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合集下载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输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在许多疾病治疗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输血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如输错血型、感染、反应等。

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各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备的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一、输血管理制度输血管理制度包括各个链接的安全措施,如基础设施建设、操作规范、医疗监管等,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输血操作流程及相关的操作规范制定包括采血、检测血型、交叉配血、血袋储存、血样标记、血型识别、给药等操作流程及相关的操作规范。

该操作规范需要定期进行评审更新,并进行有效的培训和考核。

2.建立与完善制度和文件,以确保输血安全应该建立和完善各类制度,例如《输血操作程序》、《输血意外事件管理规定》等,以确保可以快速、有效地处理输血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3.做好鲜血库建设和管理鲜血库是安全输血的基础,应当有完善的建设和管理系统,到确保存储、检测、分发等各个环节均有严格的规定和监管。

4.加强输血操作管理的考核和监管对输血工作人员进行日常考核和定期的综合考核,确保操作规范的贯彻与执行;对输血操作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输血的每个环节符合规范要求。

二、输血操作流程1.采血在采血中,应首先核实献血者身份信息和献血史,确认安全性;采集血液的同时要准确回答献血者的问题。

血样采集后必须标记,确保血样标记的字迹清晰、鲜明、不易掉色,完成血袋签字盖章;同时要保证野外采血后及尽快送到鲜血库,避免冷藏时间过长。

2.血型检测对于采集而来的血液,应在输入治疗前对其进行准确的血型检测,如ABO和RhD,防止输错血液导致危险。

3.交叉配血为了减少输错血液的风险,应在输入治疗前逐一进行交叉配血检测,检测过程中必须将所测单位填入相应表格,并在交叉配血记录本中进行记录和授权。

4.储存血袋血袋储存过程中,应该注意血袋的标记信息、血袋类型、血液保存时间,以时间优先、满足治疗要求的原则储存血袋,避免出现过期情况。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3篇)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3篇)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是为了确保输血全过程中的血液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的介绍:1. 血液采集环节:- 严格按照采血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消毒、穿刺、采血等。

- 确保所有采血设备和试剂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定期维护和检测设备。

- 采集血液样本时,明确标记采样时间、采样者姓名等信息,确保采样过程规范、准确。

2. 血液标本运输环节:- 确保血液标本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或损坏,使用专门的标本运输袋。

- 严格执行血样标本的认证和核对制度,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记录血液标本的运输信息,包括运输时间、运输者姓名等,以便后续追溯。

3. 血液筛查环节:- 所有血液标本都要进行全面的血液筛查,包括传染性疾病的筛查和血型的鉴定。

- 确保血液筛查设备和试剂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定期维护和检测设备。

- 对筛查出的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废弃处理,并及时进行通知,避免误用。

4. 血液配型环节:- 确保血液配型的准确性,避免血型不符导致的输血反应。

- 所有配型血液都要进行双人核对,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 记录血液配型的信息,包括配型时间、配型者姓名等,以便后续追溯。

5. 输血操作环节:- 换血袋时要进行双人核对,确保血袋的号码、血型等信息与患者信息一致。

- 输血前,与患者核对身份,并确定患者的血型、输血途径、输血速率等细节。

- 控制输血速率,确保患者的血液容量在合理范围内。

6. 输血后的监测与记录环节:- 输血过程中,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关措施。

- 输血结束后,记录输血的时间、输血量、患者症状等信息。

- 监测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及时处理输血反应的可能并不良事件。

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重要说明:-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熟悉并严格遵守血液安全管理制度。

-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估,确保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输血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技术规范来确保患者安全。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的建立,是为了规范输血操作流程,降低输血风险,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一、输血管理制度1.1 输血安全责任制度1.1.1 医院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输血安全工作,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1.1.2 输血科室要配备专业输血医师和护士,开展规范的输血操作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1.2 输血操作规范1.2.1 输血操作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输血质量。

1.2.2 输血前需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检查,包括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

1.2.3 输血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输血速度、输血量和输血时间,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1.3 质控体系建设1.3.1 建立完善的输血记录和追溯制度,对输血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

1.3.2 定期进行输血操作的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输血操作技术规范2.1 输血前准备工作2.1.1 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2.1.2 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器材和血液制品,对输血液制品进行核对和检查。

2.2 输血操作流程2.2.1 采血前要做好消毒和穿刺准备,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针头。

