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关键词】高血压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与体重指数(BM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脂类、血糖(Glu)、胰岛素(Ins)等危险因素和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35例高血压患者及81例正常人进行血压、体重指数(BMI)的测定,并采用酶法测定血清中空腹Glu、ACE、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餐后2h血糖,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空腹和餐后2h胰岛素(Ins)。结果空腹ACE、Glu、Ins及空腹TG、LDL和BMI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其显著性更为明显。结论高血压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间有许多共同的发病条件。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

高血压病(HBP)为多种危险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目前国内对其病因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实验研究显示: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他危险因素一起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引起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本文按1990年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血压水平分为轻、中、重度3组。分析血压与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ACE活性和餐后Glu、Ins及BMI间的相关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高血压患者135例,平均年龄(56.2±10.2)岁。按照1993年WHO的标准将入选的高血压患者分为3组。A组:血压(140~160)/(90~95)mmHg;B组:血压(160~180)/(95~105)mmHg;C组:血压>180/105mmHg。另将询问病史,体检各项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健康人81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3±8.1)岁。见表1。

表1 高血压3组患者的SBP、DBP及年龄均数(略)

1.2 方法正常对照与高血压各组间均测量身高、体重,空腹抽血测定Glu、CHO、TG、HDL、LDL、ACE、Ins,口服葡萄糖后2h抽血测定Glu、Ins。其中CHO、TG、Glu、HDL、LDL为酶法测定[1],试剂Beckman试剂。ACE活性:美国朗道试剂,仪器Beckman DeltaCX7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胰岛素: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Beckman试剂,仪器为Beckman Coul-ter ACCESS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1.3 诊断指标BMI=体重(kg)/身高2 (m 2 )≥25为肥胖;Ins(空腹)≥16.4mIU/L,Ins (服糖后2h)≥82mIU/L为高胰岛素血症;空腹及餐后2h血糖>6.2mmol/L为高血

糖;CHO>5.7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TG>1.8mmol/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HDL<1.0mmol/L为低HDL;LDL>3.0mmol/L为高LDL。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用(ˉx±s)表示。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两变量间的相关性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餐后2h Glu、Ins、空腹TG、LDL指标均显著升高[2],且高血压各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HDL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组空腹Glu、Ins、CHO及ACE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HBP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2.2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间BMI、TG及餐后Ins 阳性率均显著升高,见表3。随着BMI升高,SBP、SDP均显著升高,3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2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BMI及生化指标的比较(略)

表3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阳性率的比较(略)

ACE>45U/L 20 18 19 4 <0.05 3 讨论近年来,许多学者强调高血压与脑卒中、冠心病、心肌肥大、糖尿病等的发病密切相关[3]。本文资料显示,ACE水平在高血压组高于正常组,均有20%的高血压患者ACE增高,证明ACE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关键酶,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内,通过生成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AGⅡ)和灭活舒血管物质缓激肽BK,起到促进血管收缩、刺激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作用,同时使DNA合成增加,血管壁增厚。缓激肽是一种扩血管物质,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它在组织中由激肽酶Ⅱ降解,而ACE生成增加,引起血管增长、收缩。由于AGⅡ的促生长作用,导致心肌细胞肥大。本文资料显示:ACE水平在高血压组高于正常组,约有20%高血压患者ACE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证明ACE是高血压发病、心肌肥厚、心血管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因此,ACE抑制剂(ACEI)在治疗部分高ACE水平高血压患者及预防这部分高血压患者的心肌肥厚、心肌梗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实验表明,高血压患者随着血压的升高,BMI、CHO、TG、LDL均显著升高,表明体重超重者更易患高血压,高血压常伴有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这与文献研究相一致。BMI、LDL与TG均为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因素[4],显示高血压与冠心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调节饮食、减轻体重,合理用药,降低血清中的CHO、TG水平,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本实验表明,虽然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阳性仅占18%,但服糖后2h血糖却显著升高,阳性率达66%。证明OGTT糖耐性减低;并且空腹Ins及餐后2h后Ins显著升高,阳性率高达46%~56%,显示存在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功能及敏感性下降,可导致高血压与糖尿病(DM),证明高血压与糖尿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仅凭空腹血糖衡量糖代谢是不够的,空腹Ins和服糖后2h Ins及Glu的测定非常必要,有助于对高血压患者在空腹血糖升高前得到及时治疗。

目前国际上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多种危险因素的研究方兴未艾,尤其在高血压遗传方面的危险因素已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例如:ACE基因、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APOE基因、肾上腺受体AR基因、G蛋白B亚单位(GNB)基因等。这些遗传方面危险因素的确定对高危人群的预防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268-2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