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知觉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到大队 老鼠行进的情景,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等等。当实验 进行到第4天时,被测学生出现了双手发抖、不能笔 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被测学生参与完实验后,实验者再继续进行追踪调查, 发现被测学生在实验结束后,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 能回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前,大多数被试以为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睡一觉, 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但后来他们报告说,对任 何事情都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 内。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动似乎是“跳来跳 去”的。感觉剥夺实验停止后,这种影响仍在持续。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感觉剥 夺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 住,之后,被测学生有的吹起了口哨,有的自言自语, 显得有点烦躁不安。对于那些8小时后结束实验的被 测学生,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 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知觉的生活 是不可忍受的。
感觉剥夺实验
第一个以人为被试的感觉剥夺实验是由贝克斯顿 (Bexton)、赫伦(Heron)、斯科特(Scott) 于1954年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学的实验室进行的。
被试是自愿报名的大学生,每天的报酬是20美元 (当时大学生打工一般每小时可以挣50美分), 所以大学生都极其愿意参加实验。
甜、酸、苦、咸等 味道
嗅觉 肤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鼻腔粘膜的嗅细胞
气味
物体机械的、温度的作 皮肤的和粘膜上的冷点、 冷、温、痛、压、
用或伤害性刺激
温点、痛觉、触觉
触
肌肉收缩、身体各部分 肌肉、肌腱、韧带、关 身体运动状况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当一个新的运动技能形成,一个新的可知度也就被发现,当儿童在学走路时,他学会知觉地 面是否对他的行走提供三维的支持,发现了这个新的可知度,而这个可知度对一个尚不会走动 的新生儿童说是无关的、未知的。 吉布森与她的同事们曾于1987年做过一个实验,在水床旁铺上一条高出地板4英寸的木板小路, 上面用硬胶合板拼出图案类结构,让被试婴儿的母亲面带笑容地站在6英尺远的另一头。实验 表明,会走路的婴儿会花较多时间注视水床,然后沿木板小路走向母亲,而只会爬行不会走动 的婴儿则不太注意是木板还是水床,一往无前地爬了过去。这个实验证明,可知度的发现与儿 童的运动水平有关。不同的可知度可以分化出环境中的不同信息。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吉布森理论强调在具体环境中知觉的自然行为。这一点也是吉布森与其他知觉研究者的不同之 处。正如前面所说,吉布森把人的知觉看作是适应行为。人为了适应环境,需要知觉周围环境 中的对象、空间位置(布局)、各种偶发的事件。为此,人们会围绕对象走上一圈,扫视或注 视对象,用手、脚去摆弄它们,甚至把它们拆开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20世纪80年代后期,吉布森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可知度”(affordance)上。这个概念是J. J.吉布森的贡献,意思是指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环境特性之间的关系。 知觉某一对象的可知度,就是学习它的意义以及了解下一步知觉行动的可能性。吉布森声称, 可知度是由环境直接提供的。 “我们不是知觉一个刺激或一个静止的图像,不是知觉感觉的复合或一件东西,我们知觉的是 我们可以吃、可以写、可以坐在上面或可以与之交谈的对象。”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知觉与刺激信息之间的一致性增加
分化 细致
知觉特异性增加
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知觉与归因

初遇华生
“没有那回事。我当时一看就知道你是从阿富汗来的。 由 于长久以来的习惯,一系列的思索飞也似地掠过我的脑 际,因 此在我得出结论时,竟未觉察得出结论所经的步骤。 但是,这 中间是有着一定的步骤的。在你这件事上,我的 推理过程是这 样的:‘这一位先生,具有医务工作者的风 度,但却是一副军人 气概。那么,显见他是个军医。他是 刚从热带回来,因为他脸 色黝黑,但是,从他手腕的皮肤 黑白分明看来,这并不是他原 来的肤色。他面容憔悴,这 就清楚地说明他是久病初愈而又历 尽了艰苦。他左臂受过 伤,现在动作品来还有些僵硬不便。试 问,一个英国的军 医在热带地方历尽艰苦,并且臂部负过伤, 这能在什么地 方呢?自然只有在阿富汗了。’这一连串的思想, 历时不 到一秒钟,因此我便脱口说出你是从阿富汗来的,你当 时 还感到惊破哩。” 回原文
9 近因效应 人们有时会根据最近、最新的消息来对某个人或 事物进行认知判断。
先入效应和近因效应常常在实践活动中被联合 使用。 某单位实行年度总考核,一员工每次都能得高分, 但其实际努力并不比别的员工好。 其诀窍有二: 一是每到一个新部门,或接触新的领导或同事,他 总是表现的特别好。 二是每年考核前的几个月他也表现的特别积极。
注視著中央的黑點。過一段時間後黑點 周圍的灰色薄暈就會漸漸縮小。
數數看有幾個黑點! :o)
這些水平線都是平行的嗎?或是彼此之間是有角度的呢?
