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研究(doc 7页)

合集下载

老年人文娱生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老年人文娱生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老年人文娱生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耿越何山来源:《社会与公益》 2020年第9期耿越何山/沈阳科技学院摘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促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愈加强烈。

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渴求得到高质量的文化娱乐生活。

为解决当下老年人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聚集社会关注“银发”产业,有效服务老年人群,本文通过非严格πPS抽样问卷调查探究沈阳市老年人文娱生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针对有待完善之处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对策,以切实提升新时代老年人文娱生活获得感与幸福感,助力美好和谐新社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老年人;文娱生活;沈阳市我国目前高度关注老年生活热点问题,养老行业在当今时代大有可为已成为全体共识。

老年群众数量庞大、需求多样,通过科学规划充分调动各界力量、优化资源配置,丰富适合老年人的文娱生活,实际提升老年人生活满足感与幸福感,有助于妥善解决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沈阳市老年人文娱生活现状沈阳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东北地区核心城市,进入新时代以来沈阳市在国家顶层设计的统筹规划下,不断转型升级、经济稳步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伴随改革纵深推进,各项事业要求整体繁荣,老年群体的文化娱乐生活也要科学部署、力争主动,实现同步跨越,沈阳市有着尊崇长辈的优秀文化传统,新时代美好城市对于老年人理应更加关爱与友善。

基于此,针对沈阳市60岁及以上常驻老年人采取多阶段n=10的非严格πPS抽样法进行分层抽样问卷调查。

在实际问卷调查中,发放问卷1 153份,回收问卷1 072份,达到问卷最佳样本量960份,问卷实际有效回收率89.6%,问卷调查真实有效。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通过调研发现,被调查老年人中女性占比稍多于男性,60~70岁比重较大,占调研总数的67.57%。

居住状态中是否与子女同住大体比例适中。

多数老人拥有高中及大学本科学历水平,收入在3 000元以上,基本满足了物质生活需求。

《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20)》

《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20)》

《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20)》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

从2000年开始,为了调查了解中国城乡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为党中央、国务院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决定开展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工作。

每五年开展一次,已成功进行了四次,现已上升为一项重大国情调查。

2018年老龄蓝皮书即以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为主要依托,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整体分析。

第四次调查时点为2015年8月1日0时。

调查对象为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港澳台地区除外)的60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

调查范围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样本涉及466个县(市、区),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将近4万人。

调查设计样本规模为22.368万份,抽样比约为1.0‰,调查实际回收样本22.270万份,有效样本为22.017万份,样本有效比达到98.8%。

蓝皮书为新时代在全球范围内贡献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道路提供研究基础和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广大读者了解新时代中国老年人的生活面貌提供最直观的数据。

我国约三成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一半老年人从不锻炼据世卫组织估计,中国近80%的老年人的死亡归因于饮食风险(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高血压、吸烟、空腹血糖升高、空气污染(室内及室外)和缺乏锻炼。

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死亡中,超过50%可归因于饮食风险和高血压。

而这些不良行为或环境都是引发慢性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为了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了解中国城乡老年人的医疗保健行为现状至关重要。

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寿命质量并不乐观。

约三成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其中,城镇、男性、低龄、文化程度较高、有配偶、非独居的老年人健康状况相对更好;在患病状况方面,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比例较高,近七成、约一半、约六成的老年人听力状况和牙齿状况较好、疼痛感较为严重;在日常保健行为方面,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参加了体检且从不吸烟、喝酒和服用保健品,但是几乎一半的老年人也从不锻炼、睡眠质量不高;在医疗保障方面,我国近乎全部老年人均享受社会医疗保险,但是,老年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比例却较低。

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研究

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研究

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

这一现象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劳动力供给减少、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医疗和养老服务需求增加等。

因此,研究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我们将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阐述,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我们将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对策和措施,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等,以期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推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解决,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近年来逐渐凸显,其现状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

老龄化速度加快。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而人均寿命则在不断延长。

这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年上升,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老龄化程度不均。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分布不均,老龄化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的地区,老龄化程度较高;而经济相对落后、生活水平低的地区,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

这种不均衡的老龄化现状,给各地的养老保障和医疗服务带来了不同的挑战。

再次,老龄化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强,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

同时,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也受到影响,老龄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策研究

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策研究

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策研究作者:吕建明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2期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

文章从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出发,研究城镇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实际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一、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近年来,武隆区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已步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

截止2017年底,武隆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85116人,占总人口的20.62%。

总体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与物质生活基本得到保障相比,老年人的文化娱乐主要处于自发状态,缺乏持续性、周期性、广泛性,远不能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老年人精神空虚和孤独。

