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研究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研究摘要:矿山资源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与生活的重要资源,矿产资源的开采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矿山资源在生产与开采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如果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进行及时的处理,会使环境问题加重,造成地质灾害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所以要想确保矿山企业的持续发展,应该及时对地质灾害与环境的问题进行处理,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治理地质灾害并且修复生态环境,为矿山地区的居民创造绿色与健康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方法;生态环境;修复措施引言我国矿产资源富有,矿山数量众多,所以在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出现由于不同原因导致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因此,关于被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是现今存在于我国的一项工程量巨大的系统工程。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和恢复的重大意义矿产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矿产具有不可再生、稀缺且分布不均等优点,但对矿产的开发和使用会对环境造成重大破坏。
实施矿山地质工作保护和恢复环境,可以有效阻止矿山地质环境进一步恶化,消除与矿产开发相关的地质灾害危险,保护周边人民和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地质灾害的危险中开采,有助于缓解矿山群体之间的矛盾,实现防灾目标,体现“人对人”的原则;同时,可以提高公众对减灾防灾措施的认识,提高公众参与地质环境保护的意识,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可有效促进矿山生态建设,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同时确保资源开发、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步发展。
通过解决矿山地质和环境问题,消除地质灾害风险因素并降低其频率;裂隙倾倒和土地复垦可以减少采矿对景观、景观和土地资源的破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区域植被覆盖,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环境、保护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等优点,提高质量为该地区的环境提供有利的长期环境效益。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工程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后果的工程。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矿山是地球资源的宝库,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矿山开采所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土地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矿山开采所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1.土地破坏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大片土地被破坏。
矿山开采后的土地表面通常呈现出裸露的状态,失去了原有的植被覆盖,土壤质量下降,容易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侵蚀,导致土地资源的丧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2.水土流失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土壤裸露,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特别是降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大量的土壤流失。
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资源的流失,还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3.地质灾害矿山开采往往改变了地质构造和地质环境,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财产的重大损失,还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1.合理规划和布局在开采矿山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规划和布局,合理分配矿区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周围的土地资源。
需要合理使用土地资源,采取措施减少土地破坏,保护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
2.采取生态恢复措施矿山开采结束后,需要进行生态恢复工作,重新植被、修复地表结构,恢复土壤功能,达到原有生态环境的恢复。
通过植树造林、草本植物覆盖等方式,有效减少土地的裸露度,减少土地的风蚀和水蚀,保护土地资源。
3.加强监测和预警针对矿区地质环境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警和预防。
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及时发现地质环境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4.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研究矿山生态修复技术,不断提升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水平,探索绿色环保的开采方式,减少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
通过技术研究,寻求创新的生态修复技术和方式,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提供更多的有效手段。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摘要:矿山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为了修复矿山生态环境,提高矿山回归自然的能力,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总结了当前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优点和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1. 引言矿山开采过程中,土壤破坏、水质污染、植被消失等问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改善和修复这些破坏的生态环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和综述。
3.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分类根据修复过程中的不同技术方法,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可以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大类。
3.1 物理修复物理修复是通过改变矿山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结构,达到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常见的物理修复方法包括填充法、覆绿法和堆石法等。
填充法通过填充土壤和石料来修复矿山地区的地形。
覆绿法指在填充土壤或减少填方的基础上,进行植被覆盖,实现矿山的绿化。
堆石法则是将矿石废渣进行堆放,形成地堆,通过降低渗透率和改变地面高度等方式来修复矿山环境。
3.2 化学修复化学修复是通过添加或改变矿山地区的化学物质来修复生态环境。
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酸碱中和法、添加剂法和吸附剂法等。
酸碱中和法通过添加酸性或碱性物质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改善土壤质量。
添加剂法则是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定的改良剂,调节土壤的结构和环境,实现矿山的修复。
吸附剂法则是利用吸附剂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和分解,从而改善土壤质量。
3.3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通过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对矿山地区的土壤和水体进行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两类。
植物修复是指通过植物的生长、吸收和分解作用来改善和修复矿山地区的土壤和水体。
