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教案: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教案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教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知识要点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

2、内环境稳态的事实:⑴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为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

温度:人的体液温度在37℃左右。

⑵PH: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 之间。

⑶渗透压:人的血浆渗透压在37℃时,约770KPA,相当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例题1】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要喝淡盐水是因为 BA.降温B.维持水分和钠盐的平衡C.清洁D.维持无机盐的平衡【例题2】剧烈运动后,血浆PH会因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而 CA.大于7.35--7.45 B.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2、稳态机制的解释⑴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⑵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节“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合乎逻辑延伸和拓展,也是学习第二章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的重要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主要介绍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包括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力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稳态是必修模块3重要的核心概念,处理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稳态的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稳态的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的学习中要逐步展开和深化,本节中仅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做好后继课的铺垫。

其中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只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有关,不涉及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在逻辑上可以紧接着内环境稳态概念出现。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但在调节机制的认识中已多处体现了稳态的重要性,因此教材仅结合细胞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从生理代谢反应正常进行的角度予以阐述。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节内容中已经学习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知道了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和理化性质。

本课时将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入手,让学生能够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和稳态的生理意义。

由于本节内容自身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通过学生常见的事例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方式进行具体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稳态的概念涉及到内环境,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很抽象,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更令学生难以捉摸。

所以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结合生活实例,以丰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感性认识。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中,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了解了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但还不能很好地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形成理性的思考。

最新-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精品

最新-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精品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1一、教学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教学策略1.关于课时安排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内环境稳态及其重要性”和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课时安排为2课时,1课时授课,1课时进行实验。

这两课时如何安排?可以有两种方式:其一,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先授课后实验,实验安排在后可以验证课堂上学习过的人体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知识,并解释pH维持稳定的机制;其二,先实验后授课,实验安排在前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到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现象,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以利于学习后续的稳态、稳态失调等抽象概念。

两种安排各有特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2.在活动中丰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感性认识,促进稳态概念的建构稳态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到的内环境,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很抽象,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更令学生难以捉摸。

因此建议在本概念的教学中应该多花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丰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感性认识。

问题探讨“化验单分析”侧重于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稳定(如血糖稳定、血脂稳定等)、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可以让学生体验体温的相对稳定。

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活动,让学生对内环境理化性质中的另外两方面──pH稳定和渗透压稳定有一定的体验。

关于pH稳定,可以在课堂上演示血浆pH稳定的实验,具体做法详见教学案例。

或者采用实验在前的教学安排方式。

关于渗透压稳定,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为什么多喝多尿、少喝少尿”等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初步认识渗透压的稳定。

如果能够保证上述活动的落实,稳态概念的形成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些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详见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讨论分析来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稳态失调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第 2 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课目的:1)知识方面: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理体制。

2)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试试解说生物体保持PH 稳固的体制。

3)能力方面:a.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b.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

c.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朋。

二、教课要点和难点:1)教课要点内环境稳态的观点2)教课难点稳态的调理体制。

三、教课方法:问答法、举例法、解说法、研究法、议论法、多媒体协助学习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课过程教课步骤教师的组织和指引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一入学的时候进行了体检,体检什么?学生回答有没有验血?体现血液查验化验单: a 详细哪些指标查哪些项目? b每种成分的参照值都有一个让学生学会阅读变化范围,为何? c 化验单哪几种高出范围,化验单对人体有什么不利影响?概括总结答案,内环境可能会出现不稳固状态,当内环境不稳准时,生命活动难以正常的进行,说明内环境稳态拥有重要性。

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第 2 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跟着外界环境要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学生察看后回答境的动向进行,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呢?变化展现:学生的“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检查结果。

学生总结:1、内环境请同学依据检查结果议论,回答下边的问题:内环境的化学成的化学成 1.比较班级中同一年纪同一性别同学的体温数据,分处于动向均衡分能够获得什么结论?学生议论回答2、内环境 2.家庭不一样成员的体温完整一致吗?这说了然什的理化性么?学生总结:质 3.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有变化吗?与当地气正常机体经过调(1)人的温的日变化状况进行对照,结果如何?节作用,使各个器体温官、系统协调活(2)血浆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检查结果证动 ,共同保持内环的 PH值明体温处于动向均衡中。

