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测试试卷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测试试卷含答案生物测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基本单位对应有误的是A.酶——氨基酸 B.人体——细胞 C.核酸——核苷酸 D.进化——种群2.蓝藻与埃博拉病毒的相同之处是A.都有拟核B.都有细胞骨架 C.都有细胞膜D.都有遗传物质3.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B.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4.下面各图中关于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A B C D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B.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都游离于细胞质中发挥作用C.液泡内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它对植物细胞内的环境起调节作用D.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6.下图表示细胞内物质转化的部分过程,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的主要在线粒体内产生B. 图中①物质是O2C. 用18O标记葡萄糖完成该过程后,产物水中检测不到放射性D.图示过程会释放热能7.用14C标记参加光合作用的CO2可以证明A.光反应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 B.暗(碳)反应不需要光C.CO2被还原成葡萄糖 D.光合作用中能量转移的过程8.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要的条件为A.低温、干燥、低氧 B.低温、湿度适中、低氧C.高温、干燥、高氧 D.高温、温度适中、高氧9.右图中的a、b、c、d分别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复制和加倍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过程发生在间期 B.b过程发生在间期C.c过程发生在间期 D. d过程发生在间期10.细胞凋亡是由特定基因引发的编程性细胞死亡,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不会发生A.DNA的复制 B.细胞结构的改变C.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细胞代谢的改变11.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A. 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B. 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C. 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D. 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12.下列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 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1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2中显隐性之比为9∶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该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F1测交的结果为1∶1∶1∶1 D.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14.同源染色体是指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C.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的两条染色体15.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A.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B.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C.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D.无丝分裂与受精作用16.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正常情况下,患病男性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存在的情况是A.两个Y,两个色盲基因 B.两个X,两个色盲基因C.一个X,一个色盲基因 D.一个Y,一个色盲基因17.右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据图可以做出的判断是A.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B.这种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C.该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D.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18.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DNA 和蛋白质,在下图中一定有放射性的依次是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③、⑤19.下列选项不属于核酸的重要作用的是()A.控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B.控制生物体的蛋白质合成C.具有一定的免疫作用和运输作用D.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20.地球上出现了真核生物以后,生物的进化速度大大加快了,其根本原因是()A.真核生物种类多 B.真核生物分布广泛C.通过有性生殖增加了生物的变异 D.真核生物形态多样21.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可以使基因数量发生改变 B.染色体变异可使基因位置发生改变C.变异的发生可能是环境改变所致 D. 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22.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自由组合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23.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神经中枢B.神经元C.神经纤维D.脑和脊髓24.反射的结构基础是A.反射弧B.神经中枢C.神经元D.大脑25.下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有机化合物A与B的化学组成关系,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染色体因容易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B.组成A的小分子a是氨基酸,约有20种C.组成B的小分子b是核糖核苷酸,有4种D.鉴定B时可用吡罗红染色二、填空是(每题10分,共50分)26.(10分)右图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C.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2.下列关于生态因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各种生态因子是独立地对生物起作用的B、各种生态因子是综合在一起对生物起作用的C、单独一种生态因子不论多么重要,也只有在其他因子的适当配合下,才能表现出来D、干旱地区影响植物分布,起主要限制作用的生态因子是水3.某种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一段时间后,能够提早萌发。
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素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A.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储藏C.脱落酸与赤霉素是互相对抗的关系D.植物生命活动在多种激素相互协调下进行4.在四支试管中分虽含有下列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细胞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能产生的CO2的是()。
A. 葡萄糖+细胞膜已经破裂的细胞B. 葡萄糖+线粒体C. 丙酮酸+核糖体D. 丙酮酸+内质网5.在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海洋对调节大气CO2含量起重要作用 B.消费者通过同化作用获得有机物C.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个D.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员之间都存在着捕食关系6.血糖平衡是由多种激素作用的结果。
下列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激素是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抗利尿激素D.甲状腺激素7.检测一个人是否患有癌症,可根据下列哪种物质超标进行判断A.磷脂B.胆固醇C.球蛋白D.甲胎蛋白8.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错误..的是A.C、H、O、N、P是核糖体、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B.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C.生物膜上可以发生能量转换D.细菌、酵母菌和HlV病毒都有核糖体、DNA、RNA9.某科学家用15N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2p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研究某胚胎时期细胞的分裂,已知相应的细胞周期为20h,两种核苷酸被利用的情况如右图所示。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5题,60分.填在填涂区,否则不给分)为惟一碳源的1.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2.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①加尿素②不加尿素③加琼脂糖④不加琼脂糖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加硝酸盐⑧不加硝酸盐.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⑧D.①④⑥⑦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原因是( )A.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B.菌落中的细菌数是固定的C.此时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D.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一定与活菌的实际数相同4.测定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的数量,要选用不同倍数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请选出培养细菌时所用的稀释倍数( )①10②102③103④104⑤105⑥106.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5.下列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6.在果汁生产中主要应用的酶包括( )A.果胶酶、纤维素酶B.脂肪酶、淀粉酶C.淀粉酶、果胶酶D.蛋白酶、纤维素酶7.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加酶洗衣粉的效果总比普通洗衣粉的效果好②加酶洗衣粉效果的好坏受很多因素影响③加酶洗衣粉中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④加酶洗衣粉相对普通洗衣粉来讲有利于保护环境.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8.关于使用加酶洗衣粉的好处,不正确的是( )A.可有效去除衣服上的油渍、汗渍或血渍B.使用加酶洗衣粉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各种加酶洗衣粉的酶制剂对人体皮肤都没有伤害作用D.水温过低时不宜使用加酶洗衣粉9.下列不属于固定化酶在利用时的特点的是( )A.有利于酶与产物分离B.可以被反复利用C.能自由出入依附的载体D.一种固定化酶一般情况下不能催化一系列酶促反应10.在配制卤汤时,酒精是不可缺少的,对酒精量的要求为12%.腐乳的卤汤中加入酒的目的不包括( )A.调节腐乳口味B.抑制微生物的生长C.作为发酵原料D.避免豆腐腐败11.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1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是( )①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②愈伤组织③形成根、芽④脱分化⑤再分化⑥植物体.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②⑤③⑥C.①③④⑤②⑥D.①④⑤②③⑥13.下列关于愈伤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愈伤组织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B.用叶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能够进行光合作用C.培养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应含有有机养料D.人们可以从愈伤组织中提取所需物质14.变性作用是指核酸双螺旋结构被破坏,双链解开,但共价键并未断裂.引起变性的因素很多,升高温度、过酸、过碱以及加入变性剂等都能造成核酸变性.PCR的反应过程中,引起变性的因素是( )A.pH 过高B.pH 过低C.升高温度D.加入酒精15.在PCR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微量离心管中添加各种试剂时,只需要一个枪头②离心管的盖子一定要盖严③用手指轻弹离心管壁④离心的目的是使反应液集中在离心管的底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一空1分,共40分)16.