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杂交育种技术实验

合集下载

小麦育种学小麦育种途径和方法

小麦育种学小麦育种途径和方法

2021/3/10
21
(二)、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恢复的研究和利用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CMS,主要通过小麦与异属、 异种间的核置换而产生的。其恢复基因主要来自提供 细胞质不育性的中(同质恢复系),也存在于其亲缘 物种和普通小麦中(异质恢复系)。
其中提莫非维小麦所导致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和其育性 恢复基因,是世界上迄今杂种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
杂交选育法:利用已有的恢复系与具有所需性状的品种或品系杂交,然 后从其后代中选育结实性良好而且兼具双亲优良性状的新恢复系。此法 比较简单,只需要一次杂交,可以育成多种类型的新恢复系,对所选恢 复系必须多次测交,检测其恢复力。
2021/3/10
27
恢复系的选育方法
测交筛选法:用已有的不育系为母本,广泛选用综合性状良好的许多品 种、品系为父本,进行测交,根据F1的结实率及综合性状表现,从而 选择其中育性恢复力强而综合性状优良的恢复系。用此法需要配制大量 的杂交组合,只有很少数能够达到要求。但也有可能选出个别优异的恢 复系。
2021/3/10
19
目前杂种小麦应该开展的工作
一是开辟新的不育细胞质源的研究; 二是扩大恢复源的研究; 三是杂种优势的研究 四是开拓产生杂种小麦新途径的研究 五是质核杂种的研究 六是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机理的研究。
2021/3/10
20
杂种小麦的产生途径
一是质核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 二是化学杀雄剂诱导雄性不育; 三是核基因不育性 四是核质杂种优势
2021/3/10
尽可能注意双亲的性 状水平,有利于优良品 系的选育。由于小麦许 多性状如产量、抽穗期 等都不同程度上属于数 量遗传的性状,而且它 们主要由许多具有加性 效应的基因控制。
6

我国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与实践

我国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与实践

我国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与实践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小麦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小麦育种方向必须进行创新与实践。

小麦育种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科技工作,对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小麦育种的现状出发,探讨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与实践。

一、我国小麦育种的现状在我国,小麦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居世界前列。

我国的小麦育种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面对日益增长的小麦需求,我国小麦育种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严重威胁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传统的小麦育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进行创新。

我国小麦育种必须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产量。

1. 遗传育种的创新遗传育种是小麦育种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杂交等方法,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为小麦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方法,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抗性和高产性的小麦品种。

我国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应该积极引入基因组学技术,提高小麦品种的遗传质量。

2. 抗逆性的提高3. 品质的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小麦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应该注重提高小麦的品质。

现代生物技术提供了多种方法,可以提高小麦的品质,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具有优良品质的小麦品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变小麦的蛋白质组成,提高小麦的食用品质。

我国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应该注重小麦的品质提高,提供更加优质的小麦品种。

三、小麦育种方向的实践除了进行创新,小麦育种方向的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

实践是检验理论成果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进行实践,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果。

小麦育种方向的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支持政府对小麦育种方向的实践提供了重要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小麦育种的资金投入,支持小麦育种机构的科研工作。

