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盛世汴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3 回到古代--盛世·汴梁 (教学设计)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认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古代城市的风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美术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清明上河图》简介,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绘画艺术。
2. 新课:分析《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学习线条和色彩的表现方法。
3. 实践:学生动手绘制古代城市风景画,体验创作过程。
4.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古代城市风景。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古代城市的风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示范作品。
2. 学具:绘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绘画艺术,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
2. 新课:分析《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学习线条和色彩的表现方法。
3. 实践:学生动手绘制古代城市风景画,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清明上河图》2. 内容:- 艺术特点:精细的线条、丰富的色彩、生动的人物、独特的构图。
- 表现方法:线条勾勒、色彩渲染、明暗对比、细节描绘。
3. 教学目标、重难点、过程、评价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古代城市风景画。
2. 作业要求:线条流畅、色彩丰富、构图合理、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古代城市风景。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创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美术表现力。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八年级美术教案:第五课盛世汴梁1
第五课盛世.汴梁教学时间:第1课时/共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的风俗画,是一幅高度客观而又写实的作品,也是画家张择端存世仅见的一幅精品。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教材由一群人在欣赏《清明上河图》长卷,寻找其中的秘密为介入点,通过欣赏者的对话吸引学生对此画展开探索。
教材加长的篇幅展示了《清明上河图》的全貌,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认识。
在此基础上,教材选取了画作的几个局部,如“城门”、“虹桥”“沿河街道”“孙羊正店”让学生重点赏析,拉近学生与画面的距离,构建了以整体→分段→局部→整体为一系列的欣赏过程,也就是先整体地欣赏画卷,然后再分组分段观察局部经典的细节,最后整体回顾并感知,使学生真正了解画的内容及其历史价值。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学习基础,如美术语言:构图、透视(焦点透视)以前美术教学中都涉及到。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学习到“中国人物画”,七年级下册学习到“中国花鸟画”能初步用美术语言表达分析作品。
在这个基础上介绍《清明上河图》艺术语言的时候再运用对比手法很容易理解。
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同时在思想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而本课的内容偏重分析,理性较强,这个时候将教学内容与家乡文化和生活体验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演绎,讲解,探索的过程中来,借助多媒体课件鼓励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从而完成知识的“认知—理解—内化”的过程。
考点分布 1.《清明上河图》①作者:张择端②时代:北宋③画种:中国画④内容背景:画的是北宋汴梁城外东南七里的一段汴河风光。
此画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构成及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
2.中国画传统的装裱形式有卷、轴、册、镜片等。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分析、探究,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
第5课 盛世·汴梁-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5课盛世·汴梁-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汴梁盛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了解苏州画派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3.能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苏州画派的独特魅力;4.能够理解文人画的审美特点,培养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汴梁盛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了解苏州画派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3.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苏州画派的独特魅力。
难点:1.理解文人画的审美特点;2.能够体现苏州画派的独特艺术风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盛世·汴梁-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2.师生互动,从学生的生活、校园环境等身边入手,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情感认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氛围。
2. 讲解和示范1.介绍汴梁盛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变化以及艺术的繁荣;2.介绍苏州画派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苏州画派的艺术流派、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3.示范苏州画派的表现手法,介绍线条、色彩等表现方式,并让学生了解苏州画派的独特魅力。
3. 学生练习和巩固1.学生根据老师示范和介绍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练习;2.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反思和提高。