在薄荷油提取中,由于薄荷油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因此可采用水中蒸馏法,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装置﹣﹣水蒸气蒸馏装置来提取薄荷油.蒸馏装置:铁架台两个、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瓶、橡胶塞、蒸馏头、温度计、直型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以及连接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橡皮管.(注:所有仪器必须事先干燥,保证无水)(1)整套蒸馏装置可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其中左边的部分用来__________,中部用来__________,右边的部分用来__________.(2)安装仪器一般都按照自__________而__________,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顺序.拆卸仪器的顺序与安装时__________.(3)有人设计了一套实验室蒸馏芳香油的方案如下:A.将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蒸馏烧瓶上塞好带温度计的橡皮塞;B.连接好冷凝管,把冷凝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冷凝管进水口橡皮管的另一端与水龙头相连,将和出水口相接的橡皮管的另一端放在水槽中;C.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放好石棉网;D.向蒸馏烧瓶中放入几片碎瓷片,再用漏斗向烧瓶中加入原料,塞好带温度计的橡皮塞,把接液管连接在冷凝管的末端,并伸入接收装置(如锥形瓶)中;E.检查气密性.①薄荷油高温__________分解,__________溶于水,__________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用__________提取,再经__________过程即可得到较纯净的薄荷精油.②上述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③冷凝管里水流的方向与水蒸气的流向__________.④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__________位置,以测量__________的温度.⑤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片碎瓷片,目的是__________.17.从土壤的嗜碱性短小芽孢杆菌中首先分离选育到一株产生低温型碱性蛋白酶的高产菌株.该菌株具有嗜碱性强、不易染菌、生产性状稳定等特点.该菌产碱性蛋白酶能力强,每毫升发酵活力达9 000单位(28℃测定)、5 000单位和18 000单位(40℃测定),在全国5种碱性蛋白酶的性能比较中,该蛋白酶在28℃下所占有酶活力比例高于同类产品,表明具有低温型酶的特性.该产品用于加酶洗衣粉,可提高去污力1~2倍,特别在常温下对血渍、奶渍等蛋白质污垢有专一性的去污效果.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从土壤中分离嗜碱性短小芽孢杆菌应用__________(功能)培养基,从物理形态上应选用__________培养基.(2)为什么该菌株产的碱性蛋白酶的活力在不同温度下发酵活力不同?__________.(3)试分析该产品在常温下对血渍、奶渍等蛋白质污垢有专一性的去污效果的原因.__________.(4)若要比较添加该蛋白酶的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应注意控制实验变量,请列举使无关变量不起作用的措施(至少三条).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5)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洗衣粉时,有人先用沸水溶解洗衣粉再浸泡衣物,该种方法能否用于题目中所说的加酶洗衣粉?为什么?__________.18.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图所示.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__________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__________(填“无机碳”或“有机碳”).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__________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______,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______(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④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细胞名称).xx学年贵州省铜仁市黔东中学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5题,60分.填在填涂区,否则不给分)1.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惟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培养基的组成和功能,确定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知识,然后根据选项提示进行判断.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有的还有生长因子,以CO2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自养微生物,培养基中还必须提供氮源、水、无机盐.解答:解: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A正确;B、该碳源是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能源物质,B错误;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C正确;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是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作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2.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①加尿素②不加尿素③加琼脂糖④不加琼脂糖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加硝酸盐⑧不加硝酸盐.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⑧D.①④⑥⑦考点:以尿素为氮源,测定能生长的细菌的数量.分析: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原理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才能以尿素为氮源生长繁殖,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因缺乏氮源而无法生长繁殖.解答:解: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微生物,因此培养基中应该加入有机碳源,如葡萄糖;分离分解尿素的菌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从物理性质上分属于固体培养基,因此应加入凝固剂琼脂糖.故选:C.点评:对于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原理及根据培养物和培养目的选择培养基配方的理解应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原因是( )A.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B.菌落中的细菌数是固定的C.此时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D.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一定与活菌的实际数相同考点: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分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大约含有多少活菌.解答:解: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大约含有多少活菌.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原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4.测定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的数量,要选用不同倍数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请选出培养细菌时所用的稀释倍数( )①10②102③103④104⑤105⑥106.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104~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测定放线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3~105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4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解答:解:培养细菌时所用的稀释倍数是104到106之间.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微生物计数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5.下列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考点: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分析: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不能分解尿素获得氮源的细菌不能生长,而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利用尿素作氮源,将尿素分解为氨,使pH升高.若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指示剂将变红.此培养基既属于选择培养基,又属于鉴别培养基.解答:解:A、酚红指示剂只能用来检测尿素分解菌,A正确;B、二苯胺试剂常用来进行DNA的鉴定,B错误;C、苏丹Ⅲ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脂肪,C错误;D、双缩脲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关指示剂的作用,意在提高学生对相关指示剂的识记与理解.6.在果汁生产中主要应用的酶包括( )A.果胶酶、纤维素酶B.脂肪酶、淀粉酶C.淀粉酶、果胶酶D.蛋白酶、纤维素酶考点:果胶酶的活性测定.分析: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由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甲酯组成.不溶于乙醇,这是鉴别果胶的一种简易方法.2、果胶酶水解果胶,生成半乳糖醛酸,后者具有还原性醛基,可用次亚碘酸法进行定量测定,所生成半乳糖醛酸的量可用于表示果胶酶的活力.解答:解: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故在果汁生产中主要应用的酶包括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作用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7.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加酶洗衣粉的效果总比普通洗衣粉的效果好②加酶洗衣粉效果的好坏受很多因素影响③加酶洗衣粉中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④加酶洗衣粉相对普通洗衣粉来讲有利于保护环境.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考点:脂肪酶、蛋白酶的洗涤效果.分析: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2、影响加酶洗衣粉活性的条件:温度、pH和水量.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效果的因素: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地、大小、浸泡和洗涤的时间.3、酶作用的特点是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解答:解:①因用途不同,且酶需适宜的条件,故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不一定总比普通洗衣粉好,①错误;②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受水温、洗衣粉浓度、洗涤方式、浸泡时间、水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②正确;③目前加酶洗衣粉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四种,③正确;④加酶洗衣粉代替普通洗衣粉,P使用量减少,同时酶是蛋白质容易被微生物分解,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有利于环境保护,④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加酶洗衣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8.关于使用加酶洗衣粉的好处,不正确的是( )A.可有效去除衣服上的油渍、汗渍或血渍B.使用加酶洗衣粉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各种加酶洗衣粉的酶制剂对人体皮肤都没有伤害作用D.水温过低时不宜使用加酶洗衣粉考点:脂肪酶、蛋白酶的洗涤效果.分析: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2、影响加酶洗衣粉活性的条件:温度、pH和水量.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效果的因素: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地、大小、浸泡和洗涤的时间.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衣物是:毛类衣物.解答:解:A、使用加酶洗衣粉可有效去除衣服上的油渍、汗渍或血渍,A正确;B、使用加酶洗衣粉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正确;C、加酶洗衣粉里的酶制剂对人体有腐蚀作用,C错误;D、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水温过低时不宜使用加酶洗衣粉,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加酶洗衣粉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9.