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课件29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0c3761cc17552706220852.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咬文嚼字》课件 (3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咬文嚼字》课件 (37张PPT)
《咬文嚼字》杂志指出春晚三大差错: 1、这雄壮的歌声,真是听得让人血脉pēn张啊! 2、当看过这世界的每片沧海桑田,最美的还是家的屋檐。 3、春晚是想你的365天。
咬文嚼字的含义
1、 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 会文 件的精神实质。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 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咬文嚼字》课件 (3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咬文嚼字》课件 (37张PPT)
作者认为:一、“推”固然显得鲁 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 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 “推”。也就是说,“僧推月下 门”,“推”的应是自家之门。他 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 零的一个和尚。 二、“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 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 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不免有声, 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寂静,平添了 搅扰。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 明了哪些“道理”?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5、“套板反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咬文嚼字》课件 (37张PPT)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 口里倒涎!你这你这……
2.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 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刘鹗《老残游记》)
第一部分(1—5段) 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咬文嚼字》杂志指出春晚三大差错: 1、这雄壮的歌声,真是听得让人血脉pēn张啊! 2、当看过这世界的每片沧海桑田,最美的还是家的屋檐。 3、春晚是想你的365天。
咬文嚼字的含义
1、 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 会文 件的精神实质。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 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咬文嚼字》课件 (3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咬文嚼字》课件 (37张PPT)
作者认为:一、“推”固然显得鲁 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 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 “推”。也就是说,“僧推月下 门”,“推”的应是自家之门。他 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 零的一个和尚。 二、“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 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 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不免有声, 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寂静,平添了 搅扰。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 明了哪些“道理”?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5、“套板反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咬文嚼字》课件 (37张PPT)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 口里倒涎!你这你这……
2.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 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刘鹗《老残游记》)
第一部分(1—5段) 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ab6fe0bb68a98270fefa47.png)
精选ppt课件
47
24、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 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 强调这一点?
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 的关系,强调语言是跟思想感情走的,强调 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这个观 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 本途径。
精选ppt课件
48
25、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咬文嚼字” 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 启示?
精选ppt课件
53Biblioteka 1.(2009,天津卷)下列词语中红色的字
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揩(kāi)油 痉(jīng)挛 笑靥(yè)
物阜(fù)民安 B.泥(ní)古 诤(zhèng)友 蹊(qī)跷
羽扇纶(guān)巾 C.滂(pāng)沱 摈(bìng)弃 聒(guō)噪
悄(qiǎo)然无声 D.洞穴(xué) 糟粕(pò) 酝酿(niàng)
小龙团
精选ppt课件
35
月下独酌
精选ppt课件
36
15、“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 熟路”一句可否变换分句顺序?为什么?
不行。前句与“联想”衔接,后句与 “熟路”衔接。换后,就不衔接连贯了。
16、作者举从前做诗文的人的例子,其 意图何在?
表明他们的套语滥调根本与文艺无缘。
精选ppt课件
37
精选ppt课件
50
二、用词严谨 ,语言准确精当 。 作者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 敏感力,在课文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 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的谨严精神,以 及必须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时留心玩索的 好习惯等观点表达出来。
精选ppt课件
51
三、体会文中正反对比手法的运用。 作者论述主要采用例证法,他举了大量实 例,但这些例证有正有反,于是形成了一种 对比论证。作者也用说理论证,说理论证与 举例论证比较密切,有理有据,论述得十分 全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课件 (共4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课件 (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9b2992c168884868662d604.png)
辞;漠;筹。 挛;僻。 孽; 霄;朔。
3、没有错别字的 C
惯,纵容养成不良
A. 拖沓 娇生贯养 伶俐 倜傥不羁
习惯
B. 造次 索然寡味 迁徙 惨绝人圜 寰,广大的地域。
C. 描摹 幅员辽阔 惶恐 法网恢恢
D. 窥测 慷慨激昂 装祯 提要钩玄 帧;字画的幅,量 词。
4、没有错别字的 B A. 间谍 喋血 最后通牒 谍谍不休
“厉”通“砺”,磨刀石的意思。由于特定含 义的限制,“再接再厉”的“厉”只能写作 “厉”。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都属于这种类型
• 默守成规 墨
针贬时弊 砭
• 名列前矛 茅
世外桃园 源
• (墨:指墨子,他曾经很成功地阻止鲁班的 攻城方略,有“墨子善守”的说法)
• (砭:中医治病的石针, 和金针一样都是 中医治病的工具)
19
如何辨认并修改错别字?
