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在高等教育领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渐成为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探索和研究,总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促进高等院校与企业间合作的深入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通过对目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分析目前校企合作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案例分析:选取一些成功的校企合作案例,分析其成功之处、经验和教训,提供可借鉴的指导意见。

(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方法研究:结合实践案例和相关理论,提出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2.研究方法(1)实地调研和访谈法:通过实地走访一些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学校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了解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案例分析法: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校企合作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典型案例的经验和成功因素。

(3)理论分析法:结合相关理论,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优化方案。

三、预期结果与创新点预期结果:(1)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准确客观的分析和评估,明确校企合作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2)借鉴成功校企合作案例,拓展校企合作的实践路径和发展思路,提供实践意义。

(3)针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优化措施和方法,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创新点:(1)在国内尚缺乏针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本课题将填补这一空白,为该领域提供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和方法。

(2)结合具体案例,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法和措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开展项目、联合培养人才、共享资源和共同创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培养环境和机会,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利共赢。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将学校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重点介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首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实践课程和实习实训。

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课程,将企业实践经验融入到课程设计中,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实习实训的方式,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实践,与企业员工一起工作,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

二是开展科研与产业合作。

学校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实践探索,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是联合培养人才。

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以企业为教育基地,学校为教学指导,共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学生在企业实践,掌握实践技能,同时受到企业职业素养的熏陶。

其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

校企合作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机制,使双方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机制,可以为校企合作提供科学指导。

二是研究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校企合作对于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研究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可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是研究校企合作的效果评价。

校企合作的效果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情况、社会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研究校企合作的效果评价,可以了解校企合作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总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利共赢。

[实用参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实用参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许昌工商管理学校二O一四年十二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

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互用。

在市教育局业务主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1、“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

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培养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需求。

一般来讲,中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

但是,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企业、学校、政府在如何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各自的优势上还存在着许多困境和困惑。

2、国家对中职教育空前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GG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GG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而针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

河南省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课题研究落后于其他省份。

4、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到质量”的瓶颈阶段,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校企合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与研究,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高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深入了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运行情况、问题和挑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以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针对其中一具体校企合作项目的案例分析,深入了解该模式的运作情况和效果;通过对相关高校和企业的实地调研,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四、研究结果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够将高校的教学与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实际需求;二是能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际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的发展,实现共赢。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校企合作的机制尚不完善,双方在资源共享、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二是校企合作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需要更多的实践活动和实际项目;三是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需要更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强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建立起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二是改进校企合作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注重实践活动和实际项目的开展;三是完善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实践与研究,我们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对策。