下列不属于固定化酶在利用时的特点的是( )A.有利于酶与产物分离B.可以被反复利用C.能自由出入依附的载体D.一种固定化酶一般情况下不能催化一系列酶促反应考点: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分析:固定化酶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物理方法包括物理吸附法、包埋法等,化学法包括交联法等.缺点: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优点: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②可以反复利用.解答:解:A、固定化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反应物分离,还可以重复利用,A正确;B、固定化酶可以被反复利用,B正确;C、固定化酶固定在载体上,不能自由出入载体,C错误;D、固定化细胞的优点是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固定化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0.在配制卤汤时,酒精是不可缺少的,对酒精量的要求为12%.腐乳的卤汤中加入酒的目的不包括( )A.调节腐乳口味B.抑制微生物的生长C.作为发酵原料D.避免豆腐腐败考点: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分析:在配制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加酒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时间将会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解答:解:A、酒可以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调节腐乳的风味,A正确;B、加酒的目的之一是杀死微生物,防止腐乳腐败,有利于后期发酵的进行,B正确;C、腐乳发酵的原料是豆腐,C错误;D、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腐乳腐败变质,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腐乳制作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考生要能够识记腐乳制作的原理;识记制作过程中酒的用量和作用.11.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分析:果酒使用的菌种为酵母菌,属于真菌,温度为18~25℃,无氧.果醋制作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细胞,适宜温度为30~35℃,需要持续通入氧气.腐乳制备的菌种是毛霉,适宜温度为15~18℃,一定湿度.解答:解:A、果酒需要的温度在18﹣25℃,果醋制备的温度是30﹣35℃,腐乳制作需要的适宜温度是15﹣18℃,故A错误;B、醋酸杆菌为需氧型细菌,因此进行的是有氧发酵,故B错误;C、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故C错误;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单细胞真菌)、醋酸杆菌(属于需氧型细菌)和毛霉(多细胞真菌),它们均有细胞结构,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是( )①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②愈伤组织③形成根、芽④脱分化⑤再分化⑥植物体.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②⑤③⑥C.①③④⑤②⑥D.①④⑤②③⑥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2、培养过程的顺序是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解答: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①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②愈伤组织③形成根、芽→⑥植株(新植体).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难度不大.13.下列关于愈伤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愈伤组织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B.用叶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能够进行光合作用C.培养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应含有有机养料D.人们可以从愈伤组织中提取所需物质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分析: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影响植物细胞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愈伤组织是一团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不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解答:解:A、愈伤组织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A正确;B、用叶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愈伤组织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培养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应含有有机养料,C正确;D、人们可以从愈伤组织中提取所需物质,如色素、香精等细胞产物,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的条件:①消毒灭菌;②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③适宜的温度;④充足的养料.植物组织培养中植物激素使用:植物组织培养中关键性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分裂也分化.消毒和灭菌:外植体可以用酒精消毒;操作前手需用酒精消毒;培养基需用高压蒸汽灭菌.14.变性作用是指核酸双螺旋结构被破坏,双链解开,但共价键并未断裂.引起变性的因素很多,升高温度、过酸、过碱以及加入变性剂等都能造成核酸变性.PCR的反应过程中,引起变性的因素是( )A.pH 过高B.pH 过低C.升高温度D.加入酒精考点: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分析:PCR技术: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2、原理:DNA复制.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解答:解:标准的PCR过程一般分为变性、复性、延伸三大步,其中变性需要高温使DNA 解螺旋,温度为94℃;而复性是在较低温度下,两种引物和DNA单链想结合,温度为55℃;延伸为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新的DNA链,温度为72℃.因此,PCR技术中,引起DNA 变性的因素是升高温度.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PCR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PCR技术的概念、原理、条件及具体过程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5.在PCR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练习试题(有答案)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练习试题(有答案):要多练习,知道自己的缺乏,对大家的学习是有所协助的,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总结的2021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练习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只要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以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作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衔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A.①④②③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2.以下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的表示图。
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 上的基因。
判别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B. 将完成导入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育基上,能生长的一定是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C. 将完成导入进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四环素的培育基上,能生长的就是导入了质粒A的细菌D. 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受体细胞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育基上生长3.以下图是取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表示图。
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常作为标志基因,只要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干在卡那霉素培育基上生长。
以下表达不正确的A.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B.愈伤组织的分化发生了相反基因型的植株C.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中没有该进程所应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位点D.抗虫棉有性生殖后代一定能坚持抗虫性状的动摇遗传4.以下为构成cDNA进程和PCR扩增进程表示图。
据图剖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A.催化①进程的酶是RNA聚合酶B.④进程发作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DNA结合C.催化②⑤进程的酶都是DNA聚合酶,后者能耐高温D.假设RNA单链中A与U之和占该链碱基含量的40%,那么一个双链DNA中,A与T之和也占该DNA碱基含量的40% 5.从某陆地植物中取得一基因,其表达产物为一种抗菌体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多肽P1。
2021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种基因型为Aa的高等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是( )A.雌配子:雄配子=l:1 B.雌配子:雄配子=1:3C.A雌配子:a雄配子=1:1 D.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参考答案:D2. 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
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
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参考答案:C3. 科学家常选用的细菌质粒往往带有一个抗菌素抗性基因,该抗性基因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受体细胞在自然环境中的耐热性 B.有利于检测目的基因否导入受体细胞C.增加质粒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D.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参考答案:B4. 用碘酒检验经相当一段时间饥饿的植物在光下是否进行光合作用,会发现A.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都有蓝色颗粒B.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都有蓝色颗粒C.C3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没有蓝色颗粒,而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蓝色颗粒D.C4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没有蓝色颗粒,而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蓝色颗粒参考答案:D5. 甲图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乙图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试分析甲图中C部位和D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分别相当于乙图中的哪一区间()A.Ⅰ~Ⅱ区间和Ⅱ~Ⅲ区间 B.Ⅱ~Ⅲ区间和Ⅰ~Ⅱ区间C.Ⅲ~Ⅳ区间和Ⅰ~Ⅲ区间 D.Ⅰ~Ⅱ区间和Ⅲ~Ⅳ区间参考答案:C【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抑制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从而使根表现出向地性;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弱,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使该侧细胞生长较慢,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使细胞生长较快,从而表现出茎的背地性.【解答】解:由图乙可知,Ⅰ~Ⅲ区间为促进作用,Ⅲ~Ⅳ区间为抑制作用,图甲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抑制根的生长,应位Ⅲ~Ⅳ区间;而D点生长速度高于B点,为促进生长,因此D点的生长素浓度在Ⅰ~Ⅲ对应的浓度区间.