那么有哪些事实能够证境的相对稳固状(3)血浆明内环境的 pH 和浸透压也处于动向均衡中呢?态 ,称为稳态。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什么是内环境稳态,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1)“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的实验操作;(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态的机制。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人体内环境维持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认同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积极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1.教学重点(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操作四、教学具体方案及实施过程板书课题: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提出问题:那么,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下面我们将通过问题的探讨,来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板书:一、稳态概念的认知方法人体时刻都在进行着生命活动,外界的环境也是起伏波动,那我们的内环境会因此而剧烈变化吗?PPT演示:问题探讨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表1:内环境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进入学习状态开始进入思考阅读表中各项数据,生自主学习训练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展现并学会合作学习提出问题,安排讨论: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2.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哪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简要评价、补充,形成共识:(1.内环境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

)(2.葡萄糖含量超标,可能引起糖尿病,还可能并发酮症酸中毒等;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血脂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PPT演示:问题探讨2:内环境pH的变化特点提问学生: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肌肉酸痛呢?以学习小组进行数据的逐项对比分析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加强实验操作技能过手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pH的大幅度下降呢?引出实验问题: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PPT演示:教科书P.9-10“实验”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酸碱对内环境pH的影响情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体温、血浆pH和血糖等内环境理化因子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形成了内环境性相对稳定的状态。

2.举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作用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过程与方法1.使用病历、实验室检测数据和医生指导手册分析说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2.尝试阅读病历和化验单,能够对化验单上有关内环境稳态异常的项目进行初步的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急性酒精中毒病例,珍惜生命,选择健康的生活的方式。

2.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医务工作者工作的艰辛,尊重医务工作者。

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先前内容:(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基本单位。

(2)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本章节第一课时内容:(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2)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2. 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以下科学实践技能中的一项或多项:(1)运用图表和模型交流表述生物学现象。

(2)正确使用数学模型解释生物学现象。

(3)参与生物学问题的讨论,联系已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思考和讨论该问题的延伸问题。

(4)合理计划和正确使用数据解释生物学相关问题。

(5)分析数据并且评估证据(6) 应用生物学基本原理解释生物学现象(7) 尝试关联不同章节和单元的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学概念来解释生物学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教学难点:1.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作用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2.结合病例,说明稳态: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内环境理化因子怎样影响机体的生命活动?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总结。

1.稳态与内环境的关系2.稳态的调节机制3.哪些器官系统参与稳态的维持。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案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3〕才能方面:
a.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安康的关系。

b.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

c.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教学难点
稳态的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
六、板书设计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内环境的化学成分
体温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浸透压动态平衡
PH值
二、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三、稳态的失调
四、稳态的意义
是机体进展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案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珠海市第一中学平沙校区王鑫一、教材的分析:本节为生物必修模块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讲述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是本章的难点。

本节是第一节内容——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也是学习后面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关注内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内环境稳态对人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自我保健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2)建立敢于质疑,尊重事实,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启发教学、小组讨论、探究教学等。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教学准备:学习小组课前完成(P7)家庭成员“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表七、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重点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本节还有一个主要特点:有很多稳态失调导致疾病的例子,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非常接近生活实际,因此,突破难点时尽量选用接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

处理教学重点内环境稳态概念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先体验很多感性材料,最后归纳总结出概念,水到渠成,同时训练学生提炼关键词把握概念要点构建概念的能力。

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我准备打破课本原有结构,提取内环境的稳态概念的三个关键词“动态平衡”、“系统”、“调节”一一突破,从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概念。

在三个关键词的提取上,我分别运用录像资料、学生自己课下准备的体温数据等呈现内环境不同方面的动态平衡,使课堂一开始就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又有了学生的亲身参与,并且与生活非常贴近,学生很感兴趣,积极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挖掘学生的原有知识,利用原认知解决新问题,得出与稳态密切相关的器官和系统;呈现生物科学发展的史实资料,使学生明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同时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树立敢于质疑、尊重事实、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⑦问题: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答案:实验原理: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物质,在加入酸或碱时,能调节溶液的pH方法步骤:1、以4人为一组。

在记录本中,画一个如下表所示的记录表。

2、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3、用pH计或pH试纸测试起始的pH,并作记录。

4、一次加入一滴0.1mol/L HCl,然后轻轻摇动。

加入5滴后再测pH。

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

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5、充分冲洗烧杯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来水.测定并记录起始的pH。

再如步骤4,一滴一滴地加入0.1mol/L NaoH,测定并记录pH。

6、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录结果。

7、充分冲洗烧杯,选两种生物材料分别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录结果。

8、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自来水pH变化的曲线。

以实线表示加入酸后的变化,虚线表示加入碱后的变化。

再用其它颜色的线条分别表示生物材料、缓冲液pH的变化情况,也同样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加入酸和碱的变化。