关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最新)
一、前言随着我国矿产的过度开采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后果,如何对矿山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二、矿产资源开采带来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矿山环境问题较多,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即采矿活动破坏了大量耕地和建设用地;采矿诱发地质灾害;采矿使矿区水均衡遭受破坏,产生各种水环境问题;矿山开采中废气、粉尘、废渣排放,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采矿破坏自然地貌景观,影响整个地区环境的完整性。
据2004年度《中国地质环境公报》显示,全国各类矿山年采掘量达60多亿吨,采矿破坏土地面积累计达500万公顷,而工矿废弃地复垦率仅为12%。
矿山开发中“三废”的排放严重污染了矿山及周围地区的地质环境;矿山开发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十分普遍;采矿活动使矿区周围水平衡系统遭受破坏。
结论认为: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形式十分严峻。
1.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在矿山建设和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剥除矿体表层土壤,直接破坏了地表植被,加之新产生的废石、废渣、尾煤等松散废气物也易发生流失,加速和扩大了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土壤破坏和岩石侵蚀,造成水土流失。
据调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104Km2,且平均每年还增加水土流失面积1×104Km2;荒漠化土地面积约260×104Km2,并且每年还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
2.侵占土地和水均衡遭受破坏。
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占用一定的面积来修筑道路、固定井架、建立贮煤场及建设必须的生活设施,以保障矿山开采的顺利进行。
据统计,正常情况下每个煤矿井口占地面积大约0.2Km2,甚至更多。
除露天采掘直接破坏大量土地外,采煤排出的矸石、废渣、尾煤也侵占了大量土地。
矿山建设免不了要征用土地、砍伐森林,直接破坏植被、农作物及野生动物栖息地,导致绿地面积缩减。
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矿坑需要疏干排水,导致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从而破坏了整个地表水地下水均衡系统,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泉水干枯、水资源逐步枯竭以及河水流断、地表水入渗塌陷坑灌入地下等问题,影响矿山生态环境平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的实践探究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的实践探究吴友吉摘要:在社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矿产资源是主要物质基础,但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就会导致出现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了生态环境。
所以本文基于江西德兴铜矿的地质环境现状,总结了其生态环境的物理、土壤改良、植物种植等修复技术,并提出确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目标及方案;清理渣石堆,开展边坡治理;利用生物技术吸收土壤有害物质等地质环境治理方法,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实现环保发展目标。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技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有充足的矿产资源支撑社会发展,那么就会对矿山进行重度开发,导致山体裸露在外,破坏了矿山的生态环境,而且也会污染水源和土壤,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
为了能够减少这部分影响,那么就要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并且对其地质环境开展治理工作,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保证矿山能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1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江西德兴铜矿位于江西省德兴市,是中国重要的铜矿之一,地理坐标大致为东经117°42′38″~117°44′34″,北纬29°00′15″~29°01′56″,矿区面积7.7877km2。
德兴铜矿属于大型斑岩铜矿床,主要矿石类型为黄铜矿和斑铜矿、辉铜矿。
德兴铜矿开采历史悠久,经过60多年的开采,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矿山,具体的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
德兴铜矿所处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多种岩石类型和构造形式,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以片麻岩、超基性火山岩、沉积岩等为主,局部地区存在断裂、褶皱等构造变形。
例如,矿山开采通常要进行挖掘和爆破作业,这可能导致地表土壤被破坏、被剥离,甚至形成大量裸露的岩石表面,这会导致植被丧失、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矿山开采会改变地形,特别是在露天开采的情况下,山体可能被大规模挖掘,形成巨大的开采坑,这些开采坑可能改变地势、改变水流路径,甚至对周边地貌造成明显的影响。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治理和研究现状报告》
政府应加强公众参与矿山环境治理的决策过程,并加强社会监督,让 公众了解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进展和效果,以推动矿山环境治理工作 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现状
研究内容与成果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识别与评估
针对不同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研究其形成机制、演变过程、影响因素、危害程度等。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对环境的影响
研究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土壤、水、空气、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治理技术
研究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治理技术,以及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技术等。
国内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治理案例
山西焦煤集团
山西焦煤集团在矿山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土地复垦、生 态修复和废水处理等。集团还引入了先进的采矿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并 积极开展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估,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矿
霍林河露天矿采用了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等措施,使采矿区得到了有效治理 。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生态修复基金,用于支持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使采矿 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治 理和研究现状报告》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概述 •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方法 •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现状 •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治理的实践案例
01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概述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定义
