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湿地植物种植密度
常见的湿地植物的种类及特点 (1)
![常见的湿地植物的种类及特点 (1)](https://img.taocdn.com/s3/m/862f17ca524de518974b7d18.png)
浏览次数:日期:年月日随着环境保护地迅速发展,人们对湿地功能也有了广泛地认识.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担负着对地球自然水体地净化和处理功能.由于城市中天然湿地地逐渐减少和消亡,因此人工湿地以其独到地优越性受到了越来越多地关注和发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湿地填料上种植特定地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其中地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质得到净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地关键在于工艺地选择和对植物地选择及应用配置.如何选择和搭配适宜地湿地植物,并且将其应用于不同类型地湿地系统中成了我们在营建人工湿地前必须思考地问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植物地选用原则()()植物在具有良好地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管理简单、方便是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工程地主要特点之一.若能筛选出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地植物,将会减少管理上尤其是对植物体后处理上地许多麻烦.一般应选用当地或本地区天然湿地中存在地植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植物具有很强地生命力和旺盛地生长势;① 抗冻、抗热能力由于污水处理系统是全年连续运行地,故要求水生植物即使在恶劣地环境下也能基本正常生长,而那些对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差或不能适应地植物都将直接影响净化效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② 抗病虫害能力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地植物易滋生病虫害,抗病虫害能力直接关系到植物自身地生长与生存,也直接影响其在处理系统中地净化效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③ 对周围环境地适应能力由于人工湿地中地植物根系要长期浸泡在水中和接触浓度较高且变化较大地污染物,因此所选用地水生植物除了耐污能力要强外,对当地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周围地动植物环境都要有很好地适应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所引种地植物必须具有较强地耐污染能力;水生植物对污水中地、、、主要是靠附着生长在根区表面及附近地微生物去除地,因此应选择根系比较发达,对污水承受能力强地水生植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植物地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常会出现因冬季植物枯萎死亡或生长休眠而导致功能下降地现象,因此,应着重选用常绿冬季生长旺盛地水生植物类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所选择地植物将不对当地地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具有一定地经济效益、文化价值、景观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若所处理地污水不含有毒、有害成分,其综合利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作饲料,一般选择粗蛋白地含量>(干重)地水生植物;②作肥料,应考虑植物体含肥料有效成分较高,易分解;③生产沼气,应考虑发酵、产气植物地碳氮比,一般选用植物体地碳氮比为~;④工业或手工业原料,如芦苇可以用来造纸,水葱、灯心草、香蒲、莞草等都是编制草席地原料.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由于城镇污水地处理系统一般都靠近城郊,同时面积较大,故美化景观也是必须考虑地.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工湿地地工艺设计者和建设者考虑得最多地是植物地独有性和观赏价值等表在因素,没有考虑到栽种该植物后地植株生长效果、湿地地运行效果、生长表现以及对生态地安全性等,导致人工湿地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功能骤降或运行费用剧增,最后导致系统瘫费或闲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人工湿地植物特性地研究及植物配置分析.根据植物类型分析..漂浮植物漂浮植物中常用作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地有水葫芦、大薸、水芹菜、李氏禾、浮萍、水蕹菜、豆瓣菜等.根据对这些植物地植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生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好,根系发达;②生物量大,生长迅速;③具有季节性休眠现象,如冬季休眠或死亡地水葫芦、大薸、水蕹菜,夏季休眠地水芹菜、豆瓣菜等.生长地旺盛季节主要集中在每年地月或月次年月;④生育周期短,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对地需求量最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由于漂浮植物具有上述地植物学特性,因此,在进行人工湿地植物配置地时候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它们各自地优点:①由于这类植物地环境适应能力强,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当作地方优势品种予以优先考虑;②人工湿地系统中,水体中养分地去除主要依靠植物地吸收利用,因此,生物量大、根系发达、年生育周期多和吸收能力好地植物成为我们选择地目标;③利用植物季节性休眠特性,我们可以给予正确地植物搭配,如冬季低温时配置水芹菜而夏季高温时则配置水葫芦、大薸等适宜高温生长地植物,以避免因植物品种选择搭配单一而出现季节性地功能失调现象;④由于这类植物以营养生长为主,对地吸收利用率要高,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重视其对地吸收利用效果,可作为去除地优势植物而加以利用,从而提高系统对地去除效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根茎、球茎及种子植物这类植物主要包括睡莲、荷花、马蹄莲、慈姑、荸荠、芋、泽泻、菱角、薏米、芡实等.