看看她是什么人
少女与老妇
戴项链的少女
可怜的老妇人
1 知觉的选择性 人的背景、需要、经验和能力等有所不同, 会选取和事物有关的一部分信息进行选择, 形成结论,这种现象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盲人摸象—— 能力的不同 组织进行改革—— 利益的需要
二、知觉的种类和重要性 1 知觉种类 (1)自然知觉 人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对天体和山川河流等自然界 事物的认识和判断 如:月食现象、龙卷风 (2)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主体对社会环境 中生活的人及其关系的认识,包括对他人、 群体和对自我的知觉。 如:我和领导的关系 我在组织里要扮演的角色
第三章_感觉和知觉

知觉的整体性
如果知觉刺激是由数个部分刺激组合而成, 我们能超越部分刺激相加之和而产生一种整 体的知觉经验,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影响因素: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空间时间上接近, 相似、连续) 个体的知识经验。 某部分或某属性的强度。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源自知觉恒常性含义: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 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 性。 影响因素:
自我知觉——人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的 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认知和评价。 人际知觉——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人 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彼此作用的知觉。
3、错觉——人脑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研究错觉的意义 理论意义:产生错觉不仅有客观的原因, 也有主观的原因。研究错觉的成因,有助 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的规律。
第二节 知觉
一、知觉概述
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理解: ①知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 ②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但不是后者的简单相加. ③知觉包含了觉察﹑分辨和确认等一系列过程.
你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多少张人脸?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恒常性
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三、感觉的特点 1、后像
当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
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 时间,这种现象叫做“后像(afterimage)”。 后像的残留时间大约为1/10秒。 各种感觉中,痛觉的后效特别明显,视觉 的后效也很明显。
视觉后像: 注视左图30秒以上, 然后看白色背景, 会看到一个发亮的 灯泡。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知觉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知觉活动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辩证 的、互相依存的。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 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例如:图4一3中的点子图。我们的知觉系 统把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一个有组织的整 体结构。
精品课件
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对个别 成分(或部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
▪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人的兴趣和情绪。
精品课件
二、运动知觉
▪ 内涵
►概念:人们对物体的运动特性的认知,就 是~。它对于有机体的适应行为具有重要 意义。
►人们怎样才能获得关于物体运动的信息?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真正运动的知觉
精品课件
▪ 似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知觉的理解性:
人的知觉与记忆、思维等高级认识过 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在知觉过程中, 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 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 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 的意义。