2.2.2 输血过程中要注意输血速度和患者反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2.3 输血后处理2.3.1 输血结束后要对输血器材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3.2 对患者进行观察和监测,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结语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的建立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做好输血操作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输血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一、输血管理制度1.临床血库管理制度:包括血液采集、储存、保鲜和配血等环节的规范操作和管理规定。

2.输血安全管理制度:强调血液安全,包括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等。

3.输血质量管理制度:确保输血质量,包括血液采集、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4.输血记录管理制度:记录患者的输血情况,包括接收血液单位的信息、患者的血型信息、输血反应的记录等。

二、输血管理流程1.临床血库管理流程a.血液采集:确定血液采集者的合格与否,并对血液采集器具进行消毒处理。

b.血液储存:将采集到的血液进行分类储存,确保血液的保存时限和质量,并做好血液的保鲜工作。

c.血液配血:根据患者的血型和需求进行合适的血液配血,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2.输血安全管理流程a.输血准备工作:与患者确认输血的指征和目的,确定输血相关信息,如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b.血型鉴定:通过血型试验或基因鉴定等方法确定患者的血型,以确保血液的匹配性。

c.抗体筛查:对患者进行抗体筛查,排除可能存在的产生不良反应的抗体。

d.交叉配血:通过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排除患者对输血血型的免疫反应。

e.输血前的评估:评估患者的输血风险,包括血容量、心脏功能、呼吸功能等。

f.输血反应观察: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及时发现输血反应。

3.输血质量管理流程a.血液采集:采用无菌技术进行血液采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b.血液储存和运输:采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储存血液,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c.血液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和输血指征,严格控制输血的质量和规范。

4.输血记录管理流程a.输血前记录: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输血血型、输血目的等。

b.输血时记录:记录输血的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和输血反应等。

c.输血后记录:包括输血结束的时间、输血后的观察情况和输血效果。

d.输血反应记录:详细记录输血过程中的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临床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3、配血标本必须是在输血前3天内采集的,超过3天必须重新采集。
4、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 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 输血。
2021/10/10
5
5、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 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 记录。
临床安全输血管理制度、技术 操作规范及流程
主讲:
2015-4-19
2021/10/10
1
安全输血制度
1、确定输血后,双人核对输血医嘱、采血标本。
2、取血者与发血者双方共同核对输血记录单和血袋信息是否一致, 双方持配血单与输血科报告单共同查对:姓名、性别、科室、床 号、住院号、血型、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类型、条形码、血袋号、 血量、及保存血的外观、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等,双方共同签 名。
3、按照输血查对制度进行查对后方可输血。
4、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不 良反应按《输血反应报告与处理制度》的流程处理。
5、输血结束后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随病历保存,完善输血 护理记录及各种表格填写。
2021/10/10
2
输血查对制度
1、采血时的查对:双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年龄、采血标签及 真空管,如同时采集二名以上患者血样时,必须严格遵守“一人 一次一管”的原则,逐一核对,分别采集。
注核对者的签名。
2021/10/10
10
14、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记录输血过程,将输血记录单(交叉 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回报单并返还输血 科保存。同时,将空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低温保存24小时,如无 输血纠纷,则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予以处理。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六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六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1.确定输血后,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2.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4.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1)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2)核对血袋标签。

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有效期;(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5.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检测)记录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rh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确认1无误后方可输血。

6.输血时(1)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臵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2)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5)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①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一、制度介绍
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完善医院的输血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输血管理制度,使医院输血工作得到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降低输血风险,确保患者用血
的安全,保证医院正常的储备和使用安全有效的血液及血制品,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
命安全。

二、操作程序
1. 科室医生诊断并判定患者是否需要输血;
2. 护士或医生在安静独立的输血室内为患者配置血液或血制品;
3. 护士或医生核对患者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姓名、病历号、年龄等基本信息,并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确定输血的血型、RH血型、临床诊断、 transfusion reaction tests .etc;
4. 系统进行血液或血制品信息记录;
5. 对血液或血制品进行核对,核对人员需与开包封闭的备血单上的信息一致;
6. 开包人员将袋装血液或血制品送至输液护士,并在备血单上加盖鲜红色“验收合格”的章;
7. 输液前核对各项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输液,并进行输液观察和记录。