它们或具有发达地地下根茎或块根,或能产生大量地种子果实,多为季节性休眠植物类型,一般是冬季枯萎春季萌发,生长季节主要集中在月.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根茎、球茎、种子类植物具有以下特点:①耐淤能力较好,适宜生长在淤土层深厚肥沃地地方,生长离不开土壤;②适宜生长环境地水深一般为左右;③具有发达地地下块根或块茎,其根茎地形成对元素地需求较多,因此,对地吸收量较大;④种子果实类植物,其种子和果实地形成需要大量地和元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由于这类植物具有以下特点,因此在进行人工湿地植物应用配置时应予以充分考虑:①基于这些植物地特性,其应用一般为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和湿地地稳定系统;②利用这些植物地生长(主要是块根、球茎和果实地生长)需要大量地、元素地特性,将其作为去除地优势植物应用,以提高系统对地去除效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挺水草本植物类型这类植物包括芦苇、茭草、香蒲、旱伞竹、皇竹草、藨草、水葱、水莎草、纸莎草等,为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地植物选配品种.这些植物地共同特性在于:①适应能力强,或为本土优势品种;②根系发达,生长量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存,对和、地吸收都比较丰富;③能于无土环境生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根据这类植物地生长特性,它们可以搭配种植于潜流式人工湿地,也可以种植于表流式人工湿地系统中.根据植物地根系分布深浅及分布范围,可以将这类植物分成四种生长类型,即深根丛生型、深根散生型、浅根丛生型和浅根散生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深根丛生型地植物,其根系地分布深度一般在以上,分布较深而分布面积不广.植株地地上部分丛生,如皇竹草、芦竹、旱伞竹、野茭草、薏米、纸莎草等.由于这类植物地根系入土深度较大,根系接触面广,配置栽种于潜流式人工湿地中更能显示出它们地处理净化性能.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深根散生型植物根系一般分布于之间,植株分散,这类植物有香蒲、菖蒲、水葱、藨草、水莎草、野山姜等,这类植物地根系入土深度也较深,因此适宜配置栽种于潜流式人工湿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浅根散生型地一些植物如美人蕉、芦苇、荸荠、慈姑、莲藕等,其根系分布一般都在之间.由于这些植物地根系分布浅,而且一般原生于土壤环境,因此适宜配置于表流式人工湿地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浅根丛生型地植物如灯心草、芋头等丛生型植物,由于根系分布浅,且一般原生于土壤环境,因此仅适宜配置于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沉水植物类型沉水植物一般原生于水质清洁地环境,其生长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因此,沉水植物只能用作人工湿地系统中最后地强化稳定植物加以应用,以提高出水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它类型地植物一些如水生景观植物之类地,由于长时间地人工选择,使其对污染环境地适应能力比较弱,因此也只能作为最后地强化稳定植物或湿地系统地景观植物而应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根据植物原生环境分析根据植物地原生环境分析,原生于实土环境地一些植物如美人蕉、芦苇、灯心草、旱伞竹、皇竹草、芦竹、薏米等,其根系生长有一定地向土性,配置于表面流湿地系统中,生长会更旺盛.但由于它们地根系大都垂直向下生长,因此,净化处理地效果不及应用于潜流式湿地中;对于一些原生于沼泽、腐殖层、草炭湿地、湖泊水面地植物如水葱、野茭、山姜、藨草、香蒲、菖蒲等,由于其生长已经适应了无土环境,因此更适宜配置于潜流式人工湿地;而对于一些块根块茎类地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慈姑、芋头等则只能配置于表面流湿地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根据植物对养分地需求类型分析根据植物对养分地需求情况分析,由于潜流式人工湿地湿地系统填料之间地空隙大,植物根系与水体养分接触地面积要较表流式人工湿地湿地广,因此对于营养生长旺盛、植株生长迅速、植株生物量大、一年有数个萌发高峰地植物如香蒲、水葱、苔草、水莎草等植物适宜栽种于潜流湿地;而对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存,生长相对缓慢,一年只有一个萌发高峰期地一些植物如芦苇、茭草、薏米等则配置于表面流湿地系统.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根据植物对污水地适应能力分析不同植物对污水地适应能力不同.一般高浓度污水主要集中在湿地工艺地前端部分.因此,在人工湿地建设时,前端工艺部分如强氧化塘、潜流湿地等工艺一般选择耐污染能力强地植物品种.末端工艺如稳定塘、景观塘等处理段中,由于污水浓度降低,因此可以更多考虑植物地景观效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小结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地建立,植物地选择和配置是很重要地考虑因素.在系统建立和植物栽种配置时要将系统地主要功能与植物地植物学特性充分结合起来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不同植物各自地优势,达到更好地处理净化效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湿地植物地栽种配置要根据具体地应用环境和系统工艺来确定,对于一些应用工艺范围较广地植物类型,要充分考虑其在该工艺中地优势,能使其充分发挥自己地长处而居于主导地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为达到全面地处理和利用效果,应进行有机地搭配,如深根系植物与浅根系植物搭配,丛生型植物与散生型植物搭配,吸收多地植物与吸收多地植物搭配,以及常绿植物与季节性植物地季相搭配等.在进行综合处理地一些工艺或工艺段中,切忌配置单一品种,以避免出现季节性地功能下降或功能单一.作为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地人工湿地还要考虑景观搭配.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主要参考资料:()陈长太等人工湿地植物地选择原则《中国给水排水》()云南今业生态建设集团《耐污染水体净化水生植物筛选及培育技术研究》总结报告()赵有为中国水生蔬菜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赵家荣等水生观赏植物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人工湿地常用植物名录
![人工湿地常用植物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0c1e2c88cfc789eb172dc8c4.png)
