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刘”。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赠刘景文一、导入1、出示课题: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篇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
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
(相机板书)2、生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3、书写“首”字。
二、教学《赠刘景文》(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
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
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书写“刘”字。
【设计意图】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课文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
(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2、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课件出示这两句诗)(指名说,板书:荷菊)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掌握诗歌的韵律和章法。
2.认识赠人诗的特点,理解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3.熟悉《赠刘景文》这首唐诗,了解其背景和意义。
4.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他们欣赏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熟悉《赠刘景文》这首唐诗的韵律和章法。
2.精读诗歌,理解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三、教学步骤
1. 音乐律动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
2. 导入课程
教师介绍诗歌的韵律和章法,并阐述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欣赏。
3. 诗歌欣赏和解析
教师朗读《赠刘景文》,并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内涵。
4. 诗歌鉴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赠刘景文》的情感表达和诗歌技巧,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 课堂讨论
学生就《赠刘景文》的内容展开讨论,探讨诗歌的主旨和意义。
6. 课堂作业
让学生翻译《赠刘景文》的内容,并简要阐述诗歌的主题。
四、教学资源
1.课件:《赠刘景文》诗歌解析
2.录音:教师朗读《赠刘景文》
3.赠人诗的例子及背景介绍
五、课后延伸
1.学生自选一首赠人诗,进行赏析和解析。
2.带领学生去国家图书馆或其他文化场所,让学生深入感受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学生能够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刘禹锡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2. 诗歌内容:详细解读《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的每一句诗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3. 诗歌赏析: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如对仗、押韵、意象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学生自读、齐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技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朗读。
3. 解读:教师逐句解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意境。
4. 赏析: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如对仗、押韵、意象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交流: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总结。
6. 背诵:学生背诵诗歌,巩固学习成果。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2. 诗歌内容:逐句解读诗意,展示诗歌结构。
3. 艺术特点:对仗、押韵、意象等。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2. 摘抄诗歌中的优美词句,进行积累。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3

4、古诗两首[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之外的古诗。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韵味和意境。
[教学准备]相关文中重点词句的影像资料、字词卡片、田字格。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导入新课.背诵诗文。
古诗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精练,含意深刻,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谁愿意绘声绘色的背诵一首古诗?〔自由背诵〕谁会背诵苏轼的诗?.了解诗人。
你对苏轼了解多少?随便说一说。
〔苏轼,号东坡居士,人们又叫他苏东坡,我国宋代人。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也是一位有名的大诗人。
〕.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
二、激发兴趣,初步感知.理解诗题。
1〕齐读课题。
〔注意“赠、景〞的读音。
〕2〕你想怎样学会“首、刘〞两个字?〔学后汇报交流,书写,并扩词。
〕3〕说说诗题的意思。
.播放课件。
1〕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教师讲述诗歌的写作背景。
〔有一天,苏轼和朋友聚会,其中的一位叫刘景文,学问渊博,诗写得非常好,苏轼可欣赏他了。
苏轼喝着酒,非常快乐,他看到外面美丽的景色后,诗兴大发,便提笔写下这首诗,赠送给刘景文。
〕.配乐朗读。
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这首诗?听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初读课文,了解诗意。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把不理解的标出,多读几遍,想方法记住。
〕2〕反复读记,易错字音。
〔圈画出易错的字音,多读几遍,并让同一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采用多种方法识记。
〕4〕自读课文,圈画词语。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想方法解决。
〕5〕小组合作,理解词义。
〔反复朗读,结合画面理解词意,重点理解“擎雨盖、傲霜枝〞。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第【1】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从一片片的红叶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景色。
)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枯萎,岸边开满了菊花。
)2.这幅图画就是诗人苏轼当年所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
刘菊残君橙橘(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3)学习书写“刘、首、枝、记”。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
a.首:下半部分是“自”。
b.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c.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写成点。
④学生描红、仿写。
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每人读一遍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
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凋谢了,连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
学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不怕寒冷。
学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学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
(1)尽:没有了,在诗中指荷花凋谢了。
(2)残:是说菊花已经开败了。
(3)君须记:你一定要记住。
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古诗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的作者、背景和创作特点。
2. 古诗内容解析: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
3. 古诗韵律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古诗的平仄、押韵等特点。
4. 古诗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深入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古诗课件、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古诗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的作者、背景和创作特点。
3. 古诗内容解析: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
4. 古诗韵律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古诗的平仄、押韵等特点。
5. 古诗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拓展活动。
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2. 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
3. 古诗内容解析:逐句解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4. 古诗韵律分析:分析古诗的韵律美。
5. 古诗情感体验: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业设计1. 朗读与背诵:要求学生回家后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2. 教学手段:
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2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诗歌的朗读、翻译和解析,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2.教学年级和班级: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8周星期三上午第2节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朗读、感悟,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 诗歌创作:检查学生的诗歌创作是否表达出了对友谊的理解和赞美之情。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以下反馈:
- 学生创作诗歌时,如果对友谊的理解不准确,可以建议他们再次思考友谊的含义,并尝试用诗歌表达出来。