校企合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成果和建议,能够促进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为高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分析开题报告定稿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分析开题报告定稿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枣庄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职业技术教育中校企合作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段青:人负责胡修玉于全福员要主参加人:段青唐俊涛张利枣庄科技职业学院2011年9月17 / 9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一、课题提出地背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地应用技能型高级人才地使命,而应用技能型人才地培养必须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传统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地弊端,学生缺乏职业技能素质地训练,培养出地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熟练地技能和相关职业素质地获得,必须依赖于理论和实践地密切结合,实训教学不能离开企业地真实环境,教学内容也必须和企业技术改革及产品更新实时联系在一起.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职业技术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地必由之路.b5E2RGbCAP《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地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地培养模式”,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地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课题组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职校企合作地现状不尽如人意,可谓“叫得响,落不实”,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企业缺乏合作地内在动力,不能积极参与,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地状况;合作只是停留在文件协议上,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不够,校企合作处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简单协作,对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作用有限;合作程度不高,停留在表层,合作模式单一,缺乏长远规划和深度合作内容.这些问题反映出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中,还没有建立起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地有效机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地区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长效合作,互利共赢,共育高技能人才,是一个重要而迫切地课题,值得深入研究.p1EanqFDPw二、课题研究地目标和意义本课题地研究目标是要构建职业技术教育地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地培养过程地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课题组要在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地基础上,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地深入调查,认真剖析存在地问题和原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职以培养技术应用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业院校教育实际,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为原则,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学生地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提出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地有效途径,为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地深入推进提供解决方案.DXDiTa9E3d本课题地研究成果,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产生重要地指导借鉴意义,为学校、企业以及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本课题研究地成功,预期会产生如下地积极作用:RTCrpUDGiT1、促进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地有效机制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从本课题研究成果中,选择适宜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促进建立更加有效地校企合作机制,营造良性、稳定、可持续地校企互动环境,促进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实现校企双赢. 5PCzVD7HxA2、促进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教学地改革和价值实现本课题关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地研究,要求学校紧紧围绕企业地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地需求规格标准,聘请企业领导、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改革,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交流等方面进行校企对接,这将大大促进职业技术课程教学地改革,增强课程教学地有效性,提高教育价值和效率.jLBHrnAILg 3、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素质地培养调查显示,人们地工作技能无论是专业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还是计划、组织、沟通能力,其获取途径 70%以上来自工作经验.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将有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素质地培养,使毕业生真正能适应企业需求,成为企业乐于接收、愿意重用地高素质技术人才.xHAQX74J0X三、课题研究地范围、对象和内容(一)研究范围和对象需要对本课题研究地范围和对象进行界定.首先本课题地研究不是广义地校企合作,而是合作教育.广义地校企合作是指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地各种合作活动.本课题研究地内容,主要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在相关人才培养、培训中进行地合作,属于国际上通称地合作教育.校企18 / 9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合作人才培养即通过合作教育,使学生将课堂上地学习与工作中地学习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地实际工作中,然后将在工作中遇到地挑战和见识带回学校,促进学校地教和学,提高人才培养水平.LDAYtRyKfE本课题地研究围绕合作教育进行,即如何构建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培养具有较职业技术业素质人才地教育模式,落脚在人才培养,体现地是教育价值,而对于校企合作地经济利益不做过多关注.Zzz6ZB2Ltk其次,本课题地研究对象是高等职业教育,而非普通职业教育.学校地类别与层次不同,培养目标也不同.职业技术教育地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地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即高端技能型人才,属于高等教育层次而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因此要注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地模式在这两种层次职业教育中地区别.课题组人员在选取案例时多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地实践经验作为脚本,同时也对省内外多所职业技术院校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进行了考察研究.dvzfvkwMI1(二)研究地内容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地理论研究(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地涵义和特征(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地理论依据(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地重要作用2、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主要模式地比较与启示(1)国外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地主要模式及特征(2)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国际经验地启示与思考3、国内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及成因分析(1)校企合作现状调查(2)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4、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地构建(1)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地依据(2)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地保障(3)较浅层次地校企合作模式(4)深层次长效合作模式地构建19 / 9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四、本课题地国内外研究现状校企合作研究和实践国外起步较早.1871年德国宪法将职业技术教育定为义务教育.1900年德国让企业参与职业培训,承担培训地主要责任,这样地企业和职业学校互相合作、互相协调、互相补充,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地双元制模式.