详细描述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工程治理方法涉及土地复垦、地质 灾害防治、水资源保护和土壤修复等多个方面。土地复 垦是指将废弃矿山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以实现生态和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质灾害防治则主要是针对矿山开 采过程中产生的地质灾害现象,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 行治理。水资源保护主要是针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引 起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探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
139绿色矿山G reen mines探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马志文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酒泉 735000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矿山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问题,明确提出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从工程和管理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实践策略,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灾害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参考,进而助力矿山事业健康良性发展。
关键词:矿产资源;地质灾害;治理措施;问题;修复对策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4)03-0139-3Exploration of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MA Zhi-wenFourth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of Gansu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Jiuquan 735000,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geological hazard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mines, and clearly propos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geological hazard contro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Based on this,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geological hazard contro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in mines are discussed from two aspect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Specific engineering examples are analyzed,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disaster control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ork in China,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ining industry.Keywords: mineral resources; Geological hazards; Governance measures; Problem; Repair measures收稿日期:2023-12作者简介:马志文,男,生于1988年,汉族,甘肃白银人,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岩土勘查,生态修复,地灾防治,水资源评价等。
矿山生态修复的问题与对策
矿山生态修复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是指在矿山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行修复和恢复,以实现矿山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效益、维护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矿山生态修复可以有效减少和遏制矿山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往往会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通过科学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可以恢复和重建矿山周边的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矿山生态修复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伴随着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
通过进行生态修复,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不仅关系到矿山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长远利益,也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和使命。
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全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2 矿山生态破坏的现状矿山生态破坏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随着矿业开发的加速推进,大量的土地被开采、破坏,导致原有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和尾矿,污染了土壤、水体,严重影响了周边植被的生长和生态平衡的稳定。
矿山开采还会带来大量的噪音、粉尘和废气污染,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
矿山开采还会改变当地的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导致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枯竭等问题。
矿山生态破坏的现状严峻,急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只有认清矿山生态破坏的严重性,才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
2. 正文2.1 评估矿山生态系统破坏程度评估矿山生态系统破坏程度是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矿山生态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矿山生态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摘要: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样就为人类社会的稳步发展形成了诸多的阻碍,所以还需要我们进行处理和解决。
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矿产资源开发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但是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
首先,地表土地资源因为大量的开采所以会出现严重被破坏的情况。
再有,生产中所产生的大量的废弃物对于矿区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这样就对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损害。
关键词:矿山生态修复;问题;解决策略;0引言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能源资源被开发利用,矿山开采工作的实施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坏,这样就对民众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良影响。
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实施往往会遇到诸多的困难,所以还需要急跌综合生态环境各方面情况来制定完善的修复方案,尽可能的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作用发挥出来。
1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相关问题概述1.1相关概念矿山生态修复这个概念是在近些年产生的,并且是在我国设立了自然资源部门之后,在国家制定的文件中所出现的名词。
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在八十年代我国就在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那个时期国家土地管理局以及国家环保局对于土地复垦的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在各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各个部门对于矿山生态修复总结出了大量的新的名词概念,这样就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矿山生态修复”名词的广泛应用在我国全面推进改革工作以来,原有的土地资源部门被调整为自然资源部门,并且专门设立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机构,这样就使得矿山生态修复这个概念得到了大范围的运用。