小麦杂交技术

小麦杂交技术

(三)小麦杂交技术
()选穗整穗
根据确定的杂交 组合, 组合,在母本群 体内选择典型、 体内选择典型、 健壮植株的主茎 刚抽出叶鞘、 穗(刚抽出叶鞘、 花药呈绿色) 花药呈绿色)
(三)小麦杂交技术
用镊子去掉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小穗,每穗留中部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 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 用镊子去掉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小穗,每穗留中部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
小麦杂交技术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 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通常自然异交 率极低,为了提高育种效率,促进品种间 率极低,为了提高育种效率, 的基因重组,进行小麦的人工有性杂交是 的基因重组, 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 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一、目的: 目的: 了解小麦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 了解小麦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 掌握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二)开花习性
小麦多数品种为开颖授粉, 小麦多数品种为开颖授粉,也有少数闭颖授 通常小麦抽穗2 天开花(有的当天就开花, 粉。通常小麦抽穗2-4天开花(有的当天就开花, 也有的抽穗10天才开花),小麦的开花昼夜进行 天才开花),小麦的开花昼夜进行, 也有的抽穗10天才开花),小麦的开花昼夜进行, 其开花的高峰期随地区、品种、当时温、 其开花的高峰期随地区、品种、当时温、湿度有 所差异。通常一天有两个高峰,上午8 11时 所差异。通常一天有两个高峰,上午8-11时,下 午约2 时开花最盛,小麦开花的最适温度18-23℃ 午约2-6时开花最盛,小麦开花的最适温度18-23℃, 最适相对湿度70-80% 最适相对湿度70-80%,小麦花粉在田间条件下的生 活力约20分钟 分钟。 活力约20分钟。
(二)开花习性
小麦的开花顺序,就全株而言先主穗后分蘖穗; 小麦的开花顺序,就全株而言先主穗后分蘖穗; 同一穗上,先中部的小穗,然后依次向上、向下 同一穗上,先中部的小穗,然后依次向上、 两端开放;就一个小穗而言,先基部第一朵小花, 两端开放;就一个小穗而言,先基部第一朵小花, 然后依次向上,全穗开花约3 然后依次向上,全穗开花约3-5天。 小麦开花时,鳞片吸水膨胀,迫使外颖张开, 小麦开花时,鳞片吸水膨胀,迫使外颖张开,同 时花丝迅速伸长并伸出颖片外,花粉囊破裂而散 时花丝迅速伸长并伸出颖片外, 一朵小花开花时间很短,大约15-20分钟 分钟, 粉,一朵小花开花时间很短,大约15-20分钟,开 花后花粉落在柱头上1 小时开始萌发。 花后花粉落在柱头上1-2小时开始萌发。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20-05-01作者简介:付聪,女,硕士,研究方向为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研究。

属的物种远缘杂交取得的成功结果。

而小麦与类主要优点是,科学地利用杂种优势使产量增加、生物和非生物抗逆性更高、产量稳定性增强。

在作为自交物种的小麦中,粮食产量的中亲杂种优121粮食科技与经济G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3 杂交小麦生产性能的预测在传统的小麦育种计划中,每年产生几千个自交系,应用多阶段选择程序可有效地鉴定优良基因型。

然而,优良杂交种的选择受到现有优良亲本中大量潜在的单交组合的影响,因此,对所有潜在的杂交组合进行现场评估是不可行的,这导致了对混合预测方法的强烈需求。

对于复杂的性状,如谷物产量,中亲性能只与杂交性能适度相关。

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预测杂交种性能,在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σ2特殊配合力效应)的方差占优势的情况下,预测杂交性能是准确的。

用90k SNP 芯片阵列印制的90个杂交种组成的小麦分析设计,研究了基因组选择预测杂交小麦产量的潜力。

这一交叉验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基因组选择在预测杂种小麦表现方面具有很高的潜力。

这一结果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这些研究通过对几个农艺性状的基因组选择来预测杂交小麦的表现。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证数据分析,以最终判断基因组选择模型在预测杂交小麦表现方面的前景。

4 结 论综上所述,小麦杂交育种面临的最紧迫挑战如下:(1)被直接用于小麦育种的小麦-近缘植物染色体易位系的比例较低;(2)大麦属、无芒草属、异形花属、棱轴草属、鹅观草属、拟鹅观草属和澳麦草属还未见与小麦杂交成功的报道;(3)开发稳定的杂交体系,降低杂交制种成本;(4)确定授粉能力的遗传结构,以基于知识改进优良品系间的异花授粉;(5)优化杂交小麦育种方案,包括确定全基因组预测方法在内的多阶段选择方案的规模;(6)开发小麦杂种优势库。

参考文献[1]陈勤,周荣华,李立会,等.第一个小麦与新麦草属间杂种[J].科学通报,1988(1):64-67.[2]刘成,韩冉,汪晓璐,等.小麦远缘杂交现状、抗病基因转移及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20,53(7):1287-1308.[3]翁跃进,董玉琛.普通小麦—顶芒山羊草异源附加系的创建和鉴定:I .小麦花药培养对创建普通小麦—顶芒山羊草异源附加系的作用[J].作物学报,1995,21(1):39-44.[4]王秀娥,陈佩度,周波,等.小麦-大赖草易位系的RFLP 分析[J].遗传学报,2001,28(12):1142-1150+1184.[5]高庆荣,刘保申,孙兰珍,等.K、V、A 型杂种小麦细胞质效应的比较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1998,18(4):1-3+9.135个亲本(红)的逆境敏感性指数分布感官评定/分0.200.150.100.050.00-10-5510杂种亲本。

小麦杂交技术

小麦杂交技术

小麦杂交技术小麦杂交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使小麦两个亲本杂交,获取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新品种。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

小麦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配对不同的亲本,利用雄性器官和雌性器官的互补作用,使其杂种后代形成新的遗传组合,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苗系(品种)。