40-60株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型水生或湿生种,生境多为池沼、湖泊、河流和沟渠等处
11
水芹
0-20
10~20株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80厘米,适宜生长温度15-20℃,能耐0℃以下的低温性喜凉爽,忌炎热干旱,生活在河沟、水田旁
去污效果较强,特别是短时间内对N、P有较好的去污效果,3天内水芹对T N、T P的吸收率分别达到66.7%、7 3.7 % ,而且净化率随温度的提高还会增加
对氮磷的积累量较小
20
水生美人蕉
0-15
10-15单株
多年生湿生草本植物,根茎延长,株高1.5-2米;适应性强,喜光,怕强风,适宜于潮湿及浅水处生长,生长适宜温度为15-28℃,低于10℃不利于生长。
对COD、BOD5、TN、TP、NH +4-N及Zn、Hg、Cr等重金属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作为低浓度Mn污染水体的优先选择物种
人工湿地
附表
序号
种类
适宜水深
(cm)
种植密度
(/m2)
习性
净化效能
1
芦苇
0-40
20-30芽
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高1-3米,芦苇为全球广泛分布的多型种。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
对COD、BOD5、TN、TP、SS等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300 mm/d的水力负荷下,芦苇对TN的去除效率高达98. 7%;芦苇和香蒲组合对TN的去除率较低,但硝化作用明显高于其他植物湿地。
去除N、P、BOD5、NH+4-N效果好,去除大肠菌群的效果可达90%以上;对大颗粒悬浮泥沙起到促进沉降作用;对水体供氧能力较差
4
黄菖蒲
0-40
不同种植密度水生植物净化池塘水质的效果研究
![不同种植密度水生植物净化池塘水质的效果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c1d8d3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3.png)
不同种植密度水生植物净化池塘水质的效果研究杜兴华;马国红;张明磊;刘飞【摘要】研究了水体中不同种植密度的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菹草(Typha orientalis Presl)、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等水生植物对池塘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能稳定水体pH,提高水体DO含量,显著降低水体COD、TN、TP,均具有较好的净化能力;从净化水质的总体效果来看,表现为凤眼莲>菹草>莲藕;其中37g/L的菹草去有机物能力最强,17g/L的菹草与10g/L的莲藕增氧效果最好,莲藕在7g/L时去氮效果最好,5g/L的凤眼莲与37g/L 的菹草去磷效果最好.【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年(卷),期】2012(009)011【总页数】6页(P13-18)【关键词】水生植物;种植密度;净化;池塘水质【作者】杜兴华;马国红;张明磊;刘飞【作者单位】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1.3;X714近年来,由于淡水资源的短缺,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重,严重影响了养殖水产品的品质,其中尤以池塘养殖更为严重。
采取何种措施有效地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进一步发展,达到长期净化水质但又不造成对水体的二次污染,是中外科学家正在研究的课题。
其中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开展利用高等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2],但对净化时池塘中水生植物合理的种植密度研究较少。
为此,本研究根据山东省水生植物分布情况,利用实验室模拟养殖池塘的方法,以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菹草(Typha orientalis Presl)、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3种水生植物为试材,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通过测定植物生物量、pH、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Mn)、总氮(TN)、总磷(TP)、去除率等指标,探讨了3种植物的合理种植密度及在合理种植密度下3种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与对水质的净化能力,并比较了3种水生植物及不同种植密度下净化能力的差异。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以及种植方法、种植间距等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以及种植方法、种植间距等](https://img.taocdn.com/s3/m/59c95cd33186bceb19e8bb17.png)
丹江口移民安置点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说明1配置原则:在人工湿地的设计和构建中,湿地水生植物品种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和当地气候等综合因素考虑。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植物的选用原则如下:1 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2 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包括;①抗冻、抗热能力②抗病虫害能力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3 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4 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5 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6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价值、景观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
2 配置品种及种植要求基于上述原则,结合丹江口地区气候特点,种植水生植物品种如下:2.1菖蒲:【拉丁学名】Acorus calamus Linn种植方法:种子繁殖:将收集到成熟红色的浆果清洗干净,在室内进行秋播,保持潮湿的土壤或浅水,在20℃左右的条件下,早春会陆续发芽,后进行分离培养,待苗生长健壮时,可移栽定植。