专业人士将矿山生态修复概念总结为,就是指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在综合了整合地区的发展形势之后,利用有效的方法进行修复最终恢复到期望的状态过程,其所针对的是矿山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2019年所颁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之中对于矿山生态修复定义为:因为狂神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的实施到你矿区地面发生塌陷、地裂、滑坡、崩塌、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所湿湿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矿山生态的环境问题及地质修复_1
矿山生态的环境问题及地质修复发布时间:2021-06-24T08:10:01.507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6期作者:覃伟[导读]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矿产资源大国,在生产建设方面,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有增无减”,而今天,站在我国经济历史发展的最前沿,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满足社会需要,各种机械、手段被运用矿山资源的开采,在开采速度与采集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国矿山区域的生态问题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状况,这不仅仅是环境意义上的问题,也是在另一层面加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负担。
覃伟武汉恒达四方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61摘要:我国自古以来便是矿产资源大国,在生产建设方面,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有增无减”,而今天,站在我国经济历史发展的最前沿,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满足社会需要,各种机械、手段被运用矿山资源的开采,在开采速度与采集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国矿山区域的生态问题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状况,这不仅仅是环境意义上的问题,也是在另一层面加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负担。
关键词:矿山生态;环境地质;生态修复;技术策略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矿山开采活动更加频繁,近年来,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虽然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治理,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
修复对矿山生态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问题的重视,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推动矿产资源的绿色开发。
1矿山开采所带来的破坏性1.1生态环境破坏矿山开采过程中,除了所需要的矿物被开采出以外,伴随许多的次生产物,会给矿山地区原有生态系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例如,在有色金属矿产开采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的硫化物,次生产物在露天环境下,易与周围环境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重金属可溶物,经过水循环和大气循环,易在当地形成酸雨、地下水重金属超标等情况,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时,重金属逐渐富集在农作物体内,造成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情况。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治理矿山是地球资源的宝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矿山开采与生产过程中,所伴随的地质环境问题也备受关注。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地下水位下降、土地退化、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成为了当今矿业开采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破坏1. 地表破坏:大规模的露天采矿和矿山爆破作业会导致地表土地覆盖破碎,植被破坏,导致土地沙化、裸露等问题。
2. 地下水位下降:矿山开采引发的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周边地区的地表水资源枯竭,进而影响农田灌溉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3. 土地退化:露天采矿和矿区废弃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会导致土地的贫瘠和退化,影响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4. 矿渣堆放造成的土地污染:矿渣中含有大量的有害重金属物质,长期露天堆放会导致土地污染问题。
5. 大气污染:矿山开采过程中排放的粉尘和废气会造成大气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变得尤为紧迫。
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针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治理和修复工作,以平衡矿山开采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严格规范矿山开采行为:加强对矿山开采行为的管理,规范采矿作业,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严禁地下水的乱采乱用,严格控制爆破作业的范围和频率,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2. 推行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已停产的矿山,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重新植被、恢复土地。
对于露天矿山,可以进行矿坑的填埋和植被的重建,使其成为一个生态湖泊或者森林公园。
3. 加强矿渣处理工作:对矿渣进行分类处理,将可回收和合理利用的矿渣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
对于有害的废弃矿渣,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防止造成土地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4. 拓展矿山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及技术措施研究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及技术措施研究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采矿过程中,矿山地区的地表被移动,原本生态系统也被破坏,因此需要对矿区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修复。
本文将介绍矿山生态修复的工程和技术措施。
1.森林生态工程森林生态工程是一种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它主要目的是在矿山采矿和运输过程中保护土壤和水和还原矿山地区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工程包含如下工程措施:(1)建设栽植各类乔木防风林,借助其根系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
(2)栽植草地固定土地,增加土壤稳定性和营养物质。
(3)随着滨海地区河海交界带的破坏,种植沼泽区生态树木,稳定土地并还原河流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工程是指保护地下水和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的工程。
这种技术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水域深度,建立湿地法,以稳定和领略矿山地区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工程包含如下工程措施:(1)建立人工湿地,增加湖泊或河流的水体含氧量。
(2)在湿地中引入珍稀植物和动物来升级当地生态系统,并提高吸收污染的能力。
3.中心环境修复工程中心环境修复工程是指对采矿过程中大量破坏的矿区进行修复工程,以还原该地区的生态系统。
中心环境修复工程包含如下工程措施:(1)进行填白操作,恢复矿山地区土地形状和植被。
(2)尽可能使用再生料填充、天然草皮覆盖和植物生长等技术手段帮助实现矿区星际生态系统恢复。