知觉的这一特性可以用某些隐匿图 形来说明。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知觉整体性的作用
们给人们提供了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 信息。这些信息对维持知觉的恒常性有重要的 意义。(P138,139,图4-9,图4-10)
视觉线索的作用说明了人的知识经验对恒 常性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建立 了大小和距离、形状与观察角度、明度与物体 表面反射系数的联系。当观察条件改变时,人 们利用生活中已经建立的这种联系,就能保持 对客观世界较稳定的知觉。
精品课件
根据大小一距离不变假说,如果有两个 物体,它们在网膜上的投影相等,而环境中的距离 线索告诉我们,一个物体的知觉距离大于另一个物 体的知觉距离。那么,距离大的物体看去显大,而 距离小的看去显小。如果两个物体的知觉距离相等, 而网膜投影一大、一小,那么,投影大的物体看去 大,投影小的物体看去小。总之,人们在进行大小 知觉时,同时考虑了网膜投影的大小和知觉距离。 环境中的距离线索和网膜投影的大小,都给人们提 供了物体大小的信息。人们能保持大小恒常性,原 因也在这里。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PPT课件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12
时间知觉的依据 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人的兴趣和情绪。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13
空间知觉
指人对客观世界 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 识。
形式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与距离知觉 方位知觉等
在众知觉中,视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别突 出,主要体现为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向 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7
视知觉恒常性种类 颜色恒常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8
形状恒常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9
大 小 恒 常 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40
亮度恒常性
知觉的理解性可以用隐匿图形和不合 理图形来说明。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4
从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 不合理图形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5
隐 匿 图 形 : 狗
从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6
(四) 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 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却 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的情况下,物体的相对明 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叫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例如,白墙在阳光和月色下看,它都是白 的;而煤块在阳光和月色下,看去都是黑的。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41
感知觉规律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黄忠东)第三章 知觉与归因

• 将别人的行为尤其失败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哪 怕别人的行为明显受到环境的左右
自利性归因偏差
• 人们倾向于更好的表现自己,把成功归因于自 己的能力和努力,而把失败作外部归因。
返回
3.4 知觉、归因与管理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返回目录
3.1 知觉
3.1.1 感觉与知觉 3.1.2 影响知觉的因素
组织行为学
返回
3.1.1 感觉与知觉
组织行为学
• 感觉Sensation
–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 属性的反映,是对情境的客观记录
• 知觉Perception
–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 人脑中的反映
• 人们很关注自己给别人留下怎样的印象,并会试 图影响和控制别人对自己的社会知觉和归因,这 一现象就是印象管理。
返回
本章小结
组织行为学
• 知觉是个体对情境的独特描绘和解释,是一种包 含选择、组织和解释的复杂的认知过程。
• 对同一刺激情境,表现在知觉判断上往往有很大 的个体差异。
• 人们形成了一些特定的有价值的技术手段,以便 迅速知觉。然而它们常常产生偏差,影响到正确 的知觉。
•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个体决策只能达到有限理性的 水平。在有限理性决策的每一个步骤中,都会受 到知觉水平的影响
• 管理者应合理的利用社会知觉偏差,同时尽力避 免知觉偏差的不良作用
• 有什么样的归因假设,管理者就会采取相应的管 理对策,作为管理者,为了创造更有建设意义的 关系,必须加强人际互动,进行深入的沟通,开 放工作空间,采用团队方式管理,以减少归因偏 差,从而减少各方面的知觉冲突。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四、感觉的分类