分株繁殖:在早春(清明前后)或生长期内进行用铁锨将地下茎挖出,洗干净,去除老根、茎及枯叶、茎,再用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状,每块保留3~4个新芽,进行繁殖。
在生长期进行分栽,将植株连根挖起,洗净,去掉2/3的根,再分成块状,在分株时要保持好嫩叶及芽、新生根。
种植密度:30株/㎡2.2水葱【拉丁学名】Scirpus validus Vahl种植方法:种子繁殖:常于3~4月分在室内播种,室温控制在20~25℃,20天左右既可发芽生根。
分株繁殖:早春天气渐暖时,把越冬苗从地下挖起,抖掉部分泥土,用枝剪或铁锨将地下茎分成若干丛,每丛带5~8个茎杆。
栽到花盆内,并保持盆土一定的湿度或浅水,10~20天即可发芽。
如作露地栽培,每丛保持8~12个芽为宜。
种植密度:24株/㎡。
2.3再力花【拉丁学名】Thalia dealbata种植方法:以根茎分株繁殖。
初春,从母株上割下带1~2个芽的根茎,栽入盆内,施足底肥(以花生麸、骨粉为好),放进水池养护,待长出新株,移植于人工湿地中生长。
水生动植物投放方案
![水生动植物投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0845b5763231126fdb1186.png)
水生动植物投放方案水生植物具有显著的环境生态功能,利用水生生物法种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的生长转移水体系统中的污染负荷,其发达的根系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场所,以分解水中污染物以供植物吸收,具有一定的吸收净化、澄清水质、抑制藻类的功能。
利用适合相应河流水环境的水生植物及其共生的微环境,构建适合水体特征的水生植物群落,能有效降低悬浮物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及溶解氧,为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改善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本标段河底动植物投放分四个区,分别是:沉水植物构建区、挺水植物构建区、浮叶构建区、底栖动物构建区。
(1)沉水植物构建区主要种植矮生耐寒苦草、苦草、轮叶黑藻、大茨藻、菹草、金鱼藻、穗状狐尾藻、马莱眼子菜。
(2)挺水植物构建区主要种植水生美人蕉、常绿鸢尾、千屈菜、花菖蒲、黄菖蒲、花叶芦竹、香蒲、芦苇、雨久花。
(3)浮叶构建区种植睡莲。
(4)底栖动物构建区投放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无齿蚌、褶纹冠蚌、青虾。
(一)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工程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学习施工规范、工艺标准、合同文件、施工图纸以及业主、监理下发的有关文件。
完成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对分项施工方案进行编制。
开工前完成前期施工各项目的现场施工技术交底,熟悉各类植物栽植的技术特点和技术要求。
准备工作:搜集当地的气候水文、土壤资料、仔细研究图纸、了解施工现场供水情况,准备好洒水车。
定点放线:邀请监理工程师验点,合理后方可施工,严格按图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特点,用自然式配植放线法中的距离放线法,坡面种植植物按等图示尺寸定位放线。
用上述方法定出种植范围并且用白灰洒线分块。
(2)根苗准备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规范、行业技术标准执行确保根苗的优质及优美的生态园林景观效果。
优质根苗如图71。
图71 水生植物根苗起苗:选根系发达的根苗,并注意保护根系完整,避免造成机械损伤确保运输中根苗的安全。
起苗时间与栽苗时间紧密配合,严格执行随起随运随栽原则,起苗前1~3天适当浇水使土松软。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以及种植办法种植间距等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以及种植办法种植间距等](https://img.taocdn.com/s3/m/09dc02a30066f5335a812195.png)
丹江口移民安置点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说明1配置原则:在人工湿地的设计和构建中,湿地水生植物品种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和当地气候等综合因素考虑。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植物的选用原则如下:1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2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包括;①抗冻、抗热能力②抗病虫害能力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3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4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5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6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价值、景观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
2配置品种及种植要求基于上述原则,结合丹江口地区气候特点,种植水生植物品种如下:2.1菖蒲:【拉丁学名】AcoruscalamusLinn种植方法:种子繁殖:将收集到成熟红色的浆果清洗干净,在室内进行秋播,保持潮湿的土壤或浅水,在20℃左右的条件下,早春会陆续发芽,后进行分离培养,待苗生长健壮时,可移栽定植。
分株繁殖:在早春(清明前后)或生长期内进行用铁锨将地下茎挖出,洗干净,去除老根、茎及枯叶、茎,再用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状,每块保留3~4个新芽,进行繁殖。
在生长期进行分栽,将植株连根挖起,洗净,去掉2/3的根,再分成块状,在分株时要保持好嫩叶及芽、新生根。
种植密度:30株/㎡2.2水葱【拉丁学名】ScirpusvalidusVahl种植方法:种子繁殖:常于3~4月分在室内播种,室温控制在20~25℃,20天左右既可发芽生根。
分株繁殖:早春天气渐暖时,把越冬苗从地下挖起,抖掉部分泥土,用枝剪或铁锨将地下茎分成若干丛,每丛带5~8个茎杆。
栽到花盆内,并保持盆土一定的湿度或浅水,10~20天即可发芽。
如作露地栽培,每丛保持8~12个芽为宜。
种植密度:24株/㎡。
2.3再力花【拉丁学名】Thaliadealbata种植方法:以根茎分株繁殖。
初春,从母株上割下带1~2个芽的根茎,栽入盆内,施足底肥(以花生麸、骨粉为好),放进水池养护,待长出新株,移植于人工湿地中生长。
水生湿地植物在武汉生态水景的应用
![水生湿地植物在武汉生态水景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c39d428aaea998fcc220eea.png)
松 、 松 、 杉及 具有 下垂 气 根 的小 叶榕 等 . 能起 池 水 均
到线条 构 图的作 用 。
22 水 面 植 物 的 配 置 .