至2016年底,武隆全区农村留守老年家庭有2811个,其中很大一部分老年人为了照料孙子上学留守在城镇社区。

由于空巢老人生活孤独,长期的寂寞得不到排解,至使空巢老人缺乏亲人的关爱,导致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而单身的空巢老人所受到的影响更大,普遍存在孤独感现象,心理上常被失落、孤独、焦虑等情绪笼罩。

和自己儿女住在一起的老年人,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以后,出现低落情绪,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意出门。

(二)老年文化基础设施薄弱。

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站(点)、老年活动室三级活动阵地数量不足,建成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13个,农村幸福院95个,在建日间照料中心3个。

内部设备和设备配备不完善,社区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功能不全,覆盖率和使用率不高,老年人举办和参与文化活动的去处不多,许多老年人茶余饭后集中城区广场谈天说地或打牌娱乐。

(三)老年文化活动组织缺乏。

社区老年文化活动集中在10月敬老月,主要组织开展宣传、慰问、文娱、运动会等形式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

而老年人乐于参于的健身舞、门球、垂钓、旅游、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大多自发开展,活动的规律性不强,参与度不高。

全区共有区级老年协会共6个,社区村居老年协会3个,入会人数仅为1万余人,老年人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老人精神生活困境与对策的分析-定稿概要

农村老人精神生活困境与对策的分析-定稿概要

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人口大规模的迁移是一个重要现象。

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的数量和规模都在迅速发展,根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网的数据,2001年全国外出打工农民达到7800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3%。

大量人口从乡村流向城市,反映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青壮年人口离土又离乡地持续外流,对于农村的家庭养老保障却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照料者缺乏,养老观念淡化等,使得农村家庭养老保障面临困境。

中国目前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来的人口养老问题逐渐从一个隐性问题变成一个显性问题。

按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实际上,中国在1994年60岁以上的人口总量首次突破1亿大关,达到1.17亿,占人口总数9.76%,接近人口老龄化的警戒线;在1999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空巢老人问题日益凸现、养老模式如何探索……由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地摆在国人面前。

今年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老龄化问题,对这一严峻而紧迫的重大课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据全国老龄办预计,201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1.74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2.78%,并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2008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为1.67亿,2020年将达到2.48亿,2050年将超过4亿,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其中农村老年人占全国老年人的70%左右。

农村老年人数量巨大,老化速度和绝对数量大于城市,但是农村老年人在目前的社会结构中显然处于弱势地位。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老年人没有国家保障,一旦丧失劳动能力就没有固定收入,不能像城市老人退休后领取退休金和社会医疗保险金。

从社会学视角看,社会弱者是一个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贫困性、生活质量低层次性和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

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内容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正面临着高层次人才的严重不足,而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离退休人员数量越来越大,导致目前有一大批离退休老年人才被闲置。

充分认识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在整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分析了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我国当前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认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符合整个社会和老年人自身的共同利益,并提出了成功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老年人力资源现状开发对策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指具有劳动能力,因而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力的所有人口,而不应受到年龄和在业与否的限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方面,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另一方面,劳动强度正趋于减少,劳动对体力的要求也有所下降,对智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很多人在离退休后依然保持着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愿意继续参加社会劳动。

所以,可以将老年人中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具有特殊劳动技能的健康的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定义为老年人力资源。

老年人力资源应至少涵盖三个方面:从事有报酬的生产与社会劳动的老年人口;从事无报酬、半劳动或辅助劳动的老年人口;从事一切有利于社会和家庭活动的老年人口。

1、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现状及特点1.1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现状口老龄化是世界性趋向,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2000年以来,中国65周岁以上人口以0. 14%的高增长率持续增长,到2004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 43亿人,占总人口的10. 97%,有21个省(市、区)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11个省市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难以逆转,根据联合国预测, 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将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研究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研究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研究第一章绪论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发展,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社区养老的背景下,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成为了关注焦点。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不仅是老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也是社会倾力打造的“幸福社会”建设的必要前提。

本文从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的研究。

第二章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概念及评价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是指老年人在社区生活中,得到了适当的身心疏导、所需的社会支持、自我实现和安全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评价标准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支持、财物保障、环境设施、文化娱乐等多个维度。

其中,社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衡量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建立和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基础。

社会支持是使老年人能够从社会资源中得到帮助和支持的重要因素,需要通过增强社会网络和社交能力来提升。

文化娱乐则是让老年人能够参与社区的文化、教育和娱乐活动,从而实现自我实现和社交共融。

第三章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存在问题及原因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医疗保健条款缺乏、经济收入不足、社会服务不到位、生活环境差、缺少文化娱乐设施等因素,这些问题也是制约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首先,由于社区医疗资源的不足以及医疗保障措施不到位,导致很多老年人出现保健医疗难题。