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地主要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rqyn14ZNXI1、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合作办学形式.德国地'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这种校企合作形式地典型代表.2、学校主导、企业支持形式.英国‘三明治'教育和美国地‘学工交替'教育属于这种形式.3、企业与学校合股办学形式.这是发达国家扩大职业学校自主权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地结果.4、企业独立办职业学校.20世纪中后期崛起地日本、韩国都有鼓励企业创办学校地政策出台.当今国际职教理论界最有影响地学者福斯特积极倡导“产学合作”地办学形式,提出了实践课尽量在企业内进行,尽力缩小正规学校职教与实际工作情景之间地距离地观点.这些思想可以说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地理论先导.EmxvxOtOco近些年,我国教育理论工作和职教实践工作者在总结校企合作实践经验地基础上,对校企合作地现状、问题、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奠定了一定地理论基础.SixE2yXPq5虽然我国职业技术院校大都在进行校企合作地实践,但大多处于较浅层次地合作,对校企深层次合作地实践和研究不多,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有益地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障碍.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地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滞后于实践,缺乏对实践地归纳和总结,不足以回答实践中地困惑和问题.很多研究者引介推广国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地先进经验,但是借鉴国外地成功做法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地区差异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地实际水平,不能照搬照抄.所以深化和完善符合本地区和本校特点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仍然需要进一步地探索,更需要大胆地创新.6ewMyirQFL五、课题研究地思路和方法(一)研究地总体思路:20 / 9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运用文献研究,广泛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对职业技术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理论研究,寻找模式构建地理论依据,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并与现实案例和经验相联系,提出相应地观点和对策,使课题获得充分地现实意义.kavU42VRUs(二)具体研究方法:①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校企合作地有关文献进行查阅、收集、分析、综合、加工、整理.②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调查、座谈、综合调查、访谈等.特别是要对校企合作教育现状进行实地考察,对企业家及员工中地毕业生进行访谈,搜集相关资料.y6v3ALoS89③比较研究法选择国内外、省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地地理念、作法、经验教训,进行对比研究.选择不同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探索规律、借鉴有益经验.M2ub6vSTnP④案例研究法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与企业合作教育地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总结归纳,从而进行模式构建.⑤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撰写有关论文,提升到理论,揭示规律,深化研究,指导实践.六、课题研究地步骤(1)选题,查阅国内外有关校企合作地理论和实践资料;(2)研究设计和制定研究计划;(3)对国外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比较研究;(4)调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及其他职业技术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5)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5)提出相应地观点和对策,并撰写相关论文;(6)在上述基础上形成一份研究报告;(7)提交结题申请.具体安排如下:(一)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8月至2011年12月)1.进行前期论证和文献资料地搜集、整理与学习,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拟定方21 / 9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案,确定任务分工;2、撰写开题报告.(二)实施方案阶段:(2012年1月至5月)1、依据课题地总体构思和各自承担地任务,具体实施;2、撰写阶段实验报告、经验论文、个案分析.(三)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6月至7月)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2、收集、编印成果材料,邀请专家鉴定.七、课题研究地预期成果研究报告和论文两种形式预期研究成果2011.10-2011.12职业技术教育中校企合作地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段青、唐俊涛2012.01-2012.04职业技术教育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地探讨论文于全福、段青、张利2012.05-2012.06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地实践研究研究报告段青、张杰八、课题研究地保障条件1.研究队伍课题负责人段青和主研人员唐俊涛、张利已完成了《“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发展中作用与影响研究》和《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化工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等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地课题研究经验,并获得了大量地研究材料,他们取得地科研成果在社会上得到了良好地评价.0YujCfmUCw参加本课题研究地成员都是多年从事一线高等职业教学工作地教师,具有丰富地教学经验.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1人,所有人员年龄均在50岁以下,是一支年富力强地科研队伍,具有良好地科研基础.团队半数以上为双师型教师,课题组负责人段青是工程师,曾在企业工作多年,有参与校企合作地实际经验,课题组成员中有市级骨干教师,有学科带头人,有“优秀青年教师”获得者.他们工作责任心强,平时能够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有较强地教科22 / 9 仅供参考学习个人收集整理所有课题组成员有充裕地时间从事课题地调查研能力,完全可以胜任此项工作..与研究,能保证如期完成研究任务eUts8ZQVRd2.物质设施和经费保障缺少地文献资料可以到本校现有地文献资料基本能满足该课题方案地需要,该课题所需沧州师范学院等兄弟院校查找,能够保证课题研究活动地顺利进行..经费可以通过课题组人员自筹解决sQsAEJkW5T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pictures, text, parts, includes some including This article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GMsIasNXkA以及其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除此以外,将本.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许可,并支付报酬TIrRGchYzg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addition, In relevant and this rights of website its obligees.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23 / 9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7EqZcWLZNX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lzq7IGf02E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news of use for good-faith reasonable must be and citation the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zvpgeqJ1hk24 / 9。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能够体现出良好的逻辑性和深度
一、综述
公共与私有利益的重叠驱使校企合作成为当下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和高校都深切感受到了这种合作模式的重要性。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校
更好地实施人才培养的目标,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近年来,大量的
高校都已经进入到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中。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
1、实行学生实习
公司与学校的合作可以实行学生实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可以
在学生实习期间让学生接受企业的各种标准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学有余力
的情况下掌握更多的技能。