美 国原产 的路易斯 安娜Fra bibliotek鸢尾等 品种 .并对 引 种 的水
生 湿 地 植 物 进 行 了 重 点 筛 选 和 淘 汰 . 出 了再 力 花 、 选
水体 中设 置堤 岸 、 岛屿 。 是划 分水 面空 间 的主要 手段 , 堤岸常 与桥相连 。而堤 、 的植 物配置 , 岛 不仅增 添 了水 面 空间 的层次 .而且丰 富了水面空 间的色彩 , 倒影成为主要景观。有了倒影 , 物变一为二 , 景 上下交
映 . 影还 能把 远 近交错 的景 物组 合在 一张 画 面上 , 倒
地, 如何恢 复 和重 建 生态 水 景等 方 面开展 了如 下一
些 工 作
水 体边 缘是水 面和堤 岸 的分 界线 .水体 边缘 的
植物 配置 既能对水 面起 到装饰作 用 ,又能实 现从水
面到堤 岸 的 自然过 渡 ,尤 其在 自然水体 景观 中应用 较多 ,所 以水 边植 物配置应 讲究 艺术构 图。在 构图 上, 注意应 用 探 向水 面 的枝 、 . 干 尤其 是似 倒 未倒 的 水边 大乔 木 ,以起到增 加水 面层次 和富有 野趣 的作 用 。水边 的植物 配植 , 主要是通 过植 物的色 彩 、 线条 以及姿 态来 组景 和造景 的 。我 国园林 中 自古 水边 主
(ciu a d s 5 2 S r svl u) ~ 0芽/ 、~ 2丛/ ,花 叶水 葱 p i 1 丛 81 m2
(ciu aiu V er u2 3 芽/ 、0~ 2丛/ Sr sv l s C. bi )0~ 0 p d z n 丛 1 1 I 千 屈 菜 ( y rm aiai )6 2 l, l L t u sl r 1 ~ 5株/ 泽 泻 h c a m ,
植株密度对湿地植物生长及湿地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的影响
![植株密度对湿地植物生长及湿地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baa450776c66137ee061964.png)
小叶章无论是地上生物量 、 根生物 量还是总生 物量均 随
植株 密度 的增加而增加 ( 2 , x 处理 的 3个生物量却 降 图 )但
低了 , x 即 处理 的生物量 是最 高 的。说 明高密 度 的小叶章
江苏农业科学
21 0 1年第 3 9卷第 5期
蓑0 3
2 O
一是 一咖 酬
1 O
印 ∞ 加 ∞ ∞ O ∞ 加 O O O O O 印 O O O
0 — 6 l 6 2 7 1 72 7 3 8 1 82 608 0 一 8 O . 8 0 . O O . O O — 0 O — 0 O —0
植物地上部分 , 2天上午 测量土壤温 室气 体排放通量 。然 第 后取桶里土壤 于 阴凉 处 , 以测 量 土壤微 生 物量 碳 ( C) 用 MB 等 。将根清洗 干净 、 称重、 烘干 , 植物地上部分也同样处理 , 用
以测 量 生 物量 等 。
湿地 是地球独特 的、 多功 能的、 高价值 的生态 系统 , 在稳
生物量 ,t 一 。 表示相差 的时间, G ( t) R R单位为 g ( d 。 / g・ ) 由图 3可见 , 随植株密度增加 , 小叶章的相对生长速率是 降低的, 尤其是密度最大 的处 理降低得最显著 , 较 X 降低 x
了 12 6 %, 明高密度能明显抑制小 叶章的生长速率 。不 同 6 .2 说
群落可以抑制其生长 。而 毛果苔草 的地 上生物量 、 根生物量 和总生物量均 随植株密 度的增加而增 加 ( 2 , 图 ) 高植 株密度
没有抑制 毛果苔草生物量的增长。
湿地植物配置
![湿地植物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0949209fb9d528ea81c7791b.png)
根据植物的特性配置植物
植物的生长分蘖特性 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根据按照工艺类型配置植物
不同植物对污水的适应ຫໍສະໝຸດ 力不同。一般高浓度污水主要集中在湿地工
艺的前端部分。因此,在人工湿地建设时,前端工艺部分如强氧化塘、表流、
潜流湿地等工艺一般选择耐污染能力强的植物品种。末端工艺如稳定塘、 景观塘等处理段中,由于污水浓度降低,因此可以更多考虑植物的景观效果。
湿地植物的搭配 ——湿地植物配置
大纲
水生植物配置方法
水生植物配置案例分析
配置方法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主要依据: 表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 潜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
植物塘配置
根据人工湿地类型配置植物
按照工艺类型配置植物
植物对水深的要求
根据植物的特性配置植物
植物的生长分蘖特性 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配置方法
②浅根性植物:由于根系分布浅,且一般原生于土壤环境、喜欢较深
水位,因此仅适宜配置于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中。如水 生美人蕉、灯芯草、荸荠、芦苇、慈姑等。
(2)漂浮植物类型
漂浮植物中常用作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的有凤眼莲、李氏禾、 浮萍、大薸、水芹菜、水蕹菜等。 特点: 生物量大,生长迅速 根系发达,生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好 具有季节性休眠现象
苦 草 喜活水 喜活水
菹 草 喜净水
黑 藻
(5)湿生植物
湿生植物指生长在过度潮湿地点的植物,可以分为湿生草本 与湿生木本两大类。 湿生草本:植株根茎部及以上部分不宜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植物, 这些植物只能种植在常水位以上,如石菖蒲。 湿地木本:如中山杉、水杉等,可以种植在一定深度的水中。
石菖蒲
水杉
(6)陆生植物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ba45a85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6.png)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植物对水的适应性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分为水生、湿生(沼生)、中生、旱生等植物生态类型,它们在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抗旱和抗涝能力以及景观表现上都是不同的。