三、处理流程
1. 输血反应发生时,立即停止输液,上述记录名字、输血日期、时间和输液量,根据其症状及时处理及严密观察,随时给医生汇报病人的情况。

2. 输血后24小时内,患者出现任何异常症状,病人家属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对其症状进行详细的记录。

3. 输血后定期复查血常规、生化、凝血等指标,根据血液学指标及实际情况停止或续输,制定科学的输血计划。

四、总结
输血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档默认货源充裕的情况下,将专业人员通过各种操作程序和处理流程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并最终实现保障患者用血的安全。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引言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但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传播疾病、输血反应等。

为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输血风险,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二、制度内容1. 输血申请(1)经治医生在决定输血治疗前,需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2)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2. 输血申请单核对(1)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主治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填写好病人的信息并将粘贴于配血管上。

(2)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病人信息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准确无误后方可采血。

3. 采集血液标本(1)采集血液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配血和抗体筛查结果。

(2)操作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4. 输血科核对(1)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

(2)取血时,取血护士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血液成分、血量;血袋标签:献血员条码编码、血型、血液的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

5. 输血前核对(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型化验单,按输血查对制度执行,三查八对”(三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整,八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

(2)如有疑问立即与血库联系,准确无误方可进行输血。

6. 输血过程中(1)输血时,须由执行者二人或以上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边进行三查八对”,再次查对血液质量后并双签名。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必须使用一次性输血器输血。

病重人员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病重人员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总则为保障病重人员的生命安全,规范临床输血管理,提高输血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二、输血适应症1. 病重人员出现贫血、失血过多、严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经医师评估后,符合输血适应症。

2. 输血前需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三、输血流程1. 输血申请(1)经治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的风险和必要性,取得同意后,填写《输血治疗同意书》。

(2)护士根据医嘱,核对患者信息,填写《输血申请单》。

2. 采集血标本(1)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患者信息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无误后采血。

(2)采血后,两人在《输血申请单》下面签字。

3. 血液采集与送检(1)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血标本后,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检查。

(2)检查结果符合输血要求后,将血液储存于血库。

4. 输血准备(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2)准确无误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5. 输血过程(1)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输血速度和患者耐受情况。

(2)如有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处理。

6. 输血记录(1)输血完毕后,记录输血量、输血时间、输血反应等。

(2)将输血记录、输血治疗同意书等相关资料归档保存。

四、输血质量管理1. 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确保输血安全。

2. 加强输血科(血库)的建设,提高血液质量。

3. 定期对输血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输血技术水平。

4. 定期检查输血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五、附则1. 本制度及流程适用于我院病重人员的输血管理。

2. 各科室应严格执行本制度及流程,确保病重人员的输血安全。

3. 本制度及流程由医务科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一、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用血者身体健康,科学、规范、台理用血,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一、患者输血前必须作如下检验:AB0和RH (D)血型、HGB,HCT, PLT、ALT、HbsAg. Anti-HCV, Anti-HIV1/2、梅毒。

再次入院输血必须重新做上述检查。

检验结果必须填入《输血治疗同意书》、《临床输血申请单》。

二、输血申请由经治医师认真填写《临床输1血申请单》,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及血型等各项内容,尤其要写清申请用血的理由、申请用血品种、血量及输血史、妊娠史等内容,由主治以上职称医师核准签字后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

三、决定输血治疗前,临床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和输血方式的选择,征得患者或的同意,并在《输1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务科负责人或主管副院长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并记人病历。

四、积极开展自体输血技术、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等输1技术,提高合理用血水平。

医务人员掌握血液保护相关技术并能积极开展工作,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技术,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五、积极开展亲友互助献血,临床医师动员、指导患者家属,在输血科填,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六、输血科对临床医师提交的输血申请表进行审核,确认申请的血液成份是否适合病情需要,血液剂量是否得当,并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如符台要求或不恰“,输血科应向临床医师提出修也,并f记备案。

临床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目的为了加强临床输血管理,确保输血安全,预防和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临床输血活动。

三、职责1. 医疗机构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本制度,并监督实施。

2. 临床医师负责输血申请、患者评估、输血治疗及输血后的观察与处理。

3. 输血科(血库)负责血液采集、检验、制备、储存、分发及输血治疗。

4. 护理人员负责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护理工作。

5. 医疗机构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四、制度及流程1. 输血申请(1)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输血,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的风险和必要性。

(2)患者或家属同意后,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3)临床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描述、血型、输血品种、输血量等。