❖ (一)外部感觉: ❖ 其中提供位于身体以外具有一定距离处的
事物的信息的感觉又可称为远距离感觉,包括 视觉和听觉。 ❖ 提供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身体的有关信息 的感觉称为近距离感觉。主要包括嗅觉和肤觉。 ❖ 肤觉又可细分为触压觉、温度觉和痛觉。
1、视觉
(1)视觉的适宜刺激:光 (2)视觉感受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三、感觉的编码(感觉的生理机制)
❖ 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 如光波和声音,这些能量必须通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 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 过程就是感觉编码。
❖ 一种理论叫特异化理论,主张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
传递信息的,有些神经元传递红色信息,有些神经元传递甜味信息,当这 些神经元被激活时,神经系统把它们的分别解释为“红”和“甜”。
讨论:
(五)感觉与知觉间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二、感觉的意义 (一)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让人认识外界物体 的各种属性; (二)感觉保证了有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使人能够 正常生存; (三)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贝克斯顿(Bexton)、赫伦(Heron)、 斯科特(Scott)于1954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Hebb) 实验室进行。P90
❖ 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锥体细胞 :分布于中央窝;
感受物体细节与颜色
棒体细胞 :分布于视网膜边缘;
感受明暗 (3)视敏度:即视力,是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细节的能力。 (4)颜色视觉:杨—赫三色说、 黑林四色说(拮抗说) (5)色觉缺失:色弱、色盲 (6)闪光融合 (7)视觉后像:正后像、负后像
2、听觉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知觉

2014-10-22
第三章 个体知觉与决策
2014-10-22
第一节 管理活动中的 知觉
2014-10-22
主要内容
1,什么是知觉
2,影响知觉的因素
3,对他人作出判断
2014-10-22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与感觉。 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 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 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2014-10-22
二、最优决策模型
最优化决策模型的步骤
1.弄清决策需要 2.确定决策标准 3.给标准分配权重 4.开发备选方案 5.评估备选方案 6.选择最佳方案
2014-10-22
选择大学的标准及权重
标准 1. 财政资助的可能性 2. 学校的名气 3. 每年的花费 4. 课程设置 5. 地理位置 6. 入学要求 7. 社会生活质量 8. 学校规模 9. 男女生比例 10.校园的自然条件
2014-10-22
知觉这一术语指理解环境中客体和事件的总 的过程——感觉它们、理解它们,识别和标记它 们,以及准备对它们做出反应。 知觉的三阶段:感觉、知觉组织,以及辨 认与识别客体。 知觉是记忆与现状、希望与现实交互作用 的结果,它是主观与客观结合。 特别需要注意:个人的知觉相当程度上又 都是“社会化”的成果——文化的作用隐藏在其 中(任何社会,所有的教育过程都是“共同知觉” 的“锻造”过程)。
——培根《新工具》
2014-10-22
我们感知差异,借助 感知,世界在我们面前 “成形”。这“形”仅仅 为我们而在。
管理心理学 第三章知觉、判断和归因(刘毅)

第三节 归因与管理
一、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 归因理论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 理解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 (1)理解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对影响因果 关系的内部与外部因素进行分析; 关系的内部与外部因素进行分析; 评价归因后果和造成事件结果的责任, (2)评价归因后果和造成事件结果的责任, 并根据人的行为表现对此作出推论; 并根据人的行为表现对此作出推论; 评价人的特征, (3)评价人的特征,并对进一步的工作态度 与行为的预测。 与行为的预测。
3. 决策的类型 理性决策: 理性决策:一个完美理性的决策者是完全客观和符 合逻辑的,从而选择那些最可能实现目标最大化的 合逻辑的, 决策方案。(最优决策) 。(最优决策 决策方案。(最优决策) 有限理性决策: 有限理性决策:由于管理者不可能分析所有决策方 案的所有信息,因此他们只是制定满意的、 案的所有信息,因此他们只是制定满意的、而不是 使目标最大化的决策。(满意决策) 。(满意决策 使目标最大化的决策。(满意决策) 直觉决策:是一种潜意识的决策过程, 直觉决策:是一种潜意识的决策过程,基于决策者 的经验和判断, 的经验和判断,而不依靠系统性的和详尽的问题分 析。
张红今天管理心理学课迟到了, 张红今天管理心理学课迟到了,你如 何归因? 何归因?