实验结果: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记录表(略)二、合作探究、解惑答疑:思考与讨论1.你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吗?谈谈高烧最严重时的感觉。

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答案: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

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

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

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实验资料,然后给学生看视频,再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思考以下问题,由小组讨论,然后学生展示给出答案。

(5分钟)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4、就加入HCl或NaOH后的pH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是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答案:更像缓冲液5、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2_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2_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什么是内环境稳态,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1)“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的实验操作;(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态的机制。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人体内环境维持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认同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积极意义。

2.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生物,教案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

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提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学生互动〕学生思考与讨论,师提示。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Word版含解析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描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2.说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3.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4.尝试解释生物体内维持pH稳定的机制1.通过对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及其生理意义的学习,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2.通过“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训练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能力3.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原因(1)外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2)内因: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2.实例——体温变化(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

(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 ℃。

3.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实例内环境成分或理化性质意义渗透压正常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体温和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保证酶促反应正常进行血糖、氧气含量稳定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四、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pH 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2.方法步骤3.实验结论生物材料类似于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不会发生pH的大幅度变动。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2.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3.稳态是由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4.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5.人体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含义和意义2.了解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3.掌握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导致的疾病和防治措施二、教学内容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3.内环境稳态失调导致的疾病和防治措施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了解内环境稳态失调导致的疾病和防治措施。

2.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式模拟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情况,让学生体验内环境稳态失调对人体的影响。

3.讨论法:通过讨论内环境稳态失调导致的疾病和防治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出“内环境稳态”这一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其基本含义。

步骤二:学习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讲解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包括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调节方式和特点。

步骤三:实验探究通过实验的方式,模拟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情况,比如让学生在低温环境下进行跳绳、练拳等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内环境稳态失调对人体的影响。

步骤四:讨论防治措施引导学生讨论内环境稳态失调所导致的疾病以及防治措施。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加深理解。

步骤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自行查找相关的文献或资料,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再次复习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讲解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相结合,以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各个方面知识点为主要目标。

在导入环节中,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内环境稳态有了基本的认知和理解。

在讲解环节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和失调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讨论环节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增强了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但是,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环境的限制,学生实际体验的失调效果不够明显,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实验的难度和内容,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影响。

精品高中生物 人教版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精品高中生物  人教版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课题】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与我们的自身联系的十分紧密。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人体的系统和器官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并且上节课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学习使学生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有了一定的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和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做了一个很好地铺垫。

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学习过程中容易浅尝辄止,兴趣不易持续保持,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学生对其中的原理可能不太清晰,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且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的能力,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相对比较轻松。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2. 解释生物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机制。

3. 通过体温调查报告以及血浆PH调节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提出问题-举例分析的模式了解稳态的相关内容。

2.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稳态失调导致健康问题的实例,让学生关注健康问题。

2. 让学生体会课堂知识即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

[教学难点]稳态的调节机制。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时数]45分钟[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三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温度人的体温与年龄有关:新生儿>成年人>老年人。

人的体温与性别的有关:女人>男人。

体温最高:14点-16点。

体温最低: 2点-到4点。

(2)PH缓冲物质: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剧烈运动时:乳酸 + NaHCO3乳酸钠+ H2CO3H2O+CO2碳酸钠进入血液:Na2CO3 + H2CO3NaHCO3(3)渗透压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案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课时安排2四、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

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提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Homeostasis: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学生互动〕学生思考与讨论,师提示。