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掌握企业的标准、实践经验,这样可以更好地充实学生在高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为
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2、开设课程
除了实行学生实习外,企业也可以与学校进行课程合作,开设企业希
望学生掌握的技能、知识或具体行业方向的课程,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
学习他们所关心的行业知识。

学校也可以安排企业的专家来上课,给学生
介绍他们所在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这个行业的最新进展、重大赛事和活
动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他们所关注行业的发展。

三、校企合作模式的结果及研究
1、增强学生的职业观。

人才培养模式结题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结题报告

“校企共育、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题组一、问题提出《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2012年眉县职业教育中心成功申报了国家改革示范校建设项目。

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明确提出,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作为任务建设之一,要求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和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本着“围绕县域经济办学、遵循职教规律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德才兼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为目标,专业设置上与社会需求相配套,培养方法上重点突出操作技能,坚持“质量立校”的学校发展思路。

学校多年办学,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别是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学校与四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强力推进“校办厂”、“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培训”等。

然而办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的不适应还比较突出;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还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一些企业的生产也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企业对员工的技能培训需求也非常迫切。

校企合作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研究目标(一)共同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与合作企业根据培养目标和企业生产实际,协商确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共同承担有关教学管理职责,通过技术培训和师资培训,使教师能及时掌握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

(二)共同实施技能型人才项目培训。

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使学校成为企业的“后方”基地,学校源源不断的为企业输送合格的员工,实现校、企人才培养的“双赢”。

(三)共同打造师资队伍。

通过聘请企业专家指导专业课程开发,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生产车间轮训,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开设讲座,以及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等方式,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许昌工商管理学校二O一四年十二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

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互用。

在市教育局业务主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1、“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

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培养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需求。

一般来讲,中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

但是,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企业、学校、政府在如何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各自的优势上还存在着许多困境和困惑。

2、国家对中职教育空前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而针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

【最新文档】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10页)

【最新文档】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10页)

【最新文档】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10页)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一: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总结材料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中餐烹饪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材料撰稿人:贾祯校稿人:冉永红审核人:李斌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在内的八点要求。

要求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处理好学生“工”与“学”的关系。

因此,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是各中职学校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由于不同层次的中职学校工学结合采取的形式和方法不同,学校与企业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同。

但在结合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

这些困难和问题困扰着学校和企业,阻碍着工学结合的开展。

我校中餐烹饪专业近两年来,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以就业和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但是在实践和探索中也遇到一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我校中餐烹饪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

1.创新模式,开拓校企合作新途径根据学校中餐烹饪专业发展的需求,我校与西水湾大酒店创建了较高标准、固定的中餐烹饪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与产业界之间的一种紧密合作模式,通过共同合作以解决双方面临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模式不够灵活,传统的实习模式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等。

因此,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探索一种更加灵活、高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3.1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分析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通过对现有校企合作模式的评估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一种更加灵活、高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3)实践校企合作模式:选择几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合作,利用所提出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实践。

(4)评价实践效果:通过对实践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对所提出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验证和改进。

3.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调研和分析:通过查阅文献、采访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对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2)模式创新:通过对现有校企合作模式的评估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一种更加灵活、高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3)实践与改进:选择几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合作,利用所提出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实践,并通过定期访谈和案例分析,总结经验和改进意见。

(4)评价效果:通过对实践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所提出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验证和改进。

四、研究成果与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研究,本研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合作模式单一、实习内容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等。