小麦杂交的核心技术就是人工授粉。

小麦的花序由多朵小花组成,每一朵小花中都含有一对柱头和一对花药。

由于小麦的花药开放特别短,时间仅2~3天,以至于它只有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才能完成授粉。

小麦的杂交选择根据亲本的不同,可分为自交亲本间杂交和异交亲本间杂交。

自交亲本间杂交是指选用同一亲本的不同自交系中母本与父本异交,获得不同遗传型小麦种子的育种方式。

异交亲本间杂交是指选用不同亲本进行杂交,当其后代具有两个亲本的优良遗传性状时,就可以选育出各种优良的新苗系。

不同类型的小麦杂交育种技术因亲本组合和操作方法等不同而相关措施不同。

自交亲本间杂交步骤为:首先,按照种子生产要求选出自交系亲本进行种子养殖。

当父本花药裂开时,在花药内加入新鲜的母本花蕊。

授粉后小麦花轴处于“S”型时,可将花药挤压,取出无粉花药,以免影响后代品质。

异交亲本间杂交步骤为:首先,选择亲本株进行种植和搭架。

当父本花药裂开时,将开放的母本和父本雌雄花裂片一起放入花药内。

等母本花药裂开了,就可以将受精后的果实收割下来。

而为了保证孕异率,往往还会在授粉后的第二天加上一层粗口纱套在果穗上,以减少风吹,防止外来虫害。

在达芦等多种强异交作物中,为接受授粉的母本株体积因位于墙边,夏季温度过低,母本和接受授粉的花卉经常遭受中式茶馆损坏,授粉率很低。

因此,在进行杂交时,需调整母本株的体积和位置,增加授粉率并提高后代继承率。

综上所述,小麦杂交育种技术对于培育小麦新品种、提高小麦产量、提高小麦品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加上新技术的不断升级完善,小麦种业的发展将更加引人注目。

实验田小麦育种实验报告(3篇)

实验田小麦育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在实验田开展了小麦育种实验,旨在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二、实验目的1. 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良小麦品种。

2. 探讨小麦育种技术,为我国小麦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用小麦品种为我国常见的冬小麦品种,包括济麦20、淄麦12、烟农19、济麦19、莱州95021、山农664、泰山21号、邯6172、汶农5号、临麦2号、山农优麦3号、山农优麦2号、烟农19号、烟农18号、鲁麦21号等。

2. 实验方法(1)品种筛选:在实验田内,将不同品种的小麦进行种植,观察其生长状况、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等指标,筛选出优良品种。

(2)杂交育种: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进行杂交,以期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3)单倍体育种: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的方法,快速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小麦新品种。

(4)田间试验:对育种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其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品种筛选在实验田内,经过观察和比较,筛选出以下优良品种:(1)济麦20: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2)淄麦12: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3)烟农19: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4)济麦19: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2. 杂交育种通过对济麦20、淄麦12、烟农19、济麦19等品种进行杂交,获得了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经过田间试验,筛选出以下优良杂交组合:(1)济麦20×淄麦12: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2)济麦20×烟农19: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3)济麦19×淄麦12: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3. 单倍体育种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的方法,获得了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小麦新品种。

小麦杂交育种实习报告

小麦杂交育种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小麦杂交育种实习旨在使学生了解小麦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操作流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小麦杂交育种的基本技术,为今后从事农业科研和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1. 小麦杂交育种基本原理(1)遗传学基础:了解小麦遗传规律,包括基因分离、自由组合、连锁等。

(2)育种目标:明确小麦杂交育种的目标,如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等。

(3)亲本选择: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

2.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1)亲本选择与配对: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合理配对。

(2)杂交技术:采用人工杂交法,将亲本的花粉授粉到另一亲本的柱头上。

(3)种子收获与播种:杂交后的种子进行收获、干燥、脱粒等处理,然后播种。

(4)田间管理:对杂交后的小麦进行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5)选优去劣:对杂交后代进行观察、记载,筛选出优良个体。

3. 实习操作(1)亲本选择与配对: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合理配对。

(2)人工杂交:采用人工杂交法,将亲本的花粉授粉到另一亲本的柱头上。

(3)种子收获与播种:杂交后的种子进行收获、干燥、脱粒等处理,然后播种。

(4)田间管理:对杂交后的小麦进行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5)选优去劣:对杂交后代进行观察、记载,筛选出优良个体。

三、实习成果1. 完成了小麦杂交育种的基本操作,掌握了杂交育种技术。

2. 观察并记录了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情况,筛选出部分优良个体。

3. 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农业科研和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实习体会1.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小麦杂交育种的重要性,以及育种过程中亲本选择、杂交技术、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密切关系。