2. 输血科(血库)核对(1)输血科(血库)接到《输血申请单》后,核对患者信息、血型、输血品种、输血量等。

(2)采集患者血标本,进行血型、交叉配血等检验。

3. 输血前准备(1)输血科(血库)将检验合格的血液,按照输血品种、血型、输血量等要求,准备输血。

(2)护理人员核对血液信息,确认无误后,将血液贴上标签,送至患者床旁。

4. 输血中护理(1)护理人员核对患者信息、血型、输血品种、输血量等。

(2)严格按照输血技术规范进行输血操作,观察患者输血反应。

(3)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师。

5. 输血后观察(1)输血结束后,护理人员观察患者输血反应,记录相关情况。

(2)输血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6. 输血后随访(1)输血后3天、1周、1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如有输血相关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告上级医师。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临床输血是医疗救治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为了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和合理,建立科学、规范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至关重要。

一、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制度(一)输血申请管理制度1、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科学合理地申请输血。

2、输血申请单应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诊断、输血目的、输血品种和血量等。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4、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 800 毫升至 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5、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二)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1、采血护士必须具备采血资格,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采集受血者血样。

2、血样采集前,应认真核对受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等信息,确保无误。

3、采集血样时,应使用专用的一次性采血器材,确保血样的质量和安全。

4、血样采集后,应立即贴上标签,注明受血者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采血日期、采血者姓名等信息。

5、血样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送检,送检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血样的溶血、污染和变质。

(三)交叉配血管理制度1、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2、交叉配血试验前,应再次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信息,确保无误。

3、交叉配血试验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试剂和仪器设备,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对于疑难血型或特殊情况,应及时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必要时请上级医院或血液中心协助解决。

5、交叉配血试验完成后,应及时发出交叉配血报告,并记录试验结果和操作者姓名。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一、引言输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它通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输入患者体内,起到补充血液成分、改善血流动力学和代谢功能的作用。

然而,输血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错血型、感染传播等,因此建立科学的输血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二、输血管理制度1.管理制度的目的和原则:输血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输血安全、减少输血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其原则包括严格血液源控制、确保血型鉴定准确、严格遵循血液成分的使用指征、合理控制输血量、遵守输血监测的规范等。

2.血库管理要求:血库应建立血液样品库,确保准确可靠的血型鉴定;血库应储存各种血型的血液成分,以满足临床需求;血库应建立严格的血液供应流程,确保输血安全。

3.输血登记和审批:每一次输血都应进行登记,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血型鉴定结果、输血血型、输血数量等。

同时需要有专人负责审批输血操作,确保符合输血指征。

4.输血操作流程:输血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献血者采集血液、血库检验和管理、输血前准备、输血操作、输血监测等环节。

这些环节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和标准流程进行。

三、输血操作流程1.献血者采集血液:献血者应符合献血条件,如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

采集血液时应使用一次性无菌器材,确保血液的无菌性。

2.血库检验和管理:对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型鉴定、传染病筛查、免疫学检测等,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检测合格的血液应储存于血库中,按照血型和保存期限进行管理。

3.输血前准备:在输血前,应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确保患者与输血血液成分的血型匹配。

同时进行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速度和输血量。

4.输血操作:准备好输血装置,包括输血管、输血袋、输血泵等。

对输血装置进行无菌处理,确保输血操作的无菌性。

然后连接输血装置和患者体内的静脉通路,将血液缓慢输入患者体内。

5.输血监测:在输血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手段,但输血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保障患者的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制定完善的输血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本文将介绍输血管理制度的操作及处理流程。

一、输血管理制度的操作(一)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 患者体征和病情评估若患者需要输血,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体征和病情评估,并确定输血的必要性和输血量。

2. 确认输血史和不良反应史要了解患者的输血史和不良反应史,特别是对某种成分或类型的输血是否有不良反应。

3. 检查输血适应证和禁忌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要,确认输血适应证和禁忌症。

4. 申请输血由医生根据病情进行输血申请,经过审核后方可进行输血操作。

(二)输血的现场操作1. 核对血袋标签信息血袋上必须标明血型、血袋号、过期日期等信息,医务人员在输血前必须仔细核对。

2. 固定血袋输血前需要将血袋固定在输血支架上,并定期检查血袋和输血管是否有漏气或渗漏。

3. 采集标本从病人采集标本进行交叉配对试验,确保输血前的血型鉴定结果正确。

4. 输血速度和次数控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次数,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三)输血后的处理1. 完成输血记录输血操作完成后,需要在患者的医疗记录中及时记录输血的血型、血量、输血开始和结束时间等信息。