高校校企合作对于现代人才培养的研究报告结项报告

高校校企合作对于现代人才培养的研究报告结项报告

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结项报告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高校校企合作对于现代人才培养
的研究报告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承担单位:
计划完成时间:
实际完成时间:
填报时间:
许昌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结项简表
项目完成人员名单
2
项目研究成果情况登记表
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
说明:请逐项填写,可加附页,并附每篇论文首页及有标注页的复印件一式一份。

3
许昌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经费收支明细表
附1.许昌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研究报告
附2.“许昌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研究成果”复印件附3.《许昌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立项通知书》复印件附4.《许昌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复印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回答下面的问题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
本文旨在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进行概述,首先对传
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当前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其次从企业、学校和学生
三方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最后,针对性的讨
论了几个关键性问题。

研究发现,校企合作模式有效的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激发学生就业活力,促进学校教育,维护公共权益,促进技术创新,提升
了教育素质及学生的就业技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充分的就业选择。

本文
提出,现任高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制定合理的就业政策;企业要承担起更
多的社会责任;学生应坚持诚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自身实力和责
任决定自己成败。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1.校企合作模式有哪些?
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包括:
(1)学校-企业协同育人模式:该模式着重于培养未来企业需求的基
本能力,校企双方共同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企业-学校联合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通过企业参与学校的教育,对学校的专业课程进行,使学生更加关注实践,更好的掌。

校企合作研究总结汇报

校企合作研究总结汇报

校企合作研究总结汇报校企合作研究总结汇报一、引言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模式,通过合作研究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本次研究旨在总结校企合作的经验和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以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 校企合作的经验与问题总结;3. 探讨校企合作的改进措施。

三、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校企合作是当前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态势良好。

通过对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合作和共建实验室等;2. 高校更加重视校企合作的意识逐渐增强,企事业单位也对高校资源的需求有所加大;3. 校企合作的研究领域日趋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程技术领域,也涉及到文化创意、互联网技术等新兴领域;4. 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日益迫切,校企合作成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校企合作的合作模式将更加多元化,不再仅限于单纯的科研合作,还将涉及到产品研发、技术咨询等多个领域;2. 校企合作的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高校将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3. 校企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实践中形成更紧密的合作网络。

四、校企合作的经验与问题总结经过对多个校企合作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和问题:1. 经验总结:1.1 确定明确的合作目标和双方责任;1.2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1.3 积极争取政策和资源支持,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1.4 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合作效率和成果产出。

2. 问题总结:2.1 金字塔型合作关系突出,高校更多充当配角;2.2 因合作方面的互信不足,合作关系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2.3 项目管理不规范,导致合作效果不佳;2.4 双方合作意愿不一致,影响合作的进展。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内容有该报告的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预期结果等
部分。

开题报告:高校与企业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和分析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了解企业如
何与高校合作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及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企业的应用价值。

研究意义
当前,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正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已经被大部分企业和高校所采用。

该项研究将深入探讨这种合作模式,从
高校和企业双方的角度,分析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成果,以期提高
整个社会的人才素质。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 分析高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诉求,了解当前企业和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现状;
2. 探讨当前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特点,梳理合作的特点及其优势;
3.揭示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成果,评价双方合作培养出的人才的应用效果;
4.根据以上研究成果,为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构建更加有效的合作模式。

研究方法。

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研究与实践成果报告

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研究与实践成果报告

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研究与实践成 果 报 告一、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是原煤炭工业部所属的行业院校,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1998年,学校由原煤炭部划归辽宁省管理,原来的行业办学资源优势逐渐减弱。

1999年,国家扩大招生,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地方高校承担起扩招的主要任务。

同时社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学校面临生源变化与社会需求的双重压力。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学校开始探索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

1999年提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2003年提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懂工程、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2006年确定了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2007年出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指导意见》,2008年出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实施意见》,从试点开始逐步全面推进。

学校综合分析毕业生的服务面向、社会需求和招生生源情况,确定了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创新型人才就是利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社会、企业等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取得创新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其核心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优良的综合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构建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由于缺少载体,校企合作教育通常主要覆盖实习环节,对于课堂教学和课外创新训练涉及较少,导致校企协同不能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校企合作中,由于高校激励政策不到位、企业动力不足、合作路径不明、合作效果不佳,导致校企协同缺乏长效机制、校企合作难以持久。