4.废弃矿山回填工程废弃矿山回填工程是指对矿坑中的废混合物进行回填,填平矿坑并恢复矿山地区生态系统。
回填工程包含如下工程措施:(1)进行矿床探查,挖开工厂并对其中的土壤和残骸进行处理;(2)使用紫色红色草、干燥草等植物进行覆盖,增加植物繁殖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3)进行土壤整治和物质回收,它可以帮助恢复矿区生态环境。
1.植被恢复技术植被是保持各生态元素稳定和提供生态系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切实维护和恢复矿山植被是非常重要的。
植被恢复技术措施主要包括:(1)采用不同的植被收获方式,如一般种植、抚育、直播、人工喷落等。
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矿山地质勘探工作成为各国的重要战略。
在矿山地质勘探工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及时有效地解决,才能保障矿山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讨论在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问题一:地质勘探数据不准确地质勘探工程中,经常出现地质勘探数据不准确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勘探方法不当、仪器设备问题或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数据。
不准确的地质勘探数据会对矿山勘探工程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解决。
解决措施:建立规范的地质勘探流程和标准的勘探方法,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
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提高仪器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
对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数据,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加强对勘探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勘探工作。
问题二:地质灾害风险大在矿山地质勘探工程中,地质灾害是一个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地震、地质断裂等,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不仅会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还会给周边环境和人员造成严重危害。
解决措施:针对不同地质灾害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可能发生山体滑坡的地区,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和植被恢复工程,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在地震多发地区,可以建设抗震设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问题三:矿产开采环境污染矿山地质勘探工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环境污染的问题。
矿产开采工作会产生大量的噪音、粉尘和废水,对周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
解决措施: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矿产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产生大量废水的矿山,可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废水进行处理再排放,减少对水资源的破坏;对产生大量粉尘的矿山,可以采取喷洒固化剂、覆盖土石等措施,减少粉尘的扩散。
还可以建设绿化带和生态修复工程,减少矿山开采对周边生态的影响。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环境科学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戴礼德(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四川 德阳 618000)摘要:我国在提出环保型矿山开采理念之前,大部分地区都采用粗放型开采模式来开采矿山资源,这种开采模式不但导致了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还严重影响了矿山周围的生态平衡,导致了很多环境污染现象的产生,尤其是对周边的大气、水源、土壤等。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当前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现状,提出问题并探讨改进措施。
关键词: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问题;改进措施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不断加大国土资源开发力度的过程中,由于开发技术不成熟和淡薄的环保意识等问题,导致生态环境出现了各种问题,加剧了矿产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通过施行环境保护措施、生态环境恢复工程等途径,重建生态环境,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加强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环境保护与恢复问题的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政策和方法,促使矿区生态环境平衡尽快恢复,减少环境污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建设。
1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及问题1.1 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和水质污染矿山开采过程中,部分矿产开采会产生一些矿坑水和生活废水,由于工作疏忽和准备工作不充足,这些开采期间产生的废水、坑水等工业废水会出现泄漏,泄漏的废水会渗透地表,对地表水和周围的水源造成污染。
1.2 水土流失加剧矿山开采严重影响地表植被的生长,在开采过程中地表植物都会被清除掉,而且会对开采后的土地造成结构变化,出现大面积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地。
另外,由于开采的需要,矿区的尾矿、矿渣排放要占据一定土地面积,致使地面形成沟槽,加剧了矿区的水土流失。
1.3 诱发地质灾害由于露天开采,在会改变边坡形态,造成地表土壤失衡,地表和边坡,本身对山体、斜坡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因为露天开采破坏了岩体,所以很容易引起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危害。
石灰岩矿区矿山环境治理方法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石灰岩矿区矿山环境治理方法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摘要:矿产资源作为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其影响,并探讨了提高矿山环境治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分析显示,工程治理、土壤改良、植物配置及矿山管护技术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遵循环境治理原则、明确治理目标、科学分析地质环境,并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被认为是提升治理质量的关键。
该研究旨在为石灰岩矿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有益参考,以实现矿山开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关键词:石灰岩矿区;矿山环境;治理方法;生态修复技术前言:矿山开发对环境造成了显著影响,尤其在石灰岩矿区,其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本研究关注于探讨石灰岩矿区矿山环境治理方法与生态修复技术,以应对这一挑战。
在分析矿山开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的基础上,我们深入探讨了矿山生态修复的模式与技术应用。
通过工程治理、土壤改良、植物配置和矿山管护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应用,我们旨在提出提高矿山环境治理质量的有效途径,以促进矿山区域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矿山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矿山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在石灰岩矿区,这种影响尤为突出,因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开发规模。
首先,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爆破、挖掘和运输等活动会引发噪音、震动和粉尘扬散,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居住区造成干扰和污染。