在园林应用方面,水景植物根据其生理特性和观赏习性可以分为水边植物、驳岸植物、水面植物三类,在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植物的种类又各不相同。
1.水边植物水边植物的作用在于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突出自然野趣。
在北方,常植垂柳于水边,或配以碧桃、樱花,或栽几丛月季、蔷薇、迎春、连翘,春花秋叶,韵味无穷。
可用于北方水边栽植的还有旱柳、栾树、枫杨、棣棠,以及一些枝干变化多端的松柏类树木。
南方水边植物的种类更丰富,如水杉、蒲桃、榕树类、羊蹄甲类、木麻黄、椰子、落羽杉、乌桕等,都是很好的水边造景植物。
2.驳岸植物园林水体驳岸的处理形式多样,植物的种植模式也有很多种。
在驳岸植物选择上,除了通过迎春、垂柳、连翘等柔长纤细的枝条来柔化岩石混凝土砖的生硬线条之外,还能在岸边栽植一些花灌木、地被、宿根花卉以及水生花卉如鸢尾、菖蒲等,也可用锦熟黄杨、雀舌黄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组成图案式的植物景观或剪成不同造型来进行绿化美化。
另外,许多藤本植物都是很好的驳岸绿化材料,如地锦、凌霄等。
3.水面植物水面植物是水体绿化不可缺少的植物材料,可细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
水面植物的栽植不宜过密,要与水面的功能分区结合,在有限的空间留出充足的开阔水面展现倒影及水中游鱼。
南北水面植物的差别不是很大,有荷花、睡莲、萍蓬、菖蒲、鸢尾、芦苇、千屈菜等。
漂浮在水面和沉入水中的则以水藻类植物为主,如金鱼藻、狸藻、狐尾藻、欧菱、水马齿、水藓等。
水生植物配置艺术水体的植物配置,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姿态来组景和造景的。
淡绿透明的水色是各种园林景观天然的底色,而水中倒影呈现出另一番意境,情景交融,相映成趣,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平面的水通过配置各种树形及线条的植物,形成线条丰富的构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不同水生植物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参数比较
![不同水生植物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参数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a087d0c6c85ec3a87c2c53e.png)
不同水生植物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参数比较彭江燕 刘忠翰(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 昆明 650034)摘 要 本文对影响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几个主要的水生植物参数作了比较分析。
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水生植物的蒸散量、生物量、根密度和根长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水生植物的泌氧性能、碎石床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率、氮磷去除效果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有重要的影响。
实验选择的5种水生植物都能适应污水人工湿地的工艺条件,但须根据人工湿地水流类型,对实验的水生植物选择不同的方案。
关键词 水生植物 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1 前言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已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处理的实践中。
其中水生植物、特别是挺水植物已成为污水湿地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得恰当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
在已有的研究报道中[1],人工湿地的水生植物通常选用香蒲属(Typha spp)、普通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灯芯草(J uncus Spp.)、 草属(Scirpus spp.)和苔草属(Carex spp.)的有关品种,已建成的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也常见香蒲、水葱和芦苇。
在云南推广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技术,选用何种水生植物对改善水体水质更有积极作用,却还少有文献和相关研究报道。
本文旨在考虑云南的水生植物资源分布实际和种苗移植的技术要求,寻找适应于人工湿地条件下有较好的废水处理效果的地方品种,以满足在不同设计条件和出水要求对水生植物的选择。
2 材料与方法211 盆栽实验实验盆有二种规格。
多数直径为2616cm,高度3010cm,少数直径为2712cm,高4010cm,实验盆内外上釉、无排水孔。
盆内填装砂、碎石层厚度为2210cm或3010cm、碎石粒径一般在1~3cm。
为保证实验盆按不同停留时间排出处理的再生水,维持系统正常运行,在盆中埋设PVC塑料采样管。
采样管下端5cm处制作成带有3-5mm孔径的花管,外裹100目的尼龙网,用真空泵进行负压法排水。
湿地植物种植
![湿地植物种植](https://img.taocdn.com/s3/m/de6d05ae852458fb760b569f.png)
湿地植物种植水生植物的要以乡土植物品种进行配置为主。
水生植物尽管种类繁多,但切忌滥用。
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配置,以乡土植物品种进行配置为主。
在人工湿地建设时更应把握这个观点。
而对于一些新奇的外来植物品种,在配置前,我们应该参考其在本地区或附近地区的生长表现后再行确定,防止盲目配置而造成的施工困难。
