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领导下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作业最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解放区的教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灵活 多样的形式,建构各种各样的学前教育机构,既 保证了儿童的安全和教育,又支援了革命,解放 了劳动妇女,使她们可以安心生产和工作,并且 也解除了前方战士的后顾之忧。同时在战火纷飞 的年代也锻炼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新中国 建立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骨干力量,奠 定了基础。
方针和政策
•1927 1927 年九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省革命委员 年九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省革命委员会 会行动纲领》中明确指出 :“建立一般未达到入 行动纲领》中明确指出 :“建立一般未达到入学年 龄的机关(如儿童养育院、幼稚园等),以利增 学年龄的机关(如儿童养育院、幼稚园等),以 利增进社会教育和为解放妇女的目的” 进社会教育和为解放妇女的目的”
该条例是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学前教育的 指导性文件,明确规定了工农大众及其子女是托 儿所的服务对象,提出了艰苦奋斗,勤俭办学、 民办公助的办所方针。 江西省瑞金、兴国等县创办了一批托儿所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妇女的后顾之忧,又保证了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二、抗日战争爆发后
为拯救和教育大批无家可归的儿童,同时为了全 力支援前线,解除后顾之忧,中国共产党明确提 出了“重视保育事业,抚养革命后代”的学前教 育方针,并要求专门建立儿童保育机构。 1938年初成立了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 战时儿童保育会。此后,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20 多个分会,抗战八年先后建立了53所战士儿童保 育院,如著名的延安第一、第二保育院。
二、提高保教人员的业务素质
老解放区的保教业务甚少,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提 高保教人员的业务素质,如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 院每周组织一次业务课,讲授初步的保育卫生和 儿童教育方法诸问题。这些措施对于提高保教人 员的业务素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提高保教人员的文化水平
鉴于老解放区保教人员的实际情况,提高他们的 知识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1941年边区民政厅,曾办保育培训班,为期1年, 所学课程主要有医药医生,接生保育等。
托儿所指定些能脱离家庭生活的妇女专门来做看 护,负责管理小孩的事情,每人至少要管理三个 小孩,每所设主任一人,托儿所的工作人员得享 受优待,除了带他耕种土地之外,在群众自愿的 原则下,每年可给她一些谷子;⑤托儿所的房子 要选择比较清洁,光线充足及空气好的地方。托 儿所的用具,由群众的力量设法购置,在特殊情 况下,苏维埃政府可津贴一部分。…… 同时,《条例》还对小孩的入托时间,小孩的卫 生和健康,托儿所的管理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
(四)小学附设幼稚班
小学附设幼稚班专为不到入学年龄的五六岁儿童 创办,哥哥姐姐上学时顺便带去幼儿园,儿童接 受完一年到一年半的学龄前教育可以正式进去小 学。陕甘宁米脂、绥德分区的三所小学都有办过。
(五)化整为零型托儿所
这类托儿所一般设在局势不稳定、敌情变化较大 的地区,经常化整为零分散在人民群众家中,流 动性比较大。如晋、冀、鲁、豫等各地。冀南地 区大多分散在老百姓家中。
第六章 共产党领导下老解放区的学 前教育
第一节 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方针和政策
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是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至1949年中Leabharlann Baidu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 来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学 前教育。
一、土地革命时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广大农村妇女和 男子一样分得了土地,凡妇女分得的土地由妇女 独立经营和支配。 女工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工种和工作 时间上都得到特殊照顾。 为巩固妇女获得的利益,从家庭的束缚中真 正解放出来,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以迫在眉睫。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实行儿童 保育列为中心工作。 1941年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 决定》 包括对于孕产妇的优待政策和对婴儿的保育也有 规定:“婴儿在周岁前,应由生母养育,因工作 及其他特殊情况者例外。周岁以前之婴儿,无论 由母亲养育或雇人养育,每人每月均发保育费十 元。周岁以后的婴儿领取半成年的伙食量费,并 发给保育费五元,不领伙食粮费,仍发十元等” 此外,《决定》还对托儿所的建立,保姆的待遇 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