其次,土地破坏是矿山开发的直接结果,大面积的地表被剥离,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开采活动会改变水体的流向和水量分布,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源枯竭,对水资源产生严重影响。
矿区排放物质和废弃物的处理也可能引发水体污染,影响生态系统健康。
矿山开发还会破坏植被覆盖,改变局部气候和生态格局,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而且,由于矿山活动的不断延伸,原本平衡的生态系统面临着断链和威胁[1]。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及技术措施研究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及技术措施研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山开采活动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供应方式。
然而,矿山开采却同时带来了对环境的极大破坏,如废弃物堆积、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
因此,研究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及技术措施已成为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基本工作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是指针对矿山环境破坏问题所实施的一项集生物、化学、物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其目的是恢复矿山地貌结构及植被,减轻矿山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环境状况调查、生态系统评估、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1.环境状况调查环境状况调查是指对矿山及周边地区的植被、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要素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矿山开发所造成的环境破坏情况。
其目的在于评估矿山环境对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及人群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明确生态修复的着力点。
2.生态系统评估生态系统评估是指对矿山周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化评估,评估结果可为设计生态修复方案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物种数量、物种分布、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等方面。
3.生态资源保护生态资源保护主要包括植被保护、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其中,植被保护是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核心工作之一,主要是通过植被恢复和保护,增加植被覆盖率,消除水土流失和干旱的影响,对改善环境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4.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指对矿山内部环境进行优化,使其达到生态环境的要求,从而实现矿山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共生。
主要包括构造复合植被带、打造矿山景观、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工作。
在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时,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植被恢复和绿化植被恢复是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
在恢复过程中,可以选用适宜的植物物种,通过种植方式改善地质和水文条件,为植物根系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形成稳定的植被覆盖。
同时,绿化措施也可以起到促进土壤复杂生态系统的作用,形成完备的生态系统。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实践研究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实践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矿山事业发展脚步的加快,生态环境也受到严重影响,而在这样的形势下矿山修复工作也将迎来巨大挑战。
在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存在着规范不科学、绿化措施与技术不合理等问题。
为此,本文从矿山生态修复绿化技术与植物配置模式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提出了合理科学的植物选择及配置原则。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引言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探索解决废弃矿山生态问题的修复模式与办法,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实践中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原则,贯彻“谁修复、谁受益”的理念,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积极吸引调动各方力量,寻求治理的新模式,高质量推进治理工作。
1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分析1.1土地污染针对土地污染而言,主要是在开采矿山的过程中可能会带来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的情况出现。
这主要是因为在开采过程中,矿井水一类的废弃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之中,会对地表水产生污染;并且矿山开采之后会出现地表沉陷的问题,同时随着裂缝的不断增多,地表水系会逐渐渗透到地下,对矿山开采地下水系的循环带来不利影响。
1.2含水层破坏对水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一方面,矿产开采过程中,进行的人为疏干排水和采动形成的导水裂隙对含水层的自然疏干,导致地下水位的大面积大幅度下降,矿区主要供水水源枯竭,地表植被干枯,自然景观破坏,农业产量下降,严重时可引起地表土壤沙化。
另一方面,开采造成地表及地下水污染。
矿井水中普遍含有矿粉、岩粉悬浮物及可溶性的无机盐类。
例如,在我国西部、黄淮地区,矿井水矿化度较高,而南方矿井含硫高,矿井水多呈酸性。
矿井水一般都排至地面,对地表河、海、水库等水资源污染较严重,并会使矿区土地贫化,污染植被,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2矿山治理工作的价值现阶段,对于矿山矿体的开发工作而言,采用露天开采模式或地下开采模式,主要是受境界剥采比的具体数值来决定的。
一般情况下,在境界剥采比较小的时候,或者与经济合理剥采比相同的时候,就可以采用露天开采的方式,反之则需要采用地下开采模式。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实践研究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实践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矿山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目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标准不科学、绿化措施不完善、技术不健全等。
因此,文章就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的重要性,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引言矿山开采给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这对人们的生活、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制约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从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修复的实际出发,对矿山的生态问题、地质问题进行优化处理,使矿山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的重要性1.保证矿山安全生产矿山生产是对地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在开采过程中,对地表景观、地形地貌、地下含水层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容易引起各种地质灾害,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严重时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的修复与综合治理,能有效地减少矿难隐患,减轻矿区的生态环境影响,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
2.提高土地利用率重视矿山地质环境的修复和综合治理,也可以使矿区的土地利用得到显著的改善。
在采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范围的坑洞和占地问题,从而导致土地的浪费。