• 一、明义记字
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 语境往往需要相应意义的字“对号入座”。 根据意义“巧记”字形,会平添许多趣味,
收到良好效果。
一、明义记字
• 脉膊
• “脉搏”:是指血脉跳动,是一个动作场景, 而“搏”具有“搏动、跳动”的意思。
• 融汇贯通
• 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的基本词义应该是 “参合多方面道理进行体会从而得到全面透彻 的领悟”,因而必须用“会”而不能用“汇”。
• 五、激趣记字
把枯燥的字形联想为有趣味的故事或形象的 场景,这样学起来不但兴味盎然,而且记 忆牢固。
• 一筹莫展:一根筷子(似的筹码)都摆 布不开,还能有什么办法呢?避免写成 一愁莫展。
• 按部就班:按部门上班。避免写按步就 班。
• 欢呼雀跃:麻雀似的颠颠跳跃。避免写 成欢呼鹊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课件 (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课件 (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085fe6310661ed9ac51f304.png)
bà
zĭ
灞桥 付梓
“咬文嚼字”在文中的新意义(原句)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 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 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情感。
课文举了哪些“咬文嚼字”的事例?这些 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1.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2.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3.对“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4.对《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5.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的茗大爷”)
举郭沫若的例子,为了 说明什么?
不同句式,不同意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 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射之,终 不能复入石矣。 —— 《史记》原句
译文: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 头,以为是虎就射了过去,箭头没入 石中,走近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又 重射,却再不能射进石头里了。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咬 文 嚼朱 字光
潜
朱光潜(1897--1986):笔 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我国现代美学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谈美书简》 《文艺心理学》《论诗》等
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动,行动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性 制,会变成生活的必需品,不良的习惯随时改变人生走向。人往往难以改变习惯,因为造习惯的就是自己,结果人又成为习惯的奴隶!人生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 时侯,一定要抬头看看你去的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你来自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往何方,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去的方向。人只要不失去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当你在占有这个优势时,必须争取主动,再占据下一个优势,这需要前瞻的决断力,需要的是智慧!世上本无移 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人生最聪明的态度就是: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亿万财富不是存在银行里,而是产生在人的思想里。你没找到路,不等于 什么,你必须知道现在应该先放弃什么!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能积累能量,谁就能获得回报;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人人都有两个 一个是心门,成功的地方。能赶走门中的小人,就会唤醒心中的巨人!要想事情改变,首先自己改变,只有自己改变,才可改变世界。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1、烦恼的时候,想一想到底为什么烦恼,你会发现其实都不是很大的事,计较了,就烦恼。我们要知道,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该发生的,都是因缘。顺利的就感恩,不顺 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修行者的心境,就是“过而不留”。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挺得住痛苦;顶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经得起 子;担得起责任;1提得起精神。闲时多读书,博览凝才气;众前慎言行,低调养清气;交友重情义,慷慨有人气;困中善负重,忍辱蓄志气;处事宜平易,不争添和气; 泊且致远,修身立正气;居低少卑怯,坦然见骨气;卓而能合群,品高养浩气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间。云淡得悠闲,水淡育万物。世间之事,纷纷扰扰,对错得失,难求完 反而深陷于计较的泥潭,不能自拔。若凡事但求无愧于心,得失荣辱不介怀,自然落得清闲自在。人活一世,心态比什么都重要。财富名利毕竟如云烟,心情快乐才是人生 在路上,在脚踏实地的道路上;我们的期待在哪里?在路上,在勤劳勇敢的心路上;我们的快乐在哪里?在路上,在健康阳光的大道上;我们的朋友在哪里?在心里,在真 钟,对自己负责;善于发现看问题的角度;不满足于现状,别自我设限;勇于承认错误;不断反省自己,向周围的成功者学习;不轻言放弃。做事要有恒心;珍惜你所拥有 学会赞美;不找任何借口。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与小人为伍,则要当心;只满足私欲,贪图享乐者,则不可用;处显赫之位,任人唯贤,秉公办事者,是有为之人;身 则可重任;贫困潦倒时,不取不义之财者,品行高洁;见钱眼开者,则不可用。