4. 小结和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和建议;2.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和归纳,让学生把所学内容系统化和总结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1.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敏捷;2.教师讲解清晰易懂,配备恰当;3.学生练习和巩固良好,创作表现出色;4.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讲解得到学生积极反馈和认同。
五、作业布置1.阅读有关于文人画的书籍,了解文人画的艺术思想和审美特点;2.进一步练习苏州画派的表现技巧,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创作;3.课外参观美术馆或画展,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和技巧。
六、教学资源1.展示板、白板、笔记本电脑等;2.与苏州画派相关的绘画作品、历史文献、美术馆藏品等;3.与文人画相关的艺术书籍、画论、画家作品等。
第5课 盛世·汴梁-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5课盛世·汴梁-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2.了解地方流派的典型代表——苏州画派,及苏州画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3.通过学习苏州画派的作品,了解其特点和特色,掌握绘画语言和表现手法;4.提高绘画技法,丰富绘画体验。
教学重点1.了解苏州画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2.掌握苏州画派的特点和特色;3.学会使用苏州画派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苏州画派的表现手法和特点的理解;2.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老师简要介绍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同时提高学生的兴趣。
核心教学(70分钟)1.介绍苏州画派的典型代表及代表作。
> * 苏州画派的典型代表:赵伯驹、钱选、沈尹甲、董其昌。
> * 苏州画派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等。
2.分析苏州画派的特点和特色,如突出表现画面意境、讲究绘画技法、注意线条质感等。
3.介绍苏州画派的表现手法,如墨画、写意、批贴等,同时结合一些典型作品进行剖析。
4.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如使用苏州画派的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练习与总结(15分钟)1.学生进行练习,老师逐一点评,及时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2.老师结合所学知识,对苏州画派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苏州画派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了解苏州画派的特点和特色;2.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苏州画派的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3.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认识到苏州画派的特点和特色,并掌握了苏州画派的表现手法和绘画技法。
本课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绘画技巧,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挑战。
八年级美术上册《盛世汴梁》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掌握《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术语描述、分析、评价宋代画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宋代绘画风格的简笔画,锻炼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深入了解画作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
紧接着,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部分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画作的宏伟壮观。同时,提出问题:“这幅画作是如何描绘出宋代汴梁的繁华景象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讲授新知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幅画作的历史价值。
2. 分析《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线条、色彩等艺术特点,如:画卷采用连环式构图,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色彩丰富等。
3. 讲解画作中的细节,如人物、建筑、交通工具等,展示宋代社会风貌和民间习俗。
4. 通过对比其他宋代画作,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 《清明上河图》是如何表现宋代都市繁华的?
2. 画家张择端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技巧?
2. 通过学习《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发展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4.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自然、珍惜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章节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课本内容,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宋代绘画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盛世·汴梁
看似不统一的线条非常融洽的布置在画面中
颜色
•古朴沧桑带有一种岁月的痕迹
结构
疏密对比使画面形成了节奏感,弧线构图强化了画面的节奏感。
广阔而不粗疏, 缜密而不琐碎。
思考:宋人的生 活状态是怎样的?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如 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 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我最 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从透视、线条、色彩、结构等方面来研究此画的表现手法。
透视
• 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移 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不同立足点 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 上来。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 。 • 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才能把广阔的 场景画到狭小的长卷中。
• 线条
线条
《生活杂志》在1998年选出 过去一千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 远的一百件大事中: 第五十六件是中国宋代的饭 馆和小吃。
无论是交通、经济这些都足 以说明北宋的繁荣。在这些外在 的东西中、最能够体现北宋繁华 、热闹,最核心的灵魂是什么?