1.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

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蛋白低→组织水肿
温度、PH偏高、偏低→代谢紊乱
第2课时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具体实验来验证一下。
一、原理解读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如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
2、加强讨论和总结,落实教学目标。由于时间紧张,实验课草草收场是常有的事情。这样做的结果是,课上做得热热闹闹,课下忘得干干净净,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落实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安排好实验课的各个环节,在课堂上要有效地进行调控,保证最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总结。为便于开展实验后的讨论,应倡导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动手操作的同时,积极动脑思考,这样才能使讨论深入而有效。本实验中的讨论题2和3涉及缓冲作用的机理,需要利用化学知识才能解释清楚,教师在课前应查阅相关的化学教材或请教化学老师,既给自己补充相关知识,也可了解学生的化学基础。
1、重视组织教学,提高实验效率。本实验的组织形式以小组活动为主,教师应对小组活动给予指导。进行实验操作时,小组成员应进行合理分工,以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绘制PH变化曲线图适宜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这样能使每个同学都得到锻炼的机会。进行讨论时,应以小组为单位,以利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实验结束后的总结,则应当面向全体学生。
讲述:像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那么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
本节第2课时内容是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以实验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内环境的稳态,是对上一节课内容的巩固。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阐明内环境维持稳态的机制。本课内容同时也是学生理解和学习第二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④肝匀浆:将10g新鲜的或冷冻的肝放入100mL蒸馏水中,用匀浆机或研钵捣碎(肝的用量会影响匀浆的缓冲能力)。
⑤马铃薯匀浆:将10g马铃薯块茎放入100mL蒸馏水中,用匀浆机或研钵捣碎(材料的用量会影响匀浆的缓冲能力)。
⑥黄瓜匀浆:配制方法同上。
⑦鸡蛋清:用水5:1稀释鸡蛋清,搅拌均匀。
四、教学策略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护PH稳定的机制。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解决方法]
⑴利用“化验单分析”、“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血浆PH稳定的实验”、“输生理盐水”等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稳态概念的建构。
⑵通过稳态失调导致健康问题的实例,启发学生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请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或图解,回顾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CO2等化学成分的来源与去路。
说明这些成分要保持相对稳定,首先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功能及细胞代谢功能的实现有直接关系。其次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有关。
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一致?
简要介绍人类对机体维持稳态机制的认识过程,指出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保持机体健康?引导学生从外界环境和机体自身调节能力两方面去思考。即通过加强自我保健,减少外界环境变化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同时增强机体的调节能力以适应多变的外环境。
具体如何做?学生讨论,总结。
1、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2、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处于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的人,更应注意自身保健,如边防战士注意保暖、炼钢工人降温、抗洪战士注意补充水盐等。了解这些知识后才能懂得如何关爱自身和他人。
五、实验步骤
按教材P10相关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六、实验结论
七、讨论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10讨论题。(三)Βιβλιοθήκη 结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四)作业布置
1、完成实验报告。
2、教材P13自我检测。
(五)板书设计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讨论
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遭破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请同学们列举几个稳态失调的病例,说明症状和危害。在同学充分列举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度的补充和修正。
为什么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对机体造成危害?引导学生从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解决方法]同教学重点。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教具准备:实验材料,图片或课件。
六、学生活动
1、学生汇报调查结果,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2、学生举例、思考、讨论。
3、完成实验。
七、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下面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取甲乙两个洁净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
教师展示实验结果,提问:
甲、乙两支试管在加入酸或碱后的PH变化有何不同?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本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三)总结
内环境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四)作业布置
教材P11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体温
1、内环境动态变化的实例血浆PH
血浆渗透压
概念
2、稳态内环境稳态不是绝对稳定而是动态的相对稳定
③PH=7的磷酸缓冲溶液:先配制0.1mol/LNa2HPO4和0.1mol/LNaH2PO4两种溶液。具体配制方法如下:将26.8gNaHPO4·7H2O在容量瓶中溶解再定容至1000mL;将13.8gNaH2PO4·H2O在容量瓶内溶解再定容至1000mL。然后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可通过调整两种溶液的比例将混合液调至所需的PH。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除温度、酸碱度外,还有渗透压,内环境的渗透压是否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呢?
出示课本“问题探讨”中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先说明各检查项目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然后提问:
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了什么?
2、从化验单上看,每种成分的指标是否正常?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教材分析
本节第1课时包括了“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机制的认识”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三个内容。本节内容是在第一节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细胞内环境、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等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又是学生理解和学习第二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
第1课时
上次课结束前布置作业: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
请同学汇报体温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
总结: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处于动态平衡中。
二、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三、实验材料的准备
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①0.1mol/LNaOH:将4gNaOH放在1L的烧杯内,缓缓加入500mL蒸馏水,不停地搅拌直至溶解。然后定容至1000mL。
②0.1mol/LHCL:将8mL浓盐酸加于500mL蒸馏水中,再定容至1000mL。
根据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稳态概念。
教师强调:⑴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⑵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简要介绍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并说明稳态概念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中的“科学史话”)
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
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CO2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
说明
内环境实质指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动态的稳定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呼吸系统
1、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循环系统
神经系统
2、参与调节稳态的系统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是机体进行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
血液中Ca、P含量低→骨软化(成人)、佝偻病(少儿)、抽搐
2、稳态破坏后的危害血液中Ca过高→肌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