2.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筛选杂交后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与同学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育种学实践实验报告(3篇)

育种学实践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育种学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育种学的研究和实践日益受到重视。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育种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验目的1. 理解育种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种子采集、保存和鉴定技术。

3. 学习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育种方法。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作物种子:小麦、水稻、玉米等。

- 育种工具:放大镜、剪刀、镊子、试管、酒精灯、显微镜等。

- 化学试剂:盐酸、酒精、碘液等。

2. 仪器:- 种子发芽箱- 电子天平- 显微镜- 培养皿四、实验步骤1. 种子采集与保存- 采集成熟作物种子,注意选择无病虫害、饱满的种子。

- 将种子置于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保存。

2. 种子鉴定- 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 使用显微镜观察种子内部结构。

3. 杂交育种- 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配制杂交组合。

- 收集杂交后代,进行田间种植和观察。

4. 诱变育种- 使用化学试剂对种子进行处理,诱发变异。

- 收集变异后代,进行田间种植和观察。

5. 数据记录与分析- 记录种子发芽率、生长状况、产量、品质等数据。

-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育种方法的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种子发芽率:本实验中,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种子发芽率均在90%以上,说明种子质量较好。

2. 杂交育种:通过杂交育种,得到了一些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如抗病性、产量等。

3. 诱变育种:部分处理后代的性状发生了变异,如株高、叶片颜色等。

4.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六、实验结论1. 育种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2. 种子采集、保存和鉴定技术是育种工作的基础。

3.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的有效方法。

小麦杂交育种的科学原理

小麦杂交育种的科学原理

小麦杂交育种的科学原理小麦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是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小麦种植面积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减少,对小麦产量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通过育种手段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成为世界各国农业科学家和育种人员探讨的突出问题。

其中,小麦杂交育种技术就成为了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小麦杂交育种概述小麦杂交育种是一种利用不同小麦品种间的杂交优势,通过加快育种进程,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育种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杂交种群间的遗传互补性,通过组合不同基因型的优良性状,发掘和利用潜在遗传变异,从而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杂交育种,通常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1.亲本选择:选择优良的亲本,并使其成熟同一条件下,评估其产量和品质指标;2.杂交组合: 根据亲本优劣相结合原则,选取不同亲本进行杂交组合;3.F1代筛选:对F1代进行生物学性状、细胞核数目等指标的筛选;4.后代分离:在后代中进行性状的可变性和遗传性分析,选取良好的单株进行多年系统选育;二、小麦杂交育种的优点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小麦杂交育种具备以下优点:1.亲本间的遗传互补性:不同亲本间具有互补性,通过杂交可以产生优良后代,进而提高育种效果。

2.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小麦杂交育种可以利用亲本的遗传多样性,使后代中出现重要的遗传变异,还可以起到修复亲本弱势基因的作用。

3.表现型多样性的筛选:通过多年的杂交、后代分离和筛选,筛选出的高产和高品质品种的表现型多样性显著,为适应不同地理环境和种植条件提供了可能。

三、小麦杂交育种中需注意的问题虽然小麦杂交育种技术存在着显著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花粉数目的限制:小麦花粉数量较少,花期和花药成熟不同,花期短,花粉活力低,因此容易导致杂交育种失败。

2.杂交后代的表现:由于杂交后代中存在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等基因遗传方式的影响,以及剂量效应、遗传环境互作等影响,使得杂交后代表现与亲本存在一定差异。

【实验】作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作物学实验报告

【关键字】实验作物学实验报告篇一:作物栽培学实验报告小麦生长分析不同播期小麦幼苗的生长分析摘要:生长分析是指通过定量测定来分析生长过程。

作物的干物质生产和积累是通过作物的生长过程实现的。

生长既能描述植物大小的不可逆性,还能描述数量的变化,如用重量表示,干物重即是干物质生产量的指标,作物生长过程中,植株个体和群体生物产量的增长与增长速度、光合器官生产的干物质能力等有关。

对作物进行生长分析时,主要通过相对生长率(RGR)、净同化率(NAR)、叶面积比率(LAR)、比叶面积(SLA)等数据的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结论。

关键词:生长分析、干物质、光合器官、生长率、净同化率、叶面积比率、比叶面积、作物生长率、叶干重比一、目的意义运用生物观察法和作物生长分析法分析植株的物质积累、转运、分配情况及其与叶片、株高、叶面积等植物学形态特征的关系。