人
争 道
合力过大桥
出主意
• 设想一下,今天你穿越到了虹桥,你最愿 意参加什么活动?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 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 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 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 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 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 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 还有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有指指点 点地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忙碌着。 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把汗。这里 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 的是一个水陆交通的汇合点。
3 回到古代--盛世·汴梁 (教学设计)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社会生活,感受宋代建筑、服饰、饮食等方面的特点,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一幅关于宋代汴梁的画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践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激发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宋代社会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学习宋代建筑、服饰、饮食等方面的特点。
3. 分析宋代绘画作品,了解其表现手法及艺术特点。
4. 创作一幅关于宋代汴梁的画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宋代社会生活,掌握绘画表现手法,创作一幅关于宋代汴梁的画作。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宋代汴梁的繁荣景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宋代绘画作品、教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橡皮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宋代汴梁的繁荣景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宋代社会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宋代建筑、服饰、饮食等方面的特点。
3. 作品分析:展示宋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表现手法及艺术特点。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一幅关于宋代汴梁的画作。
5. 评价与总结: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1. 3 回到古代--盛世·汴梁2. 内容:宋代社会生活、绘画表现手法、作品创作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创作一幅关于宋代汴梁的画作。
2. 课后作业:收集更多关于宋代社会生活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堂实践,学生能够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运用绘画表现手法创作作品,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采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盛世汴梁
课题:盛世·汴梁主备人:雷阳学科:美术年级:八年级课型:综合·探究课时安排:总2课时此为第1课时教材分析:综合·探究学习领域最符合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也是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交流较多,讨论活动比较深入,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本课依据《清明上河图》,通过学生仔细观察、探究及部分地临摹这幅作品,使学生可以形象地了解北宋时期的城市面貌、当时各阶层人们的生活,以及商业、交通、建筑城防文化、服饰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还可以更好地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与分析《清明上河图》的画面。
第二课时是分组合作临摹《清明上河图》局部及评价。
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临摹是本课着重解决的问题。
力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相关知识,并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方式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探究,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探究作品局部,有意识地探究美术与社会的关联,掌握欣赏中国画的方法。
3、感悟艺术珍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养成保护文物、爱护文物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
教学难点:综合探究活动的设计及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二、探究分析1、欣赏视频多媒体播放动态的《清明上河图》2、分析问题多媒体展示:1)为什么手卷只有二十几厘米宽呢?2)欣赏《清明上河图》,你寻找到了哪些秘密?3)《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的街道和今天的街道有何相同的地方?4)中国画传统的装裱形式有哪些?5)《清明上河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哪些?3、学生讨论回答期间教师可以针对《清明上河图》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引导分析:从透视、结构、线条、色彩等方面研究。
3 回到古代--盛世·汴梁 (教案)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3 回到古代--盛世·汴梁教材版本: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下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代社会背景,认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2. 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研究《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
4. 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创作一幅以古代盛世为背景的作品。
教学内容:1.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2. 宋代社会风貌3. 学生绘画创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宋代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古代盛世。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个时期的绘画艺术达到了高峰吗?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画面内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细节,教师总结《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
3. 教师讲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在我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清明上河图》的风格,尝试创作一幅以古代盛世为背景的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
