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职业素养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生职业素养调查

作者:李丹

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6年第06期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升中职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发展现代中职教育的关键。但部分学校当前还存在着功利思想严重、过分推崇职业技能、忽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等问题,使中职生职业素养现状堪忧。对此,我们开展了中职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主要面对河南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自编问卷共发放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0份,回收率为88.33%。其中男生292人,女生218人;一年级164人,二年级148人,三年级128人,毕业生90人。访谈分为集中访谈和个别访谈两种形式,访谈对象主要是企业负责人、教学管理者、教师、优秀毕业生和在读中职生,集中访谈4人次,个别访谈20人次,以确保研

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同时,在研究中辅以自然观察法,以便于多角度深入了解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状况及其成因。

2.研究工具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包括自编的开放式问卷《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和封闭式问卷《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及培养情况调查问卷》,同时对封闭式问卷进行总分一致性、个条目一致性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可以使用。该问卷将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分为职业人格、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四大方面,其中涉及职业人格有5道题、职业道德有6道题、职业意识有4道题,职业行为有5道题,中职学校职业素养教育情况有7道题。

3.数据统计分析

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其余都转入SPSS17.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统计方法主要是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职业人格

职业人格是指个体在从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人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调查显示,47.27%的中职生选择中职学校是自愿的,其中40%的学生是基于热爱,希望习得一技之长,7.27%的学生想尽快赚钱。另有50.9%的中职生是因成绩不好升不了高中才来职校就读。学习态度反映工作态度,当一个人习惯于被外力督促前进时,自然在工作中也不会积极。

2.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社会上个人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观念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调查中了解到,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看到老弱病残孕乘客时,90.91%的学生表示会主动让座。对于考试时的作弊行为,只有26.55%的学生表示反感、从不作弊;73.45%的学生对作弊持默认态度,其中29.20%学生表示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可以理解作弊,15.93%的学生受从众心理影响,出现过作弊行为。因此,中职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态度差异值得深思。

3.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指个人基于自身态度和价值观而形成的对职业需求的意念,个人对职业价值产生敏感性,有寻求职业的兴趣,具有利用职业为社会服务的愿望。职业意识预示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认同。中职生最希望提高的就业素质依次是求职心态、职业素养、选择职业的能力、

面试技巧和简历撰写能力。另外,当研究者深问职业素养内涵的时候,80%以上的学生对职业素养一知半解,简单地将职业素养等同于综合素质,甚至不知职业素养指什么。

4.职业行为

职业行为是指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况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是职业目的达成的基础。学习行为反映职业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多方面的。以运用网络学习为例,在“互联网+”时代,畅游网络已经是中职生生活的一部分。调查发现,只有18.18%的中职生利用网络来查找学习资料;其余的学生上网则是为了休闲娱乐,主要是看电影、小说,玩游戏和交友等,娱乐活动占据了中职生大部分的上网时间。

三、分析与讨论

1.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社会劳动岗位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这一点决定了培养过程应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近年来,不少学校致力于学生就业研究工作,日益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取得一些成效。90%的学生对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表示满意,认为在对自我认识、协调人际关系和提高对社会的认识等方面有所裨益。也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依旧深受功利理性价值观的影响,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训练的程度远远高于对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教育,较少关注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因此,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2.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①职业人格矛盾性。职业人格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兴趣与迷茫同在、压力与惰性并存。很多学生因兴趣选择中职学校,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热爱才肯钻研,唯有主动学习才有可能成才。但是经调查,只有34.55%的学生对以后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了解专业、不清楚专业是否适合自己,一方面苦恼于现代社会的就业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不能安下心来学好专业技能。正如某企业招聘人员所说:“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就业态度不够明确,找工作过于急躁,还没沉下心来适应岗位,就又想着辞职了。”

②职业道德标准两重性。个体道德本具有一体性、连贯性,调查显示,中职生的社会道德优于职业道德。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中职生能严于律己,做到惩恶扬善,不过分关注个人得失。另一方面,在学习中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追求结果多于在乎过程,认为只要拿到毕业证就行,并不在意究竟学到多少知识。此外,中职生自我道德评价优于总体评价。相当数量的中职学生对自身的道德观念评价良好。但评价群体的道德水平时,65.45%的学生认为中职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一般甚至较差。

③职业意识片面性。职业意识功利性倾向明显,几乎所有中职生能认识到具备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但当研究者提及“你认为是否应该在学校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时,49.64%的学生却表示

无所谓甚至不必要。这充分说明中职生对职场认知的片面性,理想与现实脱节,想要有所成就又不愿下工夫。木桶理论要求求职者同时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如果中职生的观念还停留在认为只学习一技之长便可以走天下的阶段,职业素养必然成为其职场中的致命短板。

④职业行为不够积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中职生也不例外。每位中职学生都希望自己毕业后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但有相当部分学生并没有努力付诸行动,有些甚至从来不考虑就业、择业问题,而是沉迷网络、手机。自控力和主动性是个体成功的必然因素,每个人的职场时间大都是自我管理、自我把控,如果缺乏自制力、没有主动性,就很难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黄炎培说过:“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施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联络;受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信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同时具备过硬的职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目前中职生职业素养的提升还任重道远,需要学生、学校和社会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水到渠成。

(责编陈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