其次,虽然不少老年人已达退休年龄,但由于经济收入不足,导致日常生活开销高,生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此外,社区老年人家庭支持较低,社会服务也不算完善,缺乏政策扶助保障,这些问题也制约了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第四章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对策为了改善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进行改良。

首先,应加强社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质量,推广经济收入保障措施。

其次,通过举办文化娱乐活动等方式,提高社区内老年人文化娱乐环境的质量。

同时,还需要通过加强社区服务和培训社区老年人技能等方式,增强社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12篇在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1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群体是我国最的人口群体,而农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国最的老年人群体。

农村老年人口规模,近年来,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xx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

而农村青壮年都在外打工,无法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

因此,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现代人不得可以回避、一定要关注的问题。

为此,我于xx年x月对的林湾村进行了调研,调研以面对面的谈为主,辅之以问卷的形式进行。

村里现有低保户1户,专项补助户2户。

为了能准确而全面映林湾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笔者根据各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对不同类型的组分别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思想、状况、与子女的亲密程度、医疗保障情况、养老情况等。

(一)农村老年人的思想状况根据对林湾村近九个组的调查以及对林湾所属的老年协会、敬老院等一些老年人活动场所的调查,笔者发现,由于许多老年人在解放以前都经历过战争、饿饭等情况,所以他们对开放后党领导人民发家致富的政策是感到很满意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是在不断提升。

部分老年人对当今这个环境是充满了希望的,但也有部分老人会有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感情,对目前社会上的贫富分化、败现象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不健全方面表示了自己的忧虑。

有老人跟我们映了,撤地建房中村干部和村民的矛盾。

(二)农村老年人的与子女的亲密程度由于农村的生活方式、农村人口的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多数农村老人在面对自己的子女时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情、需要,导致与子女沟通受限。

东莞市城镇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东莞市城镇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选取东莞市城镇老年人作为调查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东莞市城镇老年人生活质量总体较高,但在健康、社交、文化娱乐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其中孤独感、家庭关系、社会排斥等为主要影响因素。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建议政府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和服务,家庭加强对老人的陪伴和照顾,同时社会大力推进老年人参与和融合。

关键词:东莞市城镇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政策建议1.引言长寿是人类追求的梦想之一,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愈加受到重视。

东莞市是中国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城市之一,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老年人的生活条件和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东莞市城镇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进老年人融入社会、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东莞市城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探讨老年人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为东莞市城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2.文献综述生活质量又称为生活水平,是指人对自己生活情况的主观评价。

老年人是人口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他们的生活质量不仅与他们个人的身体健康、精神状态等因素相关,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等影响因素密切相关。

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已经有很多人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了探讨。

例如,在国内,凌晨和周剑平这两位学者通过对广东、江西等省份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呈现出“潜在性崩溃”的趋势。

在国外,美国的Bowling 和Iliffe 等人研究了英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出了个人经济状况、社会刻板印象等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指出了社区资源、家庭关系等是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城市退休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城市退休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 )经济状况对老人精神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 针对老人的精神生活质量,问卷设有两道 问题, 分别从客观和主观层面对老人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表 明,多数老年人 的家庭 月收入集 中在 3 0 00 元 至 50 0 0元之 间,人 均月 收入 在 1 0 0元 至 2 0 5 00 元之 间。老人的收入来源主要为退休养老金收入及 子女补助。调查 显示家庭经济状况对老年人 的精神 生活质量影响主要来 自于三方面:第一,收入水平 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老年人对未来的预期和安全感, 收入水平决定 了老人对于高昂医疗费用的直接承受 能力,从而对于老人对未来安定生活的预期产生直 接影响 ,而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对于安全感的 需求是仅次于生理需求 的最为基础 的需求。第二, 经济状况直接决定着老年人的总体生活水平,有限的 经济收入不仅制约了老年人 的普通物质 生活水平, 也制约着老年人对文娱活动的参与程度,在调查 中, 许多老年人表现出对城市中高消费的娱乐活动可望 而不可求的失望态度 。调查 中家庭月收入与文娱活 动消费的交互分类统计直观 的展示了上述关系,如 表1 所示,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文娱消费的支 出逐
第2 7卷 第 1 期 21 0 2年 0 3月
邢 台学 院学 报
J 0URNAL NGTAI OF XI UNI VERS T I Y
VO . 7 NO 1 12 . .
M a. r 201 2
城 市退休 老 年人精神 生活质 量影响 因素调 查研 究
— —
以石 家庄 市为例
质 量 的措 施 。
关键词 :城市退休老年人 ;精神生 活质 量;影响 因素;提升方 法
中 图 分 类 号 :C 1 . 9 3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 7.6 82 1)104 .4 6 24 5 (0 20 .0 50