通过本实验,要求既要掌握作物生长分析方法,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培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2·1 光合器官性状2·1·1叶面积指数(LAI)2·1·2叶面积比率(Leaf Area Rate,LAR):表示作物单位干重的叶面积,即叶面积对植株干重之比。

LAR?L2?L1L1nw2?1nw1?? Ww2?w11nL2?1nL1单位为米2/克。

2·1·3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 表示单位叶重的叶面积,可反映出叶片的厚度L(LW 为叶片干重) SLA?Lw2·2干物质生长指标2·2·1干物质积累动态2·2·2干物质分配特征2·2·3相对生长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 表示单位重量干物质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

作物干物质的增长是在原有物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原来株体越大,其生产的效能就越高,形成的干物质就越多。

小麦育种学-小麦育种途径和方法

小麦育种学-小麦育种途径和方法

二、杂种小麦的选育
(一)杂种小麦产生的途径及其研究概况

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望成为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1951年木原均首先报道,将普通小麦的细胞核导入尾状山羊草(Ae.caudata L.)的细胞质中获得了普通小麦的雄性不育系。 1962年美国Wilson和Ross报道了提莫菲维小麦(T.timopheevii Zhuk)的细胞 质与普通小麦的核互作可导致完全和稳定的雄性不育,且对植株的生长发育 无明显的不良作用。
杂种优势的预测:用保持系和恢复系不完全
双列杂交方式是当前测定亲本配合力比较简
易可行的方法。另外可以采用一些生理生化
指标来预测杂种优势的大小,避免配制杂交
组合的盲目性。如线粒体互补、同工酶谱带
互补等。
制种问题:主要在防杂保纯。一般制种区的
隔离范围在100~200m以上较有保证。
Wilson认为最好的办法是选育可以作为常
恢复系的选育 育性恢复力高而稳定,这是首要的选育指标 从外观形态上,恢复力与花药性状有关,有 学者主张把花药长度和花粉的数量作为早代 恢复基因存在的外观指标。花药的充分外露 是最有用的选择指标 用不育系进行测交是最准确的。
恢复系的选育 综合性状优良,其综合性状需要接近于或达 到推广的常规品种的水平 。 制种性状良好,开颖开花,花药大,花粉多。
1、T型杂种小麦三系的选育、组配、制种及存在问题
T型不育系与保持系的选育
育性:不育系的不育性持久而稳定 育性易于恢复 不育性持久而稳定:保证不育系及杂种种子纯度的前提 。 易恢复性:选育一个易恢复的不育系与选育一 个恢复力强 的恢复系同等重要

丰产性和综合性状的要求:必须具备对本地 区适应性良好、农艺性状符合本地区要求、 产量潜力高、抗性好等,并具有良好的配合 力。 异交性:不育系应具有较好的接受花粉的能 力。接受花粉能力强的表现为,柱头充分外 露,表面积大,存活时间长,开颖时间长, 开颖角度大等

小麦杂交育种

小麦杂交育种

后代筛选与鉴定
3.2 后代鉴定
筛选出的后代需要通过田间鉴定来进行真实性的验证。 田间鉴定包括对植株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适应性 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根据鉴定结果,对后代进行分类 和标记,淘汰不良个体
新品种的审定与推广
4
新品种的审定与推广
4.1 新品种审定
经过筛选和鉴定后,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需 要经过相关部门进行审定。审定一般由农业 主管部门或专业育种机构进行,审查新品种 的性状是否符合育种目标,是否具有推广价 值等。通过审定的新品种可以获得品种权保 护和推广资格
-
XXXX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x
时间:20XX.XX.XX
杂交亲本的选配
1
杂交亲本的选配
1.1 明确育种 目标
在进行小麦杂交育种 前,需要明确育种目 标,例如:希望新品 种具备抗病、抗虫、 抗逆、高产、优质等 哪些方面的性状。根 据育种目标,选择相 应具有优良性状的亲 本品种
杂交亲本的选配
1.2 亲本品种的选配
选择具有与育种目标相符合的优 良性状的品种作为亲本。亲本应 具备良好的遗传基础,且具有相 对的稳定性。此外,亲本的生长 周期、株高、适应性等方面也需 要考虑。一般而言,选择具有不 同地理来源、不同生态类型、不 同遗传基础的品种作为亲本,能 够增加后代出现优良性状的 新品种推广
审定通过的新品种可以进入推广 阶段。在推广过程中,需要注意 合理布局种植区域,确保新品种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稳定表现 优良性状。同时,加强新品种的 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培训,提高 农民对新品种的认识和种植技术 水平。此外,还需要对新品种进 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 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注意事项
5.3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伦理道德规范