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颗阳光的心态。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浮华终是云烟。拥抱一颗阳光 随缘。心无所求,便不受万象牵绊;心无牵绊,坐也从容,行也从容,故生优雅。一个优雅的人,养眼又养心,才是魅力十足的人。容貌乃天成,浮华在身外,心里满是阳 飞,心随流水宁。心无牵挂起,开阔空净明。幸福并不复杂,饿时,饭是幸福,够饱即可;渴时,水是幸福,够饮即可;裸时,衣是幸福,够穿即可;穷时,钱是幸福,够 畅即可;困时,眠是幸福,够时即可。爱时,牵挂是幸福,离时,回忆是幸福。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心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很 的环境,也不是他人的言行,而是我们自己。人心如江河,窄处水花四溅,宽时水波不兴。世间太大,一颗心承载不起。生活的最高境界,一是痛而不言,二是笑而不语。 人生的幸福在于祥和,生命的祥和在于宁静,宁静的心境在于少欲。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去,无所谓失去,得失皆安谧。闹市间虽见繁华,却有名利争抢;田园间无争, 和升平,最终不过梦一场。心静,则万象皆静。知足者常在静中邂逅幸福。顺利人生,善于处理关系;普通人生,只会使用关系;不顺人生,只会弄僵关系。为人要心底坦 脑清醒,不为假象所惑。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对人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心;对事多一份认真,多一份责任;对己多一 长,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警醒自己。静能生慧。让心静下来,你才能看淡一切。静中,你才会反观自己,知道哪些行为还需要修正,哪些地方还需要精进,在静中让生命 觉悟。让心静下来,你才能学会放下。你放下了,你的心也就静了。心不静,是你没有放下。静,通一切境界。人与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财富的差距,实际上是福报的差 实际上是人品的差距;表面上看是气质的差距,实际上是涵养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容貌的差距,实际上是心地的差距;表面上看是人与人都差不多,内心境界却大不相同, 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当一个人具有感恩的心,心会常常欢喜,总是觉得很满足,一个不感恩不满足的人,总是会觉得欠缺、饥渴。一个常感恩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 这样一想、一感恩,就变得很快乐。这种感恩的心,对自己其实是有很大利益。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可能最高;最忙碌的时候,学的东西可能最多;最惬意的时候,往往 太阳就要光临。成长不是靠时间,而是靠勤奋;时间不是靠虚度,而是靠利用;感情不是靠缘分,而是靠珍惜;金钱不是靠积攒,而是靠投资;事业不是靠满足,而是靠踏 件事。因为当一个人具有感恩的心,心会常常欢喜,总是觉得很满足,一个不感恩不满足的人,总是会觉得欠缺、饥渴。一个常感恩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有时候其实 一感恩,就变得很快乐。这种感恩的心,对自己其实是有很大利益。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可能最高;最忙碌的时候,学的东西可能最多;最惬意的时候,往往是失败的开 光临。成长不是靠时间,而是靠勤奋;时间不是靠虚度,而是靠利用;感情不是靠缘分,而是靠珍惜;金钱不是靠积攒,而是靠投资;事业不是靠满足,而是靠踏实。以平 在危险面前,平常心就是勇敢;在利诱面前,平常心就是纯洁;在复杂的环境面前,平常心就是保持清醒智慧。平常心不是消极遁世,而是一种境界,一种积极的人生。不 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命运不靠等待,全靠争取。成熟就是学会在逆境中保持坚强,在顺境时保持清醒。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 要外来的赞许时,心灵才会真的自由。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温和对人对事。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现其实那都不 交。人有绝交,才有至交学会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很可怜,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学会放弃,拽的越紧,痛苦的是自己。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 错误面前没人爱听那些借口。慎言,独立,学会妥协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原则。付出并不一定有结果。坚持可能会导致失去更多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 作一个最好的打算和最坏的打算。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不说谎话,因为总有被拆穿的一天。别人光鲜的背后或者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 学习。不管学习什么,语言,厨艺,各种技能。注意自己的修养,你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孝顺父母。不只是嘴上说说,即使多打几个电话也是很好的。爱父母,因为他 爱的最无私的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上课课件(3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上课课件(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fd9ff8f7ec4afe04a1dfe8.png)
(1)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 夜晚,月影朦胧,山间泉水旁
(2)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 品茶,赏月
(3)诗中表达诗人什么的情趣? 独处清净,安享自然,怡然自乐。
(4)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
善于运用联想意义,更加丰富、有意蕴
联想意义的误用会造成流弊
“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王嫱、西施—— “柳腰桃面” 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 叙别离——柳岸灞桥 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
1、什么是套板反应?