老年人文化生活需求状况及满足方式研究

老年人文化生活需求状况及满足方式研究

老年人文化生活需求状况及满足方式研究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速,老年人文化生活需求状况及满足方式研究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

老年人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在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同时,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文化生活,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

本文就老年人文化生活需求状况及满足方式进行浅谈。

一、老年人文化生活需求老年人文化生活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神文化需求:老年人往往注重精神上的充实和愉悦,希望通过文化活动体验和传承文化传统,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2.社交需求:老年人社交机会较少,更需要文化活动提供的交流机会,希望通过文化活动交朋友、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

3.身心健康需求:老年人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较为脆弱,文化活动可以提供身心调节、放松、养生等条件,有益于老年人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提高。

4.自我认同需求:老年人普遍面临退休、退热、退居二线的困境,文化活动可以提供自我认同的机会,满足其内心的需求。

二、老年人文化生活满足方式老年人文化生活的满足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普及性文化服务:如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文化组织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广泛、更便利的文化服务,如图书阅读、文艺演出、体育健身等。

2.文化教育培训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文化教育、技能培训等服务,如敬老院、社区众创空间、夜校等。

其中不乏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如中国画、国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等。

3.网络化文化服务: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使老年人可以享受更多的文化乐趣,如电子书、网络游戏、在线学习等服务。

4.多元化文化活动:结合老年人的需求、兴趣和特点,为老年人开展多样化、具有个性化的文化活动,如旅游、画展览览、汉语角等。

5.家庭文化服务:更加注重家庭对老年人文化生活的满足,特别是对于不能外出的老年人,更应该加强家庭间的文化培养,传承家庭文化。

三、建立老年人文化服务机制老年人文化生活需求及满足方式研究的核心是建立适合老年人的文化服务机制。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

这一问题对于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应对。

本次文章从人口老龄化的九大发展趋势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人口老龄化的九大发展趋势1. 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我国老年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比例的13%,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亿。

2. 老龄化速度快我国的老龄化速度非常快,这是由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导致的。

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口增长速度。

3. 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不佳老年人口面临着各种健康问题,例如慢性病、认知障碍、营养不良等。

这些健康问题给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4. 老年人口的教育水平提高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老年人口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老年人口在社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5. 老年人口的合法权益受到重视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老年人口的服务和保障工作,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以保护老年人口的合法权益。

6. 老年人口的社会人口分布不均衡老年人口的社会人口分布非常不均衡,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口占比高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

7. 老年人口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生活独立或者孤居。

8. 老年人口的精神生活需求提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老年人口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老年人口精神生活的关注和关心也不断加强。

9. 老年人口的社区养老需求增加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社区养老需求也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和规范。

二、对策1. 加快老年人口保障体系建设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年人口的保障工作,包括养老金、福利待遇、医疗服务等方面,让老年人口生活更加安心、舒适。

探索提升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有效路径

探索提升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有效路径

探索提升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有效路径摘要:国有企业在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改革过渡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增强离退休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化解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保证离退休职工队伍和谐稳定,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离退休人员; 精神文化活动; 管理引言以离退休老干部为主体所开展的管理工作,对于改善离退休老干部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不管是在机关,还是在企事业单位,老干部管理都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就实际管理情况来看,往往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导致管理服务效果并不理想,因而亟待探究加强离退休老干部管理的策略。

1离退休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1.1空巢现象较为严重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出国工作,甚至定居。

但对于大多数中国父母而言,他们因语言、生活习惯等原因,并不愿意与子女一起出国生活。

另一方面,在国内工作的子女因自身工作压力、子女教育等原因,没有时间及精力过多地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

据统计,我国目前大中型城市的“空巢”率高达“56.1%”,预计2030年很多老年人家庭将出现“空巢化”现象。

在我院,因许多人的子女出国或在其它省市工作、学习,这就导致我院离退休职工空巢率达12%。

这种空巢现象导致老人们十分容易产生寂寞、孤独等心理问题。

1.2管理方式单一离退休老干部在离开工作岗位后,其思想依然积极,有一颗上进的心,渴望为社会服务,为国家作出贡献。

在管理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并未采取丰富化的管理方式,仅仅是立足劳动管理相关资源政策开展工作,并未关注老干部在离退休后的精神需求,工作弹性不足,这就极易出现问题。