- 学生创作诗歌时,如果对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全面,可以建议他们再次阅读诗歌,学习借鉴优秀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拓展建议:
-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体验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相关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
- 鼓励学生参观古代文学展览或文化遗址,如苏轼纪念馆、赤壁古战场等,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直观感受。
2.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诗歌相关的背景信息和文化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的内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教学设计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友情相关的主题,例如“如何表达对朋友的感谢”。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仿写一首表达友情的古诗。这个创作活动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古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诗中“橙黄橘绿”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秋天的色彩,也寓意着友情的丰富多彩。通过分析诗句,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艺术表现。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理解和诗歌意境的体会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最是”一词的用法,我会通过对比其他诗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朗读与理解: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并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关键词语的解析:掌握诗句中的“橙黄橘绿”、“最是”等词语的含义,理解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诗歌意境的体会:通过分析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在诗词创作实践方面,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可以提供一定的模板和提示,帮助学生克服创作难度。
-在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上,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不仅停留在对诗词表面的欣赏,而是能够从文化、情感、艺术等多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和引导性问题来实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友情在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如“你如何向朋友表达你的关心?”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对诗句的感悟。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字卡、词卡、小黑板、课件、收集其它的古诗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过程:一、诵诗导入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4.两首古诗中的《赠刘景文》。
(板书古诗题目)。
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一)释题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认识“首”字理字义。
首:象形字。
甲骨文作上面是头发和头皮,下面是眼睛。
本义是头。
引申为首领。
顺:首字笔画表示啥?眼目眉毛和头发;人的头部最首要,首先首领就用它。
2.师简介诗人“苏轼”(二)看图说话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秋天,收获的季节)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理解“枝记刘”的字理字义。
枝:形声字。
从木,支声。
本义指树木的枝条。
引申为长条形物品的量词。
谜:看是一支木,撑开成大树。
无它叶难长,有它树不秃。
记:形声字。
从言,己声。
本义指用“言”记录、记载。
引申为不忘、思念。
又指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
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
2. 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的生字、生词。
3. 学生能够描述并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和情感。
4.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享,培养欣赏古诗的能力。
2. 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3. 学生通过模仿创作,提高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古诗中美的元素,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达古诗中的友情、思乡等情感。
3. 学生能够通过古诗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内容第一首:《赠汪伦》- 介绍作者李白及其背景。
- 诗句逐句解析,理解字词句意。
- 情感分析,体会友情的深厚。
- 朗读指导,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第二首:《静夜思》- 背景介绍,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
- 诗句解析,掌握重点词汇。
- 情感体验,感受诗人的孤独与思乡。
- 诗歌欣赏,体会夜晚的宁静美。
第三首:《登鹳雀楼》- 介绍鹳雀楼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 诗句解析,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
- 情感分析,体会诗人的抱负与志向。
- 朗读指导,感受诗歌的气势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三首古诗的字词句意。
2. 体会古诗中的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
3.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1. 对古诗中复杂情感的理解与表达。
2. 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掌握。
3. 古诗意境的深入感受与描绘。
教具与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背景资料、插图等)- 课文注释和工具书- 诗歌朗诵音频资料- 画纸、彩笔(用于学生创作)第一课时:《赠汪伦》1. 导入:介绍李白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学习《赠汪伦》,逐句解析诗句,理解字词句意。
3. 感悟:讨论友情的意义,分享个人体验。
4. 实践:朗读并背诵《赠汪伦》,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首席帮大家整编的5篇赠刘景文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你体会到了什么?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古诗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第1篇】赠刘景文【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作者是苏轼。
诗中描写的是秋末初冬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初冬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赞美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
【教学目标】1、会认“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古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千百年间,万口成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其二,《赠刘景文》。
1、“赠”是本课的生字,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想一想,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师范写。
学生描红、临写。
2、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你知道哪首?《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刘景文是苏轼的好朋友,与苏轼诗酒往来,情谊颇深。
3、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想知道答案吗,只要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部编版三年级上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完整版教案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赠刘景文》是义务教育课程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其中一首古诗。
《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秋天的特点。
【学情分析】本课学习的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过古诗也背过古诗,但对于诗的意思和意境主要还是通过诵读和教师引导来感悟,教学时重点放在古诗意境的理解,不是一字一句的理解,而是明白大致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在教学中重点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意境。
【教学理念】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课堂中,我们应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十分关注培养学生古诗诵读的能力训练,以读悟情。
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古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尝试创编儿童诗。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赠、盖、橙、残”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难点】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通用格练字本、课文本。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看图猜诗句,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三幅图是我们学过的一些古诗的景色,让学生通过看图联想诗句。
)2.齐读古诗题目。
3.请一名学生介绍作者基本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学过的古诗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二、字词检测,初读感知1.生字检测:学生范读,全班跟读2.词语检测:女生带读,男生跟读3.生字书写指导(1)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2)学习书写“赠、盖、橙、残”。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
A.橙:的“登”这边的两个短撇要注意。