套板反应是运用词的联想意义时,看到 一事物立即联想到套语滥调。
请同学们试举一两例?
新闻里总结一套规律,名为“五子登 ”
• 路上捡到皮夹子, • 红绿灯下扶瞎子, • 上桥帮人推车子, • 公交车上让位子, • 放学后留在教室里擦桌子
2、有什么弊端?
弊端是创作的仇敌,引不起新鲜 而真切的情趣
标题引发的思考
1、什么是“咬文嚼字”? 2、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3、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 典》中的含义
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 眼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 句回答。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结果乞讨的效果非常好。
王若虚改《史记》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 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 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
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 之,石也。
失去了: 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 味
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 的意味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练习
下面两句话的意味有什么区别?
(2)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 品茶,赏月
(3)诗中表达诗人什么的情趣? 独处清净,安享自然,怡然自乐。
(4)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
善于运用联想意义,更加丰富、有意蕴
联想意义的误用会造成流弊
“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王嫱、西施—— “柳腰桃面” 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 叙别离——柳岸灞桥 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
1、什么是套板反应?
套板反应是运用词的联想意义时,看到 一事物立即联想到套语滥调。
请同学们试举一两例?
新闻里总结一套规律,名为“五子登 ”
• 路上捡到皮夹子, • 红绿灯下扶瞎子, • 上桥帮人推车子, • 公交车上让位子, • 放学后留在教室里擦桌子
2、有什么弊端?
弊端是创作的仇敌,引不起新鲜 而真切的情趣
标题引发的思考
1、什么是“咬文嚼字”? 2、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3、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 典》中的含义
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 眼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 句回答。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结果乞讨的效果非常好。
王若虚改《史记》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 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 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
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 之,石也。
失去了: 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 味
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 的意味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练习
下面两句话的意味有什么区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课件 (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df7262da32d7375a41780f7.png)
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亭边一倒 凳,其下有信。
请根据纸条的内容推测罪犯的思想及心理,并确定罪 犯的范围和身份。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 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 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 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 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 出来。
周朴园
周 萍
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甲句)
(失色)爸!
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 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 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每日一记:咬文嚼字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
会精神实质)。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 切不可一味地~ 。 B.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 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话说明朝有一京官,姓钱名宰,这天上早朝时迟到了, 挨了批评,心想,在皇帝眼皮底下为官真累,回家后发 牢骚写了一首诗,诗曰:
四鼓钟声起穿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没想到这事传到皇上的耳朵里,皇上不高兴了。于是, 第二天上早朝时,在处理完公务后,皇上特意说起此事, 皇上说:“钱爱卿,听说你昨天写了一首诗,诗写的不 错,但如果改动一个字这诗就更好了。”钱宰一听吓得 浑身发抖,连忙说:“请皇上赐教。”皇上说:“将 ‘ ’字改成‘ ’字就更好了。”
作业
运用
积累
作业布置 利用“咬文嚼字”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2018年湖北模拟卷)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 周朴园 (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 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 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 周 萍 (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 咬文嚼字 课件 (共25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 咬文嚼字 课件 (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80ee73a98271fe910ef9a3.png)
课堂小结
朱先生为了阐明“咬文嚼字”的道 理,举了刚才我们分析的三个例子。这 三个例子是语言表达应该注意的三个问 题,但这三点不是单纯的、表面上的语 言文字的问题,还和我们的“思想情感” 的表达结合起来的。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 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 和情感。
一、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 内容。