独特性高、普遍性高、一致性高 归因刺 独特性高、普遍性高、一致性高—归因刺 激客体—外因 激客体 外因 独特性低、普遍性低、一致性高—归因行 独特性低、普遍性低、一致性高 归因行 为主体—内因 为主体 内因 独特性低、普遍性低、一致性低—归因背 独特性低、普遍性低、一致性低 归因背 景—外因 外因
(1)忽视结果的先验概率 ) 赌徒为何相信自己可以预测赌局的结果? 赌徒为何相信自己可以预测赌局的结果? 2) (2)忽视样本大小 彩民根据最近一月的摇奖情况做出预测 (3)对机遇的误解 ) 对员工绩效的随机抽查是否可以确定其绩效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2、知觉习惯
倒立的柴契尔夫人 把图倒过来看,就知道其中暗藏玄 机喔!我们习惯了人们正立的脸,当脸正立的时候,我 们可以很轻易的察觉细微的差异,例如表情等变化。但 当脸倒立时,变化就不太容易被发现,看柴契尔夫人的 眼睛和嘴巴都倒过来了,在倒立的图形中我们却没有发 现,这是由于先前经验会影响我们的知觉。
2、感觉的意义
(1)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剥夺实验)
(3)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 理现象的基础。
二、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①运动觉:运动觉也叫动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 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
(2)对象与背景不仅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可以互相依赖
人们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 所处空间背景和时间背景的影响。
(三)恒常性
1、定义: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
印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2、种类
(1)形状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1、韦伯定律: K=△I/I 2、费希纳定律:S=KlgR
(也称:对数定律 )
第三节 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 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1、视觉适应:视觉器官长时间受到光的刺激作用后, 其敏感性降低的现象。眼睛对光和暗的适应分别称为明适应 和暗适应。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1、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2、差别感觉阈限(又称差别阈限):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
管理心理学——知觉和归因(第三章)

皮革马利翁效应
(pygmalion effect)
如果管理者对下属的期望很高,他们 就不太可能令管理者失望;如果管理者预 期员工只能完成最低水平的工作,则他们 倾向于表现出这种行为以符合这种低期望。
个性 个性对个体知觉什么以及如何知觉产生影响。
环境依赖型/非依赖型 注意外部 环境线索 依赖身体 的感觉
期望(期盼) 两可图形
知识背景 个体的经历和具备的知识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 认知。
对管理的启示: ♦管理者应该避免过分简单地对人们处理信 息和制定决策的能力提出异议; ♦管理者应该学会如何处理管理中的多元化。
为什么会有归因偏差 • 知觉的影响 – 知觉显著性 – 先入为主的印象 • 文化的影响
文化对归因的影响 • 个人主义文化的人更偏好对他人做出性 格归因。 • 集体主义文化的人更偏好做出情境归因。
第四节 1、选择性知觉
知觉偏见
任何人、物、事件的突出特点都会提高 人们对他知觉的可能性。
个体不可能接受所有观察到的信息,而 只能接受零散的信息。且这些零散信息并不 是随即选择的,而是观察者一句自己的兴趣、 背景、经验和态度进行的主动选择。
二、知觉的选择 个体对一些对象知觉,而不对另一些 对象知觉的现象。 外部因素(刺激本身) 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知觉者本人) 情境因素
1、外部因素 是指影响s是否被注意的那些因素。 大小 强度 对照 运动 重复 新奇性
2、内部因素(知觉者本人) 当个体看到一个物体,并试图对此进行 解释时,受到知觉者本人特点的明显影响。 个性 知识背景 期望(期盼) 态度 未满足的需要和动机 兴趣 观念
社会知觉的分类 1、对个人的知觉(person perception) 主要是指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 进而取得对他们的动机、感情、意图等的 认识。 影响对个人知觉的因素: 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 知觉的组织结构
第三章 知觉与环境

习惯化一一适应
如果感知到的刺激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人对这 种刺激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甚至感觉不到,习惯 了环境的刺激而变得适应。 例如久住高速公路附近的居民睡眠几乎不受 影响,但新迁入的居民或偶尔到这里过夜的客人就 可能因交通噪声的干扰而难以入睡。
对变化的知觉