B.赠:可以采用拆字旁法来帮助识记。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赠刘景文》,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古诗解析:详细解读《赠刘景文》的诗句,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3.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古诗,如音韵、意象、修辞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并背诵《赠刘景文》,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
2. 难点: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详细解读《赠刘景文》的诗句,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讨论、分享等活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赠刘景文》2. 作者:王之涣3. 诗句解析:对诗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4. 文学鉴赏:从不同角度进行文学鉴赏,如音韵、意象、修辞等。
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赠刘景文》,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2. 选做题:写一篇关于《赠刘景文》的鉴赏文章,或创作一首自己的古诗。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古诗,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教学目标:1.掌握古诗赏析的基本方法。
2.理解赠刘景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古诗赏析的基本方法。
2.理解赠刘景文的主旨。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文化背景。
2.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对祖国和家庭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课件2.多媒体设备3.板书教学过程:课前导入(10分钟)1.引出古诗《赠刘景文》。
2.了解刘景文。
3.探讨文人交际。
课堂讲解(30分钟)1.分析古诗《赠刘景文》。
2.讲解古诗的背景知识。
3.启发学生思考句子的含义。
课堂练习(30分钟)1.让学生朗读诗歌。
2.让学生解读古诗中的词句。
3.让学生讨论古诗的意义。
课堂展示(20分钟)1.让学生口头表达他们对祖国和家庭的感情。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古诗的主营。
3.让部分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口语表达或作文。
课后作业(10分钟)1.让学生们回家阅读相关文章。
2.让学生在课堂外练习口头表达和写作。
教学深化(可选)1.分组讨论基本方法并分享。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古诗的含义。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词汇来写同样主题的古诗。
教学反思:古诗《赠刘景文》是一首内容丰富激动人心的古诗,以其意义深刻、结构简洁、影响深远的特点,为师生们提供了了解和思考古代文人抒发爱国和家国情怀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价值,激发其表达爱国和爱家的情感,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古诗的赏析技巧和应用能力。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优质教案_1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二课时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0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0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1【教学目标】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
会写“于、首”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本课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
学习时,重在朗读、背诵。
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可让学生结合课件插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
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什么”。
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可简单讲解。
古诗朗读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
可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教师可通过同桌互相听读、有针对性地抽查、鼓励到台上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
2、教师可讲解: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它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
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默读古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合作学习。
共同讨论,解决各自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点拨、指导。
5、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齐读古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再读感悟,练习背诵试着有感情朗读,教师适当指导。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范读古诗。
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察、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学生讨论,对上述问题发表见解。
4、质疑:还有什么问题?5、同桌练习背诵这首诗。
四、趣味实践活动1、我说你读。
老师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读出相对应的诗句。
2、卡片连诗。
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学生按生字出现在诗句的先后顺序,摆好卡片,然后连起来,试着背诗句。
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刘、记、枝”三个字,学生认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赠”7个生字,会写“橙、残”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
田字格
一、谈话导入。
(解诗题)
1.你喜欢秋天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请根据下面的图片,描述一下你眼中的秋天。
2.从大家的描述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一一《赠刘景文》
(出示诗人、题目)认读生字:赠、刘,读准平舌音“贈”,组词“赠”,也就是?的意思。
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赠汪伦》是李白写给汪伦的,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
(1)介绍苏轼
(2)写诗的背景: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
可是他虽然有满腹的才华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而当时他都已经58岁了,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
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板书:赠刘景文)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明诗意)
(一)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要求把字读准确。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词语:师生共同正音:“贈、残”是平舌音,“橙”是翘舌音。
开火车读,齐读
(二)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古诗《赠刘景文》,教师评议: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古人作诗,最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在苏轼的这首诗歌中,有藏着一幅怎样的秋色图呢,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思考: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2.指名说,板书:荷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1)出示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ー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
引导理解一一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
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了一种很凄凉的味道。
荷花已经开完了,并且已经枯萎了。
过渡:这样缺乏生机的荷叶,确实让人感到凄凉悲伤。
那秋天的菊花又是怎样的呢?5.“菊”字的教学。
(1)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
(2)菊残图
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
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
引导理解一一菊残:菊花凋谢。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2)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3)对比朗读,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三)教学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1.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齐读诗句。
三、读中悟情(赏意境)
(一)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言的优美的诗句背下来吗?(指名背通)
四、多元吟诵(诵诗句)
谈话过渡: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
(一)吟诵古诗
1.教师范读。
指导方法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比赛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齐读。
四、总结学法:学习古诗四步法:
解诗题明诗意赏意境诵诗句
五、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1、交流秋天的古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
2、描写“花”的古诗
3、介绍苏轼的诗和词。
六、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把最好的字送给自己。
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重点指导:橙残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
每个生字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