故事:三个等级 据传,清代有三个胸无点墨的花花公子,在 严父的威逼下进入了科举考场,其一抄了题目后开了 个头就写不下去了,其二只抄了个题目,其三连题目 也没抄,干脆白卷一张。主考官是位很有学问而又风 趣幽默的人。批阅到这三个大草包的卷子时,感到令 人啼笑皆非。细想,觉得还是有区别,于是将其分为 上中下三等,批语分别为“放狗屁”、“狗放 屁”“放屁狗”。同僚向主考官请教,为何同是三个 字,仅换了位就分成了三等了呢?回答是,“放狗屁” 意思还算是人,只是放狗的屁,三者中算上等;“狗 放屁”说明已属狗,但除放屁外,尚能看家护院,还 可列中等;“放屁狗”则是除了放屁外,再也没有别 的用处了,自然列为下等!短语变序,就产生了不同 的含义。要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我们得要咬文嚼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 看看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从中我们又能受到什 么启发。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 文嚼字 。( A )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B )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C)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 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也就是说, 朱光潜先生赋予这个成语新的意义,将其 贬词褒用了,认为咬文嚼字是一字不肯放 松的谨严精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精品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精品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2f715f0b1c59eef8c7b43a.png)
2.本文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让读者明白: 1、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
的完美。 2、咬文嚼字的要求:思想感情和语
言的精练与吻合。 3、咬文嚼字的方法:以严谨的态度
,刻苦自励,精心玩索,推陈出新。
1、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 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
明确: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强调语言是跟思想感情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 更动了思想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 想感情上“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 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 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 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 地使用语言文字。
课文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 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结合自己的体会, 从读过的诗文上再举一两个例子说明这个论断。
眼 (忍)看朋辈成新鬼。
——鲁迅诗
“忍看”更有悲愤的味道。
红杏枝头春意浓( 闹 )
——这一“闹”字,可见其杏 之红,其红之浓。无“声”的景象 附上了有声的意味。视觉与听觉被 彼此打通,传达出精微的感受。
在远古的狩猎时代,人们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裹体的生活,每一天都在为食物发愁,及时猎取食物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工具简易,加之那时人的大脑普遍不怎么发达,要捕获一些猎物非常不容易。
并且人多肉少,你不及时吃掉食物,别人就会掠夺那些食物。即使能捕获一些大型猎物,也因为不能很好的储存,食物常常会腐败变质。所以及时获取、即使享受,在几万年的演化中,逐渐成为人们一种本领,深深嵌入人们的意识。
请问,你怎么选择?真实情况是,好多人嘴上会说选A,但最终大都会选B。因为人们都认为自己是聪明人,当然选B,只有傻子才会选A。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课件+(共48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课件+(共4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cce1b1d1f34693daef3e38.png)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并与下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表感情/谈作用)。
任蕃改诗的故事:任蕃是浙江会昌人,年青时 举进士落第,从此游历江湖。有次来到天台山巾子 峰,在寺壁上题诗一首: “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照( )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题完后任蕃便离去,走了一百多里路后,突然 想起用“一江水”不如用“()江水”。
调 整 思 想 和 情 感
文字与意境有关
为 什 么
怎 么 样
达 到 艺 术 的 完 美
牛刀小试
相传,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 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 说出:
“轻风 “淡月
细柳” 梅花”后,
要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 “摇”,后句加“映”,即成为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规范答题演示
(步骤一)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步骤二)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大雁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大山衔 来了团圆美好之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描景象)。
引”在文中有“带走”之意,运用了拟人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 (步骤三) 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 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 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 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 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 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咬文嚼字
朱光潜(1897— —1986),现代美学 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代 表作《文艺心理学》 《诗论》《谈美书 简》等。《西方美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件(2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件(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23e353e53a580217fcfe14.png)
复射,终不能入石矣”——《史记》李广射虎
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失去了: 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
字数不同,情感不同
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
推敲
僧敲月下门
至少也有一些 温暖的人情; 剥啄有声,打 破岑寂,平添 搅扰
僧推月下门
咬文嚼字
朱光潜
咬文嚼字有哪些意思?
①过分地斟酌字句, 死抠字眼不注重精神实质 ②形容卖弄才学 ③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 如果都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 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 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探究
3、“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换成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句式之后,表达 的情感不一样了,这就直接证明了第三段中的哪几句话的正确性?既然这样这 就要求我们怎样做?