种麦子的实验报告

种麦子的实验报告

种麦子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种植条件对麦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探究最佳种植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2. 实验步骤2.1 实验材料准备选取相同品种的麦子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并进行清洗和处理,确保种子的纯净度和活力。

2.2 种植条件设置1. 土壤选择:选取具备良好透气性和肥力的土壤作为种植基质。

2. 水分供应:分为三组实验,分别为充足水分组、中等水分组和缺水组。

3. 阳光照射:控制麦田的光照时间和强度,确保每组实验的光照条件相同。

2.3 实验过程1. 各组实验条件下,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种子,均匀撒播在预先设计好的试验田上。

2. 定期浇水,并记录每组实验中的降雨量,保持水分供应的差异。

3. 使用相同的农药和肥料控制各组实验的病虫害和养分供应,以确保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的最小化。

4. 定期监测和记录各组实验中麦子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茎叶数、颜色等指标。

2.4 实验结果统计与分析在收获季节,将各组实验区域的麦子收割,并记录每组的产量和质量等数据。

然后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各组实验的差异,并得出结论。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得到如下结果:3.1 不同水分组的比较充足水分组的麦子生长最好,颜色翠绿、茎叶较多且高度较高,产量也明显高于中等水分组和缺水组。

中等水分组的麦子也具备较好的生长状况,但相较于充足水分组略有差距,在不同指标上有一定的差异。

缺水组的麦子生长迟缓,颜色偏黄,茎叶数较少,产量显著降低。

3.2 光照对麦子生长的影响各组实验之间的光照条件基本相同,因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差异影响较小。

4. 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与建议:1. 麦子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充足的水分供应是保证麦子正常生长和高产的关键因素。

2. 在水分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麦子的生长状况和产量较好。

3. 对于不同的气候和地区,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调整给水量,保证麦子生长所需的水分。

4. 麦子生长受光照条件的影响较小,但适当的阳光照射仍然对麦子的生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麦杂交技术实验报告

小麦杂交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小麦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小麦杂交实验的操作流程。

3. 通过实验,提高对小麦遗传育种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小麦杂交技术是利用人工控制小麦的花粉传递,使不同品种或不同基因型的小麦杂交,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由于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极低,因此人工杂交是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不同品种的小麦种子- 50%的酒精- 70%的酒精- 碘液- 纱布- 小镊子- 玻璃棒- 纸袋- 镜子- 去雄工具(如去雄剪)2. 实验仪器:- 实验室显微镜- 移液器- 低温冰箱- 培养皿- 烘箱- 遮光布四、实验步骤1. 种子处理- 将不同品种的小麦种子浸泡在50%的酒精中,消毒10分钟。

- 用70%的酒精冲洗干净,沥干水分。

2. 去雄- 将处理好的小麦种子均匀撒在培养皿中。

- 使用去雄剪去除雄蕊,注意不要损伤雌蕊。

3. 授粉- 将不同品种的小麦花粉收集在纸袋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均匀。

- 用镊子取适量花粉,轻轻涂抹在去雄后的雌蕊上。

4. 套袋- 用纸袋将授粉后的小麦植株套住,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5. 观察与记录- 观察小麦植株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结实率、籽粒性状等数据。

6.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杂交组合的性状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结实率- 通过观察记录,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存在差异。

其中,杂交组合A的结实率最高,为85%;杂交组合B的结实率为70%;杂交组合C的结实率为60%。

2. 籽粒性状- 对不同杂交组合的籽粒性状进行观察,发现杂交组合A的籽粒形状、大小、颜色等性状与亲本存在较大差异,说明杂交组合A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3. 抗病性- 通过观察记录,不同杂交组合的抗病性存在差异。