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相关管理工作中缺乏对应的管理部门,仅由人事部门及后勤部门等代为管理,此种情况下导致离退休老干部组织管理的有效性不足,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不足,无法保证老干部管理与服务质量。

1.3某些老人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与变化的阶段,网银存款转账、二维码付款、工资并入社保卡二卡合一等新兴的生活方式在给我们带来各项便利的同时,也让部分老人感到“措手不及”。

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满足途径创新研究

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满足途径创新研究

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满足途径创新研究研究方案一、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愈发凸显。

然而,在传统社会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常常受到忽视,导致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满足途径的创新,为提高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探讨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的途径和方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特点和现状;(2)分析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的问题和挑战;(3)探索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的创新途径和方法;(4)评估创新途径和方法的效果和可行性。

2.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综述,了解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特点、满足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现状。

(2)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针对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调查问卷,分布给不同地区和年龄层次的老年人进行调查,收集其对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的评价和反馈。

(3)个案访谈: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老年人作为个案,通过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其精神文化需求和满足途径,为后续策划和创新提供实质性的参考。

(4)实地观察:通过实地参观和观察老年人活动中心、养老院等场所,了解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三、方案实施1. 研究步骤(1)文献综述: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分析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的现状和问题。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制定调查计划,分布给老年人,收集问卷数据。

(3)个案访谈:选择个案对象,安排访谈时间和地点,进行个案访谈,并记录访谈内容。

(4)实地观察:申请访问权限,前往老年人活动中心、养老院等场所进行实地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2. 研究工具(1)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包括老年人的基本情况、精神文化需求的评估和对满足途径的评价等内容。

(2)个案访谈:设计访谈提纲,以开放式问题为主,探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满足途径。

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调查与研究

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调查与研究

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调查与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显现,而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因此老年人问题成了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而老年人的精神贫困问题则是其中之一。

老年人作为社会人口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老年人口的精神健康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老年人精神状况的现状分析,概括出了老年人精神需求方面的主要问题,然后分析了研究对老年人精神救助的意义之所在,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标签:精神需求;养老服务;精神关爱老年人精神需求是一个亟待关注的社会问题。

笔者通过对滁州3个城区和2所老年大学的调查显示:城市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主要表现在生活安全、社会尊重、行为意义三个方面,经常性的精神活动主要有看电视、阅览报纸、文体健身、参与知识性活动等。

经过调查分析显示:影响制约老年人精神需求满足的因素主要有空巢因素、经济因素、心理因素、设施因素,并存在精神文化生活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问题。

下面基于本次调查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现状进行研究,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老年人精神文化的现状分析课题组在滁州市范围内3个城区和2所老年大学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1000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865份,调查有效率86.5%。

有效调查样本中,男性420人,女性445人,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48.55%和51.45%。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现状如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些历经战乱、灾荒的老人们曾经的艰辛与如今的安稳生活相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生活已不再那么苛刻与挑剔了。

满足于现状是这代老人的普遍心理,在调查中对自己的生活综合评价满意的有33.7%,基本满意的为57.1%,而不满意的仅占9.2%。

相对于物质生活,老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满意度稍低了些。

调查显示,28.6%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丰富,48.1%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一般,仍有23.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贫乏。

(一)看电视成为老年人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调查表明,看电视是老年人自我娱乐、了解世界和国家大事的重要渠道,97%以上老人表示,除外出旅游等特殊情况,几乎每天都会看电视。

我国老年人文化生活探究

我国老年人文化生活探究

我国老年人文化生活探究作者:寇美薇陈月颖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08期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渐加大,如何提高老年人文化生活质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文化生活是老年生活的重要内容。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文化生活虽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针对这些不足需要国家、社区、家庭、老年人自身共同的努力去面对和完善,只有这样才会让更多的老年人更好地提高生活满意度,安享晚年。

老年人文化生活水平体现了我国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优越性,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老年人; 文化生活; 文化需求; 老年教育一、老年人文化生活的内容(一)学习活动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们仍然希望与时俱进,不被社会所淘汰,他们渴望老有所学,获得继续学习的机会,通过教育,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老年人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上老年大学,学习书画、学习音乐、学习医学、读书看报,还有学习现代科技包括学习电脑知识、上网等。

通过这些学习活动老年人可以获得更多方面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眼界,即使处在老年阶段,依旧可以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

(二)文体活动文体活动是老年人主要的文化活动,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常见形式主要有:跳舞、健身、游泳、打太极拳、散步、垂钓、参加社团组织的活动,进行艺术表演等等。

