再朝[统合]的方向进行。

j、操作蒙台梭利教具遵循一定的流程。

数学的教材.教科概念图〃使用串珠的平方〃立方日常生活练习教学直接目的:进行数学学习前的认知和数理思维的基础练习,感知数理概念,养成利用一切学习工具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幼儿对事物的概念最大清晰化,引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间接目的:培养幼儿独立的思考能力,培养自主的、反复实践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内容:1、感官基础教育2、数前教育:序列、分类、对应、组合与分解3、数概念练习:10以内数与量的认识,几何图形4、10的合成5、百、千以内的数与量的认识6、运算7、平方、立方8、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课堂流程(60分钟)1、走线(帮助幼儿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养成上课的学习习惯),问好,同教师搬取工作桌,在桌边坐好,与教师同侧(5分钟)2、教师出示上次课的主教具,请幼儿逐个进行主操作和延伸操作的练习,复习上次课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氏活动彩色圆柱体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活动目的:
1、直接目的:培养幼儿视觉上对大小、粗细识别概念的再认识。

2、间接目的:手眼动作的协调,手臂肌肉控制力,敏锐的观察及注意力。

活动准备:
1、红色盒一个,(盒里有10个大小不同,颜色与盒盖相同的圆柱),粗细字卡各一张。

2、工作毯一块。

3、已有插座圆柱体的经验。

适合年龄:
大约3.5岁.5岁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走蒙氏线,进行线上游戏。

2、请一幼儿取来工作毯并铺好。

3、老师向幼儿介绍教具,并告诉幼儿拿教具的方法。

4、请一个幼儿上前取教具,放在工作毯上。

5、老师问小朋友:“这个盒盖是什么颜色?”打开盖子再问幼儿:“这里面的圆柱体是什么颜色他们的颜色是一样的吗”
6、老师将10个大小不一的圆柱一一取出,不按顺序放置,盖上盒盖后将盒子放在毯子的右上角.
7、老师对一幼儿说:“请你拿出最大的圆柱体放在这里;请你再拿出最小的圆柱体放在这里。


8、“这是最大的,我们还可以说这是最粗的;这是最小的,我们也可以说这是最细的。

”说完将字卡与其对应,进行三段式教学。

9、老师询问:“谁来试试把这些圆柱按从粗到细水平排列?”
10、老师:“还可以怎样排列呢谁来试试看”(让小朋友试试像粉红塔似的垂直垒高,再让他们试试没有遇过的一些排列方式。


11、等全部排好后,问小朋友:_“还要不要试试看?”
12、将圆柱一个个慢慢地整理好放回木盒中,放回原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