其中,杂交组合A的抗病性最强,未出现病害症状;杂交组合B的抗病性次之,出现少量病害症状;杂交组合C的抗病性最差,出现较严重的病害症状。

小麦杂交育种程序及杂交后代选择技术

小麦杂交育种程序及杂交后代选择技术

4、品种比较试验
该圃播种的材料是由鉴定圃升级的材 料及对照品种。 料及对照品种。目的是对选育出来的 品系进行产量及主要特性的准确鉴定
5、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区域试验、
经过品比试验证明确实优良的品系, 经过品比试验证明确实优良的品系,在 大面积推广应用之前, 大面积推广应用之前,必须进行品种区 域试验、 域试验、生产试验及良种良法配套的栽 培试验。 培试验。 经品种审定定名后,即可在生产上推广。 经品种审定定名后,即可在生产上推广。
(二)小麦杂交低世代(F1、F2代) 小麦杂交低世代(F 的主要工作
1、单交杂种一代(F1) 用两个 纯系品种杂交所得的第一代。
同组合内(特别是单交组合 特别是单交组合)植株间是一 因F1同组合内 特别是单交组合 植株间是一 致的杂合体,故不进行单标性状(如抽穗期 抗病性、抗逆性等)淘 如抽穗期、 主要目标性状 如抽穗期、抗病性、抗逆性等 淘 汰不良组合,并参照亲本性状去除假杂种。 汰不良组合,并参照亲本性状去除假杂种。调查 重点放在F 性状表现是否综合了父母本优点, 重点放在 1性状表现是否综合了父母本优点,并 根据育种目标, 合双亲表现,决定组合的取舍。 根据育种目标,结合双亲表现,决定组合的取舍。 因条件和要求不同, 因条件和要求不同,可以以组合为单位将组合内 单株混收,也可以以单株为单位分别收获。 单株混收,也可以以单株为单位分别收获。
(三)小麦杂交高世代(F3~F5)系谱 小麦杂交高世代(F 育种法的主要工作 1、F3的选择:
F2的一个单株,在F3便种成一个系统。F3的系统 的一个单株, 便种成一个系统。 间差异明显,系统内单株间仍有分离。 间差异明显,系统内单株间仍有分离。F3以选 优良单株为主, 优良单株为主,以系统为单位分单株收获并脱 下年度分单株播种。 粒,下年度分单株播种。F3内特别优良且一致 的系统可以在选出优良单株后, 的系统可以在选出优良单株后,整系混株收获 脱粒,下年进行早期后裔产量比较 脱粒,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实验四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2.“小麦捻调穗”杂交法
主要特点是授粉在隔离袋中进行。简便省时、质量高。 杂交步骤如下:
(1)整穗去雄:(同普通法)
实验四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2)授粉前父本穗的处理:
选择中上部小花的花药即将伸出的父本穗,然后进行剪 颖处理,把剪过颖的父本穗剪断,插在土中,在阳光下晒 2-3分钟,既有花药伸出颖壳即将散粉时,进行授粉。
实验四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2)授粉前父本穗的处理:
实验四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3)授粉:
用剪刀将纸袋的上端剪开,然后将经过上述处理的父本穗移
至袋口上方,一手撑开纸袋口,一手小心将父本穗剪口朝下倒过 来,插入纸袋中旋转,使花粉自然落到每朵花的柱头上,授粉完 毕后将纸袋伤口折叠夹住,并挂纸牌。
实验四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实验四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三、所需用品和操作方法 用品:试验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镊子、剪刀、70%的
酒精、透明纸袋、纸牌、回形针。
实验四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㈠操作方法 1. 普通法 (1)选穗整穗
根据确定的杂交 组合,在母本群体内 选择典型、健壮植株 的主茎穗(刚抽出叶 鞘、花药呈绿色)
实验四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每朵小花自外向里有外颖、内颖各1片;鳞片2个;雄蕊(花丝、花 药)3个;雌蕊(子房、柱头、花柱)1个,呈羽毛状分裂。外颖顶端有 芒或无芒
小麦属复 穗状花序,由 许多互生的小 穗组成,小穗 基部着生两个 护颖和3-9朵 小花,但正常 发育的都是基 部的2-5朵小 花,小穗上部 的小花往往退 化。
每朵小花自 外向里有外颖、 内颖各1片;鳞 片2个;雄蕊 (花丝、花药) 3个;雌蕊(子 房、柱头、花 柱)1个,呈羽 毛状分裂。外 颖顶端有芒或 无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实验
㈡开花习性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小麦多数品种为开颖授粉,也有少数闭颖授粉。 通常小麦抽穗 2-4天开花(有的当天就开花,也有的 抽穗 10 天才开花),小麦的开花昼夜进行,其开花 的高峰期随地区、品种、当时温、湿度有所差异。 通常一天有两个高峰,上午 8-11时,下午约2-6时开 花最盛,小麦开花的最适温度 18-23℃,最适相对湿 度 70-80 % , 小麦花粉在田间条件下的生活力约 20 分 钟。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去雄工作应从穗的一侧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去完一侧再进 行另一侧,不能遗漏.
去雄时如发生花药破裂(或花药呈黄色)这朵花应剪 去,应用酒精擦净镊子,以免发生串粉现象.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去雄完毕,即刻套袋隔离.