通过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陶冶情操,享受人生乐趣,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充实丰富,老有所乐,有利于身心健康,老年人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一方面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有助于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使老年生活多姿多彩,并且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兴趣爱好活动兴趣爱好活动主要从老年人自身兴趣出发,不同的老年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但总体归结起来主要有,欣赏音乐、收藏集邮、下棋打牌、种花养鸟、摄影剪纸、抖空竹、演奏乐器、放风筝等。

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研究

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研究

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研究随着老龄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我国进入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

通过对某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调查发现,这一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强烈,且自我的幸福感大多源于精神生活的满足。

虽然目前我国的老龄事业相较从前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在新形势下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为此,试图通过调查所得数据解析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及目前的需求,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对完善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尽绵薄之力。

标签: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5.066据国家统计局2月份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2.22亿,占总人口的16.1%;据民政部李立国部长在2016年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上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55亿,占总人口的17.8%;到2053年老年人口规模达到峰值4.87亿,占比达到34.9%,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十二五”时期,我国老龄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老年人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但老年人精神关爱、情感慰藉缺失的矛盾还尤为突出。

本文认为,要着力补齐老年人精神关爱的短板,首先需要较为全面地、准确地把握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满足老年人精神关爱的必要条件。

笔者为了掌握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补齐精神关爱缺失的短板,于2016年4月份对三亚市吉阳镇某社区开展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专项问卷调查。

1 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1.1 调查基本情况此次调查在社区共随机发放问卷123份,回收有效问卷115份,调查有效率93.5%。

在调查的对象中,男性52人,占45.2%,女性63人,占54.8%。

年龄60—64岁占43.5%,65—69岁占32.1%,70—79岁占20.9%,80岁以上占3.5%。

精神生活研究综述

精神生活研究综述

精神生活研究综述作者:夏小凤张燕来源:《学理论·下》2016年第02期摘要:我国学界对精神生活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精神生活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精神生活的内涵、特征、维度和发展规律;二是对精神生活现状的实证调查研究,包括精神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精神生活现状调查分析;三是精神生活提升的路径,包括大众传媒层面、文化层面、学校教育层面和个人层面。

关键词:精神生活;基础理论;实证调查;提升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2-0235-02精神生活是人类的根本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

人对精神生活的本能追求,对意义世界的积极建构,既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和确证,也是人类追求和实现幸福的表现和确证。

对超越性精神生活的追求贯穿人类历史的长河。

但是对精神生活的研究却是在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过程中,随着工具理性对人性的倾轧,导致“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哈贝马斯语)之后,才日渐凸显其紧迫性和时代价值。

国内外一大批具有反思精神的学者对精神生活这一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基础理论研究(一)精神生活的内涵国内学界主要从两种视角界定了精神生活的内涵。

一是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来确定精神生活的内涵。

如唐凯麟在《现阶段我国人民精神生活的矛盾和加强社会主义价值导向》中认为,精神生活是“人的精神生活作为人类特有的生活内容,是以人的物质生活为基础的,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当然,正如精神不是物质的简单的摹写,人的精神生活也不是物质生活的机械的复印或延伸,而是对物质生活的一种能动地反映、把握和升华。

一般而言,它是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意志,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综合。

”[1]二是从精神生活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特征来界定精神生活的内涵。

北大哲学系教授黄楠森在其著作《人学原理》中认为,人们的精神生活主要包括了人的心理活动以及作为人的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专门指那些为了满足个人的精神需要的活动的总和。

简述老年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简述老年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老年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老年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关注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生活状况以及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以下是老年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范围:
一、老年人口研究
老年人口研究主要探讨老年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以及变化趋势。

研究内容包括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城乡结构、教育程度等,这些因素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影响有重要影响。

二、老年人与社会发展
老年人与社会发展主要研究老年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以及社会对老年人的影响。

研究内容包括老年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老年人对文化传承的影响、社会变迁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等。

三、老年社会分层与流动
老年社会分层与流动主要研究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和阶层分布,以及老年人的社会流动。

研究内容包括老年人的职业分层、收入分层、消费行为等,以及老年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四、老年生活质量与福利保障
老年生活质量与福利保障主要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福利保障和权益保护。

研究内容包括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以及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利保障水平。

五、老年健康与医疗问题
老年健康与医疗问题主要研究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医疗保健需求和服务提供。

研究内容包括老年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老年人康复和护理等。

六、老年教育与文化生活
老年教育与文化生活主要关注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和文化活动参与情况。