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两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明确重力会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识记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能够通过图解分析获得解题相关信息.6. 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首次用羊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一只小母羊,取名“多利”,这一方法被称之为“克隆”,以下四项中与此方法在本质上最相近的是()A.将兔的早期胚胎分割后,分别植入两只母兔的子宫内,并最终发育成两只一样的兔子B.将人的抗病毒基因嫁接到烟草DNA分子上,培育出具有抗病毒能力的烟草新品种C.将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D.将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受精,待受精卵在试管内发育到囊胚期时,再植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试管婴儿”参考答案:A7. 泡菜发酵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A. 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B. 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C. 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产生CO2;气体为CO2D. 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被排出;气体为空气参考答案:C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项错误;泡菜发酵初期有气泡产生,是需氧菌如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CO2,故C项正确,B、D项错误。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命题教师:张媛一、选择题(共45小题,1-40题每小题1分,41-45题每小题2分)1. 下列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间接使用价值的是A.药用价值B.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作为基因库D.提供工业原料2. 下列几项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是A.蜜蜂的舞蹈动作B.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C.鸟类的各种的鸣叫声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一般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A.各种化合物B.各种有机物C.各种基本元素D.各种无机物4. 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5.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是A.用芦苇、秸秆做原料造纸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C.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D.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6.下列关于蓝藻提前现身巢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造成此次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蓝藻大量繁殖B.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C.此次蓝藻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D.在湖水中投放虾、蟹等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7.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8.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生产的电能。
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①温室效应②二氧化硫的排放③白色污染④烟尘⑤氮氧化合物的排放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④⑤9.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分类依据是A.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B.组成生物的细胞结构C.生物的代谢类型D.生物个体中含有能量的多少10. 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A. 消灭森林病虫害B. 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 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 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11.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12. 将一个在光下保持稳定的小生态瓶,移入黑暗中保持较长时间。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起运输的作用 B.细胞质中的多糖均是由叶绿体合成的C.细胞核中的核酸都可进行自我复制D.都以碳链为骨架且由单体组成多聚体2.池塘内某种藻类所分泌的一种物质能抑制蝌蚪细胞中的糖蛋白的合成,该物质直接作用的目标最可能是A.中心体 B.内质网 C.液泡 D.细胞膜3.在真核细胞中,右图所示的生物膜可能是A.细胞膜或细胞核膜B.叶绿体内膜或液泡膜C.线粒体内膜或类囊体薄膜D.内质网膜或高尔基体膜4.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B.真核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含有RNA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离不开受体蛋白D.溶酶体对细胞自身结构也有一定的分解作用5.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A.合成的解旋酶: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B.合成的葡萄糖: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C.产生的O2: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细胞膜D.产生的CO2: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叶绿体6.现以萤火虫体内分离得到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有氧的条件下,只要加入一定量的ATP,荧光素就能发出对应强度的荧光,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发光的直接能源是ATPB.有氧条件是为确保需氧呼吸供能C.发光过程中荧光素酶会与荧光素结合D.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可用于ATP的定量检测7.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B.图中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C.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G两点D.在B点适当提高反应浓度反应速率将不再增大8.某细胞对氨基酸、钠离子、葡萄糖和氧气的吸收方式如图所示。
2021年下学期期末高二年级生物试题及答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5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3.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II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第I卷(选择题共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下列哪项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A.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合成B.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和分解2.血液是人体流动的组织,具有运输、保持内环境稳态等重要功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的主要是无机盐的含量B.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C.氧气从外界进人人体,再由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处D.正常情况下,血浆的pH能保持在7.35~7.45 动态范围内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C.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都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维持D.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4.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B.当人的手被针扎缩回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C.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B→C→D→E 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D.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5.下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①~⑤是该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B.刺激②后⑤产生效应,可认为发生反射C.缩手反射的结构⑤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①②③④⑤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A.脑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分工明确,独立的调控机体的生命活动B.某人大脑皮层中的H区受损,则对别人的谈话无法理解C.“植物人”的脑干、脊髓等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D.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反射受高级中枢的调控7.甲、乙、丙均表现为甲状腺激水平低下,通过注射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别测定每人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的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
2021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1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参考答案:C2. 有同学做了下图A、B实验:分别将燕麦胚芽鞘尖端置于空白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测得生长素含量分别为a、b、c、d。
下列哪项结果能分别说明结论①②()A.①c<a=b<d ②c<a=b=d B.①c>a=b>d ②c>a=b= dC.①c<a<b<d ②c<a=b<d D.①c<a<b=d ②c<a<b< d参考答案:A3. 在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相关操作中,正确的是A.导入植物细胞时均采用农杆菌转化法B.转基因动物的获得多数运用基因枪法C.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时通常需要使用钙离子处理D.导入目的基因的动物受精卵在培养液中发育成转基因动物参考答案:C4. 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确定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总量的比值如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种群乙的有机物总量的比值增大,则引起的变化应是图示中的()参考答案:D选D。
由图中信息可知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为丙→甲→乙→丁,如果乙种群数量增加,则丁的食物增加,丁种群数量会增加,甲的天敌增加,所以甲种群数量要减少,即丙的天敌减少,故丙会有所增加。
5. 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农作物枯萎变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A. 根吸收无机盐过多,茎叶细胞失水B. 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细胞不能吸水C. 蒸腾作用旺盛,水分散失过多D. 土壤溶液浓度过低,根细胞不能吸水参考答案:B6. 胡萝卜素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 ( )A 性质和使用量B 紧密程度C 含水量D 湿度参考答案:A略7. 右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的曲线。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含答案