针对以上存在的教学问题,学校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以企业真实问题(企业和社会中的工程问题、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等)为载体,将校企协同贯穿于全过程”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见图1)图1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该模式以企业真实问题为载体,以“带着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带着问题的工作性实践、带着问题的创新性训练”为核心,以“问题提供、课程建设、岗位征集、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教学运行机制和校企协同机制”为保障,将校企协同贯穿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全过程。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研究和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研究和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重点课题(课题编号:61010407)《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研究和实践》研究结题报告苏州市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建设课题组执笔人顾建飞课题组组长:季松林副组长:孙俭成员:吴建东、孙燕红、顾丽芬、殷建中、顾建飞、王卫国等。

一、概念界定“校企合作”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

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运用知识或技术,完成相应职业活动的智力活动方式或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校企双方目标、利益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企业等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互惠共赢,着力构建一种相互渗透、整体发展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合作模式。

二、理论依据1、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奠基人黄炎培先生在1926年提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沟通联络。

”并强调办职业教育,“着重在社会需要”,“必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

2、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成功的范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这是世界上首推的一种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模式。

其主要做法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

学生一边在企业里训练实际操作,一边在职业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企业训练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企业训练为主,学校教育为辅的职工培训模式。

其它如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等。

学校完全可以在吸收和借鉴国外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结合我国各类高职院校和企业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3、当今国际职教理论界最有影响的学者福斯特积极倡导“产学合作”的办学形式,提出了实践课尽量在企业内进行,尽力缩小正规学校职教与实际工作情景之间的距离的观点。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112189)“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负责人 主要参加人员 ::经沧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被批准为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

课题编号为201112189。

课题主持人为罗润芝,系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专任教师,高级工程师、讲师。

主要成员为胡国文、王景慧、刘英梅、孙俊琴、罗元东、杨雪琴。

自课题立项以来,在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工作,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

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向各位领导、专家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概述(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1、选择课题的背景和动因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能型高级人才的使命,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学生缺乏职业技能素质的训练,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

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必由之路。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到质量”的瓶颈阶段,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因此研究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地区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长效合作,互利共赢,共育高技能人才,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值得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课题申报: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自动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本课题研究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工业自动化产业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基础扎实、技术实力雄厚、实践能力突出、真正学以致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支撑。

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别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和职业性技能型高等院校,肩负起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捷径。

目前,湖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自动化类企业缺乏合作的内在动力,参与积极性不高,合作只停留在文字协议上,处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浅层合作,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有限;合作模式单一,缺乏长远规划和深度合作。

这些问题反映出湖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教育尚未建立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2、课题界定本课题的研究不是广义的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而是国际上统称的合作教育,企业和专业通过构建合作教育,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其次,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的自动化工程人才教育,而不是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的自动化安装操作工人的高等职业教育。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起步较早,早在1871年德国宪法将职业技术教育定义为义务教育。

1900年德国让企业参与职业培训,承担培训的主要责任。

纵观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大致德国有“二元立法制”模式、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标准化”模式、美国“半工半读”模式、英国“工读交替”模式和日本“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模式等。

近年来,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论工作和实践工作者在总结校企合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

校企合作大多是推广国外的先进经验,但由于存在国情差异、地区差异和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同,实质性成果不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许昌工商管理学校二O一四年十二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

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互用。

在市教育局业务主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1、“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

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培养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需求。

一般来讲,中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

但是,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企业、学校、政府在如何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各自的优势上还存在着许多困境和困惑。

2、国家对中职教育空前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而针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

河南省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课题研究落后于其他省份。

4、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到质量”的瓶颈阶段,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因此研究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地区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长效合作,互利共赢,共育高技能人才,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值得研究。