目前,针对这些坑洼,大多采取填土的方式。
这样既可以扩大耕地面积,又可以为周边地区的居民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土地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可以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3.推动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矿山发展过程中新的问题、新的要求、新的形势,必须在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分类保护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分析问题、完善措施,以保证矿山地质环境的修复与综合治理工作顺利进行,从而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探析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探析1. 引言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现状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扩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现状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废水、废气等污染物质排放严重,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
尤其是一些落后的矿山企业对环境污染治理不力,导致周围的土壤、水源、空气等受到了严重破坏。
矿山开采对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造成了影响,导致水资源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
一些矿山地下水位下降明显,甚至造成了区域性地下水枯竭的现象。
矿山开采所产生的挖掘巨大空洞和矿渣堆积,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如滑坡、塌陷等,对周围地区的安全构成威胁。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现状比较严峻,亟待加强管理和治理工作,保护好矿山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空间。
1.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矿业开发的不断扩大和深入,矿山地质环境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矿业活动所带来的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不仅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和健康。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可以减少矿山对周边环境的破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资源、土壤和空气质量,确保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有效的地质环境治理还可以减少矿山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只有保护好地质环境,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是当前矿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1.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现实意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矿山开采活动会造成地质环境破坏,影响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进而威胁周围的生态系统和居民的健康。
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有利于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1 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矿产资源开发区的地质环境不仅由原生地质环境条件决定,更受人为的矿山资源开发活动影响,因而呈现出复杂性和动态性。
张卫东等[1]认为,矿山地质环境具有资源和环境双重属性, 较大的地质环境容量和良好的地质环境质量有利于矿业的正常生产, 脆弱的或恶化的地质环境影响和制约矿山正常生产。
矿产资源开发区大多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区, 或崩塌、滑坡、泥石流原生灾害高发的山地地区,其开发活动触发和产生了一系列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一方面是原生地质环境条件决定的,另一方面矿产资源开发人为地质作用使其形成复杂化。
大规模、高强度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已成为影响和改变矿区地质环境的最活跃、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力, 成为加剧矿区地质环境变化的“催化剂”。
徐友宁[2]提出,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亦称矿山地质作用(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弃土堆渣的堆积作用等塑造了人工地貌景观, 改变了地应力的平衡和地表地球化学场等) ,它叠加在矿山原生地质环境上并且与原生地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原生矿山地质环境随矿业活动时间、强度而呈现复杂的、动态的变化。
2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类作为当代环境地质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不仅影响矿产资源的开发、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更关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因此对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科学的分类,并调查其空间分布,有利于因地制宜,有效地指导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估评价、预测预报和保护治理等工作。
武强[3]依据矿山存在问题的性质(不考虑工业灾害问题),将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为了“三废”问题,地面变形问题,矿山排(突)水、供水、生态环保三者之间的矛盾,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五类。
其中,“三废”问题分为固相废弃物,液相废弃物,气相废弃物污染3类;地面变形问题分为开采沉陷、地面岩溶塌陷、地面沉降、边坡、地裂缝、崩塌、泥石流7类;矿山排(突)水、供水、生态环保三者之间的矛盾分为岩溶矿床和西北采煤保水问题2类;沙漠化则分为包括西北干旱半干旱矿山沙漠化和油田沙漠化问题;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2类。
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布何芳等[4]在研究全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分布、规模、危害等因素的基础上,首次将影响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布的区域划分为戈壁沙漠沙地区、平原盆地区、黄土高原区、中低山丘陵区、中高山地区、多年冻土区等6 大地质环境区,研究了各地质环境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布特征:戈壁沙漠沙地区属生态环境脆弱区,自然环境条件差,矿业开发应防治的是土地沙化的加剧和水资源、植被资源的破坏;平原盆地区煤矿山的地面塌陷、地下水位下降、泥石流、崩塌,金属矿山的水土环境污染,地下水位下降、土地占用与破坏,非金属矿山的地面塌陷、景观资源的破坏是区内的主要问题;黄土高原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区,水资源相对缺乏、植被稀疏、再生力低、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开矿造成的水土流失、水环境破坏和污染、植被破坏及黄土边坡的崩塌、滑坡是开矿需要防治的主要问题;中低山丘陵区由于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好,矿业开发活动强烈,煤矿山的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均衡系统的破坏,金属矿山的水土环境污染,山地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中高山地区由于地形陡峭、切割强烈,是矿山泥石流、滑坡、崩塌的多发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发育区,也是土地占用与破坏、“三废”污染的严重区,因此中高山区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灾害和“三废”对水土环境的污染是要防治的主要问题;多年冻土区由于矿产资源开发程度较低,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属于较轻区,这一带开矿主要关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现状董永观等[5]研究发现,华东地区主要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有土地资源毁损和占用、矿山地质灾害以及环境污染等三种类型。