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细胞中某些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是组成纤维素、淀粉、糖原的基本单位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C.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都是水溶性物质,都含C、H、O、N这4种元素D.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也为细胞提供生存的液体环境,所以没有水就没有生命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和肝细胞在结构上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B.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的边界C.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可以通过囊泡进行D.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3.下列没有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A.相邻的高等植物细胞之间 B.乙肝抗体与乙肝病毒之间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之间 D.甲状腺细胞与肌细胞之间4.据下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物质含有的元素为C、H、O、N、PB.乙物质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酶1、酶2和酶3催化的反应均伴有大量的能量释放D.细胞的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了ATP5.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ATPB.胃蛋白酶需载体蛋白的协助才能进入消化道C.氧气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肺泡上皮细胞D.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属于被动运输6.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
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没在盛有10%蔗糖溶液的烧杯中,下列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A B C D7.下列有关酶的说法,正确的是A.酶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加快反应的进行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可验证酶的专一性C.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D.所有细胞均含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但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8.下列物质转化过程会发生在人体内的是A. O2中的O转移到H2O中 B.H2O中的O转移到O2中C. CO2中的C转移到C6H12O6中 D.C6H12O6中的H转移到C2H5OH中9.右图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2. 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到2050年,预测生活在缺水国家中的人口数将增加到10.5亿到24.3亿之间,约占全球人口的13~20%,人类面临严重的淡水资源短缺。
下列属于城市生态工程水资源控制的是()A.减少绿地面积,减少植物的用水量B.减少人工水体,避免水分被蒸发带走C.禁止开采地下水D.推行水的循环分级利用3. 下图表示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对图中各生物关系的分析合理的是( )A.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B.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D.图中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4.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腐乳制作过程中加入的香辛料也有杀菌作用B.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C.醋酸菌在氧气、糖充足条件下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D.供、受体生理环境的一致性是胚胎移植成功率高的因素之一5. 下图是某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甲和戊B.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多C.若甲种群数量下降,丙种群数量也会下降D.丁和辛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6. 采取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7. 下图表示生物圈中部分物质的循环。
A、B、C、D构成生物群落,第①~⑨号箭头表示循环过程。
请据图分析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若此图为硫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X气体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由A的根从土壤或水体中直接吸收B.若此图为硫循环的部分示意图,X气体造成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SO2的排放量远远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C.若此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图中标号①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D.若短时间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迅速增加,会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8. 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四项中,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是()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9. 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10. 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网“加环”,依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B.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C.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D.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就不能正常运转11. 在碳循环中,连通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类群和生理作用分别是( )。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选修)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选修)含答案试卷说明:本次考试共100分钟。
本试卷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第I卷(选择题,75分)友情提醒:本部分试卷有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其中1-30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1-35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为3分共75分。
1.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1~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2.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冻原B.温带落叶林C.沙漠D.热带雨林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逐级流动的传递效率大约为A.20-30%B.10-20%C.5-10%D.30-35%4.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A.能复制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C.具有标记基因D.它是环状DNA5.科学家依据基因工程的原理最新研制的某种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中编码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个基因编码的产物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该疫苗A.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原因是DNA分子上具有抗原B.引起免疫反应后相应淋巴细胞增多,细胞周期将变长C.能与浆细胞产生的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D.包括抗原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6.如下图所示,若用两种识别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E和F从基因组DNA上切下目的基因,并将之取代质粒pZHZ1(3.7 kb,1 kb=1 000对碱基)上相应的E—F区域(0.2 kb),那么所形成的重组质粒pZHZ2 A.既能被E也能被F切开B.能被E但不能被F切开C.既不能被E也不能被F切开D.能被F但不能被E切开7.下图显示:人体细胞内含有抑制癌症发生的p53(P+)基因有两个部位能被E酶识别;癌症患者的p53基因突变后为p-。
现有某人的p53基因部分区域经限制酶E完全切割后,共出现170、220、290和460个碱基对的四种片段,那么该人的基因型是A.P+P+B.P+p-C.p-p- D.P+P+p-8.对水稻→鼠→蛇→鹰这条食物链的错误描述是A.水稻是生产者B.鼠是初级消费者C.蛇是次级消费者D.鹰属于第三营养级9.用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可用于人类疾病诊断和治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杂交瘤细胞分泌B.用于疾病治疗时人体不会产生任何免疫排斥C.与抗癌药物结合可制成“生物导弹”D.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10.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肝细胞悬浮液时先用剪刀剪碎肝组织,再用胃蛋白酶处理B.肝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培养液中通入5%的CO2刺激细胞呼吸C.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干扰素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方法,可推断乙细胞比甲细胞增殖周期长11.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影响因素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2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未标志的鼠和10只标志的鼠,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A.125只/公顷B.100只/公顷C.75只/公顷D.50只/公顷3下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原生(初级)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什么?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A表示土壤中有机物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D、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4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5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6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动物类群数(类/m3) 20 23 37 50 58动物个体总数(个/m3) 365 665 750 l 983 2490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各种描述错误的是A.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成正相关B.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C.水污染会显著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D.距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越大7纽约哈的孙河的鱼因通用电气公司在1947年至1977年间排放的化学物质多氯联苯而遭遇生存大危机,但近年来调查发现哈的孙河河底的鳕鱼完全不受多氯联苯的影响。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I)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I)一、单选题1.绿色植物的下列生命活动,受生长素影响最小的是A.叶绿素吸收蓝紫光B.果实发育C.胚芽鞘的弯曲生长D.枝条发育【答案】A【解析】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果实枝条发育的作用,叶绿素吸收蓝紫光与生长素的作用无关,A正确。