1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园林植物的种植密度主要是由植物种类和景观要求决定,对于水生植物来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为片植、块植与丛植,片植或块植一般都需要满种,即竣工验收时要求全部覆盖地面(水面)。
笔者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来讨论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密度过大密度偏大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如斑茅(Sac-charumarundinaceum )、芡实(Eu- ryaleferox )、再力花(Thaliadeal-bata )、海寿花(Pontederiacolocasi-a )、红蓼(Pol ygonumorientale )、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 )、蒲苇(Cortaderi aselloana )、大慈姑(Sagittariasagittfolia )、薏苡(Coixlacrysine nsis)等。
如在某施工图苗木表中标注的种植密度:芡实25株/平方米,芡实一张叶子的直径可达1.5 — 2.0米,每株的营养面积在4平方米以上,如果按照上述设计,密度大了一百倍。
密度太大,不仅浪费苗木,而且由于植株的营养面积过小,种植后恢复时间延长,长势不良,同时形成通风条件差,光照也不好的环境,而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景观。
密度偏稀密度偏稀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小的水生植物。
尤其是莎草科(Cyperaceae )、灯芯草科(Jun-caceae )等叶子较小或退化成膜质、主要营养体和观赏部位都为直立茎(或称杆)的水生植物, 女口灯芯草(Juncussffusus )、旱伞草(Cyperusalternifoliusssp.flab el-liformis )等。
探析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配置及种植
![探析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配置及种植](https://img.taocdn.com/s3/m/f907b50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0.png)
- 157 -
湿地公若植物生长控制不合理,极易给其它 类型水生植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4 水生植物配置的优化 4.1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在建设与植物配置方面,选配植物遵循生态优先 规律。结合原来植物群落的构成模式与特点,优先选用 乡土植物,其成活率高,同时,引进部分适生外来植物, 丰富植物多样性,打造原生态的景观效果[1]。 4.2 根据生态习性,依势造型
水生植物群落常见模式为:(1) 物种多样化模式: 利用陆生植物、湿生植物、挺水植物等,打造有机和谐 的组合体,合理设置植物比例,形成层次与色彩丰富的 景观,构建生态水景。(2)优势种主导模式:一般来说, 优势种在整个水景中起主导作用,其作为景观的主要 组成部分,也是景观最具特色的部分。剩余为伴生物 种,发挥点缀的效果,例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类模式:通过配置大量沉水植物与浮水植 物,并点缀其它水生植物,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 2 A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现状
作者简介:管泽永(1985-),男,汉族,四川叙永人,本科,研究方向:园林设计。
- 156 -
2021 年第 12 期
现代园艺
园林应用
4.3.2 临海步道区域。此区域种植着槐叶萍,使得整个 水面更加亮丽,色彩感强,覆盖面积控制在 30%~40%。 4.3.3 浅水区。在配置植物时,选择睡莲科与泽泻科等植 物,或者形成单种群落,或者形成多种植物混合配植模 式。采取此配置方案,获得整体大并且连续的景观效果, 做到以量取胜,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植物配置方面,要 充分挖掘花色与香味等价值,从人们的视觉和味觉等感 官体验入手,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提升整体效果[2]。需要 注意的是,要做好水环境的源头治理,为保护好生态环 境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实践中打造小微湿地,发挥浮 水植物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利用水生生物,进行污水 净化处理,同污水处理系统共同发挥作用,达到最终的 目的。 5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与种植策略 5.1 水生植物的配置方法 5.1.1 地域环境。地球上的植物千千万万,不同地域的 植物类型与特点存在差异,植物的地域性很强。当种植 区条件发生变化时,将会给植物生长带来不同程度的 影响,配置水生植物时要遵循“以乡土植物为主、合理 搭配外来植物”的基本原则。若配置外来植物,必须做 好适应性与安全性的调查,采取调整种植地条件或者 改良品种等方式,使其能够适应种植区的环境,避免配 置不合理降低成活率[3]。 5.1.2 土壤条件。水生植物的生命要素中,土壤条件为 主要要素之一,占据重要地位。每种水生植物的生长需 求差异,对栽培土壤有着差异化要求,在配置植物时要 合理选择土壤。对于土壤贫瘠与沙化程度严重的沙土 条件,可选择睡莲与藻类水生植物等。对于土壤养分含 量很高且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可选择千屈菜与再力花 等。配置前做好土壤条件的调查与改良,为水生植物的 选择和生存提供有力支持,切实提高配置水平。 5.1.3 植物特性。湿地公园中配置水生植物要做到植物 选择与搭配的适宜性。需要调查植物特性,掌握生长特 性和植株型的大小等,保证色彩搭配和植株观赏风格 等达到协调一致,并且考虑植物景观是否可以与周围 景观融合[4]。根据植物的特性,保障植物生态要求得到 满足,同时考虑到美观性,突出整体特色。 5.1.4 水文特征。一般来说,湿地水深和水流特征对水 生植物的配置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种植地的水深程 度可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与繁衍,不同种类的植 物对生长需求存在差异。设计人员要做好植物情况调 查,掌握植物的特征,优化配置方案[5]。 5.2 水生植物的种植方法 5.2.1 种植季节。一般来说,水生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