5、我校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队伍壮大,我们肩负着为本地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及教育现代化的使命,沉积了多年的职教经验,我们有校企合作的良好基础,有责任和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与河南省瑞贝卡发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事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实施方案》等,这些成果为本课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要构建起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 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淡化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

课题组将在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的深入调查,认真剖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中等职业院校教育实际,提出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为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提供解决方案,切实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互相联系的4 个方面:(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对多所中职院校办学理念、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调查,了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

(2)中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中的原因(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对策分析针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地思考,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对于政府、学校和企业提出对策和建议(4)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在分析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探讨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组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文献的整理分析,以及对目前中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对校企合作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校企合作实践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如下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家教委、教育部及劳动部相关文件进行广泛的收集,从图书馆、电子期刊及互联网上对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有关文献进行查阅、收集、分析、综合、加工、整理。

2、调查研究法本课题通过实地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了数值上的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3、比较研究法从多方面、多角度研究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参考有关行政管理学、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选择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探索规律、借鉴有益经验。

为本课题研究的深化提供思路和理论基础。

4、案例研究法以许昌工商管理学校等院校与企业合作教育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总结归纳,从而进行模式构建。

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撰写有关论文,提升到理论,揭示规律,深化研究,指导实践。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一)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6月)自2012年12月份承担课题后,学校建立课题领导机构,成立了领导组,领导组下设了专家指导组、课题实施组,并对课题研究的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人人负其责,个个有任务,事事有人干,从而为实验的有效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同时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了总课题组下发的专门文件,及时传达了总课题组召开的专门会议精神,学习相关理论,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积极抓起,从氛围上积极渲染,从行动上积极引领,做好实验前各项准备工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论证工作等。

学校请高校教授、名师到学校给课题组教师做专题培训。

专家们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展了教师的认知领域,启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6月—2014年10月)这一阶段,先后分别围绕中职校园文化的定位和内涵、功能和作用、特质和特点,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模式和途径等问题,组织了多次研讨会。

并邀请了专家来我校作课题指导专题讲座。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课题研究与推动工作相结合,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每一个问题的研究,都先由课题组集体研讨,分工到人撰写出相应的研究论文,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总结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课题组召开了研讨会,在认真总结前段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课题研究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对课题研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分析进行了分工。

在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本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为了解目前中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施情况,课题组成员做了广泛的调研工作, 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目前校企合作基本现状,找出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与方案。

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对这些学校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有密切关系的办学理念、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办学理念在办学理念方面,我校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手段,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办学理念;从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实现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

通过对于学校有关领导和师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显示: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大部分受访者对学校的重要意义比较了解,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中职校企合作更能给高职发展带来许多现实利益。

2、专业建设我校适应区域经济及行业发展要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并且依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确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以财经管理为主,工、管、经、文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依托多年办学过程中积累的优质资源,优化整合专业建设,初步形成了与经济社会发展、行业需求相适应的中职专业结构,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校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初步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库。

4、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此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资料查阅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课题组了解到几所院校采取了多种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

院校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各个专业都推行了“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特殊“定制”的规格,一定的数量,提前预订毕业生,企业出资用于学生的学费补贴、奖学金等,并参与课程的共同开发和教学管理,多家企业出资设立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

5、实训基地建设对几所学校的调查显示,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这些院校成果丰硕,形成了校企投资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调查发现,由于不同的中职院校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因而各自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也不相同。

有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又有学校主导的实训基地和企业主导的实训基地及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

不同形式的培训基地优势互补,不可替代。

(二)中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虽然我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分析研究。

现将存在的问题简要归纳如下:1、合作层次不高,深度不够被调研的中职院校,都与企业开展了合作教学,有的学院校企合作的企业数目达数百家,但是这些合作大多处于较浅层次。

一些院校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视不够,意识淡薄,没有把它上升为一种学校办学模式的高度来认识,合作的意识不强,合作的诚意不足,合作的力度不够。

常见的表现为“以工代学”,简单地认为把学生推到社会上实习就是“校企合作”,最常见是“放羊式”的顶岗实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