研究内容包括老年人受教育情况、文化娱乐活动参与情况、文化消费等,以及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提高其文化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研究(doc 7页)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一、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形势严峻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和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而且表1中数据显示,我国各地之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差异比较大,总体上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都比中西部地区要高。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由于生活水平较高和医疗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等原因,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以及由于人口出生率相对较低造成小孩数量相对减少。

人口老龄化不仅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负面影响就是老年人空巢家庭的增多。

目前我国老年人家庭空巢化趋势非常明显,而且发展速度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迹象。

据统计,目前上海空巢家庭大约占到老年人家庭数的三分之一,并预测到2020年上海老年人空巢家庭将占到整个老年人家庭数的80%。

导致这种空巢化家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是住房条件的改善,随着人们购买住房或者建造住房能力的增强,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迅速得到改变;第二是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化,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越来越成为不可能;第三是人们的抚养意识等发生了变化,尤其年轻人抚养老年人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和老年人不愿与子女共同生活意识的增强;第四是人口的移动尤其是劳动力的流动,随着这种流动,不仅在城镇而且在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的分居现象越来越普遍。

表1 2001年我国各地人口老龄化程度(单位:%)全国7.8 黑龙江 6.0 河南7.4 贵州 6.5 北京8.9 上海14.1 湖北 6.7 云南 6.6 天津9.2 江苏10.2 湖南8.1 西藏 6.2 河北8.0 浙江10.2 广东7.8 陕西 6.7 山西 6.8 安徽8.1 广西8.2 甘肃 5.6 内蒙古 6.8 福建7.9 海南7.5 青海 4.9 辽宁8.6 江西 6.9 重庆8.8 宁夏 4.9吉林 6.3 山东8.2 四川8.2 新疆 5.0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6页做成。

二、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随着老年人家庭的空巢化,不仅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且给老年人自身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其中最大负面影响之一就是空巢家庭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质量的下降。

而这种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下降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第一,空巢家庭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孤独感现象;第二,有些空巢家庭老年人中还存在焦虑感。

导致这种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导致空巢家庭老年人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担心生病时无人照顾,担心生活不能自理,担心经济困难无法养活自己,担心突发事件无人救援,为子女的状况担忧。

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难以应付突发性或常见性困难。

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每况越下。

据调查,老年人患病的主要病种为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老慢支和白内障等。

而且几乎所有的农村老年人都没有医疗保险,即使在城镇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无法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因此在遇到疾病时难以保证能得到较好的治疗。

目前,空巢家庭老年人在遇到困难或生病时,主要求助于子女与亲属;其次为保姆;再次为邻居与居委会。

而且据调查,当老人们将来生活不能自理时,相当多的老年人首选居家照顾;其次为希望与子女同住,由子女照顾;愿意进养老院养老的比例较低。

但由于子女有工作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依靠子女照顾来解决他们的突发性或常见性困难,并且由于收入水平偏低而没有经济能力雇佣保姆来照顾自己或者住进养老院。

2、自理能力较差随着身体的每况越下,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差。

而这种情况导致了老年人无法外出进行社交活动等,结果在心里上产生了孤独感;而且由于担心无法自理时没有人照顾而产生了焦虑感。

图1中显示了我国各年龄段的死亡率,从图1中可以看出,6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死亡率快速上升。

而且从表2中可以发现,我国各地的总体抚养比例都不低,这意味着抚养负担比较重。

尤其在“重抚养小孩轻抚养老人”的思想下,老年人的抚养往往得不到保证。

在这种情况下,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必然在当前或者未来会面临生活不能自理时怎么办的问题,必然会产生焦虑感。

图1 2001年我国男女各年龄段的死亡率(单位:‰)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56-58页做成。

表2 2001年我国各地少儿和老年抚养比例(单位:%)合计少儿老年合计少儿老年全国43.58 32.33 11.25 河南48.37 37.33 11.04 北京26.99 15.68 11.30 湖北41.18 31.67 9.51 天津35.88 23.40 12.48 湖南42.86 31.33 11.53 河北42.37 31.04 11.33 广东54.64 42.65 12.00 山西45.47 35.56 9.91 广西48.96 36.78 12.18 内蒙古37.79 28.48 9.30 海南52.67 41.27 11.40 辽宁34.64 23.06 11.58 重庆40.76 28.37 12.39 吉林31.43 23.17 8.26 四川44.73 32.81 11.92 黑龙江32.26 24.27 7.99 贵州53.91 43.88 10.03 上海35.39 16.37 19.02 云南48.49 38.65 9.84江苏41.37 26.88 14.49 西藏50.36 41.09 9.27 浙江38.03 23.88 14.14 陕西45.39 35.60 9.79 安徽47.90 35.89 12.01 甘肃46.19 37.97 8.21 福建43.53 32.15 11.39 青海46.85 39.63 7.22 江西48.29 38.06 10.24 宁夏48.11 40.91 7.20 山东40.11 28.62 11.49 新疆45.52 38.28 7.24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6页做成。