2. 处理输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果在输血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输血管理制度的处理流程(一)输血操作出现问题的处理流程当输血操作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处理,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性质,包括以下处理流程:1. 轻微问题的处理如输血管道渗漏、血袋标签信息错误等问题,可由医务人员及时排除并恢复正常。

2. 一般问题的处理如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可暂停输血并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3. 重大问题的处理如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输血误输、漏输等情况,需立即停止输血并将情况上报上级领导和相关机构,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急救和处理。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为了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输血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操作和处理流程。

本文将介绍输血管理制度的操作要点以及处理流程,以确保输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输血管理制度的操作要点1. 输血准备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对输血材料进行准备和检查。

首先,需要核对病人的身份信息,并获取其同意进行输血的书面授权。

其次,完成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型、血型配型、肝功能指标、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筛查,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适宜性。

2. 输血前操作输血前,需要核对献血者的血袋信息和献血者本人是否相符,包括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等。

同时,需要检查血袋的密封性和有效期,确保血袋的完整性和新鲜度。

还需记录输血血液成分、血型特征、血袋编号等相关信息,以备后续追溯查询。

3. 输血操作在输血操作中,需要按照规范程序进行。

首先,进行血液过敏试验,以防止输血过程中的过敏反应。

随后,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确定输血的速度和剂量,进行输血操作。

同时,对输血进行严密观察,注意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4. 输血后处理输血后,需要记录输血的实际过程和反应情况,包括输血量、输血速度、输血时间等。

此外,还需对输血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处理,如出现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和报告,以保护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二、输血处理流程1. 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需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首先,立即停止输血操作,并观察病人的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

若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心悸等严重情况,需立即抢救,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同时,对不良反应的类型、症状、处理过程和效果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汇报和报告,以便进一步的处理和控制。

2. 输血品质问题的处理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输血品质问题,如血袋破损、血液凝结等。

若发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即停止输血操作,并保存好有关证据和血样。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的步骤如下:
1. 采集血液前的准备工作:
- 确认输血指征
- 确认输血血型和Rh血型
- 完成输血同意书签字
- 进行合适血铁、肝肾功能检验等
- 落实采血的操作规范
2. 采集血液的过程:
- 采用无菌技术
- 采血者和供血者进行正确的身份核对
- 确保采集的血液与供血者的血液配型一致
- 采用合适的采血器具和采血袋
- 采血过程中注意避免污染
3. 血液运输和储存:
- 运输血液时,采血者应正确填写相关信息,确保血液标签与病患信息一致
- 运输时注意防止震荡、挤压等损伤血袋
- 将采集的血液及时送至血库储存
4. 验收和核对:
- 血库接收血液后,进行验收和核对
- 核对供血者和采血者的身份信息
- 核对采集和标签信息是否一致
- 核对血型和Rh血型
5.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 确保医患身份的核对
- 预留T型管进行交叉验证
- 提前准备好输血装置
- 检查输血设备是否完好无损
6. 输血过程:
- 两名医务人员进行双人核对,确保患者和血袋的身份以及血型配型
- 核对患者血型与输血血型的一致性
- 注意输血速度,避免快速输血引发过敏反应等问题
- 定期观察输血患者的生命体征
7. 输血后的处理:
- 输血完成后,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包括输血量、输血速度、留置时间等
- 观察输血后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变化
- 如出现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及时进行处理和报告。

以上是输血全过程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的基本步骤。

不同医疗机构和国家的具体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一、引言输血是一项复杂而又高风险的医疗技术,它在救治危重患者、手术、产科、创伤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输血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输血反应、传染病传播等问题,因此,严格的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关键。