套袋完毕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挂号标牌
实验
⒊授粉: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在去雄后1-3天内进行授粉,结实率较高。授粉以 上午8时以后(8-11时)4时以前开花较盛时为宜,授 粉前先检查柱头有无损伤。如柱头已呈羽毛状分叉、 有光泽,表明正是授粉适期。采集成熟的父本花粉 (花药金黄色,有花粉散出)于小杯(或纸上)中, 然后立即用授粉器(将花粉)依次放入每朵去雄的花 内,全穗授粉后将纸袋套好,牌上写上父本名称,授 粉日期,10天后将纸袋去掉。
实验
一、目的: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了解小麦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 掌握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实验
二、内容说明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通常自然异交率极低,为了提高 育种效率,促进品种间的基因重组,进行小麦的人工有性杂 交是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
㈠小麦的花器构造 小麦属复穗状花序,由许多互生的小穗组成,小穗基部 着生两个护颖和3-9朵小花,但正常发育的都是基部的2-5朵 小花,小穗上部的小花往往退化。 每朵小花自外向里有外颖、内颖各1片;鳞片2个;雄蕊 (花丝、花药)3个;雌蕊(子房、柱头、花柱)1个,呈羽 毛状分裂。外颖顶端有芒或无芒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三、所需用品和操作方法
1. 用品 试验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镊子、剪刀、 75%的酒精、透明纸袋、纸牌回形针、小杯。
实验
㈠操作方法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1. 普通法
(1)选穗整穗
根据确定的杂 交组合,在母本群 体内选择典型、健 壮植株的主茎穗 (刚抽出叶鞘、花 药呈绿色)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⒉授粉:
将中部1-2个小穗剥开见到其花药变黄而未开 花的父本穗,从其基部第二节剪下(2-3个父本 穗),将父本穗插入缚在竹竿上的瓶子中(瓶中 盛有水,如瓶太低可想法掂高)。使父本穗均匀 围绕母本穗(父本穗要略高于母本穗,这样有利 于自由授粉),并细线轻轻捆住,然后套上一个 大纸袋即可,这样利于父本穗开花时便将花粉散 在母本柱头上(见下图)。
实验
㈡“捻穗”杂交法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主要特点是授粉在隔离袋中进行。简便省时、 质量高。 杂交步骤如下: ⒈整穗去雄: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先去雄(方法如前述),后剪芒和颖,剪去的颖壳大约 占整个的1/3-1/2,已不伤柱头为度。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⒉授粉前父本穗的处理:
选择中上部小花的花药即将伸出的父本 穗,然后进行剪颖处理,把剪过颖的父本穗 剪断,插在土中,在阳光下晒2-3分钟,既 有花药伸出颖壳即将散粉时,进行授粉。
实验
⒊授粉: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用剪刀将纸袋的上端剪开,然后将经过上述处理 的父本穗移至袋口上方,一手撑开纸袋口,一手小 心将父本穗剪口朝下倒过来,插入纸袋中旋转,使 花粉自然落到每朵花的柱头上,授粉完毕后将纸袋 剪口折叠夹住,并挂纸牌。
实验
㈢父本移植法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⒈整穗去雄:与普通法相同(略)
用镊子去掉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小花每穗 留中部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用镊子将小穗的上部小花去掉,只留基部外侧 两朵发育好的小花.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全穗约留20朵左右小花
实验
⒉麦穗,用食指轻压外颖 的顶部使内外颖分开,右手用镊子插入内外颖的合缝里,轻 轻镊出三个雄蕊(注意:不要夹破花药和碰伤柱头).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实验
四、作业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⒈有性杂交过程中应注意那些事项 ? 比较几种不同杂交 法的优缺点和异同点。 ⒉捻穗法为什么要先去雄后剪颖? ⒊填写下表:
组合 1 2 3 4 5 6 7 8 9 去雄日期 授粉日期 授粉小花数 结实小花数 结实率%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小麦的开花顺序,就全株而言先主穗后分蘖穗; 同一穗上,先中部的小穗,然后依次向上、向下 两端开放;就一个小穗而言,先基部第一朵小花, 然后依次向上,全穗开花约3-5天。 小麦开花时,鳞片吸水膨胀,迫使外颖张开, 同时花丝迅速伸长并伸出颖片外,花粉囊破裂而 散粉,一朵小花开花时间很短,大约15-20分钟, 开花后花粉落在柱头上1-2小时开始萌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