如果人们已经适应了某种环境刺激,在刺激发生变化时人们是否能感 知到这种变化呢? 研究发现,刺激强度的增量与原刺激强度的关系影响着人们对刺激变 化的知觉。对于低强度的刺激,只要一个很小的增量就可以觉察到它 的变化;而对于高强度的刺激,则需要比较大的增量才能觉察到它的变 化。 例如百支烛光增减一支可以感到亮度的变化,千支烛光则须增减十支 刁‘能感到亮度的变化。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令人感到欢欣鼓舞,但环境过 于频繁和迅速的改变也会造成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适应的困难。
第三章 知觉与环境设计
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知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 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在知觉一个客体时 我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把它归为某一类,说出它的名称 或赋予它某种意义。
苹果、道路
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是两种既相同又相异的紧密联系的心理活 动过程。
空气透视:远处物体显得模糊,细节不 如近物清晰。 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伸延的平行线看 来趋于接近,就是线条透视。 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当观察者与周围 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的 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 异。
单眼线索之对象重叠
单眼线索之纹理梯度
单眼线索之线条透视
时间知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内容
知觉的一般概念
知觉的特性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错觉
一、知觉概述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研究关注的是如何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发现有意义的模式
知觉::意义的建构过程知觉
Jean-Pierre Yvaral:
知觉整合
知觉整合:将不同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加以整合腹语现象
McGurk效应:当我们在看电影时,如果配音发出/pa/音,而唇形却作出读/ba/音,则我们知觉为/da/音
二、知觉加工方式
活动的目的与任务
过去的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
言语活动
定势-倾向性
个人的兴趣、爱
好、性格、期望、
需要等个性特征
根据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分类
视知觉视知觉、、听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相对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恒常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真实场景中,知觉到的物体与周围其他刺激之间的关系,影响我们对该物体的知觉,从而说明了知觉经验的选择性(相对性)。
知觉的选择性反映了人的知觉的主观性
图形与背景
图形是指被清楚知觉到刺激物
背景是指被模糊觉察到的与该刺激物相
关连的其他刺激物
图形与背景原则
对象与背景的相对关系越是明确,则所
得的知觉经验越是清晰
双关图形
图形与背景(Object or background)
知觉的背景与图形
定势与个性
哪张图更能表达麦当娜的录音带被MTV拒绝后的表情
二、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知觉的实际经验超越了部分刺激相加的总和。
红花绿叶在心理上的美感知觉,超过了红与绿两种物理属性之和。
请你思考一下:知觉的选择性和整体性的关系
知觉是有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而不是紊乱的。
知觉对刺激的反映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具有组织性。
这一反映过程为知觉组织(perceptual organization)。
主观轮廓(subjective contours)
三、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对它加以理解。
知觉理解性的两种现象:隐匿图形和不可能图形
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期望)有密切关系语词在知觉的理解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1、隐匿图形
2、不可能图形
四、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是指外在刺激因环境影响使其特征改变,而知觉经验却维持不变的心理倾向。
知觉恒常性中最主要的四种:
明度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一)明度恒常性
物体本身所处照明环境改变,而由物体所得亮度知觉仍
然保持不变的心理倾向,称为明度恒常性(brightness constancy)。
明度恒常性的形成原因有两种解释:
对物体本身的特征熟悉(熟悉粉笔是白色,煤炭为黑色)
物体本身对光反射率不变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经验,不因物体距离远近所构成网膜影像大小而有所影响的现象,称为大小恒常性(size constancy )。
你把你的左手放在眼睛前方几厘米处,把右手放在
一臂远处,你的左手和右手一样大吗?