婴幼儿教育: 1.思想品德教育
2.知识技能教育
第四节 老解放区保教队伍的建设
一、提高保教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 为调动广大保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深对保教 工作的认识,党政领导人员经常给保教人员作报 告,还非常关心保教人员的待遇问题。边区政府 对保教人员的重视,使保教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 工作的意义,极大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1934年二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托儿 所组织条例》。 ①组织托儿所的目的是要改善家庭的生活,使托 儿所来代替妇女所担负婴儿的一部分教养的责任, 使每个劳动妇女可以尽可能的参加生产及苏维埃 各方面的工作,并且使小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 育和照顾,在集体的生活中养成共产儿童的生活 习惯
②小孩进托儿所的条件:凡是有选举权的人生下来, 过一个月至五岁的小孩都可以进托儿所,但是有 传染病(肺病、瘟疫等)的小孩儿都不收; ③托儿所以大屋子和附近的几个屋子为单位来组 织,每个托儿所所收容小孩最多不能过20个,同 时最少须有六个以上小孩才能建立托儿所。各托 儿所,总的领导属于乡苏维埃及女工农妇代表会 议;
三、解放战争时期
这是中国革命从局部胜利走向全国胜利的时期。 革命总目标:打倒蒋介石,建设新中国。 1946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战时教育方案》, 指出:“各级学校以及一切社教组织亦立即动员起 来,发挥教育的有生力量,直接或间接的为自己 战争服务,一切教育工作者都应成为保卫边区的 宣传员和组织者。” 1946年5月,中央儿童保育委员会成立。
(二)单位日间托儿所
单位日间托儿所是由某一机关、工厂、学校、 部队等自己办理的机构,一般设在单位内部。招 收本单位子女入托。白天入托,晚上接回家。中 央党校、中央组织部、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等地方 也办过类似托儿所。
(三) 母亲变工托儿所、哺乳室
此类托儿所主要是在保育委员会要求下,各种机 关、学校、工厂的母亲自发组织起来的托幼机构, 实行母亲轮流值班,一般设有专门的保育员。中 央女子大学、边区银行,中央党校三部等办过此 类。
1932年五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训令文字第二 号所颁布的普通教育学制中,把幼儿园列为普通 学制的第一类。规定,自三岁到七岁的儿童进入 幼稚园,并为三岁前的幼儿婴儿设立了保育院
同时中国共产党还非常注意儿童自身的发展和教 育。 1931年九月,在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 表大会上,就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指出:“①注 意看护小儿的教育;②注意小儿听觉、视觉及器 官的充分发展;③三岁以上的儿童暂时由儿童的 家庭以及共产主义儿童团实行幼稚教育;④注意 儿童的注意力、模仿力和联想力等智慧的发展。”
第二节 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 形式
一、学前教育机构初建 1934年2月,随着《条例》颁布,江西瑞金下周 村创建了上屋托儿所和下屋托儿所,这成为解放 区最早成立的托儿所。 1934年4月,仅兴国、瑞金两县就建立了249所 托儿所。
托儿所的主要两种类型: 全日托儿所:主要接收红军家属子女,同时接收 部分群众子女。 季节性托儿所:主要在春播、夏收、夏种、秋收 时建立,使大量的劳动力得以解脱,更好的参与 生产。
第三节
老解放区学前儿童保 教内容和方法
土地革命时期:教育和照顾儿童,养成共产儿童的 生活习惯 抗日战争时期:在课业的陶冶中,增进儿童身心健 康和快乐 解放战争时期:锻炼儿童革命的观点和作风
保教内容
婴幼儿保育: 1.提供必要合理的营养 2.坚持合理和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 3.积极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老解放区的托幼机构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二、老解放区教育机构的不断发展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学前教育机构得到了 长足发展,出现了兴盛时期。1938年,战时儿童 保育会之后,各种保育会相继成立了20个。从抗 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各种教育机构蓬勃发展。 托幼机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 寄宿制托幼机构
寄宿制托幼机构主要由边去政府主办,一般设立 在比较稳定的后方,各项条件都比较优越,主要 招收前方烈士子女、烈士遗孤和后方干部子女, 也有部分难童。例如,陕甘宁第一保育院,陕甘 宁第二保育院,洛杉矶托儿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