华东地区在矿产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尾矿、煤矸石、冶炼废渣等数量巨大, 长期堆放压占大量土地。
该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具有时间的不均匀性(如6 ~ 7月梅雨季节, 滑坡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灾害的地域性(如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东南丘陵山地, 采空塌陷主要发生在黄淮平原及江西萍乡煤矿区),具有矿山地质灾害的共生性和矿产专属性(如煤矿区瓦斯爆炸、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华东地区已经累计堆积50亿吨矿山固体废弃物。
由于大气氧化和雨水浸泡, 对周围的水土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华东地区矿山废水废液年排放量十分巨大, 各种类型矿山年排放废水废液总量达62 万吨。
重金属污染、矿业酸水危害已成为金属矿床开发产生的两大环境公害。
陈家彪等[6]对西南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西南地区有矿山企业21073个,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以矿山环境污染问题最为突出, 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山资源破坏问题也比较严重,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已影响和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西南地区由于矿产资源以有色金属、煤炭以及硫、磷化工原料为特色, 加之矿产开发过程中很多矿山没有建尾矿库和沉淀池, 洗选厂建造亦很不规范,因此污染问题相当突出。
而在矿山地质灾害中,以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居多, 滑坡、崩塌次之。
徐友宁等[7]研究发现,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 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
矿山不合理开发毁损土地巨大。
矿山型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废渣不合理堆放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加剧土地沙化程度。
煤矿瓦斯爆炸频发, 社会影响极坏。
部分地区“三废”无组织排放严重污染矿区环境。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重视不够, 进展缓慢, 土地复垦率低, 初步估算不足5% 。
贾伟光等[8]研究了东北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发现该区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主要为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地质灾害3个类型。
东北地区的矿山每年剥离岩土约亿吨,露天矿坑及堆土(岩)场侵占了大片的山村(林)和农田。
矿山井下开采过程中,由于岩石采空,地面发生大面积塌陷(沉陷)积水,致使大量良田废弃,村庄搬迁。
据调查,东北平原地区,每采万吨煤炭要塌陷土地。
东北岩溶地区的煤、铁矿山,每年要排矿坑水近亿吨,绝大部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近30%经处理使用,其他都是自然排放。
如某地多金属矿床排放酸性矿坑水,造成河水污染,鱼虾绝迹,水草不生,同时土壤物理性质变坏,造成农田污染,农作物生长受到损害。
矿山排出大量矿渣及尾矿的堆放,除了占用大量土地、严重污染水土资源及大气外,还经常发生塌方、滑坡、泥石流。
尾矿和矸石堆经常发生自燃放出有害的气体,污染大气。
另外,在尾矿和矸石堆中含有许多有害的干燥废渣物,随风吹到城市和居民区,影响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
3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目前,矿山地区生态修复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
我国近代的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作是从20 世纪50 年代末60 年代初开始的。
在20 世纪50—80 年代,许多矿山开始逐渐开展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工作,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在20 世纪70 年代,我国东部平原煤矿矿区零散的开展了一些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工作,修复后的土地和水面用于建筑房屋、种植小麦和水稻、养鱼或栽藕等。
1989 年国务院第19 号令《土地复垦规定》和1989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建国以来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作步入法制轨道的标志。
20 世纪80 年代初,我国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率不到1%,80 年代末期,生态修复率约为2%,到目前为止,生态修复率仍不到12%,远低于发达国家65%的修复率[9]。
生物修复矿山土壤修复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以植物忍耐、分解或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来吸收、超量积累、降解、固定、挥发及富集环境中污染物,实现部分或完全修复污染的一门环境污染原位治理技术。
Salt等[10]研究了利用金属累积植物清除土壤、水体中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核素的环境治理技术,他们将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作用方式归结为植物吸收、植物稳定作用和根滤作用。
植物根系与根际土壤环境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植物根系分泌的糖类、有机酸、氨基酸、脂肪酸等有机质, 降低了根际土壤的pH 值。
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氧含量、土壤通气性的调适, 将刺激根系附近微生物群体的发育, 使根际环境成为微生物作用的活跃区域。
Fernandez等[11]发现,在根际环境中金属元素可以得到富集 , 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增加, 从而提高植物对元素的吸收、挥发或固定效率。
不管是植物吸收、挥发还是植物稳定、根滤作用, 植物本身的特性是决定污染治理效率的关键。
因此, 寻找与筛选适宜的植物始终是植物修复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杨肖娥[12]通过营养液培养实验证明,东南景天是一种Zn超积累植物,其对生长介质中的Zn有很强的的忍耐能力,当生长介质中的Zn浓度高于240mg/L时,植株仍正常生长,其生物量与对照相没有显着差异,其地上部Zn 含量及其积累量均随生长介质中Z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刘威等[13]通过野外调查和温室试验,发现并证实宝山堇菜是一种Cd超富集植物,但其生物量较小,需要利用生物技术提高其生物量才能更好地应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
刘秀梅等[14]在温室砂培盆栽条件下对铅锌尾矿区附近生长的6 种植物——山野豌豆、草木樨、披碱草、酸模、紫苜蓿和羽叶鬼针草体内Pb 的含量与分布、重金属Pb 的迁移总量、根系的耐性指数做了研究,发现羽叶鬼针草和酸模能够富集重金属Pb,可以作为先锋植物修复被Pb污染的土壤。
魏树和等[15]通过盆栽模拟实验和小区实验,从20科54种杂草植物中筛选出Cd超累积植物龙葵。
近年来,科学界将目光转向了耐重金属污染植物物种的基因资源,超富集基因转入基因工程植物将会得到关注。
动物修复Curry在系统研究后,发现蚯蚓不仅改善了土壤的机构、透水性和通气性,其排出的粪便还能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Butt等[16]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展了蚯蚓繁殖盒技术,将蚯蚓更好的应用到了废弃土壤的生态修复中。
戈峰[17]在将蚯蚓用于德兴铜矿废弃地的修复研究中发现,蚯蚓不但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还可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属,实现了持续利用的目的。
但动物修复需在植物修复获得一定成效后实施才可获得其效果。
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的机理包括: 通过微生物作用,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通过微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与固定作用。
微生物能通过氧化还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作用转化重金属,将有毒物质转化成无毒或低毒物质。
能够改变金属存在的氧化还原形态,随着金属价态的改变,金属的稳定性也随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