2.下列对人体内甲状腺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A.高尔基体含量都比较少B.细胞器的种类差异显著C.分泌的激素都必须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分泌的激素都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来调节生命活动【答案】C【解析】胰岛B细胞可分泌胰岛素,细胞中高尔基体含量较多,A错误;甲状腺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细胞器种类基本相同,B错误;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均需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正确;分泌的激素都是间接影响细胞中的某些生理过程来调节生命活动,D错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害的B.染色体变异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C.基因重组不能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D.单倍体植株体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答案】B【解析】突变的有害或有利是相对的,基因突变产生的新性状若适应环境则是有利变异,A错误;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均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B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也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多倍体植物的单倍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
4.神经肌肉接头是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末梢与其支配的肌细胞之间形成的一种突触结构。
如果某人自身产生的抗体破坏了该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就会患重症肌无力。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重症肌无力属于过敏反应B.人体T细胞分泌的抗体可能会供给自身正常组织C.抗体是患者体内运动神经元与肌细胞进行信息交流的信号分子D.正常人的神经肌肉接头处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答案】D【解析】重症肌无力属于免疫功能强的自身免疫病,A错误;抗体由浆细胞分泌,B错误;患者体内运动神经元与肌细胞进行信息交流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C 错误;正常人的神经肌肉接头处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正确。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注意: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A.酵母菌、地衣、蕨B.水稻、蓝藻、海带C.桑、蘑菇、苔藓D.金鱼藻、草履虫、仙人掌2.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进行ATP的合成B.进行mRNA的合成C.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基因D.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3.下列有关实验取材或操作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对照组不需要加酶B.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常选择紫色洋葱的内表皮为材料C.提取光合色素时,研磨应迅速且充分D.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理想材料是白梨汁或甘蔗汁4.有关人的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者有同源染色体2N对,后者有N对B.两者的姐妹染色单体都是在末期消失的C.两者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相同D.两者的细胞周期都有间期和分裂期组成5.向等量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有氧呼吸B.氧浓度为d时,有1/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C.氧浓度为c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molD.氧浓度为b时只进行无氧呼吸6.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不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B.细胞的衰老导致个体衰老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醋酸杆菌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B.人体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来自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C.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增殖D.加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与衣物水洗的温度无明显相关性8.下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图,能导致该植物叶肉细胞内有机物质量增加的是9.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观察细胞中RNA和DNA分布”的实验中加入盐酸的浓度和目的都不相同B.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度最快C.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D.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10.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A.带有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在受精时的组合B.在配子形成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组合C.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组合D.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亲本在杂交时的组合11.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A.4和9B.4和27C.8和27D.32和8112.已知果蝇红眼(A)和白眼(a)由位于X染色体上Ⅰ区段(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果蝇刚毛(B)和截毛(b)由X和Y染色体上Ⅱ区段(同源区段)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突变型都是隐性性状。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时种群大 K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命题教师:刘英波一、单项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1. 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态学分类,草地、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及草地中的东亚飞蝗,可依次称为A .生态系统、群落、种群B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C .群落、生态系统、种群D .种群、生态系统、群落2. 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K 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B .在K 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C .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 值时出生率=死亡率D .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3.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理是它能A .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B .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C .杀死幼小害虫个体D .诱杀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排卵4. 下列表示寄生的能量流动模型是5. 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 .光照强度B .食物种类C .湿度D .温度6. 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 .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 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 .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 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7. 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 B A B A B C A B B A B A B C D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8.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9. 农业生产上防治害虫的基本策略是A.使用高效农药,迅速彻底消灭害虫 B.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在较低水平C.种植纯一的转基因抗虫作物 D.大量引入捕食害虫的新天敌10. 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减少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11. 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12. 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 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1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一种描述,此现象能说明:A.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高B.草原生态系统的更新速度很快,生产力很高C.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很高D.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很强,不易受外界干扰的影响15. 一只黑脊鸥的亲鸟对小鸟发出报警鸣叫时,小鸟作出隐蔽反应。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VI)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VI)一、单选题(本题包括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A.有无核物质 B有无细胞质 C 有无核膜 D有无细胞膜3.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的使用中,正确的 ( ) 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使用高倍物镜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高倍物镜C.换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到物像清晰D.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4.最先观察和记载植物细胞结构的学者是()A.英国植物学家布朗B.英国自然科学家虎克C.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D.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ARS病毒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B.细菌本身不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C.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6.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A.变形虫、水绵、香菇B.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C.小麦、番茄、大豆D.酵母菌、灵芝、豌豆7.科学家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提出了细胞学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多细胞生物体内的单个细胞对整体生命不起作用C.老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D.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8.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参与新陈代谢,输送代谢废物B.参与营养物质的输送C.结合水占细胞全部水分的10% D.直接参与生物体内的许多反应9.苹果含有Zn2+,Zn2+是形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
因此,苹果又被称为“记忆之果”。