浅谈湿地保护区的营林种植技术
![浅谈湿地保护区的营林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05ec97f680203d8cf2f24aa.png)
L i n y e y u a n y i湿地保护区主要职责是保护湿地内的生物多样化不被破坏,抢救和恢复濒危动植物,改善湿地保护区的环境,扩大湿地保护区的林地和植被面积,因此,应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开展营林种植,起到美化湿地、增加湿地植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作用。
由于营林种植的树种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还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本文阐述了湿地保护区的营林种植技术。
1、湿地保护区适种的树种湿地保护区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区内的气候、环境、土壤等自然条件也不相同,因此,适宜种植的树种也会有所不同。
根据湿地保护区积水较多、水分较大、土壤湿润、土壤多为砂质的特点,适宜湿地种植的多为柳树类、杨树类、松树类。
而无论是柳树、杨树还是松树,都有很多品种,而且特性也有所不同。
因此,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适当兼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种植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成材率高、又可以美化湿地保护区景色的树种,如垂柳、旱柳、云杉、落叶松、青杨、白杨、山杨等。
可根据湿地保护区的特点和需要进行选择,应尽量选择既适合当地种植,而且是当地湿地保护区内稀有的树种,有利于增加湿地保护区内的植物种类,提高湿地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
同时还要参照林地周边的环境,选择与周边植物和谐搭配,增添美感,不显突兀的树种。
2、营林地的选择及整理因湿地保护区有其特殊性,不适宜大规模的植树营林,选地的局限性也较大,往往不是林选地,而是地选林。
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营林地。
营林地确定以后,要对土壤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比如属什么土质、土壤水分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如何等等。
了解了林地情况后,要进行合理整地。
整地一般包括清除不适宜营林种植的灌木、杂草及其它杂物,根据土壤情况选择是否进行翻耕或翻耕深度。
沙土地因其土质疏松、通透性比较强,可不进行翻耕,而土壤密度大,比较黏重的土壤应在营林种植前进行一次深耕,深度应至少在20厘米以上,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土壤通透性、疏松性比较差的问题。
湿地植物配置
![湿地植物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e9d3313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5.png)
根据人工湿地类型配置植物
按照工艺类型配置植物
根据植物的特性配置植物
植物对水深的要求
植物的生长分蘖特性
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主要依据:
(一) 按照植物对水深的要求配置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必须要考虑植物对水深的适应性强弱。植物的水深适应性是常水位以下区域配置植物时的限制性因素。下面我们将植物的水深适应性介绍如下: (1)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对水深的适应性一般与植株高度有关。植株高大的适应水深能力较强,反之,能力较弱。但一般来说水深不能大于60cm,如芦苇、再力花、水葱等高大植物的水深可以达到50-60cm。藨草、花叶芦竹、香蒲、茭草等植株中等偏大的植物在40-50cm左右。还有如水鬼蕉、灯心草、黄菖蒲、花菖蒲等适应的水深在10-30cm不等。另外有些挺水植物非常有趣,如黑三棱当水深达到一定高度时,其叶片呈浮叶植物状。
表面流人工湿地
根据人工湿地类型配置植物
(一)表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方法
(1)做到水中、水面、水上植物的空间合理搭配
空间类型
种类搭配
水上
香蒲、菖蒲花叶芦竹、再力花、旱伞草、水生美人蕉、茭草、马蹄莲、梭鱼草、荷花、德国鸢尾、水葱、荻、芦苇等。水杉、落羽杉、池杉 、中山杉、垂柳、欧美杨等。
水面
凤眼莲、浮萍 、大薸、香菇草、睡莲、菱、水鳖、芡实、水雍菜等。
(4)陆生植物类型
① 草本类型:萼距花、苎麻、羽衣甘蓝、金盏菊、龙舌兰、虎耳草、萱草等。这些植物主要为一些景观植物,不耐淹水,因此可以搭配种植于潜流式人工湿地,也可以采用浮床栽培于表流式人工湿地或植物塘。
② 木本类型:木槿、木芙蓉、小叶女贞、夹竹桃、栀子花、八角金盘、法国冬青等。这类植物目前在国内应用很少,作者为了解决冬季植物问题利用的进行了陆生木本植物筛选实验,从结果来看,效果很好,很多木本植物不仅可以适应湿地环境,而且生长很好,因此这些植物可以在潜流式工湿地中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