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 整思想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
无论在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放松的谨严。
这一小节起总结作用。 ①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②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③咬文嚼字的方法(刻苦自励,推陈出新)
提高拓展
对下面文字进行对比,体会科学文字与文学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入海流”这一倒装有一股强劲的力量,“流”字发音舒缓 绵长,放在句末,可以想象黄河宽广辽远、浩荡千里的形 态;“入海”这一瞬间景象可以想见黄河惊涛骇浪、奔腾咆哮 的气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 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 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 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 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 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 见新,朴字见色。
明确: 2、“套板反应”安于滥调,毫不斟酌,无新奇;与创造是死敌,
倾向“套板反应”,与文艺无缘。 3、“套板反应”安于套语滥调,无新奇;而创作是创新,故动
机不相容,是死敌。 4、“一定要舍弃那些陈腐的思想和言辞”;才能不至于滑到套板
反应中,在思想和情感上创新,才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实例:
道理:
郭沫若改字
阅读下列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 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 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题:“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 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 么?请简要赏析。
(2004年高考辽宁卷)
第 三 单 元
第 8 课
学习目标:
1、文章是文艺小品文,但说理思路清晰。通 过把握文章的结构,强化议论文的思路。
2、学习讲道理的时候运用实例。
3、通过实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强化在文学创作中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字谜:
小老鼠看书
(打一四字成语)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你是,你不敢动我,我更是。)
在我家后园,可以看到墙外两株树。一棵是枣树,另一 棵也是枣树。
(给人以联想、回味。可看出作者视线的变化,可看出环 境的清幽宁静,可以读出作者对后园的喜爱。)
——鲁迅《秋夜》
文字与情感有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 不能复入石矣。
敲:显礼貌,有人而觉温情,而声音却更清晰,更见环 境清幽。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文字与意境有关
文字与情感有关
文字与意味有关
调 整
文字与意境有关
为 什 么
达 到
艺
思
术
想
和 情
词语的联想意蕴
感 丰富多变
为 什
的 完 美
常人思维易落于
么
套语滥调,全无新奇
实例:
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 乞灵
①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 说明了哪 些“道理”?
②每一个实例各从什么角度说明这些 “道理”?
实例: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史记》 韩愈改诗
郭沫若改字
你是没有骨气的人。--你这没有骨气的人。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不好,“这”字带有贬义。
文字与情感有关
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含假设,讥讽)
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乞灵
你从天而降的你,落在我的马背上 如玉的模样清水般的目光 一丝浅笑让我心发烫 你头也不回的你,展开你一双翅膀 寻觅着方向方向在前方 一声叹息将我一生变凉 你在那万人中央,感受那万丈荣光 看不见你的眼睛,是否会藏着泪光 我没有那种力量,想忘也总不能忘 只等到漆黑夜晚 梦一回那曾经心爱的姑娘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析:“扶”字恰到好处,与“轻”“细”相 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 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 以一种柔美之感。一个“失”字,就勾画了 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 诗的感染力。一字生辉。“轻风”徐来, “细柳”动态不显“摇”“舞”这类较露的 动词不妥。下句中添“映”“隐”也欠妥 帖。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 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
王若虚改《史记》 文字与意味有关
韩愈改诗
文字与意境有关
苏东坡写 《惠山烹小龙团》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做诗文的人从古籍 套用滥语全无新奇 中找辞藻、乞灵
小结:
作者提倡阅读和写作要“咬文嚼 字”,实质上是说,语言文字与思想 情感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 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 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领悟精髓 揣摩艺术
不求甚解
作业:
系统集成练习。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 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文章中心
作者观点: 在举出事例后总结出观点。
1.运用文字应该有谨严精神;
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 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 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 达到艺术的完美。
《你》——屠洪纲
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乞灵
美人--“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风景--“春花秋月” 别离--“柳岸灞桥” 买卖--“端木遗风”
辨析:“套语 滥调”“套板反应” “根本与文艺无缘”
套语滥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提问:
1、什么是套板反应? 2、对于这种现象,作者态度怎样? 3、为什么说“套板反应”是创作动机的死敌呢? 4、“惟陈言之务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最紧要的教训呢 ?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辨析: 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
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乞灵
美人--“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风景--“春花秋月” 别离--“柳岸灞桥” 买卖--“端木遗风”
——清·沈德潜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 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 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 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 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 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根据阅读目的和材料:
开阔视野 获取信息
咬文嚼字
——《史记》李广射虎
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视之,石也。
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能复入石矣。
失望 放弃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文字与意味有关
关于“推敲”的故事
“敲”一定比“推”好吗?(联想意境)
推:若非自家,显卤莽;门虚掩,自推,可见孤独的往 返,散步见闲情。
例1: 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 地咬文嚼字。
B.形容卖弄才学。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贬词褒用
? 文中义: (学生阅读)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放松的谨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