这说明无机盐离子()A.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C.对调节细胞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D.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10.关于脂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B.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生长激素和维生素DD.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11. 右图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m为胸腺嘧啶,则b一定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B.若m为胞嘧啶,则为a为核糖或脱氧核糖C.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D.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论述,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相同13.下列物质除哪项外,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相同()A.肝糖原 B.淀粉 C.乳糖 D.麦芽糖14.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花生检验细胞中有脂肪存在时需要使用显微镜B.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就会呈砖红色C.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大豆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加热呈蓝色量基本相同D.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需要的O215.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B.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D.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16.鉴定还原糖、蛋白质、脂肪,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用实验材料均较合理的一组是()A.韭菜叶、豆浆、大豆,洋葱鳞片叶肉表皮B.梨、鸡蛋清、花生子叶,人口腔上皮细胞C.苹果、花生子叶、大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D.番茄、豆浆、花生子叶,人口腔上皮细胞17.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哪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 .CH 3—CH 2—COOHB .R —CH 2—NH 2H NH 2︳ ︳C .CH 3—C —CH 2—COOHD .COOH —CH 2—CH 2—C —COOH︳ ︳NH 2 H18.若含有4条多肽链的某蛋白质分子由n 个氨基酸组成,那么它具有的肽键个数和氨基的最少个数分别是( )A. n 和nB. n-4和4C. n 和n-4D. n-4和n-419.“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A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B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C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D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2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将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分泌到胰岛细胞外A —P~P~P 乙丙 甲 DNA … —A —T —G —CRNA …—U —A —C —GC 12H 2xx 丁C.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D.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21.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B.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类物质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C.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D.有内质网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22.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点C、使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区域化D、在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等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23.玉米叶肉细胞中,具有色素的一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高尔基体B、叶绿体和液泡C、中心体和核糖体D、内质网和液泡24.在小白兔的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C.高尔基体和叶绿体 D.线粒体和核膜25.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B. 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C.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必须有氧的参与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D. 细胞产生 CO226.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②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C.③与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④有利于DNA和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27.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跨膜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和非跨膜运输(胞吞和胞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期末联考试卷
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期末联考试卷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1.小麦叶肉细胞的核酸中,含有核苷酸的种类是()A. 1种B. 4种C. 5种D. 8种2.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如图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何种功能()A.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D. 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3.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B. 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C. ATP中水解释放能量的能量来源于高能磷酸键D. 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组成4.实验研究发现Na+、K+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人工质膜(如图)。
但如果在人工质膜中插入缬氨霉素(由12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后,可使K+的运输速率提高100000倍,但它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B. 载体蛋白能极大地提高运输速率C. K+通过人工质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 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5.分别将四份等量的接种有乳酸菌的牛奶分别装入四个容量不同的烧瓶中,甲烧瓶为500mL,乙烧瓶为250mL,丙烧瓶为150mL,丁烧瓶为100mL.密封保存,其中发酵得最好的是()A. 甲瓶B. 乙瓶C. 丙瓶D. 丁瓶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除哪幅图外,其余三幅图中“a”点都可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A. B. C. D.7.在同一生物体内,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不同DNA分子中,可能含有储存相同遗传信息的基因B. 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C. 不同mRNA分子中,可能含有相同的密码子D. 不同的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往往不同8.下列与变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A与其等位基因a含有的碱基数不一定相等B. 受精过程中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基因重组C. 染色体倒位和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 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9.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C. 随后细胞中的DNA转录发生障碍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10.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分成两类,一类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类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分别与正常人婚配,总体上看这两类遗传病在子代的发病率情况是()A. 男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B. 男性患者的女儿发病率相同C. 女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D. 女性患者的女儿发病率相同11.有关遗传信息的传递,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一个核糖体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B. 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产生多个RNA分子C. 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分子D. 蛋白质合成通常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12.芦笋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雌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研究人员对芦笋的X和Y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发现有S和K两段特殊序列只存在于Y染色体上(如下图)。
2021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2021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D2.A3.A4.A解析:原核生物中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蓝藻等)、消费者(如根瘤菌)和分解者(如乳酸菌等)。
5.A6.D解析:由图可知Ⅰ、Ⅱ、Ⅲ三种激素分别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胰岛素能促动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方面是拮抗关系,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中都发挥作用。
7.B8.D9.B10.C11.解析: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不在大脑皮层。
答案:D12.D13.A14.解析: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效应器为股四头肌,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比较长,A项准确;膝跳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的树突较多,B项准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在完成兴奋传递后,将被分解或者被突触前膜吸收,这与其反应灵敏、迅速的功能特点是相适合的,C项错误;肽类激素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内核糖体较多,D项准确。
答案:C15.D二、填空题16.答案:(1)家禽、家畜家禽家畜的粪便、蚯蚓的残留物放入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供人类利用,同时沼渣再肥田(2)农作物太阳能(3)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之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4)硝酸盐生产者(5)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17.解析: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由题干信息可推出C曲线为单独培养时乙种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故40天时,容器内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600÷20=30(只/mL);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它们分别处于河流的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其种间关系与图中D、E曲线代表的相似;在同一温室中食物相同的两种昆虫,两者之间应该是激烈的竞争关系,即一种占优势,数量增加,另一种处于劣势,数量减少,其关系与曲线B和F代表的相似。