二、输血管理制度1.输血管理的指导思想(1)以保证输血安全为中心(2)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3)以科学管理和规范操作为基础(4)以风险评估和控制为前提(5)以培训和监督为保障(6)以全程追溯和绩效评价为监督2.输血管理的法规要求(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输血管理制度,并依法依规进行输血活动(2)医疗机构应当有专门的输血管理人员,并进行相应的培训(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输血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4)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输血质量保证制度3.输血管理的组织结构(1)医院应当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输血管理制度及规范操作流程(2)医院应当设立输血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输血管理工作(3)医院应当配备专职的输血管理人员,具体负责输血相关的工作三、输血操作流程1.输血前准备(1)患者需提供血型、Rh抗体检查结果及用血需求(2)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输血指征(3)确定用血种类及数量,核对患者姓名、身份证号、输血记录号等信息2.输血环境准备(1)输血室应当保持清洁、通风,无异味(2)输血室内应当设置有进口、出口,以及紧急退出通道(3)输血设备应当合格,并进行定期维护及消毒3.输血操作(1)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及输血指征(2)核对献血者信息和献血袋标签信息(3)检查输血袋的外观、过期日期及血浆透明度(4)进行输血前的血样比对及血袋签字确认4.输血后监护(1)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及输血反应(2)输血完成后进行输血记录,并观察患者24小时内的输血反应情况(3)输血后及时清理输血相关设备、废弃物及文书资料四、输血管理的监督评价1.定期组织输血质量安全检查,确保输血设备、库存和准备工作的合格2.建立输血质量安全档案,对每一次输血的相关文件及联系单进行记录保存3.建立输血不良事件报告及调查制度,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要及时报告和处理4.对输血人员的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对输血操作的熟练度和安全意识综上所述,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对于确保输血安全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应不断加强输血管理工作,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一)输血安全制度
1.接到输血医嘱后,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院专门人员将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检验科。

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接到检验科通知可以取血后,先测量患者体温,体温正常者通知检验科送血;高热者通
知医生。

4.检验科送血到病房后,经两名医护人员进行三查后签收。

5.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共同核对:①血型检验报
告单上的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②供血者和受血者的交叉配血结果;③血袋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封口是否严密,有无破损;④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的受、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

核对无误后,由两人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全名。

6.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再次对上述项目进行核对,同时让病人自
诉姓名及血型(包括Rh因子),有疑问时应再次查对。

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

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7.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
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用盐水。

不得自行储血。

不得长时间放在温室中或置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

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由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或有任何现象应当报废。

8.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
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连续输血时,输血器12小时更换一次。

9.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
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重新核对病历、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
(3)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血库值班人员。

10.输血的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储存条件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

(1)全血或红细胞应该在离开冰箱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袋血要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室内温度过高要适当缩短时间)。

一袋血4小时内未输注完毕则应废弃。

(2)浓缩血小板收到后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每袋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

(3)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融化后应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对成年患者来说,200ml新鲜冰冻血浆应在20分钟内输完,一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10分钟内输完。

11.有多种成分血液成分需要输入时,应优先输血小板。

12.输血过程中监测
(1)对每袋输注的血液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5分钟,输血过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重点放在输血开始后的最初15分钟)。

(2)监测指标为患者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速率、血压、体液平衡情况。

(3)输血完毕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至少保存一天。

13..血液加温问题
(1)一般输血不需加温。

如输血量较大时可加温输血的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

需要加温的情况为:大量快速输血,成人大于50ml/(kg.h);婴儿换血;患者体内有强冷凝集素。

(2)血液加温应在专用血液加温器中进行,不得在装有热水的容器中加温。

14.加压输血问题:加快输血方法是加压输血,加压输血应在采用专门设计的加压输血器或血泵。

若没有加压输血设备可选择下列方法之一种:
(1)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然后打气使袖带充气胀起来,便可起到加压的作用。

(2)把血袋卷起来用手挤压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加压方法,但血袋内的空气必须很少。

15.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并返还血库保存。

16..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次日由工作人员送回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17.严禁一位护士同时予两个患者核对血交叉、采血、两名医务人员一次只能为一位患者核对血交叉、采血、输血。

同时输注不同的供血者和、不同成分的血制品,一定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18.输血前必须确认患者已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

(二)输血反应处理制度
1.输血反应发生原因是一般由于:①血型不合;②血液污染;③热源性物质;④大量输血;
⑤同种异体蛋白等引起。

输血存在一定风险,临床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严格查对制度。

2.发生输血反应,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3..立即通知医生及输血科,并报告护士长,遵医嘱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4.发生输血反应,保留原始剩余标本及时送血库保存备查。

5.发生输血反应,科室应及时将信息反馈到输血科、医务科、护理部。

6.发生输血反应后,应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输血纠纷。

输血操作流程:注:如果班内未接到血源,书面、口头交班给下一班。

通知医生,询问检验科固定电话及患者家属。









输血反应处理流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