2. 教师组织学生互评,从绘画技巧、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3.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建筑、风景等细节,分析其表现手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宋代绘画的特点。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继续创作以古代盛世为背景的作品,运用所学知识表现人物、建筑、风景等。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
2. 教师组织学生互评,从绘画技巧、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盛世汴梁》说课稿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盛世汴梁》说课稿一、教材背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八年级美术上册涵盖了世界各个文明古国的艺术特色,其中包含中国宋代的绘画艺术。
本课时将介绍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中的《盛世汴梁》这一章节,通过学习宋代的绘画艺术,让学生了解汴梁繁荣时期的社会生活和艺术风格。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盛世汴梁》,学生能够理解宋代汴梁繁荣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艺术表现特点。
2.了解宋代绘画的题材和技法,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1.学习宋代绘画的题材和技法。
2.了解《盛世汴梁》所表达的社会生活和艺术风格。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 《盛世汴梁》简介《盛世汴梁》是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宋代汴梁城的繁荣时期。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了解汴梁城的城墙建设、市场经济、文人雅集等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和艺术追求。
2. 学习宋代绘画题材通过课堂讲解和呈现相关图片,学生将学习宋代绘画的题材,如山水、人物、花鸟等。
重点介绍画家将自然景物和人物生活巧妙结合的方式,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这些作品。
3. 学习宋代绘画技法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宋代绘画的传统技法,如水墨渲染、淡墨勾线、笔触变化等。
通过展示示范和实践操作,学生将了解这些技法的使用方法,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4. 分析《盛世汴梁》所表达的社会生活和艺术风格通过观察《盛世汴梁》中的插图和描述,学生将分析其中所表达的社会生活和艺术风格。
老师将引导学生思考画中的人物、街道、建筑等元素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宋代汴梁城的历史背景相对应。
五、教学手段和材料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及相关图片、视频资源。
2.老师准备好《盛世汴梁》的课本和教学指导书。
3.学生课本《盛世汴梁》。
4.绘画工具和相关纸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汴梁城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古代城市繁荣和绘画艺术的兴趣。
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汴梁城和宋代社会的背景知识。
盛世汴梁美术教案课件
盛世汴梁美术教案课件教案标题:盛世汴梁美术教案课件教学目标:1. 了解盛世汴梁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学习盛世汴梁时期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
3. 培养学生对盛世汴梁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盛世汴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盛世汴梁美术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
3. 盛世汴梁美术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盛世汴梁的壮丽景观和繁荣场景,引发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盛世汴梁与美术之间的联系。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盛世汴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等方面。
- 分析盛世汴梁美术的艺术风格,如写实主义、细腻表现等。
- 展示盛世汴梁美术的代表作品,如《清明上河图》等。
3. 欣赏与分析(20分钟)- 分组让学生观看盛世汴梁美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并让每组选择一幅作品进行欣赏与分析。
- 学生讨论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细节描绘等方面,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 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4. 创作实践(30分钟)- 提供素描纸、铅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让学生进行盛世汴梁美术的创作实践。
-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运用盛世汴梁美术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个性化的作品。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 教师总结盛世汴梁美术的特点和学生的创作成果,强调学生在创作中的收获和进步。
-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盛世汴梁美术,并提供相关资源和参考书目。
教学资源:1. 盛世汴梁美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素描纸、铅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3. 盛世汴梁美术相关的书籍或参考资料。
评估方法: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讨论、创作等)。
2. 学生对盛世汴梁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学生的创作作品和创作过程的表现。
3 回到古代--盛世·汴梁 (教案)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下册
3 回到古代–盛世·汴梁(教案)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下册课程目标1.认识汴梁盛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了解汴梁盛世的艺术成就和代表作品。
3.学习绘制汴梁盛世的建筑、人物、景观等。
教学重点1.汴梁盛世的历史与文化2.汴梁盛世的建筑与美学3.汴梁盛世的绘画与艺术教学难点1.整体理解汴梁盛世的历史和文化。
2.掌握汴梁盛世建筑、人物、景观等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3.理解汴梁盛世建筑、人物、景观等的美学价值。
教学准备1.教案PPT。
2.学生用品:铅笔、橡皮、素描纸、彩色笔、颜料。
3.根据教案需要准备图片、模型等资料。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短片向学生介绍汴梁盛世。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究汴梁盛世的产生原因和文化特点。
第二步:历史与文化1.根据教案PPT介绍汴梁盛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着重分析汴梁盛世的建筑、绘画和文学的发展,引领学生了解汴梁盛世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第三步:建筑与美学1.利用图片、模型、PPT向学生介绍汴梁盛世的建筑风格和美学特点。