答案:(1)出生率死亡率(两答案位置可互换) 30只/mL(2)①D和E 水平②B和F18. (1)遗传物质血清(2)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3)抗原物质能够通过体液免疫使机体产生相对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甲型H1N1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而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所以新的变异后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仍可能使此人再度感染(4)抗体与相对应抗原特异性结合(5)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B细胞的增殖、分化,大多需要T细胞传递抗原(6)一种效应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这是天生决定的解析:由图解中的形状能够判断出A为抗原,B为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题号一二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影响因素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2.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未标志的鼠和10只标志的鼠,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A.125只/公顷B.100只/公顷C.75只/公顷D.50只/公顷3.下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原生(初级)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什么?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A表示土壤中有机物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D、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4.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5.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6.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0动物类群数(类/m3)2023375058动物个体总数(个/m3)365665750l 9832490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各种描述错误的是A.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成正相关B.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C.水污染会显著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D.距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越大7.纽约哈的孙河的鱼因通用电气公司在1947年至1977年间排放的化学物质多氯联苯而遭遇生存大危机,但近年来调查发现哈的孙河河底的鳕鱼完全不受多氯联苯的影响。
对比来自加拿大的鳕鱼发现,哈的孙河的鳕鱼都出现了AHR2基因。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排入哈的孙河的多氯联苯诱导鳕鱼发生基因突变,产生AHR2基因B.加拿大的鳕鱼与哈的孙河的鳕鱼基因库已经有明显的差异,属于不同的物种C.AHR2基因的产生,改变了河底和鳕鱼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D.若通过治理,消除多氯联苯污染,哈的孙河鳕鱼种群中AHR2基因频率将会迅速降低8.下图是某生态农业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C.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D.该生态农业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9.下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情况,甲、乙曲线分别代表哪两个生态系统?A. 热带雨林、温带森林B. 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C. 温带草原、寒带针叶林D. 热带草原、温带草原10.下列说法是根据图形作出的判断,其中错误..的是()A.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硝化细菌和蓝藻,则c可能代表细菌,d可能代表原核生物B.若乙中3个圆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时,则最容易绝灭的生物是bC.若丙中3个圆圈中,a、c表示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b处物种数量比a、c中多D.若丁中a和b代表质粒和运载体这两个概念,则a可表示质粒,b可表示运载体11.大气污染是指()A.大气中含有有毒物质时B.大气中含有废气和烟尘时C.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D.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达到造成生物死亡时12.我国部分城市(地区)已禁止生产和销售含磷洗衣剂,含磷洗衣剂主要添加了三聚磷酸钠,禁止生产和销售的原因是A.三聚磷酸钠会引起白色污染B.三聚磷酸钠会与硬水中的Ca2+、Mg2+形成沉淀,堵塞下水道C.三聚磷酸钠会造成富营养化,使水质变坏D.三聚磷酸钠价格昂贵,使用成本高13.右图显示,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已解决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D.可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14.右图是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画,这幅宣传画所揭示的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A.酸雨B.“温室效应”加剧气温升高C.臭氧空洞D.森林锐减15.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保护自然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B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和这些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C. 五夷山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该地的自然生态系统D. 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保护区内要严禁开发利用16.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液中血糖的浓度。
下表是这项试验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食用糖后的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 180 血糖浓度(mg/dL ) 75 125 110 90 75 75 75A .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75mg/dLB .120min 时,血糖浓度降至75mg/dL ,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C .180min 时,血糖浓度仍维持在75mg/dL,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元分解D .60min 时,胰岛素分泌会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17.一组学生将叶捣碎成叶汁后混入一些池泥并放在黑暗中保存。
在10天中他们每天取些样品以确定叶汁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右图所示,下面的哪一个结论是错误的?( )A .生物Ⅰ可能是生产者B .生物Ⅱ可能以生物Ⅰ为食C .生物Ⅱ紧随生物Ⅰ的出现而出现D .生物Ⅳ可能是捕食者18.下图表示在18℃(a )和25℃(b )的池水中,水蚤的出生、死亡和种群大小的关系,图中的出生数和死亡数均为实际数量的两倍。
下列有关水蚤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a )表明出生数越大,种群数量也越大,反之,就越小B .图(b )表明决定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死亡数C .在25℃环境中,当种群密度增加时,首先出生率受影响,再引起死亡率增加D .18℃的水温有利于水蚤更早进入快速增长期19.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
ⅠⅡⅢ数量下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 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类数越多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20.下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这些鱼中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或全球分布的分别是()A、1、2、3B、5、3、4C、3、4、2D、2、1、5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2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请据此诗回答下列问题。
(1)该诗反映出生物群落随着时间而发生_______演替的情况。
(2)该诗描述的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如图。
如果图中植物能提供xx0KJ 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则鹰得到的最低能量值是_________。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这一角度分析,该图中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生态系统作为天然牧场进行放牧,为提高产量可采用机械、化学或生物防治等手段防治鼠和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该生态系统有一物种濒临灭绝,则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该物种的根本措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农村在池塘养鱼的同时,在水上种植空心菜、茭白、水芹等蔬菜,以便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1)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和。
(2)池塘养鱼所用的饲料,鱼食用后不能完全消化吸收,排泄到水中后主要被 A (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解;若A过量繁殖,则A会过量消耗水中的,不利于鱼的生长。
(3)蚜虫是危害蔬菜的害虫。
为了防止蔬菜的减产,养殖者向鱼塘中施放了一定的七星瓢虫,对蚜虫进行防治,结果如下图所示。
调查蚜虫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据图分析,蚜虫的种群密度下降最为明显的时间段是;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导致8-9月份蚜虫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23.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模式: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
右图是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
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来源,各类生物要。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机构上具有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的作用,释放出被植物利用。
(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
24.在温带的某淡水湖泊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主要是矽藻等),每年可见到明显的季节变化。
下图表示一年四季中浮游植物的密度与无机养料、光、温度等环境条件变化的关系。
请据图分析回答:(6分)(1)请分析浮游植物产生两个密度高峰期的原因。
(2)为什么秋季密度高峰值比春季低?(3)若在某年春末夏初,该湖受到N、P等物质的轻度污染,造成湖中无机养料含量的改变(如下图),请在下图中绘出该年浮游植物密度变化曲线。
25.某学校环保小组为调查该地某湖泊的水质污染状况,在注入湖泊的四个主要水源的人口处采集水样并镜检水样中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①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②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的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③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④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
根据以上结果回答:(1)该湖泊的污染源中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2)①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②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③号水源的污染属。
(3)假若①号和③号水源的污染属同一性质,程度相同,则①号水源排污点离湖泊入水口的距离比③号水源。
(填“远”“近”或“不能判断”)。
(4)为了改变湖泊的污染状况,首先必须治理的是水源,这一水源一般是由排出的废水,治理的方法有等。
精品文档参考答案1.B2.B3.A4.B5.D6.A7.C8.C9.B10.B11.C12.C13.D14.B15.D16.D17.A18.C19.B20.D21.(1)次生(2)20KJ(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4)(调整生态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5)可改善该物种生存环境,提高其环境容纳量22.(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食物网(2)分解者氧气(3)样方法6月-7月(或6月中旬-7月中旬) 出生率基本为零(或出生率非常低)(2分)23.(1)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量;保持相对稳定(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食物链较短(3)分解者;矿质离子(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24.(1)在春秋两季温度和光照均适宜,同时有充分的无机养料,故浮游植物产生两个密度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