3、整体收入水平偏低据调查,城镇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的经济来源依次为养老金,子女补贴,遗属费和社会救济;而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的经济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

并且,无论是城镇空巢家庭老年人还是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偏低。

而且,年龄越大的空巢家庭老年人收入水平越低。

这个问题在城镇空巢家庭老年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年龄越大的老年人养老金越少所导致的。

另外,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尤其是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不普及等,没有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只能依靠子女的补贴,而这种补贴方式缺乏稳定性,补贴标准表现为偏低。

据调查,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生活费用主要是用于饮食消费;其次才是少量的医疗支出。

相对于经久不衰的服用保健热而言,许多空巢家庭老年人的保健品支出为零或者很少。

因此,空巢家庭老年人收入水平偏低导致了无法雇佣保姆或者进入机构养老,这造成了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焦虑感;同时使得这些老年人无法外出旅游或者参加社交活动,这增加了他们的孤独感。

另外,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但另一方面,子女有工作以及收入偏低而无法雇佣保姆等原因,这部分不能自理的空巢家庭老年人将面临一个怎么生活的严峻问题。

由此可见,空巢家庭老年人的晚年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并不令人满意,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三、改善这种状况的建议和对策1、建立交流机制我们在调查分析中发现,几乎所有的空巢家庭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个孤独感问题,有些人还是相当严重的,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空巢家庭老年人的孤独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我们建议通过建立老年人交流俱乐部和学生志愿服务队来解决这个问题。

1)老年人交流俱乐部第一,对老年人交流俱乐部,实行自愿参加原则,主要由同一街道的老年人与志愿者组成,而志愿者主要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中青年人。

第二,老年人交流俱乐部由街道或居委会实行统一管理,组织俱乐部成员与空巢家庭老年人的交流活动。

第三,采用多种交流形式,可以到空巢家庭老年人家里进行交流,也可以到公共场所如公园开展这项活动,还可以由居委会或街道提供一个固定场所进行这项交流活动。

第四,在组织这种交流活动时,既要实行灵活多样,又要保证一定的规范,真正能做到有序和高效。

第五,定期召开心理咨询等讲座以及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文艺活动,在内容上做到丰富多彩。

2)学生志愿服务队在解决空巢家庭老年人孤独感问题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量而丰富的学生资源,开展学生与空巢家庭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这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尊老爱老意识,能够促进学生从小参与社会,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第一,以街道或区为地区单位建立中小学生志愿服务队;以全市为单位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队。

第二,为了保证这项活动有序和高效,必须把与老年人交流工作纳入进各级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之中。

第三,在形式上实行多向交流,学生可以访问空巢家庭老人家庭;也可以组织空巢家庭老年人到学校去参加学生的文艺娱乐活动等;还可以组织到如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交流活动。

第四,在交流时间的安排上,应该遵循既要达到有效又要不太增加学生的负担为原则,我们建议中小学生为每年10个小时,大学生为每年15个小时。

第五,在这种学生与空巢家庭老年人的交流过程中,居委会或街道应该发挥桥梁作用,如安排具体交流的时间,地点以及活动内容等,都应该由居委会或街道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做到有序和高效。

2、提倡集中供养空巢家庭老年人所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焦虑感。

产生这种焦虑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由于空巢家庭老年人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空巢家庭老年人没有长期雇佣保姆的经济实力。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尽量多建价廉物美的养老院,护理院,实行集中供养,消除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焦虑感和孤独感。

但目前这种价廉物美的养老院,护理院的数量非常有限,与需求量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大缺口,而且这个缺口呈现出越来越大趋势。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经办养老院等机构的成本很高,难以产生经济效益;但另一方面,各级财政不可能拨出大量资金来建造这种机构。

因此,我们建议在政策上应该鼓励私人来经办养老机构,而这种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切实落实水,电,煤等优惠政策,使得养老机构真正发挥社会政策的有效性。

第二,在开办经费上给予低息贷款,尤其是中长期低息贷款,这是由举办养老机构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并难以一下子收回成本所决定的。

我们建议政府对包括私营养老机构在内的收费标准实行适当的管制,保证较低的收费标准,使绝大多数空巢家庭老年人都能够住进养老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