2.分析建筑中的比例、对称、层次、色彩等要素,解析建筑美学的内涵和规律。
第四步:绘画与艺术1.分析汴梁盛世的绘画特点和代表作品。
2.利用实物、PPT向学生介绍汴梁盛世的景观和人物绘画,分析其中的构图、造型、线条、色彩等要素。
3.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表现汴梁盛世的建筑、景观和人物。
第五步:总结1.回顾课堂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汴梁盛世的理解程度。
2.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探究汴梁盛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和互动表现。
2.绘画作品表现和评析。
3.课后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
注意事项1.积极引导学生发言和思考。
2.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
3.学生绘画时需注意安全,防止颜料污染和过多碎屑废弃。
盛世汴梁教案
盛世汴梁教案第一篇:盛世汴梁教案(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5课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学习领域。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的风俗画,从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角度构建了艺术主题,是一幅高度客观而又写实的作品,是画家张择端存世仅见的一幅精品。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教材以清明上河图为摹本,引导学生探究美术与社会生活、美术与历史等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本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探究、部分地临摹这幅作品,可以形象地了解到北宋时期的城市面貌、当时各阶层人们的生活,以及商业、交通、文化、服饰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好的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认知:通过分析、探究,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
技能: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创造性临摹作品局部,有意识的探究美术与社会的关联,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情意:感悟艺术珍品的艺术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讨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
教学难点: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美和历史价值及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纸板盒、画笔、相关资料。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从竹箦交流节导入,发现汴梁根据图片以小组为单位把看到的信息进行整理用一句话简单描述。
生:略这就是当年繁荣和热闹的有着150万人口之多的世界第一大城啊!穿越千年的历史,走进“盛世〃汴梁” 1.走马观花穿越千年的历史,一起走进这“盛世〃汴梁”看看人们都在干什么…… 师生讨论交流2.清明上河图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之前,画家们凭借精湛的绘画技术使我们今天能得以看到,繁华的汴梁,他就是张择端,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就是他的长卷《清明上河图》全画长528.7厘米,高24.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盛世 汴梁
《盛世·汴梁》说课稿洛阳初级中学美术陆燕妮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盛世·汴梁》第一课时探究《清明上河图》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究”课,安排2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探究《清明上河图》,这是一幅表现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城市景观的画作,宋亡后这幅作品就被作为遗民寄托故国之思的珍贵图像纪念物保存了。
对于作品中林林总总的人物、建筑、各种活动场景,画家抓住了清明这一节日的特殊环节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有序地展开。
是画家张择端存世仅见的一幅精品,堪称风俗画和届画的典范。
第2课时学生用画笔探究画家的艺术表现风格,兼工带写,严谨细微。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的联系等,开展综合性的研究活动。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初二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去做,动口去表达对事物的认识,而且个别学生已经初步展现出理性思维。
而本课的内容偏重分析,理性较强,为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鼓励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从而完成知识的“认知—理解—内化”。
教学目标: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本课教师运用欣赏法、引导法帮助学生层层深入了解画作学法:学生运用欣赏法、观察法、合作探究法对画作展开探索研究。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从画面内容和结构的角度探索作品《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盛世汴梁,并重点分析画面的主体部分——虹桥险情,让学生体验画作的生活化,深入思考画家表现作品时透露出的深层次涵义。
过程与方法:师生共同欣赏、观察、探究作品,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出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古代艺术的精品的探索与赏析中,感受中华民族艺术的深厚博大,并培养起学生相互合作、积极探索、勇于思考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虹桥险情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中引发的社会问题的思考。
3 回到古代--盛世·汴梁 (说课稿)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下册
3 回到古代–盛世·汴梁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下册一、说教材本章节是《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下册》中的第三单元——“回到古代–盛世·汴梁”。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北宋时期盛世的文化氛围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本单元教材以北宋汴京(今天的开封)为背景,介绍了盛世的繁荣和特有的“诗、书、画”文化,使学生通过学习古代艺术的历史,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说教育目标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将实现以下教育目标:1.了解北宋汴京的繁荣和文化氛围,了解宋代绘画的发展历程;2.了解人物画、山水画以及花鸟画的特点,并解读其意境;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4.通过自己制作简单的画作,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了解人物画、山水画以及花鸟画的特点,分析其意境;2.学习宋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了解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3.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说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包括:1.分析人物画、山水画以及花鸟画的意境与表现手法;2.了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绘画艺术,准确把握艺术特点和风格;3.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画作。