(二)大小恒常性
物体形状在视觉生理上网膜的形状改变,而知觉心理上仍保形状不变的知觉现象,称为形状恒常性(shape constancy
)。
(三)形状恒常性
当物体的照明环境改变而而知觉经验仍保持对其颜色知觉不
变的心理倾向,称为颜色恒常性(color constancy
)。
(四)颜色恒常性
空间知觉(space perception)是对物体空间关系的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视空间知觉和听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构成
形状知觉
深度与距离知觉
大小知觉
一、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的遗传性 空间)
小猫竖线条实验 视崖实验
< 6 months, infants walk through deep side. Over 6 mo., tend to avoid it – they have crawling experience.
Eleanor Gibson & Richard Walk, 1960
一、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轮廓与图形:轮廓代表图形及其背景的分界面,是视野中临近的成分 出现明度或颜色变化时出现的。
格式塔学派: 格式塔学派:图形如何构成
有时候,知觉场中刺激物的特 征,并不十分清楚,甚至在各 刺激物之间,找不出足以辨别 的特征。
我们常根据以往经 验,主观地寻找刺激物之间的 关系,藉以增加其特征,从而 获得有意义的或合效逻辑的知 觉经验。
在实际发生的几种可能的几何 组织形式中,他们是最好、最 简单、最稳定的形状 Koffka,1935
总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网页设计与格式塔原则
知觉法则
完形心理学家归纳出很多知觉组织法则,称为组织完形法则 (Gestalt laws of organization)或格式塔组织原则:
临近性(Proximity) 相似性(similarity) 对称性(symmetry) 连续性(good continuation) 封闭(closure) 线条朝向(line orientation) 简单性(minimum)
1、临近性 按刺激物间距离关系而组成知觉经验的心理倾向,称为临近 法则(law of proximity)。
2、相似性
按刺激物相似特征组成知觉经验的心理倾向,称为相似法则 (law of similarity)。
在知觉场中有多种刺激物同时存在时,各刺激物之间在某方面的 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如有相似之处,在知觉上即倾向 于将之归属于一类。
3、对称性 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4、连续性
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称为连续 法则(law of continuity)。
知觉上的连续法则所指的“连续”,未必指事实上的连续, 而是指心理上的连续。
5、闭合
知觉刺激物本身的条件并不闭合,也不连接,观察者把很多不连 接的白色线条,在心理上连起来,闭合而成一个白色立方体。
此 种现象为闭合法则(law of closure)。
6、线条朝向和简单性
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人们会同时使用多种法则
Attempting Continuity and Closure at same time…
Which grouping principle(s) do you see?
二、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立体知觉,远近知觉)使人们能够把二维的视网像解释为三维的世界,认识事物的真面貌。
对深度知觉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感兴趣问题是:眼睛内的网膜是平面二维的,在网膜上构成的影像也是平面的,何以能使人产生立体三维的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的产生多由于两只眼睛的协调作用,何以只有一个眼睛的人(或用单眼视物时)仍然能对物体的远近做出正确的判断?
深度知觉线索
深度知觉线索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刺激物的特性
于视觉系统
性。
1、生理线索生理线索::调节和辐合
调节:指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看近处物体,水晶体曲度变大;物体移向远方水晶体曲度变小。
水晶体曲度变化提供了物体距离的信息,但只能在1-2米范围内
作用。
辐合:辐合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
大脑利用眼部肌肉的信息来判断物体近,辐合角大物体远,辐合角小
2、单眼线索
单眼线索(monocular cue):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
单眼线索包括
重叠(object interposition)
线条透视(Linear perspective)
空气透视(aerial perspective)
相对高度
纹理梯度(texture gradient)
运动级差(motion parallax)和运动透视(motion perspective)
明暗
移动
当两种(或多种)物体在同一平面上,如其中一物体之一部分被另一物体所遮盖时,即形成重叠(superposition )现
象。
1、重叠(遮挡
)
线条透视(linear perspective ):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
线看来趋于接近。
2、线条透视
第一幅画是Duccio Maesta:Christ before anna and the denial of St.Peter1308-1311,第二幅画是Perugino;Delivering the keys of the Kingdom to St. Peter, 1481-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