五、说教学方法1.以图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图画展示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宋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了解人物画、山水画以及花鸟画的特点;2.教师示范,让学生模仿,通过锻炼手脑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3.利用互动教学,让学生思考和分析,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答题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六、说课时安排本单元可安排为1-2课时,具体课程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导入环节(10分钟)。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和简短的视频片段来让学生了解北宋盛世以及汴京的文化和艺术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答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盛世汴梁1
课题:盛世汴梁(1)课时:二课时授课年级:八年级课业类别:综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和评述法、欣赏法、演示法。
认知目标:通过分析、探究,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
操作目标: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探究、临摹作品局部,有意识地探究美术与社会的关联,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情意目标:感悟艺术珍品的艺术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临摹。
教学难点:综合探究活动的设计及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素描纸、画笔、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一、新课导入视频:国宝档案:2002年年末,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为期36天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观众如潮,盛况空前。
展品中,有一幅画特别受欢迎,观众要排四、五个小时的队才能欣赏到它。
什么样的画卷如此吸引人呢?它就是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
揭示课题:清明上河图二、新授课程(一)分析讨论阅读此画,我们会看到什么?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之前,有些绘画需要担当记录的功能,《清明上河图》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腻的笔法,真实地记录了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年~1125年)汴梁繁华热闹的景象,展示了汴河沿岸以及东角门里市区的风光。
(二)探讨交流《清明上河图》是对宋代汴梁盛世胜景的真实记录,其价值不仅在美术上,也是史学家、社会学家们宝贵的研究素材。
请同学们假定为不同身份的学者,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美术家——作者、绘画形式、绘画语言……史学家——城市的咽喉、热闹的沿河街道、繁华的大酒楼……社会学家——运输工具、房屋建筑、虹桥造型、烹饪厨灶……现代游客——厨娘、乞丐、出家人、骆驼、猴子……(三)欣赏感悟1. 美术家探究小组画家生平介绍,界画,风俗画介绍。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公元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
第5课盛世·汴梁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生活杂志》在1998年选出 过去一千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 远的一百件大事中:
第五十六件是中国宋代的饭 馆和小吃。
无论是交通、经济这些都足以 说明北宋的繁荣。在这些外在的 东西中、最能够体现北宋繁华、 热闹,最核心的灵魂是什么?
人
争 道
合力过大桥
出主意
• 设想一下,今天你穿越到了虹桥,你最愿 意参加什么活动?
建筑物: 硬朗、工整
人物、树木、水波: 圆润、随意、洒脱
看似不统一的线条非常融洽的布置在画面中
颜色
•古朴沧桑带有一种岁月的痕迹
结构
疏密对比使画面形成了节奏感,弧线构图强化了画面的节奏感。
思考:宋人的生活 状态是怎样的?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如果让 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我最向往 的朝代就是宋朝。”
从透视、线条、色彩、结构等方面来研究此画的表现手法。
透视
• 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移 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不同立足点 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 上来。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
• 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才能把广阔的 场景画到狭小的长卷中。
• 线条
线条
美术 八年级上 苏少版
盛世-汴梁
主讲教师 徐宏强 灌云县杨集初级中学
苏少版初中美术配套教学八年级上册课件
盛世·汴梁
12世纪 北宋 汴梁
盛世 汴梁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探究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 历史价值并能够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 分析作品的艺术美。
2.感悟艺术珍品,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 的热爱。
清明上河图
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在1:21的狭长的画幅上, 留下了这幅独一无二的风俗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世·汴梁》教学设计
附详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的风俗画,是
一幅高度客观而又写实的作品,也是画家张择端存世仅见的一幅精品。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美术作品不是孤立的,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
本课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引导学生探究美术与社会生活、
美术与历史等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探究,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对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并能够运用一定的美术语
言分析作品的艺术美。
过程与方法:小组形式,分析、探究、作品,有意识地探究美术
与社会的关联,体验合作的乐趣。
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分
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艺术珍品的艺术美,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表现形式的分析。
教学难点:综合探究活动的设计及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复制品
五、教学过程
结构
颜色 线